五代至元明清时期建筑装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瓷体系

官窑 青瓷体系 官窑是由皇家自办专门烧制宫廷御用瓷 器的瓷窑,质量上乘,而且传世极少。烧 制的器物修胎规整,釉色晶莹透澈,类似 石玉,釉色以青粉为最佳。

磁州窑 白瓷体系 磁州窑是宋代著名的民间窑,虽不如五大 名窑那样声名显赫,但分布区域广大,影响深 远。最具特色的是瓶、罐类器物,饱满而硕大 的球状主体。
宝顶由仰莲、覆钵和铜制火珠组成,已不是
宋代原物。
3、陵墓建筑

宋八陵
宋陵选址的观念和意识与汉唐陵墓不同,汉唐帝陵
或居高临下,或依山傍水,而宋陵则是面朝嵩山, 背向洛水,陵台建于低洼之地,一反古代建筑逐级 增高、置中心建筑于最崇高地位的传统,这与当时 的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有很大关系。各陵的建制、 布局基本相同,每一陵园占地120亩,四周筑以夯 土围墙,四面的正中开辟有一个神门,四角建有角 阙。园内的正中是陵台,夯土筑成,呈覆斗形,台 南放置有石雕宫人一对。南神门外的神道两侧还排 列有文臣武将、驭手以及石兽等石像生。石像的造 型浑厚威武,气魄豪放,反映了北宋时期的石刻艺 术风貌。
4、住宅与园林



五代时期继承唐代住宅的作法。一般贵族的宅第用 乌头门,作为社会地位的标识。用带直棂窗的回廊 绕成庭院。院内房舍不必为对称布局。 宋代住宅形象资料多数来源于绘画,其形式丰富多 彩。 宋朝的私家园林随地区的不同,具有不同的风格。 北宋洛阳的园林,一般规模较大,具有别墅性质, 引水凿池,盛植花卉竹木。

金银器
宋代金银器皿非常流行,设计的定位注重生 活化,金银器已从皇宫贵族逐步做入平民百 姓家,具有浓厚的商业性,尤其是金银器全 面走入市场。 唐宋两代的金银器艺术还是具有不同的时代 风格,唐代的造型丰满圆浑,纹饰花团锦簇, 格外雍容华贵;而宋代造型小巧秀气,问世 自然生动,格调清新典雅。

漆器工艺
Leabharlann Baidu
第六章 明清时期的建筑
二、建筑概况

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 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外城 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之北 的钟鼓楼则是着条中轴线的终点。 此时的北京城分 内城、外城(皇 城和紫禁城位于 内城之中)。内 城分为九门,正 南中央为正阳门, 在其左侧为崇文 门,右侧为宣武 门。
幢高约15米,由基座、幢身和宝顶三部分组成。
基座有三层。底层为正方形平面的低平须弥
座(见石作),边宽约6米,由覆莲、束腰和上 下两层叠涩组成。
幢身最下为宝山,刻
有龙和宫殿。上面叠 置三段满刻陀罗尼经 文的八角形幢柱。再 上为八角形佛龛、蟠 龙短柱和素面短柱, 共为六层。各层幢柱 的直径和高度向上递 减,各层雕饰带也逐 层变小,雕饰由繁而 简,形成上收的幢身。

建窑
黑瓷窑体系
建窑又称乌泥窑,胎体紫黑,釉层很厚, 色黑而滋润,釉层透出银色光芒,品种以碗、 盏最多。于元代末年衰落。
铜镜
宋代铜产量很大,铜除了用于铸造钱币,还 用于佛像、日用器和铜镜。宋代铜器中最具 代表性,最能反映当时的铜器工艺水平的是 铜镜。 宋代铜镜的造型除了圆形,方形外,还出现 了扇形、鸡心形、鼎形等。 花纹主要是以花草、飞禽、游鱼、人物的为 题材。

释迦塔

释迦塔
应县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山西应县城内西北佛宫
寺内,俗称应县木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 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 毕。是我国现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 也是唯一一座木结构楼阁式塔。
木塔位于寺
南北中轴线上 的山门与大殿 之间,属于 “前塔后殿” 的布局。塔建 造在四米高的 台基上,塔高 67.31米,底 层直径30.27 米,呈平面八 角形。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
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 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 扇,光线充足。
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
面目端庄,神态怡然。

赵县陀罗尼经幢
中国现存最高大的石经幢,在河北省赵县(古赵州)
城内开元寺(寺已不存)内。北宋景五年(1038)建, 又称赵州陀罗尼经幢。经幢层次多而轮廓秀美, 雕刻精致,显示了宋代建筑艺术和石雕的高度水 平。
第一层立面重
檐,以上各层 均为单檐,共 五层六檐,各 层间夹设暗层, 实为九层。因 底层为重檐并 有回廊,故塔 的外观为六层 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
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 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 木架。有人计算,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 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整体比例适当, 建筑宏伟,艺术精巧,外形稳重庄严。
明清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高峰。
•都城与宫殿 明清的都城与宫殿,均极力体现皇权至上的思想,由于集中财力、物 力和优秀的工匠,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了北京城。明清北京城,以宫城(紫禁城) 为中心,向外为皇城,再向外为内城,为三重城垣的结构。宫城位于 都城中心,面积约72万余平米,是皇帝听政、主持庆典和帝后起居 的场所。皇城面积约为宫城的5倍,内有“左祖”(太庙)、“右社” (社稷坛)、景山、南海、中海和北海,还有部分衙署、寺观和宅第。 内城面积约为皇城的4倍,城内有店铺、佛寺、道观、衙署、兵营和 民居。内城四外有坛庙,即南面的天坛、先农坛,北面的地坛,东面 的日坛和西面月坛。 北京的规划布局,以一条贯穿南北长达7.5km的中轴线为基准,构思 的核心是使宫殿、御花园居全城核心,充分体现皇权至上,符合封建 礼制的规范。

北宋画家张择端绘制的巨幅画卷《清明 上河图》,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京开封 城的繁华景象。

汴梁城市建设的重要变化:规模较唐长安 小,建筑密度大,土地利用率高,布局打 破了里坊制度,形成按行业成街的情况。

城市道路方面,宋以前为土路,宋时出现 砖石路面。道路两侧栽植各种果树。
2、宗教建筑
这一时期的宗教建筑可分为佛教、道教、宗 祠建筑三个类型。 佛教建筑中,塔刹为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一时期,从材料上看,一般分为砖塔、 石塔和木塔等不同类型。 从式样上分为单座塔、密檐式塔和楼阁式塔。 从平面来看又分为方形塔、六边形塔、八角 形塔等。

宋代漆器的生产不仅有官方 设置的专门管理机构,而且在民 间制作漆器也相当普遍。其中, 襄阳的漆工业在北宋时已经驰名 全国。而杭州和温州则是南宋时 期漆器制作最为发达的地区。
一色漆

宋代最为流行的是一色漆,宋代漆器以质朴 单纯、素雅自然取胜。两宋一色漆的颜色以 黑色居多,紫色次之,朱红又次之,间有表 里异色,但都无纹饰。给人以“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的感受。
5、家具与陈设
五代是我国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席坐起 居习惯,到这时已基本绝迹,代以高座式的 各种家具,以适应当时已普遍的垂足坐习惯。 宋、辽、金时期,完全改变了商周以来的跪 坐习惯和有关家具。这时期,桌椅等家具在 民间十分普遍。对建筑室内高度产生了一定 影响。

五代顾闳中所绘《韩熙载夜宴 图》中,有长桌、方桌、长凳、 椭圆等、扶手椅、靠背椅、圆 几大床等。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 “象天立宫”以表示君权“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 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 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 24个皇帝。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多
五代、宋、辽、金时期,陶瓷工艺在隋唐 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我国陶瓷 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很多艺术水 平高度完美的作品。 瓷器的品种主要有:青瓷、白瓷和黑瓷等。 其装饰纹样,题材丰富,花卉是主要装饰 内容,其他龙凤、仙鹤、麒麟、鹿、鱼、 婴戏等也为常见的题材。


汝窑 汝窑建于北宋初年,真正遗址在今河南 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瓷器集众家之所长, 又有自己的特色,烧制时间短,传世作品 极少,体现了宋代青瓷的最高水平。
雕漆

雕漆又称“剔红”,此外还有“剔黄”“剔 绿”“剔黑”等品种。在宋代,雕漆有了长 足进步,在雕琢上讲究“藏锋清楚,隐起圆 滑”。
金漆

金漆是指用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描金堆雕 漆盒是宋代漆器中的一件十分优美的作品, 是宋代的金漆珍品。
第6节 元明清时期建筑装饰
1、社会及建筑装饰概况
我国的建筑发展到元明清,已经高度成熟, 建筑装修都已定形化,出现了一整套高度成 熟的模式。 台基,踏道,栏杆,柱,斗拱,屋顶装饰, 彩画,门窗的装饰
第5节 五代、宋、 辽、金时期的建 筑装饰
建筑概况
首先是都城布局、结构起了根本的变化。 其次,木构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再次,在建筑装饰方面,屋顶上或全部覆以 琉璃瓦,或用琉璃瓦与青瓦相配合成为剪边 式屋顶。 另外,在内部装修方面也有了新的变化和发 展。 最后,此时的木作,木构等工艺更加娴熟精 悍。

1、城市和宫殿

汴梁
北宋东京 北宋时期,开封(史称东京)为宋朝国都达168
年,历经九代帝王。东京城周阔30余公里,由外 城(罗城)、内城、皇城三座城池组成,是一座 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都城。为当时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中心。
一 汴梁宫殿 宫城由东、西华门横街划分为南北二部。南 部中轴线上建大朝大庆殿,其后北部建日朝紫宸 殿。又在西侧并列一南北轴线,南部为带日朝性 质的文德殿,北部为带常朝性质的垂拱殿。紫宸 殿在大庆殿后部。各组正殿均采用工字殿。正门 宣德门,墩台平面呈倒凹字形,上部由正面门楼、 斜廊和两翼朵楼、穿廊、阙楼组成。宣德门前有 宽200余步的御街,两旁有御廊,宫前广场。

2、都城及宫殿
元代的首都—大都城,位于华北原北端的今 北京市。 明朝灭元后,讲大都城改称为北平,明朝的 都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和扩建 而成的。 明清北京城的布局,充分体现了中国封建社 会都城以宫室为主体的规划思想。

元代建筑在我国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是宋辽金建筑与明清建筑的过渡时期。 元代木构建筑技术,总的来说,一方面沿用传统 规则的结构方法,另一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减柱和移柱 的结构。此外,在局部上,如抹角梁的应用,也加强 了结构转角部位的刚度,有利于整体结构的稳固。 元代建筑装饰在继承宋、金的传统基础上,又吸 收了中亚建筑的手法。元代也是琉璃瓦的重要发展阶 段,琉璃色彩趋向多样化。元代砖雕比较盛行。 砖雕已由建筑基座部分转向屋顶以及其他部分, 正式走上了建筑装饰的道路。
故宫主要建筑全部位于轴线,次要建筑则配置于两侧。作 为整个体系重点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整个建筑群 的高潮。其中以太和殿尺度最大,用材最精,凸现了尊贵 的地位。它是统治者举行重大仪式(如皇帝登基、诞辰、 出兵征伐及春节庆典)的地方。其规划:一是,太和殿采 用了面阔11间、进深5间的高体制。二是,采用了3万多平 米的、可容万人盛典的巨大殿庭。三是,在殿与庭的处理 上,太和殿殿身没有凸入殿庭,前檐几乎与殿庭北墙拉平, 由此保持了殿庭的最大深度和规整形态。四是,恰当的安 排了殿庭的辅助建筑和陈列小品。
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寿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 朝以太和门为中兴,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 殿相呼应。
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
心殿,其后即为嫔妃妃居住的东西六宫。
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建筑的外围筑有
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元大都是严格按既定的规 划建设的。平面接近正方形, 南北7400m,东西宽6700m, 遵从“方九里,旁三门,国中 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 社、面朝后市”制度。城中干 道纵横,有众多衙署、寺庙和 店铺。全城分60个坊,但这里 所谓的坊只是行政管理单位, 非汉唐那样封闭的住区。大都 内有丰富水景,积水潭和什刹 海,水面阔大,又与与大运河 连通,致使商贾云集,河岸形 成繁华的商业区。
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半,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 古代宫殿建筑群。
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
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 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 的三大殿(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和帝后居住的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