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快的并购案

合集下载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报告

专业硕士研究生案例分析报告报告名称: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学院:财政税务学院成员:孙加准、彭丹、陈祎、贺倩文指导教师:鲁元平职称:副教授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摘要:作为打车软件市场的两大巨头,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公司为争夺新兴O2O 市场份额,从2013年开始进行了疯狂地价格补贴战,分别砸进了数亿元的资金。

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两家曾经战斗激烈的公司突然宣布合并,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曾经的竞争对手携手走到一起?它们的结合又可能带来什么挑战与机遇?本案例将从管理、税收与法律角度进行分析并得出发展启示。

关键词:O2O市场;企业合并;机遇挑战目录一、背景资料 (1)二、合并机遇分析 (2)(一)停止恶性竞争 (2)(二)谋求更大的市场,联合针对外来竞争者 (2)(三)便于开展O2O新的业务 (3)三、合并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4)(一)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税收负担 (4)(二)企业合并可能面临很高的反垄断审查风险 (6)(三)业务同质化产生的管理方面问题 (9)四、发展启示 (10)(一)税务方面 (10)(二)法律方面 (10)(三)管理方面 (10)一、背景资料前一秒还斗得你死我活,后一秒就开始相亲相爱了,滴滴快的、58赶集、优酷土豆、爱奇艺、PPS皆是如此,但是亲爱的,这并不是爱情。

商业社会,惟有资本最大。

在“衣食父母”资本方的眼里,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联姻是最好的方式。

滴滴和快的终于在一起了。

不管是不是郎有情妾无意,在2月14日这样一个颇有情调的浪漫西方情人节当天,滴滴、快的这两家曾经水火不相容的打车软件冤家喜结良缘,联合发布声明宣布实现战略合并。

对于享受了一年多打车补贴,手机每天蹦出滴滴或是快的送你打车券的用户,你是否会产生关注:我的那些红包打车券怎么办?两家合并了,没竞争了,以后不发券了怎么办?以后打车会更难还是更容易呢?既然和我们的出行和小利益息息相关,那我们就进一步来关注这一次看上去很浪漫的并购案吧。

新设合并并购的案例

新设合并并购的案例

新设合并并购的案例
那我给你讲个滴滴和优步中国新设合并的例子吧。

你看啊,在网约车这个大江湖里,滴滴就像一个武林高手,在中国市场那可是混得风生水起,有超级多的用户。

优步呢,那也是个厉害角色,从国外一路杀到中国市场来。

但是呢,这两个高手啊,打来打去,发现这么一直竞争下去有点两败俱伤。

比如说,为了抢用户,都得给用户各种补贴,今天滴滴给个五块优惠券,明天优步就给个八块的,这样下去大家都烧钱烧得厉害。

于是呢,这两家就想了个妙招,新设合并。

就好像两个人不打了,干脆一起成立个新的门派。

这个新门派结合了滴滴在中国的庞大用户基础、本土运营经验,还有优步的先进技术和国际运营理念。

合并之后呢,很多好处就出来了。

对于用户来说,车还是那么多车,甚至更多了,服务可能也更好了。

对于司机师傅呢,订单量也相对稳定了,不用在两个平台之间纠结。

而且这个新门派在网约车市场上的话语权就更大了,其他竞争对手就更难挑战它的地位啦。

就像两个武林高手合并之后,成了江湖上的超级大派一样。

近年来并购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并购的经典案例

近年来并购的经典案例稿子一嘿,亲!今天咱们来聊聊近年来那些超厉害的并购案例。

你知道吗,就说滴滴和优步中国的合并,那可真是轰动一时啊!原本两家在打车市场竞争得那叫一个激烈,可后来一合并,市场格局瞬间就变啦。

这就好像两个高手,打着打着发现联手更牛,然后就一起称霸江湖了。

还有美团收购摩拜单车。

当时摩拜单车在市场上也是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可美团大手一挥,把它纳入麾下。

这一操作,让美团在出行领域的布局更完善了,用户的选择也更多了。

再说说阿里巴巴收购饿了么。

这可给广大吃货带来了不少变化。

阿里强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持,让饿了么发展得越来越好,配送速度更快,美食选择更多。

这些并购案例啊,有的是强强联手,有的是互补短板。

反正不管咋样,都让这些企业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咱们的生活也跟着变得不一样啦!稿子二亲爱的小伙伴,咱们来唠唠近年来并购的那些经典事儿。

比如说百度收购 91 无线,这在当时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呢!91 无线在移动应用分发方面有一套,百度把它拿下,就像是给自己的武器库又添了一把厉害的兵器。

还有腾讯并购 Supercell,这可让腾讯在游戏领域的版图又扩大了不少。

Supercell 出的那些游戏,多受欢迎啊,这下子都成了腾讯的宝贝。

京东收购一号店也很有意思。

京东本来就很强,再把一号店收了,线上零售的力量更强大啦。

这些并购,有的是为了拓展新领域,有的是为了增强原有业务的实力。

就像拼图一样,一块一块拼起来,变得更完整、更强大。

咱们就等着看它们以后还能搞出啥大动作,给咱们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柳青:滴滴快的合并的幕后推手

柳青:滴滴快的合并的幕后推手

互 Ⅱ 回] ] ] Ⅲ圈
柳青:滴滴快的合并的幕后摊于
自 的履 历—— 3 6岁的 她离开 “ 高南 帅” 的老东 家高 盛 ,作 为 c 0 ( ) 加 入成 立. f T . i x q q - 的草根创业公 司滴滴打 乍 半年融资7 亿美金 柳 青 的跳 槽令 人惊 讶。毕 竟 ,她 在 高盛 l 2年 ,是 从 “ 炼 狱” 巾拼杀 … 来 的 她是 当年招到的 6 名分析l I I . , H , f ,彳 『 3人半年 就辞 职
顺风顺水 。
柳青 ,2 0 I 4年 7月 2 8【 l 辞 高盛 ( 、 I f J , H ) 集【 垌执行 《 职 化 ,就 任滴 滴
十 J ‘ 1 ( : ( ) ( )( ‘ 运 官 ),2 0 1 5年 2
想代 表高盛给予投资 ,但滴滴 当时小 缺
投资并 2 0 1 4年 6 ,她 不 死 心 , 义
』 j 4} 】 升l f 乇 滴滴¨ 1 总裁 滴 滴怏的合
J ,她 f f J 仃新公 . j - 总 裁
找到滴滴 ,发现还是来晚 了 有点 的她对小她 5岁的滴滴创始人程维” 了 句玩笑 : “ 既然你小i 卜 我投 ,我就给你
打T . 1 l l ! , !” 究 原 , 她 多 少 还 足 有 点 企 业
号啦 比 如 说 ,找 跟 你 说 充一 什 事 后 .
像外界所说的好像是投资方 、资本 ‘ 的
博 弈 ,J '  ̄ s t i - 有 经验的人一看就能看到 ,
家情结 :她亲眼看荇父亲将联想做成 _ r

两家公司郁是刚刚才融过资 ,怎么会 刚刚融过资马上就被资小 方逼迫 合行这 种事情 ?” 她 进 一步 解 释 : “ 文合 并 滴 滴 怏 的高层 基本每周都会打电话 , 起讨 论 市场的格 局 . .双方郝认识 到 ,… 行市场规模超 乎想象 ,术来将 主导 I I 仃

近十年公司并购案例

近十年公司并购案例

近十年公司并购案例那我就给你唠唠近十年一些比较出名的公司并购案例哈。

一、滴滴和优步中国。

1. 故事背景。

滴滴和优步中国在网约车市场那可是打得火热啊。

滴滴在国内发展得风生水起,各种补贴大战,吸引了超多用户。

优步呢,作为国际上的网约车巨头,进入中国市场也想分一杯羹。

2. 并购过程。

这两家公司竞争的时候,都在拼命烧钱,给司机补贴、给乘客优惠券啥的。

到后来呢,可能都觉得这么耗下去不是个事儿。

于是在2016年,滴滴就把优步中国给并购了。

这一并购可不得了,直接就整合了中国网约车市场的两大巨头。

之后呢,滴滴在国内的网约车市场那地位就更加稳固了,市场份额蹭蹭往上涨。

二、美的收购库卡。

1. 故事背景。

美的那可是咱国内家电界的大佬啊,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之后呢,就想着往智能制造领域拓展。

库卡呢,是德国的一家机器人制造企业,技术超牛的。

2. 并购过程。

在2016年,美的对库卡发起了收购。

美的花了不少钱把库卡收入囊中。

这一收购啊,美的就一下子进入了机器人和智能制造这个高大上的领域。

美的可以利用库卡的先进技术来升级自己的生产制造,说不定以后美的的工厂里都是库卡机器人在忙碌地工作呢。

三、迪士尼收购福克斯。

1. 故事背景。

2. 并购过程。

2019年迪士尼完成了对福克斯的收购。

这一收购让迪士尼的影视资源库变得超级庞大。

以后迪士尼就可以把福克斯的那些超级英雄角色和自己的米老鼠、唐老鸭啥的放在一起玩了。

比如说可以让X战警和复仇者联盟在一个电影里并肩作战呢,想想就很刺激。

而且迪士尼还能通过整合福克斯的资源,在电视、流媒体等领域有更大的话语权。

四、美团收购摩拜。

1. 故事背景。

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领域那是相当厉害,什么外卖、酒店预订啥的都搞得有声有色。

摩拜呢,是共享单车界的先驱者,那时候满大街都是摩拜单车的橙色身影。

2. 并购过程。

在2018年,美团收购了摩拜。

美团这一招挺聪明的,因为共享单车也是本地生活服务的一部分啊。

通过收购摩拜,美团就可以把自己的业务线进一步拓展,用户可以在美团的平台上不仅订外卖、订酒店,还能骑摩拜单车了。

互联网企业竞争下的生存选择——基于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互联网企业竞争下的生存选择——基于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

互联网企业竞争下的生存选择———基于滴滴快的合并案例分析朱琳,史元(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企业并购案件屡见不鲜,但最值得思考的当数2015年滴滴快的合并案,从两家公司在出行市场上如火如荼的竞争到两家联手共图发展仅用了两年的时间,文章通过剖析这一并购案发生的背景、实施条件、主要的做法以及并购成效,详细地描述了案例的全过程,同时文章还分析了两家公司并购后造成的社会反响,同时为行业同类型企业的发展之路提供了参考借鉴。

[关键词]滴滴快的;合并;补贴大战;资本[DOI]10.13939/ki.zgsc.2017.13.2321并购背景打车软件是一种基于LBS的服务,乘客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向司机发出打车需求,相比于传统叫车方式司机可以清楚地知道乘客的位置,因此十分便捷。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自2013年起使用打车软件成为一种新兴的出行方式风靡于社会大众之间,一时间国内出现了近30种打车软件,它们企图瓜分打车市场。

随着这场激烈的市场争夺大战持续进行,许多缺乏竞争力的软件或是被淘汰,或是被收购。

最终只剩滴滴和快的仅存于市,滴滴和快的之所以能坚持下来,主要归功于其背后的强大资金支持者。

2013年12月,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向滴滴注资一亿美元,并且与微信合作的打车业务、微信支付业务上线,腾讯正式成为滴滴的最大投资方,2013年末,阿里也宣布注资近亿美元支持快的打车的发展。

自此滴滴和快的便开始了疯狂的补贴大战,本以为这两家公司在日后的竞争中必定势如水火,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当天,两家公司对外宣布进行战略合并,结束这场战争。

2并购动因2.1补贴大战导致财务受损滴滴与快的的补贴大战实质上是一种恶性竞争,双方必须通过不断融资来维持这一烧钱行为。

以滴滴为例,2012年9月至2014年12月共进行四轮融资,融资总额高达近8.2亿美元,如此频繁的融资、烧钱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过高的商品交易总额会给企业带来高估值,使融资风险变大,十分不利于企业日后通过融资扩张。

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

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

案例分析: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出租车司机几乎都是漫无目的地在公路上寻找乘客,而且不同地区的出租车数量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出现出租车疯狂抢客的行为,有些地方却存在数十辆空出租车排队等生意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在应运而生的打车软件中,乘客可以通过定位捜寻到附近空车的数量并选择下单,司机也可根据乘客的打车位置,选择自己的行车路线,最大程度上降低“空驶率”。

打车软件如同纽带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乘客和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双向沟通交流,实现了信息的对称。

二、背景介绍1、滴滴打车滴滴打车是一款免费打车软件,覆盖广、用户多、深受打车族喜爱。

2012年,嘀嘀打车在北京中关村诞生,9月9日正式在北京上线。

2013年,嘀嘀打车入选“App Store2013年度精选”,获得日常助手类应用榜单冠军。

2014年5月20日,嘀嘀打车对媒体宣布,公司名称正式变更为“滴滴打车”。

软件拥有两大特点:a) 无需拨打人工电话,打开手机就能看到周围行驶的出租车,对着手机说出所在位置及目的地就可以叫来出租车;b) 可以即时看到要接你的司机车牌、电话及所属公司。

2、快的打车快的打车是由杭州快智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便民打车的智能手机应用。

该软件为打车乘客和出租司机量身定做,乘客可以通过APP快捷方便的实时打车或者预约用车,司机也可以通过APP安全便捷的接生意,同时通过减少空跑来增加收入。

三、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合并之前的对比由于最近两年打车软件纷纷出世,并且已经开始影响我们的日常习惯。

现对“滴滴”、“快的”打车软件之所以可以快速占领中国的打车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款打车软件背后的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强力支持。

简单地说,很多人之所以对滴滴和快的打车情有独钟,大多都是冲着腾讯和阿里巴巴两大品牌形象的独特魅力,正是由于两大企业在自己主打企业产品上的成功,使其影响力延伸到刚刚兴起的打车软件上,并且通过新型软件将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五、高额补贴彰显强大诱惑力提到打车软件最吸引消费者的地方莫过于其强大的补贴政策。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

中国企业并购经典案例稿子一嗨,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企业并购那些超厉害的事儿!你知道吗?就说当年吉利并购沃尔沃,那可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吉利这一出手,就像一个勇敢的骑士,把沃尔沃这位“公主”娶回了家。

之前沃尔沃虽然名声在外,但也有点小烦恼。

吉利呢,那是看准了时机,大胆向前,这一并购,不仅让沃尔沃有了新的活力,吉利自己也像是开了挂一样,技术、品牌形象啥的都蹭蹭往上涨。

还有美的并购库卡,这也是相当精彩。

库卡可是工业领域的高手,美的把它拿下,就好像给自己的装备库来了一次超级大升级。

这下子,美的在智能制造方面那是更有底气啦,竞争力也是杠杠的。

再说腾讯并购Supercell,这可给腾讯的游戏版图又添了一把大火。

Supercell 的那些热门游戏,被腾讯收归旗下后,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腾讯在游戏界的地位那是更加稳固。

这些并购案例啊,就像是一部部精彩的商业大片,让人看得热血沸腾。

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哪个最厉害呢?稿子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中国企业并购的那些经典故事。

先说说滴滴和快的的合并吧。

这两家之前在打车市场上那叫一个竞争激烈啊,打得不可开交。

可后来呢,它们一合计,合并得了!这一合并,瞬间就成了行业巨头,市场份额大大增加,用户也更方便了。

再来讲讲携程并购去哪儿。

这就像是旅游界的一次大整合。

携程本来就挺牛的,再把去哪儿收了,资源更多,服务更全,大家出去玩订机票、订酒店啥的选择更多啦。

还有阿里巴巴并购饿了么,这可满足了好多吃货的心。

阿里的实力加上饿了么的配送网络,点外卖变得更快捷、更方便,美食送到家的速度那叫一个快。

这些并购啊,有的是强强联手,有的是互补短板,反正都让企业变得更强大。

你说,以后还会不会有更惊人的并购出现呢?咱们就等着瞧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
财务管理并购模块作业
课程名称:财务管理
班级:财务143
指导教师:杨爱君
学生姓名:滕耀凯张海海罗艺邢晓宇
高腾李令祥凌斌
学号: 20140913070
所属学期: 2016 - 2017 学年第 1 学期
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案例分析
1.简述并购前,并购双方的基本情况。

打车软件为打车者和车主提供了O2O平台,即打车这通过软件(手机APP)呼叫用车,打车软件将呼叫请求发给就近的车主,车主响应请求后,直接与用车者沟通,双方就近快速接洽,完了双方回到线上完成支付。

打车软件极大地方便了顾客叫车、约车、拼车、甚至享受“专车”服务,而对于车主来说则减少了空置率,单位时间内的营运里程大大提高,这个双赢的结果导致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暴涨,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

庞大的用户群带来的巨额资金(谁拥有的客户多谁就在移动支付领域占据优势)和无限的附加商机(分析客户的打车信息可以了解客户的出行规律乃至生活习惯,从而可以提供更多服务)刺激了打车软件的发展和竞争。

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从其中脱颖而出,双方合起来占据市场份额的99%。

根据易观国际发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国打车软件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数据,截至2014年9月,中国打车软件累计账户规模达1.54亿,其中,快的打车以54.4%的比例占据市场份额第一位,滴滴打车以44.9%的比例位居第二。

两家公司都起步于2012年,截至2015年1月双方都经过了4轮融资,其中快的打车融资超过9.3亿美元,滴滴打车融资超过8.1亿美元。

双方都不差钱,为了抢占客户资源,双方不约而同采用了补贴客户的“烧钱”战术。

从2013年年底开始,快的打车率先推出首单补贴、每单补贴、免单奖励、现金返还等多种方式刺激旅客和司机使用其软件。

2014年1月起嘀嘀也推出类似补贴推广活动。

是继续比赛“烧钱”还是共享市场资源,为避免“零和”游戏,力争“双赢”之局。

快的打车与滴滴打车于2015年2月14日(情人节)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两家实现战略合并。

滴滴和快的都已经经历了四轮融资。

其中滴滴方面最新的一轮融资是在2014年12月获得的由淡马锡、DST、腾讯主导的七亿美元。

而快的方面则是2015年1月份获得的由软银领投,阿里巴巴以及老虎环球基金跟投的六亿美元。

2.并购的大致经过
2015年1月21日在深圳,双方进入了实质性的谈判阶段,华兴资本的包凡是中间人,之前担任过滴滴的财务顾问,我找到了包凡组织了这次谈判。

为什么选择深圳?快的总部在上海杭州,滴滴总部在北京,所以挑了个中立的城市。

我们本来想去成都的,但深圳有直飞,大家都方便,其实也是为了保密。

我们找了一个服务公寓,我跟老吕,程维跟柳青,还有包凡和他的合伙人,六个人窝在一个房间里,从早上八点到晚上九点,谈了十三个小时。

柳青在高盛待过,有很丰富的资本运作经验。

快的管理团队都是做技术和产品的,他们缺了这样一个人。

快的的股东就把我推上去了,要我陪着,不能让管理团队吃亏。

我们主要谈了几个大的框架。

公司继续独立发展,整个控制权是管理团队的,由程维、老吕跟柳青三个主要核心管理团队来决策。

业务发展也对腾讯跟阿里没有
任何偏袒,阿里跟腾讯虽然是重要股东,但他们并不控股和主导。

谈的过程中,大家都很有诚意,阿里和腾讯都表示中立,尊重管理团队的决定。

为什么最终走在一起?最简单的解释是1月21号那天,两个CEO在过去一年半里不打不相识,两个人共同决定一起做比分开做更好。

互联网行业的竞争很激烈,神州租车招兵买马,易道用车也有很多的资源投入,uber也在中国大举投入,所以这次合并绝对不是一锤定音。

中国视频网站可能会有垄断,其实后面的发展并不是这样。

内部股东还有管理团队都觉得,竞争也只是刚刚开始。

1月21号那天,聊的最多是业务怎么并行。

我们发现双方其实都极其缺人,甚至合并之前都曾经考虑过挖对方的人,快的今年本来想招五到六百人,滴滴也想招很多人。

最终的方案是,第一我们缺人,第二各自岗位都需要人,第三还有很多业务要开发,所以合并之后还可能要招更多人才。

怎么把团队稳住?我们增加了新的期权,都是从各个股东稀释的,还给了合并之后的高管团队更多的股权激励。

最核心的框架都是在这13个小时内谈成的,我们最后准备了一页纸,没有签字,提了9条认知,其中包括怎么处理阿里和腾讯的关系,主要是以公司的核心利益为考量,不去偏袒任何一方股东。

1月27号,整个管理团队在北京第二次开会,第一次谈判的六个人,加上双方的律师、审计、财务,大概有十六七个人。

1月27号算是真正的开动,双方律师开始起草框架协议。

前后一共用了21天时间,正式签字是在2月11号,情人节宣布在一起。

从快的来讲,投资人都是坚定的支持老吕这个团队的,包括阿里。

第一次谈完回来,老吕和马总(马云)、蔡总(蔡崇禧)、彭总(彭蕾)等几位核心管理层交流的时候,他们都问了一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应该并,如果你说并,我们100%支持”。

合并后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滴滴打车CEO程维及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将同时担任联合CEO。

此外,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业务继续平行发展,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性。

3.并购的动因
首先,笔者认为双方握手言和,以战略合并来消除恶性竞争从而停止“烧钱”在目前来看是一个明智之举,毕竟打车软件本身并不盈利或无多大盈利,带来利益的是围绕移动支付的附加商业活动。

双方经过两年多的搏杀,已经各自占领了半壁江山,双方势均力敌,斗则两败,合则双赢。

双方战略合并之后,一方面双方在平等条件下继续扩张自己的实力范围,另一方面大家可以坐下来静心挖掘各自的用户群所带来的附加值,这才是“打车软件”的核心价值之所在。

另外,快的与滴滴合并意味着合并之后的公司占据当前“打车软件”使用市场的99%,快的与滴滴对“打车软件”市场获得更大的支配权。

4.并购的支付方式(真的搜不到)
5.并购融资安排
6.从哪些方面进行整合?
牵涉到团队融合,或者公司合并如此大事,如何实现1+1大于2就是件棘手的事情。

当年轰动一时的优酷土豆,合并后仍旧没能改变亏损的事实,尽管合并后巩固了市场第一的地位,股价也得到提升,对于要套现离场的投资者来说,确实是划算的买卖。

但对于优酷土豆当时双方的员工来说,就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了,尤其是土豆网的员工,伴随其高管团队的出走,不少员工也只能跳槽,最终的结果是双方人才的整合并不理想。

而滴滴和快的双方人才的整合只会比优酷土豆复杂,毕竟除了两家之前在市面上公开竞争,要从当初的你死我活转换到秀恩爱谈协作,是需要时间调整的。

更为复杂的是,快的和滴滴其实还是阿里系和腾讯系的代表性公司。

阿里和腾讯的文化差异和竞争一致维系,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分出胜负,关键是双方的企业文化迥异,也成为了滴滴和快的融合的难点。

可以预测的是,滴滴和快的看似美好的情人节之约,后续接踵而至的也将是原高管团队的离职,和一方员工的大量流失。

在合并中取得股票份额主导权的滴滴很可能也会在人事布局方面取得主导
权,而快的方的高管团队则会在维稳时间过去之后离职创业或者加盟其他公司。

而作为基层的员工,也是时候提高警惕,做好两手准备了,有合适的下家时不妨认真考虑考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