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要制纯碱,先制得溶解度较小的nahco3。
优点
侯氏制碱法与索尔维较之,具备以下优点:
最大的优点是使nacl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
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来两种难能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
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型为碱厂的主要原料去制备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作制备二氧化碳的巨大的石灰窑;
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
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侯氏 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是一种利用盐湖卤水进行制碱的工艺方法。
在这一工艺中,盐湖卤水中的氯化钠通过电解反应分解成氯气和氢氧化钠。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生产氢氧化钠。
首先,盐湖卤水是一种富含氯化钠的天然资源。
侯氏制碱法的第一步是将盐湖卤水收集起来。
盐湖卤水一般来源于富含氯化钠的地下水或地表水,例如海水或盐湖。
收集盐湖卤水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井口或者其他收集装置将其抽取出来。
接下来,盐湖卤水中的氯化钠需要通过电解反应分解成氯气和氢氧化钠。
这一步骤需要使用电解槽。
电解槽中放置有两个电极,即阳极和阴极,以及离子交换膜。
盐湖卤水通过阳极和阴极之间的离子交换膜,使得离子只能从盐湖卤水中的阳离子(Na+)向阴离子(Cl-)方向迁移。
这样,在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氯化钠分解成氯气和钠离子,而在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氢离子和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氢。
氯化钠被分解后,在阳极区域就会形成氯气和氢氧化钠。
分解后生成的氯气和氢氧化钠需要分离和收集。
氯气一般通过吸附和压缩的方式进行收集,然后用于其他工业领域的应用。
而生成的氢氧化钠则从电解槽中流出,并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工序,以达到纯度要求。
处理包括过滤、蒸发、结晶等步骤,最终得到高纯度的氢氧化钠。
侯氏制碱法相对于其他制碱方法的优势在于可以通过盐湖卤水快速、高效地生产氢氧化钠。
盐湖卤水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资源,可以在很多地方收集和利用。
此外,电解反应的流程相对简单,设备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因此,侯氏制碱法具有较高的经济性和适应性。
不过,侯氏制碱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例如,电解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这是一种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气体,需要进行安全处理。
此外,盐湖卤水的含盐量、地理位置等因素也会影响制碱效率和成本。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合适的盐湖卤水和工艺参数进行制碱。
总结起来,侯氏制碱法是一种利用盐湖卤水通过电解反应生产氢氧化钠的工艺方法。
通过收集盐湖卤水,将其中的氯化钠分解成氯气和氢氧化钠,可以高效地生产出氢氧化钠。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是一种利用天然矿物质(纯碱石)制备碳酸钠的传统方法。
该方法源于中国的侯坑,侯坑位于江苏省姜堰市,是中国最早的纯碱产地之一。
侯氏制碱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制造碳酸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国古代的冶金、纺织等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将纯碱石(碳酸钠)和石灰石(氧化钙)混合,加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接着加热分解碳酸钙,生成碳酸气和氧化钙。
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混合后,经过少量的加热蒸发浓缩,然后冷却结晶,就可以得到纯净的碳酸钠晶体。
该过程中,碳酸钠和石灰石的比例取决于纯碱石的成分。
1.取适量的纯碱石和石灰石,按比例将两者混合均匀。
2.将混合后的物料加入水中搅拌均匀,使其全部溶解。
3.煮沸搅拌,保持沸腾状态1-2小时,让反应更加充分。
4.过滤去除杂质和沉淀。
5.将过滤后的液体慢慢地倒入容器中,在适当的温度下烘干,直至水分全部蒸发。
6.将干燥后的产物加入锅中,用木炭或牛粪等物燃烧,将其加热至500-800℃左右,煅烧1-2小时,分解碳酸钙,释放碳酸气和氧化钙。
7.熄火后,将灰渣捞出。
8.将灰渣溶入水中,加热浓缩,然后降温结晶即可得到纯净的碳酸钠晶体。
侯氏制碱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原材料来源广泛,取材容易。
2.设备简单,工艺易学易掌握。
3.工艺流程简单,生产周期短。
4.制造的碳酸钠纯度高,质量稳定。
1.碳酸钠的产量低,而且需要大量的木炭或牛粪等物才能完成烧制。
2.浪费能源,制备碳酸钠需要大量的燃料和能源。
3.环保不可持续,该方法产生的烟尘、二氧化碳等物,对环境污染严重。
总体而言,侯氏制碱法具有传统特色,但对环境污染较大,不适应现代生产要求,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已经逐渐被淘汰。
当前,更多的生产企业选择采用氯碱法、氨碱法等先进新型的制碱技术。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法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索氏制碱法原理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总反应方程式:NaCl + CO2 + H2O + NH3= NaHCO3 ↓ + NH4Cl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1)NH3+H2O+CO2=NH4HCO3(2)NH4HCO3+NaCl=NH4Cl+NaHCO3↓(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即:①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O3↓ (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注:纯碱就是碳酸钠侯德榜1890年8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自幼半耕半读,勤奋好学,有“挂车攻读”美名。
1903—1906年得姑妈资助在福州英华书院学习。
他目睹外国工头蛮横欺凌我码头工人,耳闻美国的旧金山种族主义者大规模迫害华侨、驱逐华工等令人发指的消息,使之产生了强烈的爱国心。
他曾积极参加反帝爱国的罢课示威1907—1910年就读于上海闽皖铁路学院。
毕业后,在英资津浦铁路当实习生。
侯氏制碱法 反应式

侯氏制碱法1. 介绍侯氏制碱法是一种以氯化钠为原料,通过电解转化制取氢氧化钠的方法。
该方法由中国化学家侯德榜于1923年首次提出并改进,广泛应用于氢氧化钠的工业生产。
侯氏制碱法通过优化电解条件、降低能耗和提高效率,使得氢氧化钠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反应式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式如下: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在电解的条件下,氯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
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其中氯化钠被氧化为氯气,水被还原为氢气和氢氧化钠。
3. 反应机理侯氏制碱法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两个部分。
3.1 阳极反应在阳极上,氯离子(Cl-)被氧化为氯气(Cl2):2Cl- → Cl2 + 2e-这是一个氧化反应,氯离子失去电子转化为氯气。
3.2 阴极反应在阴极上,水分子被还原为氢气(H2)和氢氧化物离子(OH-):2H2O + 2e- → H2 + 2OH-这是一个还原反应,水分子获得电子转化为氢气和氢氧化物离子。
3.3 总反应综合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可以得到侯氏制碱法的总反应式:2NaCl + 2H2O → 2NaOH + H2 + Cl24. 侯氏制碱法的工艺条件为了提高氢氧化钠的产率和纯度,侯氏制碱法需要控制以下几个关键工艺条件:4.1 电解槽侯氏制碱法采用的电解槽通常为聚合物电解槽或者草酸铁电解槽。
电解槽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导电性能,以保证电解的顺利进行。
4.2 电解质侯氏制碱法的电解质通常采用氢氧化钠,它可以提供氢氧化物离子(OH-),促进阴极反应的进行。
4.3 电解条件侯氏制碱法中的电解条件对于反应的效率和能耗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采用高温、高压和高浓度的电解液,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率。
同时,适当的电流密度和电解时间也是影响反应效果的重要因素。
4.4 产品分离在侯氏制碱法中,需要将产生的氢氧化钠、氢气和氯气进行分离。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概述侯氏制碱法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艺,用于生产纯度较高的碱性物质,特别是碳酸钠。
该工艺以其高效、低成本和环保的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介绍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工艺步骤和应用领域。
原理侯氏制碱法是基于碳酸氢钠(重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纯碱)之间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式如下:2 NaHCO3 + Ca(OH)2 → 2 NaOH + CaCO3 + H2O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碳酸钙和水。
通过适当的分离和纯化步骤,可以得到纯度较高的碱性物质。
工艺步骤侯氏制碱法包括以下主要步骤:1.原料准备: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钙是主要的原料,需要事先进行准备和处理。
2.反应装置:将溶剂和原料放入反应装置,通常是一种连续流动的反应器。
3.反应条件:控制适当的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以促使反应的进行。
4.分离和纯化:通过蒸馏、结晶、过滤等操作,将产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得到纯度较高的碱性物质。
5.产品收集和储存:将得到的碱性物质收集起来,并进行适当的包装和储存。
应用领域侯氏制碱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玻璃制造:氢氧化钠是制作玻璃的重要原料之一,侯氏制碱法可以生产出高纯度的氢氧化钠,适用于玻璃行业的需求。
2.清洁剂制造:碱性物质常用于制作清洁剂,如洗衣粉、洗洁精等。
侯氏制碱法可提供具有较高纯度的碱性物质,提高清洁剂的质量。
3.化学合成:碱性物质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和中和作用。
侯氏制碱法可以生产出高纯度的碱性物质,适用于化学合成领域的需求。
4.食品加工:碱性物质在食品加工中有多种应用,如面包的发酵剂、调整食品pH值等。
侯氏制碱法可以生产出适用于食品加工的纯度较高的碱性物质。
总结侯氏制碱法是一种高效、低成本和环保的化学工艺,用于生产纯度较高的碱性物质,特别是碳酸钠。
通过控制适当的反应条件和进行分离纯化操作,可以得到适用于不同领域需求的碱性物质。
侯氏制碱法在玻璃制造、清洁剂制造、化学合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广泛应用。
侯氏制碱法

4 我国化学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 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途为
..
2 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
3 写出上述流程中 X 物质的分子式
..
4 使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 70%提高到 90%以上;主要是设计了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3①
..
②
..
4 从 理 论 上 看 ; 每 再 生 产 1mol Na2CO3; 再 补 充 的 物 质 及 其 物 质 的 量 分 别
是
..
1 不需要
2a.氯化钠未能充分利用; b.产生 CaCl2 废弃物 3①将 NH4Cl 作为一种化工产品;不再生产 NH3 循环使用;
② 对分离出 NaHCO3 和 NH4Cl 后含 NaCl 的溶液循环使用.. 4 补充 2mol NaCl;2mol NH3;1 mol CO2
原料也是 NH3、NH3和食盐水
发生的反应为:NaCl + NH3 + CO2 +H2O → NaHCO3↓+ NH4Cl
CO2是由 CaCO3煅烧得到的;产物同时还有 CaO
在母液中含有的成分为 NaCl、NH3、Na2CO3还有 CaCl2等
其中排除液 W 包含 CaCl2和 NaCl
CaO 和母液中的 NH4Cl 结合又生成了 NH3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乙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②丁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③实验结束后;分离出 NaHCO3 晶体的操作是________填分离操作的名称.. 2 另一位同学用图中戊装置其他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其化学方程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步反应。
(1)NH 3+H2O+CO 2=NH4HCO3(首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2)NH 4HCO3+NaCI=NH 4Cl+NaHCO 3 J(NaHCO 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
)加热(3)2NaHCO 3=Na2CO3+CO2 f +H2O(NaHCO 3热稳定性很差,受热容易分解)且利用NH4CI的溶解度,可以在低温状态下向(2)中的溶液加入NaCI,则NH4CI析出,得到化肥,提高了NaCI 的利用率。
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
他要制纯碱(Na2CO3 ),就利用NaHCO3在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
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
分析一下整个过程原料是NH3和CO2以及食盐水发生的反应为:NaCI + NH3 + CO2 +H2O 宀NaHCO3 J + NH4CI进入沉淀池以后,得到NaHCO3进入煅烧炉,煅烧后得到Na2CO3和CO2 , CO2进入循环II,所以X是CO2 , 沉淀池中的母液为食盐水、NH3、Na2CO3和NH4CI的混合物所以可以再次进入沉淀池,其中食盐水是循环利用的NH4CI通过食盐细粉的同离子效应而析出了得到了铵肥,由于NH3被消耗了,所以需要再次补充氨气所以侯氏制碱法中循环利用的是CO2和食盐水好处是产生纯碱的同时,产生了铵肥,同时氯化钠的利用率比较高索氏制碱法分析一下整个流程:原料也是NH3、NH3和食盐水发生的反应为:NaCI + NH3 + CO2 +H2O 宀NaHCO3 J + NH4CICO2是由CaCO3煅烧得到的,产物同时还有CaO在母液中含有的成分为NaCI、NH3、Na2CO3还有CaCI2等其中排除液W包含CaCI2和NaCICaO和母液中的NH4CI结合又生成了NH3可以循环利用,即Y为NH3主要区别:索维尔制碱法===原料利用率低,有CaCI2副产物,几乎无用和侯氏制碱法--原料利用率高,副产物NH4CI,肥料例1 189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以NaCI、CO?、NH3、H2O为原料制得了纯净的Na z CO s,该法又称氨碱法, 其主要生产流程如下:饱和食盐水分离1结晶法分NHQ+ 他物质的溶液MajCOj + |co^ +[pfap](1) 从理论上看,循环生产是否需要再补充NH3?___________________(2) 从绿色化学原料的充分利用的角度看,该方法有二个明显的缺陷是: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稳定性不同 和酸反应生成气体的速率的差异
BaCl2或CaCl2(稀溶液) 思考:能不能用Ba(OH)2 、 Ca(OH)2 区别?
2NaHCO3+ Ba(OH)2 (不足) =BaCO3↓ + Na2CO3
+2H2O NaHCO3+ Ba(OH)2(过量) =BaCO3↓ + NaOH +H
思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CO2有什么现象? 考
现象:有晶体析出
Na2CO3 (饱和)+H2O +CO2==2NaHCO3
解释:
①在相同温度条件下,NaHCO3的溶解 度比Na2CO3大
②在反应的过程中要消耗溶剂水 ③生成的NaHCO3的质量比Na2CO3的 质量大
讨论 2、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
俗 名 色 态 溶解性
热稳定性
NaHCO3
小苏打 细小白色晶体
苏打、纯碱 白色粉末
Na2CO3 10H2O
是无色晶体
在空气中会失去结晶水 变为无水碳酸钠
Na2CO3 10H2O Na2CO3 10H2O
Na2CO3
俗 名 色 态 溶解性
热稳定性
NaHCO3
小苏打 细小白色晶体
苏打、纯碱 白色粉末
4、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原理:
NH3+CO2+H2O = NH4HCO3 NH4HCO3+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 Na2CO3+H2O+CO2↑
改进:在 5℃~10℃时,向母液中通人氨 气并加入食盐细粒,析出可做氮肥的 NH4Cl结晶,过滤后的滤液再循环使用。
与酸 反应 与碱 烧 反应
碱
不反应
与CO2 反应
Na2CO3+H2O +CO2==2NaHCO3
转化
探究 1、碳酸盐的溶解性
可溶性碳酸盐 不溶性碳酸盐 S正盐>S酸式盐 SNa2CO3>SNaHCO3
S酸式盐>S正盐 SCa(HCO3)2>SCaCO3
注:碳酸盐的正盐除Na+、K+、NH4+外,多 数是不溶于水的,而碳酸盐中的酸式盐却 都溶于水。鉴别Na2CO3与NaHCO3溶液时, 我们即可据此用BaCl2或CaCl2做试剂来进 行鉴别。
与酸 反应 与碱 烧 反应
碱
不反应
Na2CO3
俗 名 色 态 溶解性
热稳定性
NaHCO3
小苏打
苏打、纯碱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 稳定
2HCl+Na2CO3= 2NaCl+H2O+CO2 HCl+NaHCO3= NaCl+H2O+CO2
NaHCO3+NaOH= Na2CO3+H20
苏教版
必修1
专题二
第二单元
钠、镁及其化合物
纯碱制造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 潘正彪
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
在中国化工史上,有一位杰出的科 学家,以独创的制碱工艺闻名于世, 并撰写了《纯碱制造》一本书,他就是 被称为“国宝”的侯德榜。他的《纯 碱制造》被美国的威尔逊教授称为 “中国化学家对世界文明所作的重大 贡献”。 我国邮电部还特地发 行了一枚侯德榜的纪念 邮票。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H O 2NaHCO 稳定 3 Na2CO3 CO2 2
Na2CO3
俗 名 色 态 溶解性
热稳定性
NaHCO3
小苏打
苏打、纯碱
白色粉末 细小白色晶体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受热易分解 稳定
2HCl+Na2CO3= 2NaCl+H2O+CO2
HCl+NaHCO3= NaCl+H2O+CO2 NaHCO3+NaOH= Na2CO3+H20
3、索尔维法(氨碱法)
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了氨碱法制备碳酸钠。其 反应原理为:
NH3+CO2+H2O = NH4HCO3 NH4HCO3+NaCl = NaHCO3↓+NH4Cl 2NaHCO3 Na2CO3+H2O+CO2↑ 2NH4Cl(母液中)+CaO = 2NH3↑+CaCl2+H2O
纯碱的工业制备史
1、天然碱加工法
人类获得碱开始是从草木灰中获得碳酸钾,后来 又从盐碱地或盐湖中获得碳酸钠。 随着工业革命的进 行,人类对碱的需求越来越大,远远不能够满足工业 生产的需要。
2、吕布兰制碱法
1791年法国医生路布兰发明了吕布兰制碱法。 其原理是:
4
该法的主要生产过程在固相中进行,难于连续生 产,又需硫酸作原料,设备腐蚀严重,产品质量不纯, 原料利用不充分,价格较贵,所以在投产50年后不敌 索尔维法的竞争,于20世纪20年代被淘汰。
C、盐酸 D、CO2 3、 如何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氯化氢杂质?
通过盛饱和NaHCO3溶液的洗气瓶
4 、在天平的托盘上分别放等质量的两只烧杯,烧杯内
分别盛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使天平 平衡。然后分别向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充分反应后,结果天平指针偏向盛 碳酸钠 的烧 杯,其原因是 加入碳酸钠的烧杯中逸出的气体多 ; 在反应过程中见到的明显现象是 均有气泡冒出 ,而 上述现象的明显差别是 加碳酸氢钠的烧杯中气体 。
性质一 原理: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
演示 解释
与酸反应的对比ຫໍສະໝຸດ 结论:相同条件下,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快
性质二
热稳定性对比 △
Na2CO3+CO2 +H2O
原理:2NaHCO3
装置
结论: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 碳酸钠一般不分解。
Na2CO3
侯氏制碱法与索维尔法的比较
索尔维法:
优点:原料经济,能连续生产,CO2和NH3能回收使用。
缺点:大量CaCl2用途不大,NaCl利用率只有70﹪。 侯氏制碱法: 优点:向母液中通人氨气并加入食盐细粒,析出可做氮 肥的NH4Cl结晶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 做氮肥。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的生成速率快 5 、将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混合物2.74 g 加热到质量 不再变化时,剩余物质的质量为2.12 g 。求混合物中 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差量法解题 38.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小结 1.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原理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巩固练习:
1、除去碳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方法 是 ( A) A、加热 B、加入生石灰并加热 C、将固体配成溶液并通入CO2
D、加入盐酸 2、欲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少量碳酸钠的杂质, 适宜加入的物质是 ( D) A、Ca(OH)2 B、Ca(H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