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优质课件
部编人教版 七下 3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优质课件 PPT

• 知不知道在山林里兴风 狂啸的老虎,还时时回 过头来看顾小老虎呢。
小结
写
语言质朴浅白清新隽永
作
善于撷取生活琐事捕捉细节
特
作者印象中的鲁迅:生活平凡随意、
色
为人宽厚仁爱,待友真诚悉心,意志坚定
伟大而平凡
怀鲁迅 (郁达夫)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笔名萧红,悄吟,出生于黑
龙江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为了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困 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 上写作之路,两人一同完成小说、散文集《跋涉》。1934年到 上海,与鲁迅相识,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 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 的地位。萧红带有左翼现实主义风格的小说还有一部长篇《马 伯乐》,但质量不高。她更有成就的长篇是写于香港的回忆性 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 车上》,《小城三月》等。1942年1月22日死卒于香港。
• 片段三:“明朗的笑声冲下楼梯来”
• 片段3 • 片段5 • 片段9
问题式批注
评价式批注
• 片段2“他刚抓起帽子来……仿佛不顾一切地 走去,”
• 片段6“但他还是展读……夜里很深的时光” • 片段11“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十二点钟”“
还是坐着……仍旧坐在那里” • 片段13“鲁迅先生包一个纸包……随时方便”
在现代所有的中国人中,鲁迅无疑是最为深刻而且最为独特的一个, 他的遗嘱也是最为独特的一封。下面是遗嘱全文:
我只想到过写遗嘱,以为我倘曾贵为宫保,富有千万,儿子和女婿及 其他一定早已逼我写好遗嘱了,现在却谁也不提起。但是,我也留下一张 罢。当时好像很想定了一些,都是写给亲属的,其中有的是: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的第三节《青春期》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

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接下来由我对第三节教学内容进行简单介绍。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人类的产生”中的第三节,是前一节“人的生殖”的深入与延伸,又是下一节“计划生育”的前提与基础。
在教材的内容设计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青春期在人体发育中的关键作用,从而形成健康度过青春期的愿望,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确保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审美观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认识目标】:1.理解青春期是一个重要的发育时期,并能在自己的生活中把握好青春期的健康知识;2.青春期的生长发育有哪些身体变化及卫生;3.青春期的主要心理变化及其卫生。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保健的能力,用正确的方式指导自己健康渡过青春期。
【情感目标】:通过对青春期的了解,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相互帮助,师生之间密切交流,集中精力,努力学习,并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青春期的发育特点;2.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及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变化,对自身变化进行适时合理的调整,健康度过青春期。
四、说学情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中,可能有一部分人已经进入青春期了。
因此,教师在课前要做必要的调查。
例如,从学校卫生室借来学生七年级以前的体检表进行分析研究;安排学生在课前测量一下身高和体重,或在全年级做一次问卷调查,以便了解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的身体、生理和心理情况以及他们所产生的疑问。
五、说教法和学法采用问题讨论法,通过设疑引学,示例讨论、分析理解,答疑解惑、卫生保健等环节,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给每一个同学发一张调查问卷,看一看同学们是否真正了解自己。
不写姓名。
对于问题的回答,同学们可以用“是”、“不是”或“不知道”的方式作为答案。
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1.你是几岁时身高开始突增的?2.男生:你出现喉结了么?女生:你的乳房开始发育了吗?(回答“是”或“不是”)3.男生:你有没有出现遗精(回答“有”或“没有”)女生:你有没有出现月经?月经期间你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么?4你觉得你是不是进入青春期了?5.你有没有突然感到很烦躁的时候?你是怎么调节自己的情绪的?6.你有没有喜欢过哪个女生(男生)?你为什么会喜欢她(他)呢?7你对自身的发育有没有产生困惑?是否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我们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地了解自己,从而促进我们身心健康地发展。
(最新)部编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血流的管道——血管》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血流的管道——血管
教学设计
一、对本节课的基本认识与理解
二、教与学的过程设计
三、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课原定为2课时,但考虑到学生已经进入初一下学期的学习,并刚刚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够较熟练的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同时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我将本课设计为1课时,采用“实验”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进行实验时,由于事先对实验可能出现的情况考虑较为全面,例如:如果小鱼不安定怎么办?怎么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小鱼的伤害?等等。
使得实验能够在预计的时间内较好的完成,多数同学都观察到了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但是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还是稍显慌乱。
在血管的特点和功能这部分我安排学生自学完成,学生完成较好,但是很多同学会认为动脉就是流动脉血的血管,静脉就是流静脉血的血管,在此我强调动脉和静脉的概念与功能有关,并且为下一课血液循环的学习做铺垫。
七年级下生物课件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生物体进行的选择,适者生存,不适 者被淘汰。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逐渐适应 环境的过程,导致物种多样性的形成。
遗传病和优生优育
01
遗传病的分类
遗传病是指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可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
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02 03
优生优育措施
优生优育是指通过改善人类遗传素质,减少或避免不良基因的传递,促 进人口素质的提高。常见的优生优育措施包括产前诊断、遗传咨询、选 择性人工流产等。
释放的能量又为光合作用提供了动力。
02
生物圈中的人
人体结构与功能
人体结构
介绍人体的基本结构,包括骨骼 、肌肉、器官等,以及它们在人 体中的位置和功能。
人体功能
解释人体各系统的运作方式,如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 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体营养与健康
营养物质
介绍人体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如蛋 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 矿物质,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
觅食行为
动物寻找和获取食物的行为。
防御行为
动物为了保护自己而采取的行 动。
迁徙行为
动物为了寻找食物或繁殖而进 行的季节性移动。
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
01
02
03
自然环境
森林、草原、沙漠、海洋 等,为动物提供食物、栖 息地和繁殖场所。
人为环境
城市、农田、工业区等, 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法 律法规、推广生态教育等 ,以保护动物的生存和繁 衍。
、抗体等生物药物。
环保领域
利用微生物技术处理污 染物,降解有机废弃物
,实现环保目标。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四套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说课稿(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是《血流的管道--血管》。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8个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部编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血液循环途径“自成体系,因为它建立在学生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静脉血、动脉血”概念的理解,以及心脏结构的学习基础之上。
氧气及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血液循环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排出体外,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和发展,又为后面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血液循环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2.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理解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发生的变化。
3.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组织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3.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概述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
【教学难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分析比较,及体循环、肺循环中血液的变化。
四、说学情通过血液、血管、心脏的学习,学生对血液循环的基础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了什么变化很不了解,而且血液循环途径这一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老师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去学习血液循环知识,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多用动态的小动画来使学生建立起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深刻的认识。
1.2人的生殖-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册同步优质课件(人教版)

归纳小结
睾丸 卵巢
精子
受精
分裂
受精卵
卵细胞
输卵管
胚泡
细胞分裂和分化 子宫
胎儿
分娩
从形成受精卵到婴儿大约要经过280天左右。胎儿所需的营养和氧气、 产生的二氧化碳及其代谢废物都要通过胎盘和脐带由母亲供给或排出。
婴儿
思考: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想一想平时,你应该怎样对待父母?
课堂练习
睾丸产生的__精__子__和卵巢产生的__卵__细__胞__,都是__生__殖__细胞。含精子的 __精__液___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__子_宫____,在_输__卵__管___内与_卵__细__胞___相遇, 最后只有_1__个能够进入卵细胞。_精_子__和__卵__细_胞__结合,形成_受_精__卵__,这个过 程叫做受精。
一、生殖系统
男 性 生 殖 系 统
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睾丸: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内 附睾:贮存精子 生 殖 输精管:输送精子 器
精囊腺和前列腺:分泌粘液
外生殖器:阴囊和阴茎
一、生殖系统 女 性 生 殖 系 统
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
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内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 生 殖 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器
受精卵不断进行__细__胞__分__裂___,逐渐发育成___胚__泡___,_胚___泡___缓慢地移 动到__子__宫___中,最终植入_子__宫__内___膜___,就好比一粒种子落到了土壤中,这 就是__怀___孕___的开始。
阴道:精子进入和胎儿产 出的通道
外生殖器:外阴部
讨论
1.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分别是什么? 男:产生—睾丸;输送—输精管;女:产生—卵巢;输送—输卵管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可以比喻成胚胎和胎儿的“宫殿”。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了解生物圈-生物与环境的关系》PPT教学课件

C.生物改变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2.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D)
A.阳光、温度
B.空气、温度
C.水分、土壤
D.花粉、病毒
3.下列影响小麦生长的环境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D)
A.光照
B.土壤湿度
C.温度 D.杂草
4.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就是说,
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
二、生态因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生 态 非生物因素
阳光、温度、水、空气、土 壤等
因
素 生物因素 捕食、竞争、寄生、斗争、合作等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和影响环境。
巩固练习
1.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
当的解释是( D)
A.生物影响环境
B.生物适应环境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仔细阅读教材12、13、16、17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环境? 2.生物与环境构成什么? 3.什么是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可分为哪几类? 4.生物怎样适应环境? 5.生物与环境具有怎样的关系?
思考:
1.在生物学中,为何要研究环境?什 么是环境?
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 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2.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构成什么?
生物圈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1.什么是生态因素?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2.生态因素可分为哪几类?
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生 非生物因素 温度,光, 水 ,空气,土
态
壤
因 素 生物因素
部编版2022-2023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第二节《消化与吸收》说课稿附板书含反思共四套

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提问:食物被消化后,营养物质是如何被吸收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功能是
否相同呢?
教师列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
吸收功能
道
胃
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
生素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 30 页的“资料分析”,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有何异
学法上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指导学 生运用直观、生动、形象的图表和生活体验,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同时创造 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片,有关蛋白质和脂肪被消化的视频。 (一)、导入新课
部编版 2022-2023 年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二章 人体的营养
第二节 《消化与吸收》 说课稿(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8 个 方面依次进行。 一、说教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 概述食物的消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团体合作能力、思维能 力。
2.通过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向学生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回顾上一节,食物中都含有哪些人体生命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
类
的
地球环境
生活在森林
现代类人猿
起 源
森林古猿 发生变化
生活在稀树草原
人类
和
发
展
露西时代 东非人时
用火、大
人类的发展: 的古人类 代的古人
脑发达产 现代
(直立行 类(使用
生语言, 人类
走)
制造工具) 工具复杂
随堂训练
1.(2017•贵港)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A )
A.直立行走 B.使用工具
讨论1:现代类人猿还能进化成人类吗?
不能,因为环境的变化和选择等不能重演。
我可能变成 人吗?
讨论2:让类人猿在自然环境中生存下去,人类应该 怎么做?
1.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 2.保护动物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
课堂小结
现代类人猿和人的相似与不同——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 雄性激素
男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侧)
睾丸 阴囊 附睾
膀胱
精囊腺 输精管 前列腺
尿道 阴茎
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正)
输卵管 (输送卵细胞
和受精场所)
卵巢 (产生卵细胞和 分泌雌性激素)
子宫 (孕育胎儿的场所)
阴道 (精子进入和产
出胎儿的通道)
女性生殖系统示意图(侧)
输卵管 卵巢 子宫 膀胱 阴道 肛门 尿道
人类进化的过程示意图:
直
使
能
大
立
用
够
脑
行
和
用
发
走
制
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达
造
工
具
产
越
生
来
了
越
语
强
言
大
人类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逐渐发生了变化?
体形: 半直立行走
使用工具: 不会使用工具 使用简单工具
直立行走
使用天然工具 制造和 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是否着衣: 赤身裸体 懂得御寒、遮羞
人类进化的标志: 1.直立行走 2.使用工具、制造工具 3.火的使用 4.语言的产生 5.脑的发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一节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点我
导入新课
探究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人是万物之灵,有特别发达的思维器官,能劳 动,能制造工具……那么,我们人类是如何产生的 呢?
学习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 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 2.对比观察四种现代类人猿和人类起源的示意图, 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 等方面的变化。
C.使用语言 D.大脑发达
2.促使森林古猿向人类进化的最重要的外界因素是( A)
A.环境发生了变化,森林大量减少 B.降雨量的加大
C.气温的变化
D.身体结构的变化
随堂训练
3.下列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C )
A.大猩猩
B.长臂猿
C. 狒狒
D.猩猩
4.目前,对人类起源和发展的研究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 开展的( B )
少女“露西” 人类骨骼
1.少女“露西”的上肢和下 肢有什么区别?
上肢较细、下肢粗壮
2.根据四肢和骨盆的形态, 猜想她的运动方式是怎样的?
直立行走
石器
1. 古 人 类 用 图 中 所 示 的 石 块 做什么?
当作工具,用来砍砸和削刮物体
2.从石块的形状推测,古人类 已经具有什么能力? 制造和使用工具
这些现代类人猿的体形有什么共同点? 前肢粗长,后肢细短 髋骨较窄
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原因: 人类具有发明和创造各种科学技术的本领,使得人
类适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改善生存条件以及利 用医药卫生加强自身保健的能力不断加强,这些都促使 人类的数量急剧增加。
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因:
1.类人猿不具备发明和创造科技的能力; 2.人类开发森林,破坏、污染环境。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进化论
神创论
你 认 识 它 们 吗 ?
观察思考
1.这些类人猿今天分布在地球的哪些地方?它们的生活 方式有什么共同点? 2.人类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类人猿的数量日益减少的原 因是什么? 3.类人猿究竟在哪些方面和人有根本的区别? 4.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什么?它是如何发展 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
长臂猿生活在 猩猩生活在亚 亚洲南部、东 洲的加里曼丹 南部的大陆及 和苏门答腊的 岛屿上的热带 热带森林中
或亚热带森林
中
黑猩猩生活 在非洲中部 和西部的热 带森林中
大猩猩生活 在非洲西部 和东部赤道 地区一带
它们的生活方式有哪些共同点?
1.都依靠从森林中获取果实、 嫩芽、昆虫等食物生存; 2.没有制造工具和改善生存环 境的能力; 3.不能像人类那样进行语言和 文字的交流。
讲授新课
想一想 你会怎样回答图中小朋友的问题呢?
黑猩猩会 变成人吗?
达尔文(Charles R.Darwin,1809-1882) 在《物种起源》中,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
学说为主要内容的生物进化理论。
达尔文
一 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仔细比较了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后,达尔文 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①对古人类化石的研究 ②对各种猿类化石的研究
③对人和猿类各方面的比较 ④对人和猴子各方面的比较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谢谢!
返回课题导航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 人的由来
第二节 人的生殖
导入新课
探究新课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我是从哪 里来的呢?
学习目标
1.知道男性和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知道受精的过程; 3.知道胚胎发育的大致过程。
讲授新课
一 生殖系统
仔细观察第9页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思考:
1.男女生殖系统中,产生和输送生殖细胞的器官 分别是什么? 2.子宫的名称和它的功能有关吗?为什么?
男 性 生 殖 系 统 示 意 图 (正)
膀胱 精囊腺
前列腺
分泌黏液
输精管 输送精子
尿道 排出精液和尿液
阴茎 附睾 贮存和输送精子
阴囊
二 从猿到人的进化
阅读课本P4,想一想,1千万至2千万年前,环境发生 了什么变化?对当时的森林古猿会产生什么影响?
热带丛林
稀树草原
使得一部分森林古猿被迫到地面上生活。
森
树栖生活转到地面生活 这一支古猿是怎
林 环境变化
样进化成人的呢?
古 猿
森林减少 继续留在森林,树栖生活类人猿
科学家以什么为证据去研究从森林古猿到人的进化?
二 生殖过程
精子外形像蝌蚪,头大, 卵细胞球形,细胞质中含 尾长,能够游动。 卵黄,是人体最大的细胞。
受精部位 输 卵 管
胚胎发育 场所—— 子宫内膜
排卵、受精、受精卵发育和植入子宫的过程
受精过程
精子
男性: 睾丸 附睾
输精管
阴茎
女性: 卵巢 卵细胞
输卵管
子宫
阴道
受精卵的分裂形成胚泡放大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