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课程教案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教案

《环境化学》教案

《环境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化学一、环境问题1.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环境成分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下降,扰乱和破坏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条件。

具体来说,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质、土壤、动植物造成的污染,其危害程度达到一定程度,生物群落的生态系统受到不适当的干扰和破坏,不可再生资源的任意开发和滥用,以及固体废物、噪声、振动、,气味和放射性。

环境污染是由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造成的,其中化学物质约占80%-90%。

2、人们对环境问题认识的发展过程(1) 20世纪60年代,人们只把环境问题视为污染问题。

他们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城市、工业和农业发展带来的空气、水质、土壤、固体废物和噪音污染。

对土地荒漠化、热带森林破坏和某些野生动物物种的频繁灭绝没有给予战略关注。

当时,中国以污染控制为中心的环境管理对改善城市和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明显的不足是没有将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低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复杂性;环境污染不是与社会因素联系在一起才能找到根源的。

(2)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

在这次会议中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也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

(3)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并发表了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长篇报告。

(4)20世纪90年代,巩固和发展了这种指导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二、环境化学在近现代工农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过程中,“化学”为人类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产和生活用品,化学科学和化学工业为现代化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与此同时,大量的有害化学物质进入地球的各个圈层后,大大降低了环境质量,直接或间接的损害人类的健康,影响生物的繁衍和生态的平衡。

在解决复杂综合的环境问题中,环境化学在掌握污染源、消除和控制污染、确定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开大学环境化学教案

南开大学环境化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

2. 使学生掌握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环境化学实验技能。

3. 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教学内容:1. 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2. 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3. 环境化学实验方法4. 环境污染及治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环境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环境化学的认识。

二、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及研究内容1. 教师讲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环境、污染物、环境化学等。

2. 学生分组讨论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1. 教师讲解环境化学的基本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反应速率与平衡等。

2.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环境化学原理在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四、环境化学实验方法1. 教师介绍环境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如样品采集、分析测试等。

2. 学生分组进行环境化学实验操作,如水质检测、大气污染检测等。

第二课时一、环境污染及治理1. 教师讲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

2. 学生分组讨论环境污染的治理方法,如物理治理、化学治理等。

二、案例分析1. 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如雾霾、水污染等,引导学生分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 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总结与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对环境保护的建议。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参与度、讨论积极性等。

2. 实验操作:学生的实验技能、实验报告等。

3. 案例分析: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建议的合理性等。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2. 实验环节要确保学生的安全,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要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提高环保素养。

初中环境化学教案

初中环境化学教案

初中环境化学教案
【教学内容】环境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认识环境污染的影响和防治方法;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重点】
1.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
2.环境污染的来源和种类。

【教学难点】
1.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
2.掌握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环境化学?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环境化学?并引导学生探讨环境化学的重要性。

二、讲解
1.环境化学的概念:环境化学是研究在环境中物质的来源、转化、迁移、残留和去除等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

2.环境污染的种类: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三、实例分析
老师举例介绍一些环境污染事件,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并讨论如何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四、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和保护环境。

五、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写一篇短文,谈谈你们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行动。

【教学反馈】
当堂评价:根据学生的表现和互动情况,进行当堂评价,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念。

【拓展延伸】
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环保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黑板、投影仪等。

【教学注】
环境化学是一门涉及多学科领域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发散思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环境化学的知识。

中职教育环境化学教案

中职教育环境化学教案

中职教育环境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3. 了解我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政策。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2. 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3.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4. 我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政策5. 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环境污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

3. 小组讨论法:讨论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环保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环境化学》、《环境污染与防治》等。

2. 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案例和讲解。

3. 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环境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环境污染的来源和危害:通过PPT或教材,详细讲解各种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及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3. 分析环境污染案例: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

4. 讲解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介绍各种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和技术,以及我国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5. 讨论我国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政策: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6. 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并提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7.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环境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环境污染案例分析的能力和对防治措施的认识。

3. 小组讨论反馈:收集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环保行动的建议,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以及对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培养的认同。

环境化学教案范文

环境化学教案范文

环境化学教案范文教案主题:环境化学教学目标:1.了解环境化学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2.掌握环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环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教学难点:1.环境化学的应用领域和对环境保护的作用;2.环境化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实验器材、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上课前教师准备好投影仪和相关教学资源,进入课堂后,打开投影仪,展示环境污染图片,唤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2.引导学生思考:你觉得环境问题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化学研究?二、讲解环境化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0分钟)1.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环境化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引导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分类。

三、介绍环境化学的应用领域(20分钟)1.使用教学PPT,向学生介绍环境化学在水质、大气、土壤和噪声污染等方面的应用;2.讲解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和环境监测中的作用。

四、分析环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30分钟)1.向学生介绍常见的环境化学分析方法,如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色谱分析等;2.讲解这些方法的原理、优点和应用范围;3.展示相关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五、讨论环境化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化学研究中的技术和方法的不断发展,如纳米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环境生物传感器等;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六、总结(5分钟)1.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2.强调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出环境污染图片,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且通过讲解环境化学的概念、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使学生对环境化学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分析了环境化学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环境化学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环境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环境化学实验课程设计

环境化学实验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环境化学基本实验原理,理解实验操作步骤中的科学原理;2. 学习并识别常见环境污染物,了解其来源、危害及治理方法;3. 掌握实验数据的正确记录和处理方法,能运用基本化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技能目标:1. 能够独立操作环境化学实验,熟练使用相关实验仪器和设备;2. 培养实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3. 提高实验报告撰写能力,清晰表述实验过程、结果与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环保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实验中相互协作、共同进步;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环境化学实验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巩固和拓展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中阶段,具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好奇心强,动手能力逐步提高,但实验操作经验尚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突出能力培养,强调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模块:1. 环境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包括实验安全知识、实验数据处理、化学计量学基础等,对应教材第2章;2. 水体污染物检测:涉及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等的检测方法,对应教材第3章;3. 空气污染物检测:学习空气质量指数(AQI)的计算方法,了解大气污染物来源及检测技术,对应教材第4章;4. 土壤污染物检测:学习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危害及检测方法,对应教材第5章;5. 环境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涵盖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操作步骤、实验报告撰写等,对应教材第6章。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2周:环境化学实验基本原理学习;2. 第3-4周:水体污染物检测实验;3. 第5-6周:空气污染物检测实验;4. 第7-8周:土壤污染物检测实验;5. 第9-10周:环境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及总结。

中职教育环境化学教案

中职教育环境化学教案

中职教育环境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环境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3. 了解我国环境污染现状及环境保护政策。

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环境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1.1 环境化学的定义1.2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2. 环境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2.1 空气污染2.1.1 工业排放2.1.2 机动车尾气2.1.3 焚烧垃圾2.2 水污染2.2.1 工业废水排放2.2.2 农业面源污染2.2.3 生活污水排放2.3 土壤污染2.3.1 工业废弃物堆放2.3.2 农药、化肥过量使用2.3.3 城市垃圾填埋2.4 噪声污染2.4.1 工业噪声2.4.2 交通噪声2.4.3 社会生活噪声2.5 防治措施2.5.1 环保法律法规2.5.2 环保技术和设备2.5.3 公众环保意识培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污染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环境污染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污染危害和防治措施。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境保护政策、个人环保行为等议题。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

四、教学资源1. 教材: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及案例分析。

2. 课件:环境污染图片、数据和环保政策。

3. 视频资料:环境污染和防治实例。

4. 网络资源:环境保护相关网站和新闻。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表现。

2. 期中考试:环境化学基础知识测试。

4. 综合评价:学生的环保意识、知识和实践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安排:6.1 第1-4课时:环境化学概念及研究对象6.2 第5-8课时:空气污染及其防治6.3 第9-12课时:水污染及其防治6.4 第13-16课时:土壤污染及其防治6.5 第17-20课时:噪声污染及其防治6.6 第21-24课时: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6.7 第25-28课时:环保技术和设备6.8 第29-32课时:环保实践活动与个人责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7.1 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环境化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环境化学教案设计模板范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掌握环境化学中常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3)学会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2)激发学生对环境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常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

2. 教学难点:(1)分析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2)实验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掌握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4. 小组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激发学生的兴趣;2.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有何感受?(二)讲授新课1. 讲解环境化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如:环境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等;2. 介绍常见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危害,如: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3.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三)实验操作1. 实验目的:了解大气污染物的检测方法;2. 实验原理:利用化学试剂与污染物反应,观察颜色变化;3. 实验步骤:准备实验材料、操作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

(四)小组讨论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解决你所了解的环境污染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3. 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副产品和废物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 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的一系列干扰和侵 害,如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等。具体地说:环 境污染就是指有害物质对大气、水、土壤和动植物污染并达到有害的程度。
2)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
(2)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发生在1943年5~10月,造成400余人死亡。 (3)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冶炼厂
排放的SO2和烟尘,使5911人发病,17人丧生。 (4)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5~8日,四天内中毒死亡4000多人。 (5)四日市哮喘事件:1955年以来日本四日市石油提炼和工业燃油产生的废气严重
4)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的重 大问题
国家需求和科技目标
污染预防 污染控制 环境修复 环境建设
4)我国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急需解决的重 大问题
1.地表水污染机理与水环境修复 2.地下水污染与修复 3.安全饮用水技术保障体系 4.污废水处理与资源化成套技术 5.大气污染形成机理与控制 6.城市空气质量控制机理与技术 7.城市物理污染机理及其控制
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没有把环 境问题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低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 性和复杂性,未能追根寻源。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 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了新的突破性发展,提出了 持续发展的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博帕尔毒气泄漏
博 帕 尔 农 药 厂 毒 气 泄 漏 而 毙 命 的 牲 畜
在切尔诺贝利事故中受到核污染的患者
马 斯 河 谷 烟 雾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
日本痛痛病
日本水俣病
环境问题的全球共识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对环 境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在当今世 界上,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环境问 题已不再是某个国家和局部地区的事情。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 已远远超出国家和地区的局限而成为全 球性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 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大 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注意的热点。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我国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 ● 发达国家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污染控制技术已取得绝对 优势; ● 发达国家研究重点向绿色技术、环境修复与环境安全转 移; ● 我国环保科技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并有扩大 的趋势。
2020年我国环境保护的目标
● 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 生态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 ●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部分重要生态系统得到重建与修复 ● 建设一批生态城镇 ● 重点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实现协调发展
3)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民生活水 平迅速提高,今后10-20年我国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将面临更 大的挑战。
● 快速的经济增长-污染防治压力越来越大 ● 小康社会生活水平-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 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国际环境标准越来越严格。
3)我国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
环境化学
教材:环境化学 戴树桂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资源环境学院:印红玲; E-mail:belling15@

授课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第三章 水环境化学 第四章 土壤环境化学 第五章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动过程 第六章 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圈层中转归与效 第七章 绿色化学
固体废物污染控制化学
4)环境化学的任务
●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 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 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发现和解 决环境问题
5)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 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它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 间的环境化学行为;
Manahan Lewis Publishers 6. 《环境化学教程》,刘兆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年 7. Chem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Thomas G. Spiro William M.
Stigliani 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版),2003年7月 8. 《环境化学进展》,戴树桂主编, 2005年
8.土壤污染机理与修复 9.固体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10.绿色化学与清洁生产 11.环境监测新技术 12.持久性有毒物质与生态安全 13.区域环境调控与环境建设
14.国家重大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安全
第二节 环 境 化 学
1)环境化学的定义
1972年R.A Honne在所著《环境化学》定义:“环境化学是研究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外层大气圈的化学组成和其中发生的过程,特别 是界面上的化学组成和过程的学科”。 《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环境化学》一书提出:“环境化 学是一门研究潜在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行为、效应(生态 效应、人体健康效应及其它环境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生的科学”。 戴树桂等认为:“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 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它既 是环境科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化学科学的一个新的重要分支”。
发展阶段(80年代以 后)
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主要元素,尤其生命
必需元素循环研究;化学品安全评价; 全球变化研究;污染控制化学研究;污染预 防化学.
3)环境化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有机分析化学 环境分析化学
环境无机分析化学

大气环境化学

水环境化学
化 环境污染化学 土壤环境化学 学
环境生态化学
大气污染控制化学 污染控制化学 水污染控制化学
污染城市大气,哮喘病患者达817人,死亡36人。 (6)痛痛病事件:1955~1972年日本富山县内的锌、铅冶炼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
污染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米和 饮用含镉水而中毒,患者超过280人,死亡数十人。 (7)水俣病事件:1953~1956年,日本熊本县水俣市,居民食用含有甲基汞的鱼, 导致水俣湾和新县阿贺野川下游有机汞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 (8)米糠油事件:1968年3月,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生产米糠油时,混入多 氯联苯,造成13000人中毒,死亡16人。
2)环境化学的发展
环境化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孕育阶段(1970年以 前)
1950年代开始,1960年代的酝酿和准 备。针对早期的污染控制工作和污染 防治工作,结合化学的理论,提出一
些基本观点。
形成阶段(70年代)
最早是一门化学分之学科,由如湖泊学、 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学者提出。 如农药对水生生物影响,湖泊富营养化, 环境中元素地理分布等。
近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200多起
严重公害事件。世界瞩目的有下面7起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地区的一家 农药厂爆炸,导致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的污染,使许多人中毒,附近居民被迫迁走, 几年内当地畸形儿的出生率大为增加。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1979年3月28日,直接经济 损失达10多亿美元。 (3)墨西哥的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所属 的液化气供应中心发生爆炸,死亡1000多人,伤400多人,3万多人无家可归。 (4)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 帕尔市的农药厂的剧毒化学品异氰酸甲酯罐爆裂外泄,受害人数20万,死亡 3000人以上。 (5)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辅地区的切尔 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周围十多万居民被疏散, 伤数百人,死亡31人。 (6)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 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成西欧10年来最大的污染事故。 (7)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期间油井大火昼 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 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 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性的,已给世界带来了影响。
要求同学们了解环境化学的任务,明 确环境化学课程学习的目的。
第一节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由于自然力或人类活动 所导致的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 利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各种现象。
包括一切形式的环境恶化或对生物圈的 一切不利影响。
1)环境问题分类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
3. 掌握土壤主要的理化性质,重金属及氮、磷营养物质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积累 以及有机农药等污染物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和持留,了解环境条件变化对污染物 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的影响。
4. 掌握金属形态的生物有效性、污染物的微生物转化、化学物质的生物吸收和生物 浓缩机理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5. 了解化学物质在生物体内的转运和代谢,化学物质的联合作用以及化学物质引起 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基本原理,利用有机物结构与致癌作用关系预测化学物 质的致癌性等。
科学期刊类
1. 中国环境科学 2. 环境科学 3. 环境化学 4. 环境科学学报 5. Chemosphere 6. Environ. Sci. Technol. 7. Water Research 8. Journal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从当今世界和我国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入手,介绍环境化学在环境科学和 解决环境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任务、 内容、特点、发展方向和主要环境污染物 迁移转化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