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翻译策略及译文连贯性探讨连贯作为语篇的一个深层语义特征,在以语篇为单位的翻译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语篇翻译的过程也可以说是连贯的识别和重构的过程。
本文将语篇作为翻译单位,从连贯角度探讨了翻译过程中译者对原语语篇衔接手段的调整及采用的翻译策略。
标签:衔接手段连贯照应替代一、引言传统翻译观以句子为翻译的基本单位,“注重研究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异同及言内关系,将翻译过程视为把一种文字材料转换成另一种文字材料,把一种语言产物在保持内容(命题)不变的情况下改变成另一种语言产物的过程”(张美芳、黄国文,2002)。
随着篇章语言学的兴起,人们已逐渐摆脱了传统语言学和语法学的束缚,将语言研究的重心由句子转为语篇。
大多数语言研究者也不断地将语篇分析延伸到其他领域,这自然也包括翻译领域。
李运兴认为“翻译活动所处理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词句,而是由互相关联和制约的词语和句子……有机地组合在一起的语篇。
因此建立明确的语篇意识,不论在翻译实践还是在翻译研究中都十分重要。
”(李运兴,2001:19)连贯这一决定语篇语义结构的重要因素,在以语篇为基础的翻译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需要对原文语篇内部的各种衔接手段进行分析,以便在原文与译文之间建立语篇层次上的意义与功能对等(谭键,2002)。
译者必须尽可能保全和复现原文语篇的连贯性和完整性,才能使译文语篇结构严谨、行文流畅、语气贯通。
因此,在翻译中语篇连贯的实现直接关系到译文的可读性,并决定着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
二、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翻译策略Halliday和Hasan指出,衔接就是把上下文联系起来的机制,它本身是意义概念,是由词汇语法来实现的,“衔接是语篇中的一个成分和对解释它起重要作用的其他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
这一‘其他成分’也必须在语篇中能找到……”(Halliday、Hasan,2004)。
Halliday和Hasan认为,语篇内部的衔接关系通过五种语言形式来实现:指称、省略、替代、连接、词汇。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

汉英语篇翻译中的连贯与衔接发表时间:2017-09-05T10:57:13.013Z 来源:《知识-力量》2017年7月下作者:韩婷[导读] 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
(中北大学,山西太原 030051)摘要:翻译应以语篇为基本翻译单位。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重新建构原语的语篇连贯,必须尽可能保持其语言连贯和文化连贯,从而增加翻译的准确性和自然性。
关键词:语篇翻译;衔接;连贯翻译是一项具有跨文化、跨语言和跨学科特点的语言实践活动。
在功能语言学家看来,语篇连贯是一个宏观的语义概念,韩礼德和哈桑在《英语的衔接》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语篇衔接”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系统功能主义理论及其相关研究方法传入中国并逐渐得到重视,国内很多学者(如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也将其用于语篇分析,而对语篇衔接的研究是其中的一个重点,也已产生不少研究成果。
一、语篇与翻译1、语篇与翻译的准确性翻译中的一项重要的原则就是准确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
以词、词组、句子为翻译单位并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
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以词和句子为翻译单位,有时会导致原语的连贯性不能在译入语中得到体现,往往只注意到了单个词与句子的准确。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译者才能在把握原文语篇连贯性的基础上,在译文中努力再现语篇的连贯性,从而更加有助于译语读者正确地把握原文的思想内容。
第二,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的不同,在理解上存在着差异,而对这种差异的弥补则是由译者来完成的。
而这项工作完成的好坏是受其翻译标准影响的。
以语篇为翻译单位,就要求译者从语篇的角度出发,在必要的时候进行文化语境知识的补充。
2、语篇与翻译的自然性翻译除了对准确性有要求之外,翻译中另外一个要遵循的原则就是要保证译文的自然。
译文的自然性表现在译语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语篇连贯不仅体现在内容上,还有其外在形式上的表现。
如果译者从语篇的角度上考虑的话,就会跳过词对词,句对句的框框,按照符合译语语篇连贯的衔接手段来对原语做恰当的处理,从而保证译文的流畅自然。
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

浅谈文学翻译语篇中的衔接与连贯性摘要:翻译是不同语言之间交流的桥梁。
它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交际,而且也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
翻译者不仅要充分理解原文,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考虑目的语的衔接性与连贯性。
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目的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关键词:文学翻译语篇衔接性连贯性一、引言“翻译的过程包括理解、转换、表达三个部分,对原文的正确理解是该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它既是译者和原作者之间的交际,又是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之间的交际。
译者在翻译活动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交际者、语言使用者、原文的接受者、译文的创造者等。
译者的任务就是先用原语阅读,或更确切地说,领悟原文的主题,对文本的解读最大限度接近作者创作主题,然后把领悟到的作者创作意图及表达主旨用译语重新表达出来,成为再现信息,使译文读者阅读后获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对作品的感受大致相同。
”(樊慧敏,2011:69)在文学翻译中,翻译出原文的字面意思并不难,但要能够最大限度地理解原文以及隐含意义,而且要让目的语的读者获得与源语言读者相同的感受和效果,这并不容易。
所以,正确的理解原文、表达原文是作为一个翻译者正确翻译的基础。
二、衔接性与连贯性中西方的思维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两种语言在语篇衔接上有各自的特点。
不论是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翻译者经常要对原文进行必要的转换和调整,这就要对原文的衔接问题进行注意,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内容上取得对等,保证整篇文章在意义上具有连贯性。
”(崔宇, 2010:114)衔接与连贯是语篇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
1862年英国语言学家halliday首次提出了“衔接”的概念,之后他与hasan合作编著的《英语的衔接》使得衔接理论得到广泛的应用。
他们的观点是“衔接是一种语义上的联系,它与句子的衔接不同,句子的衔接是句子内部结构的形式连接,但语篇中的衔接跨越句子边界,使篇章内的不同的句际关系得以形成,它是语篇的有形网络,通过语篇的表层结构来展现。
汉英交替传译语篇的连贯性分析

汉英交替传译语篇的连贯性分析交替传译作为典型的口译形式,极大地影响着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沟通与交流。
译员则在交传过程中充当着信息收集及传达的角色。
一次成功的交传极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对信息准确的理解与表达。
而译员的理解与表达又与信息的连贯性以及译员本身的连贯意识密不可分。
说话人所表达信息连贯程度高,译员对信息更有把握;说话人言不达意,则译员很有可能会造成误解。
同时,译员若本身具有较强的连贯意识,则能给出较准确的口译成果;反之亦然。
有些学者将连贯视为社会现象,而有些则认为连贯是一种心理现象。
而口译既是一种社会交际活动,也涉及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
口译语篇连贯的分析离不开语言结构的分析,也应将口译活动发生的情景及不同文化背景知识列入考虑范围。
本论文以2017年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为例,旨在从语篇衔接和语境理论两方面分析汉英交传中的语篇连贯。
本论文对比分析了源语文本和目标语文本中衔接手段使用的异同,举例阐释译员通过采取适当调整以达到目标语文本的连贯。
同时,本论文从语境理论出发,分析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译员的理解和表达的影响,以及探讨了译员为达到语境连贯而做出的调整。
通过对比分析,本论文发现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类似的功能,但由于文化、地理及日常表达习惯之间的差异,英汉衔接手段在使用频率和表达的意义上有一定的区别。
而为达到情景语境的连贯,译员考虑到口译场合的时间、正式程度以及英汉不同表达习惯等因素,并做出适当调整;在文化语境方面,译员主要对中文成语以及在英文中无对应表达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做出了调整。
本论文旨在强调连贯意识在口译中的重要性。
译员不仅需关注语篇的语言结构,同时需注重译文在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的连贯。
只有这样,受话者方能得到最大程度上连贯的目标语文本。
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衔接与连贯性的讨论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Jiamusi Education Institute
No.4. 2010 Sum 100
英汉 翻 译中 有 关语 言 衔接 与连 贯 性的 讨 论
崔 宇
(铁岭广播电视大学文科教研室 辽宁铁岭 112000)
摘 要:衔接与连贯在语篇的研究中是属于专业的术语。衔接与连贯二者有区别的同时也有联系。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 具有衔接性和连贯性的统一,所以保证翻译文章的衔接性和连贯性是做好翻译的基础,我们要探讨的就是英汉翻译中有关语言 衔接与连贯性的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性 中西 方国家的人们 在认识和思 维方式上存 在不同,即使 是
在美学传统 方面也存在 一定的差异 性,这也就 决定了中西之 间 在表达方式 和表达习惯 上存在着一 定不同。所 以,在文章的 布 局和语篇的 连接方式上 就表现出了 各自的特点 。“英语的篇 章 特点往往是 开宗明义, 先述主题, 后由分题逐 级论述,呈线 性 展开;而汉 语一般先设 时空、逻辑 框架,后揭 主题,所以一 般 先事实、后 结论;先原 因、后结果 ;先一般、 后特殊等。” 这 些差异性, 在汉语中使 用的运用要 比在英语中 应用的要多, 所 以在语言学 界和翻译界 都有“汉语 重意合,英 语重形合”的 说 法。意合指 的是形隐义 的存在,句 句都有暗指 的意义;形合 指 的是句句都表现的很严谨,而且段落的脉络都很清晰。
我国 学者牛保义做 了一项调查 ,发现在英 语中,一般的 语 篇比较喜欢 指示衔接, 而在汉语中 则比较喜欢 省略衔接。但 是 无论语篇以 何种形式出 现,都是必 须符合语法 的,而且要语 义 连贯,这里 的连贯包括 语义上的和 语用上的, 也包括整个语 篇 内部的连贯。 三、如何处理英汉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问题
语篇连贯在英汉翻译中的运用

人文社科
语篇连贯在英汉翻译 【 昀 运用 l 】
河 南科 技 大 学外 国语 学院 韩 培毅
[ 要] 摘 连贯是语篇 构建的重要原 则之一 , 也是语篇 的一个重要特征 , 因而是语篇翻译 中需要考虑的一个主要 因素。英汉翻译的 目 的是传达原文深层结构的信 息, 保持原 文的意义和风格 , 因此 , 只有 清晰地 识别语篇连贯 , 并认识 到其 交际功能 , 才能更好地进行 英
一
Ey es a l k BakE gi a enwd ldsusd T e i usos Ise s a . lc n lhhs e iey i se. h s sin w b c s b c dc
b t e h e ie t n e atwe k A e a e e as Ev r a ewe nt eprsd nse d d l e . wek h sv n d y . eyd yI s s fe e dmye . t a efu lg . ec i ntema. t h trelt r. a Cash v o r es Th a so h t t tMa a he et s s e
这个语段大量使用了词汇衔接手段( 如复现 、 替代 、 特指与类指等) , 但 由于相 互之间缺乏 照应, 以人们 无法在句与 句之间建立起 连贯的 所 逻辑语义关系, 也不知道这个语段究竟要传 达何种信息, 具有何种交际 目的, 因此, 能算作一个语篇 。 不 语言学 把这样 的衔接现象称为“ 假性连
Ib u h d A r ih P e i e tW i o o e d wn t eCh mp o g taF r . e ri wh c r sd n l n rd o h a s n s
论篇章连贯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性

在英汉翻译中,篇章连贯是指翻译出的文章能够流畅地展开,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意思。
连贯的文章能够让读者感到文章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在英汉翻译中,篇章连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保证译文的流畅性。
连贯的文章能够让读者感到文章的思路清晰,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意思。
•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连贯的文章能够使读者感到文章的可读性增强,更容易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传达作者的思想。
连贯的文章能够使读者感到文章的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能够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增强译文的信息量。
连贯的文章能够使读者感到文章的信息量增强,能够更充分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总之,在英汉翻译中,篇章连贯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增强译文的可读性、传达作者的思想、增强译文的信息量。
因此,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应当特别注意篇章连贯,以保证译文的质量。
要保证篇章连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合理使用连词。
连词能够帮助连接两个句子或段落,使文章更加流畅。
在翻译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连词,使翻译的文章能够流畅地展开。
•合理使用信息词。
信息词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物主代词等,能够帮助提示读者文章中出现的人或物。
在翻译时,要注意使用信息词,使翻译的文章能够更加清晰。
•注意文章的结构。
文章的结构包括主题句、支持句、结论句等,能够帮助提示读者文章的思路。
在翻译时,要注意把握文章的结构,使翻译的文章能够更加清晰。
•注意段落的连贯性。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单位,能够帮助提示读者文章的思路。
在翻译时,要注意把握段落的连贯性,使翻译的文章能够更加流畅。
总之,在英汉翻译中,篇章连贯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注意合理使用连词、信息词、把握文章的结构、保证段落的连贯性。
在翻译时,应当以读者为中心,注意使用合适的连词和信息词,把握文章的结构和段落的连贯性,以保证翻译的文章能够流畅地展开,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文章的意思。
另外,在英汉翻译中,还有许多因素能够影响篇章连贯性,如语言文化差异、语法差异等。
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doc

翻译中的语篇连贯与文化缺省关键词:翻译语篇连贯文化缺省摘要:外国文学与本民族文学通过翻译文学完成了对话。
事实上,在译者将源学作品译成另一种文字时,它不仅完成了两种文字的移形换位,更重要的是它启动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催化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了翻译作品如何处理文化缺省问题、恰当地源化并同时保持语篇的连贯性与可读性。
ﻭﻭﻭﻭ引言ﻭ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当人类从远古的蛮荒中走出,创造了人与人交流的工具语言的同时,也成就了与之息息ﻭ相关的文化的代代相传。
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本民族语言与文化,而每个国家语言文字的进步与无不是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文化的融合或语言文字的是凭着翻译这座桥梁,这一强有力的不可或缺的介质达到的。
外国文学与本民族文学通过翻译文学完成了对话.事实上,在译者将源学作品译成另一种文字时,它不仅完成了两种文字的移形换位,更重要的是它启动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交融,催化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
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交流角度,探讨了翻译作品如何恰当地源化并同时保持语篇的连贯性与可读性。
ﻭﻭﻭ一、翻译中的语篇连贯ﻭﻭ文学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作者对自然、生命、现象、众生百态等他本人深有感悟的周遭的一切的描述。
其首要目的是希望与读者产生共鸣,向读者揭示作家本人的一些生命感悟与思考。
作家与读者之间存在一种默契,这种默契是双方所处的共同语言文化背景,取决于作家在创作时对读者的预评估.一个作家在创作时总是以与自己操同种语言、有着相同文化背景的读者为假想读者。
因此,他的作品中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就是对本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信息与习惯的表述。
读者在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时,基于共同的文化背景和先验预设,对语篇会连贯的解读,从而使文字不仅停留在纸媒介上,还时时刻刻跳跃在作家的创作中,读者的思考中。
那么这样的好作品如何才能与全世界共享呢?当然是依托翻译文学.但是翻译文学能完整地每个信息与其内在的联系,能帮助建构外国读者的情感共鸣吗?先验的不同决定了源语读者与译语读者理解的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英汉标点符号比较Psychological Analysis of Stuttering in The King’s Speech《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的服饰所反映的女性意识逆向思维在外语学习中的应用论《呼啸山庄》中女性悲剧的根源Study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Legal English Translation爱情至上——浅析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A Study of Cultural Presupposition in Idioms论中国古典诗词英译中三美原则的再现模糊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用功能研究从《鲁宾逊漂流记》看性格对命运的影响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浅析以学生为中心的中学英语口语教学论广告英语的修辞特征及其翻译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中英文谚语的对比Symbolic Meanings of Babel in The Dogs of Babel从跨文化视角解析商标名称翻译初中英语阅读技能教学适者生存—解读《野性的呼唤》中的“生命的法则”Cultural Mediation in Interpreting—An Observ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从功能派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中国菜单翻译《红字》的人文主义色彩国际商务谈判中有效的非语言技巧商标翻译分析迷信思想起源研究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儿子与情人》恋母情结分析从文化负载词褒贬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H.G.威尔斯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措辞研究迷失的童年——从成长小说的角度解读伊恩•麦克尤恩的《蝴蝶》爱恨共辉煌——浅析《呼啸山庄》中的男主人公汉语请求策略的分析肢体语言的文化趋同性研究论《小妇人》中的超验主义思想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为什么穷人会愤怒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美国梦的开始与破灭—试析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中英色彩词的文化内涵异同分析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英汉习语互译中的意象传递研究论《兔子, 跑吧》中哈利的逃避主义试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主人公性格异同点浅谈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德拉库拉》中病态感情和正常感情的对比和碰撞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on Chinese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从金融危机看美国自由企业制度下的政府调节——浅析“美国政府接管两房”概念隐喻视角下的美剧《复仇》的语篇分析商务谈判中幽默语的运用从《蝴蝶梦》看女性社会身份浅析《飘》中的女性意识高级英语课堂中教师角色研究A Study on the Factors Motivating Students’ Speaking in English Clas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On the Narrative Arts of Hemingway's Short Stories----A Case Study of"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从《小妇人》看男性缺失时十九世纪美国女性的成长Angel’s Face, Devil’s Heart—The Degeneration of Dorian Gray in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从关联理论看电影字幕的翻译Movie and culture展会汉英翻译的常见问题和策略分析《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论礼貌原则在国际商务信函的应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在BB电子商务网站中的应用与实例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及策略研究从语言功能考察汉语公示语英译分析文化差异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影响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贵妇画像》中的文化冲突On Alice Walker’s Womanism in The Color PurpleAn Analysis on Teacher Talk in EFL Classroom Context从电影《国王的演讲》看平民情结隐喻在英语政治演讲辞中的认知功能—以奥巴马的竞选演讲辞为例歇斯底里的舞台自语者——《寻找格林先生》主题解读古诗词翻译中文化意象的传递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论英文电影片名翻译方法的应用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浅谈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及对商务谈判的影响英语“名词 + ly”类形容词的词化分析、语义特征及句法功能从《女勇士》中的女性形象看文化差异论《荆棘鸟》中拉尔夫的形象方位介词“over”的隐喻含义研究英汉新词对比研究《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批判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伯莎梅森形象分析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蝴蝶梦》中的哥特式元素凯瑟琳与苔丝悲剧命运的比较《茶馆》英译本的翻译对比研究浅析奥利奥品牌在国际营销中的跨文化策略初探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与模糊性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的应用对《一小时的故事》的批评分析论英语演讲开场的决定性因素和相关策略词汇负迁移对汉译英的影响李白对庞德和他的作品的影响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穷人的大团结,通往希望之乡的必经之路:《愤怒的葡萄》研究从情景喜剧《老友记》浅析美国俚语的幽默效果从女性主义解读《胎记》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意识流技巧研究从《盲人》中的“血性意识”看劳伦斯的文明观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迁移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认识、寻找和实现自我价值——剖析《飘》中的人生价值《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An Analysis of the Female Characters in Moment in Peking社会因素对汉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影响从关联理论看科技英语的汉译《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浅析托妮·莫里森《宠儿》中人物的身份建构商务谈判中的模糊语的使用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对策论《儿子与情人》中的恋母情结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合作教学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汉英招呼语的对比研究“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中介语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探究《哈利波特》系列里哈利波特与伏地魔的二元对立分析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企业简介汉英翻译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与其短篇小说的人物对话汉英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及翻译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A Discussion of the Gothic Style as Applied in “A Rose for Emily”(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奥斯卡.王尔德的美学观点及其在《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从电影《吸血鬼日记》分析现代西方人们新的价值取向从《紫色》中的意象看黑人女性身份的自我重塑翻译腔成因浅探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关于数字在英语商务合同中的应用的讨论析《喧哗与骚动》的写作手法《高老头》主人公人物性格分析《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之东西方爱情比较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问题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浅析商务金钱语汇的翻译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广告翻译的策略论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论旅游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汉英“龙”文化浅析论例句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南方与北方》中玛格丽特·黑尔的人物分析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合作原则看卡尔登的性格特点On Cultural Default and Translation Compensation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英汉颜色词 “红” 与“白”的文化内涵研究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解读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英语系经贸英语)中华老字号品牌的传承与创新研究A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Based on Nida's Fu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语境视角下《边城》中对话翻译研究英语报刊标题的词汇特点和修辞特点交替传译中笔记的作用《雾都孤儿》中的正邪儿童形象英语电影片名翻译微探从词汇对等角度看《红楼梦》中“笑”一词的英译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从“房间”意象看英国当代社会悲剧——哈罗德•品特作品解读Hawthorne’s Religious Notion: an Analysis of The Scarlet Letter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说辞的中译本比较《虹》中生态女性主义简析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网络委婉语中的模因现象研究《远大前程》中乔的人道主义精神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回译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论英语委婉语的交际功能An Analysis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Spoken English in China文化视角下的直译和意译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xx中学为例男女二元等级对立的颠覆--《奥兰多》之女性主义解读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论中庸观对中西方文化的影响《老人与海》中的和谐关系Text Memoriz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欧亨利风格”在其短篇小说中的分析中西方在养老孝道方面的差异从文化视角看汉英翻译中的语篇连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