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核电仪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1. 引言1.1 背景介绍核电厂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力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也逐渐成为核电行业的研究热点。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核电厂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智能化管理。
深入研究核电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推动核电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分析核电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探讨其发展趋势,探讨数字化技术对核电行业的影响,并提出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法,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参考,推动核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1.2 问题提出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核电厂的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也日益受到关注。
当前在核电行业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需要对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及数字化技术对核电行业的影响,以便为未来的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深入分析数字化技术对核电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未来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法。
通过对当前数字化技术在核电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指导,促进该领域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本研究也旨在引导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推动核电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促进核电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
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在核电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为未来核电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普及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建议,为核电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2. 正文2.1 核电数字化仪表的应用现状核电数字化仪表是指采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和智能化系统,对核电厂内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测量和控制,实现对核电厂运行状态全面了解和精准控制的设备。
国内外核电仪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5月26日,第一届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包括国家核安全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核电仪控设备供应商等方面的200余名专家,对国内外核电仪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与研讨。
全数字化是发展趋势核电站从工程管理、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和退役,无一不体现高端技术。
仪控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核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认为,虽然国内核电行业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核电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是当前核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之后,客观上对核电安全的要求提高,这也给仪控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仪控技术与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选型、应用、维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应用将对确保核电厂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其出色的运行业绩为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实践。
全数字化仪控系统降低了人为误操作引起的非计划停堆停机的概率,并从软件和硬件上确保了电站安全系统的高可靠性;全数字化仪控系统自田湾核电站投入临时运行至今一直稳定运行,从未发生由于系统软件或硬件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堆;与传统的模拟仪控系统相比,数字化仪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核电厂运行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田湾核电站的投运,标志着国内核电市场全数字化仪控时代已到来,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均采用了全数字化的仪控技术。
何为数字化仪控系统据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毅明介绍,核电仪控系统是核电站“神经中枢”,体现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可分为模拟、模拟加数字、全数字三种类型,经历了三代的发展过程。
最早是上世纪60年代,核电站是完全基于模拟组合仪表和继电器的设计,这种设计还是比较可靠的,状况良好,尽管功能比较简单,维修起来比较费劲,但运行效果还是不错的。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核电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提高了核电厂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性。
本文将介绍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应用现状1.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数字化仪表是指使用数字技术替代原有的模拟仪表,数字化控制系统则是使用数字技术替代原有的模拟控制系统。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使得核电厂的监测、控制和保护等功能更加可靠和高效。
数字化仪表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精度高、易于维护等优点,而数字化控制系统具有分布式、智能化、网络化等特点。
目前,全球大部分核电厂已经采用了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并且很多核电厂正在进行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核电厂的安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实时监测核电厂的运行参数,保证核电厂的安全性。
在发生异常事件时,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能够迅速响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小事故的危害程度。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核电厂的安全性。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还提高了核电厂的经济性。
由于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核电厂的运行效率得到了提高,能够减少人力资源的消耗,减小能源损耗,提高了核电厂的经济效益。
二、发展趋势1. 智能化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将会向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将会具备更加智能的功能。
智能化的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将会更加自动化、自适应、自修复,能够更好地满足核电厂对于安全、高效、经济的要求。
2. 网络化未来的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将会更加网络化。
这将使得核电厂的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能够实现远程监控、远程维护等功能。
通过互联网,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更加智能的运行。
3. 安全性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安全性方面将会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核电厂运行过程中,对于安全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将会向着更加安全可靠的方向发展,能够更好地保证核电厂的安全。
核电仪控技术应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核电仪控技术应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核电技术也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
众所周知,核电是一种高效的清洁能源,不仅能够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还能有效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但是,核电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对于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比如,对于核电仪控技术就是核电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本文以我国的核电仪控技术的应用为背景,分析我国核电仪控技术发展应用的现状,总结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策略,为我国核电产业的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核电工程;仪控技术;应用分析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增强,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进而积极参与到生态环保的建设当中去。
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积极转变了传统的能源利用形式,减少或者是摒弃传统的能源利用,积极开展建设核能。
目前而言,我国已经成功地运行了数座核电站,为我国大力发展核电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发展核电的过程中,我国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境,基于此,我国基于我国核电发展的实际情况,脚踏实地展开研究,针对核电仪控技术展开了深入地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我国核电运行的效率,为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效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1核电仪控技术基本问题首先,围绕核电应用地展开了理论研究,认为传统的核反应堆模型的数学表达建构十分复杂,采用计算机进行处理的难度比较大,但是,在核电站建设过程中,运用计算技术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针对这一矛盾,国内相关的技术专家通过优化这物理参数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
从本质上来讲,这个矛盾的实质就是核反应堆数学模型建设中物理参数的匹配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模型的方式,进而来实现缩小物理参数的差异性,进而实现降低误差带来的影响。
在未来,核电站建设的过程中,微型计算机的应用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因此,对传统刚性问题的研究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深化,这也是目前理论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人们对清洁能源的迫切需求,核能作为清洁、高效的能源方式备受关注。
而随着核电厂的发展,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在核电厂中的应用也越发重要。
本文将在此展开对于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应用现状1. 数字化仪表数字化仪表是核电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实时监测和显示重要的参数,为操作人员提供决策支持。
数控仪表可以有效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效率,确保核反应堆的稳定运行。
当前数字化仪表在核电厂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各种参数的检测、监控和显示都离不开数字化仪表的支持。
2. 控制系统核电厂的控制系统是核反应堆的“大脑”,它对核反应堆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确保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在核电厂中,控制系统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需要保证反应堆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保证核电厂可以稳定、高效地发电。
目前核电厂的控制系统已经逐渐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数字化控制系统可以提高核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对于核反应堆的影响。
二、发展趋势1.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整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整合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仪表可以实时获取各种参数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反应堆的控制。
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整合可以提高核电厂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确保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2. 数据互联网化数据互联网化是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另一个发展方向。
通过数据互联网化,核电厂可以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测和控制,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平台对核电厂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数据互联网化可以提高核电厂的运行效率,节约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核电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是当下的热门话题,它的应用也有望成为核电厂数字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核电厂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和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建议和处理方案。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现状及改造分析

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的现状及改造分析摘要:核电厂老旧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已经成为趋势。
就数字化系统本身而言,在技术上没有明显的风险,与全新的核电厂相比,改造工作有众多的约束条件。
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已有改造指导对数字化技术本身的关注已经不再重要。
针对指导的关注点与现实脱节的情况,为了能够成功进行仪控系统的数字化改造,本文提出了改造的实施策略,分析了改造时必须关注的要素,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发展;应用引言核电厂仪控系统分为安全级与非安全级,其中安全级系统执行紧急停堆、堆芯冷却、安全壳隔离等重要的核安全功能,对设备和技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都必须经历严格的成熟验证。
所以,在安全级控制系统的设计方面,也有专门的核安全法规和标准对具体设计作了相应的要求和规范。
通信网络是安全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的最为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其可靠性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如冗余性、独立性、多样性、单一故障、故障安全等。
1、核电厂数字化仪控系统现状自现场总线技术出现以来,其被普遍用于工控领域,现今许多核电厂中应用的全数字控制系统都是在现场总线技术基础上建立的。
在工控领域,使用比较普遍的以太网技术基础上衍生而来的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也越来越多,其网络拓扑结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网络型、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
在CPR1000核电厂仪控系统中,TXS和TXP系统的数据通信网络(以岭澳二期为例,主要包括基于PROFIBUS总线的SINECL2结构网络和由SINECH1构成的以太网。
TXS系统专用于核电厂的安全级仪控系统,基本适配各堆型核电厂。
TXP系统中的冗余结构主要为2个独立的耦合器,冗余总线连接耦合器,即使某个耦合器出现故障也不会造成连接的通信链路产生故障。
SINECH1这种开放式实时工业通信网络是西门子早期在以太网的基础上建立的,其采用的树形网络拓扑结构中带有耦合器,具有较强的实时性,并且为满足安全级标准,使用了环网设计,进一步增强了可靠性,最终形成SIMATICNET以太网结构。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谢谢
4
核电技术未来展望
技术突破
01
更高效的核反应堆设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成本
03
更先进的核电站控制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运行,提高运行效率
02
更安全的核废料处理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核电安全性
04
更环保的核电技术:减少碳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国际合作
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推动全球核电技术合作与交流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目录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
核电发展方向
核电技术挑战与机遇
核电技术未来展望
1
国内外核电研究现状
国内核电技术发展
技术研发:国内核电技术研发机构众多,包括中科院、清华大学等
技术突破:国内核电技术在反应堆设计、燃料循环等方面取得突破
技术合作:国内核电企业与国际知名核电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引进先进技术
03
加强核电站的辐射防护措施,降低辐射泄漏的风险
04
降低成本
提高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
优化核电项目的设计和建设流程
降低核电项目的维护和运营成本
提高核电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提高发电效率
优化核电站的设计和运行,降低损耗
提高核反应堆的热效率
采用先进的发电技术,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技术
发展核聚变发电技术,提高发电效率
环保性:国内技术环保性较高,国外技术环保性相对较低
发展趋势:国内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安全性和经济性,国外技术发展趋势为提高安全性和环保性。
2
核电发展方向
提高安全性能
采用更先进的反应堆设计,提高反应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探讨核电厂电仪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数字化改造

探讨核电厂电仪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数字化改造发表时间:2018-11-02T10:27:42.2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5期作者:董攀[导读] 常规电厂的全数字化仪控技术早在八十年代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44摘要:我国核电厂仪控数字化系统发展相对落后,较多的依赖于国外引进,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加大对清醒的认识到核电厂电仪系统的发展趋势,并积极的做好电仪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DCS系统在核电领域的应用正处于上升的趋势,控制室的信息显示内容和显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有效地改善了人机接口。
本文就上述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核电厂;电仪系统;数字化改造1 数字化仪控发展现状及特点常规电厂的全数字化仪控技术早在八十年代已经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而核电站由于核安全保守政策的考虑和对数字化技术的疑虑,全数字化仪控技术一直未得到全面应用,但在某些非核安全相关的领域,还是采用了成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江苏田湾核电站数字化仪控系统成功投入使用,全数字化仪控技术才开始受到真正关注,在此后的新建扩建项目中,除秦山二期扩建项目继续保留原仪控系统外,其它电站都准备使用数字化仪控系统,如岭澳二期、红沿河都使用了法玛通的TXP+TXS系统,作为西屋AP1000依托项目的浙江三门核电和山东海阳核电,也将采用了COMMONQ+OVATION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
2核电厂仪控数字化改造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核电行业仪控数字化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核电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是当前核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木福岛发生核事故之后,客观上对核电安全的要求提高,这也给仪控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确保核电厂核能发电的安全可靠性成为核电厂仪控制数字化改造的驱动力。
作为仪控数字化系统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其出色的运行业绩为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26日,第一届中国(国际)核电仪控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包括国家核安全主管部门、电力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核电仪控设备供应商等方面的200余名专家,对国内外核电仪控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交流与研讨。
全数字化是发展趋势
核电站从工程管理、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安全运行和退役,无一不体现高端技术。
仪控系统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核集团科技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认为,虽然国内核电行业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核电仪表控制系统的数字化是当前核电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日本福岛发生核事故之后,客观上对核电安全的要求提高,这也给仪控设备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仪控技术与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选型、应用、维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全数字化仪控系统的应用将对确保核电厂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全数字化仪控系统在国内首次应用的江苏田湾核电站,其出色的运行业绩为核电站仪控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实践。
全数字化仪控系统降低了人为误操作引起的非计划停堆停机的概率,并从软件和硬件上确保了电站安全系统的高可靠性;全数字化仪控系统自田湾核电站投入临时运行至今一直稳定运行,从未发生由于系统软件或硬件原因造成的非计划停堆;与传统的模拟仪控系统相比,数字化仪控系统大大提高了核电厂运行的效率、安全性和可靠性。
田湾核电站的投运,标志着国内核电市场全数字化仪控时代已到来,目前在建的核电站均采用了全数字化的仪控技术。
何为数字化仪控系统
据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朱毅明介绍,核电仪控系统是核电站“神经中枢”,体现了工业控制领域的前沿技术,可分为模拟、模拟加数字、全数字三种类型,经历了三代的发展过程。
最早是上世纪60年代,核电站是完全基于模拟组合仪表和继电器的设计,这种设计还是比较可靠的,状况良好,尽管功能比较简单,维修起来比较费劲,但运行效果还是不错的。
目前在国内的核电站基本上都是第二代,控制系统基本沿用了模拟单元组合式仪表,加入了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DAS),包括数据的采集、显示、报警和日志记录、趋势的记录等,与国内上世纪80年代火电厂的技术水平差不多。
全数字化的核电站仪控系统是第三代产品,它的控制层、监控层完全计算机化,实现先进主控室的设计,控制回路也根据计算机化的特点进行了改进,而不是把原来模拟系统的逻辑图、原理图直接拿过来用计算机实现。
计算机系统是有其特点的,所以必须改进之后才能应用于DCS(分散式控制系统),田湾核电站是世界第一家使用全数字化控制系统的新建核电站。
在大亚湾和秦山核电站,反应堆保护系统是组合式模拟仪表加继电器逻辑;到上世纪90年代,岭澳等核电站加入了采集系统,在主控室有几个终端来显示
采集的数据和报警,模拟操作盘台加上数字化采集系统,常规岛与一般的火电厂基本相同,采用DCS,核岛控制系统比较重要,沿用了组合式仪表。
2000年以来,田湾等在建的核电站都用到了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 主控室模拟盘大大缩小,甚至只剩下一个紧急操作盘,保护系统也升级为基于核安全级的DCS。
朱毅明把核电仪控系统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仪表和执行器层次。
核电站仪控系统的最基础层次是仪表和执行器层,无论是火电、核电、轻工、化工、石化,与主设备打交道的主要是传统的变送器(如无线压力变送器)、传感器和执行器等。
目前在核电站中大部分都是采用模拟技术,数字化技术很少采用,在信号传输方面也没有采用现场总线技术。
二是控制层次。
控制层基于数据采集单元、DCS控制站和PLC产品,完成现场信号输入输出、自动控制和保护功能。
三是监控层次。
传统的主控室基于老式的模拟盘,有点像上世纪70年代火电厂的大型模拟操作盘,上面有一些计算机化的数据采集系统。
新型的主控室已经取消了模拟盘,完全采用计算机化的操作界面,每个操作员面前会有5~6台操作终端,但会保留有少量的后备手动操作手段,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后备。
仪控系统安全分级
据朱毅明介绍,各国对核电仪控系统设备的安全分级有很多种方式。
比如,欧洲和美国的分类方法就不相同。
美国只有核安全级(lE)和非安全级(NC),欧洲
的分类方式比较复杂,在欧洲主导的IEC 61226 标程中,将安全性重要的仪控系统分为A 、B 、C 三个等级。
在美国,仪表和执行器层次由安全级和非安全级设备组成,安全级设备中包括一些核专用的核测仪表,如中子通量的测量和与反应堆相关的特殊的变送器、传感器。
除此之外,还要用到很多核级的常规仪表。
这种核级设备的设计制造,需要取得国家颁发的许可证。
在非核级的设备中,除了一些核电站、反应堆专用的仪器仪表,大多是压力、流量、温度传感器和变送器,与普通发电设备应用的没有太大的差异,这部分设备的量也是很大的。
在控制层,分为核岛、常规岛、BOP等部分。
核岛的运行控制要归到核安全级系统,因为其保证电厂处于正常稳定的运行工况。
核安全级系统包括反应堆保护系统、专设安全设施控制(安注、安喷、辅助给水、安全壳隔离等),还有一些相关的测量系统。
如棒控棒位系统、堆芯测量系统。
常规岛部分基本全是非安全级的;BOP 部分也基本上是非安全设备,如放射性废物处理、压缩空气、除盐水、制氢、辐射监测、安防系统等。
在监控层,除了主控室外,还有远程停堆操作站,当主控室不可用时,操作人员可以在远程停堆操作站停止反应堆反应。
数字化仪控系统安全分级
据朱毅明介绍,核电数字化仪控系统也分为非安全级(NC)、安全级(1E) 二类。
非安全级主要完成机组在运行状态下的自动控制和监控操作,也叫做运行仪控系统;安全级主要完成在事故工况下的保护和事故缓解功能,主要包括反应堆跳堆、专设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后监视等功能。
一、非安全级DCS。
从核电站方面讲,核电站不愿意采用数字化控制系统有二个顾虑。
一是因为数字化控制系统都是采用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结构,这种结构的计算机会不会在某种特定情况下导致全部失效? 比如2000年世界范围内曾经爆发过“千年虫”。
二是软件的可靠性问题。
软件的可靠性问题是一个世界级的难题,很难对软件的可靠性进行量化评估。
国外对于硬件的可靠性已经研究了几十年,是可以应用概率论的方法进行量化的。
复杂软件的缺陷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要求将数字化仪控系统软件的所有条件组合进行全覆盖测试,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任何人任何国家能够做到。
所以,造成了核电场对使用基于软件的数字化仪控系统是非常谨慎的。
一般情况下安全级、非安全级采用不同厂家的设备或不同设计技术的设备,这是一种多样化的措施,可以避免控制系统和安全系统同时出现问题的情况。
核电站非安全级DCS与火电厂DCS的差异主要在于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的不同。
核电站出于运营的需要,要求产品至少能够在现场运行10~15年,维护期20~25年,这对厂家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很多芯片、显示器、计算机等零部件和装置都已经停产,而DCS厂家却还要维护下去。
在一些核电站,对于DCS还有抗地震要求,要求在SLl/SL2地震条件下保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
二、核安全级DCS。
这部分是与火电厂不同的,反应堆保护系统是核安全级DCS 重要的应用,基本是按照独立多通道设计。
目前运行的大亚湾、岭澳一期核电站均采用模拟组合仪表、继电器和磁逻辑的反应堆保护系统, 田湾核电站在国内首先采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反应堆保护系统, 岭澳二期和秦山一期保护系统改造也采用了类似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