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娜拉精神超越反叛传统——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探究_潘荣妹
中国式娜拉与乌托邦关于现代文学中女性出走模式的分析

经历 过一 次失 败 的婚 姻后 , 她不顾 他 人 的议 论 回到 了实 际上 由哥嫂 控制 的娘 家 白公 馆 是封 建势 力 的
性 的天空是低 的, 羽翼是稀薄的, 而身边 的累赘 又 是 笨重 而且 多 么讨 厌呵 , 女性 有着 过多 的 自我牺 牲精神 这不是勇敢倒是怯懦 , 是在长期的无助牺 牲 状态 中养 成 的 自甘 牺牲 的性情 l 出走 和 回归 的 ]
并 毅然 出走 随着 五 四运 动 的发展 , 中 国文坛 出现
庭 , 走进一个乌托邦 , 易 卜 生只是指 出了一个象征
理想 的方 向而 已
出走模式源于五四启蒙主义思潮 , 在提倡科学
民主 , 新式 教 育 的背 景下 , 文 学 作 品 中反 叛封 建 家 庭 ,追 求 自由民主的形象 逐渐 走人 文坛 然而 令我 关 注 的是 这些 成 功 出走 的新青 年 多 为 男性 , 比如
姻 和 范柳原 展开 了一 轮爱 的追逐 , 在这 场 爱情 的 战
斗 中 , 她始 终 是男 性 眼 中可 以被 赏玩 的花 瓶 , 她 虚
父权社会的压迫不能作为全部的指责对象 , 女性 自 身的软弱性 依附险更值得思考 笔者认为中国现当 代文学作 品 中的女性 出走可 以分为以下几种型式 :
1.子君 类 型
收稿 日期 :2 0 12一 一 10 23
作者简介 :范维哲 , 女 , 北京人 , 武汉大学文学院
10 8
中国式娜拉与乌托邦
权 )所展 开 的 , 在 女性 自主选择 出走之 后 , 她们 仍然 面对 着 依 附于男 权 的窘境 正如 萧红 曾经所讲 : 女
同微 风拂过 湖 面的波 纹
作 为 白公 馆 的 三小 姐 , 在
这无 疑是历 史性 的改变 , 女性 在时 代 的 大背 景下 也
脱缰的野马—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脱缰的野马—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女性受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一直以“受难者”的形象出现在传统文学作品中。
她们不是作为一类社会群体而存在,而是被当作“附属品”,被分散退却在以“夫”为中心的封建家庭中。
女性权利的被剥夺,加之自由的丧失,使她们失去自我,没有经济地位,必须要依附于丈夫而存在。
女性的自我存在与自我价值,逐渐被父权家族无尽的义务和宗族的利益所消融。
在封建宗法家庭的制约中,女性逐渐被异化,她们必须是符合传统道德观念的“闺范淑女”,或者是顺从忍让甘愿被驯服的“家庭奴隶”。
而在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文学作家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一反传统,塑造了众多“叛逆者”的女性形象。
她们超越了苦难,一改女性顺从忍让的奴性姿态,勇敢地向封建礼教以及男性权威进行反抗,去争取自己的女性权利,完成对女性的自我认同。
她们走出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甚至在社会中承担一定的职业角色,进入公共空间,同男性争夺话语权。
本文以现代文学史上众多个性鲜明的叛逆女性为研究对象,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讨论:第一部分主要对现代文学史上的叛逆女性形象的发展轨迹进行概括整理。
在现代文学史上,叛逆女性的觉醒经历了从自我认同到社会认同,从城市到乡村的发展轨迹。
她们首先为自己争取了爱情和婚姻的权利,在经历了爱情婚姻的悲剧之后,逐渐从个人的苦闷和爱情的困境中走出来,走出自我拘泥的园囿,融入社会,参加革命,为集体利益奔波。
第二部分主要讨论现代文学叛逆女性的缘起和发生。
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既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深受西方历史文化的影响。
而现代文学作家对于叛逆女性的塑造,同样也注重“追本溯源”,从文学原型和意象原型等的角度对传统文学中叛逆女性的原型进行了继承与发展。
第三部分主要从叙事的角度对叛逆女性进行分析。
在现代文学作品中,男女作家由于生理性别的差异和不同的价值追求,所塑造的叛逆女性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现当代小说中的娜拉出走主题及其嬗变

现当代小说中的娜拉出走主题及其嬗变作者:叶楠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3期内容摘要:“娜拉出走”是易卜生戏剧《玩偶之家》提出的女性解放的问题,这一问题在中国现当代小说中得到了进一步阐发。
从鲁迅《伤逝》、杨沫《青春之歌》与苏童《妻妾成群》三部作品看出,中国“娜拉出走”的主题,大致经历了这样的演变轨迹,即从“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到“革命至上主义”的皈依,再到“生存至上主义”的回归。
关键词:现当代小说娜拉出走嬗变马克思说过:妇女解放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围绕这一问题,中西方先后产生了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
易卜生在戏剧《玩偶之家》提出了“娜拉”出走的问题,直接触及了女性解放的问题。
“娜拉”这一形象传播到中国后,引起了中国作家们极大的创作兴趣,他们结合中国国情创作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
从鲁迅的《伤逝》到杨沫的《青春之歌》,再到苏童的《妻妾成群》,则显示出“娜拉”出走主题的不同内涵及社会变迁。
一.《伤逝》:“恋爱至上主义”的流产“五四”时期,中国出现了大量描写个性解放和家庭革命的小说,撰写这些作品的作家们被称为引领新文学思潮的先驱者。
其中,鲁迅则走在追求个性解放浪潮的最前端。
《伤逝》结合了当时的中国动荡社会的背景,同时受到易卜生的戏剧《玩偶之家》的巨大影响,是鲁迅婚恋小说中的典型代表作之一。
在《玩偶之家》中,娜拉的丈夫把她当成一个玩偶,刚开始为满足丈夫,娜拉也心甘情愿地扮演这个角色。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娜拉彻底看清了丈夫的真而目,出于考虑丈夫的好心,娜拉出面替名借债,海尔茂竟然痛骂娜拉,与之前对待娜拉温柔的一面截然相反,还把得不到好的生活都归罪于娜拉,他只想要曾经任他左右的人,而不是一个具有独立思想和个性解放的人。
为了人格独立,娜拉毅然选择离家出走。
但“娜拉”出走之后将会产生怎样的结局,易卜生并没有回答。
在易卜生留下了一个问号之后,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演讲中有意识地回应了这一疑问:“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23&4,5-第67卷第8期6997年:月!;<,)$4=>?$@=?@,=A B,5="C$)=67/$=8D%.=6997 E69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研究E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尹季!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F湖南衡阳86G99:"摘要H中国现代文学是破和立结合的时代产物F在众多的文学形象中F最具魅力的是叛逆女性形象I由于时代发展的变化和叛逆女性性格的差异F叛逆女性形象可分为贞烈型J反复型J报复型J苦闷型和新生型等五种类型I同时F她们也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征I探究现代文学阶段众多叛逆女性形象形成的原因和塑造叛逆女性形象的文学史意义F对文学作品主人公选择和社会文明的透析F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I关键词H现代文学K叛逆K女性形象中图分类号H L69M N M文献标识码H D文章编号H G997O9P M8!6997"98O9G G M O98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描写的叛逆女性F有从封建时代走过来的下层贫民F有出身在具有浓厚封建色彩大家庭中的小姐F有在新学堂接受新思想的知识女性F有在革命的风暴中逐渐成长的革命女性F等等I这些众多的叛逆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种类型IG N贞烈型H在反抗社会和封建婚姻的斗争中F 以自身的灭亡来维护自己的选择和追求F这种抗争方式F虽然有唤起人们认清旧秩序J旧道德真实面目的作用F但是它并没有摆脱几千年来的贞节烈女模式I如杨振声Q贞女R中的阿娇J许地山Q命运鸟R中的敏儿F她们追求自由爱情而遭到双方家长的反对F结局是自杀抗争I6N反复型H开始不满于自己的屈卑地位和既定的命运而进行抗争F但终究被强大的习惯势力所控制F并且自己也盲然地顺从I具有反复行为表征的有两类H一类是本能的反叛F支配其行为的仍是旧的思想意识I祥林嫂!Q祝福R"出逃J抗婚的反叛行为F背后隐藏着S从一而终T的封建S女德T意识I爱姑!Q离婚R"对公婆和丈夫口出S狂言T F但一遇到七大人的正颜厉色F她的反抗性便化为泡影I另一类是有新的思想和道德的浸染F然而生存的压力迫使她们放弃反抗I子君!Q伤逝R"曾发出S我是我自己的F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T的呼喊F然而由于旧势力的经济逼压和自身对爱情的片面理解F最后被父亲接回家F带着无法排遣的绝望和哀伤死去I7N苦闷型H她们意识到自身处境的艰难和不公F意识到自由和尊严的价值F因而具有强烈的个性解放思想I她们在精神世界里反抗封建政治和文化F 但在现实的生存境遇里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F陷入苦闷J彷徨和矛盾之中I丁玲的Q莎菲女士的日记R中的莎菲F茅盾的Q幻灭R所描写的静女士等等F这些苦闷型的叛逆女性虽具有自己的思想认识F想摆脱现实的困境F但她们更多地考虑自己F自我观念J自我意识强烈并与社会现实严重背离I过于美好的理想与冷漠残酷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是她们苦闷的根源I8N报复型H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和抗争的行动F却找不到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F常常以冲破社会旧有秩序为目的F以自身的堕落来否定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F因而这种反抗具有变态的特征I 茅盾笔下的一些时代女性如S蚀T三部曲中章秋柳以享乐J颓废和感官刺激作为S报复T她所厌恶的现实的手段K曹禺戏剧Q雷雨R中的蘩漪以乱伦的方式爱上了周朴园的儿子周萍K Q日出R中陈白露以玩世不恭的J傲慢自负的处世态度出卖自己的青春和肉体I U N新生型H具有个性反叛意识F并且将自己的行为融入社会革命的大潮F使个人的自由和解放同社会的解放紧紧地结合在一起F最终走上了一条新收稿日期H6997O96O G9K收修日期H6997O9U O9:生的光明之路!茅盾小说"虹#中的梅女士从孝女$少奶奶的家庭牢笼中冲出来%谋得了独立的社会职业!接受革命思潮的洗礼%逐渐克制了矜持$自负$孤傲等个人意识%汇入到五卅运动的洪流之中!尽管新生的内涵并不完整%但可以看成是对叛逆女性的一种钟爱和展望!&’世纪(’年代解放区的革命作家%对新生政权下的新女性更给予了精彩的描写!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改变了现代叛逆女性的悲剧形象%是一个具有新思想和敢于蔑视封建恶霸势力和家长制权威$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新时代女性!二综观上述五类叛逆女性形象%尽管她们的叛逆方式和程度不同%结局也各有差异%但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她们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反叛传统婚姻道德!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所涌现的一大批叛逆女性%首先是以婚姻爱情为突破口%向落后的封建社会陋习挑战!现代性爱意识的觉醒%是叛逆女性形象的鲜明特征!子君可谓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一位具有反叛意识和行为的五四时期新女性典型!杨振声"玉君#中女主人公玉君的表白较为典型%她对男友说+,以前我为爱你而屈伏于社会的恶制度%以后我将为反对你而反对社会的恶制度!反对你%是为了你心中所存的假人格%反对恶制度%是为它以伪道德造成了伪君子!-在革命中成长的革命女性%将爱情与革命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摒弃了狭隘的人身依附和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所推崇的,本能需求-%逐步形成了无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如小芹$李香香."王贵与李香香#/等%她们既保持传统妇女爱家$持家的美德%更能与男人一道生产$战斗%她们的爱情观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上!在新$旧婚姻道德观冲突之际%也有一批叛逆女性陷入了道德失范的混沌中%在,性解放-的驱动下%她们蔑视男权%企图以女性的优势来与男人抗衡%其叛逆行为染上了病态色彩!如前文所提到的苦闷型和报复型叛逆女性!她们的反叛%是一种,跛了脚-的理性反叛0)1.2&34/!因为她们放任本性和个人的情欲%加之受时代的局限%缺乏政治权$经济权做支撑%纯粹为爱而爱的理想也就有了浪漫的色彩%她们是一群感伤$失望的理想主义者!然而%毕竟她们有反抗的举动%看到了依稀的自由之光!可以肯定她们并不是极端的,纵欲-者和所谓的,放荡女人-!&*发现自我价值和尊严!五四运动%不仅高扬起反帝反封建的大旗%更唤醒中国人民的,人-的意识!作为受压迫和歧视最深的妇女来说%对,人-的地平等等新思想%,总是微笑点头%两眼里弥漫着稚气的好奇的光泽-!表现了子君作为一名叛逆者对新生活的向往!莎菲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觉醒%不仅要有被人承认的地位%还要有真正的人的权利!她追求真正的爱情%追求真正的独立和自主%然而社会并不具备实现的条件%她给读者留下的仍是,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叛逆的绝叫者-形象!章秋柳就说过+,理应有完全的自主权%对于我的身体%我应该有要如何便如何的自由!-曾树生.巴金"寒夜#/也是一个追求人格独立和个人幸福的新女性%她说+,我没有缠过脚%我可以自己找丈夫!-5*追求理想和自由!现代文学的叛逆形象大都有一种,出走-情结0&1!出走是反抗的开始%是与旧家庭脱离走向新生的大胆举动!淦女士的小说让人听到了从以往全部文学史不曾听到过的女性的声音+ ,生命可以牺牲%意志自由不可以牺牲%不得自由我宁死!人们要不知道争恋爱自由%则所有的一切都不必提了!-0)1这种,意志自由-$,人格独立-的思想%完全是新的历史时期所赋予的!挣脱了旧家庭和旧势力的束缚和控制%还不足以说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与以往的古典文学作品有何不同%这就牵涉到了对这些叛逆者的走向和在新的天地中的作为问题的考察!现代新女性对爱情的选择较传统文学中的叛逆女性有了更多的主动权%能够相处是一种幸福%志向不同%她们也有了分离的自由!特别是在革命文学作品中%新女性能够对自己的过去进行反思和自我革新%在否定传统社会和旧我中%开辟一条女性解放的新路!归结到一点%新女性在破坏旧的生活轨道的同时%她们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去创造一种新的人生%这是在现代文学以前的作品中很难见到的!(*叛逆女性形象的软弱性和依赖性!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是时代的产物%她们既有觉醒反抗的一面%同时也有因袭传统的影响%对新思想$新习俗存在片面理解!面对社会的强大压力%她们的弱点也随之暴露出来!首先是对家的依恋情结!子君婚后苟安于小家庭的宁静和幸福%整天消耗在单调$劳累的琐碎家务中%目光短浅%意志薄弱%是她成为悲剧角色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独立意识显得十分脆弱!莎菲貌似性格坚强%却在爱情受挫之后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至于那些以变态方式进行报复的叛逆女性%对金钱的占有$对男人的玩弄%只是为了获得短暂的泄愤快感和一种自慰式的麻醉!这样的反抗本身就带上了破坏旧社会同时也毁灭自己的悲剧色尹季+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路的搏击!再次是新生型女性的女性意识并未发育完全!投身于革命的新女性"有了同男子工作#战斗#生活的平等地位和权利"她们很快就放弃了个性解放运动中积极的#正当合理的要求"在服从革命的前提下"逐渐泯灭了个性!这种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女性解放"是历史的选择"但女性本身应该为之做出更多的努力!三五四之后"文学之所以会出现叛逆主题和叛逆女性形象"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个性解放思潮"推动了女性对传统文化的反叛和抗争!个性解放是五四运动带来的积极成果!当时的社团#报刊及各种宣传载体"都将矛头直指封建传统文化和封建专制政治"许多先进分子大力提倡西方文明并身体力行文明#进步的社会风俗!社会上讨论最热烈的是婚姻家庭问题"追求婚姻自由包括男女社交的公开#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离婚自由等方面!毛泽东在组建新民学会时公开征友"吸收了蔡畅等$&名会员!$&’(年开放大学女禁"中学男女也打破了)男女授受不亲*的旧礼俗!一时间"在北京成立了研究家庭的学术团体)家庭研究社*"在苏州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研究生育的学术团体)中华节育研究社*!女性解放运动形成高潮"有争取与男子平等的经济权#受教育权#参政权的运动"有争取女子形体解放的天足#天乳#剪发运动"以及废娼运动等等"极大提高了女性的地位!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无产阶级新生政权日益壮大和巩固"劳动人民当家做主逐步由一种政治理想转化为社会现实!在反抗旧思想#旧习俗#旧政权"谋求个性解放和女性独立的冲突中"新生政权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源和保障!革命女性#劳动妇女等新女性形象的出现"也就自然得到现实社会的认同!’%作家的自觉探索"使叛逆女性成为作品的主角!人的觉醒"人格的独立与解放"对封建蒙昧的批判及对现代文明的呼唤"成为五四新文学的基本主题!鲁迅在回忆五四运动的本质时说"当时)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0!鲁迅对人的解放和现代化问题探讨得很深"把毕生精力用在了)立人*的事业上!他的作品对女性命运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既有五四青年知识女性子君"又有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还有杂文作品中所颂扬的革命女烈士!后来的许多作家延续着这一主题走向"开掘了)文学为人生*的重大历史和现实课题!对妇女问题的文学探究"生动而感人"不仅写出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和非人屈的灵魂!不仅巴金#茅盾#曹禺等男性作家如此"那一批亲身经历过女性解放运动的知识女性如冰心#丁玲#庐隐#萧红等"更是满怀激情地将自己对社会#对女性#对新的文明和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融入创作中"许多叛逆女性形象实际上就是作家本人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在现代作家的头脑中"描写女性的命运既是揭露社会罪恶的有力武器"也是展示人生理想和构建新型社会的寄寓!,%社会革命和解放"加快女性解放进程!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叛逆女性形象"从最初的个人求生存到最后融入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整体革命之中"这是时代给予她们的动力!尤其是到了革命形势明朗"人类的解放事业蓬勃发展"个性解放与社会解放汇聚成一股推动社会和历史前进的汹涌澎湃的大潮时"女性的叛逆行为有了强大的社会力量做支撑!由此可见"女性的叛逆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1一是女性本身对社会和人类的态度"二是社会变革的外部力量!叛逆新生的女性"在经受苦难之后"她们毅然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投入到革命的壮丽事业中"为自己更为他人去谋求幸福!新女性罗维娜.郁茹2遥远的爱30在精神上更健全"她说1)我有理想"有责任"有比爱更重要的东西去追求!*就社会变革的外部力量来说"革命高潮时期的女性叛逆行为和理想追求"显然容易实现!解放区文学作品中的大多数叛逆女性"经过一番努力和斗争可以获得美满的爱情并组建幸福的家庭"因为新生政权为她们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如小芹的婚姻最终是靠政府打击恶霸"教育转化她们落后的父母才获得的!四现代文学叛逆女性的形象塑造"是十分生动和精彩的"其主要意义在于以下三个方面!$%叛逆女性形象的命运史"揭示了中国社会走向进步的艰难历程!从五四运动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对中国妇女命运的思考和刻画"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卷!历史进程的不同阶段"人物对社会人生和自身的认识各有不同!从朦胧中觉醒到与社会旧势力抗争"从个人的自由追求到为他人和自身寻求新生之路"其中饱含着现代作家的同情#批判#赞美与希望!五四时期"受西方新思潮影响"叛逆女性首先在青年知识女性群体中产生"从自发到自觉逐步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和社会角色定位"激情型#理想型的居多"由于对社会习惯势力估计不足"叛逆的举动从婚姻爱情开始"未从根本上触及政治#经济#法律第’,卷第6期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年5月会变革和民族解放事业连在一起!个人解放融入政治斗争大潮"文学作品中的革命女性形象得到了较充分的展示和描写!个人的曲折命运同错综复杂的时代政治风云紧密相连"随着无产阶级新生政权的建立和壮大!女性的权利被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和保护!女性的社会活动增多!由个人小家庭延伸到了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的大舞台!由反叛旧思想#旧习俗上升到反叛旧社会#旧制度!新生型女性形象更为丰富!实现了个性解放和社会解放的统一"透过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我们认识到了封建专制中政权#族权#神权和夫权这四大绳索对妇女的残酷压迫$从蘩漪#鲁侍萍的反抗中!我们看到了不同身份和地位的女子对虚伪的封建道德和残暴的封建家长制的斗争$从李香香和小芹的幸福中!我们看到了恶霸势力和守旧思想的消退以及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曙光"%&叛逆女性形象的反叛性格!显示了’力(之美"就美学风格而言!人物形象具有冲淡平和之美和刚健雄浑之美"在现代文学作品中!关注人生世态和社会变革的作家!塑造人物时强调冲突和矛盾"叛逆女性形象价值观的摧毁与确认!社会既定秩序的破坏与重构过程!最能够产生’张力(!文学作品把这种反叛力#冲击力与新生力表现出来!将现实主义的沉郁与浪漫主义的激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能够产生震撼读者心灵的美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类作品是崇尚’力(的作品"就美学样式而言!叛逆女性形象异彩纷呈"在现代文学最初阶段!这些叛逆女性积聚着传统与现实的冲突和裂变!而新生的希望与新生的取得!同时聚集着社会外力和个人内力的相互作用"因而!我们常常看到叛逆女性既有传统的思想意念!又有现代生活方式的尝试!并且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失意!情感世界十分丰富"解放区之后的叛逆女性!由于社会解放力量的强大!似乎掩盖了个人内心的复杂冲突!许多作家对叛逆女性的描写带有强烈的主观意识和理想色彩"因而比较五四时期和大革命退潮时期所描写的叛逆女性!这些新女性的性格简单!缺乏丰富多变和生动实感"换句话说!现代文学后阶段的新女性的个人意识大都融汇到了集体意识当中!消亡了最初的个性解放成分"这虽是一种进步!但同时也给叛逆女性形象系列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革命性#战斗性强而艺术性#个性化的不足")&对叛逆女性的塑造!现代文学作品提供许多经验和教训"总的来讲!现代文学阶段对女性自身的关注并没有充分展开"直到%*世纪末!一批在西方女权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当代女性作家才对此有较深入的审视和把握!从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探讨女性自身的优势和弱点!这不能不说是现代文学描写叛逆女性的一大缺陷"当然也应该看到!现代文学阶段还不具备透彻审视女性#解剖女性灵魂的客观现实条件!作家也没有来得及将精力投入于此!因为阶级反抗#政权变更和民族独立是这一阶段的主旋律!所有的创作都服从于这一大主题!很自然地!叛逆女性性格的塑造要为时代主题服务!这是文学的时代性赋予给作家的必然选择"参考文献+,-.赵园/艰难的选择,0./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23&,%.张玲霞/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出走情结,4./文史哲!-111!536+37832/,).许文郁/张洁的小说世界,0./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1-/责任编校+韩伟9:;<=>?>@A?B;C D>@A E D F D<G@B D:?:B@H D E:<?I D E;I J E DK L M4N5O P Q R S T U P V T W X Y Z N V P[P\R V]^R]P R V_\N T P S R T^S P!‘P V]a R V]M W S U R b c V N d P S[N T a!‘P V]a R V]7%-**2!Y Z N V R69F>I E;e I+Y Z N V P[PU W_P S Vb N T P S R T^S PN[T Z PQ S W_^f T W X f W U g N V R T N W VW X g S P R h N V]R V_g^N b_N V]W X T Z PT N U P/i U W V]T Z PU R V a b N T P S R S aN U R]P[!S P g P b j W U P VR S PT Z PU W[T f Z R S U N V]/k P f R^[PW X T Z Pf Z R V]PW X T Z P_P d P b W Q U P V T W X T Z PT N U P!R V_R b[WT Z P _N X X P S P V f P g P T j P P VS P g P b j W U P VQ P S[W V R b N T N P[!T Z P N U R]P[W X S P g P b j W U P Vf R Vg P_N d N_P_N V T WX N d P T a Q P[+X R N T Z X^b R V_d N W b P V T! S P Q P R T P_!S P T R b N R T P!_P Q P V_P_R V_V P j l g W S V/i T T Z P[R U PT N U P!T Z P S PP m N[T f W U U W VX P R T^S PR U W V]T Z P U/n m Q b W N T N V]T Z P S P R[W VW X T Z P X W S U R T N W VW X N U R]P[W X T Z P U R V aS P g P b j W U P VN VU W_P S Vb N T P S R T^S P[T R]P!T Z P b N T P S R T^S P o[Z N[T W S N f R b U P R V N V]W X Q W S T S R a N V]S P g P b j W U P VN U R]P[!Z R[_P X N V N T P S P X P S P V T N R b d R b^P T W T Z P f Z W N f P W X T Z P U R N Vd W b P[W X b N T P S R T^S P R V_T Z S W^]ZR V R b a[N[ W X[W f N R b f N d N b N p R T N W V/q D=G@E H>+U W_P S Vb N T P S R T^S P$S P g P b$j W U P V o[N U R]P[尹季+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脱缰的野马—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

脱缰的野马—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摘要:现代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形象越来越多元,其中叛逆女性形象更是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探讨其背后的意义,同时探讨这种形象的可能影响和局限性。
关键词:现代文学,叛逆女性,形象分析,意义,影响与局限性1. 引言2. 叛逆女性形象的诞生以及文学历史发展背景3. 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4. 叛逆女性形象的背景、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5. 叛逆女性形象的意义与价值6. 叛逆女性形象的可能影响7. 叛逆女性形象的局限性8. 叛逆女性形象的发展与未来9. 研究结论1. 引言近年来,在文化与艺术领域,叛逆女性形象逐渐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体现了叛逆的品质,一些小说、诗歌、电影和音乐作品更是将女性的叛逆和反思作为主题来表现和宣扬。
本文旨在通过现代文学中典型的叛逆女性形象为例,来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历史背景、背后的意义以及其可能的影响和局限性。
2. 叛逆女性形象的诞生以及文学历史发展背景叛逆女性形象的诞生源于二十世纪,当时的社会以男性为中心,女性地位较为低下,受到的歧视和压制非常严重。
这种环境使得一些勇敢的女性开始反抗,并在文学中找到表达自己思想和意愿的方式。
这些女性往往具有强烈的个性,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追求,一些作品通过描述她们的叛逆和冒险来表现女性的勇气和坚强。
此后,随着时代的变迁,女性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但叛逆女性形象依然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现代文学一个独特的符号。
3. 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多种多样,她们有些来自文学作品,包括电影、小说、散文等,有些则来自真实的个人经历。
如《钢琴课》中的安妮、《留给你的东西》中的苏珊娜、《自由写作的荒野》中的珍妮弗等众多叛逆的女性角色都在不同程度上打破传统观念,探索着自己的身份认同和价值追求。
4. 叛逆女性形象的背景、性格特征和行为表现叛逆女性形象的背景多样,她们可能来自社会底层,承受着更多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也可能来自中产阶级、富裕家庭中,但都面临着或真实或虚拟的挑战和压力。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2)

玩偶之家娜拉形象分析(2)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它的形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如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娜拉的性格和心理不例外,它们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征。
一、娜拉的完美形象觉醒前的娜拉的身上拥有一般家庭妇女所拥有的一切优点和美德。
1.她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热心帮助别人。
2.娜拉理解丈夫,操劳家务、照顾孩子外,还去做点像编制、刺绣、抄写之类的工作以补家用。
3.对丈夫和孩子的爱使她任劳任怨,无私地奉献自己宝贵的青春;为救丈夫的命,她不顾自己的声誉假冒父亲的签名;为了保全丈夫的名誉,她勇于承担一切责任,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
4.可爱、活泼的外表掩饰不住娜拉倔强,刚毅的性格。
二、娜拉性格的弱点娜拉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似乎完美无缺,但是如果认真对她的言语、行为和心理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仍能发现她的弱点。
(一)没有自尊,缺乏主见,生活不能自立剧中这样的细节我们仍历历在目,“一十,二十,三十,四十。
啊,托代,谢谢你!这又很够花一阵子了。
”“要是你肯答应我,我变个仙女在月亮下给你跳舞。
”从娜拉抑制不住得到钱时激动的心情和低声下气地乞求的语气中我们似乎看到了当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地位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她没有工作,经济上完全依附于丈夫,为了要点钱支付家用,为了能多攒点钱还清欠债,她不得不察颜观色靠丈夫生活,完全失去了自尊和人格。
(二)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内心空虚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欧洲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虽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表面上的繁荣和富裕却无法掩盖人们精神上的空虚,生活在那时的娜拉身上不免体现出时代的特点。
娜拉一方面炫耀自己天生丽质,没有新的衣服的陪衬依然漂亮,而另一方面她也不得不承认“衣服穿得好是件痛快事。
”娜拉没新衣服穿并不是因为自己漂亮不需要打扮,而是迫于债务压力,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出走与反抗:叛逆女性之路——娜拉与娜嘉形象之比较

Leaving Their Home and Revolt: the Rebel Women's Road--Comparing Nala with Najia 作者: 王瑛
作者机构: 襄樊学院外语系,湖北襄樊441053
出版物刊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258-261页
主题词: 娜拉;娜嘉;叛逆女性;出走;反抗
摘要:对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笔下的娜拉与俄国小说家契诃夫笔下的娜嘉这两个文学形象进行了分析比较.娜拉和娜嘉同是为了跟不幸的命运抗争,做出了离家出走的抉择,她们的出走表现了觉醒女性的反叛和坚强,但也有着不同的意义,娜拉的出走是绝望地逃离,而娜嘉的出走,则充分展示
了知识女性的理智与自信,娜嘉比娜拉走得更远更清醒.。
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

娜拉出走现代性的女性神话鲁迅小说《伤逝》再诠释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重新解读鲁迅的经典小说《伤逝》,探讨“娜拉出走”这一现代性女性神话在中国文学与文化语境中的独特呈现。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一直被视为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寓言的典范。
《伤逝》作为其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一篇,不仅展示了鲁迅对于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刻关切。
“娜拉出走”源自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名剧《玩偶之家》,剧中女主人公娜拉在意识到婚姻的虚假和自我的迷失后,决然选择了离家出走。
这一情节成为了后世对于女性觉醒和自我寻求的象征。
在鲁迅的《伤逝》中,也描绘了类似的女性出走情节,然而鲁迅的笔下,这一情节被赋予了更为深刻和复杂的内涵。
本文将从文本细读入手,分析《伤逝》中女性角色的心理历程和行动选择,探讨鲁迅如何借助“娜拉出走”的情节来反思现代性对于女性个体的影响,以及女性如何在现实困境中寻求自我救赎和成长的可能。
本文也将关注鲁迅在小说中对于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人性弱点的批判,以期在当下社会背景下重新审视女性地位和性别关系,为当代女性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二、《娜拉出走》的现代性解读《娜拉出走》的故事,最初由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在他的戏剧《玩偶之家》中呈现,这一故事后来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对女性地位和权利问题进行深入探讨的标志性符号。
娜拉的出走,不仅是对传统家庭伦理的挑战,更是对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觉醒的象征。
然而,这一故事所揭示的问题并未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现代社会中呈现出更为复杂和紧迫的态势。
鲁迅在他的短篇小说《伤逝》中,对娜拉出走的主题进行了现代性的再诠释。
他将娜拉的出走放置在一个更为宽泛的社会和历史背景中,通过独特的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揭示了女性解放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在《伤逝》中,鲁迅通过女主人公涓生的经历,对娜拉出走后的生活进行了深入的描绘。
涓生不仅面临着经济上的困境,更在精神层面上遭受了巨大的折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知贪财的兄长代行父权,逼她嫁给太守的儿子,她以死抗婚, 女性——卡门,颠倒了这种既定的男女主从关系。卡门爱上了
表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从一而终的封建女德。元代剧作家 军官唐何塞,但不久她就移情别恋。她充满野性,藐视一切既
王实甫笔下的崔莺莺也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叛逆女性,她比 定的秩序,不愿委屈自己、失却自由的她最终死在唐何塞的刀
落成上海滩的一朵“恶之花”。尽管她在无望的追求和变态的抗 族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
争中失去了自我,但她不愿按照传统的贤妻良母的生活法则拘 真正的新型女性。探究起来,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由不
囿自己的叛逆精神,留给读者的是深刻的反思。
成熟到成熟,作家们由对娜拉原型的翻版到对娜拉精之所在,为她们开一剂能彻底摆脱桎梏的药方,让她们为争取人身之独立和精
神之自由寻找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关键词:娜拉形象 娜拉精神 现代文学 叛逆女性形象
中图分类号:I042
文献标识码:A
Questioned Nora Spirit Beyond Traditional Rebel
刘兰芝略胜一筹,是一个热烈追求爱情的纯情少女,她挣脱封 下。表面上,卡门是一位桀骜不驯的爱情背叛者,实际上她是
建礼教的束缚,摒弃门第等级观念,大胆与出身贫寒的张生私 道德秩序的破坏者,是“以直率真实的恶抗衡封建道德、蔑视
自结合,迈出了自主婚姻的可喜的一步。明代汤显祖的《牡丹 资产阶级文明标准的反叛者”(刘文孝先生语)。同样,托尔斯
——Study Images of rebel Women in Modern Literature
PAN Rong-mei (Anhui University Auhui·Hefei 230039)
Abstract: Nora formed a image in the literary world "Nora hot" in"May Fourth" period.’’ Many writers have followed suit to create a large number of Norwegian playwright Henrik Ibsen's Chinese Nora image. This "just say disease, not prescription" raise awareness of the creative spirit of the question Nora.If we want to go beyond the traditional spirit of rebellion, and directed against China for thousands of years of feudal society, the great legacy of bondage and bring harm to women.On the other hand, we had better find out crux of the problem lies and open a can shake off the shackles of the prescription for them. Only in this way,they fight for the independence and the spirit of personal freedom to find a practical way.
亭》中的杜丽娘,比崔莺莺的叛逆性更强,她为情而死,为情 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对婚姻的反叛,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对
而生,是文学史上追求恋爱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光辉形象之一。 传统观念的反叛,对自我人格、人权的捍卫。虽然安娜的抗争
不难看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这些叛逆女性的反叛还是最 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但她代表了女性在追寻自我价值上的真正
士的日记》中的沙菲,《虹》中的梅行素等等。
子想获得真正的个人幸福是不可能的。
胡适写于 1919 年的独幕剧《终身大事》中的田亚梅被喻为
茅盾写于 1929 年的小说《虹》中的梅行素超越了前文列举
第一个中国化的“娜拉”形象。田亚梅为自己决断终身大事而 的所有叛逆女性。梅女士也是被“五四”运动唤醒的新女性,
叛逆是女性自主意识的自觉体现。
过程,显示了她超越前辈的性格力量;杜丽娘追求爱情的决心
抗战开始后,曹禺与时俱进,在《北京人》中塑造了瑞贞 又明显比曾经犹豫不决的崔莺莺坚定。然而,这些叛逆女性的
和愫芳这两位叛逆女性形象,她们奔出腐朽的家庭,摆脱无爱 反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传统,但又囿于传统。她们的叛
有相当反叛精神的女性形象。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 启了西方女性叛逆的先河,因而她被尊为叛逆女性的先导。
芝便是第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叛逆女性形象。面对婆婆的百般
女性常常被视为男性的玩物,总是处于被玩弄、被抛弃、
挑剔和无理取闹,刘兰芝为维护自尊,毅然出走,回到娘家。 受伤害的地位,但法国作家梅里美塑造了一位极富叛逆精神的
妇”的角色。
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表现在他们笔下的叛逆女性身上,
陈白露与蘩漪的叛逆有所不同,她没有婚姻的羁绊和家庭 她们由最初的争取婚姻自主、对封建家长制的反抗、对封建伦
的拖累,有着清醒的个性解放要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她 理纲常的破坏到争取男女平等、个性解放,直到后来她们才终
虽成功摆脱家庭的羁绊,却不幸跌入更可怕的罪恶的深渊,堕 于懂得自己的出路在于投身社会革命,把自身的解放和整个民
小妾的卖身契,迫使丈夫写下离婚书,然后领着儿子昂首阔步 向集体主义,由个性解放走向社会革命的必经之路。可以说,
地走出家门,显示了女性难得的觉醒。
这是茅盾的创作对“娜拉”原型的最后超越。
曹禺的剧作塑造了一系列叛逆女性形象,其中蘩漪、陈白
此后的解放区作家,对新生政权下的女性作了更富创造性
露、花金子都是敢爱敢恨,敢作敢为,热爱自由,追求人格独 的描写。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中的小芹,李季的《王贵与
逆女性的觉醒已由单纯的争取婚姻自由方面转向精神层面,她 子君终究逃不脱悲剧的命运。子君的悲剧其实是男权社会中的
们终于懂得将自身的命运与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从而开辟一 女性无法挣脱既定命运的悲剧。
条康庄大道。
鲁迅之后,丁玲和茅盾是塑造叛逆女性形象最多的作家。
1918 年 6 月,《新青年》出版了“易卜生专号”,从此,娜拉 丁玲的《沙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是“五四”以后在批判封
路”。她还从书中获得了新意识、新希望,终于果断地结束了不 爱情的成份和婚姻的质量,往往能为争取个性自由和人格尊严
幸的婚姻,义无反顾地走出罪恶的家庭,在进步友人的帮助下, 作殊死斗争,所以她们常以悲剧结局告终。
奔向光明的“那一边”。瑞贞不仅自己获得了新生,还热情地帮
中国直至二十世纪初,在文学领域中表现婚姻痛苦和叛离
助愫芳冲破感情的羁绊,向新世界走去。
家庭的小说、戏剧才竞相涌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为
1925 年,鲁迅创作了唯一的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伤
(下转第 30 页)
对夫权的藐视。面对丈夫周朴园家长式的命令和压制,蘩漪不 是听之任之,而是奋力抗争。更不可思议的是,封建贞操观念
三、从质疑到超越
和伦理道德在她面前形同虚设,她大胆追求真爱,与丈夫前妻
从“五四”初期到新中国成立后这段时期内,中国社会由
的儿子周萍关系暧昧,扮演一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变成一个新民主主义国家。相应地,作家
九州文谈
质疑娜拉精神 超越反叛传统
——现代文学中的叛逆女性形象探究
潘荣妹
(安徽大学 安徽·合肥 230039)
摘 要:“五四”时期,娜拉形象在文坛形成了一股“娜拉热”。许多作家纷纷效仿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创造了众多中国式的娜
拉形象。这种“只说病症,不开药方”的创作引起人们对娜拉精神的质疑,若要超越传统的反叛精神,必须针对中国几千年封建
Key words: Nora image; Nora Spirit; Modern Literature; The image of rebel women
一、绪论
女性的先导。尽管夏娃的叛逆不是为了和上帝抗衡,她仅仅出 于好奇偷食禁果,从而违背了上帝的命令,她的反叛是不自觉
早在“五四”之前的中国文学史上,就已经出现了一批具 的,尚处在女性觉醒的萌芽阶段。但是,夏娃的无意识叛逆开
离家出走,与封建家庭决裂,既是对父亲为象征的传统家长制 她冲破家庭的束缚,“喜欢走自己选择的道路”。她的思想走出
的叛逆,也是对封建礼教的叛逆。
了五四时期靠个人奋斗的阶段,有了质的变化。梅行素最终投
欧阳予倩的《泼妇》中的素心坚决反对丈夫纳妾,她撕掉 身到社会革命中去,她走过的道路是青年女性摆脱个人主义走
这个戏剧形象便在读者的心中扎下根来,成为他们热烈崇拜的偶 建伦理道德方面产生出来的新型女性形象之一。她从思想上彻
像。娜拉引发了许多有识之士对中国女性和婚姻家庭状况的普遍 底改变了中国女性为妻为母的传统观念,无情摒弃三从四德的
关注和深刻思考,作家们纷纷拿起笔来,塑造了一系列以娜拉为 伦理纲常,深刻认识到女性独立存在的价值。与其他叛逆女性
·26·
2010.08
九州文谈
些叛逆女性最初也是在最低层面上为争取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逝》,塑造了子君这一中国式的“娜拉”形象。子君是一个大胆
与封建家庭决裂所进行的反叛,但随着个性解放的呼声日益强 追求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并冲破家庭阻力,勇敢实践自我理
烈,男权意识的日益淡化,经过“五四”浪潮的大洗礼后,叛 想的叛逆女性。然而,反抗了专制的父亲,赢得了婚姻自主的
立的叛逆典型。封建礼教要求传统女性贞洁专一、安分守己、 李香香》中的李香香,袁静、孔厥的《新儿女英雄传》里的杨
恪守妇道,可是在蘩漪、陈白露、花金子她们身上,传统女德 小梅等,她们都可以称作革命女性。从叛逆女性到革命女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