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功PPT案例】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
走科技强国之路ppt课件

18
17、18世纪东西方科技差距拉大的原因比较
中国
西方
经济
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 生产力低下 重农抑商
政治
封建专制制度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工 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资产重阶商级主革义命和 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文化 外交
思想钳制 、文化专制、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八股取士、教育落后、 启蒙运动,教育先进、
B.记载“勾三股四弦五”的推断
C.注重数学与生产实践的联系
D.记载了祖冲之的圆周率
29
4、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这 说明( B )
① 资本主义制度有强大生命力
② 科学技术是巨大生产力
③ 工业革命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④ 工业革命是近代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 . ① ② ③ ④ B. ① ② ④
1967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8 南京长江大桥落成
1970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1974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1983 银河I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 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5 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1988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1993 大亚湾核电站1号机组启动运转
进推动科技文化进步。
民族:各民族长期经济文化交流联系不断加强
文化:
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性和中国古代教 育的先进性
外交:
清以前历代统治者大多实行对外开放, 中外交流频繁,中国汲取外来文明精华。
人民:
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重视调查研 和富于创新的精神。
地理: 中国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有利于古代中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

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部分,在过去150年的时间里,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些科技和发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对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的历史背景、重要成就以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探讨。
1. 历史背景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的起步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清朝末年。
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列强侵略和国家命运的压力。
为了保卫国家利益和提升自身实力,中国开始重视科技和发明的发展。
1896年,清朝建立了中国第一所近代化的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堂,为中国科技教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2. 重要成就中国在近代科技与发明的领域涌现出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例子:2.1 中国火箭技术的突破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实现了航天事业的突破。
1956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亚洲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国家。
此后,中国相继成功发射了载人航天飞船、月球探测器等,取得了世界级的科技成就。
2.2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中国高铁的运行速度和安全等级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高速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也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3 中国互联网技术的崛起中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和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企业。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不仅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社交媒体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还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的成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促进经济发展中国的科技创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高铁技术的发展加速了国内交通流通,提高了物流效率,促进了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的互联网技术使得电子商务的兴起,拓展了市场规模,促进了消费升级。
3.2 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近代科技与发明的成就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近代史ppt课件图片

02
政治变革
洋务运动
总结词
清朝政府为应对内忧外患而开展的改革运动
详细描述
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90年代清朝政府推行的一场旨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和军事装备的改革运 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开启了中国近代化 的进程。
戊戌变法
总结词
清朝政府推行的一次政治改良运动
外交关系的变化
01 不平等外交
中国在近代史时期被迫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 导致中国在外交上处于劣势地位。
02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由于长期战败和割地赔款,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
03 国际地位下降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国际地位大幅下降,成 为列强的瓜分对象。
06
人物与事件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民族危机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民族 矛盾日益激化。
历史分期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共计70年 。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建立 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新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共 计30年。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国家政权。
科学技术
随着西学东渐的深入,西方科学技术大量传入中 国,包括但不限于铁路、电报、电话等,对中国 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 旗,反对愚昧和专制,提倡新道 德、反对旧道德,对中国传统文 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白话文运动
新文化运动中,白话文逐渐取代 文言文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语言 ,促进了文学的普及和大众化。
建国七十年来科技的发展和成就PPT课件

2019/10/24
29
4、混合现实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VR和AR)技术已经在消费电子市场激发了极大的热 情,各科技公司也迅速的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在2014年收购Oculus VR之后, Facebook将在今年推出他们首款VR眼镜。三星、索尼、宏达也计划在今年推出 VR产品。资本的涌进代表了VR将会成为新一代的主流娱乐技术。当然,VR也有 在娱乐之外的应用。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公司Lowe’s(劳氏公司)正在开 发名为Holoroom的一款3D增强现实科技。Lowe’s的客户将可以设计一个空 间,然后使用Holoroom进入一个3D模型,体验他们设计的空间感觉如何。 虽然在历史上,市场对VR和AR曾有些过于膨胀的预期,如今的超高清显示,低 价的姿势与位置探测器以及高清视频内容给混合现实科技打下了雄厚的基础。在 未来的30年里,这些技术将成为主流科技。AR眼镜将把实时相关的信息给用户 投放在现实中,而VR眼镜则可以通过融合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来实现深度 沉浸的体验。
医学 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1973)
“文革期间”,科技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科技事业
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
2019/10距/24 越拉越大。
11
1964年10月16日15时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019/10/24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3
科技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
学习生活
从手写教学到多媒体教学
2019/10/24
24
从家信到视频聊天的变迁
2019/10/24
25
现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变化
资料-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历史进程(PPT课件)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n 内容:军工、民用、科技译刊、科 技教育。
n 意义:相对自觉引进、开启中国近 代工业的示范作用、引进科技知识 (傅兰雅)、培养人才与观念改变。
2021-7-28
10
2021-7-28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 文化运动
n 维新时期:设报馆、开民智、促维 新,输入科学观念;建学会、鼓民 力、促进社会环境改变;办学堂、 废科举、兴留学,传播科学知识。
n 辛亥革命时期:临时政府教育改革;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科技学会。
n 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与《新青 年》;蔡元培与科学思潮合流;批 判传统、文学革命、科学宣传。
11
心态转变
2021-7-2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体制形成期
n 时间:完成心态转变 n 标志性事件:科学体制在中国的确
立 n 主要内容:体制模式转变
2021-7-28
6
现代发展期
n 时间:完成体制模式转变 n 标志性事件:苏联模式的确立 n 主要:动力转变
2021-7-28
7
中国科学启蒙三部曲
n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过程·内 容·意义)。
n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内容·意义)。 n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
2021-7-28
8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
n 过程:从利玛窦到墨海书馆 n 内容:《几何原本》、《崇祯历
书》、《皇舆全图》、李善兰 n 启蒙意义:初步接触(“地生羊
“)、心态调整(”万国舆图“、” 跪拜礼“)
2021-7-28
9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 历史进程
2021-7-28
1
意义
n 认识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作用 n 了解现代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n 在中国呼唤科学启蒙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民族融合
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 合,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
移民现象
如闯关东、走西口等,移民对迁入地 经济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政策调整
不同历史时期制定相应的人口政策, 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5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 变革
鸦片战争与西方列强的入侵
第一次鸦片战争
01
1840-1842年,英国通过战争迫使清朝签订《南京条约》,割
道家思想在哲学、美学、文学等方面 有重要贡献,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 广泛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法律制度,强调君主的权威和 集权制。
法家思想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有重要贡献,对中国历史进程 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
01
02
03
04
造纸术
起源于东汉时期,由蔡伦改进 ,逐渐普及并成为重要的文化
中国历史概述(经典)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25
目录
•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文明 • 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与事件 •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 • 中国历史上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 中国近现代史的转型与变革 • 中国历史对世界的影响与贡献
01
中国历史的起源与早期 文明
原始社会
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
实行总统制,颁布《临时约法》,推动民主化进程。
中华民国的经济与社会
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推动社会现代化,但同时也存在军阀割据 、政治腐败等问题。
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新中国的成立
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科技事业的发展(ppt)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措施: 2.重大科技成果:
文化?艺术? 教育?
①文革前:进展显著,成就震惊世界
②文革期间:
尽管有突破性进展,但整体受到严重挫折,中 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二.新时期: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一)措施: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背景 提出 意义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
没就有 没发 有射 现卫 在星 这,样中的科国国就际教不地兴能位国叫。有—影—响邓的小大平国,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
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
力的竞争。
——江泽民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 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 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 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
2009年国庆阅兵
1.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是在( ) A.1957年 B.1964年 C.1967年 D.1970年
2.最早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领导 人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江泽民
3.标志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是( ) A.银河Ⅰ型 B.银河Ⅱ型
C.银河Ⅲ型 D.“长征一号”
主义世界经济中的比例变化?曲线图:
第三次科技 革命推动
第三次科技革命 对中国的影响?
探究
为了科研的起步,新中国采 取了什么措施?
一.科研的起步、曲折与国力的展示
1.新中国措施: 确立发展方针 成立科研机构
“自力更生”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技委员会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

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发展路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在这一时期,面对列强的入侵和中国落后局面,中国开始寻求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洋务运动鼓励引进外国技术和知识,兴办工业和军事机构,并建立了一系列近代教育机构。
由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和中国社会的封闭性,洋务运动的成果并没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在20世纪初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辛亥革命爆发后,中国建立了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推动了政治体制的现代化。
由于国内外的复杂环境和各种阻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和阻碍。
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由于国内政治混乱和抗日战争的爆发,现代化进程再次受到了阻碍。
在战争期间,中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的伤亡,并且还面临着大规模的贫困和饥荒。
抗战的胜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新篇章。
经过解放战争和土地改革,中国实现了国内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秩序的恢复。
随后,中国开始实施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现代化发展。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化进程。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和技术,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
中国还加强了教育、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化建设。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国现代化进程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城市化水平和人均收入显著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政治现代化:通过建立民主法制和奉行科学决策,实现政府的法治化和现代化管理。
2.经济现代化:通过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政策,推动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3.工业化:通过大规模的工业投资和技术引进,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4.城市化:通过推动城市化进程,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3/16
10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 文化运动
维新时期:设报馆、开民智、促维 新,输入科学观念;建学会、鼓民 力、促进社会环境改变;办学堂、 废科举、兴留学,传播科学知识。 辛亥革命时期:临时政府教育改革; 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科技学会。 五四新文化运动:科学社与《新青 年》;蔡元培与科学思潮合流;批 判传统、文学革命、科学宣传。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 历史进程
2019/3/16
1
意义
认识社会、文化对科学的制约作用 了解现代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历史 在中国呼唤科学启蒙
2019/3/16
2
内容介绍
A、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三阶段 a.启蒙期 b.体制形成期 c.现代发展期 B、中国科学启蒙三部曲 a.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 b.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c.戊戌维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科学启蒙
2019/3/16
3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 三阶段
启蒙期:时间、标志性事件、主要 内容。 体制形成期:时间、标志性事件、 主要内容。 现代发展期:时间、标志性事件、 主要内容。 科学启蒙尚未完成。
2019/3/16
4
启蒙期
时间:古代科学与现代科学的交叉 标志性事件:异质文化进入-利玛窦 主要内容:从传统的心态到现代的 心态转变
2019/3/16
8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
过程:从利玛窦到墨海书馆 内容:《几何原本》、《崇祯历 书》、《皇舆全图》、李善兰 启蒙意义:初步接触(“地生羊 “)、心态调整(”万国舆图“、” 跪拜礼“)
2019/3/16
9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
内容:军工、民用、科技译刊、科 技教育。 意义:相对自觉引进、开启中国近 代工业的示范作用、引进科技知识 (傅兰雅)、培养人才与观念改变。
11
2019/3/16
2019/3/16
5
体制形成期
时间:完成心态转变 标志性事件:科学体制在中国的确 立 主要内容:体制模式转变
2019/3/16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现代发展期
时间:完成体制模式转变 标志性事件:苏联模式的确立 主要:动力转变
2019/3/16
7
中国科学启蒙三部曲
外国传教士的科学输入(过程· 内 容· 意义)。 洋务运动的科技引进(内容· 意义)。 从戊戌维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