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PPT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 年以前)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 年)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 年) 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以后)
中国建筑发展史
据文献记载,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温室、清凉、麒麟、 金华、承明、高门、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阳、柏梁等殿 和天禄、石渠两阁等,共40余座。 未央宫遗址前殿是未央宫最 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汉宫殿祠庙陵墓门外两侧多立双阙,或木构, 或石砌;木阙现已无存,石阙则实例颇多。
中国建筑发展史
隆兴寺内的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十年(公元1052年), 建筑平面比较特别,略呈方形,四面均出抱厦,为出
入口,其他均为实墙。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四面抱厦 为单檐歇山顶,所以外形变化较多,但又很统一。
中国建筑发展史
高84米,是我国古塔中最高的一
座,相当于如今的28层高楼。此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一是汉化。由于这些民族的文化比起汉地文化 来,还显得比较落后,所以他们往往学习汉地 文化,因此在建筑上也形成与汉地建筑十分相 似的情况。
二是由于民族文化上的差异。相对来说,这些 民族的建筑要比汉地的建筑来得简约、粗犷。
三是尚未脱离本民族的某种习俗。 四是不论辽、金、西夏和元,其建筑文化都统
一在同一类型之下,形成中国统一的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发展史
“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至尧之时,则“堂崇三 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 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 。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 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 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长城
东汉、北魏、南朝的佛寺
石窟寺:大同云冈石窟
西安大雁塔
元代营建大都及宫殿
大都新城的平面呈长方形, 周长28.6公里,面积约50平 方公里,相当于唐长安城面 积的五分之三,接近宋东京 的面积。元大都道路规划整 齐、经纬分明。考古发掘证 实,大都中轴线上的大街宽 度为28米,其他主要街道宽 度为25米,小街宽度为大街 的一半,火巷(胡同)宽度 大致是小街的一半。城墙用 土夯筑而成,外表覆以苇帘。 由于城市轮廓方整,街道砥 直规则,使城市格局显得格 外壮观。
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 萌芽期:新时期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 生长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时期 • 渐进期:明清时期
萌芽期
河姆渡遗址木构榫卯
浙江余姚河姆 渡村遗址(距 今六、七千年 以前的上古时 期):大量带 榫卯的木建筑 构件。
西安半坡遗址
阿房宫
秦始皇陵兵马俑
明时期帝王苑囿:故宫
清时期的圆明园
清承德避国著名的古代
帝王宫苑。最大的
特色是它园中有山,
山中有园。避暑山
庄不仅规模宏大,
而且在总体规划布
局和园林建筑设计
上都充分利用了原
有的自然山水的景
观特点和有利条件,
吸取唐、宋、明历
代造园的优秀传统
和江南园林的创作
经验,加以综合、
提高,把园林艺术
与技术水准推向了
空前的高度,成为
中国古典园林的最
高典范。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14
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为一个目标去 战胜各种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会充满压力、痛苦和挫折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17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强调中国建筑的艺术的七个方面:
1. 翼展的屋顶造型; “如鸟斯革,如翚[huī] 斯飞”《诗·小雅·斯干》 、 “上尊而宇卑,则吐水疾而霤远”《周礼·考工记》 ;
中 国 建 筑 特 征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2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01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 况
中国建筑的特征
7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历 相当于欧洲从文艺复兴到巴洛克、洛可可直至古典主义到近代、现代的过程。元明清时期覆盖了欧洲从中世纪到现代。



米兰大教堂 公元1386年
元代永乐宫壁画
经营者提 供商品 或者服 务有欺 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课件

完整版ppt课件
16
唐代建筑掠影
完整版ppt课件
17
唐代建筑掠影
完整版ppt课件
18
唐代建筑掠影
完整版ppt课件
19
唐 长 安 城 复 原 平 面
完整版ppt课件
20













完整版ppt课件Biblioteka 216 宋.辽.金
北宋在政治上、军事上是我国古代史上较为 衰落的朝代。但在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都有发展,科学技术有很大进步,产生了指南针、 活字印刷术和火器等伟大创造。南宋时,中原人 口大量南移,南方手工业、商业发展起来。由于 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 新高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15
5唐
唐朝(618~907年)前期百余年全国统一和相对 稳定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繁荣提供了条件。到唐中 叶开元、天宝年间达到极盛时期。虽“安史之乱”后 开始衰落,但终唐之世,仍不愧为我国封建社会经济 文化发展的高潮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 和提高,主要特点有: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第二: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第三: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 已定型化。 第四: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 第五: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第六: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完整版ppt课件
11
2 秦汉时期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前221年),大力改革政治、 经济、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与度量衡,统一 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筑长城以御匈奴。这些 措施对巩固国家政权起了一定作用。而由于国家统 一,便可以集全国之人力物力与六国成就,在咸阳 修筑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名的阿房宫、骊 山陵、至今遗迹犹存。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ppt课件

按发展模式分:官式建筑与民间建筑
工官制度
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工官是城市建设 和建筑营造的具体掌管者和实施者,对古代建筑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代 表人物:宇文恺、李诫、蒯祥。
官式建筑
工官掌管下建造的,设计、预算、施工都由将作、内府或工部统一掌 握,不论建筑物造于何地,都有图纸、法式和条例加以约束,还可派工官 和工匠去外地施工,所以建筑式样比较统一,能反映当时全国的最高技术 和艺术水平。
36
37
38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39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40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从屋顶的形式上看,虽然都是坡顶,但 变化十分丰富。
为了解决排雨水和屋内采光的矛盾,汉 代的能工巧匠发明了“飞檐”,也就是 使檐口向上稍翘,这样即满足了实际需 要,又产生了轻盈的飞跃的艺术效果。
41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我国古代建筑屋檐的转角处,不是一条水平的 直线,而是四角微微翘起,叫做“起翘”;屋 顶的平面也不是直线的长方形,而是四角向外 延伸出的曲线形,叫做“出翘”。
山西洪洞广胜寺
69
山西芮城永乐宫
大量使用“减柱法”,许多构件被简化。大部 分建筑简单粗糙。
70
雍和宫
71
沈阳故宫
出檐较浅,斗拱比例较小,减柱方法重要建筑中己不用。 单体木结构建筑已高度标准化、装修、彩画、装饰己日趋 定型化。
72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 庭院:群体组合的基本单位。
◆ 庭院的围合方式: 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 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 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1
中国古代建筑演变

中国风古建筑PPT模板:领略千年古韵,传承建筑文化

中国风古建筑PPT模板:领略千年古韵,传承建筑文化

• 建筑的装饰与雕刻艺术,展现主人的品味与地位
意境与审美
• 建筑的布局、形式与装饰,体现审美观念
• 园林建筑的意境,展现诗人的审美追求
02
中国古建筑的构造与技艺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构造技术

木构架
•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稳定,抗震性能好
• 榫卯等连接方式,工艺精湛,结构稳固

砖石结构
• 以砖、石为主要材料,防火性能好,耐久性强
03
中国古建筑的地方风格与代表作品
中国古建筑的地方风格特点
01
北方风格
• 气势宏伟,对称布局
• 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榫卯连接
02
南方风格
• 婉约优美,院落布局
• 以砖、石为主要材料,拱券结构
03
西南风格
• 风格独特,吊脚楼等建筑形式
• 以竹为主要材料,编织技艺
中国古建筑的代表作品及其特色
故宫
• 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气势宏伟
中国古建筑与传统美学观念
审美观念
• 意境与审美,建筑布局、形式与装饰体现审美观念
• 文人雅士的审美追求,影响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美学特征
• 和谐统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形式多样,地方风格各具特色
中国古建筑与传统生活方式
居住方式
• 四合院、院落布局,体现家族观念
• 建筑适应地域环境,形式多样
社会活动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 周朝时期,礼制的建立,对古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
•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标准化的建筑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历史进程
上古或原始时期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前期 ﹥ 萌芽(仰韶、龙山文化) 体系发育期(夏商周) 成型期(秦汉魏晋南北朝)
穴居、巢居、 榫卯构件
茅茨土阶、 庭院、 瓦、高台建筑
斗拱 石窟 寺、佛塔
—封建社会中期—— 封建社会后期——近现代---
高峰与成熟期(隋唐、宋辽金) 最后一次高峰(元明清)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特征:面积比一号小,同样也
是门、堂、回廊的布局;
意义: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
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 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 始走向定型化。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郑州商代遗址
代表实例: 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宫殿遗址
特征:
1)建筑坐落在1米高的夯土 台面上;
1)形成了建筑的基本类 型: 宫殿、陵墓、苑囿等;明
堂辟雍、宗庙;第宅;佛寺、园
林建筑 。
◆西汉长安明堂辟雍
特征:圜水方院,圆基方榭的
双重外圆内方格局。
意义:展示了典型的双轴对称
的台榭建筑形象。
汉代住宅
特征:1)分主体和附
属两部分; 2)主体分为前后两院; 后院有三开间悬山顶房屋; 3)附属部分前院为厨房、 杂物用,后面有望楼; 4)周边及附属用廊围绕。
了运用斗拱之滥觞; 4、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功能形成,既有体现
“门堂之制”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华夏文明第一殿)
特征:“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殿屋内部可能 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庭院构成已呈现 门与堂的要素; 意义:整体展现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
山东沂南汉墓
乐山出土的崖墓
铜梁出土的崖墓
四川乐山汉代崖墓
石阙----四川雅安高颐墓阙(仿木构型子母阙)
特征:分为台基、阙身、阙楼、屋顶四部分。意义:仿木构型阙的代表性实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前221年~589年)
秦(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汉(前206~公元220年)(西汉和东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220年~568年)
一、秦(前221~前206年)
◆1) 阿房宫 杜牧的<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 出。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殿阿房东西五 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 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 山之巅以为阙。
城市布局、 唐代斗拱、 《营造法式》
小木装修精 致化
《工程做法 则例》、宫 殿建设、园 林极盛
中洋结合; 走进国际化
------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1)旧石器时代:天然洞穴 –---山顶洞人 2)新石器时代: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
河北易县燕下都战国半瓦当
2、 高台建筑盛行 ◆ 代表实例:秦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特征:高台建筑;各层排列灵活;形体高低错落;飞阁回廊相连 意义:它是当时大高台和小体量木构建筑结合而取得庞大的规模和显赫的形象。
3、建筑理论方面
《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有 关建筑方面的书。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 朝后市,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市朝一夫。”——战国《考工 记》,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 记叙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
二、聚落(仰韶文化遗址)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主要特点与成就:
1、夯土技术已达到成熟阶段;
2、木构榫卯十分精巧; 3、梁柱构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柱上用斗,开启
一、新石器时代建筑(黄河流域):原始穴居----地面建筑
(四)半穴居
新石器时代晚期(仰韶文化时期)
地面建筑:
特征:用柱子支撑屋顶 ,墙体多采用
木骨架扎结枝条后在涂泥的做法,屋顶 也如此。
意义:木构架建筑水平的进步。
新石器时代建筑(长江流域):巢居---干 阑式建筑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2)周边檐柱内有四间木骨 泥墙的居室,前后檐柱排列 数目不相等,但没有出现瓦。
意义:
1)在长江之滨的盘龙城,
营造技术属与黄河流域属同 一传统;
2)三座南北向宫殿并列, 可能是最早的“前朝后寝”
的布局实例。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意义:
1)是我国已知的最早四合院实例,说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又三千年的历史; 2)最先发现的两进院落组群,显示院与院串联的纵深布局的悠久传统; 3)第一个出现完全对称的严谨组群,意味着建筑群组布局水平的重要进展; 4)第一次见到的前堂后室的格局; 5)第一次用影壁的建筑; 6)迄今所知的最早用瓦的建筑。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意义:
1)大量瓦件的出现,西周中晚期建筑完成
了由“茅茨”向“瓦屋”的转变;
2)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由于加重了屋顶 荷载而成为木构架的发展的一种推力。
板瓦、筒瓦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221)
1. 瓦及瓦当
作用:起到屋面收头;
保护屋面结构。
常有图形和装饰, 是屋瓦面装饰重要 的组成部分。
意义:
生动展示了汉代中型住宅 的建筑状况和生活场景。
成都出土的庭院画像砖
2)木构架主要形式----抬梁式和穿斗式出现
3)斗拱----广泛使用

4)屋顶形式多样,多层重楼兴盛
陶楼明器
5)砖石类建筑突飞猛进的发展
石墓:出现了板梁式结构与拱券结构 板梁式:柱、梁、板直接的方式,以山东沂南汉墓为代表。 拱劵式:(1)用楔形砖起筒拱;(2)以砖“叠涩”的方式起穹窿 顶
考古发掘其夯土台:东西约1000米,南北约500米,后部残台高8 米。
阿房宫想象图
2)秦始皇陵
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陵墓。位于临潼骊山主峰北麓原上。 陵台呈方锥形,残高47米。陵台外有两重墙垣。内垣 周长3公里,外垣周
两汉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主要表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