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2017word)

合集下载

景观绿化规划设计规划方案

景观绿化规划设计规划方案

景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此文档 word 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写更正一、项目大要某某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 - 35°43',东经 107°45' - 108°30' 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某某市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 1.1 万平方公里,海拔在 890-2857 米之间。

年均气温 8.5 ℃,降水量在450-700 毫米之间。

某某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选址在某某中心城市东文化教育区,双桥路以东,辛河路以西,泾河大道以南,柳湖路以北。

东西长约 800 米,南北长约 400 米,总占地 500 亩。

计划办学规模 8000 人。

校区总建筑面积 21 万平米,容积率 0.7, 建筑密度 17%,绿地率 37%(185 亩 ) ,包括 17 个单体建筑。

所处地段整齐方正、地势平坦。

依照功能需要,校园规划为学校主入口、中心广场区、东授课实训区(理工科)、西授课实训区(文科)、学生生活服务区和体育运动区六部分。

其中授课实训区位于校园北半部,由东侧的理工科授课区和西侧文科授课区对称组成,学生生活和后勤服务区部署在的南半部,以便于生活区与城市交通、商业服务设施有机联系,运动区规划在校园西边。

二、设计理念:校园景观绿化整体规划设计看法坚持“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根源则,采用传统苏州园林造园艺术手法和山川植被等自然景观特色,结合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元素,充分反响中国悠久的历史文脉和现代科技的人文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景观与感情,科技与文化,中国与西方的交融一致。

不同样功能地域的环境可以经过不同样的设计手法来办理,讲解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响校园的多元性和自由性。

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

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化成为了城市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城市绿化规划设计方案至关重要。

一、规划目标本绿化规划设计方案的目标是实现城市的绿化美化、生态保护和居民健康。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城市绿地比例:将城市绿地比例从当前的30%提高到40%,增加城市绿地总面积,为居民提供更多自然环境。

2. 建设生态公园:在城市范围内建设多个生态公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空间,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

3. 保护生态红线区:划定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生态核心功能区,禁止开发建设,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4. 提升城市空气质量:通过绿化带和植被覆盖,提高空气品质,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

二、规划范围该绿化规划设计方案覆盖本城市全部区域,包括市中心区、郊区和周边城镇。

根据各区域特点和需求,采取差异化绿化设计,以达到最佳效果。

1. 市中心区:在市中心区重点打造生态广场和城市绿带,增加绿化面积和空间。

2. 郊区:郊区绿化侧重于保护自然景观,修复生态系统,打造生态旅游景点,吸引游客和居民来此休闲观光。

3. 周边城镇:对周边城镇进行适当的绿化和景观美化工作,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城市形象。

三、绿化策略根据城市特点和规划目标,制定以下绿化策略:1. 增加绿地面积:将城市的空地、屋顶、墙面等进行绿化改造,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的热岛效应。

2. 多样化植被:选择能够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本地植被,增加植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建设生态廊道:在城市各区域设置生态廊道,连接不同的绿化区域,形成生态网络,促进生物多样性。

4. 引入水域景观:在城市规划中引入水域景观,如人工湖、喷泉等,提供视觉和心理上的放松效果,增加居民的环境满意度。

5. 倡导屋顶绿化:通过政府引导和鼓励,推广屋顶绿化,利用屋顶空间进行绿化,提高城市整体的绿化率。

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施工方案(3篇)

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项目将对某城市公园进行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施工。

本次改造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将公园打造成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绿地。

二、项目目标1. 提升公园整体景观效果,增强城市绿地景观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2. 优化公园生态功能,提高公园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3. 增强公园休闲、健身、教育等功能,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4. 节约资源,降低维护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范围本次绿化景观改造设计施工范围包括公园内原有绿化植物、水体、道路、设施等,总面积约XX平方米。

四、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效益为前提,注重植物多样性,合理配置植物种类,构建稳定、健康的植物群落。

2. 功能性原则:充分考虑公园的休闲、健身、教育等功能,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

3. 美观性原则:注重景观布局和色彩搭配,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观。

4. 可持续性原则:采用环保、节能、节水的设计理念,降低维护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设计内容1. 植物配置(1)植物种类选择:根据公园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生态环境,选择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观赏价值高的植物种类。

(2)植物配置方式: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植物景观。

(3)植物景观分区:根据公园功能分区,设置不同的植物景观区域,如休闲区、健身区、教育区等。

2. 水体设计(1)水体类型:结合公园原有水体,设计亲水平台、喷泉、水景墙等水体景观。

(2)水体功能:充分发挥水体在调节气候、美化环境、提供休闲场所等方面的作用。

3. 道路系统(1)道路类型:采用步行道、车行道、自行车道等多种道路类型,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道路设计:注重道路的景观性和实用性,合理设置道路宽度、坡度、转弯半径等。

4. 设施设计(1)座椅、凉亭、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根据公园功能分区,合理设置休闲设施,提高公园的实用性。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

公园绿地工程设计方案范文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地建设愈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为重要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城市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方案旨在对某市的公园绿地进行设计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项目背景某市位于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潮湿,四季如春。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建设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

目前市区绿地面积较小,绿地分布不均,且绿地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因此,市政府决定对市区的公园绿地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建设,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市民生活环境。

三、项目规划1.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打造一个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公园绿地,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2.项目范围本项目涵盖市区内的多个公园绿地,总用地面积约为1000亩。

3.项目内容本项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植被景观设计:对公园绿地内的植被进行改造,种植更多的绿化植物,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植物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2)水系景观设计:考虑到某市气候湿润,可在公园内设计人工湖、溪流等水体景观,以增强公园的韵味和吸引力。

(3)休闲设施设计:在公园内设置休闲座椅、健身器材、运动场地等设施,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4)景观照明设计:为了延长公园的使用时间,提升夜间的亮化效果,需对公园照明系统进行设计和改造。

(5)绿地管护设施:在公园内设置绿地管理、保洁等设施,保障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4.项目要求本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1)生态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前提,促进植被生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考虑公园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利用,打造具有延续性的城市绿地。

(3)公共性原则:以市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为市民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场所。

四、设计方案1.植被景观设计本设计将公园内的绿化植物进行重新布局和种植,采用当地适宜的植物品种,以增强植被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

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2.绿化植物配置
(1)根据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绿化植物种类。
(2)注重常绿与落叶、观花与观叶、速生与慢生植物的搭配,形成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
(3)考虑植物的生长速度、形态、色彩等因素,进行合理配置,提高绿地的生态功能和观赏性。
3.景观设计
(1)结合项目特点,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打造具有特色的景观节点。
2.美观实用:注重景观效果与功能需求的结合,提高绿地的观赏性和实用性。
3.因地制宜:根据项目所在地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等自然环境特点,合理选择绿化植物和配置方式。
4.经济合理:在确保绿化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投资成本,合理控制项目预算。
5.管护简便:绿化设计应便于后期管护,降低维护成本。
三、设计目标
(2)通过地形变化、水体设置、铺装设计等手法,丰富景观层次,提升绿地品质。
(3)设置休闲设施、座椅、指示牌等,满足市民的使用需求。
4.灌溉与排水
(1)根据绿地地形和植物需水量,合理设计灌溉系统,确保绿化植物的正常生长。
(2)完善绿地排水系统,防止积水,提高绿地)根据绿地功能需求,合理布置电气设施,确保安全可靠。
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第1篇
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绿化已成为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提升本项目所在区域的城市形象,改善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舒适宜居的生活空间,特制定本园林绿化设计方案。
二、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遵循自然规律,充分发挥植物多样性的优势,构建生态平衡的绿化景观。
1.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2.创造优美、舒适、安全的绿地空间,满足市民休闲、游憩需求。

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

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方案一、项目概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化成为了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绿化工程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能够改善空气质量、调节气候、净化水源等。

因此,对于城市绿化工程规划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本项目将针对某城市的绿化工程进行规划设计,旨在提出一套全面、科学的绿化方案,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规划目标1. 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系统,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2. 优化城市绿化结构,提高城市绿化质量;3. 加强城市环境绿色空间规划,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品质;4.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规划范围本项目将对某城市的绿化工程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城市公园、景观绿地、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街心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同时,还将结合城市现有的绿化基础设施,对城市道路、广场、居民区等进行绿化改造。

四、规划内容1. 城市公园:本项目将重点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提升城市公园的绿化质量和景观效果。

规划将充分考虑城市公园的位置、面积、功能定位等,为市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空间,促进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

2. 景观绿地:本项目将对城市的景观绿地进行规划设计,以提升城市景观的整体品质和视觉效果。

规划将通过优化植物配置、景观元素设计等手段,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的城市景观,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

3. 湿地保护区:本项目将对城市湿地保护区进行规划设计,实现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目标。

规划将通过科学的湿地保护措施和合理的湿地景观设计,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提升湿地生态质量,为城市提供更多的生态服务。

4. 森林公园:本项目将对城市森林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提升城市森林公园的绿化质量和生态效益。

规划将通过合理的植被配置、景观元素设计等手段,打造出更具生态和休闲价值的森林公园,丰富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选择。

5. 街心公园:本项目将对城市街心公园进行规划设计,提升城市街心公园的绿化品质和功能性。

规划将通过科学的绿化布局、景观元素设计等手段,提升城市的街心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绿化景观专项设计方案

绿化景观专项设计方案

一、项目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

绿化景观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旨在通过绿化景观的规划与设计,打造一个生态、美观、实用的城市绿化景观。

二、设计原则1. 生态优先: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充分利用现有植被资源,实现绿化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2. 美观实用:注重景观的视觉效果,满足居民休闲、娱乐、观赏等需求。

3. 综合考虑:综合考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功能、居民需求等因素。

4. 持续发展:确保绿化景观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设计方案1. 植物配置(1)乔灌木搭配:根据植物生长习性、生态位等特点,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植物群落。

(2)乡土树种优先:选用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树种,既能体现地域文化,又能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

(3)生态效益优先:选择具有较强生态效益的植物,如固氮、吸尘、降噪等。

2. 景观布局(1)景观分区:根据功能需求,将绿化景观划分为休闲区、观赏区、活动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景观节点:设置景观节点,如广场、亭子、座椅等,为居民提供休息、交流的场所。

(3)景观视线:充分考虑景观视线,使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感受到自然之美。

3. 水体景观(1)水体规划:合理规划水体,形成溪流、湖泊、喷泉等景观,提升绿化景观的生态价值和观赏性。

(2)水质净化:采用生态净水技术,确保水体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4. 设施配套(1)照明设施:设置节能、环保的照明设施,为夜间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2)休闲设施:设置座椅、垃圾桶、健身器材等,方便居民休闲、健身。

(3)标识系统:设置清晰、美观的标识系统,引导游客参观游览。

四、实施与维护1. 实施阶段: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绿化景观的质量。

2. 维护阶段:建立健全绿化景观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对绿化景观进行修剪、浇水、施肥等养护工作。

绿化方案范文

绿化方案范文

绿化方案范文
一、前言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科学合理的绿化规划和设计,不仅能美化城市环境,还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本方案旨在为城市绿化建设提供指导性意见。

二、指导思想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统筹城乡绿化布局,合理规划绿地系统,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三、总体目标
到20XX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XX%,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XX平方米,形成集生态涵养、防护安全、休闲游憩为一体的现代化绿地系统。

四、主要任务
1.优化绿地布局,完善绿地系统。

2.提升园林绿化品质,丰富植被结构。

3.加强绿化管护,提高绿化水平。

4.倡导公众参与,提高绿化意识。

五、重点工程
1.城市生态绿廊建设
2.社区园林建设
3.道路绿化提升
4.河湖生态修复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完善政策法规
3.创新投融资机制
4.强化科技支撑
5.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城市绿化方案范文,具体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word版本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修改一、项目概况某某市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地处北纬34°54'-35°43',东经107°45'-108°30'之间,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某某市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和崆峒一区,总土地面积1.1万平方公里,海拔在890-2857米之间。

年均气温8.5℃,降水量在450-700毫米之间。

某某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选址在某某中心城市东文化教育区,双桥路以东,辛河路以西,泾河大道以南,柳湖路以北。

东西长约800 米,南北长约400米,总占地500亩。

计划办学规模8000人。

校区总建筑面积21万平米,容积率0.7,建筑密度17%,绿地率37%(185亩),包括17个单体建筑。

所处地段整齐方正、地势平坦。

根据功能需要,校园规划为学校主入口、中心广场区、东教学实训区(理工科)、西教学实训区(文科)、学生生活服务区和体育运动区六部分。

其中教学实训区位于校园北半部,由东侧的理工科教学区和西侧文科教学区对称组成,学生生活和后勤服务区布置在的南半部,以便于生活区与城市交通、商业服务设施有机联系,运动区规划在校园西边。

二、设计理念:校园景观绿化总体规划设计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主题思想,以生态造景和植物造景为基本原则,采用传统苏州园林造园艺术手法和山水植被等自然景观特征,结合现代风格的景观空间形态元素,充分反映中国悠久的历史文脉和现代科技的人文结合,从而达到人与自然,景观与情感,科技与文化,中国与西方的交融统一。

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和自由性。

三、设计依据1.某某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绿总体规划方案。

2.某某市职业技术学院总平面及竖向图。

3.某某市职业技术学院校区总体规划设计构想。

4.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

4、《绿化设计规程》((试行)DBJ08-15-89)5、《大树移植技术规程》(DBJ08-18-91)6、《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 (CJJ67-95)7、《风景名胜区域规划规范》(GB50298-1999)8、《公园设计规范》 (CJJ45-92)9、《总图制图标准》 (GBJ103-87)10、《园林植物保护技术规程》 (DBJ08-35-94)11、《园林栽植土质量标准》 (DBJ08-231-98)12、《道路规划设计标准规范》13、高、低压配电系统设计规范14、国家强制性条文及其它相关规范。

四、规划设计思路·传承文化推陈出新学校的历史文化沉淀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学校发展的根基。

教育和受教育是校园永恒的内容之一,本案对学院景观绿化中非常注重历史文化的承接,充分利用校区内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建筑环境,营造富有自然美的生态环境,富有人文精神文化内涵的空间,以体现大学教书育人和环境育人的特点。

景观中设计的雕塑、碑刻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校园历史与人文精神,同时体现旅游休闲的韵味。

·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某某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景观众多,主要有天下道家第一山------崆峒山,人类开元第一城------伏羲诞生地静宁古成纪。

本案在学院规划中充分应用了园林小品、雕塑、碑刻、亭、廊、榭、花架等作品挖掘景观设计的人文特色,营造出一个整体的人文空间,彰显崆峒文化及伏羲文化的景观内涵,加深人们对校园所在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树立节能、环保、低碳意识,建设生态型校园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精神,本案对学院的景观设计处处体现出环保节能低碳的理念。

在景观用水,照明等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充分实现生态型校园的全方位营造。

·符合景观园林堪舆学原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环水绕”,“曲则有情”。

本案对学院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了中国传统的堪舆学原理,讲究景观主轴线的对称,在东湖和西湖上大做文章。

利用人工堆山,灵活运用绿植、景石、水系、假山等的搭配互用,构成一种开阖有致,动静结合的藏风聚气的优良环境。

五、规划设计的原则·层次性原则本案对学院景观绿化的设计体现出了层次性原则,在现代化实训工厂和艺术楼之间的适当位置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同时在3号教学楼以西,体育馆以东部分适当位置开挖了一个人工湖,对湖的设计,主要营造出湖面水体视觉的层次性,追求丰富的水体形态,从而增加观湖和游湖的意趣性。

挖湖堆山,局部地域做了微山地形处理;景观和绿化的植物高低错落有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营造出诗情画意般的自然式山水园林校园环境。

使人进入校园后便产生一种空灵,俊秀、飘逸的感触。

·功能合理的原则根据学院规划现状,将校园绿化景观规划为“一中心二轴一带六区”。

“一中心”,即图文信息中心以北、艺术楼以西、3#教学楼以东的育人广场;“二轴”,即学院西入口大门以南,1#教学楼和体育馆以东,2#教学楼和3#教学楼以西,包括人工湖的南北景观轴;学院东入口大门以南,1#实训楼和艺术楼4F以东,北中南综合楼以西区域包括人工湖的南北景观轴;“一带”,即公寓楼、生活服务中心和图书馆以北,3#教学楼、图文信息中心、艺术楼和现代化实训工厂以南的东西景观带。

“六区”,即校园入口区、东教学实训区、西教学实训区、学生生活服务区、中心广场区和体育运动区等功能区。

本案对学院景观绿化设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学院特点,各功能区充分体现育人的元素。

设计时根据各功能区的不同特点进行布置,既要满足教学、工作、学习、生活的物质功能,更要满足增进师生交流、激发灵感、开发智慧、提高修养、陶冶情操的精神功能。

校园园林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教书育人的校园特点,满足教学及学生生活、学习的需要,注意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融合,突出行为科学,绿地以开放式绿地设计为主,尽力为学生课间学习、交流、休憩创造一种围合、半围合的滞留空间。

在生活区适当位置设置了羽毛球、排球、篮球、网球和乒乓球场,为学生提供了活动娱乐的空间。

·以人为本的原则学校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对本案的设计充分把握了其时间性、群体性的行为规律,如教学楼、食堂等人流较多的地方,绿地多设捷径,园路曲径通幽,便于师生行走。

在充分考虑师生不同心理需要下,依据具体地形,营造适宜的活动空间,并配置相应的设施。

·突出校园文化特色原则充分挖掘校园环境特色和文化内涵,运用了雕塑、廊柱、浮雕、标牌等环境小品,结合富有特色的植物来强化校园的文化气息。

·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以生态理论作指导,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乔、灌、草多层次复式绿化,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以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其可持续发展。

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空间结构和模式。

景区内必须留有一定的空间环境,满足30人左右演艺、聚会使用,各个区域形态变化各异,不雷同,不重复。

校园的规划以景观生态优先,并从整体考虑出发,合理布局景观空间格局的各个单元,达到高校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目标。

·最高效率原则通过对景观道路的合理布局,使学生在运动最短的距离内到达一个或多个既定的目的地。

考虑到大学生在校园中的作息规律和生活习惯,得出在上课期间,大学生每天在各类型板块之间移动的一般次序。

以此为依据,有序的布局各个板块,达到最大程度方便学生的目的。

·多样化原则开放空间多样化包括功能、形式、配置及绿化树种的多样化。

功能多样化,如隔离、交通、交往、运动等不同用途;形式上的多样化,如形状、尺度、色彩、构图等多种变化;配置多样化,如草坪、树林、山、水、石、建筑等不同设置;绿化树种多样化包括落叶乔木和长青乔木搭配,开花植物和结果植物搭配,呈现百花园,百果园的繁盛景象,达到春赏百花争艳,夏观国色天香,秋看缤纷硕果,冬听松柏风涛的效果。

有利于满足校园的基本功能,校园开放空间需要交通、集会、运动等多种功能,有利于满足师生不同心理需求,有利于强化教学环境氛围生机勃勃、丰富多变的校园景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教育氛围。

·安全原则安全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

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安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物理环境安全和心理安全。

景观设计中体现和渗透这一要素。

·充分注重生态效益校园园林规划中结合了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建设,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适合地方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绿地系统。

植物造景中克服了目前一些高校以大面积草坪为主的弊端,充分注意乔、灌、草等草木结合,多层次多空间组合,植物群落综合运用,对环境充分进行了美化和艺术化营造。

·植物造景为主原则从学院景观绿化建设的实际出发,以最小的投入来换取最大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坚持以传统的植物造景为主的方针,结合景区、景点的设计力求创造一个优雅舒适的大自然环境,最大限度发挥园林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美学原则在景点设置、意境创造中充分运用园林造景手法,有障有敞,有透有密,有张有弛,“密不容针,宽可跑马”利用植物的物候期,使整个校园“远看森林,近看公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人在花中,花为人转”,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布局合理、景观协调的高校园林。

·突出地方特色原则校园骨干树种和基调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同时少量规划在当地引种成功的植物,较好地反映地方特色。

规划中渗透了某某市的特点,在规划造景中力求使景观设计(如园林题咏、照壁、人物雕塑)和传统伏羲文化和崆峒文化相渗透,把文化、艺术、科学、哲学和谐完美的融合于园林设计之中,建造成为混合式生态园林型的校园环境,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