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家庭观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视角指导下的和谐家庭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视角指导下的和谐家庭建设研究

马克思主义婚姻家庭观视角指导下的和谐家庭建设研究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攻坚期,社会的很多方面都发生着错综复杂的变化,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单元和构成细胞,因此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为了构建和谐家庭、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我们要积极应对、合理解决家庭在社会转型期所发生的变化与呈现出的新问题。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念和发展,对婚姻、家庭曾提出过积极的建构,和一系列启发性的观点,对于当下我国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和谐家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型为现代化的市场经济,随之带动了社会生活结构的巨大变革。

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单元和构成细胞,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家庭的结构、家庭关系、家庭的功能、家庭的伦理道德等都在逐渐变革。

人们旧有的观念遭受到了全所未有的冲击,但是全新的家庭观念正在变革、尚未形成,因此此时人们的家庭观念是混沌而又复杂的。

伴随而来的是许多家庭问题和家庭矛盾的产生,从而诱发许多社会矛盾的发生,人们因而也越来越关注家庭领域。

可以说,家庭不但关乎个人的成长与进步,同时还是制约社会稳定安宁与否的重要诱发因素。

家庭的最基本的组成形式是婚姻,因此,理清婚姻、家庭与个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重新建构全新的家庭观念、系统科学的认识理解家庭问题、建设和谐家庭是十分必要的。

家庭作为社会的主要单元和构成细胞,家庭的和谐稳定关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建设和谐家庭是一项长期、系统化的工作,需要社会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本文在整理和借鉴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婚姻、家庭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下婚姻家庭发展变革中的实际,从而提出建设和谐家庭的重要举措,总结出既具理论价值、又富时代特色的和谐家庭建设模式。

旨在督导人们建构全新的家庭观念,营造良好的和谐、爱家、爱社会的氛围,从而为建设民主法治的良好的社会组织基础,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安定有序。

12.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法兰西内战》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2.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法兰西内战》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12.3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从《法兰西内战》到《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们刚才讲了一个问题,就不管是马恩还是列宁,那么国家都是工具,你手中的工具,不管你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是你手中的工具,但是有一个问题在我看来,马克思到恩格斯就是马克思主义中间很重要的一个概念,我们知道说就是所谓的异化的概念,就是说在《法兰西内战》里面,马克思非常着重的去讲一个问题,就是说公社所建立起来的新的国家有两个主要的特点,一个是摆脱了所谓的资产阶级的文牍主义,不需要在案牍劳形了,就说国家的统治要尽量的简单化,简单化到什么地步,要让每一个公社社员都能够无差别的充当公社或者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机构的里边的公务人员,就是说它不再需要特别的知识,它不需要特别的高等教育,就可以充任国家公务人员,这是一点,我们去讲这个问题,等会儿我们再仔细的思考这个问题。

还有一点就是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里面讲就说所有公社的公务人员,不管你是最高级的领袖还是最初级的人,工资不能够超过6千法郎,当时6千法郎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我们要回复到1870年左右的物价水平去理解,不是一个非常多的钱,而且在除此之外不能够有更多的其他的帮助。

所以说马克思对这两点的强调,他《法兰西内战》里面并没有展开,为什么要特别强调或者说要特别关注,我去读这个《法兰西内战》我自己都感到糊涂,马克思为什么要强调这两点?他自己也没有说清。

后来到1884年,《法兰西内战》是1871年、72年,《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就是恩格斯正好在马克思去世以后,马克思1883去世的,84年恩格斯就出版这本书,我不觉得他是直接的诠释马克思的问题,但是某种意义上这个发展是在那儿,就是说在那里边,恩格斯给了国家一个新的有意思的定义。

当然,他并没有说这是错的,恩格斯做了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阐释什么是国家,他说国际是社会矛盾的产物,当然这一切矛盾是在马和恩理解里面都是阶级矛盾,国家是这个社会的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发生出来的,诞生出来的。

马原展示ppt课件

马原展示ppt课件

思想的认识。
7
心目中的马克思

对马克思的认知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 个阶段: 最初表观、经验的大致印象到初步但较为 浅薄、片面的了解再到如今对其来源、发
开展始和方法原理的较深入地探讨。
开始
其后
现在
8
马克思
正确
• 最初,耳濡目染了解到马克思主义正确阐 释了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 明了我们进行社会改造、建设的方向。马 克思所说也便成了至高无上的科学真理。
14
人类导师
马克思出生于中产的律师家 庭,原本可以过上安逸的生 活。但他却将关怀投诸受压 迫、受剥削的无产阶级继而 全人类的解放,并为这个事 业饱受苦难、倾注了毕生的 精力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 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如果 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 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 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
2
“Our newspaper has to be presented to the police to be sniffed at, and if the police nose smells anything un-Christian or un-Prussian, the newspaper is not allowed to appear.”
我心目中的马克思
1
Hegelianism and early activism
马克思早年受父亲影响学习法律 ,但在柏林读大学期间,他愈发 的对哲学感兴趣。并深受黑格尔 的影响,于1837年加入著名的 “青年黑格尔学派”,这一学派 批判黑格尔形而上学的假设,但 采纳他的辩证法去批判现有的社 会,制度及宗教。为了实现自己 的哲学理想,同时由于政府对经 典自由主义及青年黑格尔学派的 反对,他在1842年来到科隆, 成为一名记者。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浅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浅析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浅析作者:李岑熊丽英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13期摘要: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研究论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包括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爱情观、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道德观、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权利义务观和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生育观这四个方面。

他们从这四个方面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深刻见解,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提供了正确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爱情;道德;权利义务;生育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234-02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婚姻家庭关系的思想观念的总和。

许多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主义婚姻家庭都进行了研究,其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堪称这个领域研究的“鼻祖”。

而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由此将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应用于实践当中,致力于对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的研究。

本章将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观进行简要分析。

一、社会主义婚姻家庭爱情观1.爱情的历史发展观。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当中,人们有关爱情的观念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预见,现代的专偶制家庭,“必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而婚姻家庭的基础,也将随之变化。

恩格斯通过对大量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认为婚姻家庭不是从来就有,性爱(即爱情)因素并非自古存在。

在人类刚脱离动物界的最初阶段,生产力非常落后,人们为了抵御外界和扩大人口进行再生产,把原始人的自然性欲摆在了第一位,这时根本没有婚姻家庭可言,更不要提爱情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群婚制和偶婚制这两种婚姻形式。

在这两个阶段,异性间的结合还没有性爱因素,只是增加了限制男女双方间结合的习俗和观念。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件教程第一章
• 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犹太人
马克思的婚姻:
马克思于1843年与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燕妮是马 克思的姐姐索菲亚的同学,比马克思大四岁。马克思在 大学读书期间,疯狂地追求燕妮,为她写了三本诗集。 燕妮出身于普鲁士贵族家庭,父亲是普鲁士的枢密官, 具有启蒙思想。马克思与燕妮生育了七个孩子,但只有 三个孩子活到成人,即第一个、第二个和第六个孩子, 均是女孩。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是男孩,活到八岁因病夭 亡,其他孩子均在婴儿时期夭亡。马克思与女仆海伦·德 穆特生有一个男孩,叫弗雷德里希·德穆特(1851— 1929年)
第一章:马克思和恩格斯 的生平与新闻活动
本章目录:
一、马克思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 二、恩格斯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术研究与政治活动 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活动
第一节:马克思的家庭和早期新闻活动
马克思的家庭
故乡 家人 民族
• 德国西南部的古城特利尔
• 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律师,还是当地律师协会的主 席,具有启蒙思想;马克思的母亲罕丽达娘家在荷兰, 是犹太人
1846年他们参加国际性的工人组织正义者同盟,将该组织 改造成共产主义者同盟,并受同盟代表大会的委托,于 1847年底起草党纲《共产党宣言》。1848年2月《共产党 宣言》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马克思的著作
19世纪50—60年代,马克思经常去大英博物 馆的图书馆,研究政治经济学,并在伦敦德 意志工人协会给流亡者上课,号召他们学习 知识,为革命的复兴奠定知识基础。马克思 先后完成约80万字的《1857—1858年经济 学手稿》和约200万字的《1861—1863年经 济学手稿》。1867年,马克思的著作《资本 论》第一卷出版。
马克思早期的新闻活动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研究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它对家庭价值观的研究和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出发,探讨其对家庭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理论,集中体现了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论等核心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适应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创造性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社会公平正义、生态文明等核心价值观。

它关注人的全面发展,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社会公平正义,追求繁荣和谐的共同富裕。

二、家庭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稳定和和谐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家庭价值观是家庭成员共同拥有并遵循的道德伦理准则,它对于维护家庭和谐、培养美好下一代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家庭价值观强调尊老爱幼、忠诚义务、和睦相处等,为社会发展和家庭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家庭结构的多样化,传统家庭价值观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因此,研究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家庭价值观的塑造和影响1. 家庭主义与家庭和谐:马克思主义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将家庭看作是人的港湾,是个人得到关爱和培养的基本单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培育和发展和谐家庭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2. 平等与尊重:马克思主义倡导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家庭成员之间的个性差异,推动家庭内外的平等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共同理想与共同理念: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个体和集体的统一,追求共同的社会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价值观鼓励家庭成员共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共同奋斗的精神家园。

4. 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强调传承与发展,注重家庭文化的传承、家风家训的培育,使家庭成为思想文化的重要传播阵地。

马克思的生平PPT演示课件

马克思的生平PPT演示课件


《致燕妮》
9
我能够把千卷万册的书 写满你的名字,不计页数 愿思念的火焰在里面呼呼燃烧, 愿意志和行动的喷泉涌流滔滔。 愿生活的永恒面目显露, 而整个幻想的境界现出, 愿其中闪耀天国无穷的光辉, 众神的欢乐,还有人间的苦味。 我能在群星之中 看到燕妮的名字, 天上和风把它带给我, 仿佛吹来幸福的信息。 我将永远反复歌唱它——愿大家知道, 燕妮的名字本身就是爱情的化身。

29
Marx自我 评价
马克思的《自白》
给女儿燕妮写的回答
您认为男人最好的品德:刚强 您认为女人最好的品德:温柔
您的特点:对目标始终如一。 您对幸福的理:斗争 您对不幸的理解: 屈服
30
您厌恶的是: 马丁· 塔波尔(1810-1889,英国诗人,写有许多教诲诗) 堇菜粉 您喜欢做的事: 啃书本 您喜爱的诗人: 但丁、 埃斯库洛斯、莎士比亚、歌德 您喜爱的散文家: 狄德罗、莱辛、黑格尔、巴尔扎克
8
致燕妮
燕妮!笑吧!你定会觉得惊奇: 为何我的诗篇只有一个标题, 全部都叫做《致燕妮》? 须知世界上唯独你才是我灵感的源 泉, 希望之光,慰藉的神。 这光辉照彻了我的心灵, 透过名字就看见你本人。 燕妮这名字——个个字母都神奇! 它的每个音响都使听觉着了迷, 它的音乐,借助金弦三角琴 委婉的音响,随处向我唱吟, 象玄妙的神话里的善神, 又宛如春宵月色荡波心。
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出版了《神圣家族,或对批判所作的 批判。驳布鲁诺· 鲍威尔及其伙伴》,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书中的 “神圣家族”是对鲍威尔及其伙伴的谑称,讽喻鲍威尔像耶稣,他 的伙伴们像耶稣的门徒,这个神圣家族自以为超乎群众之上,专门 从事主观唯心主义的说教。青年黑格尔派认为:“精神创造众生, 肉体则软弱无力”,英雄之所以能够推动历史发展,是因为他们具 有批判的大脑。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共27页文档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共27页文档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何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资产阶级对家庭关系的恶化
2. 剥削
(1)非传统观点与传统观点比照的个人生产/ 消费模式 •传统观点的结论,家务劳动是在价值劳动理论 之外,作为“免费”劳动增加了商品的使用价 值。 •非传统观点结论,女性家务劳动没有得到报酬。
为何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共产党宣言》之
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目录
CONTENTS
1 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 的解读
2 案例分析
3 未来家庭的发展方向
PART
“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 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都破坏了。
“它无情地折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 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 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的联系了。
“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 发作点,击此淹处没添加在标题利己主义打算的冰点击水此处之添中加标。题
“标 入题进它数行字更把等改都,人可顶以部通“的过开点 始尊击 ”和 面严重 板新 中变输 可 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 自由以代对字体替、字了号、无颜色等数进行特修改许。 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
“农业本位的民族,因为常定住于一处,所以家族繁 衍,而成大家族制度——家族主义;工商本位的民族, 因为常转徙于各地,所以家族简单,而成小家族制度— —个人主义。前者因为聚族而居,易有妇女过庶的倾向, 所以成重男轻女一夫多妻的风俗;后者因转徙无定,恒 有妇女缺乏的忧虑,所以成尊重妇女一夫一妻的习惯。”
为何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资产阶级对家庭关系的恶化
2. 剥削
(3)不平等交换模式 •男性社会劳动所得的工资少于维持生活水平的 工资,家庭女性的劳动弥补了这个不足,二者 劳动结合转化成进一步的使用价值,为资本生 产剩余价值。
为何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资产阶级对家庭关系的恶化
3. 压迫
“家务的私有化本性需要女人个体在家中的孤立是对 她压迫最难以辨认的地方。男性工资劳动者返回家庭 的私人领域是围了以健康的状态‘再生产’第二天工 作。这段时间远离工作被认为是工资劳动者拥有的休 闲时间。然而,同时对于女人没有休闲时间。女人在 家里工作的时候男人在工作,但是当男人从共工作回 到家里,女人仍然必须工作。” ——Housewives Isolation as oppression, Dorothy Hobson
“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
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
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标题数字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入进行更改,顶部“开始”面板中可
以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修改。
为什么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 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家庭是如何形成的
“太古时代,男女平等。女子的体格与智力, 和男子一样,无论什么工作都能做。”
——资产阶级对家庭关系的恶化
2. 剥削
(2)剩余价值和工资模式 •女性家务劳动属于非生产劳动,既没有剥削也 不直接生产价值,肯定了劳动力价值应该包括 家庭主妇完成的劳动价值。 •认为家务劳动的价值体现在工资中,这个工资 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来支付男性和他的替代 品,另一部分用来维持女性和它的替代品。没 有解释家务劳动生产哪部分价值,却分割了家 务和劳动者。
资点产击此者处添是加把标题自己的妻子看作点单击纯此处的添生加标产题 工具的。他们听说 生产标 入工题进数行字更具等改都,将可顶以部要通“过开点 始公击 ”和 面共重 板新 中使输 可 用,自然就不能不想到妇女也会遭到同 样的以命对字体运、字。号、他颜色等们进行想修改也。 没有想到,问题正在于使妇女不再处于 单纯生产工具的地位。
——蔡和森 《社会进化史》
什么是“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农业经济对家庭关系的重塑
总结:不论是大家庭制度或小家庭制度,其将女性置于隶属地 位的趋势都是不可置否的。
面纱:在封建的旧中国,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与君为臣纲一起, 成为全社会必须遵守的信条,并成为最高的道德标准。在西方, 资产阶级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的婚 姻家庭制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 变化。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绝大部分妇女不过是资本家的廉价 劳动力和一些男子的花瓶和玩物,其地位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
——李大钊 《女权运动史》
“女权的衰落,大约起于畜牧时代。而男性的优越, 实大成于农业经济时代。因为畜牧时代男子外出游牧, 寻得水草丰沃的地方,便携女子以同住,定居于其处, 而女子遂退处于家庭以内,作些洒扫的琐事”
——李大钊 《原人社会于文字书契上之唯物的反映》ຫໍສະໝຸດ 什么是“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农业经济对家庭关系的重塑
——李大钊 《由经济上解释中国 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
什么是“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农业经济对家庭关系的重塑
“她(一夫一妻制家庭)是建立在女权颓废而男权确立的新基 础上面;她是母系制度覆灭而父系制度勃兴的新产物。她的显明 的目的是生育确认的父性儿童,以承继父系的财产。她与对偶家 族的区别是婚姻关系极其坚固而不容易解散;并且只有男子可以 决裂这种关系而抛弃女子,女子是很难与男子决裂的;就是贞操 也只专责于女子,而男子则别有方法以保持从前自由性交的偷乐”
为何说资产阶级撕下“罩在家庭关系上的面纱” ——资产阶级对家庭关系的恶化
1. 从属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被私人消费主要 是在家庭内被补充和取代。家庭只是生物学再 生产的地方,但是也是性欲管理和获得性/性别 角色、生育的其他方面和日复一日劳动力再生 产的主要地方” ——Wome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relations of production
“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 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
消灭家庭!连极端的激进派也对共产党人的这种可耻的意 图表示愤慨。
现代的、资产阶级的家庭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呢? 是建立在资本上面,建立在私人发财上面的。这种家庭关系 只是在资产阶级那里才以充分发展的形式存在着,而无产者 的被迫独居和公开的卖淫则是它的补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