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与演奏研究
柴可夫斯基《四季》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
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
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
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
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
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
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
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
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析

题目: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与演奏技巧分析中文摘要钢琴套曲《四季》,副题“性格描绘十二幅”是柴科夫斯基为数不多的诗与曲完美结合的钢琴作品中,最具代表性和艺术价值的一部钢琴套曲,更是标题性音乐的代表作。
一八七五年,圣彼得堡杂志《小说家》的编者请柴可夫斯基每月为该杂志写一首与该月份有关的钢琴曲。
柴可夫斯基嘱咐他的男仆,到了每月某日提醒他做这件事。
每逢应该写这样一首钢琴曲那天,柴可夫斯基就坐下来创作,根据不同的作家和诗人为一年中每月所创作的诗歌,用十二首附有标题的独立小曲描写了一年中每个月的性格。
作品中每首小曲的音乐形象都与月刊逐月发表的十二首诗篇相呼应,而这些诗篇又与十二个月的季节特点相关联。
这种标题性音乐使得音乐与文学完美结合,不仅强调了音乐的文学性与描绘性,而且更好的显示了音乐与生活的关联。
本文着重论述了通过对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国内外不同版本演奏录音的仔细聆听结合基本的谱面分析,对十二个月每一首诗乐结合的小曲中所展现的音乐画面进行积极充分的畅想与描述,以个人对音乐的理解和认识为基础浅析了柴科夫斯基《四季》的演奏技巧。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四季》钢琴套曲音乐画面畅想演奏技巧AbstractPiano divertimento "four seasons", the subtitle "the character depicting twelve picture" is the piano works of Tchaikovsky as the number of poems and Qu Wanmei combined with,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nd artistic value of a piano Divertimento, title music masterpiece.In 1875, the editor of the St Petersburg magazine, "the novelist", asked Tchaikovsky to write a song for the month on the piano. Tchaikovsky told his manservant, one day per month to remind him to do it. Every should write such a piano that day, Tchaikovsky sat down and compos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writers and poets for a month a year in the creation of poetry, with twelve songs accompanied by the title of the independent Xiaoqu describes the character of a month in a year. Works in the music image of each of the first songs are with monthly monthly published the first twelve Psalms echoes, and these poems and seas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welve months and associated. This title music makes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literature, not only emphasizes the literature and the description of music, but also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usic and life better.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hrough of Tchaikovsky's piano divertimento "four seasons" at home and abroad different versions of recordings of listen carefully to the combination of the basic spectrum analysis, the combination of twelve month each a piece of poetry songs to show thepictures and music were active and full of imagination and description,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music and understanding as the basis of the Tchaikovsky the seasons, playing skills.Keywords: Tchaikovsky piano divertimento "four seasons" Musical Picture imagination playing skillsⅡ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前言 (1)一、俄罗斯音乐之魂——柴可夫斯基 (2)(一)柴科夫斯基生平简介 (2)(二)柴可夫斯基所处历史时代 (5)二、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诗乐结合的音乐画面畅想 (7)(一)日常生活——音乐画面畅想 (8)(二)自然风光——音乐画面畅想 (16)(三)劳动场景——音乐画面畅想 (21)三、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演奏技巧分析 (25)(一)触键方式的运用 (25)(二)音色强弱化 (26)(三)踏板的标记与运用 (26)结语 (28)参考文献 (29)致谢 (30)Ⅲ钢琴套曲《四季》是由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分别附有独立标题,诗乐结合的十二首钢琴曲组成的套曲。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的审美特征研究

柴可夫斯基钢琴组曲《四季》的审美特征研究摘要:钢琴组曲《四季》是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的名作,包括12支单独的曲子,风格各不相同,首先对其创作背景及内容做了简单介绍,接着从音乐形象、主客观、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等方面对其中蕴含的审美价值进行了仔细分析。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四季》;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音乐形式0 引言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音乐家和作曲家,在俄罗斯音乐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不可忽略的一笔,自1863年正式投入音乐事业,到1993年去世的30年间,创作了大量作品,包括歌剧、协奏曲、交响曲、芭蕾舞剧等多种形式,如《天鹅湖》、《黑桃皇后》、《第六交响曲》、《四季》、《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享誉世界,奠定了柴可夫斯基在世界乐坛中的重要地位。
《四季》是其于1876年创作的一套钢琴组曲,由12支单曲组成,象征着12个月,主要描写了一年四季不同阶段的大自然,故名《四季》,曲中蕴含着作者追求光明自由的热烈感情,并展示了当时俄国底层人民的精神面貌,以《船歌》和《在马车上》最为著名,在世界广为流传。
1 柴可夫斯基的钢琴组曲《四季》1.1 创作背景在1876年创作闻名世界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时,柴可夫斯基与音乐杂志《小说家》达成协议,要为每个月的标题谱写相应的钢琴曲。
受舒曼影响,柴可夫斯基发挥天才般的想象,将俄国的季节变化融入音乐中,带有独特的忧郁气质,赋予了音乐许多诗意。
其实,在创作时,柴可夫斯基先写了两首曲子,然后便到西欧各国去了,随后断断续续地又写了12首,直到1885年才集齐12首单曲,组成套取,取名《四季》出版。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为钱而为”,在这些曲子中,有11支都采用的是ABA形式,虽然有太多重复,但曲中蕴含着作者对俄罗斯深深的情感,对当地的风俗、思想等都有深刻的描写,所以这套组曲是一组富有诗印象的音乐画集。
1.2 《四季》的内容此套组曲分为12支小曲,各有标题,与12个月相关,依次为一月《壁炉边》,节奏徐缓,旋律忧郁;二月《狂欢节》,节奏欢快,旋律富有跳动性;三月《云雀之歌》,以灵巧轻捷的旋律描写云雀欢唱的情景;四月《松雪草》,暗示春之到来,予以柔和的情绪,节奏较为自由;五月《清净之夜》,歌唱性较为明显,旋律柔润委婉,节奏起伏;六月《船歌》,基调温和略带忧郁,给人以夏夜泛舟飘荡远方的感觉;七月《刈者之歌》,描写田园清爽的氛围,使用民歌的旋律,具有查尔塔斯舞曲的风格;八月《收获》,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主体带有回旋感;九月《狩猎之歌》,采用三部曲的形式,给人一种晨雾缭绕的原野上策马驰骋的感觉;十月《秋之歌》,旋律缠绵悠缓,基调颇为哀伤;十一月《在马车上》,采用俄罗斯民谣中的自然音阶旋律,感情丰富,乐曲充满生气;十二月《圣诞节》,圆舞曲风格,将诗中姑娘的诙谐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心得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艺术特征及演奏心得
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是由俄罗斯一年十二个月的季节变化特点为主要灵感,并依据俄罗斯几位著名诗人创作的诗创作而成。
生动的描写俄罗斯旖旎的自然景色,映射出劳动人民的思想和生活,表现了柴科夫斯基对祖国的热爱。
本文从钢琴套曲《四季》独特的文化风俗、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劳动生活三方面的创作特点和浪漫主义、民族主义的风格特点入手,对作品进行分类研究。
结合练习和音乐会演奏时对作品的理解处理,包括速度节奏和音色力度等方面,感受到俄罗斯的风俗文化,阐述一幅幅俄罗斯的民族风情文化图,体会作者对俄罗斯深厚的感情。
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风格

定 的音乐体裁 内充满 了无 限的艺术表达 的 内涵 ,乐 曲风格含蓄 、深
沉 ,体现 出思想性和技术性 的高度统 一。勃拉姆斯 身处在浪漫 主义
时代,却将浪 漫主义抒情性 和古典主义 曲式巧妙 的融合在一起 。这
涵 和手 法 的创 新 ,值 得 我 们 细 细 品位 和 感 悟 。 ■
位 伟 大 的浪 漫 派 的 古 典 音 乐 家 , 以其 独 特 的 风 格 , 作 品 中 深 刻 的 内
( 9 3 )小 节开 始的B 段 ( 见谱例9 ) , 音乐如梦如歌 ,曲调优 美、 亲切 ,是充满 浪漫主义 色彩的华彩 乐段 。右手是 由琶音音阶 乐句和 带装饰音 乐句 构成 。演 奏时,琶音 的演 奏要求速度 、准确度和 清晰
度 。 装 饰 音 要 弹 得 清 晰 、 流 畅 。旋 律 优 美 华 丽 ,装 饰 音 与 旋 律 是 不 可 分 割 的 整体 。
季 》中主要是速度 和节奏这两个音乐元素 。不同的音乐 内容采用 了不
的事情 ,用音乐将每个 月份 的故事 呈现 出来 。这 部钢琴 曲结合 了俄
国的诗歌和 十二个 月份 的特 点,用动听的旋律将 每个月份 的特 点展 现 出来 。这部作 品的浪漫主义气 息十分浓厚 ,应 用极具 民族特 色 的 词 汇和文 化来展现 不同季节独特 的魅力 。柴可 夫斯基在进 行音乐创 作时 ,特 别注重音 乐的想象力 ,在音乐 的创作 中大量 的加入 自己丰 富的想 象,在音 乐的旋律 中展现 了整个俄罗斯 人文风情 。在 曲调 的
三 .从钢琴小品中体会勃拉姆斯音乐创作风格
通过分析勃拉姆斯作 品1 1 9 的 四 首 钢 琴 曲, 我 们 感 受 到 勃 拉 姆 斯
参考文献 :
简析柴可夫斯基《四季》的创作背景及三部性创作原则

从 表 中 可 以看 出 , 柴 可 夫 斯 基 在 《 四季 》 的 结 构 布 局 上 主 要 采 取 两 种 曲 式 结 构 : 即 单 三 部 和 复 三 部 曲 式 。 单 三 部 曲式 的 结 构 是 A B A ( A ) , 也就是说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 ( 或 变 化 再 现 ), 首
单 三 部
A
1 — 1 4
B
1 5 — 3 1
连接
3 2 — 3 6
A
3 7 —5 0
尾声
5 1 —5 6
合独 特 的曲风并将 诗的浪漫音 乐化 ,具有 自身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 艺
术 价 值 , 是俄 罗 斯 人 民 思 想 、 情 感 、 生 活 的总 汇 。
希 望能配上与 诗歌气质相 同的钢琴 曲。1 8 8 5年柴可夫斯基总 结了题 为钢 琴套 曲《 四季 》 并出版 在音乐杂志副刊上 。 在这部作 品的创作 中,
柴 可 夫 斯 基 将 俄 罗 斯 每 一 个 月 以极 富 想 象 力 的标 题 为 指 针 ,旋 律 揉
尾 呼应。如 《 七月一 刈者之歌》的曲式结构:
和 内 心 感 情 。他 把 俄 罗 斯 民 间 曲调 作 为 创 作 素材 , 创 作 了 大 量 的 各 种 体 裁 、 各 种 形 式 、 风 格 独 特 的音 乐 作 品 ,钢 琴 小 品 《 四 季 》 也 是 这 个 时 期 最 有 代 表 性 的作 品 。 柴 可 夫 斯 基 在 莫 斯 科 音 乐 学 院 任 教 期 间 ,接 到 了 音 乐 杂 志 《 小 说 家 》 主 编 N. M. 贝 纳 的 邀 稿 ,挑 选 了与 十 二 个 月 节 气 相 近 的诗 歌 ,
4 《 四月一 松雪草 》 单三部 曲式 1 O 《 十月一 秋之歌 》 复 三部 曲式 5 《 五月一 清净之夜 》 复三部 曲式 1 1 《 十一月一 在马车上 》 复 三部 曲式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演奏研究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演奏研究
《四季》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为钢琴而作的一组四首曲子,每首曲子都描绘了不同季节的景象和情感,音乐风格深受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
对于想要演奏这组曲子的钢琴学习者来说,以下几点可能有助于您的研究和准备:
1. 熟悉乐曲结构:每首曲子包含了多个乐章,需要明确各个乐章之间的联系和分别,每个乐章的速度和情感也需要掌握。
2. 注意度过渡和指法:由于《四季》是为钢琴独奏而作,因此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指法才能演奏得到最佳效果。
特别是需要注意过渡音符和滑音等跨度较大的部分,确保演奏顺畅。
3. 研究提示和诠释:作曲家常常通过说明文本或者简短的提示来指导演奏者如何演绎作品。
有意识地研究和理解这些提示和指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诠释作品的情感和意图。
4. 常攻克难:在练习过程中,不要害怕挑战,要有勇气攻克难点。
针对自己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循序渐进地提高演奏水平。
5. 耐心练习:学习柴科夫斯基的《四季》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磨合和练习,需要有耐心和毅力。
可以尝试分段练习,逐渐拼凑起完整的曲子。
总之,演奏柴科夫斯基的钢琴套曲《四季》需要掌握多个层面
的技能和知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但若你能够认真研究和练习,相信最终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柴可夫斯基-四季-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

柴可夫斯基之十一月作曲技法研究摘要:钢琴组曲《四季》以春夏秋冬为创作源泉,虽然描述的是俄罗斯自然风光,但是表达的是对于人类、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将这些内涵赋予乐曲之中,使得乐曲更有灵魂。
这组乐曲生动的体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沙皇专制时代俄国平民知识分子阶层的精神面貌。
本文通过对乐曲中所涉及到的俄罗斯民族乐派、俄罗斯的文化、思想问题的阐述,其中《四季》十一月的造诣即为高深,在本文将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本文将在作曲技法还有和声分析方面做出研究。
关键词:音乐特点;曲式分析;研究一、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音乐特点这首乐曲为听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冬天景色图:在渺远广阔的雪原上,马车由远方慢慢驶来的情景浮现在听众脑海中。
使用简洁的织体进入乐曲主题为整首乐曲锦上添花,使得乐曲弹奏流畅自然,用简洁明了的和声作为背景,使远方的隐隐约约的马车的身影更加突出,由此看出音调朴素的俄罗斯民歌却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俄罗斯淳朴的民风和大自然的和谐在乐曲中体现的淋漓尽致;二度倚音在乐曲中的运用以及和声节奏的巧妙变换为听众展现了一幅马车铃铛来回晃动、马蹄哒哒作响的欢快场面,给人一种轻快愉悦的感觉,让听众沉醉其中,同时也将音乐推向了高潮;。
右手弱力度的跳音背景下,主题音调在左手得以再现,让人回味的同时,尾声已悄然侵入,在不知不觉中变换,和谐而流畅,直到音乐逐渐趋于平静,远去的马车已渐渐消失在人的视线里,给听众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
作曲家用不同的和声织体、调式调性布局及力度变化等作曲技法生动地向我们展现了这幅由远到近再到远的画面,曲调不同变换衔接自然流畅,这种独特的艺术构思颇有音画结合的审美意境使得听者不禁为之陶醉。
二、钢琴曲《四季·十一月》的具体分析1、音乐结构特征分析俄罗斯的冬天,白雪皑皑。
快乐的马夫唱着民歌,哼着小曲,赶着马车疾驰在广阔的雪原上。
柴可夫斯基被这种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慷慨馈赠深深触动。
于是写出这首反映俄罗斯冬季景色的钢琴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创作与演奏研究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最负盛名的音乐家、作曲家,也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柴科夫斯基的作品反应了俄罗斯动荡时期广大知识分子对现实的愤懑以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充满着强烈的情感冲突和戏剧性的悲剧色彩,其代表作品有:《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芭蕾舞剧《天鹅湖》和《胡桃夹子》、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管弦乐曲《1812年序曲》、《如歌的行板》等。
1876年是柴科夫斯基创作成熟时期,《四季》这部作品是柴科夫斯基在创作世界闻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时,受到彼得堡出版商的邀约创作,期望柴科夫斯基可以为每期月刊创作一首钢琴小曲,表现出俄罗斯的别致风景和民俗特色。
这部套曲中包含十二首钢琴小品,其灵感来自于俄罗斯本民族的诗人所写的诗歌,作品中柴科夫斯基在俄罗斯传统民歌的调性基础上运用民间歌舞的节奏型进行创作。
本文通过对柴可夫斯基《四季》创作和演奏的阐述,对作品中民族性的音乐元素、体裁形式、舞蹈型的节奏形态进行分析,并探究演奏中应解决的技术课题,从乐曲的整体性上把握作品风格,从而更好地诠释这部作品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