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政策

合集下载

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欧盟REACH法规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策对纺织 品的要求 , 短时 间内实现设备 、 在 人才 、 生产 工艺方面的较 大提升 , 难度较大 。在这种情 况下, 必然 会影响大部分 中小纺织企业 的发展 。
积极开发和采用各种环保原料 、 改进生产工艺 、 测技术 的研究和提高技术装备水 平、建立完善 管理和监督体系等 。特 别是应积极采用 国际标 外先进标准 ,从体系和 制度上保证产品质量和 境达到 国际标准 。
品实 施 配 额 限 制 。实 施 时 间 为 2 0 0 7年 1 11至 1 月 5 2
月3 1日 。
( 提 高企 业技 术含量 , 四) 减少化学 品的使 业应根据 R A H法规的要求 , EC 确定所用化学 品f l ,
对 策 建 议
( ) 一 不断完善和提高产 品国际竞争力 , 提高国际
我 国适 应 国外 技 术 性 措 施 要 求 的 能 力 ,降 低 对 产 品 出
口的 影 响 。
如果企业的产 品中涉及到 了 RA H法规 中涵盖 EC 品, 应该尽快着手进行咨询, 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相关 的注 册 、 估及 授权程 序 , 评 应根 据不 同类 另 好预注册和注册所 需的相 关技术材料 ,应对 R f 规 的全面实施 。 充分利用行业协会的桥 梁作用 , 检验检疫、 世贸组织事务 中心等政府职 能部 门 及时从政府部 门获取信息和技术上 的支持 ,及
过程 中, 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各种各样 的化 学品, 加 再
上我 国纺织 品生产 的技术标准较低 ,并且诸 多项 目 还没制订技术标准, 目前一部分纺织 品就难 以达 到 欧盟的技术和环保要求 。 E C 法规 的实施 , RAH 将对我 国纺织品形成新的 “ 绿色壁垒 ” 从而对 我 国纺织 品 , 出 口产生较 大影响。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影响分析欧盟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之一,纺织品是中国对欧盟的重要出口商品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了一系列反倾销措施,这对中国纺织品出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对欧盟对华纺织品反倾销措施的影响进行分析。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欧盟认为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数量和价格构成了对欧盟本地产业的不正当竞争,对欧盟纺织品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是欧盟认为中国政府对纺织品产业的扶持政策存在不公平竞争的嫌疑。

基于这些原因,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台了一系列的贸易救济措施,包括针对中国纺织品产品的反倾销税、反补贴税等。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导致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价格上升,降低了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数量受到限制,进一步挤压了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份额。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也使得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欧盟市场的贸易环境变得不确定,增加了中国纺织品企业的经营风险和成本。

面对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带来的挑战,中国纺织品产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缓解负面影响。

中国纺织品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以应对欧盟反倾销措施带来的价格上涨和贸易量下降的影响。

中国纺织品企业需要积极扩大对欧盟市场以外的市场,降低对欧盟市场的依赖度,降低因欧盟反倾销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中国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督促欧盟放弃对中国纺织品实施的反倾销措施,提升中国纺织品在欧盟市场的竞争力。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实施反倾销措施对中国纺织品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中国纺织品产业需要在面对这一影响时保持充分的应变能力和战略定力,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加大品牌推广等方式,逐步克服这些影响,实现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自愿出口限制

自愿出口限制

中国遭遇的“自愿出口限制”2005年6月10日,中欧就纺织品争端达成协议,协议规定:中国将在2007年底之前,保证出口到欧洲的纺织品增长平稳过渡;欧盟承诺到2008年不再限制中国纺织品,而在2007年底之前,只对10种中国纺织品设置增长率限制。

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0类纺织品终止调查。

中欧双方同意,从2005年6月11日到2007年底,对上述10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照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

欧盟承诺在2005年—2007年间,对于上述10类产品之外的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报告书242条款;2008年,对所有2005年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

中国和美国于2005年11月8日就纺织品争议达成协议。

双方同意在未来三年内对二十一类中国输美纺织品进行数量限制。

根据双方达成的谅解备忘录,数量限制将以相关产品2005年的输美数量为基数,逐年增长,2006年的增长率为10%至15%,2007年的增长率为12.5%至16%,2008年的增长率为15%至17%。

此外,与中国和欧盟间的协议相同,中美协议也规定,美国将克制援引中国242条款「入世」工作组报告第二四二段。

中国“入世”协定第十六条:“特保”条款1.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寻求双方满意的解决办法,包括受影响的成员是否应根据《保障措施协定》采取措施。

任何此种请求应立即通知保障措施委员会。

3.如磋商未能使中国与有关WTO成员在收到磋商请求后60天内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在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

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合作(正文开始)欧盟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与合作概述自1975年建立外交关系以来,欧盟(European Union,EU)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得到了持续发展。

双方在贸易、投资、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进行了广泛合作,为两个经济体的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贸易规模与趋势欧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在亚洲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根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6300亿欧元。

然而,在过去几年中,由于中欧贸易摩擦和全球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增长逐渐放缓。

尽管如此,欧盟依然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二、贸易合作领域1. 贸易往来: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机械设备、汽车、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纺织品、农产品等。

双方通过互为市场提供了广泛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两国消费者的需求。

2. 投资合作:欧盟是对中国最大的投资来源之一,也是中国在海外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之一。

欧盟企业在中国设立了众多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欧盟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

这种相互的投资合作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增长。

3. 知识产权保护:欧盟与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合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双方通过知识产权合作框架协议和执法合作等机制,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合作,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

三、合作机制与进展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有多个机制和平台,为双方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框架。

其中,欧盟与中国的高级别经济对话是双方进行战略合作和政策对话的平台,旨在促进贸易便利化、市场准入改善、投资促进等。

此外,欧盟与中国还通过双边贸易谈判和共同委员会等机制,加强了双方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合作。

然而,在欧盟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的挑战和争议。

例如,在市场准入、产能过剩、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欧盟与中国仍需进一步解决分歧和问题,以促进更加公平、可持续和互利的贸易合作。

欧盟东扩对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欧盟东扩对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欧盟东扩对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的开题报告引言:欧盟东扩是指欧盟于2004年5月1日扩大至25个成员国,其中包括8个中欧国家和地区(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

它是欧盟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扩张,为欧洲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欧盟东扩也对欧盟成员国和周边国家的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它也对中国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造成了影响。

本文将从欧盟东扩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一、欧盟东扩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欧盟东扩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欧盟东扩使得中欧经济体的发展加速,一些贸易领域市场份额得以提升,其中就包括纺织品和服装。

另一方面,由于欧盟东扩,欧盟减少了对中国等国出口的关税优惠和其他贸易便利措施,提高了中欧贸易的贸易壁垒。

以纺织品为例,欧盟实施的最惠国关税较低,优惠的进口关税税率减少,使中欧之间的贸易成本降低。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将更加具有竞争力,提高了中欧贸易的贸易潜力。

但是,欧盟东扩后,欧盟对外实施的最惠国关税较低,优惠的进口关税税率减少,使中欧之间的贸易成本降低的影响减弱。

同时,欧盟的复杂的卫生和环境标准以及技术标准也使中欧贸易受到了影响。

欧盟所提出的合格评估要求,涉及技术、知识产权、产品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等方面,使得中国向欧盟出口纺织品的标准要求变得更高,对其国内生产企业提出更高要求。

二、欧盟东扩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欧盟东扩对欧盟纺织品服装出口的影响比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更为显著。

欧盟东扩后,新加入的国家有些具有较低的劳动成本和土地资源等优势,进入欧盟市场后,将形成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对欧盟纺织品和服装市场产生冲击。

受此影响,欧盟为应对东欧国家和中国等国的低成本竞争,实施了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政策,采取一系列贸易救济措施。

其中,欧盟采取了配额限制、对中国纺织品采取反倾销措施、采购国籍原则等贸易保护措施,保护了欧盟纺织品和服装产业。

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标准、法规

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标准、法规

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标准、法规欧盟对中国纺织品出口有影响的法律文件主要有:条例(regulations)、指令(directives)、决议(decisions)、建议和意见(recommendations and opinions)四种形式,其中建议和意见虽不具有约束力,但影响很大,所以对这一部分也应加以注意。

(1)47/1999/EC 关于环境保护法规;(2)1673/2000/ EC 1500t长纤维(亚麻)和3500t短纤维(亚麻)法规;(3)45/2001/ EC 个人数据保护法规;(4)中国与欧盟的纺织品贸易协议(1998)(5)中国与欧盟间纺织品贸易协议(1988年)未包括部分的纺织品贸易协议。

(6)73/44/EC 欧洲成员国用测定纤维成分方面的规则;(7)85/374/EEC 欧洲共同体国家在产品方面的法规;(8)96/73/EC 双组分纺织纤维混合质量分析方法;(9)96/74/EC 修改纺织品名称的指令;(10)97/37/EC 适应上述纺织品名称的技术指令;(11)1999/34/EC消费者保护法规;(12)76/769/EEC 关于统一各成员国有关限制销售和使用禁止危险材料及制品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的理事会指令;(13)79/663/ EEC 对76/769/EEC的补充(d);(14)83/806/ EEC 对76/769/EEC的第二次修订(d);(15)82/828/ EEC 对76/769/EEC的第三次修订(d);(16)83/264/ EEC 对76/769/EEC的第四次修订(d);(17)83/478/ EEC 对76/769/EEC的第五次修订(d);(18)83/478/ EEC 对76/769/EEC的第五次修订(d);(19)85/467/ EEC 对76/769/EEC的第六次修订(d);(20)85/610/ EEC 对76/769/EEC的第七次修订(d);(21)89/667/ EEC 对76/769/EEC的第八次修订(d);(22)91/173/ EEC 对76/769/EEC的第九次修订(d);(23)94/60/ EC 对76/769/EEC的第十四次修订的勘误表;(24)1999/43/EC 对76/769/EEC的第十七次修订;(25)Agreement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Area—AnnexⅡ—TechnicalRegulations, standards, testing and certiflcation—List Provided for in Article 23(欧洲经济区域协议—附录Ⅱ—技术法规、标准、检测认证—文件23);(26)Agreement on the European Economic Area—Annex Ⅲ—Product Liability—List Provided for in Article 23 (c) (欧洲经济区域协议—附录Ⅲ—产品责任—文件23);(27)2000/532/EC 关于限制经过砷防腐处理的木材进入市场的指令;(28)2001/118/ EC 对2000/532/ EC的修改;(29)2001/119/ EC 对2000/532/ EC的修改;(30)2000/573/ EC 危险性废料名单(94/904/ EC);(31)2001/831/ EC 生态纺织品标签(1999/178、EC);(32)2002/18/ EC 生态标签(植物生产);(33)2002/374/ EC 农药残渣的最大准许量(吡啶氮类);(34)87/142/ EEC 纤维混合物定量分析之前去除非纤维物质的方法;(35)2002/371/ EC 欧盟关于“针织纺织品生态标签申请标准的新法规”;(36)94/519/ EC纺织品统一进口政策;(37)2002/61/ EC 关于蓝色偶氮染料的标准,是对76/769/ EEC的第十九次修改;(38)2003/3/ EC关于蓝色偶氮染料的标准,是对76/769/ EEC的第十九次修改;(39)3030/93/ EEC 关于欧盟以外国家纺织品进口的共同规定,2002.01.29生效;(40)94/74/EC 有关未来纺织品贸易管理法规;(41)96/74/EC 纺织品名目;(42)Oeko-Tex Standard 100生态纺织品标准。

各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综述

各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综述

各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综述各国纺织品贸易争端综述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纺织品贸易也成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一个重要贸易领域。

然而,由于各国在纺织品贸易中的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导致了不少的纺织品贸易争端。

以下将对一些典型的纺织品贸易争端进行综述。

1. 中美贸易争端2018年至今,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其中纺织品贸易也是争端的焦点之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最大的消费市场,中美贸易争端不仅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也会对全球纺织品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

中美贸易争端中,美国对中国纺织品贸易实施了多项限制措施,包括对中国纺织品的征税、对中国纺织品的市场准入限制、技术转移限制等。

这些措施已经影响了中国纺织品企业的生产和出口,同时也导致了美国纺织品市场价格上涨。

中美贸易争端给全球纺织品市场带来了不少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2. 欧盟对中国、印度等国家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欧盟对中国、印度等国家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属于一种贸易救济措施。

在欧盟市场上,如果某一国家的纺织品出现了抛售、倾销等不正当行为,会导致欧盟纺织品企业面临竞争压力,这时欧盟就可能会对该国家的纺织品进行反倾销调查。

反倾销调查对纺织品企业的影响较大,一方面会增加企业的贸易成本,另一方面也会影响企业的市场信誉。

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纺织品出口一度遭受了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这对这些国家的纺织品出口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3. 美国对印度纺织品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对印度的反倾销调查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纺织品贸易争端案例。

2019年,美国商务部对印度的聚酯纤维进行反倾销调查,并裁定印度的聚酯纤维存在抛售和倾销行为。

消费者对印度的聚酯纤维产生的关注和欧美市场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导致印度在全球纺织品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引起了美国的担忧。

美国的反倾销措施导致了印度的聚酯纤维出口遭受了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加剧了印度和美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4. 印度对出口纺织品的风险与其他国家的贸易争端不同,印度的纺织品企业在出口过程中还面临着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的威胁。

纺织品出口欧盟标准

纺织品出口欧盟标准

纺织品出口欧盟标准纺织品出口欧盟是许多纺织企业的重要出口市场之一。

然而,欧盟对纺织品的标准要求非常严格,因此,了解并遵守欧盟的标准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纺织品出口欧盟的标准要求,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并满足这些标准。

首先,欧盟对纺织品的材料和成分有着严格的要求。

纺织品必须符合欧盟的REACH法规,即限制化学品的使用,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

此外,纺织品必须符合欧盟的有害物质限制要求,如对甲醛、重金属等物质的限制标准。

因此,企业在生产纺织品时,必须严格控制原材料的选择和生产过程,以确保纺织品符合欧盟的材料和成分标准。

其次,欧盟对纺织品的品质和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

纺织品必须符合欧盟的纺织品安全标准,如纺织品的PH值、色牢度、防火性能等。

此外,纺织品还必须符合欧盟的尺寸和标识要求,如尺码标准、洗涤标识等。

因此,企业在生产纺织品时,必须严格控制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确保纺织品符合欧盟的相关标准。

再次,欧盟对纺织品的环保要求也非常严格。

纺织品必须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如纺织品的可持续性、可回收性等。

此外,纺织品的生产过程也必须符合欧盟的环保要求,如节能减排、减少废水排放等。

因此,企业在生产纺织品时,必须注重环保要求,采用环保材料和生产工艺,确保纺织品符合欧盟的环保标准。

最后,企业在出口纺织品到欧盟时,还必须提供相应的产品测试报告和认证文件,以证明纺织品符合欧盟的标准要求。

因此,企业需要选择合格的检测机构进行产品测试,并及时办理相关的认证手续,以确保产品顺利通过欧盟的检验和进入市场。

综上所述,纺织品出口欧盟标准要求非常严格,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欧盟的材料和成分标准、品质和安全标准、环保标准,同时提供相应的产品测试报告和认证文件。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顺利出口纺织品到欧盟,拓展市场,提升竞争力。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纺织品出口欧盟的标准要求,并加强对相关标准的遵守和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对中国的纺织品贸易政策
纺织品服装是我国出口大宗商品之一。

据中国海关统计,我国此类产品出口量排名50种主要出口商品前列。

其中欧盟25国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主要出口市场之一。

据欧盟方面统计,2003年欧盟进口我纺织品超过18亿欧元,占欧盟纺织品进口总额的10.7%;同年,欧盟进口我服装超过112亿欧元,占欧盟服装进口总额的19.6%,我国是对欧盟出口纺织品服装最多的国家。

欧盟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限制
在2004年下半年,配额取消在即,欧盟等就加快了对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限制的步伐。

欧盟除继续加大推行环地中海区域优惠贸易政策外,还提前取消对中国纺织品的普惠制待遇,对中国纺织品的关税税率由目前的9%提高至12%。

在2005年1月7日,欧盟正式启动对中国38个类别的纺织品实施“单独事先监控”,目的是有效地跟踪、监控中国纺织品进口数量和价格的变化,并修改法律,简化反倾销调查程序,降低反倾销调查门槛,随时对中国纺织品启动特保和反倾销措施。

欧盟出于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大量涌入的担心,出台了一系列为扶植保护其纺织服装工业的政策措施,包括在2005年建立欧盟地中海沿岸国家纺织品自由流通区等。

欧盟未来几年针对中国纺织品的政策动向
从2005年起,欧盟取消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WTO成员的纺织品服装限制,但中国产品在进入欧盟时仍需提交原产地证明。

为密切跟踪最敏感纺织服装类别的进口情况,自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将针对自中国的进口建立监测系统(自动进口许可制度),以便在严重“市场扰乱”发生时能够作出相应反应。

在进入无配额时代,欧盟给自己留了过渡期,欧盟将有可能会采取以下的措施:
1、虽然欧盟按照ATC协议规定如期取消了对中国的纺织品配额限制,但面对中国产品的强大压力,欧盟也加紧制定和实施了相关政策,以应付可能出现的种种贸易问题,且欧盟内部对中国纺织品服装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呼声并未减弱。

“指南”并不是要针对某种中国纺织品设限,而是欧盟使用特别保障措施的一般性文件。

欧盟2003年以前的法律并不适用于对中国使用特别保障措施,欧盟2003年做了立法调整,关于针对中国的特保问题被加入欧盟法律文件(“Council Regulation 3030/93”)中。

这是对2003年立法的补充。

“指南”明确规定了对中国纺织品出口警戒的手段和程序,提出了警戒区、计算公式等概念。

根据“指南”的公式中,欧盟从2005年至2008年分年度、针对中国不同出口量的纺织品类别设定了不同的出口增长警戒线,如占欧盟2004年进口总量7.5%以下的纺织品类别,2005年的警戒线是100%,而占欧盟2004年进口总量20%-35%的纺织品类别,2005年的警戒线是30%。

这一公式意在控制中国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出口份额越大的产品,警戒线水平越低,越容易被欧盟使用特殊保障措施。

我们认为欧盟此次推出“指南”只不过是发达国家在全球配额取消后防范中国的第一道防线,有效期到2008年12月31日。

2、根据《入世议定书》第16条,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 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者所出现之情势对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WTO成员可在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或者,如果某一WTO成员认为其他WTO成员针对中国产品采取的特保措施(或中国主动采取的措施、临时保障措施)造成或威胁造成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该成员可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须的限度内,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

该条款的适用期为中国正式加入后的12年,即截止于2013年12月10日。

3、根据《入世议定书》第15条关于反倾销的规定:如受调查的生产者不能明确证明生产该同类产品的产业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则该WTO进口成员可使用不依据与中国国内价格或成本进行严格比较的方法,该规定在加入之日后15年终止。

以上规定的通俗解释是,中国企业(包括纺织品企业)在入世之后15年内,即截止于2016年12月10日,将不会被看做具备市场经济地位,除非自身能够证明。

这就是说,一旦遇到反倾销,中国企业将因为非市场经济地位而受到制约,这种制约要到2016年12月10日才缓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