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丹参的生产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_张谦
山东临朐丹参高产栽培管理经验

山东临朐丹参高产栽培管理经验作者:宋阜徽来源:《西北园艺·蔬菜》2024年第02期摘要丹参作为一种常规中药材,因具备良好的药用及保健价值,需求量逐年攀升,中药材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积极推动中药材种植同乡村振兴相衔接,对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药材;丹参;种植管理;推广丹参,一种常见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部红色,形似人参,因而得名丹参,是我国的传统中药之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中药药理的认识不断深入,现代医学证实丹参能舒张冠状动脉,增加血流,缓解心肌缺氧,故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胸闷心悸等疾病的治疗。
丹参产地范围广,河北、陕西、山西、山东、安徽、湖南、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山东主要集中在沂蒙山区,占全省丹参产量的70%~80%。
临朐县地处鲁中山区,地形、土质、气候等自然条件适宜药材生长,药用植物有250多种,被称为“药材之乡”,所产药材质量上乘,远近闻名。
临朐丹参外观鲜红,根条粗大,须根少,丹参酮ⅡA含量达0.35%,超过国家标准。
2017年,临朐丹参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
目前丹参市场需求大,价格比较稳定,收益可观。
1 选址整地种植园质量的好坏,会对丹参产量、质量产生长远影响,建园时要科学规划和长远打算,为优质、丰产、稳产奠定基础。
丹参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的环境,种植园选向阳、土层深厚、地势高、排水良好,有水源和便利的灌溉设施,周围1 km内没有污染、没有垃圾场的地块。
丹参忌水涝,排水不良容易烂根,种植地要挖好排水沟,沿地块边缘挖1条环形排水沟,沟深1 m左右。
丹参是深根性植物且生长周期长,整地前先施好基肥。
最好用腐熟农家肥或钾肥作基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 500~3 000 kg、硫酸钾复合肥30 kg。
深翻,深度要达到35 cm左右,保障土层疏松、透气。
2 起垄栽培丹参采用起垄栽培。
起垄可加厚活土层,使土壤疏松透气,保肥能力强,土壤中营养更加集中,利于丹参根部发育。
丹参高产的种植方法

丹参高产的种植方法
丹参可是一味好药材呀,那怎么才能让它高产呢?嘿,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先来说说选地,这就好比给丹参找个舒服的家。
得找那种土壤肥沃、疏松透气的地儿,可不能随随便便找块地就种上啦。
就像人住房子,谁不想住个宽敞明亮又舒服的呀!要是地选不好,丹参能长得好吗?
然后就是播种啦。
种子得选饱满的,就像挑运动员一样,得挑有潜力的呀。
播种的时候也别太密了,不然它们会挤得难受,也长不好呀。
这就跟一群人挤在小房间里似的,能舒服吗?
接下来就是管理啦。
浇水得恰到好处,别太多也别太少。
多了会淹着,少了会渴着,这可得把握好度。
施肥也很重要呀,就像人要吃饭补充营养一样,丹参也得有足够的营养才能长得壮壮的。
除草也不能马虎,可不能让那些杂草来抢丹参的养分呀。
还有啊,丹参也怕病虫害呢。
咱得像照顾孩子一样细心,发现病虫害就得赶紧治,可不能让它们把丹参给祸害了。
这就好比家里进了小偷,咱能不赶紧把小偷赶跑吗?
丹参长着长着,到了收获的时候啦。
收获也得小心,别把丹参弄伤了。
就像摘果子一样,得轻拿轻放。
收获完了,还得妥善保存,不然可就白费功夫啦。
你说,种丹参是不是就像照顾一个小生命呀?得用心、细心、有耐心。
只要咱按照这些方法好好去做,还怕丹参不能高产吗?咱种丹参,不就是希望它能长得好,产量高,给咱带来好收益嘛。
所以呀,可别偷懒,得好好对待咱的丹参呀!。
《丹参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丹参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丹参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丹参高效栽培技术与要点解析》一、引言丹参作为一种重要中药材,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丹参的需求量逐年上升。
然而,由于传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丹参的产量和质量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研究丹参的高效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背景丹参主产于我国,广泛分布于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省份。
传统栽培丹参主要依靠露天种植,受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加之栽培管理粗放,导致丹参产量和品质不稳定。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中药材市场的变化,提高丹参栽培技术、优化栽培管理方式已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系统探讨丹参高效栽培技术,从品种选育、基地建设、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丹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结果将对提高丹参产量、优化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为丹参种植户和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丹参的市场需求与前景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推广,丹参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逐年扩大。
据统计,近年来我国丹参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且仍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此外,丹参在保健食品、化妆品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开展丹参高效栽培技术研究,提高丹参产量和品质,对满足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分析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分析丹参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调气血、活血通络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为了提高丹参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们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出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
以下是对丹参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分析的1000字文章。
一、土壤选择与改良丹参喜欢生长在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或壤质土壤中。
在选择土壤时,应优先选择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的土壤。
对于酸性土壤,可通过石灰化处理来提高pH 值。
土壤的含水量也需要适宜,过度干燥或过度湿润都会对丹参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二、良种选育与繁殖技术为了提高丹参产量和质量,应选用优良丹参品种进行繁殖。
选育时应结合生长发育快、耐逆性强等特点进行选择。
丹参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播种和扦插两种。
种子播种是常见的繁殖方式,适宜于规模较大的生产。
扦插繁殖适宜于繁殖工艺较成熟、需求较小的情况下使用。
三、种植管理技术1. 地面覆盖:丹参生长过程中,可采用地面覆盖技术来保持土壤湿度、控制杂草生长。
常用的地面覆盖材料有秸秆、麦草等。
2. 施肥技术:丹参对养分需求较高,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进行合理施肥。
肥料的施用应分为基肥和追肥两个阶段。
在丹参生长初期可施用有机肥,促进根系发育;在生长中后期可适量施用氮、磷、钾等复合肥料,提高植株的养分供应。
3. 病虫害防治:丹参易受到一些病虫害的危害,如炭疽病、黄化病、灰斑病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应加强病虫害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喷洒农药、病虫害间作等。
四、采摘与加工技术丹参的采摘时间以花期结束后为宜,尽量避免在太阳直射下采摘,以免影响质量。
采摘后应进行加工处理,常见的加工方式有晾晒、烘干等。
晾晒要选择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并注意避免雨水的浸泡。
烘干则是通过热风将丹参快速干燥,以防止丹参变质。
丹参的高产栽培技术涉及土壤选择与改良、良种选育与繁殖、种植管理以及采摘与加工等方面。
在栽培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科学防治病虫害,并对土壤进行一定的改良。
丹参种植基地生产情况汇报

丹参种植基地生产情况汇报一、生产总体情况。
本季度,我们丹参种植基地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亩,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0%,丹参的产量也相应增加了15%。
同时,我们在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进,有效提高了丹参的品质和产量。
二、种植技术和管理创新。
本季度,我们在丹参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进。
首先,我们引进了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提高了种植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丹参生长环境的管理,采用了科学的灌溉和施肥技术,保证了丹参的生长需求。
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病虫害的防控工作,有效减少了丹参的损失。
这些创新和改进为丹参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丹参的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品质和产量提升。
在种植技术和管理的创新和改进下,本季度我们的丹参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首先,丹参的药材含量得到了有效提高,品质更加优良。
其次,丹参的产量也有了明显的增长,为我们的销售和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保障。
同时,我们采取了多种有效的储藏和运输措施,保证了丹参的品质和保鲜度,为后续的销售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销售和市场开拓。
本季度,我们在销售和市场开拓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我们加强了与药企和中药材市场的合作,拓展了丹参的销售渠道。
其次,我们加大了对丹参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了丹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我们还积极参加了各类中药材展览和交流活动,拓展了丹参产品的市场空间。
这些工作为我们的销售和市场开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对丹参种植技术和管理的研究和改进力度,不断提高丹参的品质和产量。
同时,我们还将加大对销售和市场开拓的投入,不断拓展丹参产品的市场空间,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我们相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丹参种植基地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山东省丹参药材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

业消耗 的丹 参药 材不 足全省 丹参药 材
6
苎! 兰
: !
l本刊聚焦
吃到既健康 又便 宜的 白菜不应成 为难事
口 华新
前段 时期 , 白菜价格 高涨 “ 棵 白 一
控制或只在低点控制都会留下隐忧 。
种子的繁育过程 中,并没有进 行系统 、 科学地人 工选育 , 迄今 , 产上并 没有 生 真正意义上 的丹参药材优 良品种 。
4市 场前 景 广 阔 。 商众 多 。 企 本 . 药 药
地 化 程 度 差
在全 国众 多的丹 参系列 药 品生 产
厂家 中 ,山东 的生产 企业 仅 占 2 %左 0 右。山东省本地最 大的丹参制药企业菏
生 产历史悠 久 , 药材质 量可 靠 , 年产 丹 据 近几 年对 丹参药 材种 植面积 的追踪
参药材达 32万吨左右 ,约 占全国丹参 统计 , 省面积最 大的临沂地 区常年种 作套种。 传统产 区常与地瓜 、 . 全 在 玉米 、 烟 药 材产量 的 6 %以上 , 全国丹 参药材 植 3 0 0亩左右 , o 是 50 其次 , 日照地 区 2 0 0 草等进行 轮作 。 00 这些种植方式是药农依
生产 的 主导 产 区 。
余亩 ,淄博 和潍 坊都在 10 0亩 以上 , 据传 统植药经验 , 00 因地 制宜 , 自行发 展
个别地 区仅有几百亩 。近些年来 , 随着 起来 的 ,药 材产 量 的高低和 质量 的优 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 , 鲁西北平 原地 区 劣 , 当地 的基 础条件 外 , 除 主要 决 定于 因 和黄三角地 区也 开始有 小规模 的人 工 生产者 自身 的种植理念 和技术素质 ,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课件

地理环境
介绍丹参适宜的地理环境,如土 壤类型和海拔要求。
气候条件
探讨丹参对气候的要求,包括温 度、湿度和日照等因素。
土壤条件
详细介绍丹参对土壤的喜好,如 酸碱度、养分含量和通气性等。
栽培技术
种植前准备工作
指导种植前的土壤处理、病虫害防治和农具消毒等关 键工作。
品种选择
介绍丹参的主要品种,选取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进行 种植。
展望丹参高产栽培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如持续 优化种植技术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XXX et al. (2020). 丹参栽培技术手册. 2. YYY et al. (2019). 丹参种植经验总结. 3. ZZZ et al. (2018).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报告.
播种技术
详细阐述丹参的播种方法,包括时间、密度和深度等
管理技术
解释丹参的日常管理要点,如浇水、施肥和除草等操
栽培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
分析丹参种植的经济效益,包括市场需求和销售价格 等因素。
社会效益
探讨丹参种植对社会的影响,如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 当地经济发展。
总结
1 重要性
2 发展趋势
强调丹参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为药材供应和 保健产业提供支持。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 PPT课件
丹参高产栽培技术课件,旨在介绍丹参的种植技术,包括栽培环境要求、栽 培技术、栽培效益分析等内容,帮助您实现丹参高产。
丹参概述
1 药材简介
2 药用价值
介绍丹参的药用概况,包括其种类学和保健方面的重要价值,如心血 管保健和抗炎作用。
栽培环境要求
丹参种植亩产量

丹参种植亩产量丹参是一种药用植物,主要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降血压、护肝等功效而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丹参种植是近年来在我国兴起的一种经济作物,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丹参种植的亩产量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如种植技术、耕地条件、天气环境等。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分析丹参种植亩产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提高亩产量。
1. 种植技术种植技术是丹参亩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优质种苗的选择、合理的播种密度、科学的田间管理等都对亩产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首先,在种植过程中选择优质的种苗对于提高丹参亩产量至关重要。
农民应该选择有种植基地的正规种植户购买种苗,确保品种的纯度和健康程度。
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种苗的植株形态,选择外观健壮、根系发达的种苗,以提高移栽活度和生长后期的产量。
其次,合理的播种密度是影响丹参亩产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密度过大,植株之间的竞争会加剧,降低每株植株的生长空间,影响产量的增加。
如果密度过小,每亩种植的植株数量就会减少,占用的土地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造成亩产量的浪费。
因此,农民在种植时应根据生长环境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密度,提高丹参的生长空间和资源利用效率。
最后,科学的田间管理是丹参亩产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这包括浇水、施肥、控制病虫害等方面。
丹参喜欢湿润的环境,需要适宜的水分供应,但不宜过度浇水,否则会导致根部生病。
合理施肥是丹参生长和产量提高的关键,农民需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选择适宜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种类。
另外,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也是保证植株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以提高亩产量。
2. 耕地条件良好的耕地条件对丹参亩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
丹参对土壤要求较高,对土壤的结构和养分要求严格。
首先,选择合适的土壤种类和土壤肥力较高的耕地,有利于增加丹参亩产量。
丹参喜欢疏松、排水良好、酸性或微酸性的土壤,对养分的要求也较高。
农民在选择耕地时应注意选择土壤类型适宜、养分含量较高的地块,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了丹参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保证丹参的质量及规范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关 键 词 :丹参;生产现状;高产栽培技术
中 图 分 类 号 :S31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8-1038(2014)10-0063-03
Production Status and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in Yimengshan District
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主要采用农 业防治和中草药煎剂或粉剂防治。允许使用植物源农 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在矿物源农药中允 许使用硫制剂和铜制剂;严格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 或者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如生产上 实属必需,允许有限度地使用部分有机合成化学农 药,并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方法使用。 4.5 收获加工
选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为佳。 每 667m2 施堆肥或厩肥 2500kg,深翻耙平,做宽 1.2m 的畦。 1)育苗移栽
丹参种子细小,发芽率在 70%左右,出苗不齐。因 此,多采用育苗移栽法。于 3 月下旬条播,按行距 8~15cm 横向开沟,沟深约 1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 覆一层薄土,稍加镇压后浇水。畦面加盖薄膜,温度在 20℃左右时,半月可出苗,出苗后逐渐揭去薄膜。苗高 5~10cm 时,按行株距 30cm×20cm 移栽于大田。 2)直播
2 生长发育特点
蒙山丹参为多年生草本,地上部生长最适温度在
收 稿 日 期 :2014-05-20 作 者 简 介 :张谦,男,研究方向为农业栽培管理
64
2014, Vol.34, No.10
中国果菜
质量控制
20~26℃,若平均气温在 10℃以下,地上部分开始枯 萎。其抗寒力较强,根部气温在 -15℃、最大冻土深度 40cm 左右仍可安全越冬。3 月 29 日出现芽原基,同时 根端膨大。4 月下旬开始长茎秆,5 月 19 日开始出现 花蕊,6 月中旬陆续开花,进入盛花期。7 月之后根生 长迅速。10 月中旬,花全部凋谢,结果。立冬后,植株生 长逐渐停止。蒙山丹参苗高为 3.61cm 左 右 , 株 高 50.57cm,冠幅达 43.5cm,单株叶总面积 4997.83cm2, 花序数为 19.53 个,单果籽粒数 1.13 个,开花率为 20.33%,根粗 1.028cm,根长 22.63cm,根数 22 条,根 重 255g, 折 干 率 29.25% , 丹 参 酮 IIA 含 量 为 2.505mg/g。
5 展望 蒙山丹参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随
着丹参深加工技术的提高及产品种类的增加,丹参的 需求量越来越大。野生丹参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 的需求,而栽培资源只种不选的状况又使各地丹参质 量参差不齐,品质退化严重,有效成分含量低,成为丹 参作为高品质植物药大规模进军国际市场的一个主 要障碍。因此有必要应用植物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等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寻找 优良产地、筛选和推广优良品种、提高有效成分的含 量等有效措施以保证蒙山丹参药材质量的稳定性和 优良性,解决丹参供求矛盾、扩大我国丹参的市场份 额及保护丹参的野生资源,促进药用植物和地区经济 的良性发展。
1 产地分布
丹参在我国分布很广。安徽、河南、陕西、江苏、四 川、河北、山东、浙江等省都有种植。四川中江种植历 史悠久,质量稳定,树立起了“中江丹参”的品牌。陕西 商洛、安徽亳州等老产区一直保持着种植习惯。江苏 射阳、滨海近年丹参生产发展迅速,每年为市场提供 了大量的商品丹参。山东沂蒙山丹参人工驯化栽培, 近几年发展迅速,丹参酮的含量较其他地区稍高。这 也是其广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
在 6~7 月,丹参茎剪成长 10~15cm,下部叶片除 去,上部留 1/2,按株行距 5cm×10cm,插条斜插入苗 床 2/3,浇水保湿,遮荫,待根长至 3cm 时可移栽。 4.3 田间管理
幼苗返青之后,应经常松土浅锄,一般不浇水以 利根系向下深扎,使新生根向下生长,少出细侧根和 纤维根,以利提高丹参质量。移栽后缓苗前应保持畦 地湿润,确保成活。成活后一般不浇水。若在春季收 刨,需浇好封冻水。雨季要及时排水,以防烂根,追肥 后要浇水。在开始现蕾雨季封垄之前,可结合中耕,每 亩施尿素 30kg 和复合肥 15kg,或磷酸二铵 20kg,重施 基肥,可促使根段繁殖的丹参丰产丰收。6~7 月间,除
条播或穴播均可。按行株距 30cm×20cm 挖穴,每 穴播种子 5~10 粒,出苗后间苗、定苗和补苗。每 667m2 播种子 1kg。条播,按行距 30cm 开沟,把种子均匀撒入 沟内,出苗后间苗、定苗和补苗。每 667m2 播种子 3kg。 4.2.2 分根繁殖
作种用的根条,选直径 1cm 左右,粗壮充实,色鲜 红而无腐烂迹象的 1 年生侧根为好,栽种时随挖随 栽。在 3~4 月,将选好的根条剪成 5cm 长的根段,按株 行距 25cm×30cm 的距离挖穴,穴内放 1~2 枚小根段, 之后覆土,每 667m2 用种秧 25~40kg。 4.2.3 扦插繁殖
种子繁殖一般 2~3 年才能收获。根段育苗移栽一 年就能收刨,一般在霜降到立冬之间或春季发芽之前 进行,在畦的一端顺行深刨,防止刨断。将根刨出后,
去净泥土,晒干,去净须根和附上,即可供药用。每 3kg 左 右鲜根,可加工 1kg 干货。以条粗、色鲜红、无须根、杂质 少者为佳。根段育苗移栽法比直播法产量高 50%~60%, 一般每公顷产干品 9000~12000kg。
山东临沂市从 1971 年开始引种栽培,栽培面积 逐年增大。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市蒙山丹参的种植面 积已达 233hm2,每 hm2 平均单产干参 5632.5kg,近几 年收购价一般 12 元 /kg,每公顷产值 67500 多元。总 产量 1300 多万 kg,总产值超过 1.5 亿元。蒙山丹参种 植主要分布在沂水、平邑、苍山、蒙阴、莒南,种植面积 分别为 1233hm2、800hm2、206.6hm2、100hm2、6.67hm2。
ZHANG Qian DING Wen-jing GUO Yan-ping ZHANG Li-na (Shandong Liny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inyi 276012, China)
Abstract: Salvia miltiorrhiza i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which has a long application record. There has been a long history of planting salvia miltiorrhiza in Yimengshan mountain of Shandong province. Planting area and yield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producing area of salvia miltiorrhiza distribution,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production status, as well as it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Salvia miltiorrhiza; production statu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
!!!!!!!!!!!!
加强对蒙山野生丹参药材资源的建设保护、开发 利用,对野生蒙山丹参药材的驯化研究和濒临灭绝药 材及稀缺药材的栽培、护育、围封,促进我市医药产业 的发展,是我市医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符合我 市经济发展战略。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 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4 栽培技术要点
4.1 选地与整地 蒙山丹参的种植要选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
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为佳。选地时,河滩、漫坡、丘 陵、山地均可,土壤 pH 值为近中性或微酸、微碱。“立
冬”前后,深耕 30cm 左右,使下层土壤风化,次年春季 再翻耕 1 次,打碎耙平,作宽 100~120cm,高 15~20cm 的畦。整地时施足底肥。 4.2 繁殖方法
蒙山丹参的繁殖方法有三种:种子繁殖、分根和 扦插繁殖。 4.2.1 种子繁殖
参考文献: [1] 张华, 张彦玲, 高志明. 丹参种质与栽培技术研究现状及应用 前景[J]. 山东农业科学, 2005(6): 73-74. [2] 徐任生. 丹参生物学及其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0, 158. [3] 王建英. 丹参的器官发生[J].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87(6): 46. [4] 单成钢, 倪大鹏, 朱京斌, 等. 丹参无公害生产技规程[J]. 山东 农业科学, 2010(8): 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