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玻璃配方知识

合集下载

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玻璃是一种非晶态固体材料,由硅酸盐、硼酸盐、锑酸盐、氟化物等多种物质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备而成。

玻璃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器皿、光学、电子等领域,因其透明、坚固、耐高温等特性而受到广泛关注。

下面将介绍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一、玻璃制作技术配方1.硅酸盐玻璃配方:-硅石粉:55%-石灰石:25%-纯碱:15%-萤火虫石(稀土氧化物):5%2.硼酸盐玻璃配方:-硼砂:70%-硅石粉:15%-纯碱:10%-碳酸钠:5%3.锑酸盐玻璃配方:-砷酸钾:70%-硅酸钠:20%-锑酸钠:10%4.氟化物玻璃配方:-钠氟化物:70%-氟化铝:20%-氟化镁:10%二、玻璃制作原料1.硅酸盐玻璃的原料:-硅石: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SiO2),是制备硅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石灰石:主要成分为氧化钙(CaO),用于调节玻璃的碱性或酸性。

-纯碱:主要成分为碳酸钠(Na2CO3),用于提高玻璃的溶解度。

-萤火虫石(稀土氧化物):用于提高玻璃的抗辐射能力。

2.硼酸盐玻璃的原料:-硼砂:主要成分为硼酸(H3BO3),是制备硼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硅石:同上。

-纯碱:同上。

-碳酸钠:同上。

3.锑酸盐玻璃的原料:-砷酸钾:主要成分为砷酸盐(As2O5),是制备锑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硅酸钠:主要成分为硅酸盐(SiO2),是制备锑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锑酸钠:主要成分为锑酸盐(Sb2O5),是制备锑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

4.氟化物玻璃的原料:-钠氟化物:主要成分为氟化钠(NaF),是制备氟化物玻璃的主要原料。

-氟化铝:主要成分为氟化铝(AlF3),是制备氟化物玻璃的主要原料。

-氟化镁:主要成分为氟化镁(MgF2),是制备氟化物玻璃的主要原料。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玻璃制作技术配方及原料。

由于玻璃可以根据不同的配方和原料加工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玻璃,如钢化玻璃、绝缘玻璃、光学玻璃等,所以实际配方和原料的组成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良。

各种玻璃配方知识

各种玻璃配方知识

各种玻璃配方知识玻璃是一种无定形固体,主要由硅酸盐和氧化物组成。

它的基本成分是石英砂(二氧化硅)和碳酸钠(二氧化碳),同时还添加了控制玻璃的特性和性能的其他氧化物和物质。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玻璃配方知识。

1.硅酸盐玻璃配方:硅酸盐玻璃是最常见的玻璃类型之一,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

硅酸盐玻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调整,常见的控制元素有氧化钠(Na2O)、氧化铝(Al2O3)和氧化钙(CaO),它们对玻璃的特性和性能有显著影响。

2.硼硅酸盐玻璃配方:硼硅酸盐玻璃是一种特殊的玻璃类型,其基本成分是二氧化硼(B2O3)和二氧化硅(SiO2)。

硼硅酸盐玻璃的配方中添加了较高比例的二氧化硼,这使得玻璃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较高的热膨胀系数,适合用于制作耐热玻璃器皿和光学器件。

3.铅玻璃配方:铅玻璃是一种含有较高比例的氧化铅(PbO)的玻璃,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和氧化铅(PbO)。

铅玻璃具有较高的折射率和较高的密度,因此广泛用于光学器件和水晶制品。

由于铅的毒性,近年来铅玻璃的使用逐渐受到限制。

4.硼铝硅酸盐玻璃配方:硼铝硅酸盐玻璃是一种混合了硼酸盐、铝酸盐和硅酸盐的玻璃。

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通常包括较高比例的硼酸盐(如硼酸)和铝酸盐(如氧化铝)。

硼铝硅酸盐玻璃具有较低的熔点和良好的耐用性,适合用于制作化学仪器和耐火材料。

5.镁铝硅酸盐玻璃配方:镁铝硅酸盐玻璃是一种含有较高比例的镁酸盐(如氧化镁)和铝酸盐(如氧化铝)的玻璃。

它具有较高的抗热震性能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适合用于制作热电容器、电力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等。

玻璃的配方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调整,以达到所需的特性和性能。

同时,配方的调整还可以影响玻璃的制备工艺和成本。

因此,在设计和制备玻璃产品时,选择合适的配方是至关重要的。

玻璃原料及加工工艺

玻璃原料及加工工艺

玻璃原料及加工工艺一、玻璃生产用原料的种类、作用及质量要求1.玻璃的化学组成和作用玻璃化学成分的选择,是由玻璃制品的用途和成型方法来决定的。

平板玻璃属于钠钙硅酸盐玻璃,采用的玻璃成分以二氧化硅(SiO2)、氧化钙(CaO)和氧化钠(Na2O)为主。

其成分相对含量分别为:SiO269%~75%,CaO 5%~10%,Na2O13%~15%。

为了防止析晶和改善化学稳定性,在该系统组成中引入了氧化铝(Al2O3)、氧化镁(MgO),其中,Al2O30~2.5%、MgO 1%~4.5%。

Al2O3主要是替代SiO2,而MgO则是替代CaO,有时引入少量B2O3以便于改善热稳定性,引入BaO和PbO等以改善光学性能。

几种不同生产工艺的平板玻璃成分(质量百分比)见表2.1。

表2.1 平板玻璃化学组成这些氧化物在玻璃熔制和成型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玻璃性能的影响如下:(1)二氧化硅(SiO2)SiO2是制造平板玻璃最主要的成分,是玻璃的“骨架”,能增加玻璃液的黏度,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提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在玻璃中含量不低于70%。

(2)三氧化二铝(A12O3)A12O3对增加玻璃液黏度的影响程度比SiO2大。

因此,玻璃中Al2O3含量的增加,不仅会使熔化速度减慢、澄清时间拖长,而且对玻璃液在锡槽中摊平、展薄、抛光也不利。

但A12O3能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和结晶速度,降低玻璃的膨胀系数,从而提高玻璃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Al2O3一般含量小于2%。

(3)氧化钙(CaO)CaO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加速玻璃的熔化和澄清过程,并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但CaO会使玻璃产生结晶的倾向;CaO含量增加,玻璃料性变短,为高速度拉引玻璃创造有利条件。

但玻璃中CaO的含量也不宜太大,如大于10%则会增加玻璃的脆性。

(4)氧化镁(MgO)MgO能提高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降低玻璃的结晶倾向和结晶速度。

MgO对玻璃黏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当温度高于1 200℃时,会使玻璃液的黏度降低;而由1 200℃降至900℃的过程中,又有使玻璃液的黏度增加的倾向;低于900℃,反而使玻璃的黏度下降。

玻璃知识点总结化学

玻璃知识点总结化学

玻璃知识点总结化学
玻璃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熔制法、溶胶-凝胶法和气相法等。

其中,熔制法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将原料石英砂、氧化物和氧化剂混合加热至融化状态,然后冷却成型成为玻璃。

玻璃的性质与结构密切相关,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

在物理性质方面,玻璃的透明性、硬度、导热性、热膨胀系数等都是研究的重点。

在化学性质方面,玻璃的耐腐蚀性、热稳定性、导电性等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玻璃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建筑、家居、包装、光学器材、仪器仪表等领域。

在建筑领域,玻璃被广泛应用于窗户、门、幕墙等建筑构件中,提升了建筑的整体美观性和透光性。

在家居领域,玻璃则被用作家具、餐具等制品的原料,满足了人们对于美观和实用的需求。

在包装领域,玻璃被用于制造瓶子、容器等包装用品,保障了产品的保存和卫生。

在光学器材领域,玻璃被应用于制造透镜、窗户等光学产品,在天文学、航天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仪器仪表领域,玻璃则被应用于各种仪器仪表的制造,如试管、分析仪器、温度计等。

总的来说,玻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材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行各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于玻璃的制备、性质、结构以及应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拓展玻璃的应用领域,提高其性能和品质。

玻璃原料主要成分

玻璃原料主要成分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相信朋友们对玻璃都不会陌生,玻璃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到的领域非常的广泛,比较常见的是我们的玻璃门窗,但是我们的朋友并不知道制作玻璃的原材料需要用到什么?下面小编就大家来一起了解一下吧!玻璃原料比较复杂,但按其作用可分为主要原料与辅助原料。

主要原料构成玻璃的主体并确定了玻璃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辅助原料赋予玻璃特殊性质和给制作工艺带来方便。

一、主要原料:1、硅砂或硼砂:硅砂或硼砂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硅或氧化硼,它们在燃烧中能单独熔融成玻璃主体,决定了玻璃的主要性质,相应地称为硅酸盐玻璃或硼酸盐玻璃。

2、苏打或芒硝:苏打和芒硝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钠,它们在煅烧中能与硅砂等酸性氧化物形成易熔的复盐,起了助熔作用,使玻璃易于成型。

但如含量过多,将使玻璃热膨胀率增大,抗拉度下降。

3、石灰石、白云石、长石等:石灰石引入玻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增强玻璃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但含量过多使玻璃折晶和降低耐热性。

白云石作为引入氧化镁的原料,能提高玻璃的透明度、减少热膨胀及提高耐水性。

长石作为引入氧化铝的原料,它可以控制熔化温度,同时也可提高耐久性。

此外,长石还可提供氧化钾成分,提高玻璃的热膨胀性能。

4、碎玻璃:一般来说,制造玻璃时不是全部用新原料,而是掺入15%——30%的碎玻璃。

二、玻璃的辅助原料1、脱色剂:原料中的杂质如铁的氧化物会给玻璃带来色泽,常用纯碱、碳酸钠、氧化钴、氧化镍等作脱色剂,它们在玻璃中呈现与原来颜色的补色,使玻璃变成无色。

此外,还有与着色杂质能形成浅色化合物的减色剂,如碳酸钠能与氧化铁氧化成二氧化二铁,使玻璃由绿色变黄色。

2、着色剂:某些金属氧化物能直接溶于玻璃溶液中使玻璃着色。

如氧化铁使玻璃呈现黄色或绿色,氧化锰能呈现紫色,氧化钴能呈现蓝色,氧化镍能呈现棕色,氧化铜和氧化铬能呈现绿色3、澄清剂:澄清剂能降低玻璃熔液的粘度,使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气泡,易于逸出而澄清。

常用的澄清剂有白砒、硫酸钠、硝酸钠、铵盐、二氧化锰等。

玻璃的原料及成分

玻璃的原料及成分

玻璃的原料及成分一、引言玻璃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其独特的透明性和硬度使其在建筑、制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许多人对玻璃的原料和成分知之甚少。

本文将深入探讨玻璃的原料及其成分,为读者提供全面、详细的了解。

二、玻璃的制备方法玻璃制备的基本过程是通过将熔融的原料急冷而形成的。

为了制备玻璃,我们需要以下四个主要原料:1.矽酸盐:主要以二氧化硅(SiO2)的形式存在,是玻璃的主要成分。

2.碳酸盐:主要以碳酸钠(Na2CO3)和碳酸钙(CaCO3)的形式存在,用于调节玻璃的溶解度和熔点。

3.碳酸氢盐:主要以碳酸氢钠(NaHCO3)的形式存在,用于增加玻璃的稳定性。

4.硅酸盐:主要以液体玻璃的形式存在,用于降低玻璃的粘度。

三、玻璃的主要成分除了上述提到的原料外,玻璃中还含有以下一些成分,它们会对玻璃的性能和特性产生重要影响:1. 氧化物氧化物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它们包括:•二氧化硅(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其含量通常在60%到75%之间。

它使玻璃具有硬度和透明性。

•氧化钠(Na2O):通常用作玻璃的助熔剂,可以降低玻璃的熔点。

•氧化钙(CaO):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压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2. 碱金属氧化物碱金属氧化物也是玻璃中的重要成分,它们包括:•氧化钠(Na2O):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

•氧化钾(K2O):可以改变玻璃的光学性能,使其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3. 碱土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主要用于改变玻璃的物理性质,它们包括:•氧化钙(CaO):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压强度和化学稳定性。

•氧化镁(MgO):可以提高玻璃的抗张强度和热稳定性。

4. 其他氧化物除了上述氧化物外,玻璃中还含有一些其他氧化物,如:•氧化铝(Al2O3):用于增加玻璃的硬度和化学稳定性。

•氧化硼(B2O3):可以改变玻璃的熔点和粘度。

四、玻璃的成分对性能的影响玻璃的成分不仅决定了其物理性质,还会对其其他性能产生影响。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玻璃成分及其影响:1.二氧化硅:影响玻璃的硬度和透明性。

玻璃的种类及生产工艺介绍

玻璃的种类及生产工艺介绍

玻璃的种类及生产工艺介绍1. 引言玻璃是一种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透明、坚硬、化学稳定等特点,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生产工艺。

2. 硼硅玻璃硼硅玻璃是一种主要由硅酸盐和硼酸盐组成的玻璃。

其制备过程中,将硼酸盐与硅酸盐按一定比例混合,然后在高温下熔融。

硼硅玻璃具有低热膨胀系数、高抗冲击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

由于这些特性,硼硅玻璃常用于制造耐高温、耐热冲击的容器和光学器件。

3. 硅酸盐玻璃硅酸盐玻璃是一种以二氧化硅为主要成分的玻璃。

它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硅与碳酸盐等化合物混合,并在高温下熔融制备而成。

硅酸盐玻璃具有优良的透明性、硬度和抗化学侵蚀性,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和包装等领域。

4. 硼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主要由硼酸盐和氧化碱金属组成。

其制备过程包括将硼酸盐与碳酸盐等混合物在高温下熔融。

硼酸盐玻璃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化学腐蚀性能,是制造化学设备和光学仪器所必需的关键材料。

5. 钠钙玻璃钠钙玻璃是硅酸盐玻璃的一种变种,以二氧化硅、氧化钙和氧化钠为主要成分。

制备钠钙玻璃的方法与硅酸盐玻璃相似,但在配料比例上有所不同。

钠钙玻璃透明度高,耐热性好,常用于制造玻璃容器和建筑用途。

6. 生产工艺玻璃的生产工艺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6.1 玻璃原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用于制造玻璃的原料。

不同类型的玻璃使用的原料成分有所不同,但通常会使用二氧化硅、碳酸盐、氧化金属等。

6.2 熔制将原料放入玻璃窑炉中进行熔融。

窑炉一般由耐高温材料制成,工作温度可达1500℃以上。

通过加热,原料逐渐熔化并混合在一起。

6.3 成型将熔融的玻璃从窑炉中取出,然后通过成型工艺制造成不同的产品。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浇铸、吹塑、注塑和挤压等。

6.4 烧结与退火成型后的玻璃制品可能需要进行烧结和退火处理,以提高其强度和稳定性。

烧结是指将玻璃制品加热至接近玻璃软化点,使其表面处于半熔融状态,从而去除表面缺陷。

退火是指将玻璃制品加热至高温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内部应力和改善性能。

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

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

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
简介
玻璃是一种非晶态无定形固体,由多种原料组成,经过一系列
工艺加工而成。

本文将介绍玻璃的主要原料组成及其相关质量标准。

原料组成
1. 硅砂(二氧化硅):是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占据了玻璃成
分的大部分比例。

2. 石灰石(氧化钙):用于调节玻璃的溶解性和粘度。

3. 硼砂(三氧化二硼):用于降低玻璃的熔点和粘度,增加玻
璃的抗热冲击性能。

4. 硼石(硼酸钠):用于调节玻璃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火性能。

5. 纯碱(氢氧化钠):用于调节玻璃的溶解性和抗水解性。

6. 改性石墨(氧化铝):用于增加玻璃的强度和耐磨性。

7. 红铁矿(二氧化铁):用于调节玻璃的着色效果。

质量标准
玻璃的质量标准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来衡量:
1. 透明度:玻璃应具有良好的透明度,不应有明显的色差、气泡和纹理。

2. 强度:玻璃应具有足够的力学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冲击。

3. 钢化性能:钢化玻璃应具有较高的抗冲击性和耐热性。

4. 热阻性:玻璃应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能够有效阻止热量的传导。

5. 化学稳定性:玻璃应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不受潮湿、酸碱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以上是玻璃的原料组成及质量标准的简要介绍。

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对玻璃的具体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体大小:大| 中| 小2007-08-02 14:02 - 阅读:734 - 评论:0第一节概述1.物质的玻璃态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着三种聚集状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

固态物质又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存在,即晶体和非晶体(无定形态)。

玻璃态属于无定形态,其机械性质类似于固体,是具有一定透明度的脆性材料,破碎时往往有贝壳状断面。

但从微观结构看,玻璃态物质中的质点呈近程有序,远程无序,因而又有些象液体。

从状态的角度理解,玻璃是一种介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聚集状态。

对于“玻璃”的定义,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曾有过几种不同的表述。

1945年,美国材料试验学会将玻璃定义为“熔化后,冷却到固化状态而没有析晶的无机产物”。

也有将玻璃定义扩展为“物质(包括有机物,无机物)经过熔融,在降温冷却过程中因粘度增加而形成的具有固体机械性质的无定形物体”。

我国的技术词典中把“玻璃态”定义为;从熔体冷却,在室温下还保持熔体结构的固体物质状态。

其实,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有人提出上述定义‘是多余的限制’。

因为,无机物可以形成玻璃,有机物也可以形成玻璃,显然早期的表述并不合适。

另外,经过熔融可以形成玻璃,不经过熔融也可以形成玻璃,例如,经过气相沉积,溅射可得到非晶态材料,采用溶胶-凝胶法也可以得到非晶态材料,可见后期的表述也并不妥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玻璃的含义有了很大的扩展。

因此,有人把具有下述四个通性的物质不论其化学性质如何,均称为玻璃。

这四个通性是;(1)各相同性。

玻璃的物理性质,如热膨胀系数,导热系数,导电性,折射率等在各个方向都是一致的。

表明物质部质点的随机分布和宏观的均匀状态。

(2)介稳性。

熔体冷却成玻璃体时并没有处于能量最低的状态,仍然有自发转变为晶体的倾向,因而,从热力学的观点看,处于介稳状态。

但常温下玻璃的粘度非常大,自发转变为晶体的速度非常慢,所以,从动力学的观点看,它又是非常稳定的。

(3)固态和熔融态间转化的渐变性和可逆性。

玻璃态物质由熔体转变为固体是在一定温度区间(转化温度围)进行的,性质变化过程是连续的和可逆的,它与结晶态物质不同,没有固定的熔点。

(4)性质随成分变化的连续性和渐变性。

在玻璃形成围,玻璃的性质随成分发生连续的逐渐的变化。

例如,在R2O-SiO2系统中,玻璃的弹性模量随Na2O或K2O 含量的上升而下降,随Li2O含量的上升而上升。

2.玻璃的分类玻璃的分类方式很多,常见的有按组成分,按应用分及按性能分等。

2.1按组成分类这是一种较严密的分类方法,其特点是从名称上直接反映了玻璃的主要和大概的结构,性质围。

按组成可将玻璃分为元素玻璃,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三大类;元素玻璃指由单一元素构成的玻璃,如硫玻璃,硒玻璃等。

氧化物玻璃指借助氧桥形成聚合结构的玻璃,如硅酸盐玻璃,硼酸盐玻璃,磷酸盐玻璃等。

它包含了当前已了解的大部分玻璃品种,这类玻璃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上最为重要。

非氧化物玻璃当前这类玻璃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卤化物玻璃,玻璃结构中连接桥是卤族元素。

研究较多的是氟化物玻璃(如BeF2玻璃,NaF-BeF2玻璃)和氯化物玻璃(如ZnCl2玻璃,ThCl4-NaCl-KCl玻璃);另一类是硫族化合物玻璃,玻璃结构中的连接桥是第六族元素中除氧以外的其它各元素。

例如,硫化物玻璃,硒化物玻璃等。

对于氧化物玻璃中的硅酸盐玻璃,可按化学组成再进一步细分;(1)钠玻璃(又名钠钙玻璃或普通玻璃)钠钙硅酸盐玻璃是生产历史最悠久的玻璃系统,也是当今产量最高,用途最广的一类玻璃。

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玻璃制品。

如建筑装饰用的窗玻璃,板玻璃,玻璃纤维制品乃至食品药物包装用的瓶罐和日用器皿,绝大部分都是钠钙硅酸盐玻璃。

它的产量估计占玻璃总产量的90%以上。

这类玻璃是人类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认识,创造,发展出来的。

早在其基本理论开始发展之前,在制造技术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生产钠钙硅酸盐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硅砂,石灰石,纯碱。

由于古代化学知识不足而且只有天然原料,单凭经验选取原料和配料,难免带入各种天然杂质,如Al2O3,Fe2O3,MgO,K2O等。

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由于化学知识的积累,曾一度追求使用高纯原料,进一步研究发现,一定量的杂质,特别是Al2O3,MgO,K2O,B2O3等不但对生产无害,反而能改善玻璃的许多生产工艺性质和实用性质。

在钠钙硅酸盐玻璃成分的变化上经历了由复杂到简单,又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典型的钠钙硅玻璃的化学成分见下表;A.名称SiO2 Al2O3 Fe2O3 Ca O MgO (KNa)2OB.平板玻璃72.0-72.2 1.3-1.5 0.17 8.2-8.9 2.9-4.0 13.4-14.6C.器皿玻璃72.0 1.9 9.6 1.5 14.6D.瓶罐玻璃70.0-74.0 1.5-2.5 1.0-1.3 10.0-13.0 13.0-16.0(2)钾玻璃(又名硬玻璃)以K2O代替钠玻璃中的部分Na2O,适当提高SiO2含量,玻璃质硬且有光泽,其他性能也比钠玻璃好。

多用于制造化学仪器,用具和一些高级玻璃制品。

(3)钙镁铝硅玻璃以MgO代替钠玻璃中的部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氧化物,以Al2O3代替部分SiO2而制成,组成为SiO2 60.5( wt %),Al2O3 21.4,CaO 8.7,MgO5.8,F 1.5和Na2O 0.6的耐热玻璃,热膨胀系数为4×10ˉ7/℃,由于其优良的热稳定性,在工业上可用以制造耐热与耐侵蚀的管子,玻璃纤维,以及电气上用的制品。

(4)铅玻璃(又名铅钾玻璃,重玻璃,或晶质玻璃)由PbO,K2O和少量SiO2组成,由于PbO的特殊性质,通过合理的组分调节,可以使玻璃具有折射率高,色散高,比重大,透明度好,光泽好,硬度低等特性,可大量应用于光学玻璃,电真空玻璃及铅晶质玻璃等方面。

燧石光学玻璃PbO2含量达40—79wt%,是光学玻璃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高折射率(nD为1。

6—1。

9),高色散(为22—36)的特性。

铅玻璃PbO含量为5—30%,料性长,不易析晶,适合于各种成型方法,电绝缘性好,化学稳定性高,是一类优良的电真空玻璃。

铅晶质玻璃比一般器皿玻璃含有较多的PbO,透明度高,光泽好,硬度低,易于磨,刻,适宜于制造高级艺术品和餐具等。

按含量不同,分为低铅晶质玻璃,中铅晶质玻璃和高铅晶质玻璃,其成分如下;(5)硼硅玻璃(又名耐热玻璃)由B2O3,SiO2及少量MgO组成,具有较好的光泽和透明度,较高的耐热性,绝缘性,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可用于制造高级化学仪器和绝缘材料。

(6)石英玻璃由纯SiO2制成,具有优良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具有极高的力学性能,并能透过紫外线,可用于制造耐高温仪器及杀菌灯等特殊用途的仪器和设备。

2.2按应用分类按玻璃用途分类是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通常可分为如下几类;建筑玻璃:包括平板玻璃,磨光玻璃,夹层玻璃,中空玻璃等;日用玻璃:包括瓶罐玻璃,器皿玻璃,药用玻璃,工艺美术玻璃等。

仪器玻璃:包括高铝玻璃(Al2O3的质量分数为20%-35%,用于燃烧管,高压水银灯,锅炉水表等),高硅氧玻璃(SiO2质量分数大于96%,用以代替石英玻璃制作玻璃仪器),高硼硅玻璃(用于耐热玻璃仪器,化工反应器,管道,泵等距离等)。

光学玻璃:包括无色光学玻璃,用于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电视机及各种光学仪器;有色光学玻璃,用于各种滤光片,信号灯,彩色摄影机及各种仪器显示器。

也还包括眼镜玻璃,变色玻璃等。

电真空玻璃:包括石英玻璃,钨组玻璃,钼组玻璃,铂组玻璃,中间玻璃,焊接玻璃等,主要用于电子工业,制造玻壳,芯柱,排气管,或作为玻璃封接材料。

对于建筑玻璃,按其用途可细分为以下五类;(1)平板玻璃主要利用其透光性和透视性,用作建筑物的门窗,橱窗及屏风等。

这一类玻璃包括普通平板玻璃,磨砂玻璃,磨光玻璃,浮法平板玻璃和花纹平板玻璃。

(2)饰面玻璃主要利用其表面色彩图案花纹及光学效果等特性,用于建筑物的立面装饰和地坪装饰。

这一类玻璃有;辐射玻璃,釉面玻璃,镜面玻璃,拼花玻璃,水晶玻璃,彩色玻璃和矿渣微晶玻璃等。

(3)安全玻璃主要利用其高强度,抗冲击及破碎后无伤人危险等特性,用于装饰建筑物安全门窗,阳台走廓,采光天棚,玻璃幕墙等。

主要种类为;钢化玻璃,夹丝玻璃,夹层玻璃等。

(4)功能玻璃具有吸热或反射热,吸收或反射紫外线,光控或电控变色等特性,多用于高级建筑物的门窗,橱窗等,也用于玻璃幕墙。

主要品种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选择吸收玻璃,防紫外线玻璃,光致变色玻璃,中空玻璃,电致变色玻璃,等。

(5)玻璃砖主要用于屋面和墙面装饰,该类产品包括;特厚玻璃,玻璃空心砖,玻璃锦砖,泡沫砖等。

2.3按性能分类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一些专门用途的玻璃,其名称反映了玻璃所具有的特性。

例如;按光学特性:光敏玻璃,声光玻璃,光色玻璃,高折射率玻璃,低色散玻璃,反射玻璃,半透过玻璃。

按热学特性:热敏玻璃,隔热玻璃,耐高温玻璃,低膨胀玻璃。

按电学特性:高绝缘玻璃,导电玻璃,半导体玻璃,高介电性玻璃,超导玻璃。

力学性能:高强度玻璃,耐磨玻璃。

化学稳定性:耐酸玻璃,耐碱玻璃。

3.玻璃的形成方法为了把物质转变为玻璃态,无论起始状态是气体,液体还是固体,最关键的一点是原子在低温时难以运动,从而使它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规则排列。

从不同聚集状态的物质向玻璃转变的角度来分类,玻璃的形成方法有;3.1熔体冷却法用熔体冷却法制作玻璃态物质其远程无序结构是用加热熔化的方法获得的。

至于能否保持其远程无序结构,取决于熔体达到过冷状态的倾向大小,即取决于熔点以下熔体过冷而不致引起成核和结晶的能力。

显然,只有那些过冷程度很大而不析晶的液体才可能成为玻璃。

传统熔体冷却方法是将玻璃原料加热,熔融,澄清,均化,透明均质的熔体,然后在常规条件下冷却面成固态玻璃物质,由于不需要复杂的制冷设备。

世界上极大部分玻璃产品都是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的。

某些金属,合金及一些离子化合物,虽在高温下能形成熔体,但用常规方法冷却时,很容易析晶而不能制成玻璃。

但随着熔体冷却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使它们在快速冷却过程中因来不及析晶而成为玻璃体。

例如,利用离心力将熔融金属液喷射到冷却的金属板面上,其冷却速度为传统熔体冷却速度的20-30倍;如将金属液滴放入快速运动的活塞与铜垫之间,被压制成几十微米厚的薄片因铜的快速传热而成为玻璃体,其冷却速度为传统熔体冷却速度的2到3个数量级倍;如将金属液滴甩到两个转鼓之间,冷却速度可达105-107℃/秒,可轧制成厚度为20-1微米的非晶态金属带,这种方法称之为非晶态合金薄膜离心急冷法。

玻璃态金属具有很高的强度,硬度,电阻,磁性和比热。

其性能指标比现有的优质牌号钢要高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