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与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拥堵、减少环境污染,城市轨道交通成为了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
然而,如何规划和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确保其高效运行,成为了城市规划者和交通专家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市民出行的便利程度。
良好的线网规划能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线网规划还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地形、人口分布、发展需求等因素,以确保线网的覆盖范围与出行需求的匹配度。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引擎。
规划合理的线网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的发展。
首先,线网规划可以引导人口和产业的合理分布,减少城市的空间不均衡发展。
其次,线网规划还可以提高城市的通达性和互联性,促进不同区域的经济交流和资源共享。
最后,线网规划还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道路交通噪音。
三、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挑战与难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面临着许多挑战与难点。
首先,线网规划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如城市发展需求、地形条件、人口流动性等,而这些因素之间常常存在着复杂的联系和矛盾。
其次,线网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现有交通设施的状况和城市的历史遗存,以确保规划方案与城市的整体风貌和文化传承相协调。
最后,线网规划还面临着资金运营和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困境,如何实现线网规划与建设的可持续性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四、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重要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是保证线网高效运行的关键。
通过对线网进行优化,可以提升线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减少人流拥堵和换乘时间。
此外,线网优化还可以平衡各个线路之间的客流分配,充分发挥不同线路的运能,提高交通运行的整体效益。
五、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的方法与措施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划与优化

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划与优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出行需求的增加,轨道交通系统在现代城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运营规模庞大、操作复杂性高以及人流、车流等各种因素不稳定的影响,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面临着众多挑战。
因此,为了提高轨道交通系统的效率和服务质量,运营规划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规划、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等因素。
在城市发展规划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中心区域的商业繁荣度、居民居住区域分布等因素。
人口分布和出行需求则需要考虑到城市人口的分布情况,包括居民住宅区、商业中心、教育区域、医院等人流密集区域,以及不同时段的高峰期和低谷期。
其次,轨道交通系统的优化需要考虑到车辆调度、乘客数量控制、列车运行速度等因素。
车辆调度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分析等,通过优化调度算法和实时监控来提高车辆的准点率和运行效率。
乘客数量控制需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区域,合理安排列车的班次和运输能力,以避免高峰期的滞堵和低谷期的资源浪费。
列车运行速度的优化可以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信号系统,提高列车的平均速度和运行效率。
此外,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划和优化还需要考虑到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
安全管理包括人员培训、车辆维护保养、设备监测等方面,以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运营。
应急响应则需要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或故障时能够快速应对和处置,以减少对乘客和运营的影响。
除了运营规划和优化,轨道交通系统还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例如,借助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可以引入电子票务系统、智能换乘导航、实时到站查询等功能,提升乘客的出行体验。
同时,也可以引入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调度系统等创新方案,实现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的运营模式。
最后,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规划和优化需要与城市的交通规划、城市规划、土地规划等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研究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交通拥堵现象的日益严重,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备受关注。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的研究,旨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高交通效率和服务质量。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与优化策略的研究内容和实施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建设轨道交通线路,并确定线路的布局和运营模式。
线网规划应从城市发展需求、交通状况和人口分布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1. 线路布局:线路布局应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方向和需求,合理连接各个重要节点和人口密集区域。
根据不同线路的功能定位,可以分为主干线路、支线路和支撑线路等,以满足不同区域的交通需求。
2. 车站设置:车站的设置应根据市民的出行习惯和需求进行科学的规划。
应将车站与重要交通枢纽(如火车站、机场)相连,提供便捷换乘的条件。
同时,在车站周边建设公交站点和停车场,方便市民的出行。
3. 运营模式:根据城市交通需求和线网特点,确定适宜的运营模式。
可以选择地铁、轻轨、单轨或市域铁路等不同的运营模式,并结合线网规划进行综合考虑。
二、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策略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优化策略的研究主要涉及线路优化、运营优化和服务质量优化,以提高线网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1. 线路优化:线路优化的目标是减少线路长度和建设成本,提高线网的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通过对线路的优化,可以缩短运输时间、减轻线路拥堵和提高运输能力,从而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
2. 运营优化:运营优化的目标是提高线网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运营优化包括列车运行间隔的调整、运营周期的设置、运营时间的延长等。
通过合理的运营策略,可以达到运输能力的最大化和成本的最小化。
3. 服务质量优化:服务质量优化的目标是提高乘客的出行舒适度和便利度。
通过提供更多的座位、增加车厢数量和改善车辆的换乘效率等措施,可以提高交通服务的质量,吸引更多市民使用轨道交通。
城市交通网络优化规划方法

城市交通网络优化规划方法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问题,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流动性、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当前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成为各个城市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城市交通网络优化规划方法,以期为城市交通规划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
首先,为了实现城市交通网络优化规划,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收集道路交通流量、人流量以及交通工具的使用情况等数据信息,可以全面了解城市交通状况。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交通网络中存在的瓶颈、交叉口拥堵点等问题,为规划者提供决策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交通需求预测模型预测未来交通需求,为优化规划提供依据。
其次,基于数据收集和分析的结果,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城市交通网络的优化规划。
其中一种方法是交通流量优化。
通过合理规划道路网和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可以减少拥堵情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另一种方法是公共交通优化。
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可以鼓励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量,缓解交通压力,减少环境污染。
此外,还可以借鉴“非机动交通优先”的理念,提升非机动交通工具的地位,建设更多自行车道和行人步道,鼓励居民选择步行、骑行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
另一种方法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交通网络优化规划。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智能交通系统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交通网络的精细优化。
例如,可以通过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实现信号灯的自适应调整,根据实时交通流量情况灵活调整信号灯配时,避免拥堵情况的发生。
此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根据实时交通数据快速获取交通信息,提醒驾驶员选择畅通的道路,减少交通拥堵时间。
除了以上方法,还可以通过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来实现交通网络的优化规划。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道路布局、交通枢纽的位置等,可以减少交通拥堵点的出现,缩短行车时间。
此外,还可以加强城市内外交通的衔接,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轨道交通更是成为了现代城市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就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与优化策略做一些探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已经基本建成,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还不止于此。
以下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几大发展趋势:1.智能化:智能化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一个重大趋势。
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配备更加智能化的设备,例如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等,并将实现计算机通过互联网实时监控、员工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
2.网络化:城市轨道交通的未来将是网络化的,即不同线路之间会互相连接,形成一个网络,大大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效益和服务水平。
3.车型多样化: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车型也在不断升级。
未来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将出现更多不同型号的车辆,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4.跨领域融合: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将与诸多不同领域融合,例如智能城市、物联网等,形成一种全新的城市模式。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化策略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化策略是指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现状,采取一系列措施,以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服务质量、扩大运营规模、降低运营成本。
以下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几大优化策略:1.网络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关键。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路线、车站等进行规划和优化,实现更加高效的接驳和换乘,方便乘客出行。
2.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城市轨道交通优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平台、采用智能化系统等,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各个方面的信息收集和管理,提高服务效率。
3.票务优化:票务优化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另一个关键。
通过采用电子售票系统、电子检票系统等,实现售票、检票的自动化和信息化,在提高服务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城市内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能够方便快捷地连接城市各个区域,为市民出行提供了很大方便。
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运营以及线路的规划调整等都需要对网络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提升城市交通效率。
本文将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分析的角度,来讨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方案。
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优化布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规划应该根据城市的交通状况、人口分布、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布局,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
在规划线路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1.交通流量当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规划时,需要考虑该线路所能承载的交通流量,以便满足该区域内的交通需求。
如果线路的容量较小,就会导致拥堵的情况发生,从而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的交通效率。
因此,规划时需要预先计算交通流量。
2.覆盖范围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应该在规划时考虑贯穿城市的主要交通枢纽和重要地区,以跨越城市的重要交通节点。
这有助于提高线路的运行效率,以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3.经济性和便捷性在设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到线路的经济性和便捷性。
经济性是指线路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是否合理,确保经济性。
便捷性是指线路的长度、换乘方式、车站位置等,在线路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以满足市民出行的便利。
1.人口流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优化过程中,需要考虑市民的流动性,以获取正确的市民出行流量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来确定线路的优化方案。
2.换乘便利程度在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换乘的便利程度。
同时,对于线路的调整,也需要考虑到线路之间的换乘方案,以方便市民的出行。
3.通行成本1.城市规划2.经济性在规划新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时,需要考虑该线路的经济性以及后续的运行成本等因素,以确保该线路的建设和运营成本是可行的。
3.覆盖面。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优化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优化方案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交通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城市的重视。
然而,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方面仍存在许多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优化方案,以期提高城市交通系统的效率和便捷性。
一、调整线网结构,减少换乘次数当前许多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存在换乘过多的情况,给乘客带来不便。
因此,调整线网结构,减少换乘次数是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的重要方面之一。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1.增加直达线路:在线网布局中,应尽量增加直达线路,减少换乘次数。
通过调研和分析,确定城市中人流量较大的起点和终点,将其设为直达线路的站点,方便乘客出行。
2.合并平行线路:在线网布局过程中,发现某些线路趋势相似、平行运行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合并这些平行线路。
这样既能减少建设和运营成本,又能提高运输能力,减少换乘需求。
二、优化站点布局,提高出行便利性站点布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便利性和出行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我们应该:1.紧密结合城市规划:在规划新的轨道交通线路时,要综合考虑城市的现有交通网络,并与其紧密结合。
根据城市的功能分区、人口密度等因素,确定轨道交通线路的站点位置,使其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加大步行与换乘站点距离:在站点布局中,合理设置步行距离与换乘站点之间的距离。
使乘客在进行换乘时不需要走过长距离,减少出行的不便。
三、增加低峰期班次,分时段运营为了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和乘客的出行体验,应根据市民的出行需求合理安排运营班次和运营时间。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低峰期班次:针对交通高峰期和低峰期的不同需求,可以适当增加低峰期的运营班次。
这样不仅能够缓解高峰期的交通压力,还能够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2.分时段运营:根据市民的出行特点,可以将运营时间划分为不同的时段,实行分时段运营。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是一个城市重要的公共交通系统,其拓扑结构与优化对于城市交通运行效率、乘客出行体验以及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优化方法展开研究,分为四个部分: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是指轨道线路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排列方式,研究其拓扑结构有助于优化交通系统的效率、减少运行成本。
在这一部分,将介绍以下主题:1.1 轨道线路的连接方式1.2 轨道线路的排列模式1.3 轨道线路的线网密集程度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目标与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目标与指标是衡量系统性能和效率的重要标准,并且为制定合理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本部分将涵盖以下内容:2.1 乘客出行时间与换乘次数2.2 线路覆盖率与服务范围2.3 运行效率与能耗控制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优化方法为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良好运行,需要采用合适的优化方法来改进系统的各个方面。
本部分将探讨以下主题:3.1 公交车站位置优化3.2 线路调整与优化3.3 换乘策略优化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优化案例研究为了验证前述的优化方法的有效性,本部分将通过实际案例研究来分析和评估所提出的优化方法。
将进行以下研究案例:4.1 杭州地铁网络的优化案例分析4.2 北京地铁网络的优化案例分析4.3 上海地铁网络的优化案例分析结论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本文总结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优化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规划、建设和改进提供参考,以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拓扑结构与优化研究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研究相关理论和案例分析,可以为解决实际城市交通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未来的研究可以继续探索新的优化方法,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进一步改善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1999210215 作者简介: 孙有望 (1948~ ) 男, 副教授.
低、经验较少、条件较差 (包括体制、人才、管理等) , 从而在城市轨道交通路线网的整体规划与建设方面 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值得注意、应尽早研究解决的 问题: ①重建设轻规划; ②重线路轻网络; ③重建设 轻管理; ④重引进轻国产; ⑤重局部轻整体; ⑥重近 期轻远期. 此外,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运 营与经营管理的体制与机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第 34 卷 增刊 2000 年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JOU RNAL O F SHAN GHA I J IAO TON G U N IV ER S IT Y
文章编号: 100622467 (2000) S1205220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
V o l. 34 Sup. 2000
孙有望, 李云清, 王 祥
目前, 世界各国大城市在发展城市交通的战略 问题上基本达成一个共识, 即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 形成运量大、速度快、能耗低、污染少、安全可靠 性强的现代化立体公共交通干线网, 适应城市发展 的需要.
在我国,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成为方兴未艾、 渐成热点的大趋势. 在经历了长期的城市交通运能 不足、水平落后、方式单一、效果不佳的困扰, 体验了 地下铁道建成后带来的种种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 后, 除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已建成地下铁道, 正在 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成网的速度之外, 另有 15 个 城市正在规划、立项、送审、筹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其 中, L i 为 城 市 轨 道 交 通 网 第 i 条 线 路 的 长 度 ( km ). L 反映了网的规模, 由此可以估算总投资 量、总输送能力、总设备需求量、总经营成本、总体效 益等, 并可据此决定相应的管理体制与运作机制.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密度[3]. Ρ= L S 或Ρ= L Q
1 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与充分性
1. 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1. 1. 1 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运量需求
(1) 满足单一方向路线的极大运量需求. 一般认 为某一客运交通方向上, 单向高峰客流量大于 0. 5 ~ 0. 8 万人次 h, 就有必要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路线, 否则该方向地面常规公交线路服务水平必然下降, 表现为车内拥挤不堪、车速低、延误严重、道路上形
表 2 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共交通的服务范围[1] Tab. 2 Serv ice scope of ra il traff ic and bus
平均旅行速度 (km ·h- 1)
合理运距 km
交通可达城市 面积 km 2
地面公交
15
轨道交通
35
10~ 15 25~ 35
314~ 706. 5 1 962. 5~ 3 846. 5
(3)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观念认识水平. 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必须具有一定超前性的规划指、建 设的滞后、运营管理的不足.
2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的确定
2. 1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模指标 (1) 城市轨道交通网的线路总长度[2].
∑ L = L i i = 1, 2, 3, …, n
(2) 根据城市交通方式的优化比例确定L .
T= n Q 其中: T 为城市远期客运交通总量 (人次 单位时间 段); n 为远期人均预期出行率[ 人次 (人·单位时 间段) ], 可由城市交通规划预测获取; Q 为人口期望 值 (人). 确定全市轨道交通总量:
(1)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经济基础. 一般以 城市整体发展水平 (如人均 GD P、财政收入等) , 或 以城市融资还贷能力作为主要衡量依据.
(2)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科学技术基础. 城 市轨道交通系统建设运营既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 又有学科的交叉综合, 因此, 完全依赖引进国际先进 技术, 难以降低投资与运营成本, 难以持续发展.
(上海铁道大学 运输管理工程系, 上海 200331)
摘 要: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中的相关问题, 如网络规模、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规划与土地 使用的相关性等, 提出了一些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结合我国已建成开通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实 际情况, 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充分必要性、建设的时机及建设的次序等优化问题进行了探 讨.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网络规划; 优化 中图分类号: U 121; F 273. 2 文献标识码: A
L = a0 P a1 S a2 其中: a0、a1、a2 均为待定系数; P 为城市人口发展的 期望值 (万人) ; S 为城市远期发展的面积 (km 2).
在对世界各国轨道交通路线网[4] 较为完整 (剔 除了单一线路或 2、3 条线路构成的简单路网) 的 48 个城市轨道交通的资料进行回归运算, 得到
一个城市有否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必要性, 可 表现为单一方向客运交通或远距离大运量客运交通 的需求, 也可能表现为城市总体发展的需求. 但因为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巨额投资, 较高的建筑施工 技术要求, 较高的运营管理要求和设备制造要求, 又 有较高的经营风险, 因此, 在强调建设必要性的同 时, 必须认识建设的充分性.
(3) 城市轨道交通网的总输送能力.
∑ N = N i i = 1, 2, 3, …, n
其中, N i 为第 i 条轨道交通线路的输送能力 (万人 次 单位时间段单位时间段可选用年、日、高峰小时 等). N 表达了轨道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中的地位 与作用、占有的份额与满足程度. 城市轨道交通网的 规模还可用能源总消耗量、产业总需求量、人力总需 求量等来表示, 可根据需要选择使用.
当一条地面常规公共线路无法承担超强的客流 量时, 或者以牺牲乘客利益 (拥挤、延误、耗时、不舒 适、不安全) 来勉强应付高峰小时客流需求时, 则应 考虑修建城市轨道交通路线, 当然必须超前预测、提 前规划、适时建设.
(2) 满足城市交通整体客运量需求. 通过预测, 可获知城市远期客运交通发展趋势, 尤其是在人口 密度大、人口绝对量高的发展中国家大城市, 解决地 面道路交通拥挤, 满足高强度阵发性客流需求, 最佳 办法是拥有科学合理的轨道交通网. 城市轨道交通 在城市客运交通总量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例如发 达国家的部分城市, 轨道交通完成的客运量往往占 公共客运交通总量的 50% 以上, 甚至可占总客运交 通量的 1 2 左右. 1. 1. 2 城市客运交通运距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系 统因其速度快、运量大, 可满足较远运距的客运需 求. 如果按乘客比较合理的在途时间为 1 h 考虑 (一 般较高的标准为 40 m in ) , 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 共交通的服务范围差异较大 (见表 2).
增刊
孙有望, 等: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的优化
53
成“列车”运行等. 表 1 是一条城市轨道交通路线与 一条地面公共汽车路线的运能比较.
表 1 城市轨道交通路线与地面公共汽车路线的运能比较 Tab. 1 Com par ison of bus to ra il traff ic in
tran sporta tion capac ity
地面公共 汽车路线
拥挤度 (人· m - 2) 7~ 11
发车 间隔 m in
1
编组 情况
铰接式
运量 (万人次 ·h- 1)
运行 状况
0. 5~ 0. 8 列队运行, 车速 低、准 点 率 差、
车内环境差、安
全性差
城市轨道 4~ 7 2. 5 6 辆 交通路线 (地下铁道)
4~ 5 安 全、可 靠、准 点, 乘车环境好
因此, 轨道交通路线的建设, 可使城市中心区人 口密集的问题得到疏解缓和, 也使城市边缘区、郊区 的发展得到交通的强有力支持, 是现代大都市布局 科学合理调整与扩展的有力保证. 1. 1. 3 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技术需求 城市现代化 发展是经济实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 而城
市交通的现代化水平是主要标志之一. 轨道交通既 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又是城市现代化发展 的标志之一. 1. 1. 4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求 城市发展已 进入一个以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两项可持续发展指 标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时期,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具有 环境优化保护与资源优化使用两大特征, 即: ①人均 能源消耗在所有交通方式中最低; ②人均占有交通 用地在所有交通方式中最低; ③市民出行的时间、费 用、舒适度等指标最佳; ④市民交通行为产生的对环 境的污染最低; ⑤交通事故率最低; ⑥交通对城市发 展的科学合理发展的引导支撑作用最优. 1. 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充分性
P la nn ing a nd B uild ing of U rba n Ra il T ra ffic N e tw o rk
S UN Y ou 2w ang , L I Y un2qing , W A N G X iang D ep t. of T ran spo rta t ion M anagem en t Eng. , Shangha i T iedao U n iv. , Shangha i 200331, Ch ina
A bs tra c t: T here a re som e typ ica l p rob lem s such a s t raffic netw o rk sca le and p lann ing rela t ion to city devel2 opm en t and land u se in city ra il netw o rk p lann ing. T h is p ap er p u t fo rw a rd som e qua lita t ive and quan t ita2 t ive ana ly sis m ethod s to the above p rob lem s. W ith ana lyzing and study ing u rban ra il t raffic sy stem s bu ilt in Ch ina, it app roached the op t im iza t ion p rob lem s fo r the necessity and bu ild ing oppo rtun ity of u rban ra il t raffic sy stem s. Ke y w o rds: u rban ra il t raffic; netw o rk p lann ing; op t im iza t 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