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移动通信第8章网络规划与优化参照模板

合集下载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移动通信网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承载着人们日常的通讯需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了便利。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量的增加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合理的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网络性能和服务质量,优化对策则可以及时处理网络问题,保障用户体验。

本文将从规划与优化两个方面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探讨,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移动通信网络规划1.基础网络规划基础网络规划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网络的覆盖范围、基站的布设等方面。

在进行基础网络规划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地区的网络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网络的覆盖区域和建设规模。

同时还需要考虑网络设备的合理布局,以确保各个区域的信号覆盖均衡,并且不出现死角。

对于城市区域,需要更加注重网络密集度和容量的规划,以满足人口密集的通信需求;对于农村地区,需要注重网络的普及性和成本的有效性;而对于特殊地形区域(如山区、森林地带),则需要有针对性地规划网络的覆盖方案,以克服地形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2.频谱规划频谱是移动通信网络的重要资源,合理的频谱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

在进行频谱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网络容量、频谱资源、业务类型等因素,合理分配各个频段的资源,确保在给定的频谱资源下实现最大的信道容量和频谱利用率。

3.容量规划容量规划是指对网络的各种资源(如带宽、频谱、信道等)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配置,以满足未来网络发展的需求。

在进行容量规划时,需要充分考虑网络的增长速度、业务类型和用户需求,合理安排网络资源,保证网络的容量和覆盖范围能够跟上用户需求的增长。

1.信号优化信号优化是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它涉及到信号的覆盖范围、强度、稳定性等方面。

在进行信号优化时,需要及时调整基站的天线方向、天线高度等参数,以优化信号的覆盖范围和强度;同时还需要进行信号功率的调整,使得不同区域的信号强度能够达到平衡,避免出现信号覆盖死角。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2023简版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2023简版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1. 引言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是指通过对现有通信网络进行合理规划和优化,以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快速发展和用户对通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要求,网络规划和优化已成为移动通信运营商必不可少的工作。

2.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2.1 网络规划流程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指根据业务需求和网络发展战略,对网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

常见的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流程包括:1. 业务需求分析:根据用户需求和市场环境,分析业务需求,确定网络规划目标。

2. 资源评估:评估现有网络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能力,确定规划方向。

3. 网络设计:根据业务需求和资源评估结果,设计网络结构和参数。

4. 网络部署:根据网络设计方案,实施设备部署和配置。

5. 验证:对新部署的网络进行和验证,确保性能符合要求。

6. 网络优化:根据结果,调整参数和优化网络配置,提高网络性能。

2.2 网络规划策略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中,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达到规划目标,常见的网络规划策略包括:- 容量规划:根据业务需求和用户数量,确定网络的容量需求,保证网络能够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 覆盖规划:根据地理环境和用户分布,合理规划基站站点位置和天线参数,提高网络覆盖率。

- 频谱规划:根据频谱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情况,合理规划频段和频率,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 参数规划: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和业务需求,调整网络参数,提高网络性能和容量。

- 技术规划:根据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合理规划网络技术演进,提高网络的竞争力。

3.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3.1 网络优化需求分析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指通过优化网络配置和参数,调整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在进行网络优化前,需要进行网络优化需求分析,主要包括:1. 网络问题发现:通过网络性能监测和问题分析,发现网络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2. 用户需求分析:通过用户调研和投诉分析,了解用户对网络质量的需求和不满意之处。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

GSM移动通信系统-网络规划与优化教案第一章:GSM移动通信系统概述1.1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2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1.3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架构和组成1.4 GSM移动通信系统的频率规划和频道分配第二章:GSM网络规划基础2.1 网络规划的目标和流程2.2 无线传播环境和信号覆盖分析2.3 基站设备和参数设置2.4 网络规划中的数学模型和算法第三章:GSM网络优化基础3.1 网络优化的目标和流程3.2 网络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3.3 网络优化的方法和技巧3.4 网络优化工具和软件的使用第四章: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施4.1 项目启动和前期准备4.2 现场勘查和数据收集4.3 网络规划和优化方案的设计4.4 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第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5.1 案例一:城市网络规划与优化5.2 案例二:农村网络规划与优化5.3 案例三:复杂地形网络规划与优化5.4 案例四:网络升级和扩容工程第六章:GSM基站设计与布局6.1 基站设计的考虑因素6.2 基站天线的设计与选择6.3 基站室内布局与设备安装6.4 基站电源和冷却系统设计第七章:GSM网络传输规划7.1 传输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架构7.2 传输网络的规划与设计原则7.3 传输网络设备的选择与配置7.4 传输网络的优化与故障处理第八章:GSM核心网规划与优化8.1 核心网的架构和功能8.2 交换中心的规划与配置8.3 信令网的规划与优化8.4 数据网的规划与优化第九章:GSM无线资源管理9.1 无线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9.2 频率规划与频道分配9.3 小区规划与参数设置9.4 无线网络资源的动态调整与优化第十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案例分析(续)10.1 案例五:基于网络性能的规划与优化10.2 案例六:网络容量优化与扩容10.3 案例七:网络质量提升工程10.4 案例八:网络规划与优化的综合案例第十一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性能评估11.1 网络性能评估指标11.2 网络性能数据的收集与分析11.3 网络性能改善策略11.4 网络性能预测与优化第十二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和技术12.1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工具概述12.2 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12.3 现场测试与数据分析12.4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技术趋势第十三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法规遵从性13.1 无线电频率管理法规13.2 电磁兼容性要求和测试13.3 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13.4 法规遵从性的持续管理与更新第十四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管理14.1 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14.2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项目规划14.3 项目执行与控制14.4 项目收尾与评估第十五章: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未来发展15.1 5G网络对GSM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影响15.2 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机遇15.3 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创新技术15.4 行业发展趋势与职业规划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全面覆盖了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各个方面,从系统概述到实际案例分析,涵盖了基站设计、传输规划、核心网规划、无线资源管理、性能评估、项目管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变得至关重要。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进行合理布局和优化调整,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用户需求和提高网络性能。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指根据网络需求和资源情况,对网络进行布局和设计。

以下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关键步骤:1. 需求分析:了解用户需求和网络容量要求,包括用户数量、服务质量要求等。

2. 覆盖规划:针对不同地理区域,确定站点的布局和间距,以实现全面的信号覆盖。

3. 容量规划:根据用户数量和业务需求,计算网络的容量需求,确定基站的数量和部署方式。

4. 频率规划:合理分配频谱资源,避免干扰和频谱浪费。

5. 网络布线:确定电缆和传输设备的布线方案,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到多个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用户需求、网络资源等。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网络参数和配置进行调整,以提高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方法:1. 基站优化:对基站的功率、天线方向和倾角进行调整,以提高覆盖范围和网络质量。

2. 频率优化:重新规划频率资源,解决频谱干扰和阻塞问题。

3. 射频损耗优化:通过提高传输信号的质量和减少信号损耗,提高网络的覆盖和容量。

4. 邻区优化:调整邻区关系和参数配置,减少干扰和重叠覆盖。

5. 用户体验优化:根据用户行为和需求,优化网络的响应速度和连接稳定性。

移动通信网络优化需要持续监测和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网络环境和用户需求。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是保证移动通信网络性能和用户体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优化方法,可以提高网络的覆盖范围、容量和用户体验,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提高通信质量。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将变得更加重要和复杂。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用户对高速、稳定、全面的通信服务需求,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规划与优化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移动通信网络规划1. 网络规划的重要性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是对网络资源进行有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质量和性能。

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使得通信网络具备良好的覆盖范围、高速率、低时延等特点,稳定可靠地满足用户的通信需求。

2. 网络规划的目标和原则(1)网络规划的目标是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地满足用户对通信质量的要求,提高网络的接入率和效益。

(2)网络规划的原则是以用户为中心,以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为核心,以提高网络性能和资源利用率为目标,以降低网络建设和运营成本为基础。

(1)网络基础规划:包括网络的覆盖范围、频率规划、设备分布、网络拓扑结构等内容。

(2)网络优化规划:包括网络参数调整、信号优化、容量优化、频谱优化等内容。

(3)网络应急规划:包括网络应急恢复、安全规范、备份冗余等内容。

1. 信号覆盖优化(1)选址规划优化:合理选取基站位置,避免相互遮挡,保证信号覆盖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天线参数调整:通过合理调整天线高度、方向角、倾斜角等参数,提高信号覆盖面积和穿透能力,同时减少信号干扰。

(3)信号增强技术:利用增益天线、中继器、室内分布式天线系统等技术手段,提高覆盖效果。

2. 容量优化(1)频率规划优化:合理规划频率资源,避免频谱冲突,提高频谱利用效率。

(2)网络结构优化:通过网络拓扑结构调整、通信资源分配优化等手段,提高网络吞吐量和容量,降低信道拥塞概率。

(3)流量管理优化:根据不同地区的通信需求,采取流量动态调整、负载均衡、数据压缩、缓存优化等措施,提高网络容量利用效率。

3. 用户体验优化(1)时延优化:通过更快的信号传输速度、减少信号传输路径、优化数据传输协议等手段,降低网络时延,提高用户体验。

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第2版)第8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移动通信技术与网络优化(第2版)第8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Node B
eNode B
+=
2020/7/16
6
8.1第四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LTE全网架构 • 网络结构扁平化, E-UTRAN只有一种网元—E-Node B,
全IP,媒体面控制面分离,与传统网络互通。如下图8.2 所示。
2020/7/16
图8.2
7
8.1第四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 各网元功能如下。 • E-Node B(Evolved NodeB)功能: 无线资源管理,IP头
第8章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
8.1第四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8.2 TD-LTE 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2020/7/16
1
8.1第四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表8.1 LTE频带和频点Biblioteka 2020/7/164
8.1第四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表8.2 各代移动通信速率对比
无线蜂窝制 上行速率 式
下行速率
GSM(EDGE) 118kbps 236kbps
2020/7/16
5
FDD-LET 40 Mkbps 150 Mkbps
8.1第四代移动通信网概况
8.1.1 TD-LTE网络总体架构
EPS
EPC
E-UTRAN
Uu
S1
eNode B
X2 eNode B
X2 X2
eNode B
图8.1
移动性管理 服务网关
MME/SGW 与 eNode B的接 口
RNC
• 任何一个子帧即可以作为上行,也可以作为下行。
2020/7/16
9
8.2 TD-LTE 基本原理及关键技术
2 TD-LTE帧结构
图8.4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

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1. 引言1.1 研究背景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是当前通信行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人们对通信网络的质量和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和优化正是为了提高网络的覆盖率、容量和质量而进行的重要工作。

随着移动通信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通信业务的不断扩大,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变得尤为重要。

在高密度城市和人口密集区域,通信网络容易出现拥堵和信号干扰等问题,影响用户的通信体验。

而在偏远地区或边远地区,网络覆盖不足、信号弱等问题也常常存在。

为了满足用户对通信网络质量的需求,同时提高通信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成为必不可少的工作。

通过科学的规划和优化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网络的性能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好的通信服务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探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关键技术、方法和工具,以及通过案例分析来深入了解这一领域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推动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目的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与优化对策旨在提升移动通信网络的性能和效率,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需求。

本文旨在探讨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关键问题,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1. 分析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原则,了解其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 探讨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主要内容,包括网络容量、覆盖率、质量等方面的优化策略和方法。

3. 研究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关键技术,如无线资源管理、信号干扰抑制、网络参数优化等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4. 探讨网络规划与优化的方法和工具,包括仿真模拟、数据分析、优化算法等在网络规划和优化中的应用。

5. 分析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实际案例,探讨不同场景下的规划与优化对策,总结经验教训。

6. 总结现阶段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工作的成果和不足,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建议和指导。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
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
一、引言
本章介绍移动通信网络规划及优化的背景和目的。

包括规划与优化
的定义,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本文的研究目标和结构。

二、移动通信网络规划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网络规划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包括需求分析、频谱规划、网络拓扑设计等内容。

详细讨论每个步骤的具体方法和
流程。

三、移动通信网络优化概述
本章主要介绍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包括网络性能
评估、问题分析、参数调整等内容。

详细讨论每个优化方法的原理
和应用。

四、网络规划与优化中的关键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网络规划与优化中的关键技术。

包括无线信道建模、
信号传播模型、频率重用技术等内容。

详细介绍每个技术的原理和
应用。

五、规划与优化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应用。


括城市覆盖规划、容量扩展优化、网络退服规划等案例。

详细介绍
每个案例的背景、目标和解决方案。

附件:
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网络规划数据、优化参数设置表、优化报告等。

相关附件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补充。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频谱规划:指对通信频段进行合理划分和规划,以实现有效的频
谱利用。

2.信号传播模型:描述无线信号在传播过程中衰减等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

3.频率重用技术:一种无线网络中多个基站间合理分配频率资源的技术,以降低干扰并提高网络容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样加大了同一小区内信道间隔,可有效抑
制信道间干扰。
这样同一信道组内的信道最小频率间隔为7个信道 间隔,若信道间隔为25 kHz,则其最小频率间隔可达 175 kHz, 这样,接收机的输入滤波器便可有效地抑制 邻道干扰和互调干扰。
如果是定向天线进行顶点激励的小区制,每个基站
应配置三组信道,向三个方向辐射,例如N=7,每个区
第一组 1、 5、 14、 20、 34、 36 第二组 2、 9、 13、 18、 21、 31 第三组 3、 8、 19、 25、 33、 40 第四组 4、 12、 16、 22、 37、 39 第五组 6、 10、 27、 30、 32、 41 第六组 7、 11、 24、 26、 29、 35 第七组 15、 17、 23、 28、 38、 42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区群的组成
– 在蜂窝系统中,为了便于频率复用,并能保持 同频频道之间的距离相等并且最大,发展了许多 复用图样,其中由一组频率不同的小区组成一定 图样,称为单元无线小区簇(区群)。
– 构成簇(区群)的基本条件:
• 这一图样能彼此邻接,且无空隙地覆盖整个面积。 • 相邻单元中,同频道的小区间距离相等,且最大。 • 满足这些条件的簇的形状和簇内小区数(即频率组数)
信号信干比的计算(1)
• 蜂窝结构实质是为了复用提供可供使用的频
谱,同时减少由于复用产生的干扰。
• 信干比Sr:
Sr
P有效 P干扰 ,i
• P有效来自BS的有效信号强度,P干扰,i第i个造成 干扰的BS的信号强度。
• •
接 信收干信比号的强一度 般表达式Pr:=kPSrtd-JRD
6(
R 3K R)
• 最常用的三种方法为:小区分裂,裂向和覆盖区域逼近。 另外还有一种新的微小区技术。
• 小区分裂:将拥塞的小区分成更小的小区,每个小区都有 自己的基站并相应的降低天线的高度和减小发射机功率。 小区分裂能提高信道的复用次数,从而提高系统容量。
• 小区扇形化:依靠基站方向性天线来减少同频干扰以提高 系统容量。使用定向天线来减小同频干扰,从而提高系统 容量的技术也叫做裂向。通常将一个小区分成3个120度的 扇区或是6个60度的扇区。
– 将全向覆盖改为定向覆盖, 使每个小区的信道数增多
– 这种措施称为小区分裂。
蜂窝层次结构

用户密度不等的小区结构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增大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在原基站上分裂
– 将中心设置基站的全向覆盖区分裂成几个定向天线的 小区。
– 如图所示,一个全向天线覆盖的小区分裂成3各120 度扇形小区或6个60度的扇形小区。
– 静态信道借用:信道根据有效流量非均匀分布于小区,用预测方式
改变分布。
•信动道态信如道何配置分配? 用以适应临时流量变化和空间流量变化.
原理: 所有信道都放在存储池中, 它们根据所有小区中的总信号干 扰模式被分配给一个新的通话.每个信道都可用于任一个小区,只要它 满足系统总的信干比要求. 当通话结束,该信道归还存储池.
• 信道在较大的宏小区中划分,宏小区与整个包含在其内 的较小的微小区同时存在。同一个BS同时用于宏小区和 微小区。 在宏蜂窝下引入微蜂窝和微 微蜂窝以提供更多的‘内含’ 蜂窝,形成分级蜂窝结构。
目的:解决小区内的‘盲点’ 和‘热点’,提高网络的容
量。 例:一个三层分级蜂窝结构包括宏蜂窝、微蜂窝、微
微蜂窝。每种蜂窝执行定义好的不同的功能:
网络规划与优化
1. 区域覆盖 2. 信道(频率)配置 3. 信道容量
一、 区域覆盖
•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 无线服务区(小区):基站信号所能覆盖的区域。 – 大区制指一个基站覆盖一个较大的服务区。因此:
• 基站天线较高,发射功率很大(50-200W) • 覆盖半径达30-50km。 – 其覆盖范围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 地球曲率造成的视距; • 山丘,树林,建筑物造成的阴影; • 移动台接收机性能及其天线系统的效率; • 发射机功率是有限的,并且增加发射功率只能换来微小的
表 5 – 4 带状网的同频干扰
I/S:干扰-信号比, a为重叠区的深度, r为小区半径 路径损耗斜率为4.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蜂窝网 (面状服务区)
– 当基站采用全向天线时,无线区大体上是圆。 当多个无线小区彼此邻接覆盖整个服务区时, 就可以用圆的内接正多边形来近似。小区构成 的图形有多种,主要为三角形,正方形,正六 角形。采用何种方式来覆盖,主要考虑以下几 个因素:
AMPS
• 美国蜂窝系统,每个服务提供商可得12.5MHz频率。 • 下行链路:使用829~894MHz频段的一半,上行链路使用
824~849MHz频段的一半。 • 这些频段分为416对频段,每个30KHz。每个频段承载一个
话音用户。 • 21个用于控制信道,395个用于语言信道。 • 频率复用因子7时,干扰最小化。
• 覆盖区域逼近:通过合理的布设基站来增加覆盖面积,相 应地增加系统容量。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小区分裂
– 网络设计初期,认为服务 区内n个小区大小相同, 用户密度均匀分布,各基 站信道数相等。随着用户 数的增加,用户的分布不 再均匀,有的小区甚至出 现信道不够的情况。
– 把高用户密度的小区面积 划得更小。
– 集中式: 所有信道放在中央存储池 – 分布式: 由基站决定本地的频率分配. 适用于微蜂窝结构.
频率配置
• 等频距配置法
设给定的频段以等间隔划分为信道,按顺序分别标明 各信道的号码为:1, 2, 3, …。
原例则如::N=7,35
– 一等第第第信频一二三道距组组组组配内置各123时、、、信可891道、、0根、之据11间561群、、7、的内22频232的、、4率、小23间903区1隔数。N来确定同
– 下图为1:3的分裂方式。对新的小区而言,基站为顶点激励方 式,每个基站120度定向覆盖三个呈“三叶草”型的新小区。
– 采用这种分裂方式的优点: • 增加了小区数目,但不增加 基站数量; • 利用定向天线,降低同频干 扰; • 减少维护工作量和基站的建 设投资; • 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有一个长 期的频率使用规划。
n1
同频小区之间距离
3K2
市区距离功率斜率 4
2
信号信干比的计算(2)
• 用分贝表示信干比:
Sr
10 lg[3 2
K 2 ] 1.76
20 lg K
K区群的大小(频率复用因子)
例:AMPS的蜂窝结构,当给用户提供良好的
语音质量时,可接收的信号干扰比18dB,
频率的复用因子K是多少?
Sr=18dB=1.76+20lgK 20lgK=18-1.76
i=2,j=1
图 5 – 13 同信道小区的确定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确定同频小区
– 同频小区之间的距离满足:
– 而服务区中的小区数为: – 可见: – 所以,簇内小区数越多,同频小区之间的距离就越
远,从而抗同频干扰的能力也就越强。但是,簇内 小区数越多,频率的利用率就下降了。所以,在满 足同频干扰值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取小K值。
距离增加; • 多径和其它干扰的影响; – 大区制还存在上下行传输不一致的地方。可以通过设立分集接 收台,使得上下行互通性为1:1。 – 为了增加容量,只能通过增加基站信道数来实现。使得它只能 用于用户密度较小的地区。
大区制移动通信网
• 特点:
– 一个基站覆盖整个服务区域 • 技术简单 • 通信质量差 • 频率利用率低 • 系统容量小
小区制区域覆盖
• 小区制移动通信网: 大区制频谱利用率低,容量小。 所以,可以通过频率的复用来解决。服务区划成半径220km的小区。每个小区一个基站,负责与本小区的移动 用户的通信。
载频受 限
呼叫阻 塞
频道扩充受 限
成本受 限
特点: 空域的同信道再用技术
• 服务区
• 带(条)状服务区 • 面状服务区 (蜂窝网)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增大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增加新基站的分裂
– 用缩小小区半径, 增加新的蜂窝小区, 并在适当的地方增 加新的基站的方式 来增加系统容量的。
– 为了降低对邻区的 干扰,应降低基站 发射功率,降低基 站天线高度。
实际的无线区划和组成
多元蜂窝网络组成的蜂窝网---使用重叠小区
B
C
G
A
D
F
K=7
E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顶点激励和中心激励方式
– 基站放在小区中央,采用全方向天线形成圆形 覆盖区的方式,称为中心激励方式。
– 缺点:假如小区内有大的障碍物,会造成阴 影区。
– 基站放在正六边形的3个成120度角的顶点 上,用120度的扇形覆盖的定向天线的方式, 称为顶点激励方式。
– 优点:获得较大的信干比,减少向外的干扰, 从而可以减小同频复用距离。
顶点激励信干比
• 使用1200定向天线,分配给一个小区的信道进一步
分为3部分,每一部分供小区的一个扇区使用。同
频道干扰小区的数量由6减为2,因此增加了信号干
扰比。
Sr
R
J
D
+
n1 R 2( 3K R)
+
9 K2 2
实际增大蜂窝系统容量的方法
的取值不是任意的。
K = i2 + ij + j2 i,j正整数
2. 蜂窝网覆盖设计
• 小区图案和频率复用
同频(信道)小区的距离
如图所示,从某个
小区A出发,先沿
垂直于六角形的边
的方向前进,越过
i个小区,到达某个
小区,然后,逆时
针方向转60度(或顺
A
时针方向越过j个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