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北师大版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卷及答案

(2)“靖康耻,犹未雪”中“靖康耻”所指哪一历史事件?出现在哪一年?
(3)岳飞有什么主要事迹?他生活于哪个朝代?
(4)中国各地存有许多关于岳飞的遗址,其中比较关键的就是中国四大岳飞庙,河南汤阴岳飞庙、杭州岳飞墓庙、朱仙镇岳飞庙、武昌(鄂州)岳王庙。人们为什么立祠纪念岳飞?
a、她就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
c、她器重人才,奖励农业生产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5.唐朝户数从贞观末年的万户至开元末年减少至万户,这就是
a.贞观之治的成效b.农业发展的结果c.开元盛世的成效d.任用贤能
6.人称了不起的“诗圣”杜甫的诗为“诗史”,“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黑,公私仓廪俱吉龙德。”他这首诗描写的就是以下哪位皇帝统治者时期唐朝的全盛景象?
(5)“用事实说话”,请分别用一个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
(6)唐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就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知名的皇帝。他们在治国措施上有何共同之处?
(7)隋唐社会繁荣给我们什么启迪?
25.诗词观赏
请欣赏岳飞《满江红》,然后回答问题: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拽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黑了少年头,空悲戚。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怨,何时攻灭,扈从车祭起贺兰山失。壮志饥餐胡虏肉,自嘲解渴饮匈奴血。等待三步,安顿旧有山河,朝天阙。”
c.李冰d.李时珍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凿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
c.邗沟d.江南河
3.电视剧《贞观长歌》诠释了唐太宗一幕幕动人的故事,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就是
北师版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含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期中考试第Ⅰ卷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前的英文字母填入下面相应表格内。
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史学著作。
下列示意图中,哪一时期的史实能在这部书中查阅到?2.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
下列有关宋代词人及其代表作不正确的是: A 苏轼——《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B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C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D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表现有:①设立厂卫特务机构②实行廷杖制度③废丞相,权分六部④设军机处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4.我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 明太祖B 明成祖C 雍正帝D 康熙帝5.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ABCD①清顺治帝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②清康熙帝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③ 1727年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④乾隆帝制定“金瓶掣签”制度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6.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A 避暑山庄 B故宫 C 布达拉宫 D 西安城7.下列关于明长城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 促进了北疆经济的开发B 是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C 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D 完全中断了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区的贸易8.《西游记》反映了民众要求挣脱人身束缚、追求自由的愿望。
作者是通过塑造下列哪一形象来反映这个愿望的。
A 唐三藏B 猪八戒 C沙和尚 D 孙悟空9.19世纪初的流行语: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这句话说明了:A 诗词不再重要,被人们抛弃B 读《红楼梦》在当时是时尚的表现C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人们应该去读一读D 中国所有的诗书都不如《红楼梦》好10.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B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C 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D 使明朝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和巩固11.南宋时期,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期中考试测试题

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 长安(都城)B. 涿郡(最北端)C. 洛阳D. 余杭(最南端)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 秦朝 B. 东汉 C. 西晋 D. 东晋3. “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
A. 隋文帝B. 唐太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4. 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5. 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 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C. “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 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6. 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A. 三藏B. 玄奘C. 鉴真D.一行7. 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A. 辞赋 B. 诗歌 C. 散文 D. 词曲8. 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得以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A. 举荐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分封赏赐有功之人9. 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A. 朝鲜B. 印度C. 日本D. 印度尼西亚10.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 魏征 B. 房玄龄 C. 杜如晦 D. 姚崇11. 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A. 昭君姑娘B. 文成公主C. 则天皇帝D. 金城公主12. 为“唐风洋溢奈良城”作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 鉴真B. 玄奘C. 阿倍仲麻侣D. 一行13. 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A. 洛阳B. 长安C. 扬州D. 成都14.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含解析)

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门第世家独霸政府的现象进行改革,改用考试的办法,向平民阶层选拔新进官员。
”这一办法是指采用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科举制2.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与交融日益加强,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科技文化显著进步。
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是A.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消除了南北之间的差异C.奠定了隋唐统一的基础D.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3.“主纳忠谏,臣进直言,蔚然成风”,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时敢于直言的著名大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宋璟4.“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
”隋朝与秦朝这两个王朝的相似之处有①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大统一②都修筑了大型工程③都因暴政导致存在时间短暂④都开创了影响深远的制度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此图反映了唐朝由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图中“▲”处应填写()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安史之乱6.下边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唐朝()A.文学艺术多彩B.社会风气开放C.社会经济繁荣D.印刷工艺高超7.唐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天下闻名的女性人物,如:女皇帝武则天、女将军平阳公主、女官上官婉儿、女诗人薛涛等。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唐朝妇女“其俗夫人袴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
”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传入的胡服。
这些现象直接反映了唐朝()A.妇女地位高于男性B.经济繁荣C.文学艺术的兴盛D.开放的社会风气8.下图是出土于唐朝墓葬的文物,这些文物反映了()A.随葬物品多种多样B.罗马铸币技术高超C.大食人、黑人地位低下D.唐朝与阿拉伯、欧洲、非洲等都有交往9.某历史兴趣小组收集了松赞干布、文成公主、《步辇图》、唐蕃会盟碑的文物图片在班内进行了一次展览。
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第 1 页 共 1 页北师大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请将正确选项填入答题卡内,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1.在我们学习过的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了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①秦朝 ②汉朝 ③ 隋朝 ④唐朝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2.他一生进谏200余次被唐太宗誉为“知得失”一面镜子,此人是( )。
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 3.唐朝负责起草政令的政府机构是( )。
A.军机处B.中书省C.尚书省D.门下省4.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史学家称为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这位皇帝是( )。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 5.唐朝唐朝时发明和使用的劳动工具主要有( )。
A.耧车和翻车B.曲辕犁和翻车C.曲辕犁和筒车D.水排和筒车 6.八世纪初,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吐蕃是今天我国( )的祖先. A.回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蒙古族 7.南诏统一了六诏,( )封皮逻阁为云南王。
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中宗8.在我国唐朝时,有两位高僧(玄奘和鉴真)为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交往作出了杰出 贡献!他们分别、先后到达的目的地是( )。
A.天竺和日本B.新罗和日本C.日本和天竺D.波斯和天竺 9.英国人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引起无数变化。
”他说的这三种东西是( )。
(1)地动仪 (2)印刷术 (3)造纸术 (4)火药 (5)指南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④10.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七世纪印度的历史,最值得查阅的资料是 ( )。
A.《史记》B.《大唐西域记》C.《资治通鉴》D.《马克·波罗行纪》11.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你同时指出的选项,每题2分,共40分)1、“狼孩的故事”说明了……………………………………………………… ()A、人对氛围的改造作用B、人对环境的破坏作用C、现状对人的塑造作用D、周围环境对人没有影响2、当与父母有每种看法时,恰当的做法是…………………………………()A、无条件听从父母B、固执己见C、与父母争吵D、平心静气地理论3、显现出来成形健康的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是…………………………………………()A、婴幼儿阶段B、中学阶段C、成年阶段D、老年阶段4、下列哪项,不是基本特征青春期健康自我意识的特征?…………………………()A、自尊、自强、自立、自律B、能够明辨是非C、准备担负社会责任D、一切以我为中心5、鲁宾孙依靠他自强、自立、和勇敢、乐观的人格,在荒岛上才生存下来,这说明………………………………………………………………………… ()A、人从根本上能够离开社会B、人从根本上既是国家C、人从根本上能够离开健康的自我 C、菲律宾人从根本上离不开社会和健康的自我6、面对班里品学兼优的同学,你应该………………………………………… ()A、妒忌、排斥B、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我行我素C、欣赏他人,取长补短D、盲目崇拜7、我们与长辈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需要…………………………………()A、只需要有我们对长辈的理解和关心B、只需要有长辈对我们的理解和关心C、相互理解和关心D、我们对长辈要言听计从,长辈对我们要漠不关心8、关于“代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代沟”是指随着年龄的和独立意识的增强,晚辈对长辈产生距离感和隔膜。
B、是由于两代人生长于不同的文化环境,接受不同的教育等原因各不相同造成的。
C、增加相互之间的理解有助于消除彼此间代沟。
D、“代沟”是一条科砂藓的鸿沟。
9、21世纪的教育主题是让青少年…………………………………………… ()A、学会共处,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共同生活B、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C、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D、学会理解和沟通10、当一位弱智患者向你问路时,你认为合适的这种做法是…………………()A、不理不睬B、嘲笑、讥讽C、尊重对方,平等相待,耐心回答D、推脱不知道11、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指有………………………………………………………()A、家庭B、幼儿园C、小学D、社区12、青少年成长的最主要的场所是…………………………………………()A、家庭B、学校C、社区D、虚拟社区13、小明下列哪个角色是由社会规定的……………………………………()A、中国人B、汉族C、儿子D、学生14、当我们现在的学习状况与自己美好的期望有较大差距时,你认为应该()A、抱怨外部环境和客观因素B、降低期望值C、顺其自然D、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15、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专门制定了……………………………()A、《宪法》B、《民法》C、《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16、下列有关行使权利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规则中履行职责权利B、完全自由地行使权利C、个人权利的行使可以不受法律约束D、个人权利的行使不是受道德的约束17、下列有关自由与规则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由就是无政府状态,没有任何规则约束B、既然要自由就不该有规则C、自由要以规则为前提和保障D、规则要以自由为前提和保障18、下列关于个人产业发展与社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镜子的参照和评价B.脱离了社会的人,就不是真正的人C.社会的发展为个人的追求提供了机会D.个人的发展壮大某项不受社会环境的制约19、专门研究法律,以专业的法律知道为社会提供数人法律服务的人因是…………()A、律师B、警察C、公务员D、教师20、作为一名未成年人,当你在街上看到有人抢劫的时候,你应该…………()A、迅速逃走,以免惹祸B、及为被抢劫人与歹徒搏斗C、与我无关,当作没看见D、迅速报案,寻求有效援助二、连线题(6分)21. 110 火警119 匪警120 交通事故122 急救12315 市长热线12345 消费投诉电话三、填表题(10分)22.列出你目前和将来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各2个),并试着说一说每个角色主要应该做好什么事情,然后填写下表我的社会角色(1)目前:我应该这样做(2)将来我应该这样做:四、阅读与思考(共12分)23.材料一:十几年前,杭州市造化温州市曾以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而名闻天下,给当地经济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水平测试试题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中水平测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0小题,将答案填在后面的表格中)1、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2、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经济空前活跃C.繁荣与开放D.中外交往与冲突3、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提出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的观点。
它最适合作为以下哪部电视剧的主人公的台词?A.《汉武大帝》 B.《武则天》 C.《贞观长歌》 D.《三国演义》5、《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C.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D.重用有才能的人6、“莫怕过宽大的草原,那里有一万匹好马欢迎您!不要怕过高大的雪山,那里有一万头驯良的耗牛欢迎您!”这首藏族民歌中的“您”指的的是A. 王昭君B.文成公主C. 李清照D.黄道婆7、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下面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8、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言语中。
”(唐·杜牧)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唐·杜甫)C.“苏湖熟,天下足。
”(宋·谚语)D.“无徽不成镇。
”(明清·谚语)9、下列货币出现的时期中,商品经济最发达的是A B C D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2.隋朝大运河连接海河和黄河一段的是()。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8世纪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长安B.平壤C.奈良D.东京4.隋朝大运河是()。
A.以长安为中心B.以涿郡为中心C.以洛阳为中心D.以余杭为中心5. 下列朝代中类似于秦朝的是()。
A.西汉B.曹魏C.东晋D.隋朝6.下列属于唐玄宗时代的历史事件是()。
A.鉴真东渡B.文成公主入藏C.任用魏征D.兴建含嘉仓7.唐初为发展唐蕃友好关系作出杰出贡献的友好使者是()。
A.王昭君B.文成公主C.金城公主D.李清照8.右图是我国古代哪座城市的平面图()。
A.唐都长安B.宋都东京C.南宋都城临安D.明都北京9.下列文字受汉字影响最大的是()。
A.日本文字B.阿拉伯文字C.印度文字D.埃及文字10.陈桥兵变使赵匡胤了皇帝,他取代的是( )。
A.北周 B.后周 C.后汉D.后唐11.交子出现在()。
A.安徽 B.山西 C.河南 D.四川12.南宋的政治和经济中心是()。
A.汴京B.成都C.临安D.中都1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宋代著名政治家司马光的这两句诗,概括了洛阳作为举世闻名的古都,在华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洛阳在历史上曾经是下列哪些王朝的都城()?①东周②西汉③三国时的魏④北魏⑤北宋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①④⑤14.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是指()。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15.“杯酒释兵权”事件是下列哪位皇帝所为()?A.唐玄宗B.宋太祖C.宋太宗D.明太祖16.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
A .唐朝B .北宋C .南宋D .元朝17.元朝时,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的是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焦作市许衡中学2014-201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分两大部分,满分60分,考试时间35分钟
题号 1—20
21
22
23
总分
分数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小题,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局面最终出现在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前期 C.北宋后期 D.南宋 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幅对联称颂的是 A. 屈原 B. 李白 C.杜甫 D. 白居易 3、唐都长安的“坊”实际上是
A. 居民区
B. 商业区
C. 宗教活动场所
D. 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4、陈桥兵变使赵匡胤做了皇帝,他取代的是
A .北周
B .后周
C .后汉
D .后唐 5、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6、李丽来到了敦煌艺术宝库,她看到了飞天壁画赞 誉说,真是 A 千古吟咏 B 灿烂夺目 C 满壁风动 D 盛大欢腾
7、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 B.重用人才 C.善于纳谏 D.减轻刑罚
8、下列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的四幅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A B C D
9、毛泽东有诗词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10、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
”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 B.37年 C.28年 D.29年 11、南宋疆域比北宋疆域明显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A.金宋和议 B.辽宋和议C.夏宋和议D.金灭辽
12.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A. 吐蕃 B. 回鹘 C. 突厥 D. 南诏
13、唐朝一名读书人从杭州进京赶考,走大运河不经过哪一段?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14、下列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事,不是发生在贞观年间的 A. 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中国 B. 鉴真东渡 C. 玄奘西游 D. 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辽 金
北宋
西夏 金 北宋
15、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明世系,别婚姻
B. 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
C. 区别人的民族
D. 区别人的职业
16、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17、、“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
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
”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祖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8、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9下列时间顺序正确的是
①阿保机称帝②赵匡胤建立宋朝③澶渊之盟④宋夏和议⑤元昊建立西夏
A①②④③⑤ B①②③⑤④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③⑤④
20、假如你生活在宋代,不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A、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军
B、供住宿的邸店很多
C、东京城内的市民在“瓦子”里娱乐
D、许多读书人在书房里钻研八股文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3小题,20分)
21、阅读材料:(8分)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宋朝初年,北方人口仅
有一百多万户,而南方却有二百三十多万户,是北方的两倍。
两宋时期,中原军民英勇抗击契丹、
女真等少数民族南侵,使南方地区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南方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苏湖熟,天
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分析南宋时我国经济中心实现了怎样的转移?(从哪里转移到哪里?)(1分)
实现这种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到哪个朝代最后完成?(1分)
⑵这一时期农业和手工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分别列出一项)(2分)
⑶分析材料和所答问题,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或感悟?(1分)
22、唐朝时期一位著名的皇帝曾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
镜,可以明得失;”阅读材料后请回答:(6分)
(1)这段话最早是出自谁的名言?(1分)
(2)他是如何“以史为镜”“以人为镜”的?(3分)
(3)“以人为镜”中的人指谁?他在位期间唐朝出现繁荣的原因是什么(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1)上述引文的作者是谁?他是哪个朝代的抗元将领?(2分)
(2)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列举结束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杰出的首领。
(2分)
(3)元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置什么机构?元朝时民族融合加强,形成了新的民族是什么?(2分)
答案
一选择
DCABDCBCBBAAABABCBBD
二非选择题
21、(1)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制定发展经济的措施等。
南宋
(2)农业:占城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发明秧马等。
手工业:金属冶炼业发展迅速;中国被称为“瓷之国”。
(3)言之有理即可。
22(1)唐太宗
(2)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修订法律。
虚心纳谏。
(3)魏征;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
23(1)文天祥,南宋。
(2)蒙古族,铁木真。
(3)中书省,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