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范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范文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范文第一章祖先的故事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的演变。

2.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

3. 学习使用历史地图。

教学重点:1. 人类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转变。

2. 人类创造的神话传说。

教学难点:1. 了解人类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的演变。

2. 学习使用历史地图。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展示一张全球拓扑图,让学生猜测人类最早起源于哪个地区。

然后解释人类起源于非洲,并用动画或图片展示人类从非洲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过程。

介绍人类从采集时代到农业时代的转变。

2. 学习人类的神话传说(30分钟)通过讲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地》,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人创造的神话传说。

让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神话传说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第1页/共6页3. 学习使用历史地图(3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主要山脉、河流、文明发源地等要素。

让学生尝试使用图例和比例尺进行距离和比例计算,了解历史地图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4. 小结(10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章中华民族的起源与迁徙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主要迁徙路线。

2. 了解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教学重点:1. 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主要迁徙路线。

2.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教学难点:1. 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主要迁徙路线。

2. 了解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中国古代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疆域。

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民族的起源和迁徙。

2. 中华民族的起源与迁徙(30分钟)通过讲述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主要迁徙路线,如以黄河为中心的中华文明的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使用图片、动画等辅助教学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3. 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30分钟)通过讲述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如仰韶文化、杨家岭文化等,让学生了解黄河流域的重要性和其早期文明的特点。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范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范文历史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索,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老师掌握讲课节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1《垂直的生计》一、课程标准1.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二、学习目标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

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情景教学法、合作讨论法等。

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学生答:美!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学生答:想!(一)寻找安第斯1.通过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两张图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图),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二)探秘安第斯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2.【幻灯片展示5。

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年度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年度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

年度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掌握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秦始皇统一中国(2课时)1.1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1.2 秦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1.3 秦朝对后世的影响第二单元:汉朝的建立和发展(4课时)2.1 汉朝的建立和刘邦的功绩2.2 汉朝政治和经济的发展2.3 汉朝文化的繁荣和科技的进步第三单元:三国时期和两晋南北朝时期(6课时)3.1 东汉末年的王莽篡权和董卓等军阀割据3.2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的兴起和战争3.3 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转变第四单元:隋朝和唐朝的统一和繁荣(6课时)4.1 隋朝的建立和文治武功4.2 隋朝政权的倒塌和唐朝的建立4.3 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繁荣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和解读历史事件,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

2. 分组讨论:学生分为小组,共同研究和讨论历史事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3. 观看影片和多媒体资料:通过观看相关影片和多媒体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知识的灵活运用。

4. 课堂互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程度、对问题的思考和回答能力等。

2. 作业评价:通过布置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测验评价:定期进行知识测验,检验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封面)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

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篇“教案与教学并重”的教学设计在理论、方法和过程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上都兼取两者之长并弃其之短,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方便大家学习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基础知识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等重要史实。

理解:此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还能得到巩固。

过程与方法阅读提炼: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概括提炼出基本的知识要点。

纵向联系温故知新: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能够用历史事实说明台湾、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__的领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主义民族自尊:使学生认识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的斗争都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中华民族有着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功是我国历的民族英雄。

继承传统: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而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尼布楚条约》。

教学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提问:明清时期加强君主集权的负面作用是什么?(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__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过渡讲解:这个时期的__开始走向落后,但是还有能力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发生了收复台湾和胜利抗击沙俄两件大事。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开辟荆榛逐荷夷”指导学生阅读94-95页“导入框”和本目课文以及插图、资料等,在书上标注要点并思考回答:1.历第一个对我国进行侵略活动的殖民国家是哪一个?(葡萄牙)2.紧接着侵占台湾的殖民国家是哪一个?(荷兰)3.谁收复了台湾?(郑成功)4.这件事在历起了什么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5.根据95页“动脑筋”:为什么郑成功说“台湾一向属于__”?(三国时,孙权就派万人大船队到达“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篇一:北师大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隋的统一与大XX》一、教学目标1. 学问与技能:知道隋朝建立和统一南北的时间。

了解大XX开通状况并认识其历史作用。

2. 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分析隋朝统一南北的缘由,关怀学生把握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正确评价隋炀帝开凿大XX的历史作用,培育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认识到隋朝结束南北分裂、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趋势,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展。

大XX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XX,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宏大的工程之一,千百年来享誉世界,是中华民族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从而增添民族自豪感。

感悟GJ统一、社会安定与经济进展的关系。

二、教学要点重点:隋朝的统一(转载于:.hnNscy :七年级历史下册北师大)与大XX的开凿极其历史意义。

难点:①开皇之治:由于本部分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不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教科书表达比较简洁,学生理解起来有肯定难度。

②对开凿大XX的评价:学生由于生活经受有限,评价历史事件简单简洁化。

如何引导学生对大XX的开凿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是本课的又一难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ZG历史上,还有一项伟大的工程,与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被称为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

你们想知道它的具体状况吗?今日,让我们一起走进隋朝,了解相关的历史。

〔板书课题〕2.讲授新课一、祖国南北重归一统〔一〕隋的建立和统一⒈隋朝的建立建立者:杨坚建立时间:581年定都:XX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的功臣,封隋国公。

581年杨坚废周静帝独立,国号隋,都城在XX,杨坚就是隋文帝。

他在位时有两个年号,开皇和仁寿。

隋朝建立后8年,攻灭陈朝,统一全国。

当时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呢?〔自东汉以来,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特别是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经过长期交往,在生活、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已基本上汉化了。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一、课程目标及概述1.课程目标:o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和了解,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o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历史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o通过历史事件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课程概述:o本册教材涵盖了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的主要阶段和事件。

o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1.教学内容:o古代史:包括史前文明、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等时期的历史。

o近代史:涵盖清末民初、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

o现代史:涉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

2.教学重点:o各历史时期的主要特点、重要事件和人物。

o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o历史的现实意义和启示。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o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结合历史剧、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教学手段:o利用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等设备,展示历史图片、地图等资料。

o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和汇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进度。

确保每个历史阶段的学习都能得到充分的时间和深度,同时也要考虑到复习和考试的时间安排。

五、学生评价与考核1.学生评价:o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等。

o重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2.考核方式:o定期进行课堂小测验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o学期末进行综合性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资源利用1.教材及配套教辅资料:充分利用教材和配套的教辅资料,如教学挂图、练习题等,辅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和巩固。

2.网络教育资源:利用互联网上的历史教育资源,如历史网站、在线课程等,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视野。

3.校内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遗址等场所,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增强历史学习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教学计划

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教学计划七年级下学期《中国历史》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历史学科使用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上、下两册)。

七年级教材上、下两册叙述了中国古代的历史,采用时序与专题相结合的体系,即基本按照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线索,由古至今讲述历史的同时,围绕每一历史时段突出特征来叙述。

上册教材确立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大一统的秦汉帝国,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等四个专题,下册教材确立了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等三个专题,每一专题下确立四至八个小专题,便于学生学习。

七年级上册教材每课由12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入框、课文、阅读课文、图表、历史文献、思考提问、自由阅读卡、每课一得、材料阅读、练一练、自我评价和活动建议。

其中课文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历史发展的生动过程和主要线索。

其余部分是对课文内容的补充,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教学,努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另外,在每一单元后面,教材还安排了一节活动课。

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从中学到学习历史的方法。

本册教材还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各个历史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旨在使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增强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自信心。

二、教学建议1、开齐并上足课时,保证历史课常规教学。

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正确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坚持史论结合的原则,力求科学性,思想性和生动性的统一。

2、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计划
李桥中学曹卫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备课组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主体教学研究高效课堂为中心,团结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互相学习,认真备好课,上好每一节课,并结合教材的特点,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在教学中,既要抓好基础知识教学,更要着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上一期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技能,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但他们的偏科思想比较严重,对历史科的学习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三、教学进度安排
这个学期一共20周,第十周进行期中考试,第二十周进行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
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让学生把它作为个主要的知识来学习,教会学生学历史的方法,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浅出地授好每一课,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2、本备课组将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新课程的备课组活动,每次活动都要做到针对该章的内容,确定重点、难点以及教法,轮流主备主讲,作专题发言并进行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3、备课组内做到统一进度、统一备课的内容、统一测试题目、统一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措施。

4、在备课组内开展互相学习活动,互相听课探索教学模式,共同提高。

五、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做好高效课堂提升的学习。

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
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3、开展历史第二课堂,通过举办历史讲座,故事会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问题的能力。

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六、具体安排
周次内容
第一周总结上学期学习,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二周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三周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四周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五周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六周第9课“贵姓何来”。

第七周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第八周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九周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周期中考试及试卷讲评
第十一周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二周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十三周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四周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十五周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雄斗争。

第十六周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第21周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十七周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十八周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路线。

第十九、二十周复习,期末考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