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农业生产中施肥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从而保障粮食生产。
但是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的促进作用长期施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尤其是在氮、磷、钾等养分充足的条件下,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
有机肥的施用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有机肥中的有机物质能够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的碳源和能量源,促进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数量的增加。
长期施肥也会对土壤微生物量造成一定的抑制作用。
一方面,化肥中的高浓度养分会对土壤微生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抑制其生长繁殖;长期施用化肥,土壤中的有机质会逐渐减少,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将会变得更加苛刻,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使土壤微生物量减少。
二、长期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长期施肥可以促进土壤酶活性的增加。
施用化肥可以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同时也会刺激土壤中的酶活性。
氮、磷、钾元素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因素,养分充足的土壤中,土壤酶的活性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有机肥的施用也可以促进土壤酶活性的增加,有机质中含有大量的酶和酶原,可以为土壤中的酶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丰富的底物。
长期施用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酶的种类和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
长期施肥也会对土壤酶活性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有研究表明,长期施用高浓度的化肥会降低土壤中的酶活性,尤其是氮素肥料。
长期施用单一种类的肥料会导致土壤中酶的种类和数量的减少,进而影响土壤酶的活性。
化肥的过量使用还会导致土壤酶的变性或失活,抑制土壤酶的活性。
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土壤酶活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施肥可以促进土壤微生物量的增加和土壤酶活性的提高,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长期施肥也会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的减少和土壤酶活性的抑制,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肥料越多,土壤越肥沃吗

肥料越多,土壤越肥沃吗
肥料的施用与土壤肥沃之间关系复杂,不能简单地认为肥料越多就能使土壤越肥沃。
适量的肥料可以帮助提高土壤肥力,但过量的肥料可能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考虑因素:
1. 适量施用:适量的肥料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然而,施肥应该根据土壤测试和植物需求进行,过量施用可能导致养分积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2. 养分平衡:不同植物对养分的需求不同,而土壤中也含有多种养分。
过量施用某些养分而忽略其他养分可能导致养分不平衡,影响植物的生长。
3. 土壤质地:不同土壤质地对养分的保存和释放有不同的影响。
一些土壤可能更容易保持养分,而另一些可能更容易流失。
4. 水分管理:过量的肥料可能导致水质污染,因为养分可能通过水分流失到周围水体。
此外,养分过剩可能对土壤水分管理产生不良影响。
5. 土壤生态系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可能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系统,从而对土壤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合理施用肥料,结合土壤测试和植物需求,采用有机肥料和其他土壤改良方法,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而过量的肥料使用则可能导致负面效应。
土壤的综合管理是确保土壤肥力的关键。
1/ 1。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化肥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农业生产资料,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增产。
长期大量施用化肥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和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
对化肥对土壤的污染问题进行有效的治理显得非常重要。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酸化:氮肥和硫肥的大量使用会增加土壤的酸度,影响土壤的生态环境,降低土壤的肥力。
酸性土壤中重金属的活动度增加,从而增加了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风险。
2. 土壤盐碱化:长期使用含氯、钠的化肥会导致土壤中盐分积累过多,导致土壤盐碱化现象。
土壤盐碱化不仅影响了植物的正常生长,还对土壤中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破坏。
3.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某些化肥中含有重金属元素,长期施用会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过高,对土壤生物多样性和作物品质构成威胁。
上述表现说明了化肥对土壤的污染是非常严重的,因此需要有效的治理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接下来,我们将从合理施肥、选择合适的化肥、土壤修复等方面提出有效的治理措施。
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防止化肥对土壤污染的关键环节。
合理施肥就是按照作物生长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科学施用化肥。
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化肥品种和数量,避免过量施肥造成化肥残留。
可以结合土壤测试结果,掌握土壤养分的真实状况,有针对性地施用肥料,避免过度施肥。
2. 选择合适的化肥合理选择化肥种类和品牌也是预防土壤污染的重要手段。
可以选择含有有机质成分较高的氮肥、磷肥、钾肥等化肥,并且尽量选择没有重金属、氯元素等有害物质的产品。
农民还应该注意尽量减少使用速效肥、易淋溶的化肥,以减少肥料对土壤的损害。
3. 土壤修复对于已经受到化肥污染的土壤,可以采取土壤修复的措施,恢复土壤的健康状态。
土壤修复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改良土壤,调整土壤pH值,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等。
可以采用添加有机质或酶制剂来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固碳能力。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施肥是茶叶栽培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施肥模式会直接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土壤肥力。
本文将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模式对茶叶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首先要明确的是,茶叶的生长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等。
合理施肥可以提供这些元素,促进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施肥模式可以借助有机肥、化肥或者两者结合的方式来提供这些营养元素。
对于茶叶产量的影响,不同施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有不同效果。
长期使用化肥的施肥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茶叶的产量,因为化肥中的营养元素容易被茶叶吸收利用。
长期过度依赖化肥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质量下降的情况,从而影响长期茶叶的产量。
使用过多的化肥会导致茶树生长过旺,枝叶繁茂,不容易形成紧密的芽叶结构,影响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合理控制化肥的使用量非常重要。
相比之下,长期使用有机肥的施肥模式不仅可以提供茶叶所需的营养元素,还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持水分,从而促进茶树健康生长。
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有利于茶树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
有机肥还能改善土壤酸碱度,减少土壤盐渍化、酸化等问题,有利于茶叶的生长和发育。
长期使用有机肥的施肥模式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有研究表明,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施肥模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有机肥可以提供茶树所需的基础养分,而化肥则可以提供一些特定的营养元素补充。
这种施肥模式既能满足茶树生长的基本需求,又能改善土壤肥力和茶叶品质。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化肥是现代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农药,它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业效益。
然而,长期过量使用化肥也会对土壤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养分失衡、土壤酸碱度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方面探讨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首先,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养分失衡。
化肥中所含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一旦过量施用,会导致土壤中一些养分的过剩,而其他养分的缺乏。
例如,氮过量施用会降低土壤中磷和钾的有效性,导致作物吸收不足,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
此外,化肥中所含的微量元素也需要适量施用,过量使用会使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超标,造成土壤污染。
其次,化肥的使用会改变土壤的酸碱度。
化肥中的氮肥和磷肥一般都是酸性的,而钾肥通常是碱性的。
长期过量施用酸性肥料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而过量施用碱性肥料则会使土壤的碱度上升。
土壤的酸碱度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酸碱度都会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态环境,进而影响土壤的肥力。
再次,化肥的使用还会导致土壤的生物多样性减少。
化肥对细菌、真菌和土壤动物等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比较显著。
研究表明,化肥的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中一些微生物的数量减少,这会破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平衡,从而影响土壤的生态功能。
此外,化肥残留也可能对土壤中的土壤动物造成毒害,进一步降低土壤的生物多样性。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化肥的过度使用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团聚力下降、水质污染等问题。
因此,为了减少化肥对土壤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合理使用化肥,按照农作物的需求量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避免养分过量和缺乏的问题,减少对土壤的伤害。
其次,选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
有机肥料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微生物,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的肥力,对土壤的负面影响较小。
另外,采取轮作和间作等农业措施,可以帮助改善土壤的养分平衡,减少对化肥的依赖程度。
此外,加强土壤保护和管理,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和监测,及时发现土壤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保护和改善土壤的质量。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

关于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及有效治理举措阐述1. 引言1.1 化肥对土壤污染的危害化肥对土壤污染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化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积累,使得土壤变得过于肥沃,失去平衡,从而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
其次,化肥中的有机化学物质和重金属等成分会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累积下来会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危害,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生存繁殖,破坏土壤的自然生态平衡。
此外,过量使用化肥还会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破坏等问题,使得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因此,化肥对土壤的污染危害严重,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1.2 化肥对土壤污染的原因第一,过量施用化肥。
为了追求高产量和高质量,许多农民存在着过度依赖化肥的情况,导致了化肥的过量施用。
这种过度施用会导致土壤中残留化肥大量积累,影响土壤的生态平衡和微生物群落的健康。
第二,缺乏科学管理。
许多农民对于化肥的使用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盲目跟风或者固守传统施肥模式,导致了化肥在土壤中的积累和残留,加剧了土壤污染的程度。
存在使用劣质化肥。
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劣质或假冒伪劣的化肥产品,这些化肥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有害添加剂等物质,施用后会对土壤产生污染。
第四,缺乏科学的施肥技术。
部分农民对于施肥技术了解不足,施肥的时间、量和方式不当,导致化肥不能有效地为农作物吸收利用,在土壤中滞留时间过长,造成了土壤污染。
2. 正文2.1 化肥对土壤的长期累积效应化肥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某些元素的过量积累。
比如氮肥的过量使用会导致土壤中硝态氮和铵态氮的积累,使土壤酸化加剧,对土壤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
磷肥的过量施用则会导致土壤中磷的积累,影响土壤的磷素平衡,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化肥对土壤的长期累积还会影响土壤的物理性质。
过量的化肥使用会使土壤结构变得致密,降低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加剧土壤侵蚀和贫瘠化的风险。
化肥的长期累积还可能导致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积累,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

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哪些环境问题在农业生产中,化肥的使用无疑是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然而,当化肥的使用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对当下的生态平衡造成破坏,也给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埋下了隐患。
首先,化肥过度使用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化肥中的养分,尤其是氮、磷、钾等元素,虽然能够为作物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但长期大量使用会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物理结构。
比如,过量的氮会使土壤酸化,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影响土壤的肥力和透气性。
同时,过度使用化肥还会导致土壤板结,降低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得土壤变得贫瘠,不利于农作物的长期生长。
其次,化肥的过度使用容易造成水体污染。
当雨水冲刷或者灌溉时,未被农作物吸收的化肥会随着水流进入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这些富含氮、磷等营养物质的水流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会促使藻类等水生植物大量繁殖,消耗水中的氧气,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此外,被污染的水体还可能含有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若被人类饮用,会对健康造成威胁。
再者,化肥中的化学物质还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氮肥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中会释放出氨气等气体,这些气体会挥发到大气中,参与大气化学反应,形成雾霾和酸雨等环境问题。
酸雨不仅会损害农作物和森林植被,还会腐蚀建筑物和基础设施。
另外,化肥过度使用对生物多样性也有负面影响。
由于化肥改变了土壤和水体的生态环境,许多适应原有环境的生物难以生存。
一些有益的昆虫、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的数量可能会减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这不仅影响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如土壤的肥力维持、水质净化等,也使得农业生产更加依赖化肥等外部投入,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此外,化肥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也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产生温室气体排放。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
为了减轻化肥过度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
一方面,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根据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需求,精准地确定化肥的施用量和施肥时间。
长期施肥对塿土肥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中 图分 类 号 : 17 3 S 4 .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0 07 0 ( 06 0 —0 40 10 —6 12 0 )50 6 —4
长期施 肥对 土壤 肥 力与 作物 产量影 响 的研究 具
制 ( 麦 +玉 米 ) 续 种 植 条 件 下 , 同 施 肥 措 施 对 小 连 不
有十 分 重要 的理 论 价 值 与 实 践 意 义 … 。关 于 长期 施肥 对土 壤 肥 力 的 影 响 , 外 早 就 有 很 多研 究L , 国 2 J
而我 国则 开 始 于 2 0世 纪 8 0年代 L' , 3 目前 最 常 用 4 J 也较 为 准确 的方 法是 采 用 长 期 定 位试 验 L , 展 长 5 开 J
其对 土壤肥 力 影响 的 研究 , 内外 已有 不 少 文献 报 国
1 材 料 与方 法
1 1 试 验基本 情况 . 定位 试验设 置于陕 西省杨 凌 区西 北农林 科技 大
学 农作一 站 , 土壤 系重壤 型蝼 土 ( 土垫 旱耕人 为 土 ) ,
17 9 7年 1 0月播 种 小 麦开 始 , 置 不 同 施 肥 处 理 进 设 行“ 有机 肥改 土长期 定 位 试验 ” 今 。试 验 设 无肥 、 至
道 。研究 者多 数认 为 , 理 配 施 有机 肥 和 化 肥是 获 合
得作 物 优 质 高 产 和 提 高 土 壤 肥 力 的 重 要 措 施 之
一
化肥 、 低秸 +化肥 ( 闲)低 秸 +化肥 、 休 、 中秸 十化肥 、
高秸 +化肥 、 厩肥 +化肥 7 处理 , 个 每个 处理设 3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 壤(Soils), 2011, 43 (3): 336~342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①龚 伟1,2, 颜晓元1*, 王景燕2(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南京 210008;2 四川农业大学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四川雅安 625014)摘 要: 基于长期试验资料,从土壤肥力的角度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N素、P素和K素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及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指出长期施用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关键,可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期施肥;土壤肥力;有机肥;化肥中图分类号: S147.2;S158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自然体,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决定土地生产力的基本条件[1]。
利用有机肥料培肥土壤是我国农业的特色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化肥施用量快速增加,而有机肥用量逐渐减少,施用化肥成为最主要的粮食增产措施[2]。
肥料在粮食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理施肥,不仅能为作物生长创造养分贮量丰富、有效性高、贮供协调的土壤生态环境,而且还能调节土壤酸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协调土壤水、肥、气、热诸因素,提高土壤肥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改善农产品质量;但不合理施肥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低,且不利于作物稳产和土壤培肥[3]。
由于各种肥料养分对作物的增产效应各不相同,不同的施肥措施会影响作物产量。
因此,如何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是目前需要研究的课题,长期的化肥投入对粮食持续生产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程度和趋势也一直是人类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4]。
长期肥料定位监测试验,具有时间上反复证明、信息量极为丰富、数据准确可靠、解释能力强、在生产上可提供决策性建议等优点。
本文以长期试验研究资料为基础综述了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影响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持和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为生产与生态环境共赢合理施肥提供理论支撑。
1 施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虽少,但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很大,是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来源,几乎能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元素,也是土壤微生物必不可少的 C 源和能源,由于它具有胶体特性,能吸附较多的阳离子,因而使土壤具有保肥力和缓冲性[5]。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评价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6]。
大量的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表明,施用化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各异,且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同。
有研究表明在化肥施用过程中,与不施肥对照(CK)相比,化肥N、P 和 K 三者(NPK)或两者(NP、NK、PK)配施,以及化肥N、P 和K (N、P、K)单独施用,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如陈永安等[7]和张爱君等[8]的试验(分别为 4 年和 19 年)表明,耕层(0 ~ 20 cm)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K >NP>N>CK;陈修斌等[9]的试验(11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 NP>N>P>CK;宋永林等[10]的试验(14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NP>NPK >PK>NK>N>CK。
施用化肥处理没有外源有机物的输入,土壤有机 C 的来源主要是作物残体自然还田,施肥能提高作物产量,作物产量的差异直接影响着进入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土壤有机质积累也与作物根系输入有关[11]。
虽然单施化肥不能明显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但是它可以促进农作物根系的迅速生长,从而提高根际有机物质的输入。
同时,根系分泌物是作物向土壤输入有机 C 的重要途径。
Kuzyakov等[12]的研究发现,小麦同化产物的 20% ~ 30% 分配进入地下。
因此,化肥对土壤有机 C 含量提高程度的不同与化肥对作物生长促进作用密切相关。
①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资助项目(kzcx2-yw-406-2, kzcx2-yw-312)资助。
* 通讯作者 (yanxy@)作者简介:龚伟(1980—),男,四川崇州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生态方面研究。
E-mail: gongwei@第3期龚 伟等:长期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337但也有研究表明,化肥N、P 和 K 三者(NPK)或两者(NP、NK、PK)配施,以及化肥N、P 和K (N、P、K)单独施用,都可能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且施肥处理有机质含量低于不施肥处理。
如詹其厚等[13]的试验(8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CK>PK;程艳丽等[6]的试验(15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CK>P>PK;张玉兰等[14]的试验(3 年)表明,各 NPK 施肥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都比不施肥处理(CK)的低。
出现施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不施肥土壤的原因,可能与施用化肥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进而影响有机质的生物降解过程有关。
总体而言,施用化肥对维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促进作用,其中以化肥N、P 和 K 均衡施用效果最好,化肥N、P 和 K 两者配施次之,化肥N、P 和 K 单独施用效果最差,而且适量增施化肥也有利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维持和提高。
有机肥料种类不同时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作用也不相同,且均表现为对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有促进作用。
如宋永林等[10]的试验(14 年)表明,在施用化肥 NPK 的基础上,再施用有机肥,各处理0 ~ 40 cm 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秸秆(3 t/hm2)>有机肥(22.5 t/hm2)>CK;李科江等[15]的试验(15 年)表明,在等 N 和 P 养分条件下,各处理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饼肥>秸秆>绿肥>CK。
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与有机肥中 C 含量,及其矿化分解难易程度和对作物生长促进程度有关。
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有机质的增加作用是毋用置疑的,所有的研究结果都表明有机肥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不施肥处理。
大量的研究表明,各施肥处理无论是在N、P 和K 总养分量相同,还是在不同条件下,施用化肥处理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均低于有机肥处理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处理。
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再施用等量的有机肥条件下,董旭等[16]的试验(8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NPK+有机肥(37.5 t/hm2)>有机肥>N+有机肥>NP+有机肥>NPK;张爱君等[8]的试验(19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NPK+厩肥>NP+厩肥>N+厩肥>厩肥>NPK;陈修斌等[9]的试验(11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NP+厩肥>N+厩肥>厩肥>P+厩肥>NP。
各施肥处理在N、P 和K总养分量相同条件下,陈永安等[7]的试验(4 年)表明,0 ~ 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NPK+有机肥>NPK;龚伟等[17]的试验(18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有机肥>有机肥+NPK>NPK。
在等N和P养分条件下,李科江等[15]的试验(15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饼肥>秸秆>绿肥>化肥。
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再施用化肥NPK,宋永林等[10]的试验(14 年)表明,0 ~ 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NPK+秸秆(3 t/hm2)>NPK+有机肥(22.5 t/hm2)>NPK;徐祖祥等[18]的试验(10 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猪厩肥(7500 kg/hm2)+NPK=猪厩肥(7500 kg/hm2)>秸秆(1500 kg/hm2)+NPK>秸秆(1500 kg/hm2)>NPK。
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作用大于化肥,这是由于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作物根茬与有机肥源,与生物量的增加也相关,而单施化肥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机质的矿化损失[11]。
因此,长期施用化肥或有机肥总体上均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尤以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效果显著。
2 施肥对土壤氮素的影响土壤 N 素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我国农田土壤普遍缺N,提高土壤 N 素含量是提高土壤肥力质量的重要措施[19]。
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全 N 含量的影响不同。
有研究表明,化肥单施或配施均能增加耕层土壤全 N 含量,如陈永安等[7]的试验(4 年)表明,耕层土壤全 N 含量 NPK=NP>N>CK;王改兰等[20]的试验(18 年)表明,耕层土壤全 N 含量为NP>N>CK;龚伟等[21]的试验(18 年)表明 NPK>NP>PK>NK>CK。
相反,有研究表明,化肥配施会降低土壤全 N 含量,如詹其厚等[13]的试验(8 年)表明,耕层土壤全 N 含量 CK>PK。
总体而言,化肥单施或配施均有利于土壤全 N 含量的增加,尤以化肥N、P 和 K 配施效果最优。
关于施用化肥、有机肥及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全 N 影响的研究,总体表现为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全 N 含量增加的效果优于施用化肥,如李科江等[15]的试验(15 年)表明,在等 N 和P 养分条件下,耕层土壤全 N 含量为秸秆>饼肥>绿肥>化肥;龚伟等[21]的试验(18 年)表明,在N、P 和 K 养分量相同条件下,耕层土壤全 N 含量为有机肥>NPK+有机肥>NPK;王改兰等[20]的试验(18 年)表明,在施用化肥 NP 的基础上再施用有机肥,耕层土壤全 N 含量为 N+有机肥(22.5 t/hm2)>NP+有机肥(22.5 t/hm2)>有机肥(22.5 t/hm2)>NP。
因此,施用有机肥或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是增加土壤全 N 含量的较好施肥措施。
有机肥 N 素残效连续叠加,使土壤具有强大而持久的供 N 能力,这是施用有机肥产生后效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原因[22]。
在培肥土壤和提高土壤质量方面,有机肥与化肥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对338 土壤第43卷土壤 N 素肥力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结果。
长期施用 N 肥虽然能够提高土壤供 N 能力,但是真正能增加土壤有机 N 库、显著提高土壤供 N 能力并使土壤在供 N 方式上具有渐进性和持续性的只有施用有机肥。
这种供 N 方式更适合作物根系对 N 的吸收利用,这是有机肥优于化肥的原因之一[23]。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于提高土壤 N 素含量具有重要意义,这既能快速提高土壤中有效 N 的含量,又能长久保存土壤 N 素。
3 施肥对土壤磷素的影响土壤速效P是评价土壤供P水平的重要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出土壤P素状态的动态变化,而且也可以反映土壤对作物的供P水平[24]。
在施用化肥的处理中,P肥均能提高耕层土壤中有效P含量,且总体上施肥处理土壤有效P含量高于不施肥处理。
如詹其厚等[13]的试验(8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效P含量为PK >NP>NPK>N>NK>CK;陈修斌等[9]的试验(11年)表明,耕层土壤有效P含量为NP>P>N>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