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重点知识汇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总论

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按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侧重于外部、过去信息)与管理会计(侧重于内部、未来信息)

3、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会计还有预测经济前景、参于经济决策、评价经营业绩的职能。会计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4、会计的对象是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投入—运用—退出<偿债、交税、分配利润>)

5、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人可以作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人)、持续经营(核算基础)、会计分期(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货币计量(必要手段,①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②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③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6、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基本分类,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会计要素。

7、会计产生于发展的三个阶段:古代会计阶段(15世纪以前,也就是复式记账出现以前)、近代会计阶段(两大里程碑:复式簿记的产生、1854年英国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诞生)、现代会计阶段(20世纪30年代开始)

8、会计核算的内容:①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②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③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④资本的增减;⑤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⑥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⑦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

9、会计基础分为:分为: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

10、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可靠性(真实性)、相关性(有用性)、可理解性(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

考点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1、会计等式是设置账户、进行复式记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资产=权益(金额不变:资产一增一减、权益一增一减金额变华:资产权益同增、资产权益同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第一等式也是基本等式,静态要素,反映财务状况,编制资产负债表依据)

收入-费用=利润(第二等式,动态要素,反映经营成果,编制利润债表(损益表)依据)取得收入表现为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发生费用表现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2、资产:

(1)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确认条件: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③定义。

(3)分类: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非流动资产。

3、负债:

(1)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确认条件: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余额能够可靠地计量;③定义。

(3)分类:流动负债(将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长期负债4、所有者权益:

(1)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股份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分类:①所有者投入的资本;②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③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5、收入:

(1)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确认条件:①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②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③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3)分类:(按其性质划分)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划分)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6、费用:

(1)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确认条件:①与其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②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7、利润:

(1)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

(2)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所得和损失等。

8、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实际成本)、重置成本(现行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

9、会计科目:

(1)是复式记账的基础、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2)分类:

(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统驭关系分类)总分类科目、明细分类科目

(3)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10、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实用性原则。

11、《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将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共同类、成本类、损益类六类

考点三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1、复式记账法: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相互联系地登记,系统地反映资金运动变化结果的一种记账方法。

2、复式记账按照记账符号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

3、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借贷哪方登记增加与减少取决于账户性质及结构。

4、资产、成本、损益(费用)增加为借,减少为贷,负债、所有都权益、损益(收入)增加为贷,减少为借。

5、账户:

(1)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以会计科目作为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左右结构)。(“T”型账户)(2)分类:

(根据其所提供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6、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借方)=期初余额(借方)+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7、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借记增加: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

贷记增加: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果类

8、会计分录:对某项经济业务事项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

(会计分录三要素:账户<科目>名称、金额、借贷方向)

会计分录分为简单分录(一借一贷)和复合分录(一借多贷、一贷多借、多借多贷)

9、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

①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贷方发生额合计)

②余额试算平衡法(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试算不平衡,肯定有错;试算平衡,不一定正确(重记、漏记、借贷方向错误、科目错误)。

10、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同依据、同方向、同期间、同金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