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传感技术概论

合集下载

传感器概论.ppt

传感器概论.ppt
学习纪律: 考试要求:笔试+实验+平时作业 教师答疑: 联系方式:陈光柱,cgzhu@
压力传感器
光栅传感器
气体传感器
热电偶
CCD传感器 无线传感器
光纤传感器
本书需要掌握的内容
掌握传感器的共性性质 掌握主要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掌握传感器的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掌握传感器的应用选择 具有初步设计传感器结构的能力
第1章 传 感 器 概 述
1.1 传感器的组成和分类 1.2 传感器的重要性 1.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chgq/chap111/cgq001.htm 具体参考书: 1. 传感器与应用电路设计 ,科学出版社,2002 2. 最新传感器实用手册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3. 传感器实用电路设计与制作 ,科学出版社, 2005
课程学习
实验(4学时)课地点:南湖校区机电学 院楼
显 示 装置
数据处理环节
变送器:将非标准信号转换成标准电信号的仪 器
处于信息采集系统的前端,其性能会影响整个 系统的工作状态和质量
1.3 传感器技术的发展
基础研究的促进:新现象、新材料、新加工技术 集成化、智能化、网络化
课程学习
参考资料: 检索相关主题的资料,网络资料 1. 应用:中国传感器网 2. 学习:东南大学,
图0.1 身体与机器人的对应关系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 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的作用:把外界输入的非电信号转换成 电信号
传感器又称为敏感元件、检测器、转换器等
说明
1.传感器是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 2.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 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 3.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 换、处理、显示等等,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 量,但主要是电量。 4.输入输出有对应关系,且应有一定的精确度。

传感技术1PPT课件

传感技术1PPT课件

➢1.2 传感器的分类
传感器一般都是根据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特性、规律 和效应设计而成的。一种被测量可以用不同的传感器来测量;而同
04.12.2020
罗邵屏 主讲 5
一原理的传感器,通常又可测量多种非电量。因此传感器的分类方 法有很多,但最流行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按被测物理量来分; 另一种是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来分。了解传感器的分类,旨在加深
04.12.2020
罗邵屏 主讲 1
第 1 章 传感技术概论
传感器中包含着两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一,拾取信息; 其二,把拾取到的信息变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且便
于传输和处理的电学量(如电压、电流、电阻、电感、电容等)。 比如,应变式力传感器,就是将应变片贴在弹体上,力以及可转 换成力的物理量(如扭矩、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均可使弹性 体产生应变,引起贴片电阻变化;利用压阻效应制成的压阻式传 感器把压力转换成相应的电阻变化;利用温度传感器把温度值转 变成与被测温度有确定关系的电阻或电流的变化;利用化学传感 器把被测液体中的pH值转换成电压的变化;利用生物传感器将被 测生物功能物质(如酶、抗体、原核生物细胞等)转换成相应的 便于处理的电信息等等。
按工作原理之不同,传感器大体上可分为物理型、电化学型及 生物型三大类。
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变换元件的物理性质以及某些功能材
1.电学式传感器 电学式传感器是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传感器,常 用的有电阻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 器及电涡流式传感器等。
04.12.2020
第 1 章 传感技术概论
1.1 传感技术有关的定义
1.2 传感器的分类
1.3 传感技术与新型敏感材料
➢1.3.1 半导体敏感材料 ➢1.3.2 ➢1.3.3

第1章-传感器概述精选全文

第1章-传感器概述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1章 传感器概述 1.1 基本概念1.1.1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 )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以一定的精确度把被测量转换为与之有确定对应关系的、便于应用的某种物理量的测量装置,能完成检测任务;它的输入量是某一被测量,可能是物理量,也可能是化学量、生物量等;它的输出量是某种物理量,这种量要便于传输、转换、处理、显示等等,这种量可以是气、光、电量,但主要是电量;输入输出的转换规律(关系)已知,转换精度要满足测控系统的应用要求。

传感器应用场合(领域)不同,叫法也不同。

如在过程控制中叫变送器。

(标准化的传感器)在射线检测中则称为发送器、接收器或探头。

作为对比,下面介绍一下敏感器:它是一种把被测的某种非电量转换为传感器可用非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设:x ——被测非电量z ——传感器可用非电量y ――传感器输出电量敏感器传输函数:)(x z ψ= 传感器传输函数: )(z y ϕ=敏感器传感器复合函数: )()]([)(x f x z y ===ψϕϕ1.1.2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由图1-1所示的几部分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是直接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确定关系的物理量;转换元件把敏感元件的输出作为它的输入,转换成电路参量;上述电路参数接入基本转换电路,便可转换成电量输出。

图1-1 传感器的组成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物性性传感器基本是敏感元件与转换元件二合一,直接能将被测量转换为电量输出,如压电传感器、光电池。

热敏电阻等。

1.1.3 传感器的分类传感器的品种很多,原理各异,检测对象门类繁多,因此其分类方法甚繁,至今尚无统一的规定。

人们通常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突出某一侧面而分类的。

下面有几种常见的分法。

(1)按工作机理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原理、规律、效应作为分类的依据,于是可分为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

其中按构成原理可分为:结构型、物性型和复合型三大类。

结构型传感器是利用物理学的定律等构成的,其性能与构成材料关系不大。

第一章 传感技术概论

第一章 传感技术概论

五、传感器的命名方法及代号
• (1)命名方法:传感器产品名称 应由主题词加四级修饰语构成
• 主题词-传感器 • 第一级修饰语(最靠近主题词)-被测量,包括修饰被测量的定 语 • 第二级修饰语-转换原理,一般后续以“式”字 • 第三级修饰语-特征描述,指必须强调的传感器结构性能、材料 特征、敏感元件及其他必要的性能特征,一般后续以“型”字 (可省略) 第四级修饰语-主要技术指标(量程,精确度,灵敏范围等) 举例: 100mm应变式位移传感器 半导体型光电式色传感器 光电式烟尘浓度传感器 注意:可指保留第一级或第二级修饰语,省略其他各级修饰语。
(1)理想传感器 输出(y)―输入(x)关系是一条直线,为线性输出―输入特性,即y = a · 。 x a称为传感器的线性灵敏度,或称理论灵敏度
(2)实际传感器 :非线性输出―—输入特性 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特性是非线性的,在静态情况下,如果不考虑滞后和 蠕变效应,输出-输入特性总可以用如下多项式来逼近
wwweawcomcn参考网站第一章传感技术概论第二章光电传感原理第三章光生伏特传感器第四章光电发射器件第五章光电导器件第六章光热红外传感器第七章光纤传感调制技术第八章光纤温度传感器第九章光纤机械量传感器光电传感原理传感器概念分类发展趋势色敏光电传光电二极管三级管传感器光电池光传光热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图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主要参数检测电路及其典型应用1111传感器的作用定义传感器的作用定义组成与分类组成与分类1212传感器的基本特性静态动态传感器的基本特性静态动态1313传感器的误差与信噪比传感器的误差与信噪比1414传感技术器件的发展趋势传感技术器件的发展趋势掌握掌握传感器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
• • • •

静态特性分析:若采用两个特性相同的传感器 差动组合,则输出为y1-y2=2(a1x+a3x3+a5x5+„„) 可有效改善非线性,提高灵敏度。 故理性情况为a1大,a2=0(偶次项系数为0),

第一章 传感器 概论

第一章 传感器 概论

第1章概论一传感器的概念与发展1.1 传感器基本概念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其中,敏感元件(sensing element)是指传感器中能直接感受或响应被测量的部分;转换元件(transducer element)是指传感器中能将敏感元件感受或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适于传输或测量的电信号以及其它某种可用信号的部分。

传感器狭义地定义为: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可以预料,当人类跨入光子时代,光信息成为更便于快速、高效地处理与传输的可用信号时,传感器的概念将随之发展成为:能把外界信息转换成光信号输出的器件。

传感器的任务就是感知与测量。

在人类文明史的历次产业革命中,感受、处理外部信息的传感技术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在18世纪产业革命以前,传感技术由人的感官实现:人观天象而仕农耕,察火色以冶铜铁。

从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信息革命中,传感技术越来越多地由人造感官,即工程传感器来实现。

目前,工程传感器应用如此广泛,以至可以说任何机械电气系统都离不开它。

现代工业、现代科学探索、特别是现代军事都要依靠传感器技术。

一个大国如果没有自身传感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处处被动。

现代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工程传感器。

工程传感器可以轻而易举地测量人体所无法感知的量,如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磁场等。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传感器超过人的感官能力。

有些量虽然人的感官和工程传感器都能检测,但工程传感器测量得更快、更精确。

例如虽然人眼和光传感器都能检测可见光,进行物体识别与测距,但是人眼的视觉残留约为0.1s,而光晶体管的响应时间可短到纳秒以下;人眼的角分辨率为1ˊ,而光栅测距的精确度可达1";激光定位的精度在月球距离3×104km范围内可达10cm以下;工程传感器可以把人所不能看到的物体通过数据处理变为视觉图像。

《传感技术概论》课件

《传感技术概论》课件

对传感器信号进行快速、
技术支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准确的采集和处理。
传感技术应用案例
1
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
传感技术在工业控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设备监测等功能。
2
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传感技术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环境监测,提高家居生活的便利和舒 适性。
3
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
传感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健康指标检测等,为医疗诊 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传感器的种类
传感器的定义
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的装置,它能够将各种物理量转化为可测量和可处理 的电信号。
传感器的分类方法
传感器可以按照工作原理、检测目标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及特点
常见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每种传感器都有其独特的 特点和适用范围。
传感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传感技术的前景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感技术 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得到进一步 拓展和发展。
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传感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 高精度、小型化和智能化的方向。
传感技术应用的可能性和 挑战
传感技术的应用将面临数据处理、 能耗管理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也 将为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数据采集系统
1 数据采集系统的概念 2 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 3 数据采集系统的应用
及功能
数据采集系统是指用于采
数据采集系统广泛应用于
集和处理传感器产生的信
数据采集系统由传感器、
科研实验、工业生产、环
号并转化为数字数据的系
信号调理电路和数字转换

传感器_第01章_传感器概论0603讲义

传感器_第01章_传感器概论0603讲义

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参考教材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传感器原理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春季主讲:陈文建Email: chenwj@• 《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第三版、第四版)刘迎春叶湘滨编著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传感器原理与应用》1999年第一版黄贤武郑筱霞编著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3.20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第一章传感器概论第一节传感器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第二节传感器组成和分类第三节传感器技术发展动向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 1.1传感器及其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一、传感器的定义别名:换能器、变换器、变送器、探测器等英文名:transducer, sensor, pick up, transverter,detector, sender, detecting element及sensing等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Transducer-把输入信号变成不同形式输出信号的装置。

如麦克风、留声机、扩音机、气压计光电管、门铃等Sensor-感知物理量的绝对值或变化量的装置的总称。

通常情况下,将温度、压力、流速、PH值、光及放射线等物理量的强度变换成信息采集系统有用的输入信号。

因此电视摄像机是一个敏感元件(sensor),而传感器(transducer)则是一种特殊的敏感元件。

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 所谓传感器是能感知有用信息,并能检知的设备。

• 功能:感知+采集+转换+传输+处理信息• 用途:能够取代甚至超出人的“五官”,具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或味觉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7665.87)《传感器通用术语》,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的定义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Copyright 南京理工大学陈文建2006因为电信号易于放大、反馈、滤波、微分、存储、和远距离传输,加之当代电子计算机只能处理电信号,所以通常狭义地说:传感器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一般为电量)的器件或装置。

《传感器与检测专业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专业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二版部分计算题解答————————————————————————————————作者:————————————————————————————————日期:第一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概论作业与思考题1.某线性位移测量仪,当被测位移由4.5mm 变到5.0mm 时,位移测量仪的输出电压由3.5V 减至2.5V ,求该仪器的灵敏度。

依题意:已知X 1=4.5mm ; X 2=5.5mm ; Y 1=3.5V ; Y 2=2.5V求:S ;解:根据式(1-3) 有:15.45.55.35.21212-=--=--=∆∆=X X Y Y X Y S V/mm 答:该仪器的灵敏度为-1V/mm 。

2.某测温系统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各自的灵敏度如下:铂电阻温度传感器:0.35Ω/℃;电桥:0.01V/Ω;放大器:100(放大倍数);笔式记录仪:0.1cm/V求:(1)测温系统的总灵敏度;(2)纪录仪笔尖位移4cm 时。

所对应的温度变化值。

依题意:已知S 1=0.35Ω/℃; S 2=0.01V/Ω; S 3=100; S 4=0.1cm/V ; ΔT=4cm求:S ;ΔT解:检测系统的方框图如下:ΔT ΔR ΔU 1 ΔU 2 ΔL(3分)(1)S=S 1×S 2×S 3×S 4=0.35×0.01×100×0.1=0.035(cm/℃) (2)因为:TL S ∆∆=所以:29.114035.04==∆=∆S L T (℃) 答:该测温系统总的灵敏度为0.035cm/℃;记录笔尖位移4cm 时,对应温度变化114.29℃。

3.有三台测温仪表,量程均为0_600℃,引用误差分别为2.5%、2.0%和1.5%,现要测量500℃的温度,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2.5%,选哪台仪表合理?依题意,已知:R=600℃; δ1=2.5%; δ2=2.0%; δ3=1.5%; L=500℃; γM =2.5% 求:γM1 γM2 γM3解:铂电电桥放大记录(1)根据公式(1-21)%100⨯∆=Rδ 这三台仪表的最大绝对误差为:0.15%5.26001=⨯=∆m ℃0.12%0.26002=⨯=∆m ℃0.9%5.16003=⨯=∆m ℃(2)根据公式(1-19)%100L 0⨯∆=γ 该三台仪表在500℃时的最大相对误差为:%75.2%10050015%10011=⨯=⨯∆=L m m γ %4.2%10050012%10012=⨯=⨯∆=L m m γ %25.2%1005009%10013=⨯=⨯∆=L m m γ 可见,使用2.0级的仪表最合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页

1.3 传感技术与新型敏感材料
定义:半导体材料、陶瓷材料和有机材料等称为新型敏感材料
特性:敏感材料的最基本特性是其敏感性,还具有工作可靠性、 可加工性和经济性。 半导体硅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达100以上,而金属应变片的灵敏 系数约为2,前者约为后者的50倍左右。

在选择敏感材料时,它的敏感特性是首要的, 其次根据工作条件考虑其它特性。
第25页
结论:利用场的定律构成的传感器,其形状、尺寸等参数决定 了传感器的量程、灵敏度等性能,故统称之为“结构型传感器”。 优缺点:它们具有设计的自由度较大、选择材料的限制较小等 优点,但体积一般较大,且不易集成化。
第26页
1.4.3 物质定律
欧姆定律等 特点:通常以这些物质所固有的物理常数加以描述,这些常数 的大小决定着传感器的主要性能。 利用半导体物质法则 压阻、热阻、光阻、湿阻等效应, 可分别做成压敏、热敏、光敏、湿敏等传感器件; 利用压电晶体物质法则 压电效应, 可制成压电传感 器等等,统称之为“物性型传感器”。 特点: 这种利用物质定律的物性型传感器,具有构造简单、 体积小、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易于集成化等特点。它是当代传感 技术领域中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传感器。
第22页
1.3.3 有机敏感材料
除了无机材料(指含有碳、氢或硅共价结合的化合物以外的 所有材料)可用作敏感器件以外,与之相辅相成的有机材料也可 用作敏感器件;
优点: ⑴ 有机材料柔性好,可加工成柔性器件; ⑵ 高分子材料易加工成均匀大面积器件; ⑶ 合成分子的自由度大,敏感特性多样化。
应该指出的是,有机材料并非都是高分子材料,也有低分子 结构的(如液晶)。通常的高分子材料几乎均为绝缘体,其电导 率非常低。 另外,利用有机材料的优点,掺入无机功能材料,构成有机 与无机的复合材料用作敏感器件。
第2页
第 1 章 传感技术概论
传感器中包含着两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其一,拾取信息; 其二,把拾取到的信息变换成与被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且便于 传输和处理的电学量 电压、电流、 电阻、电感、电容等
利用应变式力传感器 力以及可转换成力的物理量(如 扭矩、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均可使弹性体产生应变,引起贴 片电阻变化; 利用压阻式传感器 把压力转换成相应的电阻变化;
理想半导体在绝对零度时,其价(电子)带完全被电子占满, 电子不移动,即不能被激发到更高的能级。若温度升高或掺杂使部 分电子吸收足够的能量被激发到导带,并可以自由移动成为载流子。 价带中没有被电子占有的量子能级可看作带正电荷的粒子,称其为 空穴。跃迁电子与空穴形成电子-空穴对。 掺杂和温度是影响载流子浓度及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掺杂是半 导体材料之本,它决定了载流子的浓度。温度升高提供能量,载流
第13页

物理传感器中又可分为
1.物性型传感器
2.结构型传感器
1.物性型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功能材料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特性及 效应把被测量直接转换为电量的传感器。(依靠敏感元件材料本身 物理性质的变化来实现信号变换) 如利用压电晶体本身所具有的正压电效应而制成的压电晶体传 感器可以测量压力。又如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效应可制成光敏 电阻传感器。又如水银传感器。
第10页
2.磁学式传感器 磁学式传感器利用铁磁物质的一些物理效应而制成。 主要用于: 位移、转矩等参数的测量。
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被测非电量转换。
主要用于: 位移及厚度等参数的测量。
第11页
3.光电式传感器 光电式传感器是利用光电器件的光电效应和光学原理制成的, 它在非电量电测及自动控制技术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主要用于: 测量光强、光通量、位移、浓度、转速、计数等参数。
4.电势型传感器 电势型传感器是利用热电效应、光电效应、霍尔效应等原理制 成的。 主要用于:
温度、磁通、电流、速度、光强及热辐射等参数的测量。
第12页

5.电荷传感器 电荷传感器是利用压电效应原理制成的。 主要用于:力及加速度的测量。
6.半导体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利用半导体的压阻效应、内光电效应、磁电效应、 半导体与气体接触产生物质变化等原理制成。 主要用于: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磁场和有害气体种类、 浓度的测量。 7.谐振式传感器 谐振式传感器利用改变电或机械的固有参数来改变谐振频率的 原理制成。 主要用于:测量压力。
第5页
※ 三层函义: (1) 传感器是一个测量装置; (2) 在规定的条件下感受外界信息; (3) 按一规律转换成易于传输和处理的电信息。 有时也使用“变换器”一词,它和传感器虽有少许差别, 但往往把二者作为同意语来使用。
※ 传感器一词是使用最广泛的概括性用语。
第6页
1.2 传感器的分类
第1页
第 1 章 传感技术概论
1.1 传感技术有关的定义 1.2 传感器的分类 1.3 传感技术与新型敏感材料 1.3.1 半导体敏感材料 1.3.2 陶瓷敏感材料 1.3.3 有机敏感材料 1.4 传感技术与自然规律 1.4.1 守恒定律 1.4.2 场的定律 1.4.3 物质定律 1.6 传感器的一般性能指标 1.6.1 静态特性 1.6.2 动态特性
第23页
1.4 传感技术与自然规律
传感技术利用了自然规律中的各种定律、法则和基础效应。因 此,深入研究这些定律、法则和效应是理解、掌握和应用传感技 术的理论基础,且有助于传感技术的开发与推广。
1.4.1 守恒定律 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定律。
能量 动量 电荷量
它包括

守恒定律
第24页
1.4.2 场的定律 场的定律
第16页
定义: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生物活性物质选择性的识别来 测定生物化学物质的传感器。 原理:生物活性物质对某种物质具有选择性亲和力,也称其为 功能识别能力,利用这种单一的识别能力来判定某种物质的存在及 其浓度,进而利用电化学的方法进行电信号的转换。 构成及作用: 其一是:功能识别物质(如酶、抗原、抗体、微生物及细胞 等),其作用是对被测物进行特定识别。用特殊方法把这些识别物 固化在特制的有机膜上,从而形成具有特定的从低分子到大分子化 合物进行识别功能的功能膜; 其二是:电光信号转换装置,此装置的作用是把在功能膜上进 行的识别被测物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转换成便于传输的电信号或光 信号,其中最常应用的是电极,如氧电极或过氧化氢电极。
第17页
★ 变换装置直接关系着传感器的灵敏度及线性度。 ★ 生物传感器的最大特点是能在分子水平上识别被测物质。 ★ 它主要用于化学工业的监测及医学诊断等方面。
直接转换型传感器 根据传感器对信号的检测转换过程分为
间接转换型传感器 直接转换型传感器 是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直接转换为电信 号输出。如光敏电阻受光照时,电阻值会发生变化,它直接把光信 号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间接转换型传感器 是把输入给传感器的非电量先转换成另外一 种非电量,然后再转换成电信号输出。例如,采用弹簧敏感元件制 成的压力传感器就属于这一类,当有压力作用到弹簧上时,弹簧管 产生形变,传感器再把变形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第15页Biblioteka 电化学式传感器可分为:电位式、极普式和电解式传感器等。 它们的核心部分是离子选择性敏感膜。 其膜分为:1. 固体膜 2.液体膜 3.玻璃膜 4.单晶膜
5.多晶膜(属固体膜)
带正负电荷的载体膜和中性载体膜则是液体膜
用途:
电化学式传感器广泛用于分析气体、液体或溶于液体的固体成 分、液体的酸碱度、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的测量以及环保 监测中。
第21页
子浓度和迁移率都依赖于温度变化。另外,半导体的物理性能还受 到外场(如电场、磁场、温度场、机械外力、可见光和放射线照射 等)的影响。 以硅片为代表的半导体材料是最为广泛应用的传感器敏感材料。 这与半导体敏感器件理论的完善、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半导体敏 感器件制造的微细加工技术的应用密不可分。 1.3.2 陶瓷敏感材料 作为新型传感器材料的陶瓷,与一般传统陶瓷不同,它是把高 纯度原料微粒掺合在一起,经严格的工艺烧结成型,成为对外界条 件(如磁性、温度、压力和光强度变化等)特别敏感的材料,称之 为电子陶瓷,它包括压电(体)陶瓷、热释电体陶瓷、半导体陶瓷 和磁性陶瓷等。它具有经济、耐腐蚀、高硬度、易成型以及高温性 能稳定等优点。
2.结构型传感器是以材料的结构(如形状、尺寸等)为基础, 利用某些物理规律实现把被测信息转换为电量。(依靠传感器结构 参数的变化实现信号转变) 如电容式传感器和电感式传感器。
第14页

电化学式传感器是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把无机和有机化学物 质的成分、浓度等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最常用的是离子选择性电极,利用这种电极来测量溶液中的pH 值或某些离子的活度,如K、Na、Ga等。 电极的测量对象虽然不同,但其测量原理却大同小异,主要是 利用电极界面(固相)和被测溶液(液相)间的电化学反应,也就 是利用电极对溶液中离子的选择性响应而产生电位差,它与被测离 子活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故检出其反应过程中的电位差或由其影 响的电流值,即表示被测离子的活度。
第9页
电容式传感器是利用改变电容的几何尺寸、极板相对位置 或改变介质的性质和含量,从而使电容量发生变化的原理制成 的。 主要用于: 压力、位移、液位、厚 度、成分含量等参数的测量。
电涡流式传感器是利用金属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力线, 在金属内形成涡流的原理制成的。 主要用于: 位移及厚度等参数的测量。
传感器一般都是根据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特性、规律和 效应设计而成的。 一种被测量可以用不同的传感器来测量;
而同一原理的传感器,通常又可测量多种非电量。
按被测物理量来分
分类方法
物理型
按传感器工作原理分 电化学型 生物型
第7页
物理型传感器是利用某些变换元件的物理性质以及某些功能材 料的特殊物理性能制成的传感器。 大致有以下几种: 1.电学式传感器 电学式传感器是非电量电测技术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传感器。 常用的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