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原因及对策探讨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强原因及对策探讨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员工行为规范和准则,只有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发挥自身作用。
针对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分析了其深层次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对策。
标签:企业规章制度;执行力;原因;对策企业规章制度,是企业管理中各种管理条例、章程、制度、标准、办法、守则等的总称,用文字形式规定企业管理活动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企业里的方方面面都是由企业规章制度进行规范的,其作用相当于企业里的法规,它可以保障企业依法管理,安全平稳运行,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在现实中,企业通常制定了大量的规章制度,但是往往缺乏执行力,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
因此,企业应该把提升规章制度执行力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1 企业规章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1)盲目移植成功企业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在企业里具有正本清源的作用。
许多企业往往一厢情愿,盲目照抄照搬,不假思索移植外部成功企业的制度,不考虑这些制度能否适合企业自身的价值取向,造成外来制度水土不服,常常出现钱财没少花,效果却白搭的局面。
(2)规章制度贪大求全。
当今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往往内部规章制度数量众多,一个制度动辄十几页、几十页甚至上百页。
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企业的负责人常常有好大喜功的不良倾向,恨不得一个制度包罗万象,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进去,最终形成的规章制度往往鸿篇巨制,导致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缺乏可操作性,或执行成本过高,执行也就打了折扣。
(3)规章制度各自为政。
以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为例,在长期管理实践中,企业逐步形成HSE管理、质量管理、内部控制、财务管理、法律风险防控、防腐倡廉等管理体系,每个体系都有自己的主管部门,均形成了自己的制度、流程、标准。
由于各体系独立形成制度、流程、标准,不可避免造成制度之间重复交叉、矛盾与缺失。
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体系林立、各自为政的后果是基层无所适用,效率低下。
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现行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1.执法不严格、执行不到位在现行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执法不严格、执行不到位的问题。
这主要体现在执法部门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大,以及对于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缺乏有效监督和检查机制。
2.利益驱动导致失职和渎职另一个问题是利益驱动导致了一些执法人员失职和渎职。
有些执法人员往往会因为个人利益或关系而放弃或者变通执行制度的要求,导致制度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3.从上至下压力传导不畅由于上级对下级管理的压力传导不畅,一些基层单位或者个人可能会敷衍塞责或者懒政怠事,从而影响了制度的正常运行与执行。
4.信息透明度较低当前,在一些关键领域的相关信息公开程度较低。
这使得民众难以获知相关政策和措施对其产生何种影响,也难以全程参与监督与评估。
5.自然环境保护不力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由于利益冲突和监管不当,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无法有效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
这导致一些重要生态区域的破坏,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栖息与发展。
二、解决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加强执法力度与监督机制对于执法不严格、执行不到位问题,应加强执法部门的培训与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工作素养和专业水平。
同时,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并增加对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及相应处罚措施。
2.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为了防止利益驱动导致失职和渎职现象的发生,需要建立健全严明的责任追究机制。
执法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如有违反或失职情况出现时,将依法追究责任。
3.完善上下级管理压力传导机制在上下级管理关系中加强沟通与协作,并建立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上级对下级的管理要求应明确、具体,同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确保制度执行有力。
4.提高信息公开透明度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和措施的宣传力度,增加信息公开透明度。
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渠道,使民众能够更容易获知相关信息,监督政府和执法部门的工作。
5.加强自然环境保护意识与执法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对自然环境保护的共识,加强教育宣传力度。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

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调查及解决办法探讨[摘要]:提高制度的执行力,除设计合理的制度外,更要重的是加强制度执行中的管理、监控考核,强化领导作风,明确职责,坚持以人为本,提升人的素质,培育企业家文化,营造良好的制度制度执行文化。
[关键词]:制度落实调查解决办法制度最一般的含义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
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利益最大化,在生产与经营实践活动中制定的强制性规范,表现为各项规定、条例等。
近年来,企业面对内外压力和生产任务重、成本紧张、人员紧缺等严峻形势与诸多困难,要完成持续发展的既定目标,必须通过组织强制力的制度实施来保证。
鉴于企业在制度落实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执行欠到位的情况,笔者历时两个月的时间,对一企业的生产一线、机关后勤的11个基层单位,主要侧重于人事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激励机制管理等四个方面对制度执行情况及解决办法做了个调查,力求制度执行到位的办法和途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笔者本着“只有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才能求得解决问题办法”的思路,不回避问题矛盾,痛定思痛深挖结症,从基层、从实际、从群众出发,广泛征集意见寻求良药。
为了设计有价值的调查问题及访谈内容,准确了解企业制度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捕捉问题产生的根源。
首先与某单位的人事任用、安全管理、生产运行、激励考核等相关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设计了以“执行力不强导致落实不到位、宣传不到位使制度无从落实、与生产实际发生冲突不能落实、与人情世故冲突落实不到位、领导的作风影响制度的落实”等因素,以及强制职工落实、职工自愿落实和制度落实不到位的原因等几个方面为调查内容,从不同角度、职工心理接受程度等不同方面,通过问卷、座谈、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前线、后勤、机关等不同性质的单位、岗位的200余名干部职工进行调查。
通过对所反映的1200余条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其结果是:执行力不强的占36.8%,宣传不到位的占23.8%,与生产实际发生冲突的占9.7%,与人情世故冲突的占13.3%,领导的作风影响制度的落实的占16.4%。
制度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制度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一、制度落实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制度构建和完善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目标。
然而,在制度落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
1.1 制度执行不到位制度的出台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并规范行为。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制度的执行并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
一方面,一些负责执行的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正确理解制度的内涵和要求。
另一方面,有些人员可能出于种种利益考虑选择对相关制度进行规避甚至违法操作,从而导致制度无法顺利落实。
1.2 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制是保证制度有效运行和执行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实际中,监督机制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是监督主体不独立、权力过分集中所带来的问题。
当监督机构受干扰或者受其他利益因素影响时,往往难以有效履行职责。
其次是对于监督机构自身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的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问题,导致监督能力不足。
1.3 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问题一些制度在设计过程中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导致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存在问题。
例如,有些制度缺乏针对特定行业或地区的差异化规定,使得执行起来困难重重;还有一些制度对于社会变革的适应能力较差,无法及时跟进发展需求,这种情况下更容易诱发公众对制度秩序形成质疑。
二、制度落实的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保证制度的有效落实,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2.1 加强培训与管理首先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他们对于制度内涵和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建立健全专业培训机构和流程,确保从相关部门到执行岗位人员都具备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及制度内容所需的知识与技能。
2.2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保证制度落实有效性的关键。
首先,应建立一个独立、权威的监督机构,加强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同时,要完善监督法规和流程,加强对这个机构的监督和考核。
此外,还要鼓励公众参与监督工作,通过多方合作共同监督制度执行。
落实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落实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现代社会,制度的落实与执行是保证社会稳定和正常运转的关键。
然而,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制度执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落实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一、问题分析1.1 制度理解不足制度的落实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支持,但是由于一些制度内容繁杂,晦涩难懂,人们对其不够了解和认同,导致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
1.2 惩罚不力在执行制度时,如何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惩罚是一个重要问题。
有时候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惩罚措施,但是在具体执行时缺乏力度,导致违规行为得不到有效遏制。
1.3 执法欠缺公正落实制度需要执法部门的参与和支持,但是在一些地方存在执法不公正、滥用职权等现象,导致制度无法真正得到执行。
二、对策解决2.1 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提高人民群众对制度的理解和支持,我们应当加强对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可以通过开展广泛的宣传活动、制作易于理解的宣传资料、组织专题讲座等方式,将制度的内容和意义传达给广大人民群众,提高他们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2.2 完善制度内容制度的内容应该简明扼要、易于理解。
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的制度,可以通过解读、注释等方式进行释义和说明,以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
同时,也需要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反映他们的诉求和关切,确保制度内容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和需求。
2.3 加强监督力度要解决惩罚不力的问题,就需要加强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举报机制,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制度的执行,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违规行为。
同时,执法部门也要加强自身的管理和监督,确保执法工作公正透明。
2.4 严格执法纪律为了确保执法公正、力度适宜,执法部门应当加强自身纪律建设。
建立健全执法规范和执法操作规程,规范执法人员的行为准则,并加强对执法过程的监督,对存在滥用职权、不正当行为的执法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5 鼓励参与民主监督为了更好地解决制度落实问题,我们需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和监督制度的执行。
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制度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制度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在社会发展中,制度机制被视为一种运行规则和约束力,对于保障公平、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现实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了制度机制的有效运行。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这些问题。
1. 制度执行力不足有时候我们会发现,某些好的制度很难得到有效地执行。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权威性和监管力度不够。
在一些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对于制定的政策执行不力,导致其纸上谈兵,无法真正落地见效。
同时,在企事业单位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管理人员或决策者不能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致使一些有效的制度无法有效推动。
2. 信息传递和沟通不畅另一个问题是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不畅造成的。
在大型组织或政府机构中尤为明显,信息需要通过各个部门传递,并且需要确保准确、及时地到达目标群体。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常常出现信息丢失、错漏等情况,导致制度执行时的不确定性和混乱。
因此,加强信息传递和沟通渠道建设,提高及时性和准确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3. 利益冲突导致制度瘫痪由于各利益相关方的存在,往往使得制度机制在执行过程中受到阻碍。
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与政府、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冲突。
当这些利益冲突无法得到有效协调或解决时,可能导致有关制度无法有效推行。
因此,在制定和实施制度机制时应充分考虑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并加强沟通合作,找到平衡点。
4.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最后一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一个完善的制度必须包含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纠正的力量。
然而,在现实中常常出现监管不力、执法不公等情况,导致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因此,建立更加严格、公正、透明的监督和约束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针对上述制度机制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来改善和解决。
1. 增强制度执行力为增强制度执行力,需要加强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组织管理能力。
政府应建立监管体系,并加大执法力度,确保制定的政策和规定得到有效执行。
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一、引言制度执行是指政府或组织将制定好的规章制度付诸实施的过程,是保证制度有效运行和实现目标的重要环节。
然而,在现实中,制度执行常常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顺利、不完善等,导致制度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解决制度执行问题,提高制度执行效果,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制度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主要问题及分析1. 制度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制度执行过程中常常存在效率低下、执行力度不够、执行步骤繁琐等问题。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对制度目标的认识不足、执行者的能力不足、执行过程的复杂性等。
这些问题导致制度执行效果不佳,制度层层推进的过程中出现断层。
2. 制度执行中的权力滥用问题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一些执行者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利,不遵循制度规定,甚至逆向操作,从而消解了制度的约束力。
这种权力滥用现象严重损害了公平公正的原则,导致执行结果失去公信力和可信度。
3. 忽视制度执行的监督问题制度执行需要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其公正、透明和有效。
然而,现实中存在着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方式落后等问题。
这种忽视制度执行的监督问题导致执行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和行为止于表面的现象频发。
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制度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往往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压力,很难做到忠诚于制度执行。
此外,对于执行者的表现,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导致执行者缺乏积极性和动力,从而影响制度执行效果。
三、对策研究1. 加强制度执行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为了提高制度执行效果,需要对制度执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
首先,制定明确的执行目标和指标,确保制度执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其次,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执行者的执行能力。
最后,简化执行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繁文缛节,提高执行效率。
2. 健全制度执行的监督机制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是确保制度执行公正、透明和有效的重要保障。
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渠道和监督机构,增加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力度,确保各个执行环节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检测。
浅谈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2008年12月12日15:30:35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以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调节矛盾和冲突,降低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提升综合竞争力是构建合规文化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提出了找准制度建设“风向标”,搭建梯次制度模型,不断推进制度落实,扭转制度执行不力局面的建议,对增强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力进行了探讨。
一、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外乎以下“三不”:管理者重视不够。
管理者是信用社制度建设的“风向标”,既要明确信用社需要什么方面的制度,也要明确信用社需要什么内容的制度,避免制度内涵宽泛而无从入手;既要因势利导地侧重解决信用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又要统筹兼顾、系统考虑信用社的制度建设,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既要以敏捷的反应制定制度,更要以表率的行为推进制度落实,避免疏于监控而使制度流于形式。
负责人推动不力。
管理部门是信用社制度建设的“马达”。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可谓“始作俑者”。
从制度策划、制度编写、制度完善,到制度的发布实施,部门功不可没。
可以说每项制度的背后,都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每个条款的内容,都折射出智慧和理性的光芒。
但是由于部门忙于各种应急性事务而无暇顾及,制度发布后就算告一段落,顺其自然了。
制度推进过程中不能做到宣贯、辅导、监督、检查、考核环环相扣,怎么能落实到位呢?执行者理解不透。
基层信用社是制度落实的着力点。
信用社主任或对口业务条线管理部门是制度落实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制度传达方式多以文件形式发给下属单位,或以电子文本形式发给业务对口部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单位业务繁杂,对制度解读不细、不全、不透、不准,制度落实到位又从何谈起呢?由于有了上面的“两不”,产生这种对待制度的不严肃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不”现象的存在,使得制度约束如同隔靴搔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及对策
2008年12月12日15:30:35 来源:中国金融界网
制度是约束人们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一套行为规则。
以有效的制度安排来调节矛盾和冲突,降低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提升综合竞争力是构建合规文化的关键。
本文分析了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提出了找准制度建设“风向标”,搭建梯次制度模型,不断推进制度落实,扭转制度执行不力局面的建议,对增强农村信用社制度执行力进行了探讨。
一、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
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外乎以下“三不”:
管理者重视不够。
管理者是信用社制度建设的“风向标”,既要明确信用社需要什么方面的制度,也要明确信用社需要什么内容的制度,避免制度内涵宽泛而无从入手;既要因势利导地侧重解决信用社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又要统筹兼顾、系统考虑信用社的制度建设,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既要以敏捷的反应制定制度,更要以表率的行为推进制度落实,避免疏于监控而使制度流于形式。
负责人推动不力。
管理部门是信用社制度建设的“马达”。
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管理部门可谓“始作俑者”。
从制度策划、制度编写、制度完善,到制度的发布实施,部门功不可没。
可以说每项制度的背后,都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和汗水;每个条款的内容,都折射出智慧和理性的光芒。
但是由于部门忙于各种应急性事务而无暇顾及,制度发布后就算告一段落,顺其自然了。
制度推进过程中不能做到宣贯、辅导、监督、检查、考核环环相扣,怎么能落实到位呢?
执行者理解不透。
基层信用社是制度落实的着力点。
信用社主任或对口业务条线管理部门是制度落实的关键。
目前,我们的制度传达方式多以文件形式发给下属单位,或以电子文本形式发给业务对口部门。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基层单位业务繁杂,对制度解读不细、不全、不透、不准,制度落实到位又从何谈起呢?由于有了上面的“两不”,产生这种对待制度的不严肃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三不”现象的存在,使得制度约束如同隔靴搔痒。
挖掘其思想根源,是“三种心理”在作祟:
“效益至上”的心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社背负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压力。
历史包袱沉重,资产质量低劣,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范围窄、金融创新能力差,市场份额差距较大等,难于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
于是,部分管理人员潜意识里将效益好坏作为衡量信用社优劣的唯一标准,曲解“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产生了“效益至上”的心理;部分信用社就坡下驴,一俊遮百丑,以效益好为“保护伞”,游离于制度之外,甚至凌驾于制度之上。
“和气生财”的心理。
虽然“和为贵”在日常人际交往过程中有利于促进“和谐环境”、“和谐社会”建设,但是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却往往会使制度落实不了了之。
尤其是为了确
保绩效考核中得高分,制度制定者和制度执行者都可能会出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现象,以得到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结果。
得过且过的心理。
注重制度建设是农村信用社的优良传统。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缺乏完整性、可操作性,或制度执行缺乏得力的推动措施,滋生了个别单位或个别人得过且过的心理。
其理由是制度太多无从下手,制度变化快不必当真、制度繁琐不适用我,制度缺失管不着我。
二、扭转制度执行不力的建议
通过探索制度执行不力的原因并挖掘其思想根源,提出下面三条建议:
(一)以战略眼光审视制度,建立制度管理网络
一是以层级为标准,搭建梯次制度模型。
即宏观层面,由国家、监管部门及省联社制定政策性强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等;中观层面,由市级管理部门制定有针对性、约束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微观层面,由县级管理部门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各项规章制度。
并且,上一层面是下一层面制度制定的依据和准绳;下一层面是上一层面制度的细化和量化过程。
各层面制度相辅相成、互为支撑。
二是以业务为单元,构建树状制度体系。
各业务条线可根据管理条线性质,划分具体的、不同的业务单元,规定出业务主责部门,对业务体系涉及的所有制度进行梳理,明确各分项制度的侧重点和相互关系,并且明确本业务与其他业务的关联度和制度对接点,保证制度体系运行顺畅、管控无盲点,勾画出制度网络图,并将制度变化即时体现在网络图上,动态管理。
(二)以务实态度推行制度,确保制度执行到位
一是领导要发挥表率作用。
建议制定制度的业务部门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准确描述出制度的目的和要求,帮助领导尽快建立起清晰的制度网络,利于其随时发现制度执行不力之处,增强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领导也要为与业务部门在制度理解上达成共识创造条件,主动安排时间、地点与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互相启发、互相激励。
二是部门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全力以赴贯彻制度。
在贯彻制度的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与领导充分沟通,获得领导的信任、支持和充分授权;另一方面密切与基层联系,有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制度落实。
三是基层要坚持“三老四严”、“四个一样”,执行制度不折不扣。
在制度落实过程中,基层不能有惰性心理,既要勤于思,又要敏于行;不能有藏掖心理,既要敢于自我否定,又要勇于自我发展;不能有怕麻烦心理,既要对照标准找差距,又要对应工作找准绳;不能有应付心理,既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又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
(三)以求真精神评价制度,谋求制度持续改进
一是设立制度评价部门,明确工作责任。
一般来说,可由建立制度网络的牵头部门为制度评价部门,因为这一部门多为综合性部门,而且获得持续改进的制度也要由这一部门再现于信用社制度网络。
制度评价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制度评价;业务主责部门负责制度的日常辅导、监督、检查和考核。
二是规定制度评价程序,确保评价质量。
每季度或每半年,由制度评价部门组织业务主责部门、制度关联的横向部门及基层信用社召开制度评价分析会。
通过分析形成“制度持续改进意见”,会后要由制度评价部门完成可行性和必要性的调研分析,并做出“关于‘制度持续改进意见’的审定意见”,在得到业务主管领导的批复后,完成该业务制度体系、制度网络相关内容的更新。
三是监控制度执行情况,谋求持续改进。
针对制度改进后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实施再分析、再完善、再总结、再提高,做到循环递进,螺旋上升,形成持续改进、不断创新的制度运行机制,努力建设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制度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