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合集下载

作业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作业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上阐述: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成果。

毫无疑问,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并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上来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人民生活普遍显著改善。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仍然存在三个显著特点:一是人口多,素质低;二是资源少,消耗高;三是发展很不平衡。

这既是不发达的标志,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短时间内是难以办到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极其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极其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极其基本特征?解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的科学概念。

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从时间上讲,它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初级阶段。

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过渡时期,也不同于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是不能逾越,也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

党的十三大曾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两层含义。

党的十三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的界定亦不断拓展。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以下三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这是对我国社会性质的界定,说明在社会形态的本质方面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更不是资本主义的社会。

在当代中国,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

这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我国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阶段,急于求成。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水平和程度的认定,说明我国生产力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上改变,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方面,与科学社会主义所规定的社会基本特征还有较大的距离。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三是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过程。

我们要做长时期的努力奋斗,而不能有丝毫懈怠。

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方位、运作过程的确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由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构成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学者们普遍认为,在这个阶段,我们主要需要实现三个方面的任务: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

有许多人误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把它看作过渡阶段而没有重视它的科学内涵和主要特征。

实际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以下几点主要特征:首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科学阶段。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全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由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构成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这表明,只有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顺利过渡到更高阶段。

其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实践阶段。

因为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增强国家实力和综合国力,而这些任务都必须在实践中去完成。

只有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个阶段的历史使命。

其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探索阶段。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需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和制度建设。

因此,只有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在这个阶段持续推进。

最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发展阶段。

这是因为,只有通过不断发展,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建设和共同富裕。

这就需要坚持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稳步推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包含科学、实践、探索和发展等多重主题的历史阶段。

我们需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特征,并不断总结经验,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不断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进。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阶段,对于正确把握和认识这个阶段,不仅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发展和建设,更是关乎我们全体人民的幸福和美好未来。

因此,要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和内涵,认真落实它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中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的第一个阶段,即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阶段。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 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现代化建设。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总体特征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精神和要求1. 不能搞阶级斗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已经基本消灭了地主、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是路线斗争,即正确处理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关系。

2. 经济建设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 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制。

要建立和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确保公民的权利和利益得到法律的保护。

4. 改进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

要加强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三、尊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规律,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发展的阶段,是我们充满信心、激情和希望的阶段。

我们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秉持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尊重和遵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规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我们国家的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胜利。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特征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特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特征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经历的特定阶段。

正确认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立足点。

关键词:初级阶段内涵特征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

胡锦涛同志也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些论断明确告诉我们,我们国家目前正在进行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的工作要一切仍然要从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在当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下,正确理解和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特征,对于指导我们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学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对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进行正确认识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它涵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体现了民主与法治、公平与效率、活力与秩序、科学与人文、人与自然的有机统一。

它充分体现了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视野,它要求我们必须从变化着的世情、国情、党情出发,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和规律,自觉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状和走势,更加科学地确定工作思路,更加科学地调配资源和力量,更加科学地设置社会主义有效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主动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正确认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考虑整个社会所处的历史阶段,考虑一个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等基本国情,考虑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占有少,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科技教育文化落后等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涵义和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无论革命和建设,都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指出:“认识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的和不利的现实因素,特别是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和它的变化。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邓小平和我们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

这一判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提出过设想。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将未来的共产主义按照成熟程度的不同,划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和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

马克思的这一设想是在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一般结论。

但是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社会主义并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诞生于经济社会发展还相当落后的国家。

这就决定了在现实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的问题上不能简单地照搬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结论。

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科学分析和判断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便成为社会主义实践面临的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的深化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对人类社会形态作出了科学划分。

——从社会制度的角度划分,有五种形态说,即“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的生产方式。

后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概括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公社制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

——从社会关系的角度划分,有三种形态说。

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是第二大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形成了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

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提前考试大作业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目:1、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2、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说明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的相互关系。

1、分析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八个字,有两层基本含义: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这两层含义,既说明了社会性质,又说明了社会发展程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与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它一方面说明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不是资本主义,更不是封建主义;另一方面又说明它不是已经得到充分发展了的社会主义,不是比较发达阶段和发达阶段,而只是它的不发达、不成熟的初级阶段。

这两者缺一不可,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

只有把“社会主义”和“初级阶段”这八个字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才能够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住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避免片面性。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注意用词!)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即使正确地确定了社会性质,如果不能正确地分析它的发展程度,同样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只有全面地认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社会性质同发展程度统一起来,从它们的统一性中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才能既同那些囿于传统观念,超越阶段,追求不切实际的纯而又纯的社会主义,对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事物百般挑剔、横加指责的“左”的错误观点,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划清界限;又能同那种在西方经济政治理论的支配下,怀疑和否定我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右的错误主张,从理论和实践上彻底划清界限。

也只有持这样的观点,才能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的基本特征和历史任务,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明辨是非,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的方向。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线。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线。

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涉及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以及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本文将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中国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还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资源贫乏、经济文化落后,这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逐步实现现代化。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

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道路是,通过逐步实现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方针。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2.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社会主义事业的正确方向。

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革,加快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1.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上阐述: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已经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已经被消灭,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已经得到初步的发展。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艰苦奋斗所取得的胜利成果。

毫无疑问,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并将沿着社会主义方向继续前进,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上来讲: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

人民生活普遍显着改善。

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仍然存在三个显着特点:一是人口多,素质低;二是资源少,消耗高;三是发展很不平衡。

这既是不发达的标志,也是制约发展的因素。

改变和解决这些问题,难度很大,短时间内是难以办到的。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

所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江泽民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否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从而整个经济社会生活是否牢牢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

新民主主义社会公有制经济虽然处于领导地位,但不是社会经济的主体。

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由此决定的根本任务也不同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发展程度还比较低,但它毕竟属于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起来了的新社会的范畴。

而新民主主义社会则属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还没有建立、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九大特征
党的十五大从九个方面全面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作出新的概括。

1.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上: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2.产业结构状况上: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
3.经济运行方式上: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4.文化教育发展水平上: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5.人民富裕程度上: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6.地区发展状况上: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7.体制改革上: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
8.精神文明建设上: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9.国际比较上: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第一条和第九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的总概括,其他七条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点和历史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展开。

这九条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历史发展的过程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