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草种植利用的体会与建议
苜蓿种植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讨苜蓿的种植技术,包括选地与整地、施肥、播种期选择、播种方法、养护管理等方面,以期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为苜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苜蓿种子、厩肥、磷肥、氮肥、有机肥、农药等。
2. 实验方法:(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中性或微碱性砂壤土或粘壤土。
整地时,深翻土壤,确保土壤平整、无杂草,墒情良好。
(2)施肥:在整地时施入厩肥和磷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在播种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500千克,过磷酸钙20~30千克作为底肥。
在播种后,根据生长情况适时追肥,以氮肥为主,每亩可追施硫胺10千克。
(3)播种期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在干旱地区,早春顶凌播种,即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有灌溉条件时,4月下旬至5月上旬播种较好。
(4)播种方法: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土壤表面,根据种子大小选择适宜的播种深度。
播种后,如遇雨土壤板结,要及时除板结层,以利出苗。
(5)养护管理: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浇水。
去除周围的杂草,保证苜蓿草的生长环境。
定期施肥,注意不要过量。
注意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出苗率:在播种后10天,苜蓿出苗率达到90%以上,表明播种方法合理。
2. 生长状况:苜蓿生长期间,土壤墒情良好,植株生长旺盛,叶色浓绿,无病虫害发生。
3. 产量:经过三个生长周期,每亩苜蓿产量达到500千克,比对照田块提高30%。
4. 品质:苜蓿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适合作为饲料和青贮原料。
四、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证实了苜蓿的种植技术是可行的,能够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
2. 在苜蓿种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
(2)合理施肥,保证土壤养分充足。
(3)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播种方法,提高出苗率和成活率。
(4)加强养护管理,保证苜蓿的正常生长。
(5)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确保苜蓿品质。
紫花苜蓿栽培与利用

紫花苜蓿栽培与利用紫花苜蓿栽培与利用一、品种选择(一)品种选择的基本原则:1.根据区域特点选择符合当地生产条件的适宜秋眠级品种。
根据不同品种生长期长短和抗寒能力,把苜蓿分成9个秋眠级水平,秋眠级为1的品种抗寒能力最强,秋眠级为9的品种无休眠性,抗寒能力最差。
秋眠级越低的品种春季返青晚,刈割后的再生速度慢,生产潜能也越低;而秋眠级高的品种,春季返青早,刈割后再生速度快,生产潜能明显高于秋眠级低的品种。
综合产量和抗寒能力,辽宁地区在引种秋眠级为2-4的品种较易成功。
2.选择高产、优质的品种。
选择品种时不但要考虑品种的产量优势,还必须考虑苜蓿的质量性状。
产量突出、蛋白质含量高、茎秆较细、叶量丰富、叶片颜色较深的品种较为理想。
3.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
不但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还能避免使用农药造成污染。
日本和南韩等苜蓿进口大国,对苜蓿的农药残留量有严格的要求,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减少农药用量,对生产出口苜蓿至关重要。
4.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
在机械化作业中,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可显著降低收获过程中造成的损失,大大提高生产效益。
(二)品种选择的基本方法由于苜蓿不同品种在产量、品质、抗逆性、适应性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选择苜蓿品种应由本地区草原科研或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引种观察、小区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大区试验及推广,确定适宜本地区的某些品种,农户再从中择优选取。
切不可不经正常试验程序,盲目大面积种植,以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苜蓿种子主要包括进口种子和国内自产种子两大类。
进口种子一般都经过清选、消毒、种子包衣等处理,种子纯度和芽率较高,种子质量有保障,价格较高;国产种子质量不一,特别是一些不是专门繁种基地产出的种子,种子成熟度、纯度及芽率较低,但自产种子尤其是自产地方品种一般品种适应性较好。
(三)播种前种子的处理自产种子中含有较多的杂质和秕种子,必须经过清选,使种子净度和发芽率均达到85%以上。
种植苜蓿工作总结

种植苜蓿工作总结
苜蓿是一种优质的牧草,对于牧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苜蓿的种植工作,现在我来总结一下这段时间的工作成果和经验。
首先,我们选择了适合苜蓿生长的土地,并进行了充分的土壤准备工作。
我们进行了土壤的翻耕和施肥,确保了苜蓿种子的生长环境。
在选择种子的过程中,我们也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和比较,最终选择了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的优质苜蓿种子。
在种植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要求进行了播种和管理工作。
我们控制了播种的密度和深度,确保了苜蓿种子的生长。
在苜蓿生长期间,我们进行了及时的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了苜蓿的生长健康。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苜蓿生长茂盛,质量优良,得到了牧场主的一致好评。
我们不仅保证了牧场的牧草供应,还提高了牧场的经济效益。
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首先,我们要充分了解土地的情况,选择适合苜蓿生长的土地进行种植。
其次,我们要选择优质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植技术要求进行管理。
最后,我们要及时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苜蓿的生长健康。
总的来说,种植苜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牧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种植技术,为牧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苜蓿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研究

苜蓿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研究引言: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实现可持续农业的过程中,苜蓿草作为一种重要的牧草资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苜蓿草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角色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苜蓿草的生态保育作用1. 促进土壤保持和改良苜蓿草具有深根系统,能够有效地固定土壤,并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其根系能够分解有机质,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2. 丰富生态系统多样性苜蓿草作为一种花草植物,能够吸引大量的蜜蜂、蝴蝶等昆虫,提供良好的觅食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 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苜蓿草富含优质蛋白质,可作为牧草供给动物食用,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依赖。
同时,其根瘤中的固氮细菌能够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供植物吸收的氨态氮,减少对化肥的需求。
二、苜蓿草在养殖业的应用1. 提高牧草质量苜蓿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具有高营养价值,能够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将苜蓿草作为饲料添加到牧草中,可增加动物的产奶量和肉质质量,提高养殖效益。
2. 保护牧场和改善畜牧环境苜蓿草生长迅速、覆盖茂密,能够抑制杂草的生长,保护牧场的生态环境。
同时,苜蓿草的根瘤能固定氮气,减少土壤中的氮素流失,改善畜牧环境。
三、苜蓿草在农业循环利用中的作用1. 作为有机肥料苜蓿草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和养分的植物,将其作为绿肥或堆肥添加到土壤中,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 生物质能源的生产苜蓿草的茎秆和根部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
通过将苜蓿草进行压榨或发酵,可以提取出生物质燃料,促进替代能源的发展。
四、苜蓿草的经济效益1. 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苜蓿草具有高营养价值和良好的品质,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作为肉类和乳制品的饲料,苜蓿草的应用能够增加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收益。
2. 创造就业机会苜蓿草的种植、收割和加工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苜蓿草的稳产措施与生长调控技术

苜蓿草的稳产措施与生长调控技术随着人们对可持续农业的追求不断增加,苜蓿草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牧草,越来越受农民和牧场主们的青睐。
然而,苜蓿草的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生长不均匀、产量波动等,为了实现苜蓿草的稳产,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措施与技术。
本文将介绍苜蓿草的稳产措施与生长调控技术,帮助农民和牧场主更好地生产和管理苜蓿草。
苜蓿草的稳产措施主要包括土壤管理、良种选择和合理的农业控制手段。
首先是土壤管理。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对于苜蓿草来说尤为重要。
良好的土壤质量可以提供丰富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对苜蓿草的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农民和牧场主应该定期进行土壤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添加合适的肥料和改善剂,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适宜的酸碱度。
此外,避免过度灌溉和过度施肥,以免造成土壤质量下降和环境污染。
其次是良种选择。
选择合适的苜蓿良种对于稳产至关重要。
在选择苜蓿良种时,农民和牧场主应该考虑苜蓿的种植环境、耐受性和产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农民和牧场主可以选择具有良好适应性、耐病性较强和高产量的苜蓿良种。
同时,要注重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苜蓿品种,以确保良种在特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稳定产量。
最后是合理的农业控制手段。
农业控制手段包括适时的灌溉、合理的施肥和有效的病虫害防治等。
对于苜蓿草来说,适时的灌溉对于保持其生长稳定和产量均衡至关重要。
适当的灌溉水量可以避免苜蓿草的生长受限,并提供足够的水分保持其生长和发育。
另外,合理的施肥可以提供苜蓿草所需的养分,保持其生长茁壮,但过度施肥也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注意施肥的科学性和适度性。
此外,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苜蓿草生产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对于维护苜蓿草的稳产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上述稳产措施外,科学家们还开发了一系列苜蓿草的生长调控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苜蓿草的产量和品质。
其中包括逆境胁迫下的调控技术、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和养分利用效率提高技术等。
苜蓿种植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苜蓿种植技术的改进与优化概述:苜蓿是一种重要的牧草植物,广泛用于畜牧业、环境保护和农田改良等领域。
然而,苜蓿种植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生长缓慢、抗逆能力不强等。
为了改善苜蓿的生长状况和提高其适应性,在种植技术上进行优化和改进是必要的。
改进与优化的技术措施:1. 土壤改良:苜蓿喜好生长于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
因此,对土壤进行改良是关键。
可以加入腐熟的有机肥料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
同时,加入适量的砂土和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和pH值,有利于苜蓿的生长。
2. 种子处理:苜蓿的种子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弱,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为了改善种子的发芽率和抗病虫害能力,可以经过一系列的处理措施。
首先,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菌的污染。
其次,可以进行营养液浸泡,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最后,可以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挑选出质量好的种子进行种植。
3. 合理施肥:苜蓿对氮的需求较高,因此在种植过程中要合理施肥。
可以选择有机肥料和化肥的结合,提供充足的氮源。
此外,对于长期种植苜蓿的土壤,可以适量添加磷肥和钾肥,给予苜蓿全面的营养供应。
4. 控制病虫害:苜蓿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其生长和产量。
因此,合理控制病虫害是种植苜蓿的重要环节。
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的综合措施,定期喷洒农药,清除病虫害的源头,以保持苜蓿的健康生长。
5. 合理刈割:苜蓿的刈割时间和频率对其生长和养分积累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苜蓿刈割的最佳时间是在花序刚刚全部绽放前。
此时,苜蓿的养分积累最高,但晚于此期会导致养分流失。
刈割的频率也需要根据地区气候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整,以保持苜蓿的生长和产量。
6. 合理灌溉:苜蓿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给。
合理的灌溉措施可以提高苜蓿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一般来说,苜蓿生长初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不宜过度浇水,以防止发生根系腐烂。
在苜蓿生长后期,可以适当减少灌溉次数,增加土壤透气性。
7. 合理轮作:苜蓿的连作可能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病虫害增加。
苜蓿工作总结

苜蓿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苜蓿工作,并且有了一些收获和体会。
苜蓿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不仅仅是为了养殖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更是为了保护土壤和改善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对苜蓿工作的总结和体会。
首先,苜蓿工作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苜蓿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观察和照顾,确保苜蓿能够茁壮成长。
同时,还需要及时采摘和储存苜蓿,以确保其营养价值和品质。
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对苜蓿的细心呵护和耐心等待。
其次,苜蓿工作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
在苜蓿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地选择种植时间和方法。
同时,还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苜蓿的产量和质量。
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最后,苜蓿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和责任心。
在苜蓿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协调,确保苜蓿能够顺利生长和收获。
同时,还需要每个人都对苜蓿工作负起责任,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这些工作都需要我们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总的来说,苜蓿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需要我们具备耐心和细心,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支持,以及团队合作和责任心。
通过这段时间的苜蓿工作,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苜蓿工作的重要性和价值。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为苜蓿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苜蓿工作总结

苜蓿工作总结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有幸参与了苜蓿工作,这段经历让我收获颇丰。
苜蓿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首先,苜蓿工作需要细心。
在整理和种植苜蓿的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每一株苜蓿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问题,以确保苜蓿能够健康茁壮地生长。
这需要我们对苜蓿的生长习性和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提供适当的管理和照料。
只有细心观察和细致管理,才能让苜蓿茁壮成长。
其次,苜蓿工作需要耐心。
苜蓿的生长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整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有时候,我们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保持耐心,不断尝试和学习,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最后,苜蓿工作充满挑战和乐趣。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挑战,需要不断思考和创新,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看着苜蓿一点点生长壮大,也会给我们带来莫大的满足和成就感。
这种挑战和乐趣让苜蓿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
总的来说,苜蓿工作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工作。
通过这段经历,我学会了更加细心和耐心地对待工作,也体会到了解决问题和取得成就的喜悦。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更好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苜蓿草种植利用的体会与建议原崇德∗ 王树兵 王进平 周永香(山西省阳城县畜牧局 山西阳城 048100)[摘 要] 苜蓿草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牧草品种。
山西省阳城县近年来相继实施了多项草地建设项目,累计完成苜蓿草种植955hm2。
实践证明:1、适时播种是苜蓿草种植成功的关键,春播、夏播、秋播和临冬寄籽播种,其播种效果不同,尤以秋季播种效果最好,临冬寄籽播种可以有效避开农时,而春季干旱和夏季暴雨、烈日对苜蓿草播种极为不利。
2、科学管理是实现稳产高产的保障,要做好锄草清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性田间管理工作,使苜蓿草的应有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3、合理利用是提高种草效益的有效途径,要把种草与养畜、规模化苜蓿生产与草产品开发加工以及苜蓿草与奶业生产有机地联合起来,并要加强草地建设项目管理,通过项目建设促进苜蓿草的有效利用,从而得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兼顾同步提高。
[关键词] 苜蓿 种植 利用 草产品开发 产业化生产苜蓿草是世界上栽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最大的饲料作物。
随着我国畜牧业向产业化方向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生态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强,被誉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不断增加。
阳城县从1999年开始相继实施了“省级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草地建设工程”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草场建设项目”,累计完成苜蓿草种植955hm2。
现就苜蓿草种植利用与产业化生产谈几点体会和建议。
1自然概况阳城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边缘,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汇处。
境内山峦起伏,河流交织。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高而中间低,构成了全县高中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低山——丘陵区和河谷区五大地貌单元。
最高海拔1998m,最低海拔310m。
全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气温回升较快,夏季炎热多雨,且分布不均匀,年平均降雨量659mm,平均气温11.7℃,平均日照时数2572.4h,≥10℃有效积温4000 ℃,无霜期188天。
较为充足的水、光、热资源为农作物的生长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同时也具备了苜蓿草生长繁殖的环境条件.2草地建设项目简介2.1 省级苜蓿种子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该项目设计规模333.3hm2,于1999——2001年建设,共种植苜蓿种子田373.3 hm2,2002年保留产种面积 254.9hm2,品种为陇东苜蓿。
∗作者简介:原崇德(1964-),男,畜牧师,主要从事草地饲料、繁育改良等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
2.2 国家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草地建设工程该项目一期工程规划建设人工草地333.3hm2,于2000年完成苜蓿草人工草地建设328.6 hm2;二、三期工程规划人工草地200hm2在建,其中2002年度已完成153hm2。
2.3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草场建设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苜蓿草人工草地100hm2,于2002年实施,现已全部完成。
3苜蓿草种植利用 的几点体会3.1 适时播种是苜蓿草种植成功的关键3.1.1 春旱对播种效果的影响苜蓿草在北方地区适宜的播种期为3—9月份,但我们近几年的实践认为,在晋东南地区秋季即9月份播种最为适宜。
阳城县素有十年九旱之说,尤以4——6月份的“卡脖旱”发生较为频繁,苜蓿草虽然耐旱,但春季播前播后长期无雨,也往往会造成出苗困难,或幼苗长势缓慢甚至死亡。
1999——2001年恰逢连续三年春旱,这期间种植的苜蓿种子田效果就很不理想。
特别是2001年春季3、4、5月份连续三个月滴雨未降,给春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而2002年春季多雨,我们抓住5月底的有效降雨,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草场建设项目区寺头乡的11个村一次播种51.6hm2,出苗率与成苗率都达90%以上,种植效果很好,但随之杂草侵害程度也较大,给田间管理带来较大麻烦。
1999—2002年春季种植与出苗情况如下表(单位:hm2):种植面积 出苗率80%以上 出苗率50-80% 秋季保苗1999年春 79.8 32.8 8.741.52000年春 16.2 23.639.82001年春 3、4、5月无雨未播种2002年春 120.8 120.8120.83.1.2 夏季暴雨和烈日对出苗及幼苗生长极为不利夏季6—8月份雷雨季节,苜蓿草播种后如遇暴雨袭击,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尽管种子发芽,却无法破土而出,致使播种而不出苗。
即使出苗后在炎炎赤热的阳光暴晒下,地表温度高达40℃以上,刚出土的幼苗会因灼伤而死亡。
一些山地农田因未整平,在低凹处如遇暴雨积水也会造成幼苗死亡。
阳城县芹池镇马庄村,1999年7月份对2.7hm2苜蓿种子田连续播种三次,均遭暴雨袭击和烈日暴晒,成苗率不达10%。
因此苜宿草的播种最好应避开6—8月份雷雨季节,特别是6月中下旬至8月中旬。
3.1.3 苜蓿草秋季播种效果最好近几年的实践证明,苜蓿草秋季播种成功率最高,即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最为适宜,据试验,10 月15日播种的苜蓿草仍能安全越冬。
秋季播种,一是秋雨绵绵,土壤墒情较好,温度适宜,对苜蓿草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极为有利;二是由于杂草长势减弱,使苜蓿草幼苗免受杂草侵害,有利于田间管理。
三是秋冬季节有利于苜蓿草蓄积养分,促进次年再生,特别是苜蓿种子田经冬季寒冷刺激,能够增加次年种子产量。
3.1.4临冬寄籽播种可以有效避开农时根据实践,秋季播种如遇到秋收农忙季节或干旱,错过苜蓿播种的最佳时期,采用临冬寄籽播种(顶凌播种),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一是可以避开秋收的农忙季节,不与农作物争农时;二是可以充分利用早春化冻后的土壤水份,避免春播干旱对出苗的影响;三是当年便可获得较高的产草量。
2000年,在实施国家级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建设过程中,寺头乡吉庄村由于秋季农忙,有3hm2已整好的土地,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期,12月中旬,我们利用临冬前,夜间已经结冰,白天又可以化冻,而苜蓿种子在低温下不能发芽的特性下种,2001年春,天气转暖,土地解冻,播种的苜蓿种子开始发芽,幼苗整齐健壮,并有效抑制了杂草的侵害。
3.2 科学种植与管理是实现稳产高产的保障农民对于种地有句俗话,即“三分种、七分管”,我们认为种草则是“一分种、九分管”。
只要土壤墒情较好,种子发芽率高,播种深度适宜,就能获得种植成功,而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则显得十分重要,无论是苜蓿种子田,还是刈割草地都要加强田间管理,才能实现稳产高产。
3.2.1 土地选择种植苜蓿草必须选择中等以上地势高燥、平坦、土层深厚的土地,有灌溉条件的最好。
我县一些边远的山坡地本身种粮食产量就不高,种草的产量同样不会高,一般亩产鲜草就是1000kg左右,而一些肥沃的土地,在无灌溉条件下,一般亩产鲜草都能达到2000kg以上,在我县测定最高产量为3600kg。
3.2.2 田间管理①除草清杂。
春播苜蓿草地,杂草侵害对苜蓿草幼苗期的生长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锄草清杂非常重要。
中耕除草要及时规范,苗期至少要锄草2次,每次刈割后和春季返青前都应该进行杂草防除,使之成为苜蓿草地管理中的一项最基本、最经常性的措施。
②施肥。
苜蓿草播种前要施入农家肥或N、P、K复合肥作底肥,幼苗成株后以追施P、K 肥为主。
特别是返青前后和刈割后要注意及时补充P、K肥,以促进苜蓿再生,增加产量,提高苜蓿草的品质。
③灌溉。
苜蓿草虽然耐旱,但需水量大,而我县草地建设项目区在选地时大多数以山坡地为主,无灌溉条件,只能靠天生长。
1999——2001年连续三年春旱,苜蓿草产量就很低,据2001年对寺头乡的26.7hm2苜蓿草地测定,年刈割3茬,平均亩产鲜草 1942 kg,2002年春季多雨,同样的地块测定,第一茬鲜草亩产量就达1623 kg。
这说明干旱时如有灌溉条件,就能够保证苜蓿草的稳产高产。
④病虫害防治。
由于苜蓿草地的病虫害多发生在生长4——5年后,而我县最早种植于1999年,至今年才4年,这期间未见有病虫害发生,只有2.1hm2种子田和5.2hm2人工草地分别于2001年和2002年发生蚜虫虫害,加强田间管理,清除田间杂草,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
也可用1.5%乐果粉剂加细土,均匀撒布,达到防治目的。
⑤适时刈割。
苜蓿 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只有适时刈割、充分利用,才能不断促进基部幼芽的萌发生长,如长期得不到刈割利用则会抑制苜蓿草的再生,影响牧草的产量和质量。
因此,苜宿草只要长到初花期,就要适时刈割;种子田如采用人工采摘种子后也应及时刈割。
3.3 合理利用是提高种草效益的有效途径3.3.1 种草必须与养畜相结合 1999年,我县实施草地建设项目伊始,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我们就多次强调,种草要与养畜相结合,这样既能体现生态效益,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这几年的实践中,一部分农户依托苜蓿草地办起了家庭牛场和羊场;项目区的一些村,将成片的苜蓿草地承包给了规模养殖场或家庭牧场,这些都收到了草畜结合同步发展的效果,他们对苜蓿草地的管理都比较好。
而个别的村、户,只是为了完成上级派下来的种草任务,种上就不管了,项目验收时只能看到杂草丛生,一片草荒,他们既不收种子,也不刈割,更不进行田间管理,体现不出苜蓿草地应有的价值。
3.3.2 规模化苜蓿生产必须与草产品开发加工相结合。
1999年至2002年,已完成955hm2苜蓿草种植,但在草产品加工方面,则显得相对滞后,仅有一个村级小型苜蓿草粉加工厂,年生产苜蓿草粉100吨左右,由于没有烘干设备,在雨季则不敢收购鲜草,好多农户把苜蓿草刈割后在地就遭到了雨沤。
特别是多数苜蓿草地都是山坡地,机械化操作难度较大,人工刈割费工费时。
因此,农户要么不去收割,要么刈割不适时,苜蓿草质低价廉,总体来说还是效益不高,直接影响了苜宿草的利用效果。
3.3.3 奶业生产必须有效利用苜蓿草。
“苜蓿型奶牛业”已成为国内外草业奶业界专家学者的共识。
我县某奶牛场的8头产奶母牛,2002年6月份平均日产奶120kg,而每头每天补喂4—6kg青干苜蓿后,同时适当减少微贮玉米秸杆用量而精料用量维持原水平的情况下,平均日产奶提高到了151kg,此后用苜蓿草代替部分精料进行测试,增产效果也非常明显,这充分说明苜蓿草饲喂奶牛能显著提高产奶量,又能节约精料,不失为提高苜蓿利用效果的有效途径。
4结论与建议4.1 选择较好的土地种植苜蓿草,且要整平耙细,施足底肥,并选择秋季为适宜的播种期。
4.2临冬寄籽播种,要注意把握播种时机,不能让种子在冬前发芽,否则苜蓿幼苗会遇冻害而不能安全越冬,造成播种失败。
4.3 要加强苜蓿草地的田间管理,要做好除草清杂、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常规管理工作,并要适时刈割利用。
4.4 苜蓿草产业化生产必须连片种植,并有较好的交通和灌溉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