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复习材料
京剧

音乐鉴赏(一轮复习)——戏曲与曲艺“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复习内容:】 京剧:戏曲地方戏曲艺【考题例析】1、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下列关于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①京剧的起源始于“四大徽班”历经“徽秦”“徽汉”两次河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②京剧通过常用板眼结构来代表拍子,例如京剧中的一眼板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四分之一拍③京剧四大行当中,旦行是表现单一的女性角色,丑行是表现单一的男性角色④京剧唱腔以二黄、西皮为主要声腔,另外,南棒子是属于西皮类唱腔,四平调是属于二黄声调2、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种说唱艺术的统称,它是由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过长期发展演变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下面关于曲艺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曲艺音乐只唱不说,以唱为手段,塑造人物形象,表述故事情节B曲艺表演时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C 京韵大鼓流行于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等地D骆玉笙是苏州弹词著名演员,形成独特的“骆派风格”【复习过程】:一、戏曲——京剧(一)京剧形成:京剧形成于清代 年间,大约有 多年的历史,始于 四大徽班进京( 、 、 、 、)历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最终形成享誉世界的京剧。
(二)京剧行当:京剧四大行当生、旦、净、丑生: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生行分为 、 、 、旦: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 、 、 、 、京剧四大名旦: 、 、 、 、、创立了著名的 艺术,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
2、首先把 吸收到京剧场面中。
3、代表作品: 、 、 、净:俗称“花脸”。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红色:表示忠勇士义烈,如关羽黑色:示刚烈正直勇猛鲁莽,如包拯黄色:表示凶狠残暴,如典韦。
白色: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蓝色或绿色: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丑:小花脸,幽默滑稽的喜剧人物,不一定全是反面人物。
分、 .(三)京剧的表演形式(四)京剧的唱腔:京剧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
京剧复习材料

京剧复习材料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唱腔、表演和化妆等元素而闻名。
作为中国的国粹之一,京剧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和认可。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京剧,本文将提供一些京剧的基础知识和复习材料。
一、京剧的起源和发展京剧起源于北京,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
它融合了元曲、昆曲、秦腔和话剧等多种戏曲表演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京剧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曲艺术形式之一。
二、京剧的表演特点1. 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主要有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元素。
其中,唱主要指的是唱腔,念是念白,做是指身体动作和表情,打是指京剧中的武打动作表演。
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京剧的独特表现形式。
2. 音乐特色:京剧采用的音乐有特定的曲调和唱腔,通常由京剧乐队演奏。
京剧音乐以它独特的曲调和节奏感为人称道,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和角色情感。
3. 咬字和唱腔:京剧的咬字和唱腔非常独特,要求演员清晰地发音,并掌握特定的声调和韵律。
这种独特的咬字和唱腔是京剧的重要特色,也是京剧表演的关键之一。
4. 化妆和服装:京剧的化妆和服装也是其独特之处。
演员们通常需要化浓妆,以突显角色的特点和情感。
服装方面,京剧的服装多样,设计精美,展示出不同角色的身份和地位。
三、京剧经典剧目1. 《白蛇传》:该剧是京剧中的爱情传说剧目之一,讲述了白娘子与许仙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精彩的表演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2. 《红楼梦》:这是京剧中根据《红楼梦》改编的一部剧目,展示了古代宫廷生活和人情世故。
该剧以其宏大的场面和精湛的表演而成为京剧中的经典之作。
3. 《窦娥冤》:该剧是京剧中的悲剧之作,讲述了妇女窦娥冤死后为争取清白的故事。
该剧以其感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演绎获得了观众的高度评价。
四、京剧的后续发展随着社会的变迁和观众需求的变化,京剧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现代京剧演员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舞台技术和表演方式,使得京剧更加具有现代性和观赏性。
统编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京剧趣谈》课文预习和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23课《京剧趣谈》目录知识点 (1)01多音字 (1)02近义词 (2)03反义词 (2)04词语解释 (2)05句子解析 (2)06问题归纳 (3)07课文主题 (4)马鞭原文 (4)亮相原文 (5)《京剧趣谈》为我们介绍了京剧中最有代表性的道具马鞭和表演动作亮相,让我们感受到了京剧文化的独特与有趣,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的自豪感。
知识点01多音字鲜:xiān (新鲜)xiǎn (鲜为人知)传:chuán(传神)zhuàn(传记)省:shěng(节省)xǐng(反省)02近义词驰骋——奔驰战胜——打败彻底——完全显现——显示奇特——奇异激烈——猛烈尴尬——难堪高妙——精妙符合——适合姿态——姿势凸显——彰显03反义词尴尬——自然虚拟——现实高扬——低垂符合——违背紧张——放松整齐——杂乱04词语解释驰骋:(骑马)奔驰。
尴尬: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虚拟:虚构,凭想象造出来。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绱:把鞋帮鞋底缝在一起。
风雨不透:风吹不进,雨淋不透。
形容包围或封闭得十分严密。
不可开交:无法摆脱或结束(只做“得”后面的补语)。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凸显:清楚地显现。
05句子解析1.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把演员运用马鞭的表演自由形象地写了出来。
2.京剧还有一种奇特之处:双方正在对打,激烈到简直是风雨不透,台下看的人非常紧张,一个个大气儿不敢出,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唯恐在一眨眼间,谁就把对方给“杀”了。
这是神态描写,这里描写观众的紧张神态,是对舞台上演员表演的激烈打斗场面的烘托,衬托出表演的精彩,引人入胜,为下文的“静”作铺垫。
3.俗话说“一动不如一静”,古诗也说“此时无声胜有声”,讲的就是这种情况。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

《中国戏曲史》复习重点汇总中国戏曲史复重点汇总
1. 戏曲的定义和特点
- 戏曲是中国传统戏剧形式的统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 戏曲的特点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脸谱化的角色表演等。
2. 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
- 中国戏曲起源于古代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经过不断发展演变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
- 戏曲的发展经历了元曲、明代传奇和清代评剧等不同阶段和流派。
3. 戏曲剧种与代表作品
- 中国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评剧等多种剧种,每个剧种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作品。
- 京剧的代表作品有《红楼梦》、《白蛇传》等;豫剧的代表作品有《山河恋》、《相思树》等。
4. 戏曲角色与表演风格
- 戏曲中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四类,每个角色类型都有其特定的表演风格和技巧要求。
- 生角色以阳刚之气为特点,旦角色以阴柔之美为特点,净角色以活泼机智为特点,末角色以稳重幽默为特点。
5. 戏曲音乐与舞台美术
- 戏曲音乐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曲调、唱腔和音乐伴奏等。
不同戏曲剧种有不同的音乐风格。
- 戏曲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景、服装、道具等,通过精心设计增强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
6. 戏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戏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戏曲艺术通过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以上是关于中国戏曲史的复习重点的汇总,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高中京剧艺术教案模板及反思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材:《音乐鉴赏》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基本知识,包括起源、唱腔、伴奏乐器、表演形式、人物行当等。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基本知识。
2. 京剧的经典唱段欣赏。
教学难点:1. 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2. 学生对京剧艺术的接受程度。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京剧唱段录音。
3. 京剧表演视频。
4. 京剧脸谱图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
2. 播放京剧表演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京剧的魅力。
二、京剧基础知识讲解1. 介绍京剧的起源、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讲解京剧的行当分类:生、旦、净、丑。
3. 介绍京剧的唱腔、伴奏乐器和表演形式。
三、京剧唱段欣赏1. 播放京剧经典唱段,如《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等。
2. 分析唱段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音乐美。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京剧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提问:京剧有哪些经典唱段?请同学们分享。
二、京剧表演艺术特点分析1. 讲解京剧表演艺术的特点,如唱、念、做、打。
2. 分析京剧表演艺术的美学价值。
三、京剧脸谱欣赏1. 介绍京剧脸谱的种类、色彩和象征意义。
2. 欣赏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脸谱文化。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京剧艺术,尝试学习京剧唱段。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对京剧艺术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 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进度,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

《京剧表演艺术》复习资料第一讲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一、京剧的形成三次合流:1、京秦合流:京腔与秦腔。
2、秦徽合流:秦腔与二黄。
3、徽汉合流:二黄与西皮。
★通常认为徽秦合流、徽汉合流、京剧形成三次。
京剧形成:京腔、昆腔、秦腔、皮黄腔二、京剧的发展1、老生前三杰:余三胜(汉派)、张二奎(京派)、程长庚(徽派)2、老生后三杰:汪桂芬、孙菊仙、谭鑫培三、京剧的成熟和鼎盛1、三大贤:余叔岩(老生)、梅兰芳(花衫)、杨小楼(武生)2、前“四大须生”: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承上启下)。
3、后“四大须生”: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谭富英。
4、四大名旦: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5、四小名旦: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6、著名花脸:裘盛戎(“十净九裘”)、金少山7、著名武生:盖叫天8、著名小生:姜妙香、叶盛兰9、著名老旦:李多奎、李金泉10、著名丑角:萧长华四、京剧的改革(上世纪50年代戏曲改革)1、团体改制、剧目整理、创编新剧2、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3、现代京剧(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
第二讲京剧表演的基本规则与审美特征一、表演规则1、以演员为中心的表演体系2、高度程式化的表演手段(四功五法)四功:唱、念、做、打、(五功:舞)五法:手、眼、身、法、步3、角色与行当(1)生: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2)旦: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花衫、老旦(3)净:正净(铜锤花脸)、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二花)①脸谱颜色:紫色、红色(红净或红生)、黑色、蓝色、绿色、黄色、白色。
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不同的人物性格。
②脸谱分类:整脸、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老脸)、碎花脸、歪脸、僧脸、太监脸、元宝脸、象形脸、神仙脸(金、银粉)、丑角脸、小妖脸。
(4)丑:文丑、武丑4、京剧音乐(1)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武场”指打击乐,合称“场面”。
(2)板式:①西皮板式:慢板(三眼,即4/4拍,中眼起,极个别用快三眼);原板、二六、流水、快板(一眼,即2/4拍)摇板(有板,紧打慢唱)、散板、导板(闷帘导板)反西皮:出现较少,以散板出现,诉说郁闷情绪时用。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时练习及课后复习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京剧趣谈》课时练习及课后复习题含答案24*京剧趣谈一、下列选项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控.制(kōng)锣.鼓(luó)外宾.(bīng)气概.(gài)B.尴尬.(gà)突.显(tū)筷.子(kuài)一眨.眼(zhǎ)C.彻.底(chè)仆.人(pū)鲜.明(xiān)拾玉镯.(zhuó)D.符.合(fù)装饰.(shì)唯.恐(wéi)绱.鞋底(shàng)二、补充四字词语。
无()无()不可()()()()而止()()不透一()一()三、词语搭配。
失去解决小小的道具彻底优美虚拟的高强表演方式武艺的马鞭姿态控制必胜的信心四、把词语填入合适的句子中。
无穷无尽戛然而止不可开交风雨不透1.师傅这会儿正忙得(),他一只手麻利地翻炒这肉片,一只手用刀剁着案板上的青椒。
2.他的话音(),发现老头儿脸色陡地变得青灰……3.你会在她的身上找到()的力量。
4.她的话说得(),让对方很难找到破绽。
五、课文内容我知道。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和“”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
参考答案一、B二、无穷无尽不可开交戛然而止风雨不透一动一静三、失去控制彻底解决表演方式姿态优美小小的马鞭虚拟的道具武艺的高强必胜的信心四、不可开交戛然而止无穷无尽风雨不透五、马鞭亮相喜爱之情强烈自豪感24*京剧趣谈课后复习题字词积累练一、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控.制(kònɡ)外宾.(bīnɡ)B.尴尬.(ɡà)筷.子(kuài) C.仆.人(pǔ) 玉镯.(zhuó) D.符.合(fǔ) 纳.鞋底(nà)二、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①无()无()②()()不透③约定()成④()然而止1.模仿词语①写两个ABAC式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京剧
2020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京剧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他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成的,。
京剧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京剧过去也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还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了不同的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的柔情。
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的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男子,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小生”(青年男子,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包公、曹操等;丑角(又称小花脸)是诙谐或邪恶的男子,也有文丑、武丑之别,文丑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
(完整版)戏曲复习资料
戏曲复习资料一、概述1、戏曲的概念:王国维在《戏曲考源》中的定义:“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2、戏曲的特征:1)综合性特征: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集大成者。
2)程式性特征:立一定之准式为法,谓之程式。
3、戏曲文化的三大特征:积淀式文化融合性文化民俗性文化二、戏曲史戏曲诞生前:1、先秦乐舞乐舞:祖先在劳动生活、情感交流等各种场合,感于物而动于情,通过语言动作抒发感情表达意愿产生了乐舞。
特征:生活再现性、歌舞乐结合、依附于祭祀仪式产生的职业:1)“巫觋”:乐舞是巫觋的专长,巫觋被认为能与神灵相通,上达人的祈愿,下传神的旨意,主祭司舞,装神弄鬼2)“俳优”宫廷艺人“优孟衣冠”作用:讽谏扮人物。
先秦乐舞已经出现了一些综合性特征,为戏曲的产生准备好了职业。
2、秦汉散乐秦汉散乐包括百戏和角抵戏:百戏:包含歌舞、杂技、武术、滑稽角抵戏:在百戏表演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例:《东海黄公》传递信息,与优孟衣冠不同,它为戏曲萌芽产生而设定了情节的假定性,且可进行反复表演。
3、隋唐歌舞戏、参军戏歌舞戏:假定了情节,演员装扮表演。
《踏谣娘》《大面》《拨头》《踏谣娘》的三点启示:构成了歌舞演故事的艺术形式、已有行当之雏形、歌舞表演与角抵戏的结合,是两小戏或对子戏最早的例证,堪称戏曲的雏形。
参军戏:内容以滑稽调笑为主,一般是两个角色,被戏弄者被称为参军,戏弄者被称为苍鹘。
参军后被叫做副净,苍鹘后被称为副末。
参军戏设定了基本格局,有了戏曲行当的原始特征。
4、宋金杂剧——杂剧、院本北宋时期已有杂剧盛行。
南宋与金朝南北分治后,南宋仍然称杂剧,金则称院本。
地点:东京和临安城中的瓦肆勾栏,集中了大量的伎艺人才,成为各种伎艺交流发展的基地。
人物:撰写杂剧剧本的人被称作“书会才人”或“书会先生”。
北宋杂剧的表演分三个部分:艳段、正杂剧、杂扮,形成了“旦”“贴旦”“副净”“副末”等戏曲表演行当,因此把北宋杂剧看作中国戏曲艺术的雏形。
第四课京腔京韵
第4课京腔京韵六年级音乐教材分析1、《京剧唱腔联奏》《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分别是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青衣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淮河营》,花旦唱段《叫张生》。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
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正不阿。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
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雨水之情的对唱。
4、歌曲《校园小戏迷》这是一首京韵味浓韵的戏曲。
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唱词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具有京剧的鲜明特点。
学情分析京剧进课堂是让孩子们通过接触经典作品、了解京剧常识、引导学生有欣赏戏曲的兴趣,体验戏曲艺术的魅力,感受京剧表演的神韵,引导学生进一步热爱、继承和发展民族的艺术文化,树立民族精神。
使孩子们不能只知道周杰伦,也应该知道梅兰芳,知道京剧四大名旦。
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说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声腔特点与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认识京剧的行当;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的声腔特点与京韵。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视频教学方法:听唱法、讨论法、欣赏法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了解学生资料搜集的情况。
二、新课学习1、说一说。
分别播放每个唱腔片段,并由每组分别介绍相应的京剧行当。
2、辨一辨。
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个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编出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的形成
京剧的形成大约有150年左右。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江南久享盛名的徽班"三庆班"入京为清高宗(乾隆帝)的八旬"万寿"
祝寿。
徽班是指演徽调或徽戏的戏班,清代初年在南方深受欢迎。
继此,许多徽班接踵而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习称“四大徽班”。
1828年以后,一批汉戏演员陆续进入北京。
由于徽、汉两个剧种在声腔、表演方面都有血缘关系,所以汉戏演员在进京后,大都参加徽班合作演出。
徽、汉两班合作,两调合流,经过一个时期的互相融会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从昆曲、弋腔、秦腔不断汲取营养,终于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中国京剧发展历史
一、孕育期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徽伶高朗亭等率“三庆”徽戏班进京贺寿演出,演毕立足京城。
此后许多徽班相继来京,其中以三庆、四喜、和春、春台四家名声最盛,故有“四大徽班”之称。
二、形成期
道光二十年至咸丰十年(1840年-1860年)间,经徽戏、秦腔、汉调的合流,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了京剧。
三、成熟期
1883年一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
各种行当趋于成熟,在继承中有创新发展,演唱技艺日臻成熟,将京剧推向新的高度。
四、鼎盛期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
1927年,北京《顺天吋报》举办京剧旦角名伶评选。
读者投票选举结果:梅兰芳以演《太真外传》,尚小云以演《摩登伽女》,程砚秋以演《红拂传》,荀慧生以演《丹青引》,荣获“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脱颖而出,是京剧走向鼎盛的重要标志。
京剧被称为国粹的原因
因为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京剧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
文化的精髓。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从两千年前的汉代乐舞,到唐代的梨园百戏,再到宋代的南剧,明清的昆曲,都为京剧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京剧形成的过程,也是京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的过程。
京剧不仅继承了古代戏曲的精髓,还在徽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秦腔、汉剧等众多古老剧种的艺术因素和特点。
因此,京剧虽然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的精神核心却是两千年的中国文化。
此外,京剧艺术与诗词、书法、绘画等古典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情趣相互辉映,比如京剧的简约之美,可以与书法和国画艺术相呼应;京剧的比拟、象征的特色,也是古典文学常用的修辞手法;京剧唱腔中的韵律,和古代诗歌的韵律一致;就连京剧的服装也是综合了唐、宋、明、清等不同时期服饰特点加以美化的成果。
所以,京剧已不仅仅是一个剧种,它更是中华文明的百科全书!
京剧的基本常识
京剧是一门综合的学科,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三大艺术特征,2006年5月20日,京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剧四大行当是生,旦,净,丑。
京剧的四功是指唱、念、做、打。
京剧五法是指手、眼、身、法、步。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生。
京剧四大名丑是肖长华、马富禄、叶盛章、张春华四位先生。
京剧四小名旦是指李世芳、张君秋、毛世来、宋德珠。
京剧的唱腔
1. 戏曲的唱腔分板腔体和曲牌体
京剧主要唱腔属于板腔体。
2. 京剧的曲调分为西皮与二黄。
西皮的曲调比较激越活泼,二黄的曲调比较平稳、深沉。
京剧的脸谱
1.脸谱的色彩:
红色:忠勇侠义,多为正面角色。
代表人物:后羿、北斗、黄盖、荆轲
黑色:直爽刚毅,勇猛而智慧。
代表人物:包拯、张飞
白色:阴险奸诈;刚愎自用。
代表人物:曹操、孙权、欧阳芳
紫色:刚正威武,不媚权贵。
代表人物:薛霸、郎如豹
黄色:勇猛而爆躁。
代表人物:典韦、英布、豹精、宇文成都
金色:神仙高人。
代表人物:如来、二郎神、牛魔王
绿色:勇猛,莽撞。
代表人物:程咬金、窦一虎、赖团仙、武天虬、绿剪鸟
蓝色:刚强阴险。
代表人物:窦尔敦、雷公、敖闰
2.脸谱的图案:
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
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规律而无定论,如:
●包拯黑额头有一白月牙,表示清正廉洁。
●孟良额头有一红葫芦,示意此人爱好喝酒。
●杨戬画有三眼,来源于古典传说。
●姜维额头画有阴阳图,表示神机妙算。
●典韦的脸谱上有其最擅长的兵器图案。
●北斗星君画七星图于额上。
3.说唱脸谱
蓝脸的窦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京剧的行当
京剧行当的分类:生、旦、净、丑。
生、净、丑指男性人物,旦指女性人物。
(一)生行: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1 、老生:指上了年纪的人,其中有老人,也有中年和壮年。
老生也叫“须生”。
2 、小生:扮演青少年男性,人物形象基调是清秀英俊,儒雅倜傥。
3 、武生:一般扮演武艺高强的将军、元帅和英雄豪杰。
4 、娃娃生。
扮演儿童角色。
(二)旦行:老旦正旦花旦闺门旦泼辣旦玩笑旦武旦刀马旦彩旦花衫
1 、正旦:又称青。
正旦扮演的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
2 、花旦:一般扮演一些小家碧玉或者丫鬟等角色,因此又叫小旦。
3 、彩旦:又称丑婆子,多扮演滑稽诙谐或者刁钻狠毒的中老年女性。
4 、花衫:既有花旦的活泼俏丽,又有青衣的稳重端庄,甚至兼具刀马旦的武功。
5 、老旦:扮演老年妇女的角色。
(三)净行:俗称“花脸”。
舞台上净行所扮演的人物成为不同常人的大英雄大强盗或者大忠臣等等。
(四) 丑行:丑行化妆时一般是在鼻梁和两眼之间画一块白粉,丑行的表演诙谐幽默,滑稽风趣。
京剧的服饰
京剧服饰分为大衣、二衣、三衣和云肩四大类。
京剧服饰 - 大衣
大衣是京剧服装内部分工的行当之一,它的存在是为演员创造角色服务。
大衣类中各种服装名称在使用上有它的一定范围,如:表现宫廷帝王将相以及朝廷名官等身份的人物通常穿蟒,身居地方官员则穿官衣,但蟒和官衣都属于朝服及礼服;表现帝王、官宦绅士在休闲之时常用服装有:帔,开氅,褶子;为塑造女性的朝廷命官,皇后、嫔妃等的主要服饰有:女蟒,女官衣,宫装等;为塑造女性中的夫人、小姐、女仆以及家贫妇女的主要服饰有:女帔,女褶子,裙,裤,袄等。
大衣行当的特点:有一个比较突出的特点,就是蟒、帔、褶子、开氅、宫装、八卦衣、官衣等服装在袖口处均有水袖,这正是区别于二衣、三衣之间的不同。
梅兰芳与京剧
梅兰芳(1894~1961),10岁登台在北京广和楼演出《天仙配》,攻花旦。
1919年4月,梅兰芳应日本东京帝国剧场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记》等戏。
1948年拍摄了彩色片《生死恨》,是中国拍摄成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
1959年6月他在北京演出《穆桂英挂帅》,作为国庆十周年献礼节目,这也是他生平最后一部作品。
1961年8月8日在北京去世。
他的代表剧目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梅兰芳集京剧旦角艺术的大成,综合青衣、花旦、刀马旦的表演特点,创造出自己特有的表演形式和唱腔——梅派。
梅兰芳第九个儿子梅葆玖,是梅派目前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