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欧贸易关系共24页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与合作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一直以来都是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两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地区,中欧合作对于全球经济稳定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投资合作和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探讨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
一、贸易规模中国与欧盟是彼此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总额约为约6500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约为3500亿美元,进口约为3000亿美元。
这些数据显示出了两个地区丰富的贸易合作潜力。
二、贸易结构中国与欧盟的贸易结构呈现出互补性和多样化的特点。
欧盟主要出口机械设备、汽车、药品等产品到中国,而中国则主要出口电子产品、纺织品、家具等产品到欧盟。
这种互补性的贸易结构使得两个地区都能够通过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三、投资合作除了贸易合作,中国与欧盟之间的投资合作也在不断增强。
欧盟企业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支持。
中国企业也在欧盟国家开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推动当地经济的增长。
这种互惠互利的投资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中欧之间的贸易关系和合作。
四、争议解决机制在中欧贸易合作中,争议解决机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双方通过磋商和对话,解决了不少贸易争端,维护了两个地区的经济交流稳定。
中国与欧盟之间建立了多个争端解决机制,如双边磋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等,以保障贸易合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中国与欧盟之间的贸易关系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两个地区在贸易规模、贸易结构、投资合作和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中欧贸易合作的增强将为两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全球经济的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同时,双方也需要继续加强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中国欧盟的贸易关系探析.pptx

1995 403.4
14.4 190.9 212.5 -21.6
2000 690.4
14.6 381.9 308.5 73.4
2005 2173.1
15.28 1437.12 735.95 701.16
2006 2723
15.47 1819.83 903.19 916.64
2007 3561.5
16.38 2451.92 1109.6 1342.3
2006年
金额
占%
1819.8 100
405.5 24.8
389.8 21.4
93
5.1
61.3
3.4
48.4
2.7
51.2
2.8
57.4
3.2
58.4
3.2
2007年
金额
占%
2451.9
100
587.4
24
572.9
23.4
116.7
4.8
91.2
3.7
79.9
3.3
78.5
3.2
78
3.2
63.3
1998年, 欧盟通过的《与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文件决定把对华关系 提升到与欧与美俄日关系同等重要的水平。
2001年,《欧盟对华战略》提出70多条加强对华合作的具体措施建议。
2003年,欧盟发布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的共同 利益与挑战》决定同中国开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2003年10月,中国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推动双边关系 进一步发展。
19.6
2009 年
134
27
20.1
近年来欧盟对华反倾销 主要涉案案件金额(图7)
案件 人造刚玉 碳化硅 钢板 硅锰铁 金属镁 黄磷
浅谈中欧贸易关系24页PPT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浅谈中欧贸易关系

LOGO LOGO 浅析中欧贸易关系欧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区域经济集团,同时又构成了我国三个出口贸易主要的区域市场之一。
近年来,美国经济的减缓、日本经济的下滑,使得与欧盟贸易成为关系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欧经贸往来历史悠久。
1978年中国和欧共体签署了第一个贸易协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同时成立了中欧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
在欧盟于2004年5月扩大至25国后,欧盟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而中国也自2003年开始,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特点(二)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趋势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欧经贸关系有着广泛的互补性,潜力巨大。
我国与欧盟贸易将在一个稳定的体制框架内获得积极的发展。
我国已经明确把欧盟作为出口的三个主要市场之一,国内的相关政策及运行体制也纳入了这一基本判断的轨道。
欧盟推出了亚洲新战略,对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双边的贸易磋商机制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了十多年的运行,证明是有效的。
二、中欧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年份贸易总额对欧盟出口从欧盟进口贸易差额 2005 2173.07 1437.12 735.95 701.16 2006 2723.02 1819.83 903.19 916.64 2007 3561.51 2451.92 1109.60 1342.32 20084255.78 2928.78 1327.00 1601.78 2009 3640.90 2362.90 1278.00 1084.90 2010 4797.12 3112.35 1684.77 1427.58 中国―欧盟贸易统计(单位:亿美元)中欧贸易不平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中国轻纺等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欧盟在华投资主要为加工贸易、欧盟因对华军售禁令限制对华两用产品与技术出口等。
浅析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浅析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浅析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内容摘要:本文从中国与欧盟贸易上的合作关系,存在的需要解决的诸多问题,中欧贸易特点,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国欧盟经贸合作反倾销贸易逆差贸易壁垒贸易特点,高层对话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总有一天,到那时,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这一整体,指的正是欧盟。
欧盟是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欧盟是全球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
一、中国与欧盟贸易上的合作关系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5年5月我国与欧共体建立正式关系,以此为起点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双边贸易关系正式建立,1994年欧盟开始实施亚洲新战略,并相继制定了三个专门针对对华关系的政策性文件,把欧盟对华的政策提高到与美国、俄罗斯、日本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标志着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进入了一个成熟稳定的发展阶段。
2001年,双方建立中欧全面伙伴关系。
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欧盟自此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现如今,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
中国与欧盟的贸易关系

即为倾销;用生产成本价格减去出口价格得出的差额,就是倾销幅度;进口国 根据这个倾销幅 度征收反倾销税。
根据WTO《反倾销协定》相关规定,进口国在反倾销调查之后,应该确定 每一个受调查的企业的倾销幅度,分别征收反倾销税。在特殊情况下,如果涉 及的产品类型、生产商、出口商和进口商特别多,以至于无法逐个核实,可以 采用抽样法,选择合理数量的利害关系方提取数据确定倾销幅度。
(2)欧盟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措施
欧盟对中国实行的歧视性政策主要表现在”反倾销“的运用上。欧盟是西方发达国家中 率先对中国实施反倾销的,也是对中国实施反倾销诉讼诉讼最多的。
欧盟实施反倾销政策已成为中欧正常贸易关系的主要障碍之一。
(3)欧盟日益严格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
由于中欧在经济和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所以,中国的机电产品、农产品、 轻纺产品等各大类的输欧产品几乎都遭到了欧盟在技术标准和法规、产品质量认证和合格评定、 包装和标签要求、检验和检疫规定及环保等方面所设置的技术壁垒。
然而,欧盟却不是这样做的。欧盟现行《反倾销基本法》在计算倾销幅度和确 定反倾销税率时设定了三种计算方法:
一是如果一个出口商能够证明其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那么其自身 的生产成本和出口价格就是计算倾销幅度的依据。
二是如果一个出口商不能证明其产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但是具 备欧盟所规定的市场化水平,就根据“替代第三国”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商自己 的出口价格计算该出口产品的倾销幅度。
一 贸易持续增长 中欧双方正式建交之前,两方贸易规模较小。1975年
以后,中欧贸易有较大的发展;据中方统计,1975年双方贸 易总额仅为24亿贸易,到2004年已达1722.9亿美元,为1975 年的72倍,中欧贸易额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为 16.8%,欧盟已超过美国、日本,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据欧盟统计,中国是位居美国之后的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 。
浅谈中欧贸易关系24页PPT

谢谢!
浅谈中欧贸易关系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பைடு நூலகம்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浅谈中国和欧盟的关系

浅谈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欧盟是一个发育成熟的大市场,其商品、科技、劳务、服务和旅游都非常发达。
整体实力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贸易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40%,是世界上第一大经济贸易集团。
因此加强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对发展我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经贸集团,中国和欧洲经济互补性很强,经贸发展潜力仍然很大。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欧经贸关系进入“历史最好时期”。
这不仅表现为中欧经贸往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质量的日益提高,而且还得到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和法律保障。
由此可见,进一步加强两国间贸易关系,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而不断升级是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必然哲理。
因此,发展中欧贸易关系有利于推动双边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进步。
一、中欧经贸关系的现状1992 年以来,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中欧经贸关系主要包括贸易往来、对华投资和经济合作三方面的内容,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及其他一些特点。
具体是:1、中欧贸易发展速度呈明显加快之势。
贸易总量不断上升,贸易逆差不断缩小,1997年迅速变为顺差,2002年则出现了90多亿美元的顺差。
2、中欧贸易地位不对等。
中欧贸易额占中国贸易总额的15%左右,但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性则小得多,出口额占欧盟进口额比重不到2%,进口额占其出口额的比重仅在1%左右。
中国对欧盟的贸易依赖性要高得多的现状也导致了中欧贸易谈判地位的不对等。
3、进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向欧盟出口主要为传统的大宗商品及轻工产品,进口的主要是成套设备及钢材等产品。
以后进出口结构有了一些变化,但进口商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而出口产品除初级产品外也开始有了工业制成品。
4、欧盟在华直接投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投资质量相对较高。
欧盟在华直接投资主要特点是投资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投资部门分布广;投资形式多种多样;投资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