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

实施性教学计划

专业:电子与信息技术

学制:三年

适用对象:职业中专

修定时间:2007年6月

淮安市中等职业学校

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

一、制定依据:

1、国家、省级有关文件: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进行学分制试点工作的原则意见》、《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省教育厅关于在职业学校进一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试行)》、《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2006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国家职业标准》(中级部分)等文件。

2、参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之56,《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3、职业岗位(群)的要求:苏州、上海、无锡电子通讯类集团以及淮安市电子企业对一线生产、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招生对象、学制和教学时数: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学制:三年

教学时数:3666学时(其中课内总时数2466学时,生产实习环节1200学时)。

三、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电子整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一般电子设备的装配、调试与维修人员。

(二)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电子产品的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从事信息电子设备、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维修和检验等技术工作,通信网络的安装、管理、使用与维修工作,以及电子产品、电子器件的采购、销售和维修等工作。

四、知识与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相当于高中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电工、电子线路、通信与网络技术的基本知识;

3、掌握电子整机常用元器件及材料的基本知识;

4、理解常用电子电路的组成原理及性能;

5、掌握典型电子整机的组成原理及各部分元件与功能电路的作用;

6、了解电子整机生产中所用到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及生产组织、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知识;

7、掌握通信与网络技术及有关信息处理与传递的最新技术;

8、了解电子产品营销知识。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

1、能熟练操作和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

2、具备收集和处理本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

3、具有简单的英语表达能力(听、说、读、写);

4、具备阅读电子整机线路图和工艺文件的能力;

5、具备电子设备和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产品检验与维修的技能;

6、初步学会通信网络安装、管理、使用与维修的技术与方法;

7、具备有电子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的初步能力;

8、初步具备电子与信息技术方面的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能力;

(三) 技能要求

毕业前必须考取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证书(或其他同等级证书)、普通话等级证书、“无线电装接工”中级工证书;“计算机装调工”中级工作为选修考证。

(四)学分及成绩组成说明

1.前两年至少修132学分,三年至少修完172学分方可毕业。

2.每学期各门课以百分制计算,每学期各课程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期中成绩、期末成绩构成,即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中成绩×30%+期末成绩×40% 。

3

注意:上述加分只能代替选修课学分,不得代替必修课学分。

五、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为本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含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三项;选修课主要是专业课程和人文素质课程,各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建议课时数在指定的课程范围内选择或另开课程。

(一) 文化基础课程(必修)

1. 德育(144学时)

(1) 法律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与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2)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3) 哲学基础知识(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4)就业教育(36学时)

本课程指导毕业生对市场经济发展、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形势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掌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了解就业政策,正确选择职业,更好地利用就业指导机构指导自身就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语文(144学时)

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数学(144学时)

掌握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初步、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英语(144学时)

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流,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能力。

5. 体育与健康(108学时)

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健康教育: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学校健康教育的本质与特点,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校健康教育制度与管理;学校健康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学校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与实习,以及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健康的关系等。

6. 物理(上)(72学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力学、运动学;使学生掌握其基本规律、一般应用和分析方法,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为避免重复教学,物理(下)“电学部分”安排在《电工基础》中教学。

7. 计算机应用基础(108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