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

合集下载

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

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

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一、LCD(液晶显示)1.结构:液晶显示屏由像素阵列、驱动电路、背光源、一层透明电极等组成。

2.原理:液晶显示原理是通过电压作用改变液晶分子的方向来控制光的透过程度,实现显示功能。

液晶显示由两块平行透明玻璃面板构成,中间夹有一层液晶。

液晶层被动态驱动电极控制,当电场作用于液晶层时,液晶分子会改变方向,从而改变光的透过程度。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不同亮度和颜色的显示。

二、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1.结构:OLED显示屏由发光层、电荷输运层、电控层等组成。

2.原理:OLED显示原理是通过在有机材料中施加电压,使其发生辐射性复合转变为发光的状态,实现显示功能。

OLED显示屏由一系列纵横交错排列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组成。

当电压作用于发光层时,有机分子会通过电荷输运层的输运,使正负电子聚集再发光层,发生复合从而产生光。

不同有机材料的不同分子结构决定了OLED可以呈现出多种颜色。

三、AMOLED(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1.结构:AMOLED显示屏由发光层、电荷转移层、薄膜晶体管矩阵、透明导电层等组成。

2.原理:AMOLED显示原理是通过在有机发光二极管的背后加入薄膜晶体管矩阵,实现对每个像素点的精确控制,从而提高显示质量。

AMOLED在OLED的基础上加入了一层薄膜晶体管矩阵,通过对每个像素点施加独立的电流来控制亮度和颜色。

薄膜晶体管根据电子信号开关控制每个像素点的发光,实现高分辨率的显示效果。

综上所述,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包括液晶显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以及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

每种技术的结构和原理都有所区别,但本质上都是通过施加电压来改变材料的光学特性,实现显示功能。

随着技术的发展,光电显示技术在显示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改进。

光电显示技术概述

光电显示技术概述

光电显示技术概述光电显示技术是一种使用电场来控制光的传输和发射的技术。

它采用了光电效应,通过改变电场的强度和方向,调节材料的光电性能,从而实现对光的控制和调制。

光电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和柔性显示等领域。

液晶显示是光电显示技术最早应用的领域之一、液晶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分子材料,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来控制其光学性能。

液晶显示器由数百万个液晶单元组成,每个液晶单元由液晶分子和透明电极构成。

当电场施加到液晶单元上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会改变,从而改变光的折射率和传输性能。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液晶单元的光的透明度和颜色的控制,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是一种新型的光电显示技术。

它使用有机发光材料作为光源,通过施加电场来激发有机分子产生光。

有机发光材料具有较高的电致发光效率和较宽的发光光谱范围,可以实现高亮度和高色彩饱和度的显示效果。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由有机发光层、电极和基底构成。

当电场施加到有机发光层上时,有机分子会在电场的激励下发生电致发光,产生可见光。

通过控制电场的强度和方向,可以实现对有机发光层的光的强度和颜色的调节,从而实现显示效果。

柔性显示是一种新兴的光电显示技术。

它使用柔性材料作为基底,将光电显示器件制备在柔性基底上,以实现高度可弯曲和可卷曲的显示器件。

柔性显示器件具有轻薄、可弯曲、可卷曲和耐冲击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弯曲显示器、可穿戴设备和卷曲显示屏等领域。

柔性显示技术采用了多种光电显示技术,如液晶、有机电致发光和纳米颗粒电致发光等。

通过选择适合的光电显示技术和柔性材料,可以实现高度可弯曲和可卷曲的显示器件。

光电显示技术在电子产品和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不仅可以应用于平面显示器,如电视、电脑和手机等,还可以应用于曲面显示器、柔性显示器和穿戴设备等。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光电显示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和完善,为我们带来更加多样化和高质量的显示体验。

光电显示技术03

光电显示技术03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结构示意图
a)
精密一字形一体化电子枪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三个电子枪排列在同一水 平线上,彼此间距很小,因而会聚误差也很小。 每个电子枪都有自己的阴极、控制栅极、加速 极、聚焦极和高压阳极,除了阴极为三个独立 的结构外,其它均采用单片三孔或单一圆筒的 一体化结构。 电子枪之间的距离精度只取决于制作电极模具 的精度,与组装工艺无关。 电子枪除三个独立的阴极引线用于输入三基色 信号和进行白场平衡调节,其它电极均采用公 共引线。

红 绿
电子枪 扫描线方向 金属荫罩
蓝红 绿
荧光粉
三枪三束管
自会聚管
2.4自会聚原理
① 偏转畸变


对于平面屏,在均匀磁场偏转下,只有在小偏 转角时才是无畸变的线性偏转。而在大偏转角 时,随着磁场的增强,偏转灵敏度变大,不再 是线性偏转,将发生枕形畸变。 根据偏转相差理论,光栅上下枕形失真与水平 磁场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与垂直磁场强度的一 次方成正比;光栅的左右枕形失真与垂直磁场 强度的平方成正比,与水平磁场强度的一次方 成正比。

均匀磁场下电子束轨迹 桶形磁场下电子束轨迹
三条电布的垂直偏转磁场的作用
如图(a)所示,左右两侧的磁力线分成水平 分量和垂直分量。水平方向是主要的,产生 正常的垂直偏转。垂直分量对红束产生向右 的附加力,对蓝束产生向左的附加力,刚好 使屏上原来错开的边束恢复过来。扫描下半 场如图(b)所示,电流方向相反,磁场方向 相反,同样可以使原来错开的红、蓝两边束 恢复过来。

③ 自会聚彩色显像管
美国无线电公司 (RCA) 于1972年研制成功 了第一只自会聚管,自会聚彩色管经过不 断改进,已成为目前主要生产的彩色显像 管,是深入研究偏转像差理论的结果。

OLED基本原理演示幻灯片

OLED基本原理演示幻灯片

OLED基本原理演示幻灯片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s,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显示技术,可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电脑显示屏等领域。

OLED通过有机材料的发光原理来实现显示效果,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OLED的基本原理。

第一张幻灯片:什么是OLED?-OLED是由有机发光材料构成的一种光电显示技术。

-OLED以自发光的方式来发出光线,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可以实现更轻薄、更灵活的显示器。

第二张幻灯片:OLED的基本结构-OLED由多个层次的有机材料构成。

-最底层是底部电极,通常由透明材料或金属制成。

-中间层是有机发光材料,这些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掺杂来实现不同的发光颜色。

-最上面是透明阳极层,能够增强电子注入效率,并保护下面的层次。

第三张幻灯片:OLED的工作原理- 当电流通过底部电极时,它会使得有机发光材料中的电子和空穴结合形成一个激子(exciton)。

-激子处于高能态,通过失去一定的能量而变为低能态,这个过程伴随着光子的释放,即发光。

-发光的颜色取决于中间层的有机发光材料,并可以通过掺杂不同的材料来实现多种颜色。

第四张幻灯片:OLED的优点-高对比度:OLED能够提供非常高的对比度,使显示图像更加清晰。

-宽视角:OLED具有广泛的视角,即在不同角度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显示效果。

-快速响应时间:OLED显示器的响应时间非常短,可以实现快速的画面刷新。

-薄型柔性:由于OLED不需要背光源,因此可以制造更加薄型、柔性的显示器。

第五张幻灯片:OLED的应用-智能手机:OLED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的屏幕上,因为它能够提供更好的视觉效果和更低的功耗。

-电视和电脑显示屏:OLED也被广泛用于电视和电脑显示屏上,以提供更高的画质和更广的视角。

-汽车显示器:OLED逐渐被应用于汽车仪表盘和中控屏幕上,因为它可以提供更好的展示效果。

第六张幻灯片:OLED的未来发展-OELD的技术仍在不断发展中,未来可能会出现更高的分辨率、更低的功耗和更长的寿命。

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

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

光电显示技术结构及原理光电显示技术是一种通过将电子信号转化为能够产生可见光的光信号的技术,从而实现图像显示的方式。

在光电显示技术中,常见的有液晶显示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等。

本文将介绍液晶显示技术和OLED技术的结构和原理。

液晶显示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示技术之一、其主要结构包括背光源模块、光学模块和显示模块三个主要部分。

首先是背光源模块。

背光源模块一般采用冷阴极管荧光灯或者LED作为光源。

该模块的作用是提供背景光,使得显示器能够显示出有色图像。

LED背光源由LCD显示器的发光二极管(LED)组成,它具有高亮度、低功耗和长寿命等特点。

其次是光学模块。

光学模块主要由聚光器、扩散片、棱镜和驱动模块等组成。

它的作用是对通过背光源发出的光进行调节和分配,以保证光线均匀且准确地穿过液晶显示屏并能够形成可视图像。

聚光器和扩散片可以用来调整光线的亮度和均匀性,而棱镜可以保证光线在整个显示屏上均匀分布。

最后是显示模块。

显示模块是液晶显示技术的核心部分,主要由液晶屏、色彩滤光器和驱动电路组成。

液晶屏是由两片玻璃板组成的,中间填充有液晶材料。

液晶材料是一种能够通过电场作用来控制光的传播方向的物质。

当电场施加在液晶屏上时,液晶分子会发生排列变化,从而改变光通过液晶屏的方向和旋转角度,以实现图像的显示。

色彩滤光器能够对通过液晶屏的光进行着色,以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驱动电路则负责向液晶屏施加电场的信号,以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式。

OLED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显示技术,具有更高的亮度、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广的可视角度。

OLED显示器的结构主要由有机发光二极管和驱动电路组成。

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根据电流通过发光的电子元件。

它由一层导电的有机材料(如聚合物)和一层电子致密的材料(如有机染料)组合而成。

当电流通过有机发光二极管时,有机材料会发挥导电的作用,而电子致密的材料则会发光。

不同的有机材料和电子致密材料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实现彩色图像的显示。

le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

le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

le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
LE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是利用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的特性实现的。

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
能的半导体器件。

LED显示屏由许多发光二极管组成,每个发光二极管被称为
一个像素。

每个像素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调节不同颜色的LED的亮度和组合方式,可以显示出丰富多彩的图像。

LED显示屏的每个像素由三个LED组成,颜色分别为红色、
绿色和蓝色。

通过调节这三种颜色LED的亮度,可以产生从
黑色到白色的不同亮度级别,并且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LED显示屏的显示原理是利用人眼对颜色的视觉暂留效应。

当LED的亮度和颜色变化得足够快时,人眼无法察觉到每个
像素的变化,从而形成连续的图像。

LED显示屏内部还有一个驱动电路,用来控制每个像素的亮
度和颜色。

驱动电路接收到输入信号后,会根据信号的内容改变LED的亮度和颜色,从而实现图像的显示。

LED显示屏广泛应用于室内外的大型屏幕、电视、手机屏幕、电子显示器等各种场景。

它具有色彩鲜艳、对比度高、能耗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因此成为现代显示技术中重要的一种。

光电显示技术课件

光电显示技术课件

制造技术
较复杂
简单
价格
较高

专利权
SONY及SEIKO EPSON拥有专利权
无专利权问题
三、LCD投影机
使用三片LCOS屏制作的背投电视,具有较高的亮度
三、LCD投影机
液晶投影机光源技术要求:
(1)尽可能接近电光源、亮度高、光的利用率高; (2)灯的效率及其亮灯附属电路的综合效率要高; (3)要有合适的R、G、B显示发光光谱; (4)亮度、光源色在寿命过程中变化下; (5)寿命长; (6)亮灯装置及外围电路要小型化。
电子纸、电子书
投影显示
小结内容
一、投影机的分类 二、CRT投影机 三、LCD投影机 四、数字光路处理器投影机
一、投影机的分类
大屏幕显示方式及所适用的显示器件
一、投影机的分类
投影显示: 由平面图像信息控制光源,利用光学系统和投影空间把图像放大并
显示在投影屏幕上的方法或装置。 投影机的分类:正投影式、背投影式。
三、LCD投影机
各种投影灯的比较
四、数字光路处理器投影机
数字光路处理器投影机:Digital Light processing,DLP。 成像器件:DMD(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
DLP投影机的优点:
(1)采用数字技术,使图 象灰度等级达256~1024级, 图象噪声消失,画面质量稳 定。
电子纸技术的发展史
电子墨水和电子纸的概念最先由施乐的PARC( palo alto研究中心)于 1975年率先提出,施乐和松下电子于同年分别申请了电泳显示的专利。
1987年日本的NIPPON MEKTRON KK提出微胶囊电泳显示的专利。 美国E- Ink公司于1997年成立,实现了电子纸的批量生产和商品化。 2007年,Amazon网络书店推出的Kindle电子书,由于丰富的电子书内 容和完善的服务平台,同时电子纸像真正的纸一样的显示特性及超低功耗省 电,从而引发电子纸电子书阅读器市场的快速成长。

led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led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led的工作原理与结构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半导体光电器件,它能够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它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关键。

一、LED的工作原理LED的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当LED两端施加正向电压时,电流从P型半导体流向N型半导体,形成电子空穴对。

在PN结附近,电子从N型半导体跃迁到P型半导体,与空穴重新结合,释放出能量。

这些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产生可见光。

二、LED的结构LED的结构主要包括芯片、荧光粉、支架和外壳等部分。

1. 芯片:芯片是LED的核心部件,由N型和P型半导体材料构成。

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氮化镓(GaN)、砷化镓(GaAs)等。

芯片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控制材料的掺杂和外延生长技术,形成N型和P 型半导体,从而形成PN结。

2. 荧光粉:荧光粉位于LED芯片的上方,起到转换光谱的作用。

荧光粉能够将部分蓝光转换为其他颜色的光,例如红光、绿光等。

通过调整荧光粉的成分和厚度,可以实现不同颜色的LED发光。

3. 支架:支架是LED的结构支撑物,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和塑料。

支架的主要作用是连接芯片和外部引脚,同时具有散热和保护芯片的功能。

4. 外壳:外壳是保护LED内部结构的外部材料,一般采用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如塑料或玻璃。

外壳的形状和材料的选择对于LED的发光效果和抗击打能力有一定影响。

三、LED的特点LED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使其在照明、显示和指示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1. 高效能:LED的光电转换效率高,能够将大部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相比传统光源如白炽灯和荧光灯,能效更高。

2. 长寿命:LED的寿命可达数万小时,远远超过传统光源。

因为LED的发光是通过电子跃迁而不是燃烧产生的,所以寿命更长。

3. 节能环保:LED的能耗低,使用LED照明可以显著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LED不含有汞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更加友好。

4. 快速响应:LED的响应时间非常短,可以迅速开启和关闭,适合高频闪烁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技术阴极射线管(CRT)平板显示(Flat Panel Display,即FPD)按显示媒质和工作原理分:液晶显示(LCD)等离子体显示(PDP)电致发光显示(ELD)等§1 阴极射线管一、黑白显像管黑白显像管由电子枪、偏转系统、荧光屏和玻璃外壳组成。

1. 电子枪电子枪实现电子束的发射、控制和聚焦。

双电位电子枪、单电位电子枪对电子枪的基本要求:(1)束斑大小应符合扫描线宽的要求,屏幕尺寸越大,对光点尺寸的要求越宽;(2)束流足够强。

为了屏幕有足够高的亮度,束流应在50—200μA,屏幕电压则为10—20KV,屏幕大的管子应取较大的束流与较高的电压;(3)调制特性陡。

调制特性曲线表征荧光屏上束流随调制极电压U M 的变化规律,调制特性曲线越陡,所需图像信号u M的幅值越小。

2. 偏转系统采用磁偏转系统。

在广播电视系统中都采用单向匀速直线扫描,并且规定电子束扫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形成矩形光栅。

我国采用PAL电视制式,每帧625行,每秒25帧;隔行扫描,每秒50场。

每行水平扫描正程为52μS,逆程为12μS。

场正程时间≥18.4ms,场逆程时间≤1.6 ms,垂直方向实际显示575行。

行频为15625HZ,场频为50HZ。

为了缩短显像管管长,采用大偏转角。

所谓偏转角,是指在偏转磁场作用下,电子束在屏幕对角线处的张角θ。

3. 荧光屏荧光屏一般由玻璃基板、荧光粉层和铝层构成。

人眼的最大视角,水平方向约为17º,垂直方向约为13º,所以电视画面的宽度与高度之比为4:3或5:4,我国取4:3,因此采用矩形玻璃基板作为屏面。

为了减小环境光的影响,提高图像对比度,屏玻璃采用具有中性吸光性能的烟灰玻璃,此外还要满足光洁度、均匀性、耐压力、耐张力和防爆性等方面的要求。

荧光粉层完成显像管内的光电转换功能,黑白显像管要求在电子轰击下荧光粉发白光,一般采用颜色互补的两种荧光粉混合起来发白光。

例如常用的P4荧光粉,是将发黄光的ZnS、CdS[Ag]与发蓝光的ZnS[Ag]按45:55的比例混合起来,发出白光。

余辉时间——指荧光粉在电子轰击停止后,其亮度减小到电子轰击时稳定亮度的1/10所经历的时间。

长余辉发光——余辉时间长于0.1中余辉发光——余辉时间介于0.1—0.001S短余发光——余辉时间短于0.001S电视用荧光粉要求具有中余辉发光。

二、彩色显像管荫罩式彩色显像管——德国人弗莱西(Fleshsig)1938年提出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有三大类: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美国无线电公司(RCA),1950年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日本索尼公司,1968年自会聚彩色像管——美国无线电公司,1972年1. 三枪三束彩色显像管荫罩在彩色显像管中起选色作用黑底技术,就是将荫罩板上的小孔加大使通过小孔后的电子束直径比荧光粉点大,这样就提高了输出亮度。

屏面上除荧光粉点以外的部分涂上石墨,这样又提高了对比度。

一般全黑底管荧光屏的50%为黑底,50%为荧光粉点。

2. 单枪三束彩色显像管3. 自会聚彩色像管自会聚彩色显像管的结构特点(1)精密直列式电子枪(2)开槽荫罩和条状荧光屏(3)精密环形偏转线圈G 4高压G 3聚焦G 2帘栅G 1栅极阴极内部磁极一般一字排列管自会聚管(a)R G B R G B R G B R R G B RG B(b)§2 液晶显示液晶显示器件(LCD)是利用液态晶体的光学各向异性特性,在电场作用下对外照光进行调制而实现显示的。

1968年出现了液晶显示装置。

液晶显示器主要有以下特点:(1)液晶显示器件是厚度仅数毫米的薄形器件,非常适合于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显示。

(2)工作电压低,仅数伏,用CMOS电路直接驱动,电子线路小型化。

(3)功耗低,显示板本身每平方厘米功耗仅数十微瓦, 采用背光源也仅10mW/cm2左右,可用电池长时间供电。

(4)采用彩色滤色器,LCD易于实现彩色显示。

(5)现在的液晶显示器显示质量已经可以赶上,有些方面甚至超过CRT的显示质量。

液晶显示器也有一些缺点:(1)高质量液晶显示器的成本较高,但是目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

(2)显示视角小,对比度受视角影响较大,现在已找到多种解决方法,视角接近CRT的水平,但仅限于档次较高的彩色LCD显示。

(3)液晶的响应受环境影响,低温时响应速度较慢。

一、液晶的基本知识1. 什么是液晶1888年奥地利植物学家莱尼采尔(F.Reinitzer)1889年德国物理学家菜曼(O.Lehmann)在机械上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在光学上具有晶体性质的物质形态被命名为流动晶体——液晶(Liquid Crystal)液晶分为两大类:溶致液晶和热致液晶作为显示技术应用的液晶都是热致液晶低于温度T1,就变成固体(晶体),称T1为液晶的熔点,高于温度T2就变成清澈透明各向同性的液态,称T2为液晶的清亮点。

LCD能工作的极限温度范围基本上由T1和T2确定。

液晶分子的形状呈棒状,似“雪茄烟”,宽约十分之几纳米,长约数纳米,长度约为宽度的4—8倍。

2. 热致液晶液晶的分类近晶相(Smectic Liquid Crystals)液晶分子呈二维有序性,分子排列成层,层内分子长轴相互平行,排列整齐,重心位于同一平面内,其方向可以垂直层面,或与层面成倾斜排列,层的厚度等于分子的长度,各层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动,分子只能在层内做前后、左右滑动,但不能在上下层之间移动。

近晶相液晶的粘度与表面张力都比较大,对外界电、磁、温度等的变化不敏感。

向列相(Nematic Liquid Crystals)液晶分子只有一维有序,分子长轴互相平行,但不排列成层,它能上下、左右、前后滑动,只在分子长轴方向上保持相互平行或近于平行,分子间短程相互作用微弱,向列相液晶分子的排列和运动比较自由,对外界电、磁场、温度、应力都比较敏感,目前是显示器件的主要材料。

胆甾相(Cholesteric Liquid Crystals)液晶是由胆甾醇衍生出来的液晶,分子排列成层,层内分子相互平行,分子长轴平行于层平面,不同层的分子的分子长轴方向稍有变化,相邻两层分子,其长轴彼此有一轻微的扭角(约为15分),多层扭转成螺旋形,旋转360º的层间距离称螺距,螺距大致与可见光波长相当。

胆甾相实际上是向列相的一种畸变状态,因为胆甾相层内的分子长轴也是彼此平行取向,仅仅是从这一层到另一层时均一择优取向旋转一个固定角度,层层叠起来,就形成螺旋排列的结构,所以在胆甾相中加消旋向列相液晶或将适当比例的左旋、右旋胆甾相混合,可将胆甾相转变为向列相。

一定强度的电场、磁场也可使胆甾相液晶转变为向列相液晶。

胆甾相易受外力的影响,特别对温度敏感,温度能引起螺距改变,而它的反射光波长与螺距有关,因此,胆甾相液晶随冷热而改变颜色。

3. 液晶的光电特性利用传统的晶体光学理论可以描述光在液晶中的传播。

(1)电场中液晶分子的取向液晶分子长轴排列平均取向的单位矢量n称为指向矢量,设ε和⊥ε分//别为当电场与指向矢平行和垂直时测得的液晶介电常数。

定义介电各向异性△ε:⊥−=∆εεε//△ε>0的液晶称为P 型液晶△ ε<0的液晶称为N 型液晶在外电场作用下——P 型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平行于外电场方向N 型液晶分子长轴方向垂直于外电场方向目前的液晶显示器件主要使用P 型液晶。

(2)线偏振光在向列液晶中的传播折射率的各向异性△n 为:o e n n n n n −=−=∆⊥//)cos()cos(cos ////z k t a z k t E E o y −=−=ωωθ)cos()cos(sin z k t b z k t E E o y ⊥⊥−=−=ωωθ两光场位相差记为δ:()//n n c z −=⊥ωδ合成光场矢端方程为: δδ222sin cos 2=−⎪⎪⎭⎫ ⎝⎛+⎪⎭⎫ ⎝⎛ab E E a E a E y x y x 当θ=0(或2π时),E y =0(或E x =0),即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和状态没有改变,仍以线偏振光和原方向前进。

当θ=4π时:δδsin 2cos 2222o y x yx E E E E E =−+ 随着光线沿着z 方向前进,偏振光相继成为椭圆、圆和线偏振光,同时改变了线偏振方向。

最后,这束光将以位相差δ所决定的偏振状态,进入空气中。

(3)线偏振光在扭曲向列相液晶中的传播把液晶盒的两个内表面作沿面排列处理并使盒表面上的向列相液晶分子方向互相垂直,液晶分子在两片玻璃之间呈90º扭曲,即构成扭曲向列液晶,光波波长λ<<P (螺距)。

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时,若偏振方向与上表面分子取向相同,则线偏振光偏振方向将随着分子轴旋转,并以平行于出口处分子轴的偏振方向射出;若入射偏振光的偏振方向与上表面分子取向垂直,则以垂直于出口处分子轴的偏振方向射出,当以其它方向的线偏振光入射时,则根据平行分量和垂直分量的位相差δ的值,以椭圆、圆或直线等某种偏振光形式射出。

二、扭曲向列型液晶显示(TN-LCD )1. 工作原理白底黑字显示——正显示黑底白字显示——负显示扭曲向列液晶产生旋光特性必须满足以下条件:2/λ>>∆⋅n d其中△n 是液晶材料的折射率各向异性,d 是液晶盒的间距,λ为入射光波长,一般的TN-LCD 液晶盒取d=10μm 。

2. TN-LCD 的电光特性阈值电压V th ——透射率为器件最大透射率的90%(常白型)或10%(常黑型)所对应的电压有效值,V th 是和液晶材料有关的参数,对于TN-LCD ,大约在1—2V 之间。

饱和电压V sat ——透射率为器件最大透射率的10%(常白型)或90%(常黑型)所对应的电压有效值。

陡度γ——thsat V V =γγ决定器件的多路驱动能力和灰度性能。

陡度越大,多路驱动能力越强,但灰度性能下降,反之亦然。

10.80.60.20.4TLCD 的对比度是在恒定环境照明条件下显示部分亮态与暗态的亮度之比,由于偏离显示板法线方向不同角度入射到液晶盒的光,遇到不同的液晶分子排列形态,造成有效光学延迟量的不同;因此不同视角下对比度就不同,甚至可能出现暗态的透射率超过亮态透射率的情况,即出现对比度反转。

液晶器件电光效应的瞬态响应特性通常用三个常数表征:延迟时间dτ,定义为加上电压后透光率达到最大值10%时的时间;上升时间r τ,定义为透光率从10%增加到90%所用的时间;下降时间f τ,定义为透光率从90%下降到10%所用的时间。

目前普通TN-LCD 的响应时间在80ms 左右。

相对透光率0.11.00.9t电压V S3. TN-LCD 的驱动LCD 的驱动有如下一些特点:(1)为防止施加直流电压使液晶材料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造成性能不可逆的劣化,缩短使用寿命,必须用交流驱动,同时应减小交流驱动波形不对称产生的直流成分;(2)驱动电源频率低于数千赫兹时,在很宽的频率范围内LCD 的透光率只与驱动电压有效值有关而与电压波形无关;(3)驱动时LCD 像素是一个无极性的容性负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