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金属硫化物的近红外吸收性能

合集下载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氧化微粒的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意义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氧化微粒的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意义

NIR技术发现了石英、绢云母、方解石、绿帘石、角闪石、透闪石、金云母、绿泥石、高岭土等矿物,很好的
反映出蚀变类型,且与此区域的地质特征相吻合,目前近红外已开始用于矿床勘查中的蚀变填图。通过光谱
分析发现了矿床深部氧化过程与阳离子取代间的关系,并以光谱学的视角验证了前人对于大宝山矿床成因
的解释。研究表明一方面XRD和NIR可以有效的分析土壤和岩石的矿物成分,从而为该地区矿床矿石研究
收稿日期:2018-07-09,修订日期:2018-11-1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600602)资助 作者简介:邓永康,1992年生,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通讯联系人 e-mail: eescjj@
e-mail: 1920639378@
第39卷,第9期 2 0 19年9月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pectroscopyandSpectralAnalysis
Vol 39, No. 9 ,pp2929-2934 September, 2019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氧化微粒的X射线衍射和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意义
邓永康1 ' 2,曹建劲1 2# ,党万强1 2 ,王国强1 2,刘翔1 2 ,李德伟1 2
人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出早期形成的铜多金属硫化物矿床在后期发生强烈氧化作用,使得硫化矿体氧化,其
中的硫经氧化形成强酸性硫酸溶液,围岩受到硫酸溶液的腐蚀,转变成松散的黏土 &在042 , 04-3 , 13-1号
样品中发现钠明矶石和钾明矶石,矶类矿物的大量发现说明该矿区的氧化淋滤作用仍在进行&通过XRD与
提供服务&另一方面NIR可以波长的迁移情况反映离子交代,峰的尖锐程度反映结晶程度,峰的强度反映

近红外强吸收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近红外强吸收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和应用研究进展

触发药剂释 放、光 子学器件 构建 、通 讯光纤 包覆 、太 阳 辐 射 近 红 外 区 择 频 衰 减 等 领 域 具 有 极 大 的应 用 价 值
法 ,并介 绍 了这 类材料在 生物 医学领域 的应用 。
关键 词 : 金属纳 米材 料 ;吸收 ;表面等 离子体 共振 ;
近 红 外
中图分类号 : 06 73 5.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编号 : 10 .7 1 0 7增刊.4 40 0 1 3( 0) 9 2 0 0 .5

要 : 近 红外 强吸收金 属纳 米材料 由于在 近红 外 区
(5 10r 具有 强烈 的表 面等 离子体 共振 吸收 ,在 70 50m) i
众多领域 具有 极 大的应 用价值 。 该类材料 分 为 3种类 将 型:各 向异性金 属纳 米结构 、金属 复合纳 米 空心结构和
非金属, 金属 复合 纳米 结构 ,分 别介 绍 了它们 的制 备 方
1 引 言
金 、银 、铂 、钯 等金 属纳米粒 子 的表面 等离子 体共 振(P ) 指在外 光场 入射 时 ,金 属粒子 的表 面 自由电 SR是 子在 光 电场 的激 发 下产 生集 体 振 荡 ,与光 电场 相 互耦 合 ,在特定 的波长下 ,电子集体 振荡与光 电场 的耦合 能 够 发生共 振 ,金 属 粒 子对 该波 长 的消 光截 面 很大 ,在 U - i 收谱 上表 现 出明显 的吸收峰 【。通常Au g VVs 吸 】 】 、A 的S R吸收位 于可见光 区 , t P 的吸 收位于紫 外光 区 。 P P、 d 近 年来 ,在近 红外 光区(5 ~1 0 n 具有 强吸 收 的金 7 0 5 0 m) 属 纳米材料 逐渐受 到关注 , 已经有报 道将这 些材料成 功 地 用于肿 瘤 热疗和 医 学光 学对 比成像 【 】 2 ,另外 ,这 类 . 3

多金属氧簇近红外吸收固态增强

多金属氧簇近红外吸收固态增强

多金属氧簇近红外吸收固态增强哎呀,说起多金属氧簇,真是一个听起来复杂,但其实很有趣的东西。

你要知道,这玩意儿在材料科学里可是个小明星呢。

想象一下,拿着一颗闪闪发光的宝石,里面藏着各种各样的金属元素,哇,简直让人心痒痒。

尤其是在近红外吸收方面,这家伙简直是个“隐形斗士”。

它能把光线吸收得妥妥的,就像小孩子捂住眼睛以为自己藏得很好一样,特别让人惊讶。

说到近红外吸收,可能有人会想,这和我们平常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可大了。

比如在太阳能电池中,这种材料的应用可谓是如虎添翼。

它能够把那些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光线变成电能,像魔法一样,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你看,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其实不仅仅是温暖,还是一大堆能量在悄悄转化。

多金属氧簇就像是把阳光的魔法变成现实的那个家伙,嘿嘿,真有点神奇吧。

不过,这可不是说说而已,这些多金属氧簇的应用还真需要一些“高科技”的玩法。

它们的结构就像乐高积木一样,能随意组合,形成不同的形态。

就好像我们玩拼图,拼出不同的画面,越拼越有意思。

研究人员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一番“精雕细琢”,不断尝试各种方法来提升它们的性能,真是“马不停蹄”啊!让人感叹,科学家们的热情就像个孩子过年一样,兴奋得不行。

在这个过程中,有人把这些材料放在固态环境中,哇,效果居然变得更好了!这就像你把煮熟的蛋放在锅里,等它慢慢入味,最后那口感,简直让人想大喊“再来一碗”。

固态的状态下,这些材料不仅能更好地吸收近红外光,甚至能把能量储存得更稳当。

就像你把美味的食物放在冰箱里,不怕坏掉,随时都能享用,太赞了。

除了这些高大上的应用,这些材料的研究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

实验室里会发生一些“乌龙事件”。

比如,某个小组的研究员为了测试一种新型的多金属氧簇,结果却搞错了配比,结果得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

哈哈,虽然一开始大家都傻眼了,但没过多久,他们发现这个意外的结果居然有助于提升吸收性能,简直是“意外之喜”!你看,科学的世界就是这么充满惊喜,没准下一秒你就能发现新大陆。

一种用于红外监测的硫化锌晶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红外监测的硫化锌晶体的制备方法

一种用于红外监测的硫化锌晶体的制备方法摘要:硫化锌作为一种半导体材料,由于其对红外光具有很高的透过率,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军用和民用等领域。

本文通过介绍硫化锌的红外特性及硫化锌晶体的常用制备方法,通过实验提出了一种用于红外监测的硫化锌晶体的制备方法,能够改善硫化锌材料中的微观结构,提高硫化锌晶体的光学性能。

关键字:红外特性硫化锌晶体制备方法硫化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II-VI族直接宽禁带的半导体材料,其禁带的宽度为3.7eV。

作为一种过渡金属硫化物,由于其在红外波段范围内具有良好的透过性能,同时拥有较好的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作为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磷光体、发光、传感器、红外窗口材料、光催化等军用和民用领域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

一、硫化锌的红外特性硫化锌作为一种光学材料,其立方结构对可见光具有很高的折射率,而对于红外光却有很高的透过率。

在四配位环境下能级分裂小,高振子强度,低声子频率能够使无辐射跃迁几率降低,是红外透射窗口较为理想的材料,在红外成像技术领域有广泛的需求,是最佳的飞行器双波段红外观察窗口和头罩材料。

红外光根据不同的波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波段。

其中,近红外的透光波段范围指0.75-3.0μm,中红外透光波段范围为3.0-20μm,远红外透光波段范围为20-1000μm。

而硫化锌在3-5μm和8-12μm波段具有较高的红外透过率,并且具有优良的光、机、热学综合性能。

硫化锌在500℃时透过率仍能够保持在60%以上,多光谱硫化锌的透射波段为0.35-14μm,覆盖了从可见光到长波红外的全波段,在0.4-10.3μm波段透射曲线平直,无吸收峰;高温光学性能优异,在温度高达到600℃时仍能全波段保持较高的透过率:折射率温度系数低(~10-5/℃),在环境温度变化时能够保持成像的清晰度;力学性能比较优良,化学性质稳定。

因此,在军事目标的预警与跟踪、红外制导、红外通信、军用夜视仪、探测隐身飞行被认为是较为理想的红外窗口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红外影像等高科技产品上。

二价铕硫化物近红外闪烁体及其制备方法

二价铕硫化物近红外闪烁体及其制备方法

二价铕硫化物近红外闪烁体及其制备方法是一种涉及材料科学和化学领域的创新技术。

这种闪烁体是晶体材料,其化学式为Eu3SiS4Te,晶胞参数为:α=β=γ=90°,空间群为Cmcm。

制备这种二价铕硫化物近红外闪烁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氧化铕、硅粉、硫粉、硼粉、碲粉和过量的助熔剂混合,研磨后,真空下密封,再于850~950℃下煅烧,使得原料发生反应。

反应结束后,得到产物Eu3SiS4Te。

这种二价铕硫化物近红外闪烁体具有优异的抗辐照和湿度稳定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化学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近红外二区是指波长范围在1000-2500纳米之间的光谱区域。

金属离子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在近红外二区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主要涉及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和光电子学等领域。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红外二区的光具有较好的穿透性,可以渗透进入生物组织并与组织内的分子相互作用。

金属离子可以与生物体内的某些分子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实现对生物体的治疗或诊断作用。

例如,金属离子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受体结合,通过近红外二区的光激发产生热效应,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破坏,达到肿瘤治疗的目的。

此外,金属离子还可以作为近红外二区的荧光探针,用于生物体内的分子成像,实现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在纳米技术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纳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好的光学性能,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光催化剂、传感器和光子晶体等。

金属离子作为纳米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调控纳米材料的形貌、结构和光学性能,从而实现对纳米材料性能的优化。

例如,金属离子可以用于合成近红外二区的纳米颗粒,这些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光吸收和光散射能力,可以用于光热治疗、生物成像和光子学等应用。

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还涉及光电子学领域。

近红外二区的光具有较高的能量,可以用于制备高效的光电器件。

金属离子可以作为光电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调控器件的光学性能和电学性能。

例如,金属离子可以用于制备近红外二区的光电转换材料,这些材料具有较高的光电转换效率和较好的稳定性,可以用于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和光通信等领域。

总结起来,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和潜力。

它们在生物医学、纳米技术和光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用于治疗疾病、改善环境和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随着对金属离子和近红外二区材料的深入研究,相信金属离子在近红外二区材料中的应用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近红外二区吸收材料

近红外二区吸收材料

近红外二区吸收材料
近红外二区光在生物医学诊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光热转换是高效利用近红外二区光的重要手段。

具有近红外二区吸收能力的窄带隙有机光热材料数量有限,且针对近红外有机光热材料相关构效关系的理论研究几乎处于空白阶段。

设计具有高吸光系数、高光热转化效率的窄带隙分子结构是该领域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研团队已将具有pH响应的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结构与具有近红外二区(NIR-II)吸收的纳米金棒(gold nanorods,GNRs)包覆其中,合成了火柴盒形貌的纳米载体,实现联合PTT治疗肿瘤作用。

此外,中南大学刘又年教授团队提出利用人工酶的催化级联反应开展抗肿瘤免疫治疗。

研究人员设计制备了一种具有近红外二区(NIR-II)吸收的Cu2-xTe纳米粒。

研究发现,Cu2-xTe纳米粒具有谷胱甘肽氧化酶(GSHOx)和过氧化物酶(POD)双重模拟酶活性。

这些纳米粒子的结构与天然酶完全不同,但是拥有天然酶的高效催化活性。

红外吸收法测定铝锰铁中的碳、硫

红外吸收法测定铝锰铁中的碳、硫
I N A1 . Mn . Fe ALLoY BY I NFRARED
ABS oRPTI oN M ETHoD
Wa n g J u n De n g J u n h u a Wa n g We i
( 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 o f A n g a n g S t e e l C o . , L t d . ,A n s h a n 1 1 4 0 0 1 , C h i n a )
前 言
研究 了红 外碳硫 分析仪测 定铝锰 铁 中碳 、 硫 的最
佳 分析 条 件 , 借 鉴 国 家标 准 方 法 , 在碳 、 硫 分 析 方 面
的二 次碳 硫坩 埚存 储 于干燥 器 中备用 。
助熔剂 : 钨锡助熔剂 ( 北 京 纳 克 c≤O . 0 0 0 8 %,
S ≤0 . 0 0 0 5 %)
2 0 1 3年 第 4期 总第 2 3 1期



2 0 1 3 NO . 4 To t . 2 3 1
F ERRo- ALLoYS
红 外 吸收 法 测 定 铝锰 铁 中的碳 、 硫
王隽 邓军华 王伟
( 鞍 钢股 份有 限公 司技 术 中心 鞍 山 中国 1 1 4 0 0 1 )
摘 要 试 验 利 用 碳 硫 分 析 仪 测 量 铝 锰 铁 合 金 中 的碳 硫 , 通 过 对 仪 器 的分 析 条 件 、 称 取 试 料 量 和 助熔 剂进 行 优 化
选择 基 准 物 质 校 正 仪 器 ,建 立快 速分 析 铝 锰 铁 中碳 、硫 质 量 分 数 的 分 析 方 法 ,测 量 范 围为 0 . 0 1 0 %一 3 . 0 0 %碳 元 素 , R S D 2 . 7 8 %, 回 收率 9 5 . 0 %一 1 0 2 . 0 %, 测量范围 0 . 0 0 1 0 %~ 0 . 0 2 0 %硫 元 素 , R S D 5 . 8 2 %, 回收 率 9 5 . 0 %一 1 0 2 . 5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e、Al、Ba、Cu与 Gd金属通过其相应可溶性的 硝酸 盐 引 入。 其 中 Gd(NO3 )3 按 照 以 下 过 程 从 Gd2O3反应获得。把浓 HNO3移 入 到 装 有 回 流 装 置 的反应玻璃器中,然 后 将 称 量 好 的 Gd2O3粉 末 加 入 反应器中,其中浓 HNO3的 物 质 的 量 要 比 Gd2O3稍 过量以确保 Gd2O3反应 完 全 性。 在 120℃ 恒 温 油 浴 中加热回流1~2h,反 应 完 成 后 烤 干 过 量 的 硝 酸, 制备实验所需的 Gd(NO3)3粉末,待用。
第 40 卷 第 6 期 2013 年 6 月
中 国 激 光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
Vol.40,No.6 June,2013
多元金属硫化物的近红外吸收性能
徐 磊 夏海平
(宁波大学光电子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 采用新型 超 声 喷 雾 共 沉 淀 技 术,以 Fe (NO3)3、Al(NO3)3、Ba(NO3)2、Gd2O3、Cu(NO3)2 和 Na2S 为 原 料 制 备 Cu5FeS4,BaCu2S2,CuGd2S4,CuAlS24种金属硫化物纳米粉体,用 X 射线粉末衍射仪表征了多元金属硫化物纳米粒子 的晶相结构;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多元金属硫化物 的 晶 相 形 貌,并 测 定 了 纳 米 粒 子 从 可 见 到 近 红 外 的 胶 体 状 吸 收 和 透 过 光 谱 。 研 究 表 明 不 同 化 学 组 成 的 纳 米 硫 化 铜 对 近 红 外 光 都 具 有 显 著 的 吸 收 增 强 效 应 ,同 时 对 可 见 光 波 段 具 有 很 高 的 透 过 率 ,这 种 具 有 特 殊 光 学 吸 收 特 性 的 纳 米 金 属 硫 化 物 有 望 成 为 新 型 太 阳 能 热 屏 蔽 器 件 的 新 材 料 。 关 键 词 材 料 ;多 元 金 属 硫 化 物 ;超 声 喷 雾 法 ;近 红 外 吸 收 ;太 阳 能 热 屏 蔽 中 图 分 类 号 TB321 文 献 标 识 码 A doi:10.3788/CJL201340.0606001
采用超声 喷 雾 共 沉 淀 技 术 制 备 纳 米 粉 体[21],以 硫 化 钠 为 共 沉 淀 剂, 分 别 称 取 0.01 mol 的 Fe(NO3)3、Al(NO3)3、Ba(NO3)2 和 Gd(NO3)3,溶 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去离子水 配 成 摩 尔 分 数 为 0.1% 的 水 溶 液。同 时 配 成4等份 摩 尔 分 数 为 0.1% Cu(NO3)2溶 液,分 别 与 上述4种溶液混合。随后,称取0.02mol的 Na2S,配 成 摩 尔 分 数 为 0.2% 的 水 溶 液 ,将 上 述 溶 液 分 别 放 于 磁力搅拌机上搅拌10~20min,确保溶液充分溶解且 混合均匀。将 Fe(NO3)3和 Cu(NO3)2(以这两种混合 物为例)作为母盐溶液放入超声雾化装置的喷雾容器 中 ,所 述 喷 雾 容 器 连 接 有 超 声 喷 雾 头 。 将 硫 化 钠 溶 液 放入超声雾化装置的反应桶中,所述反应桶中的硫化 钠溶液表面积为20cm2,所述母盐溶液与所述硫化钠 的 体 积 比 为 1:1。 在 超 声 功 率 为 50 W,频 率 为 50kHz,超 声 喷 雾 头 内 液 体 流 速 为 100 mL/h 下,将 所述母盐溶液喷雾雾化至所述反应桶内的硫化钠溶 液中 ,并进行搅 拌 接 触 反 应 ,搅 拌 接 触 反 应 的 搅 拌 速 率为80r/min。 搅 拌 接 触 反 应 完 毕 静 置 陈 化 12~ 14h,然后将得到的沉淀物中先加入 3~5 倍 沉 淀 体 积 的 去 离 子 水 洗 涤 ,过 滤 ,再 加 入 3~5 倍 沉 淀 体 积 的 无水乙醇洗涤过滤,最后放入温度为80 ℃的干燥箱 进行干燥,干燥时间为6~8h。干燥完毕后放入马弗 炉中以400 ℃的温度煅烧3h,最后取出块状物放入 球磨机球磨1~2h,得到 Cu5FeS4纳米粉体。用同样 的制备方 法,分 别 制 备 出 CuAlS2、BaCu2S2、CuGd2S4 三种金属硫化物纳米粉体。
分迫切,并具有很高的应用与经济价值。 硫属化合物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及丰富的物理
和化学性质,是近年 来 研 究 较 多 的 无 机 多 功 能 材 料 之一。它们的合成研究已成为目前无机合成化学的 热门研究 领 域 。 [1~4] 在 该 研 究 领 域,关 于 硫 元 素 的 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金属单元硫化物上。而多元金属 硫 化 物,由 于 具 有 多 变 的 组 成 和 丰 富 的 空 间 结 构[5,6],以 及 独 特 的 光、电、磁 等 性 质 引 起 了 科 学 家 的广泛关注,成为硫 化 学 研 究 中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个 分 枝 。 [7~10] 目前在电催化、光 催 化 及 新 型 光 电 材 料 如
2 实 验
实验所用硝酸 铁[Fe (NO3)3,99.9%]、硝 酸 铝 [Al (NO3)3,99.9%],硝酸钡[Ba(NO3)2,99.9%],硝 酸 铜 [Cu(NO3)2,99.9%],三 氧 化 二 钆 (Gd2O3,99.9%),硫 化钠 (Na2S,99.9%),浓 硝 酸 (HNO3,65%),无 水 乙 醇 (C2H5OH,99.7%)和聚乙烯醇(PVA,99.99%)均为分 析纯,实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Multi-Metal Sulfide for AbsorbingNear Infrared Light
Xu Lei Xia Haiping
(Key Laboratory of Photo-Electronic Materials,Ningbo University,Ningbo,Zhejiang 315211,China)
为了便于性能的测试,需要制备含有该粉末的分 散液。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甲基溴化铵(CTAB)溶于 40 ℃~60 ℃的水温中,配成 0.005 mol/L 的溶液待 用,将 颗 粒 状 的 99.99% 的 聚 乙 烯 醇 溶 于 80 ℃ ~ 100 ℃的水温中,配成质量分数为 60%的溶液,搅拌 6~8h得 到 无 色 透 明 的 粘 稠 状 液 体 ,将 上 述 制 备 的 纳 米粉末放入含有表面活性剂 CTAB 的溶液中进行轻 微搅拌,搅拌速率为 30r/min,随后放入配好的聚乙 醇溶液中,在80 ℃~100 ℃温度下搅拌4~6h,得到 半透明粘稠状的液体。最后在石英玻璃片上镀膜,烘 干后进行光学吸收与透过性能的测试。
收 稿 日 期 :2013-01-06;收 到 修 改 稿 日 期 :2013-01-3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272109,50972061),浙江省自然科 学 基 金 (R4100364),宁 波 市 自 然 基 金 (2012A610115)
和宁波大学王宽诚幸福基金资助课题。 作 者 简 介 :徐 磊 (1987— ),男 ,硕 士 研 究 生 ,主 要 从 事 光 学 纳 米 材 料 方 面 的 研 究 。E-mail:xxxlapple@126.com 导 师 简 介 :夏 海 平 (1967— ),男 ,博 士 ,研 究 员 ,主 要 从 事 光 电 子 功 能 材 料 方 面 的 研 究 。
E-mail:hpxcm@nbu.edu.cn(通 信 联 系 人 )
0606001-1
中 国 激 光
量子点和反量子点材料方面有着 广 泛 的 应 用 。 [11~13] 尽管上述性能已被 广 泛 研 究,但 有 关 多 元 金 属 硫 化 物纳米粒子的特殊红外吸收光学性能还鲜有报道。 在纳米硫化 铜 研 [14] 究 基 础 上 引 入 第 二 种 金 属 离 子 形成多元金属硫化 物 纳 米 粉 体,由 于 纳 米 硫 化 铜 本 身能带跃迁能产生对近红外光特殊波段的吸 收 ,当 [15,16] 引入第二种 金 属 后 通 常 能 形 成 立 方 尖 晶 石结构(AB2X4)或黄铜矿(ABX2)等 结 构,具 有 较 好 的稳定性[13],因此具有很好 的 实 用 性。 当 研 制 成 的 金属硫化物颗粒尺 寸 远 小 于 可 见 光 波 长,可 望 获 得 较高的可见光透光率。把纳米粉体掺杂到凝胶或高 聚物中,可制备成具 有 独 特 吸 收 特 性 的 光 学 薄 膜 而 应用于太阳能热屏蔽器件中。
有关多元金属硫化物的制备方法见诸报道的主 要有 水 热 合 成 法[17]、共 沉 淀 法[18]、微 乳 液 法 等 [19] 。 这些方法都具有各自的优缺点。超声喷雾技术是本 实验室在传统超声化学技术基础上所改进的一种制 备纳米 粉 体 的 新 方 法 。 [20] 其 制 备 设 备 简 单,产 量 大 ,粉 末 细 ,粒 径 分 布 范 围 窄 ,反 应 时 间 短 ,合 成 效 率 与结晶度高,能有效 克 服 过 去 工 艺 方 法 所 普 遍 存 在 的制备条件复杂、能 耗 高、耗 时 长、制 备 成 本 大 等 缺 陷。本文采 用 超 声 喷 雾 共 沉 淀 技 术,以Fe(NO3)3、 Al(NO3)3、Cu(NO3)2和 Na2S等原料来制备多元金 属 硫 化 物 纳 米 粉 体 ,研 究 纳 米 颗 粒 的 晶 相 结 构 、形 貌 以及光学吸收性能。
1 引 言
近 几 十 年 来 由 于 汽 车 工 业 、建 筑 业 、运 输 业 等 行 业的高速发展 ,急 需 大 量 高 效 、经 济 的 透 明 太 阳 能 热 隔离材料和器件以降低在强太阳光辐射下仪器的环 境与运行温度,从而达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普通玻璃对太阳光不能选择性透过,因而在可见光透 过 的 同 时,位 于 近 红 外 光 区 的 热 量 也 随 之 大 量 地 透 过,引起室内温 度 升 高 ,使 空 调 等 降 温 设 备 的 负 担 明 显 加 重 ,带 来 能 源 浪 费 。 因 此 寻 找 一 种 能 够 降 低 室 内 温度,同时保持足够亮度的太阳能热屏蔽器件显得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