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燃料统计指标
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

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是指全国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每生产一千瓦时电能所消耗的标准煤的平均数量。
标煤是能源统计中常用的一个指标,其是指一种假定的标准煤,具有固定的热值和能量含量,可以用来统一计算和比较不同能源的能耗水平。
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是衡量火电厂能源利用效率和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统计全国所有火电厂在一段时间内(如一年)的总发电量和总耗煤量。
然后,将总耗煤量除以总发电量,得到每千瓦时电能的平均耗煤量。
最后,将每千瓦时电能的平均耗煤量与标准煤的热值进行比较,即可得到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
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不仅反映了火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技术水平,还可以反映出能源政策的引导和效果。
以下是关于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的一些关键点:能源利用效率: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越低,说明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因为同样数量的标准煤,产生的能量越多,则消耗的煤就越少。
因此,降低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设备改造,可以提高火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
例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和高效除尘设备可以降低煤耗和污染物排放。
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火电厂采取节能减排措施,降低发电标煤煤耗。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实施环保税收政策等,都可以促进火电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经济效益:降低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不仅可以带来环境效益,还可以带来经济效益。
通过降低煤耗,可以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火电厂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减少能源进口的压力和能源安全风险。
区域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能源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等因素都会对火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发电标煤煤耗产生影响。
因此,不同地区的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标煤煤耗表现。
为了降低全国火电厂发电标煤煤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广先进技术:鼓励和支持火电厂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高效的除尘设备和控制排放技术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发电成本。
火电厂燃料统计表

火电厂燃料统计表一、介绍火电厂是我国能源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燃料统计是火电厂运行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燃料统计表作为一种记录和统计燃料使用情况的工具,对于火电厂的成本控制、资源利用以及环境保护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燃料统计表的作用燃料统计表是记录和统计火电厂使用的各种燃料的工具。
通过燃料统计表,火电厂可以清楚地了解和掌握燃料的使用情况,包括燃料种类、消耗量、使用效率等信息,进而为火电厂的运营管理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三、燃料统计表的内容燃料统计表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信息:1. 燃料种类燃料种类是指火电厂使用的不同燃料的名称,如煤炭、天然气、柴油等。
燃料种类的统计可以帮助火电厂了解和掌握不同燃料的使用情况,进而进行更合理的燃料采购和使用计划。
2. 燃料消耗量燃料消耗量是指火电厂在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燃料的总量,通常以吨或立方米为单位。
燃料消耗量的统计可以帮助火电厂了解自身的燃料消耗情况,并与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进一步优化燃料利用效率。
3. 燃料使用效率燃料使用效率是指火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能够从燃料中获取的能量占燃料总能量的比例。
燃料使用效率的统计可以帮助火电厂评估自身的能源利用水平,为提高能效提供依据。
4. 燃料来源燃料来源是指火电厂获取燃料的渠道或途径,如购买、进口、合作等。
燃料来源的统计可以帮助火电厂了解燃料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燃料供应不足或中断对火电厂运营的影响。
四、燃料统计表的编制与填写燃料统计表的编制与填写应遵循以下步骤:1. 确定燃料种类根据火电厂实际使用的燃料种类,确定一份适用于火电厂的燃料统计表模板。
燃料种类的确定应考虑到火电厂的燃料需求、供应情况以及环境影响等因素。
2. 设定统计周期确定燃料统计的时间周期,通常可以按月、季度或年度进行统计。
统计周期的选择应根据火电厂的管理需求和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3. 收集数据根据统计周期,收集火电厂使用各类燃料的相关数据,包括燃料种类、消耗量、使用效率等。
发电厂生产统计指标解释

发电厂生产统计指标解释背景发电厂是国家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运营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发电厂正常运营,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统计指标体系用于监测和评价发电厂的生产状况,指导其运营管理和决策。
本文将对发电厂生产统计指标进行解释,包括常见的几类指标及其含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发电厂的生产运营情况。
指标分类发电厂生产统计指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发电量指标•发电量:指发电厂在一定时间内所发电的总量,通常以万千瓦时(MWh)或亿千瓦时(GWh)为单位。
•发电量占比:指某项能源(如煤、核、风、水等)在总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
供电能力指标•供电能力:指发电厂在一定时间内最大可供给电网的电力容量,通常以万千瓦(MW)或亿千瓦(GW)为单位。
•补偿容量:指发电厂的无功补偿能力,通常以千伏安(kVAr)为单位。
•等效利用小时数:指发电厂在一定时间内的实际发电量与最大供电能力的比值,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电网安全指标•电网事故停电时间:指电网发生故障或事故导致停电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故障停役时间:指发电厂因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造成停役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维护时间:指发电厂计划性维护所占用的时间,通常以小时为单位。
能效指标•发电煤耗:指发电厂每发电一万千瓦时所消耗的煤炭数量,通常以吨/万千瓦时为单位。
•热耗率:指发电厂每发电一万千瓦时所消耗的标准煤的数量,通常以克/千瓦时为单位。
•发电机组热效率:指发电机组将燃料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通常以%为单位。
以上是发电厂生产统计指标的几类常见指标及其含义。
在监测和评价发电厂生产运营情况时,可以综合考虑以上各类指标,全面了解发电厂的生产状况,为其运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注:本文所列指标为常见指标,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因各地区、不同能源类型等因素而不同。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燃煤电厂是一种常见的电力工厂,它以燃煤为燃料,通过燃烧产生蒸汽驱动涡轮发电机组发电。
然而,燃煤电厂的运营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对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统计和监测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的统计指标体系。
一、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煤电厂排放的最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它是通过燃煤电厂燃烧煤炭产生的,直接影响到大气环境的质量。
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燃煤电厂排放量的重要指标。
其单位通常为吨二氧化碳/小时。
二、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二氧化碳排放浓度是指单位时间内排放二氧化碳的浓度。
其单位通常为mg/m³。
这个指标主要是指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浓度。
通过监测这个指标,可以了解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三、燃料消耗率燃料消耗率是指燃煤电厂在生产电力过程中所消耗的燃料量。
其单位通常为吨/小时。
燃料消耗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燃料消耗率的增加,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也会相应地增加。
因此,通过监测燃料消耗率,可以更好地了解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
四、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是指燃煤电厂烟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其单位通常为百分比。
这个指标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燃料消耗率都有关系。
通过监测这个指标,可以更好地了解燃煤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五、污染物排放量除了二氧化碳之外,燃煤电厂还会排放其他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着不良的影响。
因此,监测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也是非常重要的。
六、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是指燃煤电厂在发电过程中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其单位通常为百分比。
能源利用率越高,代表燃煤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越高,同时也意味着燃煤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少。
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指标体系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燃料消耗率、烟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污染物排放量和能源利用率。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资料

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资料三、火力发电厂生产指标介绍一、主要指标介绍1、供电煤耗:指火力发电机组每供出单位千瓦时电能平均耗用的标准煤量。
他是综合计算了发电煤耗及厂用电率水平的消耗指标。
因此,供电标煤耗综合反映火电厂生产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水平。
供电煤耗=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供电量(千瓦时)=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克)/发电量X(1-发电厂用电率)(千瓦时)2、影响供电煤耗的主要指标1)锅炉效率:锅炉效率是指有效利用热量与燃料带入炉内热量的百分比。
2)空预器漏风率:是指漏入空气预热烟气侧的空气质量流量与进入空气预热器的烟气质量流量比。
3)主汽温度:主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状态参数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温度。
4)主汽压力:主汽压力也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主蒸汽压力。
5)再热汽温:再热汽温度是汽轮机蒸汽参数状态之一,是指汽轮机进口的再热蒸汽温度。
6)排烟温度:排烟温度是指锅炉末级受热面(一般指)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温度。
对于锅炉末级受热面出口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烟道,排烟温度应取各烟道烟气温度的算数平均值。
7)飞灰可燃物:是指锅炉飞灰中碳的质量百分比(%)。
8)汽轮机热耗率:是指汽轮机发电机组每发出一千瓦时电量所消耗的热量。
以机组定期或修后热力试验数据为准。
9)真空度: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气端真空占当地大气压的百分数。
10)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低压缸排汽温度与冷却水出口温度之差。
11)高加投入率:是指汽轮机高压加热器运行时间与机组运行时间的比值。
12)给水温度:是指机组高压给水加热器系统出口的温度值(℃)。
13)发电补给水率:是指统计期内汽、水损失水量,锅炉排污量,空冷塔补水量,事故放水(汽)损失量,机、炉启动用水损失量,电厂自用汽(水)量等总计占锅炉实际总蒸发量的比例。
注:以上指标偏离设计值对煤耗的影响见附表3、综合厂用电率:是指统计期内综合厂用电量与发电量的比值,即:综合厂用电率=(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100%。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介绍

火力发电厂技术经济指标介绍关键信息项:1、发电煤耗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厂用电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供电煤耗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机组热效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设备可用率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发电煤耗发电煤耗是指火力发电厂每发一度电所消耗的标准煤量。
燃煤发电厂指标详解

发电企业主要指标详细解释根据最新出版的《电力统计工作指南》对发电企业要指标作统一解释。
一、发电设备能力指标1、 发电设备容量:发电设备容量是从设备的构造和经济运行条件考虑的最大长期生产能力,设备容量是由该设备的设计所决定的,并且标明在设备的铭牌上,亦称铭牌容量。
计量单位为“千瓦(kW )”。
2、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期末发电设备容量是指报告期(月、季、年)的最后一天,发电厂实际拥有的在役发电机组容量的总和。
电设备容量报告期末发=设备容量期初发电+电设备容量本期新增发-电设备容量本期减少发本期末的发电设备容量即为下一期初的发电设备容量。
本指标为时点指标。
3、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生产能力。
包括备用和正在检修的设备容量。
“期末发电设备综合可能出力”与“期末发电设备容量”的区别,在于综合可能出力要考虑:⑴设备经技术改造后并经技术鉴定综合提高的出力(含机组通流改造后增加的出力); ⑵机组、锅炉、主要辅机设备和升压站之间配合影响的出力;⑶设备本身缺陷的影响出力;⑷扣除封存的发电设备出力。
如果没有上述各种因素的影响,则二者应当相同。
4、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报告期末一日机组在锅炉和升压站等设备共同配合下,同时考虑火电厂受燃料供应、水电站受水量水位等影响,实际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它是期末发电设备容量量扣除故障、检修及封存的设备后的容量。
发电设备实际可能出力与综合可能出力的区别,在于前者不包括故障和检修中的设备。
如果没有修理和故障以及外界因素(燃料供应、水量水位等)影响时,二者应当相等。
5、股权比例集团公司实际所占股权比例,全资企业、内部核算企业股权份额百分比为100,控股、参股企业为集团公司所拥有的股权份额百分比。
二、供热生产能力指标1、供热生产能力热电厂供热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供出的额定蒸汽或热水的数量,计量单位为“吨/时”。
热电厂供热设备有抽汽式汽轮机、背压式汽轮机或电站锅炉等。
火电厂主要指标范文

火电厂主要指标范文
1.发电量:火电厂的发电量是衡量火电厂生产能力和运行水平的重要
指标之一、发电量主要取决于装机容量、发电机组利用小时数和负荷率等
因素。
增加发电量可以提高火电厂的年产值和盈利水平。
2.发电效率:发电效率是火电厂用来衡量电力转化率和能源利用效率
的指标。
发电效率高的火电厂可以在同样的燃料消耗下产生更多的电力。
提高发电效率可以有效减少煤耗和排放,降低单位发电成本。
3.煤耗:煤耗是衡量火电厂能源利用水平和煤炭消耗量的指标。
煤耗
与发电量、煤质和燃烧技术等因素密切相关。
降低煤耗可以减少燃料采购
成本和环境负担。
4.综合能耗:综合能耗是衡量火电厂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它包
括燃料消耗、辅助动力消耗和供电损失等。
降低综合能耗可以提高能源利
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5.环保指标:环保指标是衡量火电厂环境保护水平的重要指标。
主要
包括大气污染物排放、水污染物排放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等。
合格的环保指
标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除了上述指标,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火电厂指标,包括装机利用小时数、停机损失率、故障次数、电厂能耗成本、维修成本等。
这些指标可以
反映火电厂的运行状况和经济效益。
总之,火电厂主要指标是衡量火电厂运行水平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包括发电量、发电效率、煤耗、综合能耗和环保指标等。
通过提高这些指标,可以提高火电厂的发电能力和经济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统计火力发电是二次能源,由一次能源转换而来。
加强对一次能源投入和消耗和管理,是电力工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对于经济合理的使用燃料,降低消耗,提高火电厂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火力发电厂生产电能和热能所耗用的燃料,有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即原煤、燃料油和燃气等。
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原煤、燃料油和燃气仅指电力和热力生产过程的耗用,非电力和热力生产过程或非正常生产过程的消耗不包括在内。
如新机正式投产前和设备大修后试运行期间耗用的原煤、燃料油和燃气量,就不能包括在发电和供热生产耗用的数量内。
7.01发电(供热)耗用原煤数量发电(供热)耗用原煤量的计算比较复杂,有正平衡计算和反平衡计算两种。
(1)正平衡计算法是利用原煤购、用、存之间的平衡关系进行计算的,它是火力发电厂或热电厂计算耗用原煤数量的基本方法。
分为日耗用量和月耗用量计算两种。
①日耗用原煤量:通过计量装置,测算出当天发电(供热)耗用的原煤数量。
有中间储仓的电厂,尚应包括存煤量期末期初的差额。
日发电耗用原煤量=计量装置测得的入炉(入仓)原煤量±日末日初储煤仓差额以日耗原煤量作依据计算的日发、供电标准煤耗率,能及时了解生产运行的消耗情况,不能反映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如供方造成的亏吨、亏卡损失,保管不善的超额损耗和计量误差等。
因此,不能用全月各日耗用原煤量之和作为全月耗用原煤的数量。
②月耗用原煤量:通过月终盘存和购、用之间的平衡关系计算全月耗用的原煤量。
月发电耗用原煤量=月初库存+本月购入-月末库存-规定损失-非发电用(或拨出)正确计算月耗用原煤量的关键在于对煤场的存煤进行准确的月终盘存。
要求将存煤堆成规定形状,丈量、计算体积,测定比重,计算出存煤量。
煤斗及煤仓的存煤量差额也要计算,不能遗漏。
“本月购入”,是指已进入电厂煤场的煤炭数量。
“规定损失”是按照主管部门对原煤运输和储存规定的损失率计算的损失量。
用月耗用原煤量作依据计算的发、供电标准煤耗率,既反映设备的技术水平和工人的操作水平,也反映企业管理方面的因素,如供方造成的亏吨、亏卡和运输储存中的超额损失等。
热电厂耗用的原煤及其他燃料,要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标准煤量的计算式也相同):发电耗用原煤量=发电、供热总耗用原煤量-供热耗用原煤量供热耗用原煤量的计算与“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中“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方法相同。
(2)反平衡法计算火力发电厂或热电厂如不具备用正平衡法计算日耗用原煤量及其它燃料数量的情况下,经主管部门批准,可暂用反平衡法计算日耗用的燃料数量。
它是根据锅炉供出的蒸汽总重量和锅炉的热效率,先推算出耗用的标准煤数量,再推算出原煤数量。
计算式为: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千克)=∑某台锅炉耗用燃料的总热量(千焦)29308(千焦/千克)=∑某台锅炉供出的总热量(千焦)该锅炉热效率×29308(千焦/千克)则,发电耗用原煤量(千克)=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千克)×29308(千焦/千克) 原煤发热量(千焦/千克)式中:锅炉供出的热量=(锅炉过热蒸汽总重量-锅炉减温水总重量)×(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含热量-锅炉给水含热量)+锅炉减温水总重量×(锅炉出口过热蒸汽含热量-锅炉给水含热量)+锅炉排污水重量×(锅炉排污水含热量-锅炉给水含热量)+锅炉供的自用蒸汽重量×(锅炉供的自用蒸汽含热量-给水含热量)±其它(锅炉摄入或供出的其它未计算的热量)用反平衡法估算误差大,仅用于暂时计算日耗用的煤炭数量,全月的耗用量仍须用正平衡法计算。
7.02燃料发热量 燃料经过完全燃烧后发出的热量。
发热量分为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
(1)高位发热量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全部热量,包括燃料中的水分在燃烧中生成的水蒸汽和燃料中的氢燃烧生成的水蒸汽,凝结成水时放出的热量。
燃料在燃烧中,蒸汽的凝结热难以被利用,所以我国规定燃料的热值统一按低位发热量计算。
(2)低位发热量 燃料经完全燃烧,但燃烧物中的水蒸汽仍以气态存在时的反应热,它不包括燃烧中生成的水蒸汽放出的凝结热。
准确测定燃料的热值,是准确计算发电标准煤耗的重要条件之一,要求检测部门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法取样化验。
7.03平均热值 亦称“能源平均发热量”。
是不同种类或品种的能源实测发热量的加权平均值。
不同种类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同的,即使同一各类的能源(如煤炭)也因形成条件、埋藏深度、品种产地不同,其热值差别也很大。
为了反映某种能源质量的优劣和使用价值的大小,以及综合反映企业实际使用能源的一般水平,必须计算能源平均发热量。
计算式为:平均热值(千焦/千克)=∑某种燃料数量(吨)×该燃料的实测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燃料总量(吨)实际工作中计算耗用原煤的平均发热量的计算式为:报告期原煤平均发热量(千焦/千克)=∑日耗用原煤量(吨)×该种原煤平均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报告期耗用的原煤总量(吨)日耗用原煤平均发热量,从入炉煤中抽取样本测定。
7.04标准煤量 又称标准燃料或标准能源,是指将不能直接相加的各种不同发热量的燃料按一定系数折成标准燃料的一种方法。
所谓标准燃料,是指每一千克含热量29308千焦的理想燃料。
为了反映不同种类和不同品种能源的使用价值,便于计算企业的能源消耗并进行企业间的对比,需要将使用的各种能源折合成标准能源数量。
计算式为:标准煤量(千克)=∑某种燃料数量(吨)×该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29308(千焦/千克)式中:该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千焦/千克)29308(千焦/千克)是某种燃料的低位发热量与标准能源的热值之比,称“折标准燃料系数”。
7.05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 正常发电(供热)生产耗用的标准煤数量。
根据正平衡法计算的原煤、燃油等燃料的消耗量,乘以各该种燃料的实测低位发热量,除以标准燃料发热量29308千焦后算得。
计算方法详见“标准煤量”。
热电厂耗用的标准煤量必须按发电耗用和供热耗用分开计算。
发电耗用标准煤量=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量-供热耗用标准煤量式中“供热耗用标准煤量”的计算,根据不同的供热方式,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1)由供热式汽轮机组供热:可将发电、供热耗用的标准煤总量,按照发电、供热消耗的热量比重划分计算。
计算式为:供热耗用标准煤量(吨)=发电、供热耗用标准煤总量(吨)×供热量(百万千焦)发电供热总耗热量(百万千焦)供热耗用原煤及其它燃料的数量,也可按上述方法划分。
(2)由锅炉直接供热:计算式为:供热耗用标准煤量(千克)=∑锅炉供热量(千焦)锅炉热效率×29308(千焦/千克)7.06灰分(A ) 煤炭中所有可燃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一定温度下产生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称为灰分。
灰分有内在灰分和外在灰分。
内在灰分(A NZ )是和煤共生的,难以用洗选方法去除;外在灰分(A WZ )是外界混入的,用洗选方法易于去除。
灰分又可分为分析煤样(即煤炭干燥到空气干燥状态,下同)的灰分(A f ),及绝对干燥灰分(A g),一般使用的是绝对干燥灰分,其换算式如下:绝对干燥灰分(%)=分析煤样灰分×100100-煤的内在水分 7.07水分(W ) 煤炭在一定温度下,经烘烤而逸出的水。
水分分为全水分(W Q )和外在水分(W WZ )、内在水分(W NZ )。
全水分是指煤炭干燥到空气干燥状态所析出的外在水分和在化验室干燥到绝对干燥状态析出的内在水分的总和。
吸附或凝聚在煤颗粒内部的毛细孔中的水,称为内在水分,附着在煤颗粒表面上的水,称为外在水分。
7.08挥发分(V ) 煤炭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密闭加热到一定时间以后,从煤中分解出来的液体(蒸汽状态)和气体产物,减去煤中所含的水分,即为煤的挥发分。
挥发分分为分析煤样的挥发分(V f )、绝对干燥的挥发分(V g )和可燃体的挥发分(V r)三种。
可燃体挥发分与胶质层厚度y 价,是用以确定煤炭分类的主要指标之一。
三种挥发分的换算式如下:绝对干燥挥发分(%)=分析煤样的挥发分×100100-煤的内在水分可燃体挥发分=分析煤样的挥发分×100100-(内在水分-分析煤样灰分)7.09全硫分(S g Q)绝对干燥的全硫分。
它是煤炭中所含各种硫分(如硫酸盐含硫、黄铁矿含硫、有机硫等)的总和。
不同的工业用煤,对硫分有不同的要求,洗煤可以降低煤的硫分。
全硫分低于1%的煤称为低硫煤。
7.10含矸率(%)一定数量的煤炭中未能捡出去的大于50毫米的矸石量占煤的总重量的百分数。
它能直接反映出煤炭质量的好坏。
7.11煤炭检斤率在购进煤炭中,经过驻矿验收的数量与进厂总量的比率。
反映煤炭验收管理工作的质量。
计算式为:检斤率(%)=进厂验收的总量进厂总煤量×100%7.12煤炭到货率按照合同已运到电厂煤场的煤量与到期合同应运到电厂煤场的煤量的比率。
反映煤炭供货合同的执行情况及企业采购工作的质量。
计算式为:到货率(%)=按合同规定已到货的煤炭数量按合同规定应到货的煤炭数量×100%7.13亏吨煤矿(油田)发运的煤炭(石油),扣除规定的运损后的数量与实际到货数量之差,反映煤炭(石油)供运过程中的损失。
亏吨原因可能是煤矿(油田)发货(装运)数量不足,也可能是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失。
以煤为例,计算式为:煤炭亏吨数量(吨)=煤矿发运量(吨)×(1-规定运损率)-煤炭实际到货量(吨)7.14亏卡煤矿(油田)实际发货的发热量低于合同规定发热量的差额。
过去,热能的计量单位为“卡”故称这种因供货质量下降造成的热能损失为“亏卡”。
计算式为:某种煤(油)亏卡值(千焦/千克)=该种煤(油)实供发热量(千焦/千克)-合同规定该种煤(油)发热量(千焦/千克)煤(油)亏卡总量(千焦)=∑实供某种煤(油)总量(千克)×该种煤(油)亏卡值(千焦/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