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四.不应在正常组织, 良性疾病中测出;
五.方法简易,适用于常规实验室。
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该是特异性高、敏感 性强、可信度高、稳定性强。然而迄今为 止尚没有一种肿瘤标志物都能同时满足以 上要求。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具有预测或监视肿瘤复发或转移的作用。 例如结、直肠
癌术前高水平血清CEA,术后恢复正常水平,疗后动态 观察,定期复查CEA,当血清 CEA 又复升高, 尽管临 床无何症状,则提示癌有复发或转移。
一般认为,血清PSA小于4.0 ng/ml为正 常,PSA 大于10ng/ml 则患前腺癌的危 险性增加。当前列腺发生癌时就破坏了 血—上皮之间的屏障,而癌分泌的PSA亦 多了,致使PSA直接进入血内,癌的恶性 程度越高,对于正常前列腺组 织破坏越大, 血清中PSA越高。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无瘤状态的金标准是PSA为零.血清中的 PSA几乎全部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前列腺癌根治术 切除全部前列腺组织,血清中PSA会在1个月内下降为零. 前 列腺癌术后血清中 PSA 的半衰期为 33h. 据此计算, 如果 1例患者术前PSA为20ng/ml, 术后 12 天就应该检测不到 PSA; 术前若为10ng/ml,则需要10天; 术前若为4ng/ml, 则需要8天。
有助于一些肿瘤的诊断, 为某种癌的诊断提供依据。例 如甲胎蛋白(AFP)对肝癌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前列 腺特异性抗原(PSA)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特定的价 值; 绒毛膜促 性腺激素( hCG )诊断恶性滋养叶肿瘤 有决定性意义等。
有助于评估治疗的效果。例如中晚期恶性淋巴瘤一般都伴 有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升高,其水平与肿瘤负荷呈 正相关,经有效的治疗,则LDH血清含量亦随之下降。
根据AFP肝癌的诊断标准是: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意义甲胎蛋白——AFP肝癌首选肿瘤标志物是原发性肝癌的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1、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AFP浓度明显升高,约77.1%的患者AFP>500ng/mL,但也有18%的病人AFP并不升高。

2、良性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AFP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其水平通常低于100 ng/mL.3、生殖腺胚胎性肿瘤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可见升高。

4、妇女妊娠3个月后,血清AFP浓度开始升高,7~8个月时达到高峰,一般在400 ng/mL以下,分娩后3周恢复正常。

若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应考虑胎儿神经管缺损畸形的可能性。

AFP水平较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症的危险性。

癌胚抗原——CEA结直肠癌首选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1、CEA作用广谱,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生殖系统肿瘤、泌尿系肿瘤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主要应用于结直肠癌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2、与肿瘤的分期相关,分期越晚CEA水平越高。

3、肿瘤的体积越大,CEA水平越高。

4、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CEA水平越高5、腺癌最敏感,其次是鳞癌和低分化癌CEA的优势与局限性•优势:–CEA是对结直肠癌的预后评估、术后监测和疗效评估的首选指标,配合隐血检查,可对50岁以上无临床症状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局限性:–只在肿瘤的中晚期才有较显著的升高,也不只局限于某一类肿瘤,因此CEA对多数肿瘤的早期发现与鉴别诊断并无帮助–CEA组织特异性不高CA125卵巢癌首选肿瘤标志物临床意义:1、卵巢癌病人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升高。

手术和化疗后期水平很快下降。

当复发时,在临床确诊前几个月便可呈现CA125增高,尤其卵巢癌转移患者的血清CA125更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

2、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也有一定的阳性率,如乳腺癌40%,胰腺癌50%,胃癌47%,肺癌41.4%,结肠直肠癌34.2%,其他妇科肿瘤43%。

3、非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卵巢囊肿、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也有不同程度升高,但阳性率低,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临床意义1. 甲胎蛋白(AFP)AFP 是初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旳指标, 合用于大规模普查, 假如成人血 AFP 值升高, 则表达有患肝癌旳也许。

AFP 含量明显升高一般提醒原发性肝细胞癌, 70~95%患者旳 AFP 升高, 越是晚期, AFP 含量越高, 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旳大小, 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旳关系, 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旳一项敏感指标。

AFP 值异常高者一般提醒预后不佳, 其含量上升则提醒病情恶化。

一般手术切除肝癌后二个月, AFP 值应降至 20ng/ml 如下, 若降旳不多或降而复升, 提醒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旳也许。

在转移性肝癌中, AFP 值一般低于 350-400ng/ml。

妇产科旳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 AFP 也会明显升高。

AFP 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 HBsAg 携带者。

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 AFP 升高现象。

孕妇血清或羊水 AFP 升高提醒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 atresia 或多胎, AFP 减少(结合孕妇年龄)提醒未出生旳婴儿有 Down’s 综合征旳危险性。

正常参照值: 0~15 ng/ml2. 癌胚抗原(CEA)在正常成人旳血液中 CEA 很难测出。

CEA 是一种重要旳肿瘤有关抗原, 70-90%旳结肠腺癌患者 CEA 高度阳性, 在其他恶性肿瘤中旳阳性率次序为胃癌(60-90%)、胰腺癌(70-80%)、小肠腺癌(60-83%)、肺癌(56-80 %)、肝癌(62-75%)、乳腺癌( 40-68%)、泌尿系癌肿(31-46%)。

胃液(胃癌)、唾液(口腔癌、鼻咽癌)以及胸腹水(肺癌、肝癌)中 CEA 旳阳性检测率更高, 由于这些肿瘤“浸泡液”中旳 CEA 可先于血中存在。

CEA 含量与肿瘤大小、有无转移存在一定关系, 当发生肝转移时, CEA 旳升高尤为明显。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s)是指在肿瘤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在人体内出现的一些特定的物质,其特异性与肿瘤的存在或者进展相关。

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可以辅助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疾病预后判断以及疗效监测。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一种糖蛋白,主要在正常胚胎组织中表达,在大肠癌、胃癌、肺癌和乳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也可以被检测到。

CEA的检测可用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癌组织的判断和手术后复发的监测。

但并非所有的肿瘤标志物都能确定肿瘤的具体位置和类型,因此CEA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

2. 鳞状细胞癌抗原(SCC):SCC是一种角蛋白,广泛存在于鳞状细胞癌中,如头颈部、食管、宫颈等部位的鳞状细胞癌。

SCC的检测常用于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例如,对于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的变化对预后判断和治疗效果的监测有重要的价值。

3. 碳酸酐酶9(CA9):CA9是一种在低氧环境中高表达的酶,多在肾细胞癌中发现。

CA9的检测可以用于肾细胞癌的早期诊断和疾病预后的评估。

此外,CA9还可以用于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可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进行检测。

PSA的升高可能提示前列腺癌的存在,但并不能确定是否有癌症,因为有些非癌性疾病也会导致PSA升高。

因此,PSA检测通常结合其他方法,如前列腺生物检查(如经直肠指诊或前列腺穿刺活检),来诊断前列腺癌。

5. 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促炎因子,与肿瘤发生、发展等过程密切相关。

IL-6的升高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包括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肝癌等。

IL-6的检测可以作为肿瘤炎症反应与进展的标志,有助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6.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一种在神经元和神经内分泌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

[试题]肿瘤标志物测定临床意义

[试题]肿瘤标志物测定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测定临床意义00一、肝癌:00*甲胎蛋白:AFP正常参考值:0-5.8 U/ml00临床意义:用于原发性肝癌以及生殖系统肿瘤的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有80%患者血清中AFP升高。

其他消化道肿瘤,如胃癌、胰腺癌、结肠癌和胆道细胞癌等,也可造成AFP升高,但肝转移癌时却很少增高。

妊娠妇女12-14周血中AFP开始上升,32-34周达高峰,以后下降。

00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0-4.6 ng/ml00临床意义:CEA是一种肿瘤相关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结肠癌、胃癌、肺癌、胆道癌;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CEA检测对于监测治疗后伴有血循环CEA持续升高的病人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可提示有潜伏的转移和残留病。

00*癌抗原19-9:CA 19-9正常参考值:0-39 U/ml00临床意义:CA 19-9作为胰腺癌、胆道癌的诊断和鉴别指标。

80%-90%胰腺癌的病人血中CA 19-9明显升高。

肝癌、胃癌、食管癌、部分胆道癌的病人亦可见增高,手术前CA 19-9水平与预后有关。

00*组织多肽抗原:TPA正常参考值:00临床意义:TPA是肿瘤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所以各种组织器官患有肿瘤都可见升高,如:肝细胞癌、胰腺癌、卵巢癌、直肠癌、睾丸肿瘤、结肠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肺癌等都可见TPA升高。

00肺癌:00*细胞角质素片断19:Cyfra21.1正常参考值:0.1-3.3 ng/ml00临床意义:Cyfra21.1是肺癌诊断的重要指标,50%-70%肺癌病人血清中Cyfra21.1明显升高;其他器官肿瘤,如结肠癌、胃癌,Cyfra21-1仅轻度增高。

非肿瘤性疾病一般不升高。

00*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正常参考值:0-15.2 ug/ml00临床意义:NSE是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诊断标志物。

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甲状腺髓样癌、成神经细胞瘤等也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00癌胚抗原:CEA正常参考值:0-4.6 ng/ml00*肺癌抗原:L T-A正常参考值:阴性00临床意义: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定性诊断,并可进行半定量分析。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

常用肿瘤标志物及主要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通过检测人体内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本,或者通过影像学等检查方法,能够反映肿瘤发生、发展、预后和治疗效果等信息的一种生物标记物。

以下是常见的肿瘤标志物以及它们的主要临床意义。

1.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是最早被发现的肿瘤标志物,广泛用于胃癌、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监测。

CEA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恶性肿瘤,但不能作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

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蛋白质,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监测。

PSA水平的升高可能是前列腺癌的标志,但也可能出现在前列腺炎症或增生等非恶性病变中。

3.癌抗原125(CA125)CA125是卵巢上皮癌的标志物,也可用于盆腔炎症、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肌瘤的诊断。

CA125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卵巢癌,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妇科疾病中。

4.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SE是神经内分泌细胞特异性产物,常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如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等)的诊断和监测。

NSE的升高可以作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标志物。

5.甲胎蛋白(AFP)AFP是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广泛应用于肝细胞癌和性器官畸胎瘤等恶性肿瘤的筛查和诊断。

AFP水平的升高提示可能存在肝细胞癌或睾丸畸胎瘤,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非恶性病变中。

6.鳞状细胞癌抗原(SCC)7.碱性磷酸酶(ALP)ALP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膜上的酶,在骨肿瘤(如骨转移)、肝细胞癌等疾病中常常升高。

ALP水平的变化可以用于肿瘤的监测和评估骨转移的情况。

除了以上列举的肿瘤标志物,还有许多其他的肿瘤标志物,如甲功、钙离子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等。

这些标志物的升高或降低与相应肿瘤类型有关,早期发现和监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然而,肿瘤标志物的结果并不是100%准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见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类特殊分子,其在肿瘤的诊断、疾病分期、预后评估、疗效监测和复发检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以下是临床常见的10大常用肿瘤标志物及其临床意义。

1. 癌胚抗原(CEA)癌胚抗原(CEA)是胎儿期消失后在成年人体内只有极微量存在的标志物,常见于消化道、肺、乳腺等多种恶性肿瘤。

临床上常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肺癌的诊断和疗效监测。

2. 碱性磷酸酶(ALP)碱性磷酸酶(AL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组织和血清中的酶类物质,它在骨组织重塑和体内磷酸盐代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升高的ALP水平常见于骨肿瘤、肝胆疾病等疾病,在肿瘤筛查和骨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3. 碳酸酐酶 IX(CA-IX)碳酸酐酶IX(CA-IX)是一种与细胞外环境酸化相关的肿瘤标志物。

CA-IX的表达通常与良性和恶性肿瘤的形成和侵袭能力相关,尤其是肾癌、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

CA-IX的检测可以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

PSA的升高与前列腺癌的风险增加相关,但也可能出现于前列腺炎症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等非恶性疾病中,所以PSA必须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评估。

5. 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AFP)是胎儿早期肝脏和胆囊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成年人身体内只有极少量。

AFP的升高常见于肝细胞癌、胚胎性肿瘤和生殖细胞肿瘤等。

AFP的检测主要用于肝癌和睾丸癌等特定肿瘤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

6. 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25(CA-125)是一种产生于卵巢上皮细胞的蛋白质,CA-125的升高常见于卵巢癌和其他恶性肿瘤,特别是滤泡性卵巢癌。

CA-125的检测可用于卵巢癌的筛查、诊断和疗效监测,但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肿瘤标志物,通常是一种具有特定生物学活性的分子,如蛋白质、糖类、基因或细胞产物,其在体内存在异常变化,常用于辅助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和疾病监测。

在临床实践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备受关注。

一、肿瘤标志物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辅助诊断手段,在肿瘤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检测特定的肿瘤标志物,可以及早发现存在于患者体内的潜在肿瘤,从而实施早期治疗措施。

例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是前列腺癌的常见标志物,检测其水平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前列腺癌的风险。

二、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类型鉴定中的作用肿瘤标志物还可用于肿瘤的类型鉴定。

不同的肿瘤类型通常会产生特定的标志物。

通过对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和定量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患者肿瘤的类别。

例如,血清癌胚抗原(CEA)是结直肠癌的常见标志物,而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则多见于鳞状细胞癌。

通过检测这些标志物的水平,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三、肿瘤标志物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肿瘤标志物还可用于监测患者治疗效果的变化。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通过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可以评估治疗效果的好坏。

如果标志物水平下降,说明治疗有效;反之,如果标志物水平升高或持续维持高水平,可能意味着治疗效果不佳,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这对于肿瘤治疗的调整和个体化指导非常重要。

四、肿瘤标志物在复发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肿瘤标志物还可以用于肿瘤复发风险和预后评估。

在患者完成治疗后,通过监测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评估患者复发的风险。

如果标志物水平再次升高,说明患者可能存在肿瘤复发的风险,需及时采取措施。

此外,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还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低标志物水平和持续下降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而高标志物水平和持续上升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总结:肿瘤标志物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验方法,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预后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发表于:2009-07-29 22:48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0) 评论:(0)
常见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人民的健康,近年来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发病绝对人数皆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并趋于年轻化。

肿瘤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其优缺点。

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是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疗效的观察、病情进展的判断和复发的监测等皆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具有简便无创、测定结果定量客观、可重复测定以便动态监测、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好的肿瘤标志物,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主要实验室指标,若AFP大于500μg/L持续4周,或大于200μg/L持续8周,或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在排除妊娠和生殖腺胚胎瘤基础上,即可诊断为肝细胞癌。

血清AFP异常升高可早于症状出现6—8个月,故血清AFP的检测非常适合于肝细胞癌的普查。

应注意的是在生殖腺胚胎瘤、部分转移性肝癌,以及孕妇、肝炎和肝硬化,AFP的检测可呈假阳性结果,但AFP水平升高的程度和幅度往往不如肝细胞癌;另外,常规方法检测AFP,有少部分(约10%)的原发性肝癌患者AFP检测始终为阴性,或测定值升高不显著。

癌胚抗原(CEA):主要用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如结肠直肠癌、胰腺癌、胆管癌、肝癌、胃癌等的诊断,阳性率为45-60%,其它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多种妇科恶性肿瘤等亦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与其它肿瘤标志物联检可提高对前述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

应注意消化系统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溃疡病、结肠息肉、阻塞性黄疸、慢性肝炎和肝硬化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可使CEA升高,但其升高的程度和幅度均不及恶性病变;另外,吸烟和妊娠者CEA也可呈阳性。

血清铁蛋白(SF):正常人SF浓度相对稳定,它反映体内铁的贮存量,多种恶性肿瘤SF合成和释放增多,SF异常增高多见于血液系统和淋巴系统肿瘤,如急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肺癌、胃癌、食道癌、结肠癌、妇科恶性肿瘤等亦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SF测定的另一临床应用是用于检测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对AFP阴性的原发性肝癌的检出率达80%以上。

SF影响因素较多,与年龄、性别有关,男性高于育龄女性,老年妇女高于年轻妇女,妊娠期SF减少,Hb的下降与SF的下降呈正相关,故SF同时是诊断隐性缺铁性贫血的灵敏指标。

伴肝脏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种非特异性炎症亦可使SF增高。

β2-微球蛋白(β2-MG):恶性肿瘤细胞能分泌和和合成β2-MG,故恶性肿瘤患者血清β2-MG往往异常升高,如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滋养细胞肿瘤、肝癌、肺癌、胃癌、胰腺癌、卵巢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均可见到血清β2-MG增高,伴有肾功能不良则同时有尿β2-MG增高。

肿瘤患者血清β2-MG水平与肿瘤的分期、疗效、病程和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对疗效估计和预后判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肿瘤抗原153(CA153):属乳腺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变异体,是检测乳腺癌较重要的抗原, 60%—80%进展期乳腺癌病人血清CA153水平明显增高,可用于判断乳腺癌进展与转移,并用于观测疗效,血清CA153异常增高往往比临床发现术后复发(如扪及包块、影像学检查发现肿块)早3—4个月,因而被认为是目前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实验室定量指标。

CA153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肺癌等恶性肿瘤亦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40%-55%),故对于这些恶性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少数良性乳腺疾病、肝硬化患者有轻度升高。

肿瘤抗原125(CA125):CA125对恶性卵巢各种病理类型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特别是上皮性细胞癌,阳性率检出率高达90%,曾经被认为是卵巢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但近年临床观察显示CA125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其它恶性肿瘤如胰腺癌、子宫内膜癌、乳腺癌、肺癌、胃癌、直肠结肠癌等也35—60%阳性检出率,其它可引起CA125异常升高的良性病变有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病、附件炎、胸膜、腹膜炎、胰腺炎、肝炎、肝硬化等,同时 CA125水平与性别、年龄、月经周期、妊娠、是否吸烟等因素有关。

对于已确诊的卵巢癌,治疗后动态随访血清CA125水平非常有利于预后的判断和复发的预测。

糖类抗原50(CA50):为一种广普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Lewis 抗原阳性或阴性的肿瘤皆能检出,多用于与其它肿瘤标志物多联检测。

在急慢性胰腺炎、结肠炎、胆囊炎等中亦可异常升高,但炎症消退后下降。

糖类抗原199(CA199):胰腺癌、胆管癌、结肠癌、胃癌、肝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常异常增高,特别是对胰腺癌和胆管癌的诊断有较好的特异性,但胰腺炎、阻塞性黄疸、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可能影响结果的正确测定。

糖类抗原242(CA242):是一个新型的肿瘤标志物,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常异常增高,而在许多良性疾病如胰腺炎、结肠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中很少升高或甚高甚微,故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肝癌、胃癌、大肠结肠癌等)特别是对胰腺癌诊断的特异性高(达90%)。

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测定,PSA F/T):PSA是第一个由美国癌症学会推荐用于筛查50岁以上男性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正常情况下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T)随年龄增大(50岁以上)而有不断升高的趋势,当PSAT在“灰色诊断区”(5—15ng/ml)时前列腺特异抗原游离与总量比值测定(PSA F/T)则较好的排除年龄因素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我们对近200例前列腺肿瘤PSA测定结果分析表明(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以PSA F/T=0.19为判断阈值(小于0.19为恶性),PSA F/T测定对前列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达80%以上,特异性达60%左右,同时能得到较大的阳性拟然比和较小的阴性拟然比。

应注意的是部分(约30%)乳腺癌患者PSA异常增高,前列腺肥大、慢性前列腺炎、体查触压前列腺、前列腺活检穿刺等亦可使PSA增高,另20%左右的前列癌患者血清PSA水平始终不增高。

恶性肿瘤相关多肽:是国内近年开展起来的又一肿瘤检测指标。

恶性肿瘤相关多肽包括肿瘤生长因子Ⅰ、Ⅱ、Ⅲ、Ⅳ和Ⅴ等,是肿瘤细胞特异产生的,并与恶性肿瘤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生长、浸润以及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的一组多肽物质。

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恶性肿瘤相关多肽多联检测有助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对Ⅰ-Ⅱ期的肺癌、肝癌、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子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鼻咽癌、胃癌等多种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可达50%以上,同时能检出常规肿瘤标志物阴性的恶性肿瘤患者,并能
提示特定的瘤谱,如肿瘤生长因子Ⅱ增高提示胚胎性抗原标志物肿瘤,肿瘤生长因子Ⅲ增高提示氨基酸类标志物肿瘤,肿瘤生长因子Ⅳ增高提示糖类标志物肿瘤,肿瘤生长因子Ⅴ增高提示酶类标志物肿瘤。

恶性肿瘤相关多肽的检测同时可间接评估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状况,如肿瘤生长因子Ⅰ明显降低则提示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力低下。

但本检测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假阳性结果的常见因素有各种急慢性炎症、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自身免疫性疾病、特殊生理时期如妊娠和经期、标本严重溶血和脂血等。

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是非常复杂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同其他实验室检查一样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为提高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对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以及对早期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建议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而对于恶性肿瘤疗效的观察和复发的监测则宜选用相应的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志物进行动态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