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理论基础》PPT课件

合集下载

翻译理论概述_英汉互译课件

翻译理论概述_英汉互译课件

Definitions given by Western scholars:




● 翻译是翻成本族语言或另一种语言(to turn into one’s own language or another language)(美国韦氏新大学词典) ●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遗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入语所属国家 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一 样。(泰特勒,1790) ●翻译就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所业已表达 出来的东西准确而完全地表达出来。(费道罗夫,1953) ● According to Catford, translation is “ the replacement of textual material in one language (SL) by equivalent textual material in another language (TL)”. (翻译的定义也许可以这样说:把一种语言(SL)中的篇章材料用另一种语言 (TL)中的篇章材料来加以代替。)(卡特福德,1965) ●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 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中文版) ● According to Newmark, translation is “ a craft consisting in the attempt to replace a written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one language by the same message and/or statement in another language”(2001a:7).

翻译基础.精选PPT

翻译基础.精选PPT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辨证的
➢ 翻译理论产生于翻译实践,反过来又指导 实践,实践转过来又丰富翻译理论。可以 说,没有社会实践就不会有翻译理论的产 生;没有翻译理论作为指导,翻译实践就 会难免走弯路。
➢ 因此,学好翻译既要重视翻译理论的学习, 又要加强翻译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是 我们学好翻译的必由之路。
in the light; that breaketh word and line for line)的死译方法,而且常多用音译法。 the shell, that we may eat the kernel (核心,果仁). (Steiner) (译文过分意译,偏离原作思想,可改译为:他想学习,增长知识,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别人。
三、翻译的性质
➢ 有人认为翻译是一门科学,因为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 律;
➢ 也有人视翻译为一门艺术,因为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 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 部分翻译理论家对翻译的定义
还有人将翻译认作是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
画上; 译者的记忆力和知识面终归是有限的,因此遇到问题就应该知道怎样去查找正确的答案,从哪本书中去寻找。
➢ 翻译是学习好外语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探讨两 种语言对应关系的一门学科。(张培基等)
翻译的可能性
➢ 首先,社会的需要决定了翻译的可能性 。
➢ 其次,尽管人类处理主观和客观世界的具 体方式因受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而不 完全相同,但各民族在生产、生活等方面 存在着广泛的一致,人类的语言生成和转 换能力也毫无二致,因此,一种语言所表 达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完 全可能的。
二、为什么可能有翻译
➢ 翻译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因为人类社 会要发展进步就需要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之间进行 沟通,而这一全过程都离不开翻译。

翻译理论(汉译英)

翻译理论(汉译英)

六、表示谚语的无主句英译时可译为无主句,
亦可译为人称句,要视情况而定 a)三思而后行。 First think,then speak. b)入乡随俗 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c)活到老,学到老。 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deep.Nothing venture, nothing have.
翻译理论(汉译英)
第一章汉语单句句型的翻译(一)
第一节 无主语的译法 无主句,顾名思义,就是没有主语的句子。
英语中除谚语外,只有省略了主语的祈使句为 无主句。而汉语中无主句却比比皆是,一般用 来表示自然现象、命令、谚语、存现、叙述等 意义。汉语的无主句翻译时常采用下列方式: 一、表示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一般 译作英语的无人称句 英语的无人称句由“代词it”作主语,其表意 功能与汉语表自然现象、时间、距离的无主句 相同,翻译时常可对译。如:
汉语的动词无词形变化,而英语的非限定动词有不 定式与分词的区别,翻译英中必须注意宾补动词形式 的运用。“使、令”类兼语式的宾补多为不定式, 有的动词只能用分词作宾朴,有的不定式,分词皆 有,意思不同,须加区别使用。 如: a)不要让你妈一直等你。 Don't keep your mother waiting. b)这话使我们都笑了。 The words set us all laughing c)他觉得房子在摇动。 He felt the house shaking 1)当动词是“keep,catch,set,feel”等时。宾补 动词应用现在分词以表进行中的动作。

英语翻译基本理论PPT课件

英语翻译基本理论PPT课件
– Translation is the information transferring between two languages and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language families.
– Translation is a rendering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Translation is an art, a bilingual art, a craft, a skill, an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2021
22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
a) In terms of languages • 1. Translation from native languages into
foreign languages • 2. Translation from foreign languages into
• The betterment of our command of the relevant languages
• The broadening of the range and scope of our general knowledge.
• By Zhou En-lai
2021
6
Course arrangement
perspective • prescriptive----descriptive • Literal translation ---- Liberal
translation •
2021
21
• 2.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各自产生于各具特色的中

翻译理论ppt课件

翻译理论ppt课件

Example 1 林语堂在《成功之路》一书(马尔腾著,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3:译者序第2页)的译者序 中林写道: “关于译笔的好坏一点声明:原文不是纯粹 的文艺作品,而是兴奋激励青年的文字,所以 在翻译时,不强从直译,而帷尽力于保持原文 的浓厚的兴奋性,激励性。为要达到这个目的, 文即使蒙不忠实之识,也在所不惜的。”
一、序跋对于译者翻译过程研究的重要性
余光中:“一本译书只要够分量,前面竟然没有 译者的序言交代,总令人觉得唐突无凭。”
Function 3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十分 注重与读者的交流
function 1
对翻译批评产生积极作用
译者的信息处理及翻译策略
翻译生产的外部环境与翻译的关系
• 译者通过内省寻求译作赖以产生的知识, 让译者把他们翻译的经历记录下来,而 后与之交谈。这种方法应该为叩开“黑 箱”提供一条独具启发意义的途径。
列宁《论马克思恩格斯及马克思主义》中讲到; “……1848年西欧确立究制时,……工厂无产阶级当 时几乎还没有存在,而大生产中的无产阶级(如霍普 特曼所描写的德国织工,以及里昂城的织工),还是 一群粗野的入众,只能举行骚动,而绝对不能提出什 么政治要求” (中译本九十三页)时,译者加了一个 注说“霍普特曼(18十年代西里细亚织工起义情 形的《织工》剧本。”
神似论和中文写作论
• 傅东华在《飘》的译序中写道:“我的目的是求 忠实于全书的趣味精神,不在求忠实于一枝一 节。”因此对于那些“冗长的描写和心理的分 析,觉得它跟情节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关系,并 且要使读者厌倦的”,“就老实不客气地将它 整段删节了。”(傅东华译,1979:译序第3-4 页) 页)
• 面临选择,做出取舍 • 困难?局限?主客观牵制?最大努力去体现原 作精神?达到某一效果? • 公正客观地评价译作,建立多元化的批评标准。

《翻译理论弗米尔》ppt课件

《翻译理论弗米尔》ppt课件

• 翻译行为的根本方式〔赖斯和弗米尔 1984〕
• 1.目的语文本由其目的而决议。 • 2.目的语文本是为目的语文化提供信息,
目的语言语涉及的是原语文化和言语提供 的信息。
• 3.译文文本不会以一种相反的方式为原文 文本提供信息。
• 4.译文文本必需 与原文文本在语义上坚 持一致。
• 5.以上原那么中,目的论居于主导位置。
5000- year ( splendid ) civilization has made the ( picturesque) sights more enchanting / enhanced the beauty of the sights。 这两段译文长短不同, 用词也有差别。相对于译文二来说, 译文一堆积了很多的描 画词、大字眼。原文如优美的散文, 符合汉语言语的审美特点。而译文二更符合 英文读者的习惯。 从上文的翻译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翻译的胜利与否,决议于欲到达的目 的能否完成, 讲究翻译目的的完备性, 而不是对等, 对等翻译只是翻译多种形的一 种, 也就是结果断定方法, 目的决议手段。 Vermeer 以为目的论的法那么是: 每个文本为某个目的所消费, 并应该效力于该 目的, 译文的接受者是决议翻译目的的重要要素之一, 作为译者, 为了保证译文与 原文一样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甚至优于原文, 应留意翻译中存在的文化异同, 努力 消除文化差别对译文呵斥的负面影响, 从而到达翻译的目的。
1〕〕删繁就简。汉语广告用词追求华美,句式构造严整,而英语广告简约明 快。因此删繁就简 是汉英广告翻译中的一个重要战略。例如, 中国建立银行的龙卡广告语是“衣食 住行,有龙那么灵。〞假设按原文文本 进展的翻译显得繁琐,因此有必要对其进展删繁就简,可以翻译为“dragon card will make your busy life easy〞这种翻译既简 单明了,又到达了宣传的 目的。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精品PPT课件

翻译理论与实践(全套)精品PPT课件

导学——课程要求
Tests: 60% There will be only one test: a final. But there may also be
Main Language points: 1. Comparative studies of language family 2. Comparative studies of word building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 Comparative studies of syllable
Exercise
5
第三章:词语的翻译
教学目的: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词义的多样性 (引申、褒贬);并掌握词语翻译的选词技巧。
教学内容: 1. 词义的选择 2. 词义的引申 3. 词义的褒贬 4. 翻译练习
6
第四章:句子翻译技巧(上)
一、教学目的:要求熟练理解句子的翻译技 巧,从而在英汉翻译时做到通顺、准确。
教学内容: 1. 翻译的定义、分类 2. 翻译的标准 3. 翻译的过程:理解——表达——校对 4. 中、西译史
练习
4
第二章:英汉语言现象对比
Teaching aims: to learn abou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in word forming and vocabulary so as to translate them accurately.
二、教学过程:
1. 增译法 2. 省译法 3. 词类转换 4. 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 5. 翻译练习1、2、3、4
7
第五章:句子翻译技巧(下)
一、教学目的:要求熟练理解句子的翻译技 巧,从而在汉英翻译时做到通顺、准确。

翻译理论(英文)课件

翻译理论(英文)课件
THANK YOU
感谢观看
Translation Theory (English) Courseware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Cultural Translation TheoryCorpus Translation Theory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Summary and Outlook
详细描述
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包括形式对应、动态对应、功能对应等。
总结词
形式对应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原文和译文在形式上的对应,要求译文尽可能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动态对应理论则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要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一致,注重语篇层面的意义传递。功能对应理论则认为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原文的功能,如信息传递、情感表达等,强调译文的交际功能。这些流派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翻译理论的丰富多样性。
详细描述
Functional Translation Theory
02
总结词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强调翻译功能和目的的理论,它认为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交流和信息传递的过程。
详细描述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翻译的功能性和目的性,认为翻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源语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特定功能。它强调翻译过程中对目标读者需求的关注,以及对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的考虑。
Machine Translation Theory
05
机器翻译理论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自然语言之间的自动翻译的理论。
定义
特点
适用范围
高效、快速、自动化、多语言支持。
广泛应用于国际交流、跨语言信息检索、全球化企业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 严复(1853-1921):福建人,是我国清末新
兴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曾留学英国学习海
军。1894年中日战争后,发表文章主张维新变
法。他从光绪24年到宣统3年(1898--1911)
这13年间潜心翻译,所译作品多系西方政治经
林纾(林琴南):他不懂外语,依靠他人口述 意思,由他以惊人的速度审词缀句,笔录下来。 就这样,他在将近30年的时间里,用文言文翻 译欧美等国小说184种,其中不少是外国名著。 如:《鲁滨孙漂流记》,《巴黎茶花女遗事》。 但他的译文删减、遗漏之处颇多。
在这些近代中国和西方的翻译家中,最重要
的莫过于是严复和他提出的翻译理论“信、达、
• 李之藻曾译过西洋历法。
IV.鸦片战争后,一些有识之士,主要是洋务派, 主张了解外国国情,向西方学习。他们认识到 学习外语和翻译工作的必要性。这一阶段虽也 有传教士参与其中,但传教士基本与宗教脱离 了关系,主要代表人物有严复、林纾(琴南)、 傅兰雅等。 洋务派还于1865年设立了江南制造总局,该局 于1867年成立了翻译馆,聘请英国人傅兰雅, 伟烈亚力,美国人金楷理(Carl Traugott Kreyer )、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 )等人 从事翻译工作。
I. 中国古代:早在史前时代,我国不同地区的部落、 民族之间就开始了交际和融合的过程。而我们华 夏民族与遥远的异邦居民之间的交往,也很早就 开始了。有一些前来朝贡的远方使者,语言不同, 必须要有翻译才能交流。但这样说只是推理,我 们在现存的有关夏商两代的史料中还找不到有关 翻译活动的记载。到了周代,我们有了关于翻译 活动的明确的记载。在《周礼》和《礼记》两部 古书中,甚至有了关于周王朝翻译官的专门职称 的记载。
• 徐光启曾和利玛窦合作翻译欧几里得 (Euclid)的《几何原本》(Euclid’s Elements)前六卷;后九卷由李善兰和 英国人伟烈亚力(Alexander Wylie, 1815-1887)合作翻译。
• 徐光启认为:翻译工作就是虚心吸取别 国的长处,将他们多年积累的科技成果 以最快的速度为我所用,以此超越前人。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 东方曰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鞮,北方曰译”
而有据可考的是,南北朝时的佛经译者开始使用“翻 译”两字。
II. 我国的翻译事业有约2000年的光辉灿烂历史。我国的 佛经事业最初是从翻译佛经开始的。东汉时代,天竺 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四十二章经》,这是我国现 存佛经中最早的译本。佛经翻译经过晋朝逐渐发展, 到了隋唐达到鼎盛时期。南宋以后趋于衰微。在这漫 长的一千年中,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译师。最著名的有 三位: 释道安(314-385):东晋前秦时高僧。他主张严格 的直译,译文不增不减只在词序上作些调整。 鸠摩罗什(344-413):后秦高僧,天竺(印度)人。 他考证了以前的佛经译者,批评了翻译的文体,检讨 了翻译的方法。他倾向于意译,常对原文加以改动, 以适应中国的文体。他的译著有《金刚经》、《妙法 莲华经》等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特别是他的 《妙法莲华经》的翻译,充分表达了原作神情,译文 妙趣昂然,为我国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由于他灵活 的译法,谨慎的态度,他的译文既准确又流畅。
3. Do you know some famous translators in China?
4. How about translators in the West?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几次翻译高潮,即 东汉与唐宋的佛经翻译、明末清 初的科技翻译、鸦片战争至“五 四”时期的西学翻译以及改革开 放后的一次又一次翻译高潮,都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科学、技术, 也带来了进步、繁荣和昌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玄奘(602-664)(唐僧):他在唐太宗贞 观二年 (628) 出发去印度求经,17年后 才回国。他带回佛经657部,主持了译场, 在19年间译出了75部佛经,共1335卷。 他倾向于直译。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是
“既须求真,又须喻俗”。由于他工作 勤恳、认真,他的译文质量是很高的。
III.传教士的翻译活动。明末清初, 传教士和一 些信教的或不信教但与传教士相熟的中国学 者的结合形成了第二个翻译高潮。传教士的 主要任务是向东方进行宗教扩张,但为了叩 开远东古老中华帝国关闭的大门,又不使中 国人感到他们有侵略扩张的意志,利玛窦 (Matteo Ricci,1552—1610)等人逐步采用 了“学术传教”的方针,通过大量翻译活动, 主要以传教为宗旨;但同时介绍西方学术, 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文化的交流。他们翻译的 首先是天主教普及类著作。同时翻译一些介 绍西方数学、天文、历法等科技方面的书。 主要的翻译家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等 人。
济学说,最著名的译作是1897年发表的《天演 论》(T.H.Huxley,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观点,对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戊戌变 法后,他又翻译了亚当斯密(Adam Smith)的 《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Herbert Spencer 的《群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 John Stuart Mill 的《穆勒名学》(System of Logic)等。他是中国第一个系统介绍西方哲学
Some Questions on Translation
1. Have you done any translation before? What’s your understanding about translation?
2. 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in China or the We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