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ppt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ppt课件

ppt课件contents •课程介绍与背景•太空科技基础知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载人航天活动与成就•深空探测任务与挑战•未来太空科技发展趋势预测目录课程介绍与背景早期太空探索太空竞赛时期太空探索国际合作030201太空探索历程回顾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无人航天器载人航天太空科技应用《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的与意义01020304知识普及科学素养提升创新精神培养职业规划引导太空科技基础知识宇宙起源与演化理论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理论大爆炸后遗留下来的辐射,是宇宙起源和演化的重要证据。
宇宙加速膨胀恒星、星系及宇宙结构恒星由氢、氦等气体构成的巨大球体,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和光。
星系由恒星、星团、星云等天体组成的庞大系统,我们的银河系就是其中之一。
宇宙结构包括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大尺度的结构,以及暗物质、暗能量等组成的宇宙“暗面”。
太空探测技术与方法通过地面或空间望远镜观测天体,收集光、射线等信息。
发射无人探测器到太空,直接探测天体或收集数据。
通过载人飞船或空间站进行太空探测和实验。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有用信息并研究天体物理现象。
望远镜观测探测器载人航天数据分析与处理火箭技术与运载工具火箭构造组成包括有效载荷、推进剂、发动机、控制系统等关键部分。
火箭推进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高速向后喷射工质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推进剂类型与特点液体推进剂、固体推进剂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
火箭原理及构造简介运载火箭分类与应用领域运载火箭分类应用领域概述典型运载火箭介绍1 2 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猎鹰9号运载火箭德尔塔IV重型运载火箭典型运载火箭案例分析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人造卫星分类及功能科学卫星用于科学探测和研究,如气象、地球物理、天文等观测。
技术试验卫星进行新技术试验和应用,如新型推进系统、新材料等。
应用卫星直接为国民经济和军事服务,如通信、导航、遥感等。
通信卫星原理通信卫星应用遥感卫星原理遥感卫星应用在气象观测、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1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人教版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佳作赏析
2.文学色彩意味浓重。文中多用议论和抒情手法,使得文章有情 有理,增强了通讯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另外语言富于韵味。如“中 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产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 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第一句 用整句,第二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 的精神融会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结构图解 审美鉴赏
首 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佳作赏析
3.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产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 始祖”万户的国度。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
点评:这是两个整散结合的语句,富有韵味。第一句用整句,第二 句用散句,整散结合,抑扬顿挫,把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的精神融会 起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同时警告国人,我们不能再落后了,从而 激发起中国人民的自豪感、自信心,让中国人团结起来,为了祖国 的强大而努力奋斗。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首 页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佳作赏析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 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的飞行,完成60万公里的绕行任 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美满结 束,向众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 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 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百年的飞天梦。本文用生动流畅的 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 的不懈努力,热情地赞美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 中国人。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秀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太空环境与航天器设计 • 火箭发射与轨道运行原理 • 太空探测任务与成果展示 • 太空生活与科研实验介绍 • 太空旅游与商业航天发展前景 • 总结回顾与课程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Chapter
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概述
早期航空航天技术探索
从风筝、孔明灯到莱特兄弟的飞机, 人类对天空的向往和探索从未停止。
网站
NASA官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官网等,这些网 站提供了丰富的太空资讯和科技动态。
3
视频
BBC太空纪录片、中国航天发射直播等,这些视 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太空探索的历程和科 技。
THANKS
感谢观看
和月球探测的实现。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与合作
02
国际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平台,展示了多国合作
在太空探索领域的重要性。
火星探测与未来展望
03
随着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人类对于火星的认知不断加深,火
星成为未来太空探索的重要目标。
《飞向太空的航程》课程目标及意义
•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历程和人类探索太空的历程,了 解太空探索的重要性和意义。
航天器结构设计与材料选择
结构设计
航天器需采用轻量化、高强度、高刚度的结构设计, 以承受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过程中的各种力学环 境。
材料选择
航天器材料需具备轻质、高强度、耐腐蚀、耐高低 温等特性,常用材料包括铝合金、钛合金、复合材 料等。
载人航天器生活设施及保障系统
生活设施
载人航天器需提供舒适的居住环 境,包括居住舱室、卫生设施、
载人飞船交会对接技术
交会对接过程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激光清理
正在研究一种激光束清理太空垃 圾的技术,这可能会是解决太空 垃圾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
太空旅游的未来发展
商业太空旅游
随着太空技术的发展,商业太 空旅游将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 行业,吸引更多的游客。
旅游的社会效益
太空旅游不仅可以创造就业机 会和经济效益,也具有激励年 轻人学习科学技术和发展研究 的潜力。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 课件
本次课程将探索人类太空探索的全貌。从史前时代的神话故事,到现代的载 人航天计划和太空旅游,我们将一一探讨太空探索的科技,创新,挑战和改 变我们生活的潜力。
探索太空的起源
1
神话和传说
从希腊神话中的雅典娜到中国神话中的嫦娥,展示了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想象。
2
科幻作品
从《星际穿越》到《银河系漫游指南》,科幻作品不仅创造了悬念和想象,还促 进了太空科技的发展。
3
早期实践
从1961年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踏上太空,到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在 月球上行走,人类太空探索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太空科技的高峰
载人航天
挑战极限的航天员一次次地突破自己,载人航 天技术也逐步成熟。
太空工程
为了能在太空中生存,人类创造了太空站、地 球遥感卫星、导航卫星等技术项目。
探索太空的未来方向
太空探测的目标
未来的太空探索目标将转向更为 深远的星球,如火星、木星、土 星等。
深空探测
未来的太空探测将需要更多先进 技术来应对探索的挑战,如太阳 风暴、宇宙射线等。
太空殖民地的建设
太空的资源和潜力对人类来说具 有无限吸引力,一些科学家正在 探讨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建设殖 民地的可能性。
太空观测
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卫星和探测器来观测 地球和宇宙,探索宇宙的宏观世界。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火箭技术原理及应用 • 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探讨 • 载人航天器设计挑战与解决方案
目录
• 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与执行策略 • 未来太空科技发展展望与挑战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太空探索历程回顾
01
早期太空探索
包括火箭试验、卫星发射等早 期太空探索活动。
02
载人航天发展
讲述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包 括阿波罗计划、国际空间站等
。
03
深空探测成果
介绍人类对月球、火星等深空 天体的探测成果和发现。
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
03
太空科技前沿
国际合作与竞争
商业航天的崛起
介绍当前太空科技的研究热点和前沿领域 ,如太空旅游、在轨制造等。
分析各国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与竞争态势, 以及国际太空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无人探测器用于对月球、火 星பைடு நூலகம்天体进行探测和研究。 通过发射无人探测器,可以 获取天体表面的高分辨率图 像、分析天体成分和结构等 信息,为未来的载人登月和 深空探测提供重要支持。
空间站是人类在太空中建立 的大型居住和工作平台,可 用于进行长期的科学实验和 技术验证。通过发射空间站 的各个舱段和组件,并在太 空中进行组装,可以构建起 一个功能完备的空间站。
03
科研与实验平台
国际空间站不仅是一个载人航天器,还是一个重要的科研和实验平台。
在空间站上可以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为未来的太空探索和开
发提供有力支持。
05
深空探测任务规划与执行 策略
深空探测任务目标设定和规划过程
设定科学目标
根据科学需求和前沿问题,设定深空探 测任务的科学目标,如寻找外星生命、 研究行星演化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飞向太空的航程》课件(42张PPT)

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实现
飞天梦的艰辛历程
(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 批示
(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1986年,批准著名的”863计划” (5)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
天宫二号,11月4日食谱
神舟一号
神 舟 二 号
神舟三号
神 舟 四 号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杨利伟
首名中国太空人杨 利伟在“神五”飞船 中工作。
“神舟五号” 胜利归来!
神 舟 六 号
航天员费俊龙和聂海胜走向发射塔.
这是费俊龙拍摄的作品,照 片中的褐色部分是位于我国 塔里木盆地中心的塔克拉玛 干沙漠。
战略决策 (6)“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7)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8)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圆梦飞天
结语部分
评论: 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 辉煌时刻!
文本互动 初步感知 1.这篇通讯是怎样有条不紊地介绍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的初步
成就的? 答案 先写毛泽东主席的号召,激励无数的航天人去实现千 年梦想;接着写我们的计划,上天毕竟是一件天大的事情, 不是谁一句话就能吹上去的,需要有周密的计划,这计划的 第一步是研制火箭,我们成功了,而从毛主席发出号召开始 到火箭成功发射才用了1年零9个月;又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 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又上了天,“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 代”。由号召,到计划,到成功,一步一步写来,紧张的任 务,紧凑的文章,娓娓道来,条理清晰。
嫦 娥 奔 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它是 否不像新闻了?
(1)补充说明新闻事实。 (2)帮助读者了解中国航天人艰辛的努力历程。 (3)有助于冷静回顾,突出事件本身的意义。 文章主体部分运用以时间为经、事件为纬的交叉方式,以 时间推进等手段来叙述事件,构成若干侧面,经过作者的精 心组合剪辑将事件完整而利落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01 要选择好的标题
通讯属报告文学范
04 畴,在新闻性之外还 具有文学性
问题探究:本文与《别了,不列颠尼亚》同是叙写激 动人心的大事,语言风格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飞》有议论抒情性的语句.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别》几乎没有明显的议论抒情。叙写很节制,极 具分寸感。感情内敛。
结合课前导读中的文章,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载人 航天研究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有什么重要意义?
三亚(海南)睛24~320c
漠河(黑龙江)小雪-22~40C
大理(云南)多云转小雨 12~240C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 谢!
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优秀的事件通讯报道,叙事清晰,语言流畅 生动。文章开头记录了“神舟”五号升人太空的重要历史 时刻,然后以时间为顺序,回顾了近半个世纪来中国人的 航天之路,材料丰富,条理清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见 证了中国飞天梦想的实现,验证了国力的强大。
课后作业:
电台播送旅游天气预报时,往往在各条信息之间加 上一些衔接的话,以增加知识性、趣味性和人文性。请 你在下面的天气信息之间,为电台设计两段这样的话。
(一)语言内涵丰富
“上午9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 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托举着载 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面对天疆的呼唤,翌年5月17日,毛泽东在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挥动了他那扭转乾坤的大 手:“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2024版《飞向太空的航程》ppt课件正式完美版

目录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火箭技术原理及应用 • 卫星技术与应用领域探讨 • 载人航天活动回顾与展望 • 深空探测任务解析与挑战 • 太空科技对人类社会影响及伦理问题思考 • 总结回顾与课程延伸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太空探索历程回顾
01
02
03
早期太空探索
不同类型火箭特点分析
固体火箭
使用固体推进剂,结构简单、可靠性 高,但比冲较低,适用于短时间、大 推力的任务,如导弹、助推器等。
混合火箭
使用固体燃料和液体氧化剂或液体燃 料和固体氧化剂,兼具固体和液体火 箭的优点,但技术难度较大,目前应 用较少。
液体火箭
使用液体推进剂,比冲高、推力可调,
但结构复杂、可靠性相对较低,适用
商业航天崛起
如SpaceX、蓝色起源等公 司推动商业航天发展,降 低太空探索成本。
新技术与应用
可重复使用火箭、3D打印、 太空旅游等新技术不断涌 现,改变太空探索方式。
本课程目标与内容安排
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了解基 本的航天知识和科技发展现状,提高 科学素养。
内容安排
介绍太空探索历程、当代太空科技发展 现状、未来太空探索展望等核心内容, 配合丰富的图片、视频和案例分析,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
从科幻小说到火箭试验, 人类对太空的向往和探索 初步展现。
太空竞赛时期
美苏两国在冷战背景下的 太空竞争,包括人造卫星、 载人航天、登月等里程碑 事件。
太空探索国际合作
国际空间站的建立与维护, 多国合作进行太空实验和 探索任务。
当代太空科技发展现状
无人航天器
火星探测、金星探测等深 空探测任务取得显著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语部分:指出1至3段运用的表达方 式及其表达效果,并说说第3段的作用是 什么。
• 描写(生动形象,给人以立体感、 现场感,带读者进入激动人心的场 面与射 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0分0秒,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神舟二2号020080年1年91月月2“1神50日五日”2003年10月15日 21时10分许,“神“2神0舟03”年三1号月升5空日02年4月1日. 七”飞船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成 功。
中国太空第一人杨 利伟:
这是我看到的地 球最美的画面。
一、课文结构
▪ 标题: ▪ 电头: ▪ 导语: ▪ 主体: ▪ 背景: ▪ 结语:
飞向太空的航程
新华社酒泉10月16日电 第1~3段 第4~26段 第5~26段 第27~30段 首尾圆合型结构
• 1、朗读导语部分:指出1至3段运用的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效果,并说说第3段的作用 是什么。
4、标题有何深刻含义?
• 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 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 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 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 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 指这一探索过程。
体裁知识
• 概念:通讯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 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 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 道的新闻体裁。
航天飞机上有6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以色列宇航员,其中2位是女性。
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材料拟一条一句话新闻。(不超过 30字)。
北京市公安机关在追逃专项斗争中,采取 “网上作战”等高科技手段和对在逃人员的分 级督捕,自7月1日至8月1日,将211名在京作 案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
据介绍,按照中央政法委和公安部的部署, 北京市公安局自5月份开始对全市1990年以来 的负案、批捕、扣留在逃犯罪嫌疑人和从监管 等场所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和罪犯,进行了全面 调查,将查出的1000余名在逃人员的情况全部 输入计算机上网,并与公安部联网。
• 议论(表露感情、倾向、观点 )
• 作用:点明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并指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2、主体部分:中国的飞天梦经历了 哪六个阶段?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 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 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 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是“神舟”一至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1999年11月20日
五、课后请编一份“中国 航天大事记”。
祝祖国航天事业永盛不衰!
⑥
这是杨利伟拍摄的作 品,他说这是他看到 的( 地球 )最美的 画面。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9月27日下午16时05分,航 天员顺利出舱,在太空中走 出中国人的第一步。
翟志刚
2003年02月02日“哥伦比亚号”航天 飞机在降落时解体
3、主体部分用大量篇幅写背景材料 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 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这一背景材 料对新闻事实起了很好的补充说明的作用。 把航天史的材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 在读者面前,能及时满足读者阅读的需求。 把事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使事件 本身具有历史的纵深感,意义也更加突出。
• 通讯的特点: • 1、真实性 2、及时性 3、形象性 • 4、评论性。
消息、通讯、报告文学
• 三者都强调真实性。
• 三者都具有时效性,消息最强、通讯较强、 报告文学较弱。
• 消息篇幅最短,通讯较长,报告文学最长。
• 通讯与报告文学都具有文学性,后者比前者 的文学色彩更浓。
• 报告文学具有政论性,即它以明显的社会作 用为目的,是一种特殊宣传工具。通讯具有 评论性,即它必须对人或事作出评论。
长沙县七中高一 姜湘黔
2011年11月1日5时58 分7秒“神舟八号” 成功发射。
“天宫一号”与 “神舟八号”对 接
飞天梦之一
神龙御风
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 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 望。
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
▪ 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 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
▪
▪
▪ 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 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 风筝,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 飞行的梦想。
万户雕像
这次试验虽然失败了,但是万户被公认为世界载人航天 的第一人。为了纪念他,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 命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精彩瞬间
7月份北京公安采取“网上作战”分级督 捕等措施缉拿逃犯211名。 (或:“网上作战”分级督捕,北京公安7月 份缉捕逃犯211名。)
感谢下 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