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墨知识:印刷油墨质量的五大指标

合集下载

(完整)印刷油墨的检验方法

(完整)印刷油墨的检验方法

印刷油墨的检验方法油墨是在液态的连结料中加入固态的颜料和助剂制成的,种类很多,物理性质各不相同,有的很稠、很粘,有的却很稀。

按印刷过程分类,可将油墨分为平版印刷油墨(平印油墨)、凸版印刷油墨(凸印油墨)、柔性版印刷油墨、凹版印刷油墨(凹印油墨)和孔版印刷油墨五类。

我国原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细度、流动度、稳定性、粘性及粘性增值、飞墨、粘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现将不断完善后主要的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介绍如下。

10.1油墨颜色检验.方法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10.2 油墨着色力检验.方法原理:以定量标准白墨将试样和标样分别冲淡,对比冲淡后油墨的浓度,以质量分数表示之。

10。

3 油墨细度检验。

按检验方法将油墨稀释后,以刮板细度仪测定其颗粒研细程度及分散状况称为油墨细度,以微米(μm)表示之.10。

4 油墨流动度检验。

方法原理:以一定体积的油墨样品在规定压力下,经一定时间所扩展成圆柱体直径的大小(毫米)来表示油墨流动度。

10.5 油墨干性检验。

检验原理:在加入定量白燥油的油墨刮样上,在一定压力条件下,不使复在刮样上面的硫酸纸粘色所需时间即为油墨之干燥时间,以小时(h)表示,试验是在标样与试样对比条件下进行。

10。

6 油墨粘性及增值检验1.方法原理(1)用油墨粘性仪测试油墨薄层分离或被扯开的阻力的大小,以数字表示油墨粘性。

(2)延长油墨粘性的测定时间,观察油墨粘性值的变化情况,以数字表示油墨粘性增值。

10。

7 油墨飞墨检验。

方法原理:油墨飞墨是观察油墨在印刷时,油墨脱离墨辊的离散情况,测定油墨飞墨是利用测定粘性时,观察油墨表横梁上白纸的粘墨情况。

10。

8 油墨稳定性检验。

标签印刷的性能指标及选择因素

标签印刷的性能指标及选择因素

标签印刷的性能指标及选择因素标签印刷油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色相、细度、饱和度、光泽度、附着力、黏度、干燥性等。

这些性能对印刷工艺及印刷质量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这里着重介绍其中的几项性能指标。

1. 油墨黏度稳定是保证印刷品质量一致性的前提之一,油墨黏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印刷,因此,对油墨黏度的控制相当重要。

一般来说,在印刷过程中,随着油墨中水分和溶剂的不断挥发,油墨黏度会逐步提高,故应经常测量油墨的黏度,做好黏度变化记录,并及时予以调整。

2. 油墨的干燥性对标签印刷也有很大影响,干燥过快容易引起图案变浅甚至干版现象;干燥过慢容易造成油墨粘连或印品粘脏。

一般来说,油墨的干燥速度应当与印刷速度,印刷设备的干燥能力以及印刷图案的面积相适应。

3. 对于水性标签印刷油墨,pH值的控制相当重要,一般在8~9之间为宜。

水性油墨pH值的改变也会引起黏度的改变,因此,在印刷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向油墨中添加适量的pH值稳定剂。

一般来说,在选择标签印刷油墨时要综合考虑承印材料的类型,印刷方式和印刷条件、客户的特殊要求。

印后加工工艺、标签的用途及使用条件,成本等几方面的因素。

1. 承印材料的类型及性能是决定标签印刷油墨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承印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油墨。

例如,纸质标签可以采用水性油墨印刷,而薄膜类标签通常要采用溶剂型油墨印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同种类型的承印材料,如果品种、级别或表面性能不同,也可能要采用不同的油墨。

2. 印刷方式和印刷条件也是影响标签印刷油墨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印刷方式的油墨一般不能替代使用或混合使用,而且,印刷速度、印刷设备的类型及性能等对标签印刷油墨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

3. 在选择标签印刷油墨时还要充分考虑客户的要求。

有时客户可能要求标签具有某种特殊的效果,比如冰花效果、磨砂效果、防伪效果等,此时可能就要从标签印刷油墨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满足客户和产品的特殊要求。

4. 标签是否要跟随其所粘贴的产品一起经历一些特殊的加工工艺流程?有什么特殊要求?这对标签的选择也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在有些产品的加工流程中,其上所粘贴的标签可能要经受高温的考验,或者要接触到某些化学试剂,这就要求标签印刷油墨必须具有优良的耐高温性,抗化学性等,否则就会造成标签的变形或损坏。

油墨标准解读

油墨标准解读

油墨标准解读油墨,这个看似简单的印刷材料,实则包含了众多的技术和标准。

本文将对油墨的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油墨的分类与特性油墨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按照印刷方式可分为凸版油墨、凹版油墨、平版油墨和孔版油墨;按照干燥方式可分为挥发干燥型、氧化结膜型、UV固化型和热固化型等。

每一种类型的油墨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和用途,因此,在选择油墨时,需要根据印刷品的材质、印刷要求以及印刷机的型号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二、油墨的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为了规范油墨的生产和使用,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

如GB/T 1462-2008《油墨颜色检验方法》、GB/T 1463-2007《油墨粘性检验方法》、GB/T 1464-2005《油墨细度检验方法》等。

这些标准涉及到油墨的各个方面,包括颜色、粘性、细度、干燥性等。

同时,各个行业也有自己的油墨标准,例如图书印刷行业的《新闻纸印刷用油墨颜色光泽一致性指南》等。

三、油墨的质量指标与检测方法油墨的质量指标是衡量油墨性能的重要依据。

常见的质量指标包括颜色、光泽、粘度、细度、干燥性等。

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方法进行测定。

例如,颜色可以通过色谱仪进行测定,粘度可以通过粘度计进行测定,细度可以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等。

四、油墨的环保要求与安全问题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油墨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目前,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环保法规和标准,要求油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同时,由于油墨中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因此,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安全问题。

例如,一些油墨中含有苯类物质,长期接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在使用这类油墨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

五、未来油墨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油墨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高效、智能化等方面。

例如,环保型油墨将成为主流,水性油墨、UV油墨等环保型油墨的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数字印刷技术将促进个性化、小批量、快速印刷的需求增长;智能制造技术将推动油墨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

油墨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质量检测标准

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中国轻工业部在1983年发布了21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主要包括油墨颜色、着色力、 细度、流动度、稳定性、黏性、黏性增值、飞墨、黏度、光泽、固着速度、干性、结膜干燥、渗透干燥、耐乙醇等化学性、渗色性、油脂酸值、色泽、油墨特性线斜率、截距、流动值(扩展直径)等检验方法。

于1993年又上升为国家标准。

现将不断完善后的 29项油墨质量检验方法分述如下。

一、油墨颜色检验方法 (GB/T 14624.1-93)1. 原理将试样与标样以并列刮样的方法对比 , 检视试样颜色是否符合标样。

2. 工具与材料(1) 调墨刀 木柄锥形钢身, 长200mm, 最宽处20mm, 最窄处8mm。

(2) 刮 片 不锈钢片制 , 92mm×59mm×0.5mm, 刃部宽9mm处向外弯曲25°。

(3) 玻璃板 200mm×200mm × 5mm。

(4) 刮样纸 晒图的纸(符合ZB Y32-002),规格110mm × 65mm,顶端往下60-65mm处有5mm 宽黑色实底横道。

(5) 玻璃纸 65mm ×30mm。

3. 检验条件(1) 检验应在温度 (25 ± 1)°C , 相对湿度 65% ± 5% 条件下进行。

(2) 检视面色及色光应在入射角 45°± 5°的标准照明体下进行。

(3) 检视底色应将刮样对光透视。

4. 检验步骤(1) 用调墨刀取标样及试样各约纭 , 置于玻璃板上 , 分别将其调匀。

(2) 用调墨刀取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的左上方 , 再取试样约 0.5g 涂于刮样纸右上方, 两者应相邻不相连。

(3) 将刮片置于涂好的油墨样品上方 , 使刮片主体部分与刮样纸呈90°。

用力自上而下将油墨于刮样纸上成薄层 , 至黑色横道下 15mm 处时,减少用力。

使刮片内侧角度近似25°角 ,使油墨在纸上涂成较厚的墨层。

油墨知识:印刷油墨质量的五大指标

油墨知识:印刷油墨质量的五大指标

油墨知识:印刷油墨质量的五大指标一、色浓度色浓度即色彩的饱和度,现在,报纸已经不再是白纸黑字的老样子,更多的已经换成了图文并茂的彩报,因此用户对报纸印刷用印刷油墨的色浓度要求也就更高了。

彩报上的广告、图片、题目比较夺目,因此需要油墨的色浓度要相对提高。

但是现在很多报用油墨的色浓度都不够理想,印刷厂为了保证印刷密度,不得不加大墨量,或提高网点的百分比,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堆墨,使用墨量增大。

加大墨量还会造成网点并连。

正常的轮转胶印网点增大应控制在25%以下,如果墨大了,就会造成层次丢失和网点过度增大,特别是图片,网点增大造成的后果更明显。

另外,前几年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黑墨色饱和度不足,现在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造成黑墨色浓度低的原因是印刷厂在普通的文字印刷时,为降低成本,选用了价格低、质量稍差的黑墨。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需求,自然有一些油墨厂生产这种劣质油墨,影响了油墨的整体质量。

国产油墨在色浓度方面不理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油墨厂大多不是自己生产颜料,而是采购国产颜料研磨,国产颜料与进口颜料在质量上还有差距;二是油墨厂为了节约成本,使用较少的颜料,导致油墨的色饱和度不够;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即使颜料的质量和用量都过关,国家标准规定油墨的颗粒细度不可大于15μm,研磨得越细,油墨的颜色越鲜艳。

如果颜料的加工工艺不够好,如研磨的颗粒大小不合适,油墨的色浓度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印刷品的层次及色彩不只与油墨相关,还与印版制作、印刷设备、水墨平衡等工艺条件相关,油墨的质量也是印刷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二、叠印性报纸印刷对印刷油墨套色性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色序,二是油墨黏度的递变性。

目前国际上报纸印刷标准色序是青-品红-黄-黑,其黏度应是逐渐减小,否则就会出现油墨反拉现象。

现在一些大型油墨厂已经注意到了根据印刷色序拉开油墨黏度值,他们也经常与油墨供应商沟通,及时调整油墨的墨性。

三、干燥性油墨的干燥速度通常会影响印刷质量,同时还会引发很多印刷故障,如导致印刷品背面粘脏,甚至会造成卷筒纸印刷无法正常进行。

油墨检测标准

油墨检测标准

油墨检测标准一、粘度测试粘度是油墨检测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印刷过程中的流平性和印刷效果。

在检测粘度时,我们使用粘度计来测量油墨在不同剪切速率下的粘度。

一般来说,高粘度表示油墨的流动性较差,低粘度则表示流动性较好。

二、干燥性测试油墨的干燥性是指其在使用后保持固定形状的能力。

干燥性差的油墨容易受到摩擦和溶剂的影响,导致印刷品表面起皱或脱落。

我们可以通过干燥试验机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干燥过程,从而评估油墨的干燥性能。

三、色彩性能色彩性能是油墨检测中的关键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色彩还原度和色彩鲜艳度。

我们使用色度计来测量油墨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等指标,以评估其色彩性能。

四、附着性测试附着性是指油墨在承印物上的附着能力。

附着性差的油墨容易脱落或被擦拭掉,影响印刷品的耐久性。

我们可以通过附着试验机来模拟不同环境下的附着过程,从而评估油墨的附着性能。

五、耐光性测试耐光性是指油墨在光照下的稳定性。

耐光性差的油墨容易褪色或变暗,影响印刷品的保存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耐光试验机来模拟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耐光过程,从而评估油墨的耐光性能。

六、安全性测试安全性是油墨检测中不可忽视的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印刷品的安全使用。

我们可以通过安全性测试来评估油墨是否含有有害物质,如苯、甲苯、甲醛等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

七、成分分析成分分析是油墨检测中了解油墨组成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油墨的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其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信息。

这有助于评估油墨的性能、安全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指标。

八、印刷适性测试印刷适性是评估油墨在实际印刷过程中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印刷试验机来模拟不同印刷条件下的印刷过程,从而评估油墨的印刷适性。

这包括印刷品的均匀性、分辨率和印刷速度等方面的指标。

良好的印刷适性能确保印刷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影响水性油墨印刷质量的几项控制指标

影响水性油墨印刷质量的几项控制指标

影响水性油墨印刷质量的几项控制指标影响水性油墨印刷质量的控制指标包括细度、黏度、干燥速度和pH值。

水性油墨的细度是指油墨中颜料颗粒的大小及其在连接料中分散的均匀程度。

它是一个很重要的质量指标。

油墨的细度不仅会对油墨的着色力、色相等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还会影响到油墨的流变性。

油墨颗粒太粗,容易引起网点边缘发毛、糊版等弊病;如果油墨颗粒太细,则油墨的流动性太大,就会造成网点扩大,也会影响到印刷质量。

黏度是水性油墨应用中最主要的控制指标,是阻止流体流动的一种性质。

由于黏度直接影响着油墨的转移性和印刷质量,因此对油墨黏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在印刷过程中,水性油墨的黏度过低会造成色浅、网点扩大、传墨不均匀等弊病;黏度过高则油墨的转移性能比较差,容易出现脏版、糊版等弊病。

水墨的干燥主要是挥发型干燥及渗透型干燥。

油墨的干燥性能是指油墨在转移到承印物上之后干燥所需要的时间,这也是衡量油墨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控制好油墨的干燥性能是取得良好印刷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

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取决于印刷机的印刷速度、干燥设备的干燥能力、承印物材料的性能以及油墨自身的组成成分。

如果油墨干燥太快,就会在印版和网纹辊上干燥并逐步堆积,并有可能堵塞网纹辊,造成半色调网点的丢失或者破坏,实地部分出现漏白;如果油墨的干燥速度过慢,在多色叠印的情况下会引起背面粘脏。

水性油墨通常呈碱性(主要靠胺类物质来维持),如果水性油墨的pH值太高,会影响油墨的干燥速度;如果pH值过低,干燥速度变快,容易造成印版和网纹辊的堵塞,引起版面上脏。

实际上,水性油墨的黏度和pH值也会对水性油墨的干燥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黏度过高会使油墨的干燥速度降低,pH值过低则会使油墨干燥过快。

因此,在印刷过程中应该首先调整并控制好水性油墨的黏度和pH值,然后再根据实际印刷速度向油墨中加入适量的快干剂或者慢干剂,调节水性油墨的干燥速度。

文章来源:水性油墨。

胶印油墨的五个重要技术指标简析

胶印油墨的五个重要技术指标简析

胶印油墨的五个重要技术指标简析油墨的技术指标对印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般地与胶印关系较为密切的技术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油墨的浓度油墨浓度是颜料含量的指标颜料一般占油墨总量的20%左右。

在印刷时油墨浓度大。

用同样墨量,印刷品的色就浓,反之,印刷品的色就淡。

油墨浓度大,在印刷中用墨量少,则墨层薄,相对干燥就快。

尤其是印刷大面积实地时,油墨的浓度对印刷质量的影响尤为显著。

因为使用高浓度油墨印刷时印品墨层薄,固着速度快,可以减少印品粘脏,各色的色平衡也容易调整。

油墨行业通过检测着色力来判断油墨浓度的大小。

着色力决定于油墨中颜料对光线吸收与反射的能力。

表明了油墨显示颜色能力的强弱。

通常用白墨对油墨进行冲淡的方法来测定,所以又称作冲淡强度或冲淡浓度。

(二)油墨的黏性油墨的黏性是印刷中一个重要指标,它是用油墨粘性仪测试。

油墨黏性值的大小是指使黏性仪两个辊子之间油墨膜分离的力的大小。

油墨的黏性过大、过小都会影响印刷的质量。

当油墨黏性过大时容易造成传墨不良、转印性差、拉纸毛、套印性差等故障。

若黏性过小,则容易造成传墨量过大、网点扩大、油墨乳化、浮脏等故障。

在一定温度下,印刷机速快时选择油墨的粘性不要太大,反之亦然。

另外还要根据印刷顺序选择各色油墨的相对黏性大小。

正常的条件下,是不需调整油墨粘性的,如需调整可根据其黏性、稠度情况选择助剂。

一般黏性大,稠度合适时可用降黏不降稠的助剂进行调整。

若黏性大,稠度也大时可用既降黏又降稠的助剂。

(三)油墨的干燥性胶印油墨在纸上的干燥过程就是油墨从流动性较大的非极性胶状体变成固定状态的过程。

一般衡量胶印油墨分两个指标:1、固着速度它是指油墨从自然流态变成半固态。

也就是说印品叠加一定的高度时不粘脏,印刷上叫做初干。

油墨的初干是由设计中所选用的树脂结构所决定的。

初干干燥时间很短,但未完全干燥。

2、氧化结膜干燥也就是印刷中所讲的彻干。

干燥时间较长,一般大于8小时,是完全干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墨知识:印刷油墨质量的五大指标
一、色浓度
色浓度即色彩的饱和度,现在,报纸已经不再是白纸黑字的老样子,更多的已经换成了图文并茂的彩报,因此用户对报纸印刷用印刷油墨的色浓度要求也就更高了。

彩报上的广告、图片、题目比较夺目,因此需要油墨的色浓度要相对提高。

但是现在很多报用油墨的色浓度都不够理想,印刷厂为了保证印刷密度,不得不加大墨量,或提高网点的百分比,但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堆墨,使用墨量增大。

加大墨量还会造成网点并连。

正常的轮转胶印网点增大应控制在25%以下,如果墨大了,就会造成层次丢失和网点过度增大,特别是图片,网点增大造成的后果更明显。

另外,前几年出现比较严重的问题是黑墨色饱和度不足,现在仍然存在,但已经不是大问题了。

造成黑墨色浓度低的原因是印刷厂在普通的文字印刷时,为降低成本,选用了价格低、质量稍差的黑墨。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需求,自然有一些油墨厂生产这种劣质油墨,影响了油墨的整体质量。

国产油墨在色浓度方面不理想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目前油墨厂大多不是自己生产颜料,而是采购国产颜料研磨,国产颜料与进口颜料在质量上还有差距;二是油墨厂为了节约成本,使用较少的颜料,导致油墨的色饱和度不够;还有关键的一点是,即使颜料的质量和用量都过关,国家标准规定油墨的颗粒细度不可大于15μm,研磨得越
细,油墨的颜色越鲜艳。

如果颜料的加工工艺不够好,如研磨的颗粒大小不合适,油墨的色浓度也会受到影响。

当然,印刷品的层次及色彩不只与油墨相关,还与印版制作、印刷设备、水墨平衡等工艺条件相关,油墨的质量也是印刷质量提高的前提和保证。

二、叠印性
报纸印刷对印刷油墨套色性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色序,二是油墨黏度的递变性。

目前国际上报纸印刷标准色序是青-品红-黄-黑,其黏度应是逐渐减小,否则就会出现油墨反拉现象。

现在一些大型油墨厂已经注意到了根据印刷色序拉开油墨黏度值,他们也经常与油墨供应商沟通,及时调整油墨的墨性。

三、干燥性
油墨的干燥速度通常会影响印刷质量,同时还会引发很多印刷故障,如导致印刷品背面粘脏,甚至会造成卷筒纸印刷无法正常进行。

用户普遍反映,国内油墨的干燥性对印刷品质量影响很大,由于油墨
的干燥不彻底出现印刷次品、废品,干燥性受季节和气候的影响较大等问题确实不容忽视。

四、适印性
现代印刷中,承印物的品种多了,辅助耗材的种类多了,性能差异也较大,因此,对油墨的要求也更为复杂了。

一般公司对油墨的适印性十分重视,为了保证油墨的机上印刷适性,保证油墨与各种耗材和承印物的适应性,经常与固定的几家油墨供应商保持联系,将自己的特殊要求告诉油墨供应商。

如使用普通胶印油墨印刷铜版纸时,铜版纸印刷的图文颜色鲜艳,光泽度好;而用同样的油墨印刷轻涂纸,则透印现象比较严重,且光泽度下降,但市场上似乎还没有专门适用于轻涂纸的印刷油墨,因而希望油墨厂能根据不同的承印材料,特别是现在常用的新型材料,如轻涂纸,研发相应的油墨。

另外,报社印刷厂的设备不同,选择的油墨也有区别。

印报机是上出墨方式,对油墨的性能要求比较高,目前国内印报油墨的性能,如流变性、黏度等都不能完全符合要求。

下出墨方式的印刷设备,也存在糊版、带脏问题,而报纸对图片和标题的要求又比较高,因此需要油墨厂根据实际情况对油墨的相关性能进行调整。

可见胶印油墨的适印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如果每个用户都提出特殊
要求,油墨厂恐怕就无法应付了。

五、稳定性
对于印刷厂来讲,油墨的稳定性也关系到印品质量。

有公司使用过一些在国内生产的国外品牌油墨,尽管油墨配方与进口产品相同,但由于国内油墨厂的生产条件和管理水平与原油墨生产厂存在一定差距,造成同一品牌和型号的油墨性能有些差别。

如用同样的红墨,按同样比例调墨,却有明显的色差。

国产油墨和进口油墨在油墨的着色性、环保性和干燥速度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且国产油墨的流动性不好,黏度也较大,有时还得加撤黏剂。

印刷厂希望油墨黏度能得到改善,并逐渐取代进口高档、高价油墨。

报纸印刷从印刷效果来讲需要高黏度低黏性,传递性能好的油墨,尤其是高速印刷机对油墨的干燥性要求更高。

转载于印刷耗材行业网/news/16921569.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