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

关于北洋军阀及北伐的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摘要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统治中国的主要是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

各路军阀割据称雄,为了自己的专制统治,连年纷争乃至混战,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使经济遭到极大迫坏,终难逃被讨伐的命运。

北洋政府在经历了袁世凯统治、皖系军阀统治、直系军阀统治及奉系军阀统治四个时期之后,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北洋军阀受到重创。

1928年6月8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北洋政府在中国的黑暗统治最终结束。

关键词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伐战争袁世凯直系皖系奉系正文在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这个时期,中国人民继续受到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后来又增加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而中国反动势力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失败以后的一个时期,主要是帝国主义列强支持下的北洋军阀控制的政府,史称北洋政府。

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没有改变,不仅封建压迫继续存在,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还加深了。

为了进一步了解这个黑暗的政府,我查阅了相关书籍。

现将总结结果及感想详列如下1926年7月,以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为目标的北伐战争开始,一直到1928年,这场由中华民国的广州国民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京北洋政府及其领导下的各路军阀,使中华民国在形式上完成统一的战争才算结束。

北伐开始时,国共两党处于合作状态。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就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压迫。

1923年2月7日二七惨案发生。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了北洋政府的血腥镇压。

中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中国共产党由此认识到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取得胜利的。

所以在二七惨案之后共产党积极地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

国共合作的形成,加快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步伐。

当时,北洋军阀统治着全国大部分地区。

直系军阀吴佩孚控制着湖南湖北河南三省和直隶保定一带,约有兵力30万人;由直系分离出来的孙传芳盘踞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武生,约有兵力20万人;奉系军阀张作霖控制着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地区和山东,约有兵力30万人。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标志 1917年 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
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
目的 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
的发展。
贡献 结果
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 前线。中国劳工的巨大付出,为协约 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中国是战胜国,收回德、奥在天津、 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
从经济结构看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 工业体系;
从经济地位看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从发展历程看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发展高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近百年发展的艰难历程
直系 冯国璋 直隶、苏、赣、鄂
皖系 段祺瑞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东北三省
靠山 英美 日本 日本
混战 直皖、直奉军阀混战
①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影响
②军阀割据混战,人民苦不堪言
▲ 北洋军阀统治பைடு நூலகம்期军阀割据示意图
2.段祺瑞控制北京政府
背景 ① 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总统和段祺瑞总理争权夺利的 斗争)总统府与国务院。
标志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 阵地 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旗帜 民主(“德先生”)与科学(“赛先生”)
代表 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
内容 (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第19课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第19课_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件】


文化上:新文化运动发展

文明开化、马克思主义传播

习俗上:用阳历、剪发易服、称同志
新文化、新风尚、新国民

这是最坏的时代
政治上:复辟帝制、军阀混战
经济上: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
文化上: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 “打到孔家店”
当堂检测
1.(2022·广东高考·8)1918年,挪威作家易卜生的名作《娜拉》在中国出版,主人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重点批判的封建伦理道德的核心。结合所学,从 “《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的角度,简述新文化运动的意义。(5分)
参考答案: (1)批判:三纲五常。 (2)意义:对封建思想发起进攻,推动女性解放(思想解放);唤起女性对国家政治 事务的关心,促进民众觉醒;深刻影响中国的思想、伦理、观念,推进文化转型。
民党党员”。据此可知,当时( A.推翻君主专制迫在眉睫
D ) B.军阀统治丧失基础
C.帝国主义势力异常强大
D.民主革命任务艰巨
当堂检测
3.(2022.1·浙江高考·11)观察下图,结合所学,下列项中,对中国近代工业在一战
B 期间的发展,解读正确的是( ) 1895—1919年中国近代工业厂数和资本统计图(部分)
C.“无路”源于君主专制的压迫
D.“鹰”等是指社会上的旧势力
2.(2021·河北高考·8)《顾维钧回忆录》记载:1912年的北京由“废帝宣统管辖之
下的紫禁城”“东交民巷和民国首都三部分组成”;1913年,“(袁世凯)对国民党的
活动采取了坚决镇压手段”“临时国会被解散了”“袁(世凯)下令逮捕许多重要的国
要以被征服者自居,应各自奋斗,脱离附属品的地位,恢复自主的人格,特别指出“ 夫为妻纲”之不当。他反对妇女从父、从夫、从子的“三从”,主张妇女参政,夫死 可以再嫁、交际自由、生活独立。1917年《新青年》特辟女子专栏,刊登女子教育、 婚姻、职业、权利的文字,希望顺应世界潮流。

北洋政府的治国方案、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方案

北洋政府的治国方案、经济发展的策略与方案

北洋政府的治国方案南京临时政府解体时,留给北洋政府一部《临时约法》。

《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说为主旨,奠定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从袁世凯开始到张作霖止,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者一方面打着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招牌,作出民主的恣态;一方面拚力地,最大限度地擭取和扩大自己的权利,从而使主权在民说形存实亡,三权分立原则受到严重破坏,有时甚至成为无法实现的幻想和一副空洞的外壳。

第一,体现在立法权上,是北洋军阀对国会制度的衍改和破坏。

按照资产阶级的三权分立学说,国会是代表民意、确立国家大政的立法机关,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象征和民主力量的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意旨就是要通过它实现对北洋军阀的权力限制,使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权掌握在资产阶级民主派手里。

而这又恰恰是北洋军阀所不能容忍的。

因而他们千方百计地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军力进行控制和破坏。

这种破坏基本上可分为两种情况:1.控制国会,即利用手中的权力操纵国会的选举和表决,从而使其成为军阀实行专权统治的工具。

具体方法是:(1)通过议员选举法的修改,使国会议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条件逐渐增髙,从而有利于军阀的统治。

1912年8月公布的《众议院议员选举法》和《参议院议员选举法》(九卷三号)和1918年2月公布的《修正众议院议员选举法》U](P35)中,选举人与被选举人的资格都有大大提髙。

这就使参与国家政权活动的国民的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2)操纵国会的选举和表决。

如1913年10月,在军聱的包围下,国会选举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

段祺瑞通过参战案时,就有督军团的威胁,等等。

2.取消国会,由其它组织代替,如政治会议、约法会议、立法院、参政院代行立法院和善后会议等。

这些会议产生的方式和职权有许多不同,但却同是军阀用来欺骗人民、实现自己目的的工具。

其实质是将立法权变成行政权的附庸。

第二,体现在行政权上,是国家元首或行政首脑的产生和权力受到北洋军阀军事力量的干涉和控制。

有以下两种情况:1.国家元首和行政首脑的产生受到干涉和控制。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夏新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夏新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莫建来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

它以189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的统治地位。

在此后的16年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即使它不够完整和有力),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但与此不太相称的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一直未能像历史研究领域中的其他课题那样掀起过热潮,受到更多人的青睐。

这当然得归根于它的先天缺陷:一则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些反面人物,他们所制造的历史现象也多属黑暗反动,祸国殃民。

为什么放着正面人物和光明宏伟的业绩不去研究,而沉浸于历史进展的反面,这至少反映了研究者避免接触阴暗面禁区的心态。

二则它也确是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不怎么易于评说指画。

三则既乏旧著,又鲜新作,史源犹待开发,无米、少米,巧妇难于为炊。

于是自然而然使这一课题一度成为“禁区”,很少有人问津。

据粗略统计,建国以来至1999年,有关北洋军阀史研究的论文为1000余篇,而1980年前的30年仅为130篇;专著更是少得可怜,只有陶菊隐著《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和来新夏著《北洋军阀史略》二种,才免去这一领域“一无所有”的讥诮。

田园荒芜急待耕耘!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学术研究气氛的日趋宽松,北洋军阀史这一往日的“禁区”吸引了众多的探索者,研究成果接踵问世,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显现出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新景象。

一北洋军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确是一个怪胎。

它既兴起于封建专制政权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势力之下,更以“共和国”的形式执掌统治大权。

这一历史现象看起来虽有着诸多矛盾,但其发生、发展以至最后归于消亡,则绝非偶然。

高中历史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高中历史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新高考) 第8讲 课题2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题2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选择性必修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理解中国政治道路发展的独特性。

一、袁世凯复辟与北洋军阀的统治1.袁世凯的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1)袁世凯复辟帝制大权独揽活动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走上帝制之路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1915年12月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了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2)护国战争背景面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革命党人掀起二次革命,最终失败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概况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链接·选择性必修1·P14-15]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党政治背景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转折1913年春“宋案”发生和“二次革命”被镇压失败①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②就任正式大总统后,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政党政治名存实亡③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结局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内部的派系纷争,很快发展为军阀混战、军阀割据的局面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府院之争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被袁世凯解散的国会,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张勋复辟1917年,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护法运动(1)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以“再造共和”的姿态就任国务总理,但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1917年8月,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了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进行护法运动。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

北洋政府法律制度一、制宪(一)1913《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即《天坛宪草》1.背景二次倒袁失败,宋教仁被刺,善后大借款以及宪法委员会几名成员被捕杀,使国民党人占有优势的宪法起草委员会认为袁即将实行专制独裁,民国危在旦夕,而以军事手段无法取胜,故要利用国会尽快制定宪法,以维护民国的民主共和体制,用合法手段约束袁,进行法律倒袁。

2.内容体现了企图以法律对袁进行限制的要求。

(1)继续肯定责任内阁制,对总统权力进行了较多的限制。

国务员赞襄总统,对众议院负责;总统发布命令及国务文书须国务员副署。

(2)继续扩大国会权力。

规定国会不仅有立法权,还有弹劾乃至审判被弹劾的总统、副总统、国务员的权力。

(3)对严格限制总统的任期,规定总统任期5年,只可连选连任一次。

部分规定有所倒退,体现国会内各派政治力量的政见和力量的对比。

(1)总统有紧急命令权;(2)政府有紧急财政处分权;(3)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体。

3.结果一心独裁的袁无法容忍,公开宣布草案谬点甚多,借二次革命之机,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导致议会所剩议员不足半数,国会解散,《天坛宪草》未及审议通过、正式颁布。

(二)1915《中华民国约法》即《袁记约法》1.背景国会解散后,袁为以形式上合法的手段达到独裁的目的,清除《临时约法》的妨碍,组建约法会议作为增修约法案的立法机关,修改约法,扩大总统权力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约法会议一经成立,袁即向其提出增修约法案,内容如下:(1)外交大权归总统,宣战、媾和、缔约,无须参议院同意;(2)总统制定官制,任用国务员、驻外大使、公使,无须参议院同意;(3)采用总统制;(4)宪法由国会以外的国民会议制定,起草权由总统和参议院行使,公布权由总统行使。

(5)公民权的褫夺与恢复,由总统行使。

(6)总统有紧急命令权和紧急处分财产权。

约法会议接到议案后即制定出了“新约法”,废除了《临时约法》。

2.内容形式上保留与民主共和政体相适应的条文,实际上确认袁的独裁专制统治,极大扩张了总统的权力。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黑中有亮 暗中有光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程标准: 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特点;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的影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
政治、经济与
文化
1912年9月 民国地图
北洋指的是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 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 商大臣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 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 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大觉悟:弱国无别
减少比例
19一15年战与期1间914,年列相强比放欧松洲了列对强中国约的1/5
19经18年济与侵一略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停止出口
1.工业化的勃发
民国初年颁布兴业条例法规 86项南。京《临公时司政条府例颁》布,《的公司注 册规实则业》法,《令商人通例》,《商会 法》,《商标法》……
➢ 北洋军阀:不想看
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 说”,“洪水猛兽”
➢ 传统文人:看不起
谩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 “众叛亲离”,“人头兽鸣”
➢ 青年学生:想多看
如饥似渴,“新青年”被誉 为青年的“良师益友”
➢ 下层群众:看不见
从来没听说过陈独秀,更不 知道民主科学为何方神物。
4.激进过后的反思
➢ 北洋军阀:不想看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 文化上——新文化运动
袁世凯统治时期 军阀混战时期
1912年
1916年
1928年
“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 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 —— 鲁 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洋军阀时期的法律制度建设研究
班别:11法3 叶婷婷学号:2011624306
摘要: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是中国法律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清末法制改革的重要成果被保留,清朝末年制定、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被继续援用。

一些法律草案经过简单修改,完成立法程序,颁布、生效。

本文是关于北洋军阀时期法律制度建设的一些简述和评价。

关键词:北洋时期,法律创建活动,总统权力,《天坛宪草》,《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
正文:
北洋时期的法律创建活动,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国六法的最终确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也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教训。

1912年4月,南京临时参议院迁至北京并经过改组,成为北京临时参议院。

《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构成了第一届正式国会组建的法律根据,对民初的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近代中国法制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913年10月31日,袁世凯为了取得法统根据,指令国会起草并通过了《中国民国宪法草案》,因在北京天坛祈年殿继续起草工作,通称《天坛宪草》。

《天坛宪草》共十一章,113条,是民国初年第一届国会宪法起
草委员会起草的宪法草案,采取责任内阁制,明确规定了立法、行政、司法权力由不同部门分别行使的权力分立体制,并规定了国会对大总统的牵制权。

其重心在于以法律形式限制袁世凯专制,以确立保卫共和,保卫宪政的最后一道屏障。

《天坛宪草》在巩固民主共和政体,完善权力制衡方面较《临时约法》又前进了一步。

北洋政府统治后期,各种势力对宪法草案的讨论、修改均以《天坛宪草》为基本依据。

1914年,根据袁世凯提出的修改大纲对《临时约法》进行修改,并于5月1日将其正式公布实施,定名为《中华民国约法》,又贬称为《袁记约法》,废除《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约法》与《临时约法》相比,根本区别在于大幅度扩张总统的权力,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取消内阁制,改行总统制。

2.确立凌驾于三权之上的总统“统治权”。

3.废除国会,设立立法院。

它以根本法的形式彻底否认了《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民主共和制,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它成为军阀专制全面确立的标志。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郁闷而死,副总统黎元洪根据民国二年的大总统选举法,就任大总统。

民国五年六月,黎元洪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和民国二年大总统选举法。

并重新召集民国三年解散之国会,以完成宪法。

此后,中华民国约法即已作废。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各派围绕北京政府统治权进行了角逐,中央政府几经更替。

1920年和1922年先后爆发的直皖战争和直奉战争,均直系胜利。

其后,曹锟以“法统重光”为号召,再次恢
复《临时约法》,恢复第一届国会,开始制宪活动。

1923年6月13日,由于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导致参加宪法会议者不足法定人数。

曹锟为使自己当选总统,以金钱引诱议员回京,该年10月10日,在辛亥革命12周年之制,一部历时十载,几经风波的《中华民国宪法》终于正式公布、实施。

故《中华民国宪法》又称贿选宪法,这是旧中国政府正式公布的第一部宪法。

与《天坛宪草》相比,《中华民国宪法》增加了三章:国土、国权、地方制度:同时删除了“国会委员会”一章。

规定了相对较小的总统权力。

《中华民国宪法》是北洋政府时期唯一一部正式颁布的宪法。

它是在吸收西方近代宪法理论、结合中国十年共和历史政治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派反对个人独裁、反对军阀专制、建立并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要求。

但“贿选宪法”出笼后遭到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反对,不及一年便随着直系军阀北京政权的垮台而成了历史遗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