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和曲线图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相关解读
a.有丝分裂:分裂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形成;分裂后期,因着 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变为0 (即 0―间―期→4n―后―期→0)。
减Ⅰ前的间期:因染色体复制,染色单体

形成0→4n

b.减数分裂减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

两个子细胞,染色单体减半4n→2n
减Ⅱ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消失2n→0
0
间期
精 卵

前 中 后前
减Ⅰ
初级
精 卵

中后末
减Ⅱ
次级
精 卵

12
染色体变化规律(核)
减半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过程) 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加倍 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开始(瞬间) 原因:着丝点的分裂
减半 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原因:姐妹染色体的分裂
13
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核)
4N
跟踪训练
1.右图为某个哺乳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 同时期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①中有2个四分体 B.细胞④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
胞或极体
√C.属于减数分裂的细胞有4个
D.若用某种药物抑制纺锤体形成,则细胞⑤着丝点不会分裂
2.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动物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4)同源染色体“对”数变化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相关解读 a.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同源染色体由n对加倍成为2n对, 子细胞中同源染色体仍为n对。 b.减数分裂: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次级性母 细胞及生殖细胞或极体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5)“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2
1
0
间期
精 卵

前 中 后前 中 后 末
减Ⅰ
初级
精 卵

减Ⅱ
次级
精 卵

16
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的曲线分析
例2 下图表示果蝇精原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含量 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其中图1中的乙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下列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图1中甲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 B.图2中AF段和图3均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C.图1中EF段与图2中DE段下降的原因不同
大家好
1
归纳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细胞图像分析
总结 1.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图像辨析
(1)三个前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是否出现 四分体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细胞中是否具有 无→ 同源染色体
有→有丝分裂前期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2)三个中期图的判断
判断步骤:
着丝点是否排 列在赤道板上
否→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比较项目
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DNA数 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数
2a4a 4a 4a 4a 2a 2a 2a a
2N
2N 2N 2N N
N 2N
N
04N 4N 4N 4N 2N 2N 0
0
同源染色体对数
N
N
NN
0
0
0
0
9
DNA变化规律(核)
A.甲、乙、丙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分别为4、2、2,染色体数和核DNA分 子数之比为1∶2的是丙、丁细胞
√B.若甲、乙、丙三细胞中存在性染色体,则丁细胞中不存在性染色体
C.丙→丁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丁细胞中染色体上的P、Q基因,在亲子代传递中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和同源 染色体数的数量变化
4N
2N
0 间期
精 卵

前中 减Ⅰ
后前
初级
精 卵

中后末 减Ⅱ
次级
精 卵

10
DNA变化规律(核)
加倍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原因:DNA分子的复制
减半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减半 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原因:姐妹染色体的分离
11
染色体变化规律(核)
4N
2N
√D.图2中HI段只有1个染色体组
归纳 总结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相关的曲线变化
(1)染色体与核DNA数目变化曲线的判断
①曲线模型
②判断方法
(2)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或DNA/染色体比值)及染色体/DNA比值的 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②相关解读
比较
A→B (A′→B′)
B→C (B′→C′)
一极体),C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E为减
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2.“三看法”判断细胞分裂方式
一、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关细胞图像分析
例1 假如右图是某生物体(2n=4)正常的细 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有基因A或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跟踪训练 3.下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据图分析可得出
C→D (C′→D′)
D→E (D′→E′)
特点及 其变化
①有丝分裂 间期 对应 ②减数第一 时期 次分裂前的 间期
①有丝分裂前期、
①有丝分裂
中期
①有丝分裂后期
末期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 ②减数第二次分
②减数第二
全过程和减数第二 裂后期
次分裂末期
次分裂前期、中期
(3)染色单体数目变化的曲线分析 ①曲线模型
是→
细胞中是否具 有同源染色体
有→有丝分裂中期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结论:A为有丝分裂中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为减数第一次
分裂中期。
(3)五个后期图的判断
染色体是否含 有染色单体
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无→
染色体中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具 有同源染色体
有→有丝分裂后期 无→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结论:A为有丝分裂后期,B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次级精母细胞或第
2N
0
间期
精 卵

前 中 后前
减Ⅰ
初级
精 卵

中后末
减Ⅱ
次级
精 卵

14
染色单体变化规律(核) 形成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原因:DNA分子的复制 减半 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原因: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消失 时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开始(瞬间) 原因:着丝点分裂
15
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
②相关解读 a.有丝分裂: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加倍(2→4);末期因染色 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恢复(4→2)。 b.减数分裂:减Ⅰ末期因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 减半(2→1);减Ⅱ后期因着丝点分裂,染色体组数目暂时加倍(1→2);减 Ⅱ末期因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染色体组数目减半(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