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专题【18】新闻阅读(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审核版)2019年新课标Ⅰ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审核版)2019年新课标Ⅰ语文高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附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浙江卷)附答案解析
C.苗绣日常服饰的图案包括鸟、鱼、花、果子、龙、大象、狮子等,在表现刺绣对象时,苗绣呈现造型上的呆萌特点。
D.苗绣这本“书”罗列事物看似随意,但实际上表现的内容经过严格选择,不乏思想深度,苗族人从小就可以从中学习文化。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苗绣中的一些图案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黔东南苗绣图案中的蝴蝶多被解释为与神话传说中的图腾有关。
(摘编自罗丹《民间手工艺遗产基于移动终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7.下列对材料中“苗绣”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楚绣是苗绣、湘绣、汉绣共同的“祖先”,苗绣主要用于装饰衣服,古代苗族妇女养蚕主要是为了获得制作刺绣使用的丝线。
B.黔东南苗族的盛装刺绣部位特别,妇女先制成与装饰部位大小相同的绣件,再将其以栏杆形式缀在肩膀、袖口、裤脚和鞋面。
B.苗绣在20世纪后半叶逐渐被人们发现,主要是因为它与时俱进,改变了自身的审美特质,契合了读图时代的审美趣味。
C.苗绣的文化形态丰富,它的传播形式也应多样化,除了依托传统出版物和博物馆等媒介,还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
D.借助视频手段记录和还原苗族刺绣的复杂过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传承的一种形式,其优点是人们可以反复观看。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本题A项,“当……的情况下”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应改为“在……的情况下”或“当……的时候”。B项,谓语残缺,“精良艺术品质”前应加“具有”。C项,“文明是遗址的见证者”不合逻辑,应是“遗址是文明的见证者”。故选D。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

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及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文学艺术创作者来说,或早或晚,都会遭遇到这个问题——为谁创作、为谁立言?习近平同志强调:“文学艺术创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首先要搞清楚为谁创作、为谁立言的问题,这是一个根本问题。

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目前,文艺界普遍认识到,只有与身处的时代积极互动,深刻回应时代重大命题,才会获得艺术创作的蓬勃生机。

然而,在创作实践中,还有许多作家、艺术家困惑于现实如此宏大丰富,以至于完全超出个人的认识和表现能力。

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现实太精彩了,它甚至远远走到了小说家想象力的前面。

是的,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随时发生着习焉不察而影响深远的变化。

这就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现实、理解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对于他们而言,活灵活现地描绘出生活的表象,大约是不难的,难就难在理解生活复杂的结构,理解隐藏在表象之下那些更深层的东西。

那么,这“更深层的东西”是什么呢?去过天安门广场的朋友一定会对矗立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印象深刻,许多人都背得出上面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今天,再次诵读这段话,我们就会意识到,这改天换地的宏伟现实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当之无愧是时代的英雄,是历史的创造者。

只有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才能感受到奔涌的时代浪潮下面深藏的不竭力量,才有可能从整体上把握一个时代,认识沸腾的现实。

认识人民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是为了从理性和情感上把自己放到人民中间,是为了解决我是谁,我属于谁的问题。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2019年高考新课标语文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

“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

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

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基础;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量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

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

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长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

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么?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高考真题》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考真题》2019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不甘庸碌,不墨守成规,不畏挫.(cuō)折,以全部精力和才情奔向既定目标,赴汤蹈火,不达目的决不(ju àn)介不羁之气是多么一致。

罢休,这与激荡在他内心的狷B.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彤“.(dān)云密布,朔.(shuò)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也许,《水浒传》中最美丽传情的文字就是雪了。

C. “历史”并非噱(xué)头,而是“历史文化名城”的依托,一旦历史印记被急功近利的行为粗暴抹.(mǒ)去,“文化”气息将荡然无存,“名城”必然岌岌可危。

D. 如果一个人能够用爱心拥抱世界,那么整个世界的灿烂和澄.(chéng)净都会水驻心中,即便身形赢.(l éi)弱,也会因内心的丰盈而精神焕发、神采熠熠。

【答案】 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及字形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的,然后逐项识别字音正误。

A 项,挫cuò;B 项,彤t óng;D 项,熠——奕。

干的要求,选正确的还是有误赢——羸,故选C。

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物馆为出。

该节目以博点亮突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扮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道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国表示,从.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成古人演.绎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的调引你【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1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三卷语文真题及解析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9年全国三卷高考语文试题与答案(图片来源:摄图网)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蘊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要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而不应仅局限在艺术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经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会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踏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

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西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传统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含解析)

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真题试卷+详细解析答案,值得下载)语文I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

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

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

A.名闻遐迩闻风而至杂居B,名噪一时闻风而至栖居C,名噪一时纷至沓来杂居D.名闻遐迩纷至沓来栖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

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2019全国3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全国3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

这类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8 新闻阅读一、(2014·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罗哲文(1924—2018),中国古建筑学家。

下面是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在罗哲文先生生前对他的访谈节选。

主持人:在您选择职业的年代,建筑学可算是一种不入流的行当,您为什么选择了学习建筑?罗哲文:从我当年进入营造学社学习建筑到现在,按一般老百姓的话,可以说我和建筑学有缘分,或者说这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过程。

说偶然,是因为抗战时期,营造学社迁到了我的老家四川宜宾,要是迁到别的地方去了,我这辈子可能就不会做这个工作了。

说必然,是因为我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我还很喜欢工艺、画画什么的。

主持人: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是您的老师,您现在所从事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有哪些观念是梁先生带给您的?罗哲文:他有一个观点,中国的新建筑要“中而新”,就是说既要中国式又要有新创造。

他这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现在也在宣传,新建筑一定要中国式,要体现中国古建筑的优秀传统,同时也一定要有创新。

梁思成先生临终前嘱托我“文物保护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好”,这个重托我一直记在心里,永远也不敢忘掉。

主持人:2003年,您在80岁高龄的时候穿越了罗布泊。

很多人都说,您是穿越罗布泊年龄最大的人。

您为什么要在这样的高龄做这样的事?罗哲文: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去考察和寻访汉长城。

几十年前,我刚接触到长城的时候,看到一些关于长城的书,其中一本写了从玉门关到库尔勒的这段长城,并说这段长城跟玉门关以东的长城不一样。

从那时起我就想亲自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持人:考察这段长城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吗?罗哲文:这段长城对研究整个长城来说太重要了,绝对不能缺了这一块儿。

过去曾经有个错误的说法,认为长城是防御扰掠的,目的在于封闭,但我认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汉武帝的时候,打通了丝绸之路,那时的长城就是为了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所以到了新疆库尔勒以西,城墙就没有了,修建了一个一个的烽火台。

当时丝绸之路上荒无人烟,来往的商旅不可能带够整个行程的粮食。

此外还有马匹的问题,到了烽火台,商旅可以补充粮食,更换交通工具。

主持人:到目前为止,您跟长城打交道有多少年了?一共去过长城多少次?罗哲文:我跟长城打交道快60年了。

像八达岭、山海关,去的次数都记不清了,可能有一百次以上了。

主持人:实地考察中,您有没有遇到过危险?罗哲文:遇到的太多了。

差不多十多年前我去考察长城,那儿有个地方非常危险,人很难攀上去,我上去的时候还背着相机,结果脚下一滑,差一点摔下去没命了。

主持人:现在很多人都称您是中国古建筑方面的一代大师了。

罗哲文:这个我不敢当,不能说是古建筑大师,我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觉得自己就是沧海一粟,是大海里面的一滴水。

主持人:对于年轻一代从事古建筑保护的人,您觉得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罗哲文:我觉得基本技术一定要学到。

搞建筑首先你要画出图来,所以画图功夫一定得有,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你得有基本勘察文献的能力。

当时我们做研究,从哪一本书上看到可以引下来的资料,都必须要查原书,不能不经考证就用。

像这种基本功年轻人要学,不能偷巧。

必须认真,首先要把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学好。

主持人:在古建筑保护中,您最担心、最忧虑的事情是什么?罗哲文:最担心的就是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

我认为工匠特别重要,没有工匠不行,另外就是材料,可是现在很多人忽略了这一块儿,很多工艺失传了。

主持人:您搞了一辈子古建筑研究,在您看来,建筑是什么?罗哲文: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外国人管它叫石头的史书,我说是木石的史书。

中国建筑跟外国的还不一样,外国的建筑主要是石头,我们中国主要是木建的,所以是木石的史书,是一个综合的艺术,是历史的见证。

历史有两个历史,一个是文字的历史,还有一个是实物的历史。

缺少了实物,就没有东西验证文字的历史了。

所以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历史的见证。

(选自《大家》,商务印书馆,2005年,有删改) 1.概述罗哲文先生研究汉长城的过程和结论。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主持人与罗哲文的对话中可以了解到罗哲文先生的研究经历,分点概括即可。

答案:过程:①几十年前,亲自去实地考察;②80岁高龄穿越罗布泊,寻访汉长城;③60年间去过长城无数次,历经艰险。

结论:长城是中国最早的对外开放的见证。

【评分标准】过程3分,结论1分。

过程扣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

第一个要点扣几十年前亲自实地考察,第二个要点扣80分高龄穿越罗布泊,第三个要点扣60年间去长城无数次。

结论扣对长城功能与众不同的观点:对外开放的见证。

2.在古建筑保护上,罗哲文先生持哪些看法?(5分)答:【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作品内容的能力。

做本题时,首先要找到“古建筑保护”这个关键词在文中的位置,确定答题区间,然后再梳理相关要点。

答案:①有基本技术,会画图,有画图功夫;②写文章介绍建筑的结构,有勘察文献的能力;③认真考证,小心求证;④技术的传承,特别是工艺的传承以及材料的传承与研发。

【评分标准】共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全答对得5分。

第一个要点扣基本技术,第二个要点扣勘察文献,第三个要点扣考证和求证,第四个要点扣传承与研发。

[:3.访谈呈现了一代大师罗哲文先生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逐层分析。

(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的能力。

对传主形象的概括既是理解传记的基本欣赏能力,也是揣摩作者写作意图的较高层次的鉴赏能力。

传主形象主要是通过重点事迹来体现的,我们在阅读时需要对文章段落进行划分归纳,如“尊师重道”中提到梁思成的一句话让罗哲文先生一直铭记在心并恪守之。

答案:①尊师重道,谨记梁思成老师的教诲,热爱并始终关心建筑事业;②身体力行,有实践精神;多次实地探访长城;③独立思考,敢于反抗权威,基于事实得出不同结论;对长城用途的研究,得出新的不同于其他专家的意见;④胸怀大志,不畏艰难;60年不断探索长城遗址,挖掘事实真相;⑤善于学习基本技能理论,认真严谨。

对后来者的期许,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评分标准】共五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全答对得6分。

第一个要点扣尊师重道,第二个要点扣身体力行,第三个要点扣独立思考,第四个要点扣胸怀大志,第五个要点扣认真严谨。

不结合文本分析则该要点不得分。

二、(2018·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九天神眼从起初遥远的一点,到依稀模糊的轮廓,再到清晰可见的机身,减速、放下起落架、稳稳在某军用机场降落。

“奖状”飞机又一次执行特殊任务凯旋了。

走近它,“小”是给人最直观的印象。

机身长、宽不过数米,差不多一人多高。

而让人很难想到的是,眼前这小小的“个头”,竟能在13 000米的高空飞行,最大巡航速度0.72马赫,可连续飞行6个小时。

一进入机舱,才发现这小小的“身板”还着实能“装货”:在直径不足1.5米、高只有1.45米的狭窄机舱内,就装有3个固定座椅,两个座椅在驾驶舱,1个长椅在后舱,各型电子设备占据了舱内大半个空间。

而这也给驾驶“奖状”飞机的机组成员带来了麻烦,狭小的舱内空间,使得除两名驾驶员外,机组其他人员只能挤坐在一尺见方的小长椅上,蜷缩着直不起腰、伸不开腿,时间一长,腰酸背疼不说,想方便也找不着地方。

但就是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每次执行任务都要连续飞行四五个小时。

谈及飞行经历,机长张凯如数家珍,“自1986年配备‘奖状’号,我们中队已先后7次入藏,20余次进疆,飞行面积超过250万平方公里,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

”多年的飞行,让“奖状”中队满载殊荣,也使他们不少人患上了“职业病”。

副教导员孙文奎说,“每晚7点半要准时守在电视机前看天气预报,不管有没有任务,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天。

”“一有灾情,无论天气如何,我们都会自发处于待命状态。

在那种情况下,灾情就是命令,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 一次,张凯机组飞往重灾区北川遥感航拍。

电瓶温度指示灯突然报警,温度直线上升。

如果处理不好,就有可能造成空中断电的危险。

千钧一发之时,机长张凯脑海中掠过了一个个特情处置预案,一个个处置口令也脱口而出:“下降高度!”[:“跳开X号保险丝!”终于,飞机从7 000余米下降到6 000米,故障被机组成员镇服。

让机组成员终身难忘的是2019年7月的西藏航拍任务。

当时,西藏正值雨季,动辄狂风骤雨,天气变化无常,气象条件非常恶劣,每个成员都出现了较强的高原反应,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飞行,大家只好边吸氧、边打点滴、边研究飞行计划,最后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

飞险区、闯禁空、测山河、赴震区……一次次的枕戈待旦,一次次的受命飞行,这支“奖状”中队屡建奇功,满载殊勋。

在这光环的背后,蕴含着的是一份大爱。

除日常的训练外,“奖状”飞行团队每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外执行飞行任务,陪同家人的时间自然也就少了许多,有时接到紧急任务,还会和事先安排好的“家事”“撞车”。

或许在有些人的眼里,他们不是合格的父亲、丈夫和儿子,但在家人的心目中,却有着不同的答案。

一位飞行员家属说道:“选择了飞行员,就是选择了寂寞,为了‘大家’,一点牺牲不算啥。

”一个轻松的回答,一个灿烂的微笑,折射出的是一份包容与关爱。

“总觉得平时亏欠他们的太多,在家的时候就多给老婆孩子弥补一点。

”一机组成员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了这位飞行30多年、6 000余小时飞行员的氤氲柔情。

(摘编自苏银成等《探空测地的“九天神眼”》)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奖状”飞机虽“小”,但“装货”能力不小;它的本领也不小,飞行高度高,航速不低,续航能力强。

B.“奖状”飞机舱内空间逼仄狭窄,机组成员的活动空间不到机舱的一半,这给机组成员带来了诸多不便。

C.“奖状”号机组1986年成立以来,飞行架次多,作业面积广;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D.文章写2019年7月西藏航拍一事,突出了“奖状”号机组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作风。

E.这篇通讯点面结合、以小见大,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表现中国当代军人的阳刚之美。

[:数理化]【解析】选CE。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分析能力。

C项,“多次参与导航工作”与原文信息不符,文章的表述是“协助完成10余项重大科研攻关,完成抢险救灾任务160余架次”,并未提到导航工作。

E项,“主要通过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述有误,文章塑造“奖状”号机组人员时,采用的最主要的写法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很少,心理描写未涉及。

2.文中写北川航拍时排除险情一事,突出了机组群像的什么特征?请简要说明。

(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需要确定答题区域,即文章的5~8段,然后从段落中提取关键信息,并加以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