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设计分析
徽派民居设计理念

徽派民居设计理念徽派民居是安徽传统建筑的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广受赞誉。
徽派民居设计理念强调兼容并蓄、精益求精,注重尊重自然、融入环境,同时也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统一。
首先,徽派民居设计理念强调兼容并蓄。
徽派建筑吸纳了中原和南方建筑的精华,融合了北方宅院和南方园林的特点。
宅院建筑多采用下厅上楼的形式,兼顾生活和娱乐功能。
宅院内部通常设置四合院和天井,使得室内空间通透明亮,具有良好的采光效果。
此外,徽派建筑还借鉴了南方园林的风格,如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等。
这种兼容并蓄的设计理念,使得徽派民居既具备了北方建筑的庄严和南方建筑的雅致,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其次,徽派民居设计理念注重尊重自然、融入环境。
徽派建筑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注重顺应自然地形以及协调周围环境。
徽派民居常常建在山水之间,利用自然地势进行布局,达到视觉上的美感。
同时,徽派建筑也与自然环境相互照应,如依山而建、依水而修,通过建筑形式、造景等手法与周围大自然相融合。
这种注重融入环境的设计思想,使得徽派民居在视觉上与自然景致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和谐而宜人的居住环境。
此外,徽派民居设计理念也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统一。
徽派建筑充满了智慧和实用性,设计上注重合理的空间布局和细致的装饰。
室内空间布置严谨,功能分区明确,简洁而不失实用。
同时,徽派建筑的装饰也非常考究,常用匾额、雕花、木构件等手法进行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艺术价值。
这种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统一,使得徽派民居不仅是居住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生活方式的表达。
总之,徽派民居设计理念是兼容并蓄、尊重自然、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统一的体现。
这种设计理念不仅使徽派民居在建筑形式上独具特色,更使其成为了一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
徽派民居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而闻名于世,不仅展示了徽派建筑的艺术魅力,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

徽派建筑特点及其新做法引言徽派建筑,也称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建筑形式。
它发源于中国安徽省的徽州地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徽派建筑以其典雅、精致的特点而闻名,其设计和施工工艺堪称独特。
近年来,随着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设计理念的改变,徽派建筑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本文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探讨其新做法。
一、徽派建筑特点1.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以其复杂的木构结构而闻名,其构造形式独特,使用的木材以松木为主。
徽派建筑采用榫卯结构,将木材连接成稳定的整体,形成坚固的建筑体系。
2.精美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注重细节和装饰,常常使用彩画进行装饰。
彩画在徽派建筑中既起到装饰作用,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的彩画通常采用鲜艳的颜色,绘制各种动植物和神话故事,给人以生动活泼的感觉。
3.严谨而富有组织的布局:徽派建筑注重布局的合理性和美感。
徽派建筑一般采用方形或矩形布局,大门位置通常设在正中间,左右对称。
建筑内部按照固定的规律设置房间,每个房间都有明确的用途,如起居室、卧室和堂厅等。
4.适合山区的建筑形式:徽派建筑多出现在山区,因此其建筑形式具有适应山区环境的特点。
房屋的屋顶有较大的倾斜度,可以有效排水和抵御雨雪侵袭。
同时,徽派建筑的墙壁较厚,能够保温和隔热,适应山区的气候条件。
二、徽派建筑的新做法1.现代材料的运用:随着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徽派建筑在材料的选择上进行了一些创新。
如在木材的选择上,除了传统的松木,还引入了其他易于加工和使用的木材,如竹木复合材料。
此外,还可以使用其他现代材料,如钢材和玻璃等,来构建徽派建筑的某些部分,增强其耐久性和实用性。
2.环保和节能的设计理念: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节能的关注增加,徽派建筑在设计上也进行了一些改变。
在建筑外墙的保温层选择上,可以采用环保的材料,如岩棉和玻璃棉,以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
此外,还可以在建筑的设计中增加太阳能利用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的消耗和环境的影响。
徽派建筑设计分析课件

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流外 人田”,体现了徽商聚财、 敛财的思想
徽州三雕
三雕即为木雕、石雕、砖雕(以绩溪、 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
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 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 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寓意:
a.马在众多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 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 语显示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所以将这种封 火墙称之为“马头墙” b.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 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 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声望发达
徽州民居天井
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 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 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 (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 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民居、古祠庙、古牌坊、 古桥、古亭、古书院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 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 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 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 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 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 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 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 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 和叹服。
平面布局:
规模灵活、变化无穷、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 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
空间结构和利用:
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
徽派建筑方案

徽派建筑方案徽派建筑方案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一种独特风格,以安徽地区为代表,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在设计徽派建筑方案时,需要考虑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要求的结合,创造出合理、美观、实用的建筑。
徽派建筑注重空间布局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在方案设计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内外空间之间的关系,力求达到自然流畅、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在建筑外观的设计中,应以传统的“面子”为基础,采用传统的斗拱、仿木结构等形式,突出徽派建筑的风格特色。
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考究和装饰的精致。
在方案设计中,应注重细节的处理,例如挑檐的造型、壁龛的雕制、门窗的选择等等,力求达到美观、简洁、大方的效果。
同时,应注重装饰的精致,采用传统的彩绘、雕刻等手法,将建筑装饰得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感。
徽派建筑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方案设计中,应注意将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和绿化植被,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
在建筑的布局和造型上,应尽量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和景观,提升居住者的居住体验。
徽派建筑注重功能的实用性。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居住者的生活需求,形成合理的功能区域划分,确保空间的充分利用。
各个功能区域的布局应合理、顺畅,功能之间的关系要清晰、方便。
徽派建筑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
在方案设计中,需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和体现,可以在建筑内部设置传统的书房、观景亭等空间,创造出具有徽派文化氛围的居住环境。
同时,在建筑的装饰和细节上,可以选用传统的吴门画派、临安画派等绘画风格,展现徽派文化的艺术魅力。
总之,徽派建筑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建筑的空间布局和形式、细节的处理和装饰的精致、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性、功能的实用性以及文化内涵的体现。
通过合理的设计,打造出具有徽派风格特色的建筑,融入传统文化和现代要求,给人们带来美感和居住的便利。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

徽派建筑风格特点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以黄山一带的徽州地区为中心,影响长江流域和华中地区。
徽派建筑结合了汉族传统建筑和地方风俗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它以其独特的造型、细腻的雕刻和讲究的布局受到了广泛的推崇。
下面将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徽派建筑的特点。
一、建筑外观徽派建筑的外观特点鲜明,主要表现在建筑屋顶、墙面和门窗的设计上。
首先,徽派建筑通常采用抬梁式的屋顶形式,屋顶低矮平展,并且靠近屋顶底部有一条向外伸出的飞檐,可以起到雨水避免流入室内的作用。
其次,徽派建筑的墙面多采用花岗岩砌成,这种石材坚硬,能够很好地抵抗外力的冲击,保证了建筑的稳固性。
再次,徽派建筑的门窗多采用木质,横梁、窗框和门扇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内部格局徽派建筑讲究内外相分离的原则,所以内部格局更加注重私密性和功能布局的合理性。
徽派建筑的内部空间划分明确,一般分为前堂、正厅、后堂和厢房等区域。
前堂是一个开放的大厅,常用于接待客人,并且前堂往往布置有精美的雕刻和绘画,彰显主人的家族荣耀。
正厅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很大程度上也是家族团聚和举办活动的场所。
后堂是主人的私人区域,主要用于休息和居住。
厢房则用于其他功能,如存放物品或作为佣人的居住区域。
这样的布局使得徽派建筑内部空间层次分明,功能分区明确。
三、装饰艺术徽派建筑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讲究舒适、大气、精致的风格。
徽派建筑的雕刻多以龙凤、狮子、花草等纹样为主题。
这些雕刻细腻精美,形象逼真,给人以美的享受。
此外,徽派建筑还非常注重色彩的运用,喜欢采用红、黑、白、黄等颜色,这些颜色既丰富了建筑的整体效果,又彰显了徽派文化的特点。
徽派建筑的装饰还包括门窗的涂漆、墙面的壁画等,这些精美的装饰使徽派建筑充满了艺术的氛围。
总结起来,徽派建筑风格的特点在于建筑外观、内部格局和装饰艺术的独特性。
它的建筑外观鲜明、独特,形成了独特的徽派特色。
徽派建筑风格餐厅设计理念

徽派建筑风格餐厅设计理念
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设计理念一直深受
人们喜爱。
在当今社会,徽派建筑风格也被广泛运用在餐厅设计中,为顾客营造出独特的用餐体验。
徽派建筑风格餐厅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徽派建筑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的融合,餐厅设计也
应该如此。
通过传统的建筑元素和现代的装饰手法相结合,打造出既有历史感又不失时尚气息的用餐环境。
2. 精致的装饰和细节,徽派建筑以其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石雕等装饰工艺而闻名,餐厅设计也应该注重细节的处理。
从灯饰、家具到墙面装饰,都应该精心设计,体现出徽派建筑的精致和华丽。
3. 客厅式的用餐空间,徽派建筑的特点之一是宽敞明亮的客厅空间,餐厅设计
也可以借鉴这一特点,打造出舒适、宽敞的用餐环境,让顾客能够尽情享受美食和交流。
4.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徽派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餐厅设计也应该体现
出这一理念。
通过绿植、自然光线等元素的运用,营造出舒适、宜人的用餐氛围,让顾客能够感受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总的来说,徽派建筑风格餐厅设计理念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美的艺术表现
形式,为顾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用餐体验。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餐厅能够将徽派建筑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为顾客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享受。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

徽派建筑方案分析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之一,以徽州地区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徽派建筑方案旨在保留和继承徽派建筑的特点,同时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首先,徽派建筑方案在建筑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
徽派建筑通常采用四合院式的布局,将主要建筑物围绕中心庭院设置,使各个建筑物相互呼应和配合。
同时,徽派建筑的建筑高度和空间比例也是精确计算过的,追求整体的平衡和协调。
其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徽派建筑通常依山傍水,利用山水资源来增强建筑的景观效果。
在设计方案中,徽派建筑会考虑自然光线的利用和通风的设计,使得室内环境舒适且自然。
此外,徽派建筑方案也借鉴了庭园建筑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点缀小桥流水等方式来丰富建筑的景观特色。
再次,徽派建筑方案注重装饰和细节。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装饰手法有雕刻、木雕、砖雕等。
这些装饰不仅具有美观的效果,也代表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在徽派建筑方案中,装饰的选择和设计是十分讲究的,不能过于张扬也不能过于简单,要通过装饰来凸显建筑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最后,徽派建筑方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的徽派建筑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徽派建筑方案在设计中会充分考虑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如门楼、牌坊、木雕等。
通过这些元素的运用,既能体现地方特色,也能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共鸣。
总之,徽派建筑方案在保留传统建筑特点的基础上,注重对称与平衡、融合自然环境、精致的装饰和传承文化。
这些方面的考量使得徽派建筑方案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又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卓越之处。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

徽派典型建筑介绍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风格,主要分布在安徽省南部和江苏省北部地区。
徽派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而著称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徽派建筑的特点1. 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徽派建筑以其精美绝伦的彩画装饰而著名。
这些装饰图案包括动植物、人物、山水等,色彩鲜艳亮丽,形象逼真生动。
2. 独特的木构结构:徽派建筑采用木构结构,以榫卯连接,不使用一颗钉子。
这种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并且可以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变化。
3. 严谨精细的规划:徽派建筑注重规划和对称性,在设计时非常注重比例和平衡感。
这种规划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有条理和平衡感。
4. 独特的园林设计:徽派建筑的园林设计也非常独特。
园林通常包括花园、池塘、假山和廊桥等,这些元素都被精心设计和布置,以创造出一个非常优美的环境。
二、徽派建筑的代表作品1. 宏村:宏村是徽派建筑中最著名的代表之一。
它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境内,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代村庄,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古村庄之一”。
宏村拥有众多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包括府第、民居、祠堂等。
2. 西递:西递是安徽省黟县的一个古代村庄,也是徽派建筑中最具代表性和保存完好的古村庄之一。
西递有大量精美绝伦的徽派建筑和园林,其中最著名的是赵家花园。
3. 南京夫子庙:南京夫子庙也是一处融合了徽派建筑风格的景点。
夫子庙始建于明朝,在清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扩建。
现在的夫子庙已经成为了一个集文化、商业、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点。
三、徽派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徽派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徽派建筑进行了大力保护和修缮工作,以确保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下来。
同时,许多学者也致力于研究和传承徽派建筑的技艺和文化精髓,以确保这些宝贵的知识能够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
总之,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方面都具有非常高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简介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主 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 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以及泛徽州地区 (浙江淳安、江西浮梁)。它的工艺特征和造 型风格主要体现在古民居、古祠庙、古牌坊、 古桥、古亭、古书院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在 徽州地区现今尚有大量徽派古建遗存,散落在 徽州大大小小的村落中,吸引着海内外无数的 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 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 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 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 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 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 和叹服。
寓意:
a.马在众多动物中,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吉祥物,中 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成 语显示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所以将这种封 火墙称之为“马头墙” b.从高处往下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 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的动感, 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声望发达
徽州民居天井
天井:中国传统建筑中,空间比较 狭小而高的庭院通常称为天井,多 见于南方湿热地区,有利于建筑通 风,排水,透光。
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流外 人田”,体现了徽商聚财、 敛财的思想
徽州三雕
三雕即为木雕、石雕、砖雕(以绩溪、 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
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 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 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 徽州三雕 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是古 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艺术结晶,是 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
徽派建筑
Huizhou arch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 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 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今徽 州分属安徽省与江西省,并分隔为黄山市、绩 溪县(宣城市)与婺源县(上饶市)。宋徽宗 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 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 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明清 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 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 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黄 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歙 县徽城镇古为徽州府城,黄山市成立后,划歙 县岩寺和潜口、呈坎、罗田、西南溪、洽舍、 富溪、杨林以及郑村乡的瑶村置徽州区。
徽派建筑风格
—— 青砖小瓦马头墙, 灌木回廊绣阁藏 风格特点:
外观上的粉墙黛瓦,四水归堂的天井庭院,错落有致的马头墙, 气宇轩昂的门楼门罩,巧夺天工的雕刻技巧,高大宽敞的楼上 厅堂,临水观赏的飞来椅、美人靠等等
总体布局:
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和谐流畅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 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 的优美境界。
徽州古民居
著名的古民居村落有西递、宏村、唐模、南屏、 呈坎、昌溪等。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 瓦白墙,色彩典雅大方; 在装饰方面采用徽派三雕,青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 为一体,使建筑精美如诗。
风格独特的古民居
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 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口、凹、H、日 等几种类型。一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 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人们 坐在室内,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 经过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较柔和, 给人以静谧之感。雨水通过水枧流入阴 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 外流”。有些民居楼上天井周沿,还设 有雕刻精美的栏杆和“美人靠”。一些 大的家族,随着子孙繁衍,房子就一进 一进地套建,形成“三十六个天井,七 十二个槛窗”的豪门深宅,似有“庭院 深深深几许”之感。走进黟县“小桃 源”(西递),人们可以从尚存的三千五 百多幢鳞次栉比的古民居中看到“东方 文化的缩影”。
平面布局:
规模灵活、变化无穷、紧凑通融 徽派民居在布局上是以天井厅堂为中心,采用中轴线为主,两 边对称地各建房屋,四周有高高的墙围护
空间结构和利用:
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
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
融砖雕、石雕、木雕(徽州三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粉墙黛瓦
在空间结构 和利用上,造型 丰富,讲究韵律 美,以马头墙、 小青瓦最有特色; 在建筑雕刻艺术 的综合运用上, 融石雕、木雕、 砖雕为一体,显 得富丽堂皇。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
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 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 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 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 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 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 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 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 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 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 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 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 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 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 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 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 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 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 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 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 化内涵。
马头墙
马头翘着谓之“武” 方正者谓之“文”。
形式:
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以三阶、四阶最为常 见。
作用:
a.应对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相邻民居 发生火灾情况下,起到隔断火源的作用 b,错落有致,黑白辉映,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 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感受 c.高大、封闭、呆板的墙体,因为有了马头墙,从 而显出一种动态美感 d.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 墙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