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辐射物理学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条件: (1)电子-------灯丝 (2)加速-------高压 (3)靶面-------阳极 (4)真空
X射线的本质
X射线的本质是电磁波,与可见光完全相 同,仅是波长不同而已,具有波粒二像性。
波动性 粒子性
波动性
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巴克拉显示了X射线的偏振现 象,首次用实验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1912年,德国物 理学家冯·劳厄提出设想,认为X射线是波长很短的电磁 波,晶体中各原子有规则的排列可以使X射线发生衍射。 冯·劳厄的建议很快为实验所证实,从而有力地证明了X 射线的波动性,并首次测量了X射线的波长。
1、β-衰变
β-衰变是指从核内放射出一个β-粒子的过程。 这里子核的质量数与母核质量数相同,只是生 成的子核增加了一个质子。所以,原子序数增 加1,即在元素周期表中后移一位(右移法则)。 由原子核发射的粒子叫做β-粒子。
对β-射线进行荷质比的测量可以断定它就是高速 运动的电子流,被物质阻止后就成为自由电子,和其它 一般的电子没有什么差别。
N(t)=Noe-λt 其中,λ为衰变常数,表示各核素衰变的 相对速度,即每秒衰变的核数为原有放射性核数 的几分之几。
代表一个原子核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几率 半衰期(half life)放射性原子核数因衰变而减少到 原来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t = T1/2 时,N=1/2 N0 N0 /2 = N0e- t
α衰变:
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α粒子而变为另 一种原子核的过程称为α衰变
+ +
+
放射性++ 母核++!!
从母核中射出 的4He原子核
238U4He + 234Th
+ +
粒子得到大部分衰变能
二、β衰变(beta decay) 当一个原子核电荷数改变±1,而质量数保持不
变时,这种核衰变叫β衰变。 1、β-衰变 2、β+衰变 3、轨道电子俘获 EC
在实验室内装起了阴极射线管,开始研究阴极射 线。有一包用黑纸包着的照相底片全部感了光。 11月8日晚上,他把阴极射线管用厚的黑纸包了起 来,在黑夜却看见一块涂有铂氰酸钡的荧光屏发 出绿光。他把手伸到荧光屏和阴极射线管之间, 看见了自己的手骨骼。
X射线的产生
当在真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轰击金属靶时, 靶就放出X射线。
T1/2=Ln2/ =0.693/
不同核素的T1/2值差别很大,例如232Th的半衰期 为1.39×1010年,而212PO的半衰期只有3.0×10-7秒。
几种常源自文库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是:
24Na的T1/2 =15.6小时 32P 的T1/2 =14.3天 60Co的T1/2 =5.3年 14C 的T1/2 =5720年
131I的T1/2 =8.1天; 59Fe的T1/2 =47.1天; 3H的T1/2 =12.4年;
238U T1/2 =4.5109a
放射性活度(Activity)
放射性物质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为该物质 的放射性活度,用A标记。
A= N = N0 e - t = A0 e - t 放射性活度单位
1977年,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会(ICRU)规定活 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贝可勒尔,简称贝克(Bq)。 其定义为
1贝可=1衰变秒-1 (1Bq=1s-1) 它表示每秒钟有一次核衰变。
X 射线
X射线的发现 X射线的产生 X射线的本质 X射线的能谱 X射线的应用
“偶然”的大发现--X射线 1895年10月,德国波恩的物理学教授伦琴,
子核的过程--------衰变。
在这种转变过程中,常伴随着带电粒子和 γ射线发射出来,其本身变成另一种核素,该 过程称放射性衰变,这种现象称放射性现象, 这类物质称放射性物质。
衰变过程与物质所处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 关。
衰变的种类: 根据在衰变过程中放出射线的种类可将衰变
分为: α 衰变 β 衰变 γ 衰变
γ光子有很强的贯穿本领。它是波长很短的电磁 波,波长小于10nm。
γ跃迁有两种方式: 1)放出γ射线。波长极短(1Å以下)的电磁辐射。 2)内转换即:原子核把激发能直接交给核外电子, 使电子离开原子的过程。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一、衰变规律 原子核是一个量子体系,核衰变是一个量子跃
迁过程。 对一个特定的放射性核,其衰变的精确时间是
无法预测的; 但对足够多的放射性核的集合,其衰变规律是确
定的,并服从量子力学的统计规律。
1、指数规律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与周围环境的温度、压力
和温度等无关,它遵循指数衰减规律。即每秒内 衰变的原子数与现存的放射性原子数量呈比例。 例如,某种放射性核素最初共有No个原子,经过 时间t以后,只剩下N个,则N和No之间的关系为
核辐射物理学
核物理基础知识
一、 物质的组成 二、 原子核的组成 三、原子核的稳定性 四、衰变及衰变规律 五、放射性 六、相关概念
半衰期 、衰变常数、放射性活度、 单位意义
一 物质的组成
物质的组成: 分子和原子 原子的组成: 原子核、核外电子 原子核分类: 稳定性原子核
不稳定性原子核
放射性: 不稳定的原子核通过自发转变为另一种原
3、轨道电子俘获 EC
它是原子核俘获核外某一层电子,使核发生跃 迁的过程。由于K壳层电子离原子核最近,故俘获K 壳层电子(常称K俘获)的几率最大。电子俘获过程同 样也可以看做是核内一个质子转变为一个中子并放 出中微子的过程。
三、γ衰变
不稳定原子核从高激发态向低激发态或基态跃 迁,称为γ跃迁。γ跃迁可发射γ光子,也可以发 射内转换电子。γ跃迁常常伴随着α、β衰变发生。 因此,γ光子的能量对应于能级差,也就是说是具 有分立的、不连续的值。常见的γ光子能量在keV10MeV量级。
2、β +衰变 β+衰变是指从核内放射出一β+粒子的过程。
这里子核的质量数与母核质量数相同,只是生成的 子核增加了一个中子。所以,原子序数减少1,即在 元素周期表中前移一位。由原子核发射的叫做β+粒 子。可用下式表示:
β+射线实际上就是高速运动的正电子流。正电子 是一种质量和电子质量相等带有一个单位正电荷的粒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