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扎染文化的传承

合集下载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白族扎染是中国民族之一白族的传统手工艺技术。

扎染是一种特殊的印染技法,通过捆绑面料,使染料只进入特定区域,从而呈现出独特的图案和色彩效果。

白族扎染在民族服饰、家居用品、装饰品等方面广泛应用,以其天然成趣的璞真,成为文化传承和艺术表现的重要载体。

白族扎染源于中国南方的云南省,主要分布在白族的聚居地区,如大理、临沧、昆明等地。

白族扎染以其纯手工制作的方式而闻名,无需使用任何机器设备,完全靠工匠的巧手和经验来完成。

白族扎染的工艺过程十分繁琐,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面料,一般以棉织物为主。

接着,将面料分割,根据设计的图案和色彩需求,将面料用线条捆绑成不同的区域,这种捆绑技术被称为“打结”。

打结完成后,需要将面料浸泡在染料中,使染料渗入到非打结部分,这个过程需要耐心和技巧,以保证染色效果均匀和饱满。

将染色后的面料晾干,剪去打结的线条,就能得到独特的扎染面料了。

白族扎染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图案和色彩的呈现。

白族传统的图案常常以花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寓意吉祥、美好和自然。

而色彩方面,白族扎染采用的染料主要来源于天然植物和矿石,如茜草、蓝墨、蓝矾等。

这些天然染料不仅能够保持面料的柔软和光泽,还能使扎染面料更加环保和健康。

白族扎染以其天然成趣的璞真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手工制作的过程和图案的呈现使每一件扎染面料都独一无二,充满了人文和艺术的力量。

白族扎染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通过扎染作品,人们能够感受到白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秉持和传承。

如今,白族扎染已经成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保护。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学习白族扎染技术,希望将其传承和发扬下去。

白族扎染也在市场中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追捧,成为时尚和精致生活的代表。

白族扎染以其天然成趣的璞真,成为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技术中的瑰宝。

其独特的工艺过程和图案呈现,使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染-非物质文化遗产

扎手底生出的花朵染Tie-Dye终朝采蓝︐不盈一襜︐五日为期︐六日不诗经·小雅——︽采绿︾扎染视频诗意扎染草木染色天然染料染色植物染色01工艺0203印花扎花染色蓝染蓝染是一种用植物染料对布匹进行人工染色的技术,在我国据记载已有千余年历史第一道工序就是在白布上绘制图案,也称印花扎染工艺最大的特色就在一个扎字。

这也是扎染制作中最精细的工序染制是扎染制作的最麻烦的一道工序,也是最扎染古称绞缬染,本起源于一千多年前的中原地区,如今却仅存于地处边远南疆的大理地区得据记载已有历史特殊的文化象征和民族传统艺术的标徽扎染是周城人内心意识的外化表现形式之一,一件件扎染作品,无不凝聚着周城人的心血。

每一幅扎染图案都表现出他们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和认识,也体现出他们对美好人生的一种向往和希望。

象征着匠作精神、环保、传统意味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品,走进大理古城,满眼都是色彩艳丽、风格清新的扎染制品,当地村民还一直延续着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的扎染传统制作。

布料在数遍浸泡、出水、氧化浸染过程由绿变蓝,象征着万物的生长过程01040302是什么怎么做以前的样子现在的样子01是什么02怎么做03以前的样子04现在的样子什么是蓝染?即用蓝草制成的染料给布匹上色蓝染怎么做?将织物折叠捆扎,或缝绞包绑,然后浸入色浆进行染色(印花、扎花、染色)01是什么02怎么做03以前的样子04现在的样子蓝染以前的样子?用到天然植物染料与人力,采用纯粹的蓝染工艺来的工坊,全靠手工制作,工序繁杂,并且扎染的原料都选用纯天然制品,更增添了制作的难度01是什么02怎么做03以前的样子04现在的样子01是什么02怎么做03以前的样子04现在的样子蓝染现在的样子?扎染艺术突破传统、经典工艺和材料的限制,借鉴数码艺术进行现代扎染图案设计,以古朴的神韵展示着时代的风采,整合古典与现代为一体的周城扎染时装以一种回归自然的美感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近万人口的白族村落,几乎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

白族扎染技艺在现代空间陈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白族扎染技艺在现代空间陈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白族扎染技艺在现代空间陈设中的应用与思考白族扎染是一种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源自中国云南省大理地区的白族民族。

作为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扎染技艺在现代空间陈设中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应用。

本文将就白族扎染技艺在现代空间陈设中的应用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白族扎染技艺的传承与特点白族扎染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这一古老的手工艺至今仍然得到了保留和发扬。

白族扎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精湛的技艺:白族扎染技艺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掌握细致的工艺和复杂的染色技术。

白族扎染工艺要求非常高,需要工匠们用手工细致地完成每一个步骤,由此产生出独特的纹样和色彩。

2. 复杂的染色技术:白族扎染的染色过程经过反复的浸染、晾晒、反复重复染色等多道工序,通过不同的染料和染色技术形成丰富的色彩和图案。

随着现代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白族扎染技艺在现代空间陈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不论是家居装饰、服饰设计还是室内设计,白族扎染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2. 服饰设计:白族扎染可以运用在服饰设计中,例如服装、围巾、配饰等。

通过将其与时尚元素相结合,可以打造出富有特色和设计感的服饰产品,既彰显了传统文化,又符合了现代审美需求。

3. 室内设计:白族扎染在室内设计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地毯、墙布、窗帘等。

在室内空间中使用白族扎染制品,可以为整个空间增添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文化底蕴,让人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将白族扎染技艺应用到现代空间陈设中时,需要考虑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的关系,让其在现代空间中得到合理的展现。

1. 引入创新元素:应用白族扎染技艺到现代空间陈设中,需要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行创新,注入现代设计元素。

可以尝试将扎染技艺融入到工艺品设计、家居装饰等领域,并探索出更多的应用可能。

2. 保护和传承:在推广应用白族扎染技艺的不可忽视对扎染工艺的保护和传承。

为了保护这一传统工艺,需要进行技艺传承、培训,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和产业链。

蓝色简约风非遗系列之白族扎染技艺

蓝色简约风非遗系列之白族扎染技艺

THE
BAI
NATIONALITYBANDHNU
白族扎染技艺工艺特征
浸染,即将扎好“疙瘩”的布料先用清水浸泡一下, 再放入染缸里,或浸泡冷染,或加温煮热染,经一 定时间后捞出晾干,然后再将布料放入染缸浸染。 如此反复浸染,每浸一次色深一层,即“青出于 蓝”。缝了线的部分,因染料浸染不到,自然成了 好看的花纹图案,又因为人们在缝扎时针脚不一、 染料浸染的程度不一,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染出的 成品很少一模一样,其艺术意味也就多了一些。
THE
BAI
NATIONALITYBANDHNU
白族扎染技艺工艺特征
扎染的制作方法别具一格,
”扎染的主要步骤有画
旧籍生动地描述了古人制
刷图案、绞扎、浸泡、
作扎染的工艺过程:
染布、蒸煮、晒干、拆
“‘撷’撮采线结之,而
线、漂洗、碾布等,
后染色。即染,则解其结,
凡结处皆原色,余则入染 矣,其色斑斓。
其中主要有扎花、浸染两道工序,技术关键是绞扎手法和 染色技艺。染缸、染棒、晒架、石碾等是扎染的主要工具。
03 非
白族扎染技艺 传承保护
遗 系 列
白族扎染技艺,云南省大理市
地方传统纺织品染色技艺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TIE-DYE TECHNIQUE OF BAI NATIONALITY
HISTORICAL ORIGIN
PART THREE
THE
BAI
NATIONALITYBANDHNU
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保护
THE
BAI
NATIONALITYBANDHNU
白族扎染技艺传承保护
2012年,国家级白族璞真扎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段银开多方筹集资金近400万元,修建白族民居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为基本建筑形式的扎染博物馆,收集、整理几经失传的扎染传统 图样1800多张、模板3600多块、传统扎染品700余件。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白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

白族的文化历史悠久,白族人民善于民间工艺,其特色之一就是扎染。

扎染是将纱、绸、棉布等不同材质的织品,按照设计图案的要求,用不同颜色的染料和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制成具有美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艺术品。

白族的扎染技艺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据白族的传说,扎染技艺起源于一个名叫阿瓦克的女子。

据说,阿瓦克在采摘野果的时候,不小心将采摘的果汁溅到了衣服上,形成了美丽的花纹。

于是,阿瓦克便琢磨着如何将这个绝妙的效果应用到织物上,于是就有了扎染。

白族的扎染以其繁复的工序和艺术价值著称,在染色、洗涤、绸缎和干染等不同工序中,为了保证图案线条的清晰度和颜色的稳定性,每一次的染色过程都需要经过仔细的计划和实验、细致的处理和防止染料渗透、浸染等多项措施。

随着时代的变迁,扎染技艺在细节和图案的设计等方面也不断创新和发展。

白族扎染的图案多为动物、植物和民族文化艺术图案。

其中,动物纹是白族扎染中的一大特色品种,如鲤鱼纹、鹦鹉纹、孔雀纹等,不仅形态优美、线条流畅,而且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民族特色。

植物图案也非常常见,如菊花、牡丹、竹子等等,自然、清新、雅致、淡雅,凝聚了自然与人文相融合的精神境界。

此外,白族扎染还有点、线、面等丰富的图形元素,从小的点线到大的图案完整,显示出白族人民对于美的追求和热爱。

白族的扎染不仅是民间工艺品,也是纺织工业的重要产品。

在现代化的工艺和技术的支持下,白族的扎染越来越多的展示在人们的生活中。

扎染成为了一种较有工业化的生产方式,白族人民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实际收入和经济独立性,使这种民间文化工艺更加丰富和活泼。

白族扎染是富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文化,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质量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同时,通过传承和创新,白族扎染也不断朝着更加完美的方向发展。

白族人民在文化传承和生产实践中,用双手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扎染艺术,为这个美好的世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色彩,传承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

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的传承意义及其价值

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的传承意义及其价值

2018-06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大理白族扎染工艺的传承意义及其价值张月姣(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工艺文化当中最重要组成部分的扎染工艺,其传承性研究有着重大的意义。

在秦汉时期,扎染工艺就已经产生,在之后慢慢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其独特的审美意味和特色,不可取代。

在当今,扎染不仅具有商品属性,还具备着文化属性、历史属性等等,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大理白族扎染工艺是最具代表性的,相比现在四川自贡、江苏南通,其还保留着相对比较传统的扎染做法,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比较少,是十分难得的。

大理也是个旅游业发达的城市,白族扎染工艺的相关特色产品不免也要注入新的血液,在保护为前提下进行产品开发。

笔者将白族扎染工艺的价值意义和产品开发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

关键词:白族扎染工艺;价值意义中图分类号:J5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7-0141-01一、白族扎染工艺介绍扎染,古代称之为"绞缬",是我国古老的纺织品染色技艺。

根据史书记录,在东汉的时候大理就已有了染织的方法。

到唐代,《南诏中兴国史画卷》中的人物穿着,就已经可见扎染的痕迹。

至宋,《大理国画卷》中也清晰可见两位武士的饰品有扎染的痕迹。

后又经过历史的推进,社会的发展,扎染成为了白族的特色工艺。

扎染工艺在大理又被叫做疙瘩花。

现在在大理的周城和巍山这两个县此技艺仍一直保留,并不断的发展完善,其中大理周城白族扎染最为著名,被称为“民族扎染之乡。

“扎染由手工针缝扎,并用纯天然的植物染料进行反复染制,不仅外观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而且还对皮肤有着消炎和保健的作用,对环保也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能让更多的人能更贴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馈赠。

在2006年5月,白族扎染技艺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扎染工艺的传承性(一)扎染的特点大理周城有3000多名妇女在各家各户从事手工扎花工序,这里生产的扎染布,以其典雅的色泽、丰富的图案、传统的工艺、柔软的质地与益体的性能深受海内外人士青睐。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白族扎染是中国白族人民世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白族扎染以其天然成趣、璞真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独具魅力的传统手工艺之一。

本文将从白族扎染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传承现状等方面进行介绍,带您一起领略这一千年传承的文化瑰宝。

白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扎染起源于唐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史料记载,唐朝时期,大理地区就有了用植物染料对布匹进行印花的技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扎染。

而扎染的技艺逐渐得到了改进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白族扎染工艺。

白族扎染具有鲜艳夺目、图案精美的特点。

白族扎染所使用的染料主要来自于天然植物,如桑叶、菖蒲、蓝莓等。

这些植物染料使得白族扎染作品颜色鲜艳柔和,并且具有一定的光泽。

而且白族扎染的图案多为几何图形和自然界的花鸟虫鱼等,图案线条流畅,构图独特,线条清晰,给人以宁静、和谐之美感。

制作扎染作品需要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首先是选布。

所用的布料应该是棉质的白绸布,质地细腻柔软。

接下来是设计图案。

白族扎染工艺的图案多为抽象的几何图形或是自然界的花鸟鱼虫等,设计师首先要根据需要,设计出具有白族特色的图案。

然后是浸染。

在浸染时,需要将布料浸泡在特制的染料溶液中,让布料充分吸收染料。

而后,用用特制的线索将图案部分进行绑扎。

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防止染料渗透。

而后是染色。

将绑扎好的布料进行染色,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因为需要不断地搅拌,以确保染料均匀。

最后是烘干。

将染好的布料放在通风处晾晒,晾干了以后,再进行一些后续工序,如脱胶、定型等,最后一件美丽的白族扎染作品就完成了。

白族扎染所制作的艺术品有着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价值。

白族的扎染技艺已经成为了中国独具代表性的手工艺品之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云南的白族扎染作品就已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白族扎染也成为了大理地区的重要特色产业之一,给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效益。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

白族扎染:天然成趣的璞真白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白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扎染就是白族传统手工艺中的一大特色。

扎染是一种在织物上进行手工艺品装饰的传统技艺,而白族的扎染则是以天然植物染料、一针一线的细致工艺而闻名。

白族扎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白族先民利用植物染料,在布料上织出不同的图案和纹理,形成了扎染工艺。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族扎染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手工艺传统,成为白族文化的一部分。

在白族扎染的图案中,最具特色的就是几何图案和几何纹理。

白族扎染工艺师善于利用线条和颜色的搭配,在布料上织出各种形式的图案和纹理,如鱼鳞纹、菱形格、流水线等。

这些图案和纹理既能展现出自然界的美丽景观,又能传达出白族人民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崇尚。

除了图案和纹理,白族扎染还体现了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

在白族扎染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象征着白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图案,如龙、凤、猫头、鸟羽等。

这些图案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还能通过寓意和象征的方式传递出白族人民对于宗教和信仰的热爱和崇尚。

在当今世界,白族扎染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时代和地域,而是逐渐成为了一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手工艺品。

随着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追求,白族扎染所蕴含的天然和原始成趣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时尚潮流。

许多设计师和品牌纷纷将白族扎染的图案和纹理融入到服装、家居用品等产品中,使之成为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时尚艺术品。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了热烈追捧,而且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尽管白族扎染在当代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认可,但这一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科技的进步,许多人们开始选择机械化生产和化学染料代替传统的手工艺品。

这些产品虽然制作工艺和成本较低,但却缺乏原始的质感和独特的文化内涵。

白族扎染的传承和培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

由于扎染技艺的传承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而年轻一代对于这一传统手工艺品的兴趣和认可度不高,导致了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一定的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开发措施
(二)大理周城扎染文化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染色工艺之一,始 之与秦,与蜡染和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 古代三大印花技术。大理白族扎染在古 代唐朝、元朝都得到发展,十一届三中 全会后周城采取个体经营与集体经营相 结合后使得其成为周城的龙头产业。因 此,周城扎染极具历史文化、审美、商 业价值。
三、大理周城扎染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其 存在的问题
(三)、关于大理白族扎染针对当地经销商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1、对经营商进行系统的知识培训, 增强文化保护传承意识 2、营销方式多样化,可加大对外批 发 3、扎染商品市场规范化,抵制假冒 伪劣产加工方式
(四)、调研结果综合分析
(二)、存在的问题
1、扎染工艺粗糙
2、扎染制品包装不够精致
3、扎染脱色严重 4、缺乏年轻人继承技术
四、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结果分析
(一)、关于大理白族扎染针对大理当地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
男性与女性对待扎染的态度存在很大的 偏差,年轻人与中年人在扎染商品的喜 爱上也存在很大偏差。但是无论是男女 、中青在保护扎染的问题上都是一致的 ,都认为扎染是中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 部分,弘扬与发展扎染都是必须的。扎 染图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生活 节奏快、变化大的今天,它以独特的纹 样、色彩缓解都市人们的情绪。在无数 艺术失去其本真的时候,扎染仍然保持 其独特的民族艺术风味实属难得。希望 在漫漫的发展道路上白族扎染仍然能屹 立于民族艺术之林
(三)、关于大理白族扎染针对当地经销商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 分析
1、大部分经营商都对扎染文化有一 定程度的认识,但全面了解并知道它 的具体制作工艺熟悉各个加工环节的 仅仅占到5% 2、营销的过程中有只进行零售的占 到56%,有74%的经销商同时进行零售 和批发 3、“山寨品”盛行 4、传统工艺从制作程序来说比较复 杂另外其成本相对较高,花色相对单 一。而非传统工艺制作则是节省了部 分制作程序
(一)、关于大理白族扎染针对大理当地游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1、相关的旅游部门应该在宣传时 强调扎染在大理在周城的地位 2、当下的重点是尽可能的保留扎 染传统技艺,同时结合时代发展的 潮流开发出更多独具特色的扎染图 案、花样,让扎染保持与时代同步 3、扎染制作要找准目标市场,进 行相应的产品开发设计,结合时尚 趋势才能使扎染商品为大众所喜爱 。进而促进其传承发展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角度下大理周 城扎染文化的研究
组员: 黄静 王美亚 叶珊珊 桂丽娇 指导教师:赵福祥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10月17日通 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对这 个概念的定义,该公约界定的非物质文 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 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 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 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五、扎染的发展前景和开发措施
(一)、发展前景
国家如今提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理 作为我国旅游市场中当仁不让的前线城 市,必定在国家号召下要更加重视旅游 业的发展,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类 似于扎染之类的具有白族特色能够宣传 大理当地文化的工艺品都会得到大力的 推崇 扎染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同时扎染工 艺也是相当具有发展前景的一项工艺, 它可以满足人们的对穿着的需求也可以 满足人们对保健养生的需求,同时也能 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而且还生态环保。
乌镇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经典景区
二、大理周城扎染文化发展现状
(一)大理周城的概况
周城被誉为“白族扎染之乡”,位于大 理古城北23公里,坐落在离下关38公里 处滇藏公路旁,是云南省最大的自然村 ,面积4.7平方公里,人口8868人,几 乎全是白族。全村居住1500余户白族居 民,是大理最大的白族村镇,为对外开 放的白族民俗旅游村。
(二)、关于大理白族扎染针对大理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
1、虽然扎染已大量存在大理当地居民的 生活中,但是人们对于大理白族扎染的发 展历史的了解还是很缺乏 2、现今市场上扎染制品质量参差不齐 ,差别大, 3、大部分的大理居民表示愿意支持白 族扎染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二)、关于大理白族扎染针对大理当地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分析
(一)、发展现状
1、生产模式以家庭范围内的单线生产和扎 染厂生产为主,较为单一 2、以扎染厂为核心形成网络发展,并购置 了脱水机、烘干机等现代装置提高了生产总 值 3、生产模式及经营模式使得当地居民就业 问题得到了解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4、伴随板蓝根价格的不断提高及种植量的 减少,致使制造商用化学染料替代,使成品 质量下降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1)、口头传说和表述 (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 (4)、传统手工艺技能 (5)、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
1.审美价值 2.历史价值 3.文化价值 4.科考价值 5.教育价值 6.经济价值
变脸 成都文化代表
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 1、政府及企业,加大对大理白族扎染文化的宣传力度 2、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扎染工艺品的制造商应注重顾客 需求的变化,让产品在传承中创新发展,保持扎染的吸引力和生 命力。 3、扎染手工制品与机器制品各有优缺点,企业应扬长避短,发 扬自身产品的优点,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不同的需求,扩大 扎染制品的受众,促进扎染文化的传播。 4、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督与管理,打击“山寨品” ,企业之间建立诚信经营,居民及游客自觉抵制“山寨品”。 5、政府及有关部门应鼓励大理白族扎染的传承,可以适当的给 予传承者或学习者资金上的奖励、生活上的支持,以激发他们的 积极性
共同问题: 宣传不到位,对扎染技术的重视程度不高,品种 单一,市场上以次充好的现象严重 措施: 1、大理政府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在 大理当地提倡新的生产模式,同时政府还应该帮 助扎染工厂打开销货市场,拓宽销售路径。 2、扎染生产企业应该改变自身的生产规模,不 能只单单生产单一的扎染工艺品,而要多方面多 形式地进行生产,全面满足市场的各类需求 3、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保证产品的精美度 4、不论政府还是民间组织都要大力提倡学习传 承扎染技术,使得这项精美工艺能够得到完整的 传承,增加更多人对扎染的认识并激起他们对这 项技艺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