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学——第六章(传播与符号)

合集下载

《传播学》第六章媒介分析

《传播学》第六章媒介分析

第一节 媒介及其比较研究
电视
报纸
广播

施拉姆:视听媒介在传播一定数量的有关某种主题的信息上, 要比单纯的听觉或视觉媒介更为优越。
第一节 媒介及其比较研究
第一项研究
戴维·塞纳和威廉·麦克尤恩研究
结论:视听媒介如电视在传播信息方面,并不比单纯的视
觉媒介如报纸和听觉媒介如广播更有效力、对受众的影响 更大。
“我们的身外世界越来越变得广阔和纷杂,如今人们已很难直接去感 知它、把握它、理解它,众多人们必须面对的问题,都远远超出人们 直接接触、亲身感受的范围,因此,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身外世界实 际上已是“够不到、看不见、想不起”。”
二、身外世界与脑海图景
涵义
构建一个可供感受、适合体验的间接环境,即脑海图景。 脑海图景是个经过简化的“拟态环境”,其作用在于把臆



正面功能:指媒介有益于社会的积极作用而言; 负面功能:指媒介有损于历史的消极意义而言。
媒介 系统
社会 系统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拉斯韦尔的正面论述:
1.监视环境 2.联系社会 3.传递遗产
第三节 媒介的社会功能
监视环境:准确地、客观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再现周 联系社会:把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环节、各类因素整合为一
结论:视听媒介始终使人的精神处于紧张而消极的状态中,
注意力总是被原作的内容所吸引,就不可能发挥更多的主 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相反,视觉媒介则能为感受信息 提供从容的机会、联想的空间与自由的向往。
研究各种媒介在具体传播活动中 “的不同效力,是当今媒介分析的一大 趋势。

第二节 斯蒂芬森的游戏论
传递遗产和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

大众传播学教案(必修)第一章:大众传播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大众传播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大众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性1.2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大众传播的定义和基本要素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如普遍性、单向性、非互动性等1.3 大众传播的类型和功能了解不同类型的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掌握大众传播的功能,包括信息传递、社会监督、文化传承等1.4 大众传播的过程和效果理解大众传播的过程,包括制作、传播和接收环节掌握大众传播的效果,如认知效果、态度效果和社会效果等第二章:大众传播媒介2.1 报纸媒介了解报纸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报纸媒介的历史和发展趋势2.2 电视媒介了解电视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电视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3 广播媒介了解广播媒介的定义、特点和传播方式掌握广播媒介的类型和节目制作流程2.4 新媒体与数字传播了解新媒体的定义和特点,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掌握数字传播的技术和影响,如网络传播、移动传播等第三章:大众传播的内容与形式3.1 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新闻报道的写作技巧和报道形式3.2 广告与公关了解广告和公关的定义、特点和目的掌握广告和公关的创意策略和传播方式3.3 娱乐与文艺了解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定义、特点和形式掌握娱乐和文艺节目的制作流程和传播效果3.4 舆论监督与社会责任了解舆论监督的定义、特点和意义掌握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第四章:大众传播的受众4.1 受众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受众的定义和基本特点,如多样性、选择性、互动性等4.2 受众的行为与心理了解受众的接收行为和信息处理过程掌握受众的心理需求和态度形成机制4.3 受众研究的方法与意义掌握受众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研究工具理解受众研究对媒体传播的重要性和指导作用4.4 受众定位与传播效果了解受众定位的定义和意义掌握传播效果的评估方法和提高传播效果的策略第五章:大众传播与社会5.1 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了解大众传播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掌握媒体与社会的关系,如舆论引导、社会监督等5.2 大众传播与culture了解大众传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掌握媒体文化的影响和塑造功能,如流行文化、传统文化等5.3 大众传播与公共事务了解大众传播在公共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掌握媒体公共事务报道的规范和责任5.4 大众传播与全球化了解大众传播与全球化的相互影响掌握全球化背景下的媒体传播趋势和挑战第六章:传播理论与模型6.1 传播学基本理论掌握传播学的四大基本理论:香农-韦弗模型、人际传播理论、编码-解码模型、社会构建主义。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课件

《传播的符号与意义》PPT课件

引申意义:暗示性意义,属于意义的外围部 分
2021/4/24
12
符号的基本特性
指代性(任意性)
符号与它所指代的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这种指代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联系。
社会共有性(约定性)
社会共有的一般是辞典意义和一部分引申意 义。很多引申意义是在小群体中形成的。
组合性(发展性)
人们不断赋予旧的符号以新的意义,并创造 出新的符号和符号体系。
受传者意义:受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感受去理解 和解释所接收的符号
场景意义:上下文意义
场景:符号系统自然的环境、传受双方的已 知信息背景、系统存在的社会环境
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而衍生出来 的意义
2021/4/24
17
符号与意义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符号是具体和有 形的。
意义是可以通过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 符号是意义的载体和表现形态。 符号是意义的携带者,任何符号都有其特定的
——日本 永井成男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的 ,但符号却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
2021/4/24
6
在传播学中,符号具有广泛的含义。 符号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 符号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 人类是通过符号或符号体系来传递信息。 自然界和社会的符号现象是普遍的。
系统性、传授性和跨越性等
2021/4/24
13
组合性事例说明
天很冷 天上下着小雪 天渐渐变得暗起来 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 天知道什么时候一切才会改变 天哪!
符号是表达信息的外在形式。
2021/4/24
14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
符号然的或意社会义事物的认识,

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17页word文档

传播学笔记《大众传播学》17页word文档

传播学笔记《⼤众传播学》17页word⽂档传播学笔记整理名词解释:1、传播的定义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

2、双重偶然性双重偶然性是德国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3、信息社会所谓的信息社会,指的是“信息成为与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化以信息为核⼼价值⽽得到发展的社会”4、⼈内传播⼈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我传播,指的是个⼈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体内部进⾏信息处理的活动。

5、⼈际传播⼈际传播是个⼈与个⼈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6、⼤众传播所谓⼤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段,以社会上⼀般⼤众为对象⽽进⾏的⼤规模的信息⽣产和传播活动。

填空题1、社会信息看做是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的统⼀,主体和客体的统⼀,符号和意义的统⼀。

2、传播是⼀种⾏为,是⼀种过程,也是⼀种系统。

3、传播的5种类型:⼈内传播、⼈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众传播。

4、语⾔的产⽣,是完成从动物传播到⼈类传播之巨⼤飞跃的根本标志。

5、语⾔产⽣的根本动⼒,来⾃于⼈类最基本的创造性活动----劳动6、能动性和创造性是⼈类语⾔区别于动物界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的特征。

7、我们可以把迄今为⽌的⼈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个发展阶段:⼝语传播时代、⽂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传播时代。

8、⽂字作为⼈类掌握的第⼀套题外化符号系统,它的产⽣也⼤⼤加速了⼈类利⽤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

9、古登堡的印刷术标志着印刷时代的新纪元。

10、哈特把有史以来的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机器媒介系统11、信息社会具有的⼏个特点:(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科技为核⼼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2)劳动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是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是主要依靠信⽤。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

大众传播学概论教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一、传播学的定义要点:传播学是一门探索和揭示人类传播本质与规律的科学。

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宗旨要点: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主要限定于人类传播活动但其它传播现象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作为研究对象。

其它传播现象:蝙蝠的超声波行为、向日葵向着太阳转动、月亮引起地球潮汐等等。

传播发展的规律、信息传播规律、信息接受规律二、传播的定义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1.传播是人类的活动。

人是传播的主体和轴心。

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既是行为的施控者,又是行为的受控者;既是产生传播的原因,又是导致传播的结果。

2.传播是信息的交流。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是简单地输出信息,还应含有复杂的双向交流;3.传播离不开符号和媒介。

媒介负载符号,符号负载信息。

4.传播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应的变化。

不论是传播信息还是接受信息,每一个参与活动的人,都是有意图、有目的和有自觉性的、有动机的。

三传播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

2、互动性。

3、开放性。

4、综合性。

5、发展性。

总之,传播学是一门位于诸多学科交叉、边缘地带的并具有一定应用性的新兴独立学科。

四传播学的研究体系一、传播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传播学与社会学2、传播学与心理学3、传播学与人类学4、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

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

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

5、传播学与历史学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

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绪论思考题]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传播学与新闻学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3、解释概念并分别说明其创建者的主要贡献: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本章补充资料]传播学的奠基人1、拉扎斯菲尔德1901年1月2日生于奥地利。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讲解]《传播学总论(第二版)》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传播学的兴起和发展第一节传播学的兴起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二、传播学兴起的背景传播学的诞生期: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传播学的诞生地:美国传播学诞生的背景:①(社会基础)工业化大生产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活动和范围走向国际市场,因而对信息的要求就更高。

②(社会需求)报业加上各种新兴媒介逐步形成了传播业,这给社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因此,社会急需要关注和思考传播带给人们的一切。

③(学科基础和需要)两次科技革命带来了两次思想革命,人们的认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广度和深度有了大幅度的拓展。

人们能够科学而全面地研究影响日益扩大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诞生于美国有政治、经济、社会、学科四方面的背景:1.政治:①政治家对传播媒介宣传重视和利用,进而重视对传播的研究,这推动了传播研究在美国的开展。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传起了重大作用,战后学者又进行了总结分析。

③二战中格外重视宣传工作,推动了传播研究的深入,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经济:①战后美国经济空前发展,自由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普遍关注营销环节中的各种传播问题。

②战后大众传播业逐渐形成,媒介竞争的日趋激烈推动大众传播业进一步研究传播规律,改进传播行为,扩大传播效果。

3.社会:科技革命中产生的新的传播技术推动了传播业的大发展。

新媒介在推动社会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暴力、色情、特别是对儿童的影响),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4.学科:①传播学具有学科交叉性,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研究传播学,从而使传播学的研究成果异彩纷呈。

②新闻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和前身。

随着新闻实践的逐步深化,“新闻”概念逐步让位于“大众传播”概念。

此时大众传播学出现,大众传播学进一步深化的结果就是传播学。

传播学的基本发展轨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传播学新闻学发展的四个趋势:①从定制分析到定量分析。

②从人文学方法到行为科学方法。

③从伟人研究到过程与结构。

④从区域性角度到国际性角度。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

大众传播学期末复习提纲大众传播学复习资料复习章节:1――12章主要题型:1、填空题4个共15分2、连线题5个共 10分3、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4、简答共2个共30分 5、论述题1个共25分第一章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传播:是信息的形式,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所处的群体、组织、社会,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反馈行为的总称。

即社会信息的传递和社会信息的运行。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传播)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①口语传播时代②文字传播时代③印刷传播时代④电子传播时代知道信息与讯息的区别讯息:有一组相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的信息。

信息:信息是对环境中不确定性或不确定性的亮度、无规则的测定。

比较:信息包括讯息在内,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完整的表达某种意义;讯息指向具体的事物,信息时讯息的本质,讯息是信息的表现形式。

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符号的定义:是意义与形式的统一体,是特定指示对象的代表物,是信息表达和传播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要素。

意义: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和系统结构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P501、传播过程的直线模式:美 H.拉斯韦尔①“5W”模式或者“拉斯韦尔程式”:②香农―韦弗模式2、传播过程的循环和互动模式①奥斯古德和施拉姆的循环模式②施拉姆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③德弗勒的互动过程模式传播过程的特点:(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性(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3、掌握系统模式P55①赖利夫妇的传播系统模式②马莱兹克的系统模式社会传播的总过程理论:第五章人内与人际传播主要的传播类型包括: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分清属于哪类传播)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指的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传播学(第二版)人类传播的符号和

传播学(第二版)人类传播的符号和

四、传播过程中的意义
传播者意义 受传者意义
情境意义
传播者的意义并不总是能够得到正确的传达, 作为符号化过程的结果而形成的符号系统(文 本)未必能完全代表传播者的本意。
符号本身的意义会随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变化; 每个受传者都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经历以及与 对象事物的利益关系等社会背景来理解和解释 符号的意义的。
传达
思考/引发思维活动
第二节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 一、什么是意义 所谓意义,就是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
是人为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 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 意义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传播,实质上也就是意义的交流。 ❖ 意义本身是抽象的和无形的,但可以通过语言以及 其他符号得到表达和传递。因此,符号是意义的载 体和表现形态。
❖ 其功能,便是携带和传达意义。
索绪尔
❖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瑞士语言学 家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者,也是结构主义的 开创者之一。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 主义的鼻祖。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 代表性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基本 语言学思想,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 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信号与象征符
信号
对象事物的代替物,物理性质


象征符 对象事物之表象的载体,人类语义性质
语言就是一种典型的象征符体系
象征符具有自由性和随意性,还在于一种对象 事物可以用多种象征符表示,而一种象征符也 可以表达多种事物。
象征符是人类特有的符号,唯有人类才能创 造和使用象征符。人类通过驾驭象征符体系 形成不同的社会文化。
追求新事物、新意义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 现代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为众多的人 参与象征符创造和传播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语言传播的共时性。用语言传播时,各方要处于同一时空,口耳相传。 文字传播的历时性。能过文字,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同任何人包括素昧平 生的人,建立传播关系,借助文字相隔千年万里的人也有可能沟通思想, 共享信息。 语言传播只发生在近处和现在,但通过文字一个人可以向他从来没有见过 的人甚至还没有出生的人说话;一个人的声音在他死后很长时间还可被别 人听到。
第六章 传播与符号

一、传播与符号
1、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意义的形式或代码,如图 形、动作、表情、声音(如上课铃声)等。(非严格的定义)任何一个符 号都包括两部分,即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而且这两方面没有必然的联系。 举例:
V字手势 这也早已成了世界语了,源自于英国,因为V字在英文中代表了胜利Victory,所以以V向人表 达了胜利之欢欣意义,用此手势时需以手指背向自己,但在希腊用此手势时则必须把手指背向 对方,否则就表示污辱,轻视对方之意。因为在希腊一般V字手势代表了视对方为恶魔.邪恶之 人. OK手势毫无疑的这也是世界语了,以英文字母O与K连结而成,表示没问题,准备妥当一切就绪, 也有我很好、没事、谢谢你的关心之意。 但是在法国南部地区OK手势则表示零之意,表示某件事情不值一提,表示自己的不赞成。 在中东以及北洲地区,如此手势则象征同性恋,如果在酒吧等公共场所,有人向你示此手势, 大概就是同志之间寻找伴侣的手势了,千万不要回以竖大姆指的手势,也不要以为他向你比OK, 你也礼貌性的回以OK。
(二)语言符号的特征 1、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见备注) 2、语言是有限的(而事物是无限的)(见备注) 3、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
(1)抽象性是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抽象即抓住本质,舍去具体特征。
如:汽车上坐着一个人,这里的“人”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这个概念概括了“人” 的共同特征(会说话、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级动物),但舍弃了身高、体重等 具体特征。
(2)抽象是有层次的,层次超高,同实际事物距离越远,反映概念越模糊不 清。
如:我的桑塔纳2000——大众轿车——轿车——汽车——交通工具 (抽象阶梯) 在这个抽象的阶梯上,爬得越高,我的桑塔纳2000的具体特征就舍弃得越多,它的 实际面貌也就变得越模糊不清,等爬到最高一级“交通工具”时,桑塔纳2000的身 影早已无影无踪了。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红十字、新月、五星、纳粹标志、烽火、路标等。 空间(美国与南美)。颜色(如红色在中国代表喜庆、热情、革命等,而 在古埃及、古印度都是不祥之兆,表示死亡、危险等。)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鼓声、口哨、汽笛、音乐等。如“四面楚歌”。
4、非语言符号的功能
(1)传播态度与情绪:语言可以掩饰一个人的态度和情绪,比如我们常说 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但非语言符号因为是潜意识的,所以往往会出卖一 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如一个很傲慢的人,口头上可能装得很谦逊,所以你 从他的口中听不出傲慢,但他这种傲慢的态度不要避免地通过他的表情、 动作等表现出来。 (2)辅助语言传播:如听录音机讲故事和听老师讲故事感受很不一样。 (3)代替语言传播:
有研究表明,语言符号传播的信息只占7%,93%的信息依靠非语言符号传播。
3、非语言符号的类型
(பைடு நூலகம்)体语。包括身体语言和行为语言,如表情、举止、装束。
A、动作。如点头、摇头、耸肩、眼神(道路以目)、鼓掌、握手、拥抱、亲吻等。 文化背景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如日本人用手势表示自己时,用手指着自己的鼻 子。 B、姿势。姿势是静态的,如呆若木鸡、垂头丧气。端端正正地坐着。 表情:250000种。“笑”在日本和欧洲的不同含义。 穿着打扮:浓妆艳抹、深度眼镜。 C、类语言。人发出的没有固定意义的声音。如哭、笑、呼唤、呻吟、“嗯”、 “啊”、“哎哟”等。

二、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包括语言和文字两种类型,即所谓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一)语言和文字 1、语言是最基本的、最主要的符号。其他符号都是以此为基础,因为其他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必须通过语言才能表达,没有语言其他符号所表达的意 义也就无从言说,也失去了意义。举例 语言产生于人们相互交流的动机,在原始人的交流过程中,人们逐渐把某 一声音和某一意义的关系固定下来,就产生了语言,如“火”。语言使人 最终脱离动物界而成为人。 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符号的符号”。其存在的唯一的理由就在 于表现前者。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开始。
(3)在抽象的顶端可以方便、快速地处理信息。
比如:我们说太阳系一词,显然就比逐一列举太阳及地球等九大行星,并描述其相互关 系要方便得多。

三、非语言符号
1、非语言符号是指除语言符号之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 号。
常见的有:击鼓、烽火、标志、图片、图像、手势、表情、姿态、声音、气味等。
2、非语言符号和重要性不在语言符号之下,非语言符号对应 人的潜意识,语言符号对应人的意识。
2、传播与符号的关系
传播离不开符号,符号是传播活动最基本的要素,信息凭借符号才能传播。 信息首先表现为符号,或者说一种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某种符号。信息与 符号不可分离,没有离开符号的信息,也没有不包含信息的符号。信息是 符号的内容,符号则是信息的物质外壳。 粗略地看,符号可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