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二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
第2课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赣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无比美妙的情感体验。
大自然赐予了我们生命和赖以生存的环境。
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不仅要学会用优美的图画去赞美、歌颂它,还应该树立保护大自然优美环境的意识。
《大自然之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下册第2课的内容,属于新课改方案所设计的“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同时也是学生认识、感受、理解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重要内容。
本课的知识点是掌握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初步了解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基础知识。
并通过对色彩的感悟和实践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由此进入本课的教学中心在教学中,我选用视频、摄影图片、名家作品等多种形式体现真实的造化之美与艺术的魅力,让学生感受真实与艺术的异同。
教学策略: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打破以往单纯的培养学生技能、技巧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美术兴趣的提高。
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师采用视频导入,在优美的画面和震撼的背景音乐中使学生清晰地感受森林、湖泊、高山的美妙和无穷的魅力,激发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欲望。
在展评作品环节,为了能够有效的利用课堂时间,并让学生清晰的欣赏作品,教师利用拍摄的方法记录学生的作品,再借助幻灯片呈现,并让作者本人讲解。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美术课的学习和积淀,已经掌握了绘画中一些基本的技能技巧,同时,教材增强了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为学生开创了一大块自由的空间,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色相环,掌握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初步了解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讲解、欣赏、评析、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应用色彩知识完成一幅习作。
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使他们意识到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美术的眼光发现和欣赏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懂得用美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美术下册《大自然之歌》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的色彩、形态、纹理等基本美术元素,并能运用这些元素创作出具有自然美的美术作品。
2.培养学生运用线条、色彩、构图等技巧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认知,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美术鉴赏能力。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勇于实践,不断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素养。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情感,使美术课堂成为他们展示自我、体验成长的舞台。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观察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大自然,发现自然之美,并将其融入美术创作中,是本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教学引导:
a.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体会,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b.教师点评本节课学生的优秀作品,分析其优点,推广成功经验。
3.教学拓展: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继续观察大自然,用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4.教学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2课 大自然之歌》教学设计1-七年级美术下册赣美版

微课展示邻近色的染色练习,深入掌握同类色与邻近色。
5.学生创作阶段:
根据教师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同类色、邻近色及其他颜色的课堂染色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做画,敢于下笔,小组合作,主动创造。
6、展示并评价阶段
7.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谈谈体会,讲教训、经验。最后教师小结、布置课外兴趣练习及下节课所需的学习工具、材料。
美术教案
教 材
江西美术出版社
年级
七年级下册
课题
大自然之歌(第一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纯度)、同类色,邻近色等基础知识,并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的服装搭配及家庭色彩搭配。
能力目标:尝试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练习。
德育目标:懂得欣赏表达自然美景的美术作品。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珍惜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后记
2.发展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总结归纳出
色相、明度、纯度
研究三原与三间色
3.探究阶段:
(1)微课展示,师生共同完成三原色与三间色调色练习,体验三原色与三间色。
(2)研究色相环,简单了解色彩的冷暖。
(3)根据色相环,研究同类色与邻近色并讨论他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小试身手,通过身边的图片及教师展示图片分析同类色与邻近色。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三要素、同类色,邻近色,并能尝试用同类色或邻近色完成一幅色彩练习。
主要学具
毛笔、水彩笔颜色、生宣纸或面巾纸、调色碟等
教学难点
同类色与邻近色的区分
教 学 程 序
1.导入阶段:
师生共同朗颂朱自清散文《春》,引入本课《大自然之歌》。
展示微课《四季》,学生讨论并回答四季的色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自然之歌》【初中 美术 教学PPT课件】

黄色相
蓝色相
(二)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明暗深浅程度。接近白的明度高, 接近源自的明度低。粉红大红
深红
(二)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也是色彩的饱 和度。
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 纯度低的色彩沉着灰暗。
(三)色彩对比
1 色相对比 2 明度对比 3 纯度对比 4 冷暖对比
15°
色相相同,色度有深浅之分。 如:大红——深红
这节课我们一起 学习了色彩的基 础知识,那我们 一起来描绘我们 的大自然吧!
作业:用自己 喜欢的方式完 成一件表现大 自然主题的色 彩作品。
注意事项: ①构思 ②构图 ③塑造 ④细节
谢谢!
• 课件标题:大自然之歌 • 课件使用范围:赣美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 • 作者:黄麟初中 姚焱斐 • 参考资料:江西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教
(四)色彩调和
1 类似调和 2 对比调和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 合理搭配,产生统一和谐的 美感,称为色彩调和。
(四)色彩调和
(四)色彩调和
我们一起去欣 赏大师们的作 品,看看它们 分别运用了哪 些色彩知识。
莫 奈 《 打 伞 的 女 人 》
凡高《麦田上的群鸦》
夏 加 尔 《 蓝 脸 》
希施金 《橡树林的雨天》
如:同样的景物早、中、 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 呈现不同的颜色
这节课, 我们一起来学 习关于色彩的 一些知识吧。
(一)认识色相环
绿
紫
橙
三原色:红黄蓝 三间色:橙绿紫
(一)认识色相环
(二)色彩三要素
1 色相 2 明度 3 纯度
(二)色彩三要素
色彩的相貌。每一种色彩相貌都有自己 的名称。如:
红色相
第2课 大自然之歌-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2课大自然之歌-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形态和特点;2.学会通过绘画表现大自然的美丽;3.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1. 大自然的形态和特点在本课中,我们将学习大自然的各种形态和特点,包括:•池塘和小河;•树木和草地;•山和云彩。
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学生将深入了解大自然的美丽。
2. 绘画表现大自然的美丽通过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学生将学会通过绘画表现大自然的美丽,包括:•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自然景象;•用手工制作物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意;•用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和表现能力本课程不仅着重于技能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现能力的提高。
通过观察自然界,思考大自然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情感,学生将在思维和艺术方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给学生播放一段关于自然景象的视频,并简单介绍大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
步骤二:学习大自然的形态和特点通过图片、视频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各种形态和特点,帮助他们深入认识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步骤三:学习绘画技巧和方法教师给学生讲解绘画技巧和方法,包括线条、色彩和形状等方面的表现方法,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
步骤四:绘画表现大自然的美丽让学生自由绘画自己心目中的自然景象,鼓励他们多样化地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意,同时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所学技术和方法。
步骤五:展示和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分享彼此的感受和思考,同时教师也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课后作业1.总结今天所学技巧和方法,并画一幅画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2.通过观察自然景象,收集一些素材,准备下一节课的内容。
总结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绘画技巧和方法,更深入了解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绘画,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提高了自己的艺术水平和思维能力。
江西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2课 大自然之歌(区一等奖)

第二课大自然之歌一、目标:1、了解色彩的三原色、补色、三要素、色彩对比及色彩调和的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欣赏评价美术作品,完成一件表现大自然主题的色彩作品。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与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重点: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三、难点: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创作中四、教材分析:教材通过摄影作品和绘画作品,展示出大自然丰富的生命色彩。
同时,着意引起学生对色彩的关注,继而呈现本来的知识点:色彩基础知识。
让学生面对大自然和生活中的色彩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五、学情分析:初一年纪学生年龄小,对世界还充满着好奇,对色彩天生的喜爱。
通过色彩游戏,实验等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色彩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六、课型:造型·表现七、课时:二课时(本课第一课时)八、准备:1、课本、课件2、颜料、笔、水杯等九、过程:(一)导入课题师:同学们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开学已经1个多月了,前不久还风和日丽,现在就烈日当空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意味着春天即将结束,夏天要来了。
师:如果同学们注意观察,会发现开满各色花朵的果树不见了,到处是一片绿色。
说明夏天的脚步进了,只有十多天就是立夏了,夏天过云,秋天又来,秋天一走,冬天就到...如此往复更替,永不停息,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那么在四季的不断变换中,是什么使我们感受到四季在不断的变换着学生回答:色彩,温度......春夏秋冬的色彩给你什么感觉(播放幻灯片图片)学生:春天柠檬黄色温暖,夏天葱绿活力,秋天枯黄凄凉,冬天白色寒冷。
教师小结:大自然真是神奇,她如一首交响乐一般,随着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更替,牵动着我们的喜怒哀乐,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大自然神奇的色彩,欣赏这首神奇的《大自然之歌》(课件出示课题)(二)新课内容假如我们生活的世界没有了丰富的颜色那会是怎么样呢让我们来想想…….1.四季外貌特征将不分明!2.画家的优秀色彩作品将失去魅力!3.原来我们可口的美食,也让我们失去了食欲!4.我们的服装将单调,不能秀出我们的酷、帅、我们的青春个性!5.我们的出行将更容易迷路。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大自然之歌教案

《大自然之歌》教案教学目标:了解人与大自然的表现,懂得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色彩三原色和彩色融合。
教学难点:色彩的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的掌握和使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法。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播放大自然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在上课之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播放)图片中的大自然美不美啊!美!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色彩感受,小小的鱼虫都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色彩,在你身边还有哪些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色彩感受,请列举出来?生:日出、晚霞。
2、色彩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世界,假如有一天世界上没有色彩,同学们想象一下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生:(学生:暗淡无光、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等等),那色彩是怎么来的呢,出示课件有光才有色,不同的光线下,同一事物呈现不同颜色,如:同样的景物早、中、晚的不同光线照射下会呈现不同的颜色。
原来生活中看到的这些美丽的色彩是由光而产生的,没有光就没有色彩,非常庆幸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丰富灿烂的一个色彩世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大自然,感受色彩的魅力出示课题《大自然之歌》。
讲授新课:一、认识色相环1、师: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演绎了色彩的丰富变化,那么,组成色彩的三原色是什么呢?生:红、黄、蓝。
小结:红黄蓝是三原色,这三色是其他任何颜色都无法调配出来的,而三原色却可以调配出各种各样的颜色。
2、认识三间色师:由三原色调配出来的颜色。
如: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
橙、绿、紫三种颜色又叫“三间色”。
3、认识复色。
师:一种间色与一种原色或另一种间色相混合产生的颜色。
小结:间色、原色、复色按不同纯度的红、橙、黄、绿、蓝、紫等秩序,将其等差环列起来组成了十二色相环,色相环是研究色彩的重要手段和重要方式之一。
二、色彩对比那色彩里边还隐藏了哪些秘密呢,现在老师考考你们的眼力。
师:这有两张图片,我只让同学们看2秒钟。
看看谁能看出图片中是什么?(放图片两张:一张是红色的荷花周围是绿色的荷叶,一张是绿色的蚂蚱和周围环境很类似)学生第一张比第二张容易识别。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大自然之歌》说课稿

第3课《大自然之歌》说课稿【说教材】本课是江西美术出版社七年级美术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环境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美妙的情感体验,随着春夏秋冬四级的更替,大自然展现出色彩变化的韵味和神奇的魅力。
许多优秀的画家常用画笔表现大自然神奇的美景,以传达鲜明的色彩和心中独特的感受。
这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充满青春与活力,美术学习的兴趣浓厚,对世界充满着好奇。
对于色彩知识在小学阶段虽然有初步的了解,但还不够透彻,在教学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与深入。
通过色彩的游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将色彩知识潜移默化地传授给学生。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色彩对比(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调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理解,并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并学会初步的应用和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色彩,体会大自然和生活中色彩的美,陪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说教学重点】色彩基础知识【说教学难点】学生对色彩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说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直观教学法【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西方的传统绘画——油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
二、导入新课:1、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吃、穿、住、行)2、色彩形成的基本原理:色彩是由光而形成的,每一种物体对光都会有反射和吸收的功能,哪一种物体对某一种光反射得多,它就会呈现那种光的颜色,其他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三、课堂内容:色彩的基础知识1、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而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三间色: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即橙、绿、紫。
如:红+黄=橙橙中红多为橙红,黄多为橙黄红+蓝=紫紫中红多为紫红,蓝多为蓝紫黄+蓝=绿绿中黄多为黄绿,蓝多为蓝绿3、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自然之歌》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第3周授课班级:七年级一班【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环、色彩三要素(即色相、明度、纯度),色彩对比(即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和色调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理解,并让学生通过图片了解色彩的基础知识。
并学会初步的应用和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色彩,体会大自然和生活中色彩的美,陪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操。
【教学重点】色彩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学生对色彩的直观认识和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直观教学法【法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
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复习:
西方的传统绘画——油画的基本材料和表现。
二、导入新课:
1、色彩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吃、穿、住、行)
2、色彩形成的基本原理:色彩是由光而形成的,每一种物体对光都会有反射和吸收的功能,哪一种物体对某一种光反射得多,它就会呈现那种光的颜色,其他的光都被它吸收了。
三、课堂内容:色彩的基础知
识 1、三原色:就是指这三种色中的任意一色都不能由另外两种原色混合产生,而其他色可
由这三色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出来,色彩学上将这三个独立的色称为三原色。
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而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2、三间色: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即橙、绿、紫。
如:红+黄=橙橙中红多为橙红,黄多为橙黄红+蓝=紫紫中红多为紫红,蓝多为蓝紫黄+蓝=
绿绿中黄多为黄绿,蓝多为蓝绿 3、色彩的三要素
色相:指色彩的相貌。
每一种色彩相貌都有自己的名称,如红、黄、蓝、紫等。
明度: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
接近白色的明度高,接近黑色的明度低。
纯度:指色彩的鲜艳和纯净程度,也是色彩的饱和度。
纯度高的色彩,鲜艳夺目,纯度低的色彩,沉着灰暗。
4、色彩对比:在两种色彩比较效果能清楚看出差别时,称
为对比。
色相对比:色相环上任何两种颜色或多种颜色并置在一起时,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从而形成的对比现象,称之
为色相对比。
明度对比: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也称色彩的黑白度对比。
纯度对比:色彩中的纯度对比,纯度弱对比的画面视觉效果比较弱,形象的清晰度较低,适合长时间及近距离观看。
5、十二色相环色彩的变化和对比。
6、作品赏析:四、课堂练习:
利用你学过的色彩基础知识,用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春、夏、秋、冬中某一季节的色彩感觉,可以利用绘画或粘贴等表现手法来完成。
五、课堂小结:
1、如何保护我们的大自然?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
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
外。
2、学习本课的意义以及交代学生下堂课应该准备的绘画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