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常见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

合集下载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识别和处理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医院王仁友随着心脏电生理检测技术的发展,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

临床医生在接诊心律失常病人时,通常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1)是否存在心律失常?(2)是哪一种心律失常?(3)是否属于需要治疗的心律失常?(4)是否属于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险性心律失常?(5)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应选择哪一种?本文根据急诊实践中的需要,概略介绍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类型、识别要点及治疗选择,以供临床急诊处理时参考。

1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意义危险性心律失常又称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它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

这些心律失常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为危险性心律失常,危险性心律失常包括下列几种类型。

(1)危险性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危险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常可诱致心室颤动。

(2)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可能出现双束支阻滞或三束支阻滞。

急性心肌梗死或弥漫性心肌炎可发生急性室性传导阻滞,心率极慢。

QRS波群进行性增宽,可能诱发心室颤动。

希氏束分叉以下的Ⅲ、AVB常发作阿斯综合征。

(3)Q-T间期延长综合征:Q-T间期显著延长,表示心室复极迟与复极不一致从而延长易损期,容易引起折返而诱致危险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速、扭转型室速和室颤。

(4)病窦综合征:由于窦房结功能障碍,可出现窦性停搏,窦房阻滞和慢快综合征(BTS)等,病人可有头晕,严重时可发生一过性意识丧失(称为窦房结晕厥),甚至猝死。

2 危险性心律失常的特点和识别2.1 危险性早搏对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一般按Lown等提出的分级法,将室早分为五级:0级:无室性早搏;1级:偶有单发室性早搏(1次/min或<30次/h);2级:频发室性早搏(>1次/min或>30次/min);3级:多源性室性早搏;4级A:2个连发(成对)室性早搏,4级B:3个或3个以上连发室性早搏;5级:有伴Ront的室性早搏。

急诊科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

急诊科的急性心律失常处理
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预防电解质紊乱
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平,及 时纠正电解质紊乱,以避免心律
失常的加重。
心理干预
对于伴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 的患者,应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 ,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
质量。
07
总结与展望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急性心律失常的识别与分类
课程中详细讲解了急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类型、临床表现及心电图 特点,强调了准确识别与分类的重要性。
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
抗凝治疗
对于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抗凝治 疗,如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等,以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 。
预防措施
鼓励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等,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
其他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预防感染
加强患者的免疫力,保持室内空 气流通,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
评估内容
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心 脏节律和心率等。特别关注是否存在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肌缺血、心力 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紧急治疗措施
心电监护
对所有疑似急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持续心疗
根据心律失常类型及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严重心动过缓或传导阻 滞患者,可给予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可选用胺 碘酮、普罗帕酮等药物。
适应症
心室颤动、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 以及难治性多形性室速、难治性 室颤等。
射频消融术在急诊环境中的应用
射频消融术原理
通过导管头端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后,使 特定的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专家讲座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专家讲座

22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
第22页
第二步:QRS 波起始r 波或q 波时限 >40ms
23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
第23页
• 第二步:QRS 波起始r 波或q 波时限>40ms
–机制与意义
• aVR 导联QRS 波起始除极向量多数背向探查电极,仅在 少数正常变异或伴下壁心肌梗死时才有起始r 波而形成 rS 型QRS波。
• 关键步骤——一切依据血流动力学状态行事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
第5页
急诊处理心律失常一个主要标准
有没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
——判断时间短,在一些情况下不需过分苛求完美诊疗流程 ——治疗办法要快,对快速心律失常多采取电复律 ——办法上多考虑效果
• 无或轻度血流动力学障碍
——有充分时间进行较为详细诊疗,可采取各种方法 ——处理余地较大,可选办法较多 ——办法上多考虑安全性
35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
第35页
aVR 单导联诊疗新流程尚存问题
• Vi/Vt 值不足
–①前间隔心肌梗死合并室上速时,可使起始r 波 消失,形成QS 波起始也能有迟缓传导而轻易误诊 为室速
–②心室激动较早部位存在心肌瘢痕和迟缓除极时 ,当患者发生室上速时其Vi 值可能减小
–③束支和分支折返性室速,或室速折返出口靠近 希浦系统时,其心室起始除极位于希浦系统邻近部 位,可使这些室速Vi 值较大,而易误诊为室上速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判定和救治
第34页
aVR 单导联诊疗新流程尚存问题
• 流程盲区
–宽QRS波心动过速时,aVR 导联QRS 波振幅很低而 近似等电位,使其不能应用本流程判别

急性严重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急性严重心律失常急诊处理

急性严重心律失常急诊处理1 快速心律失常1.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室率突然增快,一般在150—220次/分,包括房性和房室结性。

临床常见类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 VNRT)和房室返性心动过速(A V—RT)。

1.1.1 临床表现多见于中青年,多数查不出器质性心脏病。

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呈突发突止,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发作时可有心悸、焦虑不安、眩晕、多尿、心绞痛、低血压;偶有发生晕厥、心力衰竭与休克,症状轻重与发作时心室率的快慢、持续时间的长短和有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1.1.2 ECG 特征心室率一般在150—220次/分,节律规则;QRS波群形态正常、时限≤0.12秒;当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或原来存在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时,QRS波群可异常、时限>0.12秒。

房室结折返(A VNRT)时,P波为逆行型,常埋藏于QRS波群内或位于其终末部分,R-P<80毫秒。

而在房室折返(A VRT)时,R-P>80毫秒。

1.1.3 治疗1.1.3.1药物治疗心脏正常,血流动力学稳定者。

可选用:(1)维拉帕米5~10mg+5% GS10~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2)地尔硫卓10mg+5% GS 10~20ml, 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分钟后可再注射一次。

(3)腺苷6~12mg+5% GS 2~5ml快速静注或三磷酸腺苷(ATP)10~20mg+5% GS 2~5mg快速静注。

注意:腺苷(或ATP)对窦房结和房室结传导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ECG出现窦性停搏,用阿托品0.5~1mg静注。

(4)普罗帕酮70mg+5% GS 20ml,10分钟内缓慢静注,无效者10~15分钟后可重复一次,总量不宜超过210mg。

伴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者原则上应首选直流电复律或食管心房调搏;药物可选用西地兰、腺苷(或ATP),前者与利尿剂合用可改善心功能,减慢室率或转为窦律,后者无负性肌力作用,使用比较安全。

危重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鉴别与处理PPT课件

危重患者快速心律失常的鉴别与处理PPT课件

血流动力学潜在不稳定
潜在不稳定的证据:心室率>150bpm
伴有: —— 头晕、眼花、眩晕、黑朦、一过性意识障碍 、近似晕厥 —— 心慌、胸痛 —— 全身极度乏力或沉重感、肢冷、面色苍白、 尿少
意义:积极电转复!!
7、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1)
病因治疗 :
查找并解除诱因 缺血,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常见于
➢ 心胸外科手术 ➢ 肺部疾患 ➢ 脓毒症 ➢ 创伤
➢ 颅内出血 ➢ 低钾、低镁、低钙 ➢ 酸中毒
危重后果病人的房颤
➢ 低血压 ➢ 心肌缺血 ➢ 组织灌注减少 ➢ 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 血栓栓塞性事件
3、评估侧重点
病人的临床状况是否稳定? 心功能是否受损? 是否存在WPW? 持续时间小于48h或大于48h?
终止发作:
血流动力学障碍者立即电复律 静脉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利多卡因、普罗帕酮
预防复发:
ICD 无条件ICD者可给予胺碘酮 单用胺碘酮无效或疗效不满意者:胺碘酮+β阻滞剂 心功能正常者可选用索他洛尔或普罗帕酮
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2)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 应用的药物为静脉普鲁卡因胺、索他洛尔、
——心功能受损(LVEF<40%)时可考虑地高辛(Ⅱb) 、胺碘酮(Ⅱb)、地尔硫卓(Ⅱb)、
2006 ACC/AHA/ESC AF Guidelines
转复窦律
转复窦律:新近发生的房颤(24~48h内)有自行转复 可能,超过7天很少自行转复
电复律: 效果最确实,成功率高,副作用小。 有血流动力学障碍者可紧急电复律。 反复发作的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较少在急诊或ICU进行
• 常见的有AVNRT、AVRT、AT。

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

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
心率、抑制传导 用于:心衰、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纤、房扑
用法
药动:静推时5-15min起效, 1-2h达最大效应
用法:0.9%NS 20ml 西地兰 0.2-0.4mg iv 极量<1.2mg/d
相对安全
43
地戈辛
中效强心苷; 机理: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
心率、抑制传导
机理
药动:口服1-2h起效, 有效浓度:0.8-2.0ng/ml
用法:多口服,0.125-0.25mg/d
注意事项
用法
定期监测血药 浓度,防止洋地
黄中毒!!
44
ICU系列小课(3)
洋地黄中毒:
临床表现: 心外:1.胃肠道反应 2.神经系统 3.其它 心内:1.突发心衰加重 2.心律失常 3.其它
处理: 1. 即刻停用药物 2.停用利尿及排钾药物 3. 营养心肌 4.抗心律失常等对症处理
8
二、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 要点——生命“八征”
(T、P、R、BP,C、A、U、S)
9
通过对生命“八征”的重点体格 检查,来快速识别病人是否属于急危 重症——T、P、R、BP,
C、A、U、S。 1、体温(T):
正常值为 36 ~ 37℃; 体温超过 37℃称为发热, 低于 35℃称为低体温。
10
2、脉搏(P): 正常 60~100次/分、有力; 同时听诊心音,心律整齐、
4、狭义的ABCD急救流程: 仅适用于心肺复苏——
A 判断+气道:徒手开放气道 B 呼吸:口对口人工呼吸 C 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D 电击除颤+复苏药物(高级)
32
5、现场急救“七大”基本技术: 要求医护人员必须人人掌握
的基本功,通过长期的模拟训练 提高动手能力。具体包括两大类 基本操作技能,涉及到心肺复苏 有3项,涉及到创伤急救有4项, 它们分别是:

2018华医网继续教育项目学习《急诊常见影像学的判读和诊断(放射诊断学)》答案

2018华医网继续教育项目学习《急诊常见影像学的判读和诊断(放射诊断学)》答案

一、急诊CT的影像学诊断
CT成像的特点是 D
Hounsfield于哪一年被授予诺贝尔医学奖 C
某患者突发头疼1天,CT平扫示鞍上池、环者很有可能 C 某患者发现左侧肢体活动障碍5小时,CT平扫示右 D
某患者CT平扫示左额、颞部颅骨内板下有新月形 A
二、急诊X线的影像学判读
胸部X线,正常情况下哪种组织不可见 C
下列关于透视检查,说法不正确的是 B
气管的起始部位于 C
某患者间歇性咯血4-5年,X线示右肺 B
某患者咳喘30年气急2年余,体检两肺呼吸 A
三、心电图的判读步骤
心电图之父是以下哪一位 B
正常QRS 波群的时间不超过 D
心电图的先驱是谁 A
窦房结是心脏里自律细胞频率最高的 C
心律失常临床上可出现脑供血不足的表现 B
四、急诊常见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
下列不属于房颤心电图特征的是 A
宽QRS心动过速指的是QRS波群时间 B
下列关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说法错误 C
下列哪种疾病与心脏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有 A
关于室速心电图特征说法错误的是 C。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5级
心律失常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和对心脏功
能的影响来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可以分为五级,具体如下:
1. 一级,无症状的心律失常,例如早搏、期前收缩等,不会对
心脏功能产生明显影响,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

2. 二级,轻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悸、胸闷等不适感,但不会对心脏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其他非侵入
性治疗。

3. 三级,中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绞痛、晕厥等症状,对心脏功能有一定影响,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侵入性治疗。

4. 四级,重度症状的心律失常,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心绞痛加
重等严重症状,对心脏功能有明显影响,通常需要积极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

5. 五级,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例如室颤等,可能导致猝死,
需要紧急处理,包括心肺复苏、电复律等急救措施。

这些分级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对心律失常进行评估和治疗,以便采取合适的措施来保护患者的心脏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心电图结果和心脏功能情况来确定心律失常的分级,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心律失常的分级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常见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作者: ————————————————————————————————日期:1、对于永久性房颤的处理,主要是()A、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适当的抗凝剂B、药物预防C、抗凝治疗D、控制心室率和抗血栓栓塞治疗2、下列哪种疾病与心脏离子通道功能障碍有关()A、长QT间期综合征B、危险性室性早搏C、宽QRS波的心动过速D、房室传导阻滞3、下列不属于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是()A、宽QRS波的心动过缓B、窦性阻滞C、Ⅲ度房室传导阻滞D、窦性静止4、关于室速心电图特征说法错误的是()A、连续3个以上的室早B、窦性P波与QRS波无关C、QRS波宽大畸形,时间>0.16秒,T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D、心室率140-180次/秒5、阵发性房颤指的是()A、房颤发作>7天,可自动终止B、经复律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房颤,或者病人和医生已经决定任房颤继续存在,且不做一步努力来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C、房颤发作≤7天,多数在24h内,常自动终止D、以上都不是6、下列不属于房颤心电图特征的是()A、电轴左偏,-90~+180度B、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在下壁导联和v1导联f波比较楚C、f波频率为350-600bpmD、R-R间期极不规则7、下列哪种心电图可表现为“逆向兔耳征”()A、LQTSB、室速C、尖端扭转性室速D、室颤8、下列关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该术语源于1967年由Lown提出B、临床表现严重的不正常的心动过缓,导致心输出量下降和组织器官低灌注C、内源性首选地高辛治疗D、病因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9、宽QRS心动过速指的是QRS波群时间≥()s,频率>()次/min,节律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动过速A、0.16,100B、0.12,100C、0.16,120D、0.12,12010、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比例一般超过()以上A、2︰1B、3︰1C、4︰3D、5︰1交 卷急诊常见危险心律失常的识别北京积水潭医院急诊科赵斌一、危险心律失常的含义动态心电图监测表明,发生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之前常出现心脏自律性或传导性异常,由这些改变而致的心律失常, 影响到病人血液动力学导致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往往是心脏猝死的先兆,故称之为危险性心律失常。

又称为致命性心律失常或恶性心律失常。

危险心律失常是引发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为晕厥前兆(头昏、头晕、乏力或虚脱、黑蒙)甚至晕厥 , 急性心肌缺血(心绞痛)或心肌梗塞,急性心力衰竭,低血压或休克等。

二、危险心律失常的常见临床类型临床上最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一类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窄QRS波和宽QRS波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一类是缓慢性的心律失常,包括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窦性静止/窦性阻滞和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在临床上常见的危险性心律失常还有危险性室性早搏、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严重室内传导阻滞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Q-T间期延长综合征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三、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要点(一)心房波:有窦性 P 波、房性 P 波、交界性P波、 F 波和 f 波;(二)心室波:有窄的QRS 波及宽的QRS波两种,其中宽的 QRS 波可分为束支型及非束支型,注意有无各种形态,其出现是提早的还是延迟的;(三)心房波与心室波出现的节律:观察两者出现的频率及变化规律,注意是正常的还是过缓的或过速的心率,注意有无各种节律,哪一种占主导地位;(四)查明心房波与心室波之间的关系:如两者关系固定,观察 P-R 间期的值。

如两者关系不固定则需分析两者间有无下传的比例,两者脱节的原因。

相关的心房波出现在心室波之前还是之后,波形形态等。

如两者完全无关,则应注意各波的数量多少。

四、快速性心律失常(一)房颤的类型及处理策略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是一种非良性病变。

可以引起患者的胸闷、心悸,血栓栓塞并发症,可以导致心功能降低、心力衰竭,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是死亡。

对房颤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阵发性房颤。

房颤发作≤7天,多数在24h内,常自动终止。

新发现或首次发作的房颤,应用药物预防常无必要,除非房颤发作与低血压、心肌缺血、或心力衰竭等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状态相关,抗凝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视其血栓栓塞的固有危险而定;反复发作的房颤,可行心率控制与抗血栓栓塞的治疗。

2.持续性房颤。

房颤发作>7天,不论药物治疗或电转复使其终止与否, 都称持续性房颤。

对于持续性房颤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求恢复窦性心律,并按发生血栓栓塞危险程度选用适当的抗凝剂;二是应当接受易于进展为永久性房颤的事实,其治疗重点转为控制心室率与抗血栓形成方面。

3.永久性房颤。

经复律后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的房颤,或者病人和医生已经决定任房颤继续存在,且不做进一步努力来恢复窦性心律的房颤。

对于永久性房颤的处理,主要是控制心室率和抗血栓栓塞治疗。

房颤的心电图特征如( ppt11 )图片所示:窦性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态、间距不同的f波,在下壁导联和 v1导联 f 波比较清楚; f 波的房室传导: f 波频率为 350-600bpm 。

R-R 间期极不规则(由于房室结内隐匿传导所致)(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及处理策略1.心脏正常,血液动力学稳定。

可以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它恢复正常窦律。

也可以通过一些药物,包括维拉帕米、地尔硫卓、腺苷、普罗帕酮,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2.伴明显低血压和严重心功能不全。

原则上首先直流电复律或食管心房调拨。

有时可以给用药物,如西地兰,纠正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但预激合并房颤者禁用西地兰。

3. 伴高血压、心绞痛、交感神经张力亢进。

首选β- 受体阻滞剂,包括美托洛尔、艾司洛尔等。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通常只包括心房和房室结的冲动形成和传导的异常,其心电图特征如(ppt16)图片所示:表现为心室率规则,约100-250bpm ;为窄 QRS 波心动过速,除非伴有差传和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率很快时,在标准 12 导心电图上自身的P波由于被QRS 波群、 ST段、 T 波所掩盖而很难识别;阵发性室上速呈突发突止的短阵发作。

(三)危险性室性早搏病理性室性早搏,临床一般按LOWN 等提出的分级法,分为五级,如(ppt17 )图表所示, 早搏的级数越高,引发室颤的可能性越大。

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发作时、急性心肌炎时或心功能处于急剧恶化时出现的室早,已处于持续性或多形性室速反复发作期的室早 , 心脏暂停后又被抢救复苏后出现的室早,心电图证明有 QT 间期延长病人出现的室早及一些特殊病症如Brugada 综合征发生的室早,特别是室早出现的过早、过频,成对成串发生,可能导致危害生命的室速或室颤,都属于危险性室性早搏。

(ppt19)图片显示的是两张危险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上边这一张是多元性室性早搏的心电图,在同一导联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室早。

下面图是R-on-T的心电图,室早的R波落在前一个T波之上,进而引发了这种室颤。

(四)宽QRS波的心动过速指QRS波群时间≥0.12s、频率>100次/min、节律规则或不规则的心动过速。

在临床上有室速和室上速两种类型,其中室速占90-95%。

临床上区分宽QRS波的心动过速,是由室速引起还是由室上速引起,对于临床的处理决断是非常关键的。

临床上可以通过既往病史、既往心电图结合临床表现对两种类型的心动过速予以鉴别。

室速的心电图的特征,首先表现出一个宽大畸形的QRS波,与同一患者在窦性心律时的这种QRS波完全不一样。

QRS波与P波没有固定关系,房室分离。

可以在心电图发现心室夺获或者室性融合波。

胸前导联上QRS波群的方向相同。

电轴一般是左偏的。

QRS波群的形态来看,在任何胸前导联上均不呈RS型。

V1导联 QRS 波群呈正向(右束枝传导阻滞型)时,V1 单相 R 波或双相 qR 或 Rs型,或呈逆向三相波 RSr ′ , 即所谓的“逆向兔耳征”; V6 R:S < 1 ; V1导联 QRS 波群呈负向(左束枝传导阻滞型)时, V1r 波>0.03s ,从r 波起点至 S 波最低点>0.06s , S 波降支有顿挫;V6 呈 QR 或 QS 型, QS 波的深度振幅>15mm 。

如果明确诊断为室速,可静脉给予病人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使用普鲁卡因胺、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无效可以给病人进行电复律,如果情况允许,可采用导管射频消融,甚至植入ICD。

对于明确的室速,我们除了要控制它室速本身以外,同时还要控制它相应的基础病,如纠正改善心衰,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的缺血,纠正电解质紊乱,纠正酸碱平衡等都有利于室速的控制。

若一时难于准确诊断室速,应该以预后严重程度优先的原则,或者按构成比例占大多数优先的原则来处理,或者给予病人利多卡因试验性治疗。

(ppt28-30)图片显示的是三种不同类型的宽QRS波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五)长QT间期综合征和尖端扭转性室速长QT间期综合征( LQTS)是一组以心脏离子通道功能障碍的有关疾病。

心脏复极时间的延长使心室易产生早后除极,从而促发各种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就是尖端扭转型室速(Tdp )。

LQTS 一般分为先天和获得性两类。

引发QT间期延长的药物有胺碘酮、奎尼丁、索他洛尔、氨力农等。

LQTS 常和 Tdp 在一起。

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多形性的室性心动过速。

在心电图上会表现出QT间期延长。

这类病人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血液动力学异常,出现晕厥和猝死。

病人表现的 Tdp 常呈阵发性,可以自行终止或蜕化为室颤。

LQTS 和Tdp 的心电图特征如(ppt33)图片所示:Q RS波极性每搏都变化(尖端扭转); Tdp 前常有QT 间期延长;心动过缓常诱发 Tdp。

对于 LQTS 和Tdp 的治疗首先要停用所有诱发该心律失常的药物,并纠正电解质紊乱。

Tdp 发作时可以静脉给予硫酸镁。

如果 Tdp与心脏传导阻滞及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有关,可临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或可紧急和长期的起搏治疗。

先天性 LQTS 及Tdp 可用 b - 阻滞剂治疗,心率缓慢者与起搏治疗相配合。

(六)室速室速的心电图特征如(ppt35)图片所示, 连续 3 个以上的室早; QRS 波宽大畸形,时间>0.12 秒, T 波与QRS主波方向相反;窦性P波与QRS 波无关(房室分离);心室率140-180 次 / 秒。

(七)室扑室扑的心电图特征(ppt36)所示:QRS-ST-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波幅较大均齐的连续波动似正弦波(扑动波);扑动波较规则,频率为180-250次/分。

(八)室颤室扑的心电图特征(ppt37)所示:QRS-ST-T波群完全消失,代之以基线的不规则波动(颤动波);室颤波的快慢不规则,频率为250-500次/分,振幅大小不一,振幅≥0.5mV为粗颤,振幅<0.5mV为细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