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查与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摘要】本研究以学风建设视角为出发点,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首先介绍了学风建设的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调查方法和结果分析。
对学生思想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论部分总结了对学风建设的启示和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影响,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特点和问题,为提升学风建设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学风建设、独立学院、学生思想、调查分析、问题、建议、改进措施、启示、影响、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
独立学院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一种新型机构,其学风建设更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
研究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特点,还可以为学风建设提供更多的参考和指导,促进学院教育的发展。
1.2 研究意义: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对于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学生思想状况的深入调查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从而为学校及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可以为推动学校学风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学校教育的整体质量,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朝着更加科学、规范、有效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深入了解当前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态度和价值取向,探讨学风建设在塑造学生思想品质方面的作用和意义。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调查与分析[摘要]独立学院具有与公办学校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生的身心发展等特点也呈现差异,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自身的独特性。
此次调查我们发现,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心理呈如下特点: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信心不足;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部分同学学习压力较大,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情绪影响;大多数学生考试前都有一定的紧张焦虑。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习心理特点一、问题的提出大学生学习心理主要是指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等。
在大学阶段,学习仍是大学生生活的主要任务。
对大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主要是从学习目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等来研究。
心理学家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的研究结果认为,与中学阶段不同,大学学习有着很强的目的性、自主性与选择性。
然而,我院作为独立学院,具有与公办学校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学习环境、学习任务、学生的身心发展等特点也呈现差异,因此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心理有自身的独特性。
二、调查概况我们于2008年2月底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进行了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271份,回收率为97.8%。
其中,男569名,女702名;财经系169人,金贸系229人,管理系182人,机电系151人,计信系141人,社科系186人,文艺系142人,高职部72人;东莞本地学生940人,广东省内非东莞本地的为287人,非广东省内的42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本次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如下:1.缺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不够浓厚调查显示:只有14%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学习兴趣浓厚;72%的同学表示学习兴趣一般,甚至14%认为“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只是迫于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等其他外界原因”;也正是由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12%的学生会利用业余时间(即除了上课,以及必需的吃饭、睡觉时间外)的进行学习;有24%的学生几乎不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任何与学习有关的事情。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学风建设是大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乎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中的一种新型机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
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从学风建设的视角出发,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
一、学风建设的理念与目标学风建设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引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风品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独立学院一般具有较为自主的办学理念,其学风建设的目标常常包括:1. 倡导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与探索精神。
2. 培养批判精神: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性思考,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习兴趣: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丰富多彩的课程设置,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4. 塑造品行端正:要求学生遵守校纪校规,培养学生的自律和责任心。
5. 提升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1. 学生学习态度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具有一定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他们更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际运用。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较为满意,认为自己在校学习中投入较多,积极性较高。
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表现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或者在学习时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无法集中注意力。
2. 学生思维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普遍有较好的表现,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较为灵活。
独立学院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思维僵化、缺乏创新意识的情况,需要引导和帮助。
3. 学生学习能力独立学院的学生对综合素质的培养比较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能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机构的一种特殊形态,其学风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学风建设是指学校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手段,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风建设中,学生的思想状况是一个重要的观察指标。
本文将以学风建设的视角出发,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方式、学术诚信等方面。
在设计问卷时,充分考虑了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和学风建设的需求,确保问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然后,选取了若干所独立学院作为调查对象,随机选择了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了5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学习态度在学习态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对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
他们愿意主动探求知识,注重实际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或者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2. 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整体上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独立制定学习计划,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主学习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有必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指导。
3. 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方面,调查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整体上思维活跃,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他们乐于钻研问题,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思维比较僵化,缺乏创新意识,需要引导和培养。
4. 学术诚信在学术诚信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诚信意识,尊重知识产权,不抄袭、不剽窃。
也有一部分学生对学术诚信缺乏足够的认识,存在抄袭等违规行为。
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学术诚信的宣传和教育。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良好的学风不仅是学校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状况。
而对于独立学院这类相对独立的学校来说,学风建设更是关乎其自身发展的根本。
本文将从学风建设的角度出发,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学风建设与学生思想状况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方法为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问卷中包括了学生基本信息、学习态度、道德观念、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问题。
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某独立学院的全体学生,共计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65份,回收率达93%。
在数据收集完成后,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进一步探讨学生思想状况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学生学习态度问卷中针对学生学习态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积极态度,认为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愿意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缺乏学习动力,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这表明学生中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的情况,需要学校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2. 道德观念在道德观念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道德行为持积极态度,能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热心助人,乐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存在道德意识淡薄、行为不端等问题,需要学校加强道德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情操。
三、思考与建议通过以上对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端正、道德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不强等问题,这与学风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风建设是独立学院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着深远的影响。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学风建设是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关乎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学术水平提升。
而独立学院因其独立于传统高校体系,有其独特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对学风建设在思想状况调查和分析方面,需要更加重视。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中,可以发现独立学院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这可能与独立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模式有关。
独立学院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独立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和民主,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和决策中。
这种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思想状况的质量。
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注重开展良好的学风教育和实践活动。
学风教育是提高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包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引导学生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实践活动则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中,需要注重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能够站在社会的角度思考问题,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在学风建设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和分析需要从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包括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学生主体地位的保障、学风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的培养等。
只有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才能更好地进行学风建设,促进学生思想状况的提升。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学风建设视角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独立学院是指不隶属于任何正规教育机构的学院,它们通常是由个人或团体私人创办并且独立运营的。
独立学院的学风建设是关系到学院办学质量和学生品德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本文将以学风建设的视角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思想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对学风建设比较重视。
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学生认为学风建设对于个人发展和学习成绩有重要影响,他们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和培训,提高自身学习技能和综合素质。
他们也重视对学业的严格要求,并自觉遵守学院的规章制度。
这些调查结果说明了独立学院学生在思想上比较成熟,有较强的自觉性。
虽然大部分学生对学风建设持有积极态度,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存在一些不良思想倾向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约10%的学生承认在学习中存在拖延和懒散的现象,他们缺乏学习动力和自律性。
少数学生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过于追求个人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学风建设。
这些现象反映了一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独立学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学风建设。
学院可以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学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增加学风建设的课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律性。
学院还可以建立学风建设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激励,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
学院可以完善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的权责和行为规范。
通过规定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考核制度,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律性。
加强学风建设的组织管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学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加强学风建设的宣传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形成良好的学术风尚和道德风貌。
独立学院学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独立学院学风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学风建设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大学传统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良好的学风能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积极环境因素。
如何形成良好的学风氛围是目前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其紧迫的问题。
那么,当前高校的学风氛围如何?我们如何了解目前的学风建设情况、了解同学们在学习中的困惑和期待,提高同学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高校学风建设制度,提炼体现专业特色的学风建设主题,塑造出体现高校学风建设品牌活动,为形成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标签:独立学院学风调查对策1 大学学风现状调查1.1 研究对象本次调研对象为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师生。
调研的学生主要是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大四学生由于外出实习,因此没有列入本次调研的范围。
教师方面,邀请了专业课教师和公共课教师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
本次调研涉及研究对象506名师生,其中156名师生参与学风建设座谈会,350名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回收的有效问卷为326份。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1.2.1 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研的问卷以封闭式问题为主,内容主要围绕学风建设,针对我校学风现状、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学习氛围、课余时间自主学习、辅导员、任课老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等方面的情况。
本次调查依抽样的性别、年级、班级、学生干部等几个变数进行分层比例抽样,分配各组样本数。
数据全面、详实、可信度较高。
1.2.2 座谈会法。
本次调研还采取分层次开展座谈会的方式进行,主要分为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教师代表座谈会。
座谈内容主要是针对目前的学风情况,学生学习态度,班级课堂考勤制度、学生违规违纪以及处分规定等问题,分别从学生立场和教师立场了解他们的看法及建议;然后针对问题讨论提出解决办法,以便更进一步完善本校学风建设制度,提升本校的学习氛围。
1.3 调研结果与分析1.3.1 大学阶段学习目标情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调研Em pi r i c al R es e ar ch 爝藏迪壁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查与分析詹慧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广西北海536000)摘要在回顾西方关于学习风格理论的基础上,以R ei d对认知风格的感知分类方式,对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独立学院学生触觉型和动觉型倾向明显,视觉型次之,最不善于听觉型;小组型学习倾向明显高于个体型。
此外,分级教学中的快班、慢班、普班学生的学习风格也有差异。
关键词学习风格外语学习独立学院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O n L e ar ni ng St yl es of U nder gr a duat e s i n I ndependent C ol l egesZ H A N H ui f a ng(For ei gn L anguag es School of B e i hai C ol l ege of B ei ha ng U ni ver s i t y,B ei hai,G ua ngxi536000)A bs t r act T he st at i st i cs s how n i n t he r e sul t s of t he que st i onnai re on t he l earni ng st y l es s uggest t h at m o r e s t udent s i n t he i n dependent c ol l eges ado pt t ac t i l e,ki nes t het i c,vi su al and gr oup t yp e of l earni ng.Th ey ar e not a udi t ory t ype.O nl y t he adva nced st ude nt s showt he t endency t ow ar ds t he i ndi vi dual t ype.K e y w or ds l ea r ni ng st yl e;for ei gn l anguage l ea r ni ng;i ndepe nde nt c ol l e ge0引言对学习风格的研究源于威特金(H e r m an W i t l【i n)20世纪40年代对认知风格的研究,而“学习风格”这一提法最早是由美国学者塞伦(H e r ber t T hel e n)于1954年提出来的,最初的目的是要研究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凯夫(K ee f e)在1979年从信息加工角度把学习风格定义为:学习者特有的认知、情感和生理行为,是反映学习者如何感知信息、如何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并对之做出反应的相对稳定的学习方式。
可见,不同的学习者可能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相对稳定,且有一定的持久性。
对学习风格的研究能帮助了解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能为个性化学习和因材施教提供现实参考。
1学习风格类型对学习风格的分类由于研究角度不同而不同。
威特金的研究集中在认知方面;梅尔斯和布里格斯(M ye r s&B r i ggs,1962)把研究转向了个性类型,七、八十年代柯伯(K ol b,1976,1985)在经验理论基础上进行研究,杜恩(D um a,1984)做了学习感知模式方面的研究,里德(R e i d,1984)在D unn的基础上增加了个体型和小组型,O xf or d(1991)更倾向综合分类。
W i t ki n提出两种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f i el d—de—pendent&f i el d.i ndependent),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密切相关。
场依存型学习者受环境影响较大,倾向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在自然环境中学习更具优势;场独立型学习者独立性较强,善于分析和推理,在常规的课堂中学习更具优势。
M ye r s和B r i ggs在荣格(C a r l Jung)的基础上从人们如何感知世界和如何作出判断方面研究个性类型,最初目的是帮助首次进入职场的女性了解适合自己的职场。
她们把个性类型分为四大类,这四类个性类型与学习也有密切关系:(1)在态度上,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喜欢先行动,再思考,再行动;喜欢与他人频繁交往,注重知识的广度;内向型喜欢先思考,再行动,再思考,喜欢实质性的交往,注重知识的深度。
(2)在信息感知方式上,分为感官感知型和直觉感知型,感官感知型在学习时具有实践性特点,关注事实和事情发展的程序;直觉感知型则注重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可能性或经验。
(3)在判断方式上,分为思维判断型和情感判断型,思维判断型在解决问题时以理性、逻辑和规则作为依据;而情感判断型则更倾向于凭个人经验和当时的情境来做决定。
(4)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方式上,分为判断型和感知型,判断型严格按照事物的秩序或计划来活动;而感知型则更善于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旨在理解并适应外在事物。
她们指出,外向态度和内向态度的人又会分别具有后3组中的感知、判断和对待外部世界的某一种偏好方式,由此,她们提出了复杂的16种个性类型。
K ol b对学习风格的分类是从经验学习理论来划分的。
经验学习理论认为人有两种模式接受信息:实际体验和抽象思考。
K ol b认为学习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主动实验、沉思观察、抽象概括和具体体验。
他提出四种主导的学习风格类型:(1)聚合型(c onver ged以主动实验和抽象概括为主,善于归纳,通过不断探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2)发散型(di ve唱er)以沉思观察和具体体验为主,有想像力,对信息作出具体的、反思性的加工,善于从各种不同角度观察具体情境和看待事物;(3)同化型(ass i m i l at or s)以沉思观察与抽象概括为主,对信息作出抽象的、主动的加工,善于以精细的、逻辑的形式理解各种不同的信息,并且用推导后的结果来解决问题,即擅长将理论做实际的应用;(4)适应型(acc om m odat or s)以主动实验和具体体验为主,具有依靠直接经验而学习的能力,其长处在于能主动与外界产生关系,而非只是单纯从书本和课堂中学习。
D unn夫妇将学习风格定义为一组受生物和发展影响的特质,认为学生的学习风格是由他们对有关刺激的反应所决实证调研Em pi r i c al R es ea r ch定的。
他们提出学习风格的5个要素:(1)环境:光线、声音、温度、布置;(2)情感:动机、持久性和性格;(3)社会:集体、独处、小组、变换的伙伴;(4)身体:感知、时间、活动性、姿势;(5)心理:分析与综合(analyt i c&gl obal)、左脑型和右脑型(1cf f-bra.i n&f i ght-br ai n)、思考型与冲动型(r ef l ect i ve&i m pul si ve)。
身体要素对学习风格的影响是指学习者在对外部刺激会采用不同的感知方式,导致对不同感官的偏爱,包括对听觉、视觉、触觉以及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对学习时间的偏好程度以及学习时是否喜欢活动等。
R e i d认为人人都有自己偏爱的学习感官和学习方式。
在D a nn的基础上,R ei d按学习者对外部信息的感知方式把学习风格划分为6种:视觉型(vi sual)、听觉型(audi t or y)、触觉型(t act i l e)、动觉型(kines theti c)、小组型(group)和个体型(indi vi dual)。
O xf or d将学习风格分为5大类:(1)与感官偏爱有关的:听觉型、视觉型、触觉型和操作型;(2)与人格特质有关的:外向型和内向型;(3)与信息加工方式有关的:直觉型和序列型(i nt ui t i ve&seque nt i al);(4)与信息接受方式有关的:封闭型和开放型(cl osur e.or i ent ed&O pen-or i ent ed);(5)与思维方式有关的:分析型和整体型。
从上述学者的研究可知,学习风格大致从感知方式、认知方式和个性特点三方面进行分类。
K i nsel l a评价说,按身体和感官因素的学习风格分类更为全面地代表了影响学生下意识的学习风格的各种因素,因此对研究者来说,更为适用。
由此,论文采用Rei d对学习风格的感知分类方式进行问卷研究。
2独立学院学生的学习风格调查2.1研究方法根据R ei d对学习风格的分类,采用R e i d(1987)知觉学习风格倾向调查表(Pe r ce pt ua l L ear ni ng S t yl e Pref er ence Q ues—t i onnai r e,PL SPQ)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1162份,有效问卷842份。
用S SP S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独立学院学生学习风格的总体特点和快、慢、普班学生(分别为128份、174份、540份问卷)的学习风格差异。
2.2调查结果调查显示,学生触觉型和动觉型倾向明显,小组型次之,再次是视觉型,不善于个体型和听觉型学习(6类学习风格类型均值依次为:3.597、3.586、3.517、3.376、3.327、3.323)。
小组型学习倾向高于个体型倾向。
在快慢普班学习风格差异比较上,学习风格倾向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如下(括号内附均值):快班:触觉、动觉、个体、小组、视觉、听觉(3.619、3.605、3.516、3.459、3.403、3.286)慢班:触觉、动觉、小组、视觉、听觉、个体(3.561、3.523、3.456、3.333、3.305、3.195)普班:触觉、动觉、小组、视觉、听觉、个体(3.603、3.602、3.550、3.383、3.338、3.324)可见,快班的个体型学习倾向比普慢班明显,快班最不擅长听觉型,普慢班最不擅长个体型学习。
在触觉、动觉、个体、视觉型风格上,快班学生的倾向都高于普慢班,而在小组型和听觉型风格上,普班比慢班高,甚至比快班还高。
在小组型学习风格上,慢班和普班差异较大。
普班学生在各类学习风格倾向上,都分别高于慢班。
慢班学生除了在听觉风格类型上略高于快班,其余都处于3类班的最低水平。
在进行快、普、慢班学生的学习风格差异比较时,在第4、6、7、11一14、18、22、27—30题项上,三类班的学生也有较大差异。
普班学生“和一组同学一起学习时,学得更多”(第4题),“当为课堂活动做些什么时,学得更多”(第14题)。
在6、7、27—30题项上,快班与普慢班差异较大。
普、慢班学生“只有读到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东西,才能学得更好”(第6题),快班学生对视觉的依赖最小(该题均值为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