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诫子书-推荐下载
《诫子书》课件pptx

积累名言
放声朗读,找出文中你最 喜欢文章的警句。
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一起分享吧!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 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 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 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 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 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 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背景简介
诸葛亮在政治、军事上计谋超群, 对后代的教育问题也十分重视。诸葛 亮54岁病逝五丈原军中的前夕,还写 信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留下了流传 百世的《诫子书》。
《诫子书》中关于道德、修养、教 育方法的至理名言,影响着近二千年 来诸葛家后裔的持续发展和我国有志 青年积极进取。
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
C、惜时: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 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 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1)解释词语: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
)
②非志无以成学 (
)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
)
④年与时驰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 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 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 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呢?(穷庐,亦可解 为空虚的心灵。)
快速默读,整体感知(学生自由发言,分数计入小组)
1、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 以此培养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 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诫子书》PPT课件

54岁,临终之时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
下。
拓读,启迪“子”心
六年冬,魏国征西将军邓艾 伐蜀...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赐 琅琊王。”瞻怒,斩艾使。遂战, 大败,阵前死。时年三十七岁。瞻 长子尚幼,与瞻俱没。
从诸葛瞻的身上,你看到了什么?
读出“君”意
(原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改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学以广才、志以成学
双重否定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 诲与无限的期望: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不宁静就不能高瞻远瞩。不学习就无从增长才识,不立志就不 能成就学问。而肯定句就削弱了语气。
请在《诫子书》中选择一 个字,为诸葛亮补写“一字箴 言”寄给诸葛瞻。你会选择哪 一个?
说说你的理由。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静,审也。从青, 争声。”自审、内省,以求内心的安静
《说文解字》中解释俭为:“俭,约也。”段玉裁在注 释“约”字时说:“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 意”。俭字本义就是对自己加以约束
◆词类活用
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非志无以成学 (名词用作动词,立志)
1.作者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 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前提
内心宁静专一
立志 成才
外在节制欲望
静俭
保障 惜时
学习 基础
读出“君”意
诸葛亮的这封家书虽仅有86字,却充满了智慧 之语,这些智慧之语寄托了自己对儿子的无限期望:希 望能儿子勤学励志,能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不要淫 慢险躁,从而修身养德,治学做人,同时还希望能珍 惜时光,最终成为一名胸怀大志的君子。
第16课《诫子书》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身心宁静就不能达 到远大的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 , 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没有志向(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 成就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放纵懈怠
轻薄浮躁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振奋精神
修养性情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志
于是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凋零,衰残。比喻 人年老志衰,没有
丧失、消失
淫慢:yín 险躁:zào 遂(suì) 穷庐: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 /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自己思考,小组交流,个人回答)
警句推荐
A、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 于诸侯(《出师表》);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 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
B、立志: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 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 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1. 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 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 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诫子书》优秀PPT课件

《诫子书》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对文学创 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 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诫子书》的传播与接受情况对文化交流和 传播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出师表》、《前出师表》、《草庐 对》等。
生平经历
早年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刘表,后 投靠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作为丞相 ,他辅佐刘备、刘禅两代君主,致力 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
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
三国鼎立,蜀汉偏居西南,面对内忧外患的 局面。诸葛亮为了教பைடு நூலகம்儿子,写下这封家书 。
家庭背景
诸葛亮46岁才得后诸葛瞻,对这唯一之子寄 予厚望,希望他能够成为品德与才华兼备的 人才。
,促进家校合作。
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
社区教育
将《诫子书》引入社区教育中,通过讲座、宣传等形式,提高居 民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企业培训
在企业员工培训中,引入《诫子书》的道理,培养员工良好的职 业素养和道德品质。
社会公益活动
在公益活动中,组织以《诫子书》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弘扬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
06
时代背景
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诸葛亮希望通过 家书教育儿子保持高尚品德,不为私欲所动 摇。
作品影响
文学价值
《诫子书》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是中国古代家书的代表作品,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教育意义
文章强调了修身养德、淡泊名利的 重要性,对后世家庭教育产生了深 远影响。
思想意义
文章体现了诸葛亮的人生哲学和道 德准则,对于培养人们的高尚情操 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
才须学也
04 才能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
课件诸葛亮《诫子书》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诫子书》原文呈现
原文内容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原文出处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02
节俭
倡导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培养环保意识。
03
谦虚
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避免骄傲自满。
现代家庭教育启示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应该 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
倡导和谐家庭
家庭和谐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应该努 力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
注重品德培养
品德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应该注重培养 孩子的道德素质。
尊重孩子个性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兴趣,应该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发展方向。
04
人生智慧与处世哲学
立志、学习、实践相结合
03
立志
明确人生目标和方向,坚定信念,勇往直 前。
学习
不断汲取知识,丰富内心世界,提升自我 修养。
实践
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提 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审时度势,明辨是非
逐句解读与翻译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 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 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 学习。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 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
第16课《诫子书》课件

2.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本文是修身立志的名篇。主要通过对儿子勤学立志的 劝勉,告诫儿子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和“宁静”中下功 夫,最忌放纵懈怠,轻薄浮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 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课堂小结
主旨归纳
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饱含着对儿 子的殷切期望,希望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 珍惜时间、坚定意志。
课堂练习
根据你的理解填空。 1.《诫子书》中开篇提出的中心论点是:
诸葛亮是从学习(治学)和做人(修身)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的。先从正面进行阐述,他认为:无论做人还是学习,要注 重的都是一个“静”字,修身需要静,学习需要静,获得成 就也取决于静;接着又从反面进行论证,把失败归结为一个 “躁”字,进而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 果,达到了论证的目的。
探究文章的结构
何及!
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迅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丧失,最终人年老志衰,没有 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全文翻译
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 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屏 除杂念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要静心专一,而 才干来自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 法学有所成。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 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 年老志衰,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 陋室,此时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诫子书》优质课件

《诫子书》优质课件汇报人:2023-12-24•《诫子书》的作者与背景•《诫子书》的内容与主题•《诫子书》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目录•《诫子书》的实践意义与启示•《诫子书》的传承与影响•《诫子书》优质课件制作心得与建议01《诫子书》的作者与背景0102作者介绍诸葛亮创作《诫子书》时已为晚年,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斗争,对人生和处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
创作背景诸葛亮在晚年时,为了教育自己的儿子,创作了《诫子书》,希望儿子能够成为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人才。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和思考,也是对儿子的殷切期望和教诲。
《诫子书》强调了品德修养、志向坚定、节俭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成为后世家庭教育、个人修身的指导思想。
《诫子书》中的名言警句,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被广泛引用和传颂,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家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品影响02《诫子书》的内容与主题总结词:深入浅详细描述:对《诫子书》的原文进行逐句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含义。
原文解读主题思想总结词:提炼升华详细描述:概括《诫子书》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观点和价值取向。
重点词句解析总结词:细致入微详细描述:对《诫子书》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03《诫子书》的文学价值与艺术特色文章强调修身养性、治学做人,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思想内容语言特点历史地位文章语言简洁明了,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作为古代家训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030201文学价值文章结构紧凑,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结构安排采用书信体,亲切自然,易于表达情感。
表达方式运用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修辞手法艺术特色文章中多次运用排比手法,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等,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
《诫子书》PPT优秀课件

艺术成就
思想深度
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深刻,主题鲜明,反映了作者对人生 、社会和家庭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文学价值
作为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诫子书》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表达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深度等方面都值得深入研究 和探讨。
04
《诫子书》的现实意义
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01
02
03
培养品德
强调品德修养在家庭教育 中的重要性,引导孩子树 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念。
详细描述:阐述《诫子书》的主题思想,包括如何修身养性、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并对主题思想进 行深入剖析。
重点词句解析
总结词
关键词句详解
详细描述
对《诫子书》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解析,包括关键词的含义、用法和表达效果等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03
《诫子书》的文学价值
表达手法
直抒胸臆
作者通过直白的语言,将自己的 内心感受和情感直接表达出来, 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 表人物。
写作背景
01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8 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主要 围绕如何做人与处世展开论述。
02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了修 身养性、节俭寡欲的重要性,告 诫儿子要注重德行,不要被物欲 所迷惑。
作品影响
《诫子书》是中国古代家训的 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树立榜样
父母要以身作则,成为孩 子学习的榜样,通过自己 的行为影响孩子的成长。
关注内心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帮助 孩子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困 惑和问题。
对个人成长的指导
立志高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儒家的学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的第一步,就是教子弟后辈,先学止静的功夫。
所以我几十年提倡诸葛亮的《诫子书》,诸葛亮不是道家,完全是儒家。
他一生的学问精神,就是他那一封给儿子的信。
他自己在前方,做宰相带兵,对儿子的教育是一封信。
我几十年来讲了多少次!你们有谁完全可以背得出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求静是修身心,现在打坐就
是练习学静。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就包括儒家、
道家、佛家的学问。
“夫学须静也”求学问必须要练习静定,学静的
功夫。
诸葛亮教诫儿子,“才须学也”,人生做人的本事,做生意也好,做官也好,必须要求学问才有才能。
他的信、文章都很简单,诸葛亮一辈子那么大的学问,流传千古的只有两篇前后《出师表》。
但是大家忘记了,他的信最重要,他这一辈子学问好,事情忙,写信都只有简单明了几句话,其中则有很大的学问。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才能靠知识学习来的。
“非学无以广才”,各种知识,宗教、哲学、科学、商业、经济、金融、社会教育样样学问要懂,否则你的才能广大不了。
“非志无以成学”,求学问先要学静定,你们也读
到了博士,外国留学回来,心境一点都不静,所以学问不大。
我讲你们年轻人,其实已经是是年以上,你们这些大教授、大博士,都
是我的老学生,我就骂你们了。
对外面人我很客气。
现在骂你们这几位老学生“慆慢则不能研精”,注意这一句话,你们几十年懒惰不用功,空话谈得太多,应酬太多,吹牛太大了,懒惰轻慢、我慢,自己认为了不起。
“慆慢则不能研精”,注意这个“慆”字、“慢”字,自满了,得少为足,“则不能研精”,没有进步了。
这是我一二十岁背来的,用了一辈子了,我在军校、陆军大学教这些将领时,要他们严格背这一篇才可以带兵。
你看一字千金,力量非常大。
“险躁则不能理性”,怎么叫险呢?偷巧,听一点认为都懂了,都是冒险、偷巧来的,心浮气躁,不宁静,修养不够。
诸葛亮教儿子,不可犯这个“险”字。
躁也是不能理性,明心见性的学问你做不到,心性修养也做不好,不能靠冒险偷巧的,要做大事必须照规矩来,不能蹦蹦跳跳地玩聪明,以为学问多了,这都不对。
这个“躁”是足字旁,跳起来、虚浮。
他对儿子说的都是严重的教育问题、修养问题。
“年与时驰,”他说年龄跟着时间一下就跑掉了,人就老化了;时间像马一样跑过去,光阴把握不住的。
“意与日去”,我们人生的意气、志气,跟着年龄而老化,年纪大了,勇气没有了。
“遂成枯落”,吩咐儿子好好读书,“遂”就是现在白话“就”,你马上就要老了,像枯叶一样落下去了。
“悲叹穷庐”,老了自己再后悔,“将复何及也”,到那
个时候,走投无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