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寄生虫标本的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16:人体寄生虫标本的观察

【目的要求】

1、识别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

2、学会常用的人体寄生虫检查方法

【实验内容】

一、原虫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结肠内阿米巴原虫

【目的和要求】

1.掌握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及包囊的形态特征。

2.了解结肠内阿米巴包囊的形态特征及其与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的鉴别要点。

3.了解肠道内原虫包囊的常用检查法----碘液涂膜法。

4.通过观察结肠、肝脏阿米巴病变标本,加深理解本虫的致病作用。

【内容与观察方法】

(一)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肠组织切片----H.E染色玻片标本)

先于低倍镜下找到肠黏膜一缺损处,再换高倍镜于黏膜下层或溃疡之边缘寻找滋养体,若观察核之结构,可换用油浸镜。但因此标本是切片标本,所以有的标本观察不到核。

观察要点

1.虫体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以15~30m为常见,胞质染成淡兰色,内外质界限不清。

2.在胞质内可见一着色较胞质为深的圆形的核(与红细胞大小相似),油浸镜下可见核之中心处有一细小核仁。

3.于胞质内有时还可见到1~2个或更多个染成粉红色(或黄红色)的红细胞。

4.溃疡灶之边缘处可见单核细胞或多形核白细胞的炎性浸润。

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脂肪滴外形类圆类圆正圆

大小(直径)较小、5~20m 较大、10~30m 大小不等

颜色浅黄色棕黄色无

核数1~4个,不易看清1~8个,多5个以上、易看清无

内容物在未成熟包囊中常见有

两端钝圆呈棒状的拟染

色体及棕色的糖原泡拟染色体不易看到,未成

熟包囊可见较大棕色的

糖原泡

(二)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滋养体(粪便材料,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在油浸镜下观察

观察要点

1.经苏木素染色后,胞质染成兰色,外形不定,但多为椭圆形,大小约15~30m。 2.原虫外周一圈较透明、缺少颗粒的部分为胞质的外质。

3.内质呈颗粒状,浅兰色。

4.核一个,中央有一个明显的中心性核仁,菲薄的核膜内缘有一圈染色质粒(亦称核周染粒)。

5.内质中有数个染成深色的红细胞,因其被消化的程度不同而大小不等。

(三)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包囊(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在油浸镜下观察

观察要点

1.近圆形,直径为5~20m。

2.囊壁明显。

3.核1~4个,构造同滋养体。

4.拟染色体呈棒状,两端钝圆,被染成蓝黑色。

5.糖原泡在制作过程中被酒精溶解,所以在内质中呈空泡状。

(四)结肠内阿米巴原虫包囊(铁苏木素染色玻片标本)

包囊类圆形、较大,直径为10~30m,囊壁较厚不着色,内含1~8个核,核仁大、核膜薄。未成熟包囊有较大的糖原泡,但被溶解成空泡,拟染色体呈刷状不易看到。成熟包囊胞质均匀,可见8个核。

(五)肠阿米巴病变(瓶装标本)

此标本为人结肠之黏膜面,黏膜上有散在的圆形、卵圆形或不定形的大小不等的溃疡。

在溃疡之表面,有的覆盖黑色凝血块,有的溃疡面已脱落,露出黏膜下层。溃疡口窄底宽,呈烧瓶状。有的几个溃疡在黏膜下层相连通。有的标本可见肠壁增厚,有乳头样增生改变。

(六)阿米巴肝脓肿(瓶装标本)

此标本系人之肝脏,在肝之剖面上可见一个或数个大小不等的脓肿,脓肿处肝组织已溶解坏死。有的在肝剖面上有一个大脓肿,直径达数厘米或更大,其中脓汁已流失。脓肿周围有由宿主反应而形成的纤维膜。

实验报告

1.绘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滋养体图。

2.绘碘液染色溶组织内阿米巴原虫包囊和结肠内阿米巴原虫包囊图。

(二)阴道毛滴虫(阴道滴虫)

【目的和要求】

1.掌握阴道滴虫的活体标本的特点和外形,为临床诊断打基础。

2.了解阴道滴虫基本构造。

【内容与观察方法】

(一)阴道滴虫(Giemsa´s染色玻片标本)

先于低倍镜下找到一涂膜染色一致的部位,再换油浸镜进行观察,找阴道滴虫。

观察要点

1.虫体为梨形,大小为10~30 x 5~15m,胞质蓝染呈颗粒状。

2.核大呈椭圆形,位于虫体前1/3处,染成紫红色。

3.虫体中部有一根轴柱,伸出虫体末端,体侧的波动膜不超过虫体中部,鞭毛隐约可见。

※注意滴虫与脱落的上皮细胞、白细胞之间的区分。

实验报告

绘阴道滴虫滋养体彩图。

(三)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

【目的和要求】

1.掌握薄血膜上间日疟原虫各期形态特征,作为临床诊断的基础。

2.了解薄血膜上恶性疟原虫环状体,配子体形态特征。

【内容与观察方法】

(一)间日疟原虫薄血膜(Giemsa´s染色玻片标本)

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红细胞分布均匀、疏密适当、着色正常(粉红色)的区域,固定此处,换油浸镜观察,应逐个视野依次寻找。

1.首先应复习血片,认识血液中的正常细胞成分,如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血小板等。

2.注意在胀大、变形或变浅的红细胞内寻找疟原虫。

3.在红细胞内如见具有兰色胞质,红色核,有或无棕色的疟色素颗粒者,可初步认定是疟原虫。

4.然后再根据胞质的形状与量的多少,核的数目,被寄生红细胞是否胀大,进一步判定是间日疟原虫的哪一个时期。

观察要点(参照彩图)

1.环状体:胞质染成兰色,呈环状,核染成红色(有时拉长似两个)。虫体直径约为红细胞直径1/3左右,此期无疟色素,被寄生红细胞亦不胀大。

2.滋养体:胞质增多,且不规则,其中出现棕黄色疟色素,核一个,位置不定。被寄生红细胞胀大,在红细胞内还可以见到细小、均匀一致的鲜红色薛氏小点。

3.裂殖体:根据其发育过程可以分为未成熟裂殖体和成熟裂殖体。

(1)未成熟裂殖体:核开始分裂为2~4个,虫体渐成圆形,空泡消失,胞浆尚未分裂,疟色素开始集中。

(2)成熟裂殖体:核分裂为12~24个,胞浆亦分裂为相应数目,通常16个,称为成熟裂殖体,裂殖子排列不规则。此期红细胞明显胀大,色很浅,仍有薛氏小点。

4.配子体:胞质圆形,充满红细胞内,核一个,疟色素多而散在。若见核小而致密、着色深红、偏一侧者可能是雌性配子体;若核大而疏松着色浅红,位于中央者可能是雄性配子体。

(二)恶性疟原虫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薄血膜或厚血膜(Giemsa´s 染色玻片标本)油浸镜观察

观察要点

1.恶性疟原虫之配子体呈新月形(或腊肠形)。

2.核红色,位于兰色胞浆中央,核之表面与周围有许多疟色素颗粒覆盖。

3.被寄生红细胞之外形,随配子体之变长亦变成新月形,包绕在配子体之周边。

4.如果观察标本是厚血膜,因红细胞已被溶解,可见许多染成兰紫色的白细胞,于其间寻找配子体。

(三)恶性疟原虫环状体

恶性疟原虫薄血膜(Giemsa´s染色玻片标本)油浸镜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