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范文中培养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合集下载

小学教学案例范文3篇

小学教学案例范文3篇

小学教学案例范文3篇一、语文教学案例题目:《长寿花》的识字教学教学班级:小学二年级教学内容:阅读理解《长寿花》并通过分析认读字词。

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长寿花》的大意。

2.通过分析认读生字,达到提高识字能力的目的。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长寿花》2.学生的学习笔记和功课本3.识字卡片和绘本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

教师向学生充分介绍故事情节,帮助学生理解主题,加深学生对叙事结构的认识。

第二步,教授目标词汇。

教师给学生讲解“长寿花”、“心灵手巧”、“工艺品”、“巧夺天工”、“炉火纯青”等生字生词,并介绍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为了更好地掌握这些生字,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些新学的词语,达到记忆的效果。

第三步,阅读并理解。

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长寿花》,探讨情节和主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事件,帮助学生得出主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四步,分组学习。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利用绘本或识字卡片进行识字学习,可以自由发挥,并利用生活中的实物,通过实际操作进行描绘,习得更深层次的意义。

第五步,识字练习。

教师可以准备一个“看图识字”练习,让学生通过看卡片的图片,分析识别出卡片上的词语,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第六步,课堂小结。

教师可以搜集学生们所做的知识脑图和识字道具,进行展示和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总结和回顾学习内容。

教学体会: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资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创造力,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实现之一。

题目:小学数学几何初级纸折制作教学内容:纸折制作1.认识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提高剪纸制作的技能和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1.准备上好的纸张和对学生贴心的折叠手册2.提前编好相关的板块和参考书3.准备好彩笔和工具第一步,导入。

小说语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小说语文教案模板及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小说的基本结构和人物形象塑造。

- 学习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小说中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

- 小说情节的安排与主题的揭示。

2.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 分析小说中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展示与小说相关的图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与分析-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做好笔记。

- 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

3. 深入探讨- 对小说中的重点段落进行朗读,体会作者的语言魅力。

- 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 探讨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内涵。

4. 总结与拓展- 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 拓展阅读,推荐类似题材的作品。

5. 课堂小结-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阅读,写一篇读书笔记。

2. 选择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进行人物分析。

3. 结合社会现实,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范文《红楼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 学习《红楼梦》中的诗词和象征手法。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 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红楼梦》中的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关注人生百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方法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中,初中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是一项关键的任务。

阅读是语文学科的核心技能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对其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详细探讨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方法。

1. 激发阅读兴趣阅读兴趣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基石。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组织阅读活动、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等。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其养成定期阅读的好习惯。

2. 拓展阅读面为了提高阅读能力,学生需要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普文章、历史故事等。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阅读。

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提问: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阅读找到答案。

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文本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的结构,包括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等部分。

通过理解文本的结构,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本的主旨大意。

•解读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并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这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培养阅读策略阅读策略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常用的阅读策略,例如预测、猜词义、略读等。

通过运用这些策略,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阅读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 创造互动的阅读环境互动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提高其阅读能力。

6. 定期评估和反馈评估和反馈是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进行阅读测试、检查阅读笔记等方式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说阅读技巧范文

小说阅读技巧范文

小说阅读技巧范文
1.了解作者背景
2.分析小说结构
小说通常包含起承转合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可以关注起始部分的引子,以及高潮和结尾的转折和收束。

3.把握主题和意义
4.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是小说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分析人物形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动机。

可以关注人物的外貌形象、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5.解读语言风格
6.品味文学技巧
7.加深阅读体验。

初中小说类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小说类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 掌握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 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 培养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

- 引导学生从小说中汲取正能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以《童年》为例,进行初中小说阅读教学。

三、教学重点1. 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环境描写。

3. 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手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童年》的作者高尔基及其生平事迹。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阅读过的小说,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1. 阅读小说片段:- 教师选取《童年》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

-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阅读感受。

2. 分析人物形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阿廖沙这一人物形象,探讨其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

-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阿廖沙这一角色的理解和感悟。

3. 分析情节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情节发展,探讨其起承转合的过程。

-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高潮和结局。

4. 分析环境描写:-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探讨其对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影响。

-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感受。

5. 探讨主题思想:-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小说的主题思想,如对苦难生活的反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 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6. 总结与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小说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穷人》教案范文

《穷人》教案范文

《穷人》教案范文教案:《穷人》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穷人》的作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背景。

2.理解小说《穷人》的主题和思想。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小说《穷人》的作者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及其作品背景。

2.理解小说《穷人》的主题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穷人》的主题和思想。

2.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2.阅读(20分钟):学生阅读《穷人》的摘录片段,并回答以下问题:1)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他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主人公要抄写一篇抄本?3)主人公为什么觉得自己是一个可怜的人?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2.阅读(25分钟):学生阅读小说《穷人》的部分章节,并通过回答问题来分析小说的主题和思想。

问题:1)主人公为什么觉得自己很穷?2)主人公为什么会出现幻觉?幻觉有什么象征意义?3)为什么主人公愿意为别人做出牺牲?第三课时:1.复习(5分钟):学生回答上节课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

2.写作(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小说《穷人》的理解,写一篇关于穷人的文章。

文章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要介绍小说《穷人》。

2)分析小说中穷人的形象和主题。

3)谈谈你对穷人的理解和看法。

第四课时:1.作文分享(1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的作文,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2.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加深学生对小说《穷人》的理解和认识。

3.布置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阅读小说《穷人》的其他章节,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和分析。

同时,要求学生写一篇短篇小说,以穷人为主题。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写作表现,评价学生对小说《穷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创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初中小说类教案模板范文

初中小说类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小说《小王子》的作者和背景。

(2)掌握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3)学会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3)通过阅读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人性的美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关爱他人。

(3)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小说《小王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小说《小王子》的作者和背景。

2. 引导学生谈谈对《小王子》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阅读与讨论1. 学生自主阅读《小王子》,了解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小组讨论:(1)小王子的形象特点有哪些?(2)故事中出现了哪些重要的地点和角色?(3)故事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三、角色扮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

2. 角色扮演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对角色的理解。

四、分析与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意义和哲理。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拓展与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关于《小王子》的相关资料。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小王子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教学评价:1. 学生对小说《小王子》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小说中象征意义和哲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拓展延伸环节的表现。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教材小说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教材小说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小学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心理活动。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小学生活趣事》、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小学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小学生活,引出课题《小学生活趣事》。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查阅字典,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哪些趣事?这些趣事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三、合作交流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课文中的趣事,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四、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2.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等,分析其在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方面的作用。

五、拓展延伸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续写故事情节。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续写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总结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小说阅读的方法。

2. 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七、布置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父母讲述自己在学校发生的一件趣事。

2. 学生阅读课外小说,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小学生活趣事》这篇小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小学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从范文中培养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作者:石珺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8年第03期
文学作品是中考阅读试题中必考内容。

它涵括范围广泛,试题不像以前那样直露,而较多的是以隐藏形式出现。

考题从一般的记叙文向哲理性的散文、哲理性的小说转移。

即所选的文章多来自课外有一定思想内涵和较高文化品味,与学生的阅读水平相适应、体现人文价值导向和审美情趣的文章。

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尤其强调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创造性理解能力和情感体验。

初三的学生面对中考的选拔已有很大的压力,到了备考阶段更是忙碌不堪。

为了避免加重毕业班学生的负担,初三一开学,我就有计划地进行范文阅读,将考点融入范文阅读传授解题技巧,重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对教师来说,一篇课文就是一份教育思想明确、有针对性的教材;对学生来说,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就是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的优秀范文。

所以说,学生所学习的课文就是他们的“主粮”。

纵观初三语文教材,以小说为体裁的文学作品特别多。

故在前阶段将阅读和鉴赏小说作为专题通过范文来培养学生的小说阅读能力。

小说是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个要素。

根据小说特点从范文中一边教一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一、分析故事情节
把握故事情节要清楚结构及特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及其意义,叙述情节论的方法及其作用。

而熟悉情节可采用朗读、编写题纲、复述故事等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故乡》,小说以“我”回乡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情节,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次故乡之行给我的感受和体验的语句就能理清文章的情节,达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目的。

如《我的叔叔于勒》指导学生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后,分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让学生合作探究思考:“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情节。

试根据下面提示,從多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①原因到结果(逻辑)②期待到破灭(心理)③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④悬念到结局(技巧)。

”这题就是从情节入手,多方面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好题。

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尤其重点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性格,主要从塑造人物入手。

①根据描写方式有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如《范进中举》第五段中文章充分利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手段来刻画范进的“疯”态。

语言描写:三次写范进讲“中了”,表现梦想实现的复杂心情。

动作描写:四次写范进拍手,另外写跌倒,往门外飞跑,踹进塘里等动作,对范进热衷功名的丑态多方讽刺、无情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