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鲈鱼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加州鲈营养研究进展与饲料开发

加州鲈营养研究进展与饲料开发

技术前沿80Fisheries Advance Magazine 2014.01加州鲈营养研究进展与饲料开发文/ 通威股份技术中心 肖伟平加州鲈学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noides),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

原产美洲的淡水河流和大型湖泊中,尤以美国五大湖盛产此鱼,现已被广泛移养世界各地,因其肉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和广大钓鱼者的喜爱,国际市场甚为畅销,素有“淡水石斑”之称。

加州鲈适应性强,肉质鲜美细嫩,生长速度较快,既可在池塘中主养,也可与其它家鱼混养,还适宜在网箱等小水体中高密度饲养,是一个优良的养殖品种。

我国1984年从美国引进,目前我国已有较大的养殖面积,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和四川等地。

浙江湖州目前养殖面积达到2万多亩,江苏吴江、南京等地也有较大的养殖,广东省是加州鲈养殖规模最大的地方,养殖面积达到8-10万亩,主要集中于广东省珠三角顺德和佛山一带,这一带加州鲈养殖技术成熟,产量高,产业链比较完善,市场容量大,因此加州鲈饲料一直是广东省饲料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的海水鱼饲料品种,对于加州鲈的营养与饲料研究也开展较早,但见于报道的研究内容较少,而且比较零碎。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加州鲈的营养与饲料研究做一综述,为后期加州鲈的深入研究和饲料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一、加州鲈的生活习性加州鲈的最佳生长温度是25-27℃,在20-27℃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摄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而当水温超过27℃时,生长速度减慢(Coutand,1975)。

加州鲈是大型的肉食性鱼类,其摄食的食物直径随口径的增大而增大。

开口饵料是轮虫和无节幼虫,然后随着生长,转而选择枝角类、桡足类,再大点就吃螯虾、小鱼和青蛙(Hickley 等,1994;Parmley,1986;Wickstron 和Appegate,1989)。

同时Hickler 等(1994)研究发现在早上六点加州鲈的胃内含物最少,之后一直升高,到下午四点达到最大值;有学者认为大口黑鲈主要在白天摄食(Zweiacker 和Summerfelt,1974),Olmsted (1974)认为大口黑鲈的摄食高峰时间是在黄昏,然而有的学者认为大口黑鲈在晚上也能摄食(Manns 和 Hope,1992)。

在山西太原开展用含豆粕海水鱼饲料养殖加州鲈鱼种的试验

在山西太原开展用含豆粕海水鱼饲料养殖加州鲈鱼种的试验
验合作者报告说本试验收获时加州鲈鱼种大小规格相差悬 殊。这种相差悬殊的个体大小可能是由起着饵料鱼作用的
表5 2006年在山西省太原市进行的259以上加州鲈养 殖试验所用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45/1 2海水成 鱼饲料的配方。该饲料由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 监制,佛山顺德星星饲料有限公司按最经济配方 生产。该饲料系膨化浮性颗粒饲料。
万方数据
以致被加州鲈全部捕食,收获时没有捕到白鲢。
三.小结和讨论
当加州鲈市场价为人民币26元/kg(3.29美元/kg)
时,本试验的净经济效益为人民币2275元/亩(4,320美元/ 公顷)(表6)。3口试验池的平均经济回报率为32.2%.
在144天试验期内,加州鲈比预定1009的出塘规格还 大了12%。加州鲈对膨化饲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响应,但试
四、致谢
美国大豆协会国际项目十分感谢山西省水产技术推广 站和太原市鱼种场的参与和支持。两家单位均为本试验提
维生素预混料F一2 矿物质预混料F一1 磷酸二氢钙21%
稳定性维生素c

5:o o o
供了人力、池塘设备和财力上的大力支持。
5%

乙氧喹,山道喹6
合计 o∞
表5 2006年在山西省太原市进行的加州鲈养殖试验所
生产。该饲料系膨化浮性颗粒饲料。
原料 鱼粉71
5/6.7
3.2
百分比
小麦粉1
豆油
大豆蛋白浓缩料67
∞弱他5
5 5 4
玉米蛋白粉61.5 鱼油 豆粕45.5 血粉93/1 大豆卵磷脂 维生素预混料F一2
2,o o o o
矿物质预混料F一1
氯化胆碱50%
稳定性维生素c 35% 乙氧喹,山道喹8
合计

加州鲈鱼高产养殖技术

加州鲈鱼高产养殖技术

高产养殖技术的进一步研发与应用
饲料营养与精准投喂
深入研究加州鲈鱼的营养需求,开发高效、环保的饲料配方,结合智能化投喂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 ,降低养殖成本。
疾病防控与生物安全
加强加州鲈鱼病害的监测与防控,研发新型生物制剂和疫苗,提高鱼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保障 养殖生产安全。
智能化、环保型养殖模式探索与实践
鱼苗放养时间
选择适宜的季节和天气条件进行鱼 苗放养,提高鱼苗成活率。
饲料选用与投喂管理
专用饲料选用
选用针对加州鲈鱼营养需 求的专用饲料,确保饲料 营养均衡、适口性好、消 化吸收率高。
饲料投喂量控制
根据加州鲈鱼的生长阶段 、摄食状况和水温等因素 ,合理调整饲料投喂量, 避免浪费和污染。
定时定点投喂
设定固定的投饵时间和地 点,养成良好的摄食习惯 ,便于观察和管理。
02
高产养殖环境与设施
养殖场地的选择与规划
01
02
03
地理位置
选择远离工业污染、交通 便捷、水源充足的地区作 为养殖场地。
场地规划
合理规划养殖区、饲料储 存区、管理区等功能区域 ,提高养殖效率。
土壤类型
优选保水性能好、渗透性 适中的土壤,以保证池塘 水质稳定。
养殖池塘的设计与建设
池塘形状
一般采用圆形或椭圆形池塘,有利于水体循 环和光照分布。
市场需求与产业现状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和对高品质蛋白质的需求增加,加州鲈鱼作为一种优质食用鱼类,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
产业现状
加州鲈鱼养殖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建立了规模化、专业化的养殖基地,通过科 学的养殖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加州鲈鱼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加州鲈鱼的加工和销售环节也得 到了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配合饲料养殖加州鲈技术初探

配合饲料养殖加州鲈技术初探

2020.5绍兴市上虞区位于杭州湾南岸,全区拥有广袤的海涂滩涂资源,共计海涂池塘养殖面积7万亩,其中大部分养殖南美白对虾。

2018年开始,部分养殖户开始转型,尝试采用配合饲料养殖加州鲈,到目前全区养殖规模已达5000亩左右,已初具规模。

传统加州鲈养殖采用冰鲜饵料喂养,各种弊端不断显现:对水环境负面影响大、病害多、对渔业资源依赖性大、个体规格不整齐、劳动力需求大、不利于规模化养殖等。

随着配合饲料研制技术的不断完善,配合饲料养殖加州鲈的一些问题已基本解决,现已成为上虞区水产养殖的主推技术。

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塘养殖区周边3000米内无污染源,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电力充沛。

养殖面积200亩,计20口塘,每只池塘面积8~15亩,可注水深2.0~3.0米,池形为长方形,塘底平坦呈锅底形,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在塘坝上,排水口在塘底中间。

每亩配备约0.5千瓦增氧设备,每口池塘配备1台全自动投饲机,池塘中间约20%水面用浮子围成圈作为食场,以防饲料随风漂散。

另配备沉淀池、处理池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面积为总养殖面积的1/10左右。

2.养殖生产管理要点(1)清池消毒。

冬季进行晒池,彻底排尽余水,捞取环沟污泥,池底滩面充分翻耕曝晒,用漂白粉10~15千克/亩制浆均匀泼洒池底,1周后注水1~1.2米,再用二氧化氯或强氯精250克/(亩·米)消毒,以彻底杀灭病原体、野杂鱼、寄生虫(卵)等敌害。

(2)鱼种放养。

待清塘消毒药性消失后(2~3天),放养花白鲢,利用花白鲢摄食浮游生物的食性来调节水质,放养规格0.5~1千克/尾,放养密度白鲢为100尾/亩、花鲢为5尾/亩。

鱼种在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

加州鲈鱼种放养时间在4月中下旬。

选择健壮、经驯化好的鱼种,放养规格100~160尾/千克,密度为3000尾/亩。

鱼种在入池前用3%~5%的食盐水药浴5~10分钟。

5月中下旬至6月初,待加州鲈鱼种长到一定规格后,再投放套养品种黄尾密鲴夏花,放苗规格3厘米左右,密度500尾/亩。

鲈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措施探究

鲈鱼池塘健康养殖技术措施探究

关键词:加州鲈;池塘;健康养殖加州鲈(Micropterussalmoides)也称大口黑鲈,在鱼类分类学上隶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

加州鲈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密西西比河水系,是一种纯淡水肉食性鱼类[1]。

20世纪80年代,加州鲈被引入中国,经过近四十年发展,已成为中国重要的鱼类养殖品种,2020年养殖产量47.7万吨,在全国多数省份都有养殖,养殖产量最大的省份为广东,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其次是江苏、浙江、湖北、湖南等南方省份[2],而黑龙江、吉林等高寒地区省份养殖规模较小。

加州鲈肉质坚实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国内市场上颇受欢迎,十分畅销,养殖前景看好。

池塘养殖是目前加州鲈的主要养殖模式,要实现健康养殖,并取得较好的效益,应采取以下措施。

1创造良好的池塘养殖环境用于养殖加州鲈的池塘面积以5亩~15亩为宜,池塘形状以长方形为宜,池埂宽3m~4m,池塘内坡比为1∶2.5~1∶3,水深控制在1.5m~2.0m。

池塘底部平坦,保水性能好,不漏水。

土质以黏壤土为宜。

每个池塘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单注单排,防止因注排水传播疾病。

另外,每个池塘中还应配备功率适宜的增氧机、自动投饲机、水泵等渔业机械设备[3]。

增氧机一般选择叶轮式增氧机、微孔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等,高产池每3亩池塘配功率为1.5kW~2kW。

苗种放养前应彻底清塘消毒,清除过厚的淤泥,并用生石灰、漂白粉等药物消毒。

养殖用水水质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注入池塘的水要先经过滤,防止杂鱼和其他生物进入池塘,影响加州鲈生长。

2选择放养优质苗种在加州鲈良种上,可选择优鲈1号、优鲈2号、优鲈3号等品种,这些人工培育的新品种具有易驯食、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等优良种质特性,选择养殖这些品种可显著提高单产和效益。

要重视放养鱼种的选择,应选择集群游动、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色光亮而鲜艳、无病害、无体表损伤和掉鳞的个体,这样优质的苗种才能保证养殖成活率。

加州鲈鱼养殖最新技术

加州鲈鱼养殖最新技术

加州鲈鱼养殖最新技术摘要:加州鲈鱼是一种优质的淡水鱼类,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

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以及消费需求的增加,加州鲈鱼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介绍当前加州鲈鱼养殖业最新的技术,包括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饲料管理技术、疾病防控技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养殖效益,推动加州鲈鱼养殖业的发展。

一、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1. 水质管理加州鲈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合理的水质管理是确保养殖成功的重要一环。

最新的技术包括使用水质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调节水质参数,保持水体清洁,并采用生物滤池、曝气设备等提高水质质量。

2. 水温控制加州鲈鱼对水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养殖过程中严格控制水温。

最新的技术包括使用智能温控设备,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季节变化,自动调节水温,确保鱼群的生长和健康。

3. 光照管理光照对加州鲈鱼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最新的技术包括使用LED灯具,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需要,调节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模拟自然光照条件,提高养殖效益。

二、饲料管理技术1. 饲料配方合理饲料配方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最新的技术包括根据加州鲈鱼的营养需求和生长阶段特点,研发适宜的饲料配方,提高鱼群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2. 饲料投放技术精确饲料投放可以减少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最新的技术包括采用自动投饵设备,根据鱼群的数量和需求,定时定量地投放饲料,确保饲料充足而不过剩。

三、疾病防控技术1. 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疾病是防控工作的关键。

最新的技术包括使用疾病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及早发现疾病迹象,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2. 病害防治有效的病害防治是保证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最新的技术包括采用环境控制手段,如光照、水质等,提高鱼群的免疫能力,降低发病几率;并配合使用疫苗、药物等,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

结论:加州鲈鱼养殖行业正处于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阶段。

养殖场环境控制技术、饲料管理技术、疾病防控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技术为养殖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法,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降低风险。

加州鲈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加州鲈的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 摘要】 本文综述 了加 州鲈的营养需求 , 尤其是蛋 白、 脂肪、 碳水化合 物、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的营养需要。通过对其 营养需求
的 了解 为 人 工 配合 饲 料 的研 制 开 发提 供 理 论 依 据 。
【 关键词】 加 州鲈 ; 营养需求; 配合饲料
加州鲈 ( Mi c r o p t e r u s s a l mo i d e s ) ,又 名 大 口黑 鲈, 隶属 鲈形 目 ( P e r c i f o r me s ) ,太 阳鱼科 ( C e u t r a r -
在很 多 国家 和地 区进 行人 工养 殖 。 随着 加 州鲈 鱼 的
终认为大 口黑鲈蛋白需求为 4 1 %~ 4 2 %。T i d w e l l 等 ( 1 9 9 6 ) 却 认 为在 池养 条件 下 , 大 口黑鲈 蛋 白需 求量 为4 7 %, 且 密度 越高 , 需求量 越 大 。 梁勤 朗 ( 2 0 1 2 ) 研
c h i d a c ) ,肉食性 温 水鱼 类 , 原 产 于北 美洲 的江河 湖 泊中, 后 引入 英 国 、 法 国、 西非 、 巴西 、 菲 律宾 等 国及 我 国香港 、 台湾等 地 区养殖 , 其 养殖 水 域遍 布全 球 。 二 十世纪 8 0年代 初 引人 中 国大陆 ,现 已推 广 到许 多省 市养 殖 。 因其 肉质鲜 美 、 生长 快, 经 济 价值 高而
4 0 . 8 %,在集 约化 养 殖 条 件 下 , 4 7 %蛋 白的 饲料 与 4 2 %~ 4 4 %蛋 白 日粮相 比 ,增 重率 和存 活率更 高 , 最
【 收稿 日期] 2 0 1 4 — 7 — 2 0
氨基酸的需求 , 见表 1 。 结合 P o a z 等( 2 0 0 3 ) 测定 的鱼 体氨基酸组成 , 丁庆秋等( 2 0 1 3 ) 用A / E比值推导出 不同规格大口黑鲈的氨基酸需求 , 见表 2 。 大 口黑 鲈 对 动 物性 蛋 白 白鱼 粉 和 红 鱼粉 的干

加州鲈鱼可行性研究报告

加州鲈鱼可行性研究报告

加州鲈鱼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加州鲈鱼(California Halibut)是一种常见的深海鱼类,分布在东太平洋沿岸的加州海域。

加州鲈鱼体形扁平,侧扁,身体左侧呈淡褐色,右侧为白色。

它们是加州沿岸渔业的一种重要资源,不仅具有经济价值,还受到当地居民的喜爱,是当地许多餐馆菜单上的宠儿。

然而,近年来,加州鲈鱼的数量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水生态环境的恶化、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

因此,有必要对加州鲈鱼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探索其发展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为加州沿岸的渔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加州鲈鱼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估,分析其现状与存在问题,探讨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和措施,为当地渔业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三、研究方法1. 资料收集与整理:通过查阅文献、调研报告、政府部门统计数据等方式,收集有关加州鲈鱼资源的相关信息。

2. 实地调查:选择加州沿岸多个渔港作为调研地点,开展实地采访和调查工作,了解当地渔业从业者对加州鲈鱼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情况。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和生态学的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研究内容1. 加州鲈鱼资源的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了解加州鲈鱼资源的分布、数量、生长状况等情况。

2. 加州鲈鱼资源的问题与挑战:分析导致加州鲈鱼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包括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栖息地破坏等方面的问题。

3. 加州鲈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探讨加州鲈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式,包括制定合理的渔业政策、开展保护性养殖、推广科学捕捞技术等措施。

4. 加州鲈鱼资源的保护与管理:提出加州鲈鱼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建立保护区、控制渔业捕捞量、加强监测和执法等手段。

五、研究成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加州鲈鱼资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捞和栖息地破坏,并且受到水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2.加州鲈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方式应该是以保护为前提,推广科学捕捞技术,加强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促进加州鲈鱼资源的恢复和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州鲈鱼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加州鲈学名为大口黑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黑鲈属。

因其肉嫩味美深受消费者和广大钓鱼者的喜爱,国际市场甚为畅销,素有“淡水石斑”之称。

我国1984年从美国引进,目前全国已有较大的养殖面积,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浙江和四川等地。

比如,浙江湖州目前养殖面积达到2万多亩,江苏吴江、南京等地也有较大的养殖,四川白龙湖有300万尾的网箱养殖规模,而广东省是养殖加州鲈规模最大的省份,养殖面积达到8-10万亩。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的加州鲈的营养与饲料研究作一综述,为后期加州鲈的深入研究和饲料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一、加州鲈的食性驯化
加州鲈的天然开口饲料为浮游生物。

在集约化养殖生产中,体长2.8-3.8cm的加州鲈可以适应摄食湿性或半湿性饲料。

Snow首先报道驯化加州鲈鱼苗摄食颗粒饲料,认为加州鲈鱼苗主要依靠视觉摄食,嗅觉的作用不大。

Kubitza和Lobshin用纯磷虾以及磷虾粉含量为0、18、36和54%,蛋白质含量为52.3%的硬颗粒饲料和其它生物饵料作为孵化21天加州鲈仔鱼的开口饵料时,用纯磷虾作为开口饵料的那组的成活率最高,成活率达95%;接着用纯磷虾以及磷虾粉含量分别是0、25、50、75%的硬颗粒饲料和生饵料作为1.05±0.03g的加州鲈仔鱼的开口饵料,然后从磷虾粉含量低一个梯度的硬颗粒饲料逐步过渡到不含磷虾粉的硬颗粒饲料,从磷虾粉含量为50%组开始驯养那组的成活率最高,达到99%。

二、饲料蛋白质及氨基酸的营养研究
蛋白质是鱼类生长和维持生命必须的营养成分。

饲料中的蛋白质首先用于维持基础代谢,其次才用于生长。

在加州鲈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超过40%,在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蛋白质含量,以及选择怎样的饲料蛋白原料,对于饲料生产企业都极为重要,是加州鲈饲料生产企业产销饲料成功的关键。

早在1981年,Anderson等对0龄和1龄的加州鲈进行了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结果得出加州鲈的蛋白质需求量分别是39.9%和40.8%。

Tidwell等在面积为0.04公顷用硬颗粒饲料喂养平均体重为122.1±2.6g的加州鲈,放养密度是12350尾鱼/公顷,得出当蛋白质含量为47%时,加州鲈生长最快,而用饲料蛋白含量为42%和44%的饲料投喂的加州鲈生长较慢。

钱国英以23-29g的加州鲈幼鱼为实验鱼,用酪蛋白为蛋白源,按正交L9得出加州鲈蛋白质的适宜需求量为42%,饲料纤维适宜水平不高于3.5%。

Portz等用平均体重为14.46g的加州鲈做试验,试验饲料的蛋白质含量为34-54%,发现加州鲈生长最快时的最低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43.59%,饲料系数最佳(1.04)时的最低饲料蛋白质需要量为44.82%。

钱国英测定了加州鲈对进口秘鲁鱼粉、国产鱼粉、豆粕、麦麸、次粉、酵母粉等6种常用饲料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结果表明,加州鲈对动物性原料的消化率均高于植物性原料,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与原料中的粗纤维含量呈负的直线相关系,这可能与加州鲈的动物食性的消化特点有关。

王广军等用Cr2O3为指示物,测定了大口黑鲈对进口白鱼粉、国产鱼粉、普通豆粕和发酵豆粕的表观消化吸收率,结果显示,大口黑鲈对四种原料的干物
质表观消化吸收率为68.28-79.12%,蛋白质消化吸收率是80.21-85.55%,表明大口黑鲈能较好地利用以上四种原料作为蛋白质来源。

Subhadra等以动物副产物和血粉为饲料蛋白源,完全替代饲料中的鱼粉,并且分别以菜籽油、鸡油和鱼油为脂肪来源,检验饲料蛋白替代和不同脂肪源对加州鲈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当加州鲈饲料中不含鱼粉时,鱼的生长极显著低于饲料鱼粉含量为30%的加州鲈,不同脂肪源对加州鲈生长的影响低于蛋白源对加州鲈生长的影响。

测定大口黑鲈的肌肉氨基酸组成,发现大口黑鲈肌肉氨基酸组成中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比其它养殖鱼类要高。

Coyle等认为,当饲料中赖氨酸的含量为2.8%(占饲料蛋白质6%)时,可满足大口黑鲈对赖氨酸的需求;饲料中蛋氨酸含量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会影响饲料系数。

吕光俊使用二道生理记录仪(LMS-2B)和机械电换能器球咬食次数的方法,研究探讨9种氨基酸对加州鲈幼鱼趋向行为的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L-蛋酸、L-缬氨酸和DL-丙氨酸和甘氨酸对加州鲈幼鱼的诱引作用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

三、饲料脂肪及脂肪酸营养需求的研究
脂肪是加州鲈必须的营养物质,不仅可以为加州鲈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也有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在体内的运输,提供加州鲈生长必需的脂肪酸,在饲料中起到节省蛋白质的作用,提高饵料蛋白利用率。

根据Tidwell等的报道,在蛋白质含量为44-47%的饲料中,如果脂肪含量超过8%,脂肪就有潜在的节约蛋白质的效果。

在Coyle等的研究中,使用脂肪含量为10%,蛋白质含量为47%的饲料,大口黑鲈生长良好。

虽然大口黑鲈的必需脂肪酸需求量还没有确立,但由于大口黑鲈是淡水鱼类,而大部分淡水鱼类都能够利用短链脂肪酸,因此,大口黑鲈不大可能需要长链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Tidwell等发现,大口黑鲈卵子和肌肉组织中DHA(22:6n-3)的含量非常高,几乎比饲料中的DHA含量高出300%。

由此推测,大口黑鲈对DHA有特别高的代谢需求,饲料中高含量的DHA可通过代谢贮存在机体内,对生长有促进作用。

Bright等以均重16.3g的加州鲈为实验材料,饲料中另外添加0、5、10、15和20%的脂肪,实验表明,当饲料蛋白为40%时,饲料脂肪含量达到7-16%能够满足加州鲈生长的需要,过高或者过低均不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并由于得出加州鲈的适宜蛋能比为106-137mg/kcal。

Subhadra等以菜籽油、鸡油和鱼油为脂肪源,以商业饲料为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之间的生长性能没有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对照组,10%鸡油组的血液补体活力显著低于其它实验组,原因在于鸡油中n-3HUFA含量极低,笔者认为,在饲料中添加鱼油可以提高加州鲈对饲料的利用价值。

Li等(2010)的试验发现,饲料中添加过高的脂肪来替代饲料蛋白不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其中以39.9%的饲料蛋白和7.4%的饲料脂肪含量最有利于加州鲈的生长,在饲料中添加L-肉碱不影响加州鲈的生长。

钱国英的研究建议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2%时,饲料脂肪含量不低于6%。

周明等的研究发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卵磷脂有助于饲料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脂肪发生的机率。

四、加州鲈对饲料碳水化合物的利用
构成鱼虾饲料的主要碳水化合物有两类,一类是可消化的糖类,一类是纤维素。

一般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不高,对碳水化合物的研究也较少。

但作为能源,在饲料中添加碳水化合物一样可以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适宜的纤维素含量也有利于鱼类对其它营养物质的利用。

谭肖英等以面粉为碳水化合物来源,配制含量分别为23、19和15%的三种饲料投喂加州鲈,实验结果表明当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9%(蛋白质为46%)时,加州鲈的生长最好,饵料系数最低,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导致加州鲈肝体比增加,肌肉和内脏中脂肪积累更加显著。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营养需求特点
周明等(硕士论文,未发表)研究证实,在加州鲈饲料中添加一定的胆碱有助于饲料脂肪的吸收和利用,降低脂肪肝发生的机率,胆碱的适宜添加量为0.9%。

在饲料中添加1000mg/kg 的Vc可以提高加州鲈溶菌酶的活力,添加4000mg/kg能提高超氧化歧化酶的活力,从而提高加州鲈的抗病能力。

在饲料中添加硒有助于提高加州鲈的免疫能力,朱尧等研究发现当硒含量为0.6mg/kg时,加州鲈增重率最高,建议硒的适宜添加水平为0.6mg/kg。

六、加州鲈饲料的研究与开发
我国年产加州鲈超过l0万吨,饲料容量达到20万吨左右,养殖主要集中在广东等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的产量占了全国的70%左右。

目前加州鲈已实行规模化高密度养殖,但由于缺乏加州鲈营养需求、消化吸收和代谢机制的科学研究数据,加上加州鲈独特的摄食习性,沿海地区下杂鱼的来源又比较丰富,因此,至今加州鲈的养殖大部分还是直接投喂冰鲜鱼或者下杂鱼。

但由于投喂冰鲜鱼的缺点比较明显,不仅污染水质,而且容易带来病菌,价格较高,因此沿海饲料生产厂家一直在进行加州鲈饲料的研发与推广,由早期的硬颗粒饲料,已经发展到目前的膨化饲料,饲养效果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

随着对加州鲈饲料多年的研究,目前已经突破了加州鲈生长至3-4两不吃饲料的瓶颈,全程使用加州鲈膨化饲料,经230天饲养,6两以上商品规格的成鱼比例超过60%,最大规格超过1.5斤,饲料系数低于1.2。

王广军等检测了投喂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水质的影响,一个月后,投喂冰鲜鱼水体中PO4-P是投喂饲料的4倍,因此投喂配合饲料对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更有意义。

目前国外已能成功地用配合饲料饲养加州鲈,随着我国对加州鲈营养需求和饲料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改良和优化饲料配方,研制出优质实用的大口黑鲈配合饲料,推广科学的食性驯化和饲料投喂技术,加上政府水产养殖环境保护法规的进一步完善,投喂下杂鱼肯定会被配合饲料取代,大口黑鲈配合饲料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转自:通威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